中药代表方及其君药

合集下载

中药方剂的功效

中药方剂的功效

柴胡:1、小柴胡汤、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瘀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君药。

2、龙胆泻肝汤疏散肝胆气机以调肝用,引诸药归于肝胆经,佐药。

3、普济消毒饮与升麻配伍疏散风热引诸药上达头面“火郁发之”之意,佐使药4、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引少阳清气上行协助君药升提下陷中气佐药。

大黄:1、大承气汤泻热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2、温脾汤泻下攻逐积滞与附子干姜配伍寒性被制而泻下。

3、芍药汤苦寒沉降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又可和其它药活血行气通腑泻下,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既通因通用佐药4、茵陈蒿汤大黄泻热逐瘀通力大便配茵陈蒿湿热瘀滞由大便而去佐药黄芪:补中益气汤为君药性甘温入脾肺经补中气固表气升阳举陷2、归脾汤补气升阳臣以人参补中益气、白术益气健脾大补脾气气旺血生。

3、补阳还五汤补益元气气旺血行去瘀通络桂枝:1、桂枝汤君药通经络助卫阳发汗解表2、肾气丸瘀附子共为臣药温助肾阳鼓舞肾气3、五苓散外解太阳表邪内助膀胱气化。

十枣汤1、缓和芫花甘遂大戟三个药的毒性使邪去而不伤正2、益气护胃减少药后的反应防止逐水伤及脾胃3、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镇肝熄风汤茵陈蒿清热疏肝川楝子清泄相火生麦芽疏肝和胃三药配伍清泄肝阳之余又顺其肝木之性,使肝气调达有利于平肝潜阳败毒散人参1、助正气鼓邪外出,防邪复入2、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湿证普济消毒饮中柴胡升麻与黄连黄芩的配伍意义?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解毒君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体现火郁发之,黄芩黄连得柴胡升麻可引药上升清头面热毒柴胡升麻配黄连黄芩防止升发太过相辅相成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清胃散黄连升麻的配伍意义?苦寒降火黄连为君药直折胃腑之热甘辛微寒的升麻清热解毒治疗胃火牙痛升散透发火郁发之黄连得升麻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的黄连散火而不升陷。

川芎茶调散:茶叶苦寒上清头目制约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升中有降用为佐使作用:上清头目防止温燥升散升中有降功用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常用中药方解

常用中药方解

常用中药方解1.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辛温发汗解表的代表方,又是止咳平喘的基础方2.桂枝汤:【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6克)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可建功。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治疗外感风爷,营卫不和的常用方。

3.桑菊饮:【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外感风热表证。

用于风温初起。

4.银翘散:【组成】连翘一两(30克)银花一两(30克)苦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荆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本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为辛凉平剂,治疗温热表证。

5.白虎汤;【组成】白虎汤中用石膏,知甘粳米四般熬,津伤口渴与烦热,气弱加参力更饶。

清热生津。

阳明经热证或肺胃气分热证。

用于外感寒爷入里化热,或温爷传入气分所致的实热证。

6.强汤:【组成】强汤是鞠通方,爷热入心营血伤,犀角丹玄连地脉,银翘竹叶服之康。

强解毒透热养阴。

爷热出入营分证。

为治疗瘟病爷热入营的代表方。

7.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解毒柏栀芩,火胜三焦是病因,火热烦扰兼错语,吐衄发班此方钦。

泻火解毒。

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是泻火解毒的代表方。

8.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可排。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肝胆实火上炎。

9.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若加阿胶与甘草,产后虚痢称良剂。

中药代表方及其君药详解

中药代表方及其君药详解

常用的中医代表方及其君药大医“药虫”--蔡志军中医治疗在药物运用主要体现在方剂学中。

方剂学是在中医辨证审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合而成。

方剂学的形成是在单味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几味药配合起来治疗的效果更好,才逐渐形成了方剂,也就是复方。

中医方剂学是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的,经典方是经过反复验证,并与中医理论结合才形成的,并逐渐认识到药物的配合运用,出现中医的“君臣佐使”的用药特点。

