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拓展延伸点(二)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技能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技能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技能与策略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

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

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

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

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

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

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1.出示投影:“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速度快、心情急切)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

略读课文有效拓展延伸方法初探 徐伟

略读课文有效拓展延伸方法初探 徐伟

略读课文有效拓展延伸方法初探谢颖邓秋玉徐伟在小学语文中高段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导、赏、惑、延”四步法。

而四步法中的“延”指的就是拓展延伸,它在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不断整合,优化各种教学资源,真正达到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高效。

如何在略读课文中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呢?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一、画:通向“情与境”之路其实,教材中的很多略读课文都是画面感很强,且有着唯美的意境和引人的情境。

读文时,如何能让学生很快地从语言文字中领略到文字带来的意境,感悟到文字的内涵和情感。

最简明扼要的办法是培养学生的画面感,画面感是通向“情与境”的一条捷径。

如在教学茅盾先生的《天窗》一文时,文中提到“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而言,他们是无法想象“小小的天窗为什么会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孩子用画笔勾勒出天窗的样子,大胆地想象孩子透过天窗看到的屋外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方法,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既理解了句子“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又培养了想象力,想象到孩子们透过天窗还能看到哪些美景。

还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感受到文中的孩子如此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

画面感让我们的语文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画面感让我们学起语文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

二、说:打开与“巨人”对话之窗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六单元略读课文《猪八戒吃西瓜》一文中,两道题目都围绕着引导课程标准来设计的。

“说说猪八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就非常明确地要求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重点在与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猪八戒,并针对猪八戒的形象在小组内大胆交流。

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了解了文章内容,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对话培养了表达习惯,提升了语文素养。

学生“十个好习惯” 道德教育

学生“十个好习惯” 道德教育

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正安二小通过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一是举止文明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是诚实守信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是尊重他人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是守时惜时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是懂得感恩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六是勤俭节约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

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七是遵守秩序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每天佩戴校牌和红领巾(或队徽);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本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是模糊的。

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他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找同学”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

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

如: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将学生带入操场,辨认“东、西”方向。

由于南、北两个方向学生较难辨别,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来帮助学生对“南、北”方向的理解。

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他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第二层次的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

我又采取让学生分别面朝南、西、北四个方向,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虽然刚开始,学生叙述有点困难,但随着方向感的逐步建立,他们也较清楚的辨别出了各个方向。

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了两个小故事——“环球旅行”和“小雁归队”的故事。

增加这个教学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让学生能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

但是,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无度拓展,喧宾夺主。

现在的课堂发现拓展的内容相当丰富,花大量时间搜集、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汇报,甚至脱离了文本,而学生没有时间朗读、探究甚至理解文本,没有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课堂生命力的体现。

比如一篇二年级学的《山行》这首诗,老师一会儿是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一会儿介绍诗人杜牧的一些生平,一会儿又拓展到许多有关秋天的诗歌。

但是一堂课下来,孩子连《山行》这首诗都不能背下来,更谈不上正确的抄写下来,所以我困惑的是我们的阅读课到底要不要引进这么多的课外资源,文本阅读跟课外资源拓展关系该如何处理。

2.无序拓展,得不偿失。

不少教师在对文本进行拓展时,心中没有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生活阅历、固有知识、阅读经验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拓展,可以说无序的拓展,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

比如,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课外找了一些内涵比较深刻的一些课外资料。

像三年级学《荷花》这篇课文,引进了不少的有关荷花的诗文,其中包括了对学生来说是深奥的《爱莲说》,孩子谈《爱莲说》的体会感受当然也只能是蜻蜓点水。

3.无效拓展,不顾生成。

有些老师为了让孩子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引进了一些常识性的资料内容。

比如说一年级学习《棉花姑娘》这一课,老师就在课堂上介绍了七星瓢虫、蚜虫等等一些知识。

这些课外资源的引进对学生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到底有多少帮助,所以我们课外资源到底要引入哪些内容,这些都是一线老师感到比较困惑的。

许多拓展都是课前预设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课堂的拓展按老师预设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即使学生一旦出现有价值,有创见的新的想法和思维的火花,也只能是局限在老师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活动,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新颖的思维往往不会出现或者被封杀,这样的拓展教学显然是无效的。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在本次讲座开讲之前,老师首先问大家几个问题,请大家一定要如实回答:(出示问题)你平时经常看书吗?一个月平均大约看几本书?经常看什么书?特别是在看完一篇好作文后,你还会做些什么?平时喜欢写作文,不怕写作文的同学请举手。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作文?你又为什么怕写作文?看来,绝绝大部分同学都不爱写作文。

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知道你们为什么不愿写作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之所以无从下笔,主要是因为平时不爱看书,忽略积累,作文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写作文时无从下笔。

