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讲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性(最本质)、科学性、阶级性(或革命性)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1. 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3.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一、哲学基本问题1)定义: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嘴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2)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谁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划分的派别和观点:对于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动身。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干脆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确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支配性。

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建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限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敬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相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留意:第一,从实际动身,努力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1)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敬重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P30-33)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 无物质的运动) 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 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⑵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⑶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 物的内部矛盾; ⑷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⑸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 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 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 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
为目的、主题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 的决定作用表现在:(P64)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3)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4)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 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 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 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 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 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 实践基础。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 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 的决定力量。 ②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①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④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3。

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

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8。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答:①唯物主义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C、现代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B、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a、可知论b、不可知论②唯心主义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09.01 简答/09.10 简答) 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2)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简答)(3)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1.01 简答)答: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09.10 单选/10.01 单选)(2)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0.10 单选)(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09.04 简答)【2012.10 简答】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二是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三是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5)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简答)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5:BBADC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1——15:BCD ACD ACD ABCD ABCD三、简答题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瞧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客瞧存在性的原那么,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表达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瞧和唯物主义历史瞧的统一,为完全的为物质以奠定了根底。

2、如何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全然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不离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全然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开展过程的实在根底和担当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简述熟悉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熟悉的根底,对熟悉有决定作用。

实践对熟悉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产生了熟悉的需要;b,实践为熟悉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熟悉得以产生和开展;d,实践是检验熟悉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熟悉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熟悉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

其中正确的熟悉和理论能够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熟悉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失败。

3、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循环反复,以至无穷,是熟悉的辩证开展过程,也是熟悉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中,实践和熟悉的每一次循环,都使熟悉到达更高级的程度。

4、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

关系: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开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要紧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要紧的方面。

同一性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开展以另一方的开展为条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单选1-501.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3.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是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5.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客观实在性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8. “过犹不及”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9.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社会实践的需要能极大推动人类的认识发展10. 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因此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真理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1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14. 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5.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16.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7.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8.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0.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1.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垄断价格2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寡头是通过什么方式在经济领域进行统治的参与制2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24.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25.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26.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8.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哪种矛盾主要矛盾29.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30. 皮鞋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每双皮鞋的价值量减少31. 在资本循环中剩余价值是在哪个阶段实现的出售阶段32.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题型与分值单选题:1*30=30分多选题:2*5=10分判断题:1*10=10分简单题:6*5=30分论述题:10*2=20分绪论1、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

4、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7、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4、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5、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6、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选题(共18题)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4“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

”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B真理和谬误可以任意转化C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是不确定的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6“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范畴是( )。

A一切哲学的基石B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C辩证发展观的基石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石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8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之为()。

A重要矛盾B主要矛盾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9医学科学冢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私有制、按劳分配、市场调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它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是指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辨析:1.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则取决于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意志。

答:后半句是错误的,属于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这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但最终决定社会发展的是客观的物质生产力,而不是某个历史人物的意志。

2.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的。

答:错误。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

答:错误。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化了,“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4.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

答:正确。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5.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答: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广义: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的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马克思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的伟大复兴。

(1)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首先,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其次,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最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2)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首先,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作风;再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最后,将马克思主义化作自觉的行动。

第一章: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列宁)。

2.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1.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是前提2.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参考第一章一、主要观点1.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涵1)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内涵: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②存在与思维有没有同一性2.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②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③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4.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5. 怎样理解意识统一于物质?①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存在②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映像③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6. 怎样理解社会统一于物质?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③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7. 事物普遍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8.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1)内容: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2)形式: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3)辩证关系:①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②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形式与内容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9. 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两者相互区别:①本质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②本质则只能运用抽象思维,间接地被人认识;现象是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2)两者相互依存: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10. 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1)原因和结果是相互区别2)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11.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2.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使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性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13.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1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也就是矛盾的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成功完美的实践活动需要:(ABCD)
A真理尺度的测量。

B价值尺度的测量。

C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D弘扬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2.资本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A)
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使用价值与价值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释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有”是从(AC)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做的科学概括。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C现实任务与奋斗目标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价值规律可以(ABC)
A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B自发的调节生产力的发展。

C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D自发的抑制和消除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利后果。

5.关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上层建筑只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就一定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B上层建筑是否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推动社会发展。

D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超前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则一定会推动社会发展。

6.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是(B)
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黄金成为商品
7.我国“三步走”战略遵循了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状态是(A)的统一。

A渐进性与飞跃性。

B同一性与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前进性与曲折性
8.关于真理,说法正确的是(A)
A真理是有用的。

B真理是多元的。

C真理一定是公认的。

D有用的就是真理。

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人与人关系问题。

B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

10.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只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而排斥感性认识就会(C)
A陷入经验论的泥坑。

B犯经验主义错误。

C犯教条主义错误。

D犯逻辑错误
11.真理具有客观性,理由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是客观的,二是(A)
A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就是客观事物本身。

C真理其实就是客观规律本身。

D真理有主观的形式。

12.建立“统一战线”,实行“一国两制”,建设“和谐社会”等实践直接遵循了(A)的辩证关系原理。

A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

B实践与认识。

C物质与意识。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3.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依据是(D)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14.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说明(D)
A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B人们可以在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空间里随意选择。

C主体选择可以决定社会历史趋向。

D人们的活动要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但不排除人们可以在社会发展可能性空间内进行选择。

15.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C)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B)
A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B最主要的理论品质。

C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D科学性和革命性最集中的表现
17.对意识产生起决定作用的是(C)
A自然界的进化。

B人的大脑。

C劳动。

D物质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物质是指(D)
A具体形态的物质,如水,气。

B原子及其属性。

C感觉的复合体。

D客观实在
19.人的存在方式(A)
A实践。

B社会存在。

C生产方式。

D意识
20.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对立的焦点(C)
A是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是用孤立的观点还是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C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力量的作用还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活动。

D是用静止的观点还是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21.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可以(AC)
A认识规律。

B创造规律。

C利用规律。

D改造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