其中君药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的核心。

宋代著名的方书《圣济总录》收载了中医方近二万,而《太平圣惠方》收录了处方1.6万余首。

现代,一般从根据处方的治法、功能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祛暑、温里、补益、安神、开窍、固涩、理气、理血、止血、治风、治燥、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涌吐、痈疡等21类。

在这21类方剂中又有很多代表性方,分述如下:一、解表剂:用于发汗、解肌、透疹。

主要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1.辛温解表代表方:麻黄汤;君药:麻黄。

2.辛凉解表代表方:桑菊饮;君药:桑叶、菊花。

3.扶正解表代表方:败毒散;君药:羌活、独活。

二、泻下剂:用于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

主要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五类1.寒下代表方:大承气汤;君药:大黄。

2.温下代表方:大黄附子汤;君药:大黄。

3.润下代表方:麻子仁丸;君药:麻子仁4.逐水代表方:十枣汤;君药:芫花。

5.攻补兼施代表方:新加黄龙汤;君药:大黄、芒硝。

三、和解剂:用于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调整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等。

主要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1.和解少阳代表方:小柴胡汤;君药:柴胡。

2.调和肝脾代表方:四逆散;君药:柴胡。

3.调和肠胃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君药:半夏。

四、清热剂主要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六类。

中药方中君药的用量

中药方中君药的用量

中药方中君药的用量、来源及使用的参值《形体内科外经》《本家》辽宁绥中醒仙堂万鹏马立君电话:0429一6127285水煎剂:说明:《本家》中药临床使用的剂量参考下列因素来确定参考剂量:1按水路、血路、髓路、液路、气路、津路、精路、神气路、应外气路宏观分类。

2明确脏腑排列的顺序号及君臣佐使的位置:(1)心(君)、(2)肝(臣)、(3)脾(佐)、(4)胃(使)、(5)肾(君)、(6)包络(臣)、(7)胆(佐)、(8)大肠(使)、(9)肺(君)、(10)小肠(臣)、(11)心包(佐)、(12)膀胱(使)、(13)前阴(臣,肾组)、(14)子宫(臣,肾组)。

3方中用药称提为君,君药使用时计算底数(不变数)3克,(或4一10之间为浮动基数参值)。

4帮助学者理解药行临近脏腑路线,兼画从各角度能透视药行路线,它是多维、时空暂现、轨迹(不是平面图)。

5临床所组成的方剂各个药品均视为君,接力似的调整方式发挥着作用,和组合配伍变性来展视功能。

学者不可机械的理解。

但剂量必须按药行脏腑所需量的分配来确定。

需参见《本家》药性追补考确一文。

注:以下所有运行路线都有路线图,用电脑程序不会画。

一、入心的药为君时水煎剂药量参考值1走水路,临近脏腑关系及路线:临近脏腑:1心、2肝、3脾、4肾。

公式:3+4+3-2=8 浮动+4最后等于12克提君:君臣佐使:+4(+4)顺序号:+3(+3)脏腑关系:-2(-2)运行路线:心行肾行脾行肝行心。

2走血路,临近脏腑关系及路线:临近脏腑:A心、B脑血水、C肝阳神气血、D胃俞血、E形体神气血。

公式:3-2-1+3+3=6提君:-2(-2)君臣佐使:-1(-1)顺序号;+3(+3)脏腑关系:+3(+3)运行路线:心行胃俞血行肝阳神气血行形体神气血行脑血水行心。

3走髓路,临近脏腑关系及路线:临近脏腑:A心、B脾、C膀胱、D大肠。

公式:3+2-1+3-4=3+2提君:+2(+2)君臣佐使:-1(-1)顺序号:+3(+3)脏腑关系:-4(-4),浮动2运行路线:心行大肠行膀胱行脾行心。

31种中药药方记忆口诀

31种中药药方记忆口诀

31种中药药方记忆口诀1、桂枝合剂君药:桂枝臣药:白芍佐药:生姜、大枣使药:甘草口诀: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2、银翘解毒丸君药:金银花、连翘臣药:薄荷、炒牛蒡子、荆芥、淡豆豉佐药:淡竹叶、桔梗、甘草使药:无口诀:辛凉平剂银翘散,薄荷牛蒡竹桔甘;少量荆豉透表邪,温病初起苇根煎。