即使勉强写,作文也缺乏真情实感,胡编乱造,敷衍了事。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仓库,平时你往里面放东西,用的时候才有东西可倒。

所以,平时你只有多积累写作素材,及使用材料的自觉意识,才能够为写作奠定丰厚的底子,做到读书内化与写作外化双管齐下。

今天,咱们讲座的题目就是《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出示课件)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诗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的这个句名言深刻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

能够说,科学的阅读实践是促动写作的重要途径,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那么,如何开凿好源头,引出源源持续的活水,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呢?咱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相互交流一下。

一、多作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理解.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

很多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让学生明白: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及鉴赏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

学课文时,提倡大家做好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

每篇课文学完之后,要找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实行使用。

唯其如此,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使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

比如:学了“络绎不绝、喜出望外、载歌载舞”等词语后,同学们在描写家乡的街道或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都用上了这些词,使文章更加具体;除此之外,诵读优秀诗文.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实行探究性阅读.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持续地培养自己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等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学会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在自己写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

语文拓展延伸答题技巧

语文拓展延伸答题技巧

语文拓展延伸答题技巧语文拓展延伸题是一种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题目类型。

下面是一些答题技巧,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语文拓展延伸题:
1. 仔细审题:在开始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和提示,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2. 深入思考:对于题目中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学知识等进行阐述。

3. 抓住要点: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的要点,突出重点,不要偏离主题。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清晰、简洁、准确。

4. 善于分析:对于一些涉及文本分析的题目,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段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要注意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5. 多角度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这样可以提高答题的全面性和深度。

6. 注重逻辑性: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逻辑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有条理。

可以使用一些逻辑关联词来连接句子和段落,使回答更加流畅、连贯。

7. 注重语言表达: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等。

总之,语文拓展延伸题需要考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可以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能力。

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我们在教材中不难发现有好些课文的内容都很含蓄,常常使人觉得意犹未尽,其感人的魅力耐人寻味。

对此,教师就应该即时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促使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课文内容,实行大胆而合理的续写,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要想续写出多彩的篇章,教师必须善于从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潜力,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意图续写下去,既巩固课文中的知识,又拓展了想象的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能够抓住文中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要让学生真正续写出新意着实不易,我尝试从以下几点指导学生实行续写。

一、顺意延伸在本节课中刘梅在试讲时指导学生,学习写菊花在风霜中展蕊怒放这段时,讲到风霜中的菊花争妍斗艳,而且千姿百态,要求展开孩子们的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续写菊花的姿态。

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因为这节课容量有限,展示时忍痛割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

我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季羡林老先生在文末写到“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

”启发孩子花的梦,思乡的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以《花的梦,思乡的梦》为题目完成练笔。

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持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持续被激发。

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不过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顺势延伸在学习《我的第一首小诗》,我顺势深挖,转换角度,如果爸爸对我的第一首小诗给予和妈妈一样”精彩极了”的评价,我还会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吗?学生的思路一返原文形式,别出心裁,描写了作者得到父母赞扬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和欣喜若狂的情态,使故事内容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拓展延伸

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拓展延伸

浅论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拓展延伸成了目前教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拓展延伸把教科书和生活融为一体,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实现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语文。

但我认为在目前的教学氛围中,课外的延伸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应该关注利用教本资源搞好课内的延伸,才是当务之急。

一、课内拓展延伸的策略及其方法1.积累运用形象语言方面延伸按照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积累语汇、培养语感,我们可以利用教本上提供的“例子”让学生去联想、去创造,如从教本中一些特殊的句子和词语的用法,结合生活和阅读举出类似的或者相反的例子。

还有一种情形是,词语的搭配超越常规,乍一看好像不通顺或很难理解,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用得非常绝妙,蕴涵的内容极其丰富。

2.抓住内容情节续编练习,强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有些课文的故事性较强,可从内容情节方面拓展延伸,采用“续编”和“假设转换条件”的方式。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让学生推测后来会怎样发展呢?有些学生会说:“玛蒂尔德的朋友把项链又还给了她,她们仍然是最好的朋友,后来玛蒂尔德把项链卖了好多钱,从此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

”同样,这样的续写仍没有忠实于作者的写作意图,表明学生对原著的理解没有把握准确。

另一种就是“转换条件设想”。

这种“续编”或者“转换条件假设”的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思维想象,准确把握原著的核心主题。

3.模仿课文写法,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指导写作技巧我们学过的许多课文写法独特,对于学生的写作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教学结束后的时间,对精彩地方师生欣赏并掌握特色后,进行口头模仿,体现教本“例子”的作用。

(1)句式修辞的模仿。

如《白杨礼赞》的课后练习上有模仿赞美白杨树“没有……,也没有……,但是它……”的句式,口头赞扬熟悉的一种树,体会对比写法和欲扬先抑的好处。

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的基本目标

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的基本目标

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的基本目标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