3、桑菊感冒片君药:桑叶、菊花臣药: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佐药:连翘、芦根使药:甘草口诀:辛凉轻剂桑菊饮,薄翘苇根甘桔杏;疏风清热宣肃肺,风温咳嗽轻证应。

4、九味羌活丸君药:羌活臣药:防风、苍术佐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使药:甘草口诀: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5、藿香正气水君药:广藿香油臣药:苍术、姜厚朴、生半夏、陈皮、茯苓佐药:紫苏叶油、白芷、桔梗使药:甘草浸膏口诀: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芩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除。

6、六一散君药:滑石粉臣药:生甘草佐药:无使药:无口诀: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

7、葛根芩连丸君药:葛根臣药:黄芩、黄连佐药:炙甘草使药:无口诀: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8、龙胆泻肝丸君药:龙胆草臣药:黄芩、炒栀子佐药:盐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地黄、柴胡使药:甘草口诀: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9、理中丸君药:炮姜臣药:党参佐药:土炒白术使药:炙甘草口诀:理中炮姜参术草,温中健胃治虚寒;炮姜祛寒止泄痛,党参健脾白术利;甘草补气调药性,散寒健胃服之效。

10、小建中合剂君药:饴糖臣药:桂枝、白芍佐药:生姜、大枣使药:炙甘草口诀:小建中剂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药;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生姜温中大枣补,甘草补气调药性。

11、四逆汤君药:淡附片臣药:干姜佐药:炙甘草使药:无口诀:附片干姜和甘草,回阳救逆兼温中。

中药药方大全

中药药方大全

中药药方大全化脂腹肝汤组成:丹参15克,茵陈20克,泽泻20克,黄芩12克,山楂12克。

功效:舒肝、消瘀、祛湿、化积。

应用:脂肪肝。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饭前温服。

方解:脂肪肝见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活动使得脂肪堆积,加之肝脏代谢机能受损,过量脂肪在肝内积聚而成。

若不及时治疗可使急性肝炎病情迁延,慢性肝炎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祖国医学没有脂肪肝的记载,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的范畴,患者常有胁痛、肥胖、肝大的表现,病因病机为湿、痰、食阻滞,化生浊邪,肝胆疏泄失调,血脉瘀阻。

方中茵陈疏肝利湿为主药,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黄芩、泽泻清热利湿,山楂化食消积共为佐药。

全方舒肝、消瘀、祛湿、化积,对脂肪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加减变化:胁痛甚者酌加青皮10克,郁金12克;不思饮食者加炒麦芽15克,生山楂15克,鸡内金12克;口苦、口干加龙胆草10克;噁心欲呕加清半夏30克,乾薑10克;腹胀纳少者加厚朴10克,生山楂15克;大便稀溏加泽泻15克,白扁豆30克;肝大明显加鳖甲、穿山甲各10克;妇女月经不调加泽兰15克,三七粉3克(冲服)。

注意事项:适当控制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少食糖为原则。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静脉点滴,用药不宜採用高渗性葡萄糖,以减少糖向脂肪的转化,注意减肥控制体重,绝对禁酒,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

肝炎恢复期参加锻炼,运动量以病人体力能耐受为标准,促进脂肪的代谢。

臌胀方组成:茵陈、黄芪各60g,生(妙)白术、益母草、丹参、白花蛇舌草、仙鹤草、泽泻、白茅根各30g,云苓、猪苓各20g,莪术、土鼈、枳壳各10g。

功效:健脾益气、化瘀行水,清热利湿。

主治:肝硬化腹水。

主症:腹大胀满,脘腹痞胀,面色暗黑,面颊、颈胸部红点赤缕,腹部青筋怒胀,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苔腻,脉弦等。

用法:水煎内服(茵陈后下),每日1剂,日分3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

30首常用中药方剂

30首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30首经典常用方剂方剂总论1.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有35天时间来学习方剂学,会学习到30首经典常用方剂,我们这次方剂学的内容参考了《方剂学》第5版教材,如果大家想学习更多方剂的话,可以买本教材回来自行学习。

从这里开始,可能有很多同学开始会有疑惑,学完这30首方,难道就算把方剂学完了吗?就会自己开方子了么?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给到大家几个重要观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2.第一,方子是学不完的。

咱们中医流传至今有记载的方子约有30万首方,如果按照咱们每天学一首方子这样的进度来学,学完这30万首方,需要1000年,这辈子是没法学完这些已知的方子了。

这30万首流传下来的方子是宝贵的经验财富,我们要去学习他们,但不是要学所有的方子,这些方子均是经验和知识,知识是学不完的,我们来学方剂更重要的是学思维,是学每个方子的组方思路。

只要你懂得常见的经典的组方背后思路,就算是掌握方剂的精髓,这是我们这次学习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3.第二,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这次第5阶方剂学更多的是培养大家的组方能力。

组方能力怎么培养起来呢?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学习咱们前辈们是怎么组方的,把方子背后的思路给它理出来。

第二步是寻找规律,总结规律,把这些方子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第三步是扩大思维,脱离死方子,形成自己的配方思维和习惯。

这个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中医水平提高的过程,这是需要一辈子积累经验成长,不断去精进优化才能将所学变成自己的能力。

4.第三,方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没有一个人生病会按照方子来生病。

就算我们把30万首方学完,我们照样不会看病,因为你学的方子是死的知识,而没有一个人会按照你学的方子来生病。

这就要求我们活学活用,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不同的复杂问题。

常年临床的中医大夫,大部分中医常用的方子只有10个左右,最多不会超过3 0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方习惯和思维,所以在某些病症方面疗效突出,比如有些中医善用附子,那他就擅长治疗阳气不足的病症,有些中医喜欢用理气的方,那他就擅长治疗气病;而有些中医擅长调脾胃,那他就对脾胃病就很有心得。

经典中医中药方剂学笔记

经典中医中药方剂学笔记

经典中医中药方剂学笔记00绪论绪言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

3、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4、《黄帝内经》载方13首。

5、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共收载方剂314首。

“方书之祖”6、晋唐时期,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前者载方5300余首,后者载方2000余首。

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重要文献。

7、宋代,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

其后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方范本,初载方297首,后增补到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要典。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严用和《济生方》。

8、金元时期。

9、明清时期,明•朱橚《普济方》,载方61739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10、方论方面,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其后又有明吴昆的《医方考》,清汪昂的《医方集解》。

方剂与治法常用治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汗法不仅能发汗,尚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畅通其血,调和营卫。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吐法: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治法。

“其高者,因而越之”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痰结等从下而出的治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的治法。

“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

合计66个方1、涤痰汤方药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功效:涤痰开窍。

方解:方中重用荆南星、半夏燥湿化痰开窍为君药,枳实、陈皮行气化痰,茯苓健脾除湿,石菖蒲化痰开窍、辅以竹茹化痰,人参益气健脾、以助化湿祛痰,甘草调和诸药。

方歌:涤痰汤用半夏星,甘桔姜枣参茯苓,竹茹菖蒲兼枳实,痰迷舌强服之醒。

2、通窍活血汤方药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研泥)红花老葱生姜红枣(去核)麝香(绢包)黄酒功效:活血通窍。

方解:方中用红花、川芎、赤芍、桃仁活血化瘀止痛,配麝香、老葱、生姜通阻开窍,配黄酒以助诸药之力,上达于脑,红枣健脾、调和诸药。

3、麻黄汤方药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解: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一升一降,既宣利肺气而平喘,且又复肺气宣降之权,使邪气去而肺气和;炙甘草调和药性。

四药相伍,风寒得散,肺气得宣,诸症可愈。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4、银翘散方药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解:连翘、银花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荆芥穗、淡豆豉解表散邪,协君药开皮毛以助祛邪;薄荷、牛蒡子、桔梗疏散上焦风热,兼可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芦根、竹叶清热生津;生甘草调和药性。

故本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效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5、藿香正气散方药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姜汁制)苦桔梗藿香炙甘草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方解: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化浊;半夏曲、陈皮理气澡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助运,除湿和中以止泻,助藿香内化湿浊以止吐泻;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桔梗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甘草调和药性。

中药君臣佐使一览表(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

中药君臣佐使一览表(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

中药君臣佐使一览表(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最佳回答•中医喜欢比喻,简单说,中药里面的“君臣佐使”其实就取自中国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国不可一日无君,君药当然就是一个方子中最主要的药,臣药自然就是辅佐君药.君药:治疗主证的药物臣药:1、直接加强君药治疗主证的作用 2、治疗兼证佐药:1、佐助药: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 2、佐制药:制约君臣药的偏性使药:调和作用或.1、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配伍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单味中药在方剂中的作用而确认的,君是主的意思,君在方剂中常常是一味起主导治疗作用的中药。

如四君子汤.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配伍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单纯的是指中药。

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是根据单味中药在方剂中的作用而确认的,君臣佐使只是一条中医医家的用药规.“君臣佐使”是一个词组,也可以视为是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详细述说了具体的内容及内部。

解释: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这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的组方骨架,但方中到底指哪味药的归属就不一定了。

要看证候缓急须要,定为主药的为君(药量偏大),其它的为臣为佐,四物汤中,川芎通络活.简明说,就是治疗一种病,有一种主药,为了使疗效更好,需要加以辅助,所以辅药为臣!根据病情在辩证的基础百上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君臣佐使原则。

君药是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臣药是辅助或加强君药治疗主病的作用。

佐药是助度药,配合君、臣药.中医药方中的君臣佐使如何分辩?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党参20 黄芪白术当归白芷补古脂陈皮香附茯苓山药防风羌活独活白芍。

茯苓改用茯神,加强安神之力,同时加用酸枣仁20g,如没有四肢关节疼痛(风湿),去羌独活看剂量,其次看性味。

中药方剂复习资料

中药方剂复习资料
16.以泻代清:治法。针对热证,用清热和泻下药配合同用的治法,泻下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方法称为“以泻代清”。方如凉膈散用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以清泄中上二焦实火。
五、简答
2、小方:
方名
组成
功效
主治
六一散
滑石,甘草
清暑利湿
暑湿证
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肝火犯胃证
金铃子散
金铃子,玄胡
(4)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有二个:一是升散药与清热药的结合运用。诚如《顾松园医境》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方中羌活入太阳经祛风寒湿邪;苍术入太阴经发汗祛湿;细辛止少阴经头痛;白芷止阳明经头痛;川芎则长于止少阳、厥阴经头痛。
四首衍生方(1)胶艾汤
组成: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甘草
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功用: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
(3)八珍汤
组成:四物加四君(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白芍、熟地、当归、川芎)。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5、(1)“四逆”命名的方剂的比较。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均治“四逆”,其病机与临床证候有何区别?
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三方均以“四逆”命名,主治证中皆有“四逆”症状,但其病机与临床证候却迥然有别。
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肘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临证当详细辨明。

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君臣佐使的含义

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君臣佐使的含义

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君臣佐使的含义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方原则中君臣佐使的含义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成药的组方原则是指在中成药的制备过程中,根据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将药物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的君臣佐使进行详细阐述。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的君臣佐使的概念。

君、臣、佐、使是中成药组方中的四种基本药物,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味、功能和主治方向。

其中,君药为主药,具有主要的治疗作用;臣药为辅药,起到协助主药的作用;佐药为调剂药,用于调节君、臣、使三者之间的平衡;使药为引药,引药入经,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

这四种药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

从理论上讲,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的君臣佐使与中医的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理论密切相关。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有五种属性,即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属性之间相生相克,从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在中成药的组方过程中,君、臣、佐、使四类药物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属性,通过相互调和,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阴阳学说则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面,阴阳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在中成药的组方过程中,君、臣、佐、使四类药物分别代表阴、阳两种属性,通过相互配合,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从实践角度来看,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中的君臣佐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治疗感冒症状的板蓝根颗粒,其组方原则就是以板蓝根为主要成分的君药,辅以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臣药和甘草等具有调和作用的使药。

这种组方原则使得板蓝根颗粒能够有效地缓解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

再如,治疗高血压的复方丹参滴丸,其组方原则就是以丹参为主要成分的君药,辅以其他具有降血压作用的臣药和甘草等具有调和作用的使药。

中医的八大名方

中医的八大名方

中医的八大名方中医的八大名方1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作为少阳病的主方,临床应用方证对应,疗效明显,故向来沿用到现在。

少阳病证,过去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静静不语饮食,口苦、咽干、眼花,脉弦等为主要脉证。

本症的产生,因邪入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而致。

半表半里是指病位,即邪正相搏“结于胁下”。

其外可兼见太阳表证,内可兼见阳明之里证。

正邪分争,各有偏性,是一个动向变化。

故表现为来往寒热,邪结胸胁,影响肠胃,故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静静不语饮食。

枢机不利可见口苦、咽干、眼花;弦细脉是少阳病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

张仲景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枢机,治疗少阳病,故为少阳病症之主方。

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构成。

方中柴胡舒达少阳之表邪,疏解气机的壅滞,黄芩清少阳之里热,二药配合,排除寒热来往,口苦咽干,为本方中的主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主治心烦喜呕,并助柴胡疏结胸胁郁结苦满;党参、甘草扶正和中,使邪气不得复转入里;大枣配生姜不只能助半夏和胃止呕,更有调解营卫,辅助柴胡解表的作用。

从药物的功用来看,本方除具备清热解表的作用外,还拥有和里、分散胸胁郁结、补虚的作用,故古人誉为“少阳输机不利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下边就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略抒己见以下:一、小柴胡汤是解热剂张仲景论伤寒指的是外感病,只假如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郁闭,营卫不睦,正邪分争于表,即恶寒发热。

其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

伤寒用麻黄汤,中风用桂枝汤,重在发汗解表逐邪。

若失治误治,则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来往,用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

若表邪入里结于阳明则但热不寒,在经则用白虎汤,在腑则用承气汤,总以退热为要。

若病邪在三阳经不除,累及三阴,病程延伸,正气受损,则生诸变。

所谓六经传变,即是指外感病的疾病过程。

故外感病的初期治疗尤其重要。

中医药宝典

中医药宝典

中医药宝典杞菊地黄丸【药名】杞菊地黄丸 Qiju Dihuang Wan【处方】枸杞子40g菊花4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 茯苓60g泽泻60g【组方分析】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肾阴,为君药。

辅以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养肝明目;山药滋肾补脾;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以助君药。

佐以泽泻泻肾降浊,丹皮清散肝火,茯苓健脾渗湿,与君臣相合,补而不滞。

诸药相合,共奏滋肾养肝明目之功。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制备方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35~ 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剂型规格】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g。

【用法用量】口服。

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质量控制】1.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2.显微鉴别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薄层色谱法鉴别牡丹皮(丹皮酚)、山茱萸(熊果酸)、枸杞子。

3.除应符合丸剂有关的各项规定外,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山茱萸以马钱苷(C17H26O10)计,水蜜丸每lg不得少于0.42mg,小蜜丸每lg不得少于0.3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2. 7mg。

本品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计,水蜜丸每lg不得少于0.80mg,小蜜丸每lg不得少于0.6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5.4mg。

【使用禁忌】忌食酸性及生冷食物。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

临床观察表明,杞菊地黄丸可使视力下降速度明显减缓,部分视力有所提高,证明杞菊地黄丸对老年性白内障有一定控制作用。

还能使高血压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加的β肾上腺素受体数减少,接近于正常人水平。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视神经乳头炎、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慢性肝炎属肝肾阴虚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中医代表方及其君药
大医“药虫”--蔡志军
中医治疗在药物运用主要体现在方剂学中。

方剂学是在中医辨证审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合而成。

方剂学的形成是在单味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几味药配合起来治疗的效果更好,才逐渐形成了方剂,也就是复方。

中医方剂学是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的,经典方是经过反复验证,并与中医理论结合才形成的,并逐渐认识到药物的配合运用,出现中医的“君臣佐使”的用药特点。

其中君药是指针对主病或主证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的核心。

宋代著名的方书《圣济总录》收载了中医方近二万,而《太平圣惠方》收录了处方1.6万余首。

现代,一般从根据处方的治法、功能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祛暑、温里、补益、安神、开窍、固涩、理气、理血、止血、治风、治燥、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涌吐、痈疡等21类。

在这21类方剂中又有很多代表性方,分述如下:
一、解表剂:用于发汗、解肌、透疹。

主要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1.辛温解表代表方:麻黄汤;君药:麻黄。

2.辛凉解表代表方:桑菊饮;君药:桑叶、菊花。

3.扶正解表代表方:败毒散;君药:羌活、独活。

二、泻下剂:用于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

主要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五类
1.寒下代表方:大承气汤;君药:大黄。

2.温下代表方:大黄附子汤;君药:大黄。

3.润下代表方:麻子仁丸;君药:麻子仁
4.逐水代表方:十枣汤;君药:芫花。

5.攻补兼施代表方:新加黄龙汤;君药:大黄、芒硝。

三、和解剂:用于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调整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等。

主要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1.和解少阳代表方:小柴胡汤;君药:柴胡。

2.调和肝脾代表方:四逆散;君药:柴胡。

3.调和肠胃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君药:半夏。

四、清热剂主要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六类。

1.清气分热代表方:白虎汤;君药:石膏。

2.清营凉血代表方:清营汤;君药:犀角(现多用水牛角代替)、生地。

3.清热解毒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君药:黄连。

4.气血两清代表方:清瘟败毒饮;君药:石膏、犀角。

5.清脏腑热代表方:导赤散;君药:生地黄
6.清虚热代表方:青蒿鳖甲汤;君药:青蒿。

五、祛暑剂:主要用于祛除暑邪,治疗暑病。

主要分为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四类。

1.祛暑清热代表方:清络饮;君药:新鲜金银花。

2.祛暑解表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君药:香薷。

3.祛暑利湿代表方:六一散;君药:滑石。

4.清暑益气代表方:清暑益气汤;君药:西洋参、西瓜翠衣。

六、温里剂:主要用于温里助阳、散寒通脉,治疗阴寒在里。

主要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1.温中祛寒代表方:理中丸;君药:干姜。

2.回阳救逆代表方:四逆汤;君药:附子。

3.温经散寒代表方:当归四逆汤;君药:当归、干姜。

七、表里双解剂:主要是解表药配合泻下药、清热药、温里药等组成,具有表里同治作用,可用于治疗表里同病的症状。

主要分为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三类。

1.解表攻里代表方:大柴胡汤;君药:柴胡。

2.解表清里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君药:葛根。

3.解表温里代表方:五积散;君药:麻黄、白芷。

八、补益剂:具有补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证。

主要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五类。

1.补气代表方:四君子汤;君药:人参。

2.补血代表方:四物汤;君药:当归。

3.气血双补代表方:八珍汤;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合方。

4.补阴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君药:熟地黄。

5.补阳代表方:肾气丸君药:干地黄。

九、安神剂:具有安神作用,也可用于治疗神志不宁等疾病。

主要分为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

1.重镇安神代表方:朱砂安神丸;君药:朱砂。

2.滋养安神代表方:酸枣仁汤;君药:酸枣仁。

十、开窍剂:用于治疗神志不清昏迷等症。

主要分为凉开、温开二种
1.凉开代表方:安宫牛黄丸;君药:牛黄。

2.温开苏合香丸;君药:苏合香。

十一、固涩剂: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咳嗽,腹泻、遗精、白带量多等症。

主要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1.固表止汗代表方:玉屏风散;君药:黄芪、白术。

2.敛肺止咳代表方:九仙散;君药:罂粟壳、人参。

3.涩肠固脱代表方:真人养脏汤;君药:罂粟壳、肉桂。

4.涩精止遗代表方:金锁固精丸;君药:沙苑蒺藜。

5.固崩止带代表方:完带汤;君药:人参、白术、山药。

十二、理气剂:主要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可用于治疗气滞、气逆等气机不畅的症状。

主要分为行气、降气两类。

1.行气代表方:越鞠丸;君药:香附。

2.降气代表方:苏子降气汤;君药:紫苏子。

十三、理血剂:用于治疗血瘀、出血异常等血液病。

主要分为活血化瘀和止血两类。

1.活血化瘀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君药:桃仁、大黄。

2.止血代表方:四生丸;君药:侧柏叶。

十四、治风剂:主要是运用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的药物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灭内风作用。

可用于治疗眩晕、震颤、抽搐半身不遂等症。

主要分为疏散外风、平熄内风两类。

1.疏散外风代表方:大秦艽汤;君药:秦艽。

2.平熄内风代表方:羚解钩藤汤;君药:羚头角、钩藤。

十五、治燥剂: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身热头痛、心烦口渴、口干咽痛、干咳无痰等症。

主要分为轻宣润燥、滋阴润燥两类。

1.轻宣润燥代表方:杏苏散;君药:苏叶、前胡。

2.滋阴润燥代表方:养阴清肺汤;君药:生地。

十六、祛湿剂:以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为主,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

主要用于治疗脘腹痞满、嗳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等证。

主要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五类。

1.燥湿和胃代表方:平胃散;君药:苍术。

2.清热祛湿代表方:茵陈蒿汤;君药:茵陈。

3.利水渗湿代表方:五苓散;君药:泽泻。

4.温化水湿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君药:茯苓。

5.祛风胜湿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君药:羌活,独活。

十七、祛痰剂: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病。

常见用于治疗咳嗽喘促,眩晕呕吐、癫狂惊痫及痰核瘰疬等症。

主要分为燥湿祛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痰药五类。

1.燥湿祛痰代表方:二陈汤;君药:半夏、橘红。

2.清热化痰代表方:清气化痰丸;君药:胆南星。

3.润燥化痰代表方:贝母瓜蒌散;君药:贝母、瓜蒌皮。

4.温化寒痰代表方:苓甘五味姜辛汤;君药:干姜、细辛。

5.治风痰药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君药:半夏、天麻。

十八、消导化积剂:以消导药为主,有消食化积,消积聚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症。

主要分为消食导滞和消痞化积两类。

1.消食导滞代表方:保和丸;君药:山楂。

2.消痞化积代表方:枳实消痞丸;君药:枳实。

十九、驱虫药:用于治疗人体寄生虫。

代表方:乌梅丸;君药:乌梅
二十、涌吐剂:具有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痰厥、食积、食物中毒等症。

代表方:瓜蒂散;君药:瓜蒂。

二十一、痈疡剂:用于治疗痈疽疮疡等,这类方主要具有解毒消肿、托里排脓、生股敛疮作用。

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和内在的痈疽。

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君药:金银花。

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的优势,主要是在没有获取病理信息的前提下,通过司外揣内的功能观察、整体动态的诊察内容和简便、经济的诊疗方法。

中药处方具有安全、有效、低毒等优势,其单味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具有多效性,同时存在
多个有效成分或部位,而通过辨证论治原则组成的复方,其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又具有新物质及新功能,使得复方形成比单味药更优越的整体调节功能,从而更有力地纠正机体的各种不平衡状态,为有效地治疗复杂疾病奠定了基础。

中医中药发挥着整体功能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康复的作用,强调因人施用、辨证施用,注重医患双方的互动性和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