的确,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系统,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

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拓展延伸提供了可能。

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指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由课内向课外的适当的知识延伸,以及学生在老师的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学迁移环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语文的教学应该使全体学生能根据课文所学去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若没有这一点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难以形成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建设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共识。

拓展迁移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能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认识水平。

可以说相对于那种拘泥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灵活度,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然而,世间万物均有度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反而可能造成过犹不及或物极必反的后果。

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尤其是一些年青教师的见面课、研讨课、展示课,出现了种种拓展延伸不当的诟病。

比如无中心拓展、非指向性拓展、无效讨论、滥用多媒体等等。

而课堂的时间是宝贵的、有限的,拓展绝不能盲目。

我想在响应和落实新课改精神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应达到的目标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需要追求以下几个目标:一、扎实——有价值的拓展在阅读课堂里,应该力求扎扎实实的研读文本,实实在在的拓展,让学生在切实学到新的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扩展自己的视野,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学习的愿望。

这种拓展不是华而不实的漂亮摆设,而是一种必要性拓展,如果不进行就会影响对文本的欣赏或鉴赏。

初中语文课拓展延伸的两点尝试

初中语文课拓展延伸的两点尝试


250 ) 130


中外 的名 家名 作 。 课 文 教 学 时 , 妨 向 学 生 推荐 该作 家 的其 在 不 他作 品 , 帮 助学 生全 面 了解 其文 学 风 格 。 比如 《 提 辖 拳打 以 鲁 镇关 西 》 是《 浒 传 》 只 水 中第 三 回 的节 选 。 师 可在 教 完 课 文后 教 趁热 打 铁 , 引导 学 生 关 注 《 浒传 》 水 中鲁 智 深 后 来 的命 运 , 起 激 学生 探 知 的兴 趣 。 可 就 同 一 作 家不 同时 期 的 作 品作 比较 , 还 将 文 学 史 的 知 识 贯穿 其 中 。 学 生 引 入 博 大 精 深 的 文 化 渊 源 中 。 把 例 如 , 习 白居 易 的 《 鹤 》 , 引 导 学生 回忆 他 前 期 的作 品 学 池 时 可 《 赋得 古原 草 送 别 》 自 居 易 十六 岁应 考 时 写 的 “ 火 ” 句 传 。 野 两 诵 千 古 , 仅 突 出了 野 草 顽 强 的 生 命 力 , 不 而且 表 现 了对 于 新 生 事 物 的 赞 颂 。 《 鹤 》 “ 风 一 唳思 何 事 ? 而 池 中 临 怅望 青 田云 水 遥 ” 两 句 明 显 表现 了诗 人 对 仕 宦 生 活 的厌 倦 和 无 奈 .表 达 了诗 人 对 归 隐 生 活 的 向往 。学 生 在 理 解 了这 两 首 诗 截 然 相 反 的 意 境 后 .不难 知道 这 与 白居 易 不 同年 龄 所 属 的时 代 背 景 有 关 。再 如 , 的 学 生 认 为 鲁 迅 的作 品艰 涩难 懂 , 解 有 难 度 。有 经 验 有 理 的 教 师 就 会 把 近 几 年 学 术 界 研 究 鲁 迅 的 文 章 介 绍 给学 生 , 让 学 生走 近 鲁 迅 , 了解 鲁 迅 。 4从 文 体 的 角度 延伸 。以 说 明 文为 例 . . 可先 从 课 本 中 选取 篇 比较 典 型 的 说 明 文 , 如教 叶 圣 陶 的 《 州 园 林 》 可 以 分 比 苏 , 别 从 课 文 内 容 、 构 、 言 等 方 面 设 置 问 题 , 学 生 精 读 之 后 结 语 让 分组讨论 , 在理 解 了课 文 如 何抓 住 特 征 , 照 “ 按 总一 分 ~ 总 ” 的 结 构 方 式 ,从 多 方 面 加 以 说 明 之 后 ,及 时 选 择 另 一 篇说 明文 《 巍 中 山陵 》 行 比较 阅读 , 助 学 生 分 析 两 篇 文 章 的 异 同 。 巍 进 帮 经 过 反复 讨 论 、 析 、 结 , 个 学 生都 能 逐 渐 明 确 “ 明文 ” 分 总 每 说 应 该抓 住 说 明 对 象 的 特 点 . 用 准 确 、 明 、 动 形 象 的 说 明 运 简 生 语 言 ,按 照一 定 的顺 序 有 重 点 地 说 明事 物 。这 样 一 种 教 学 思 路。 就能 帮助 学 生 拿 到 一把 开启 说 明 文 阅 读 大 门 的钥 匙 。

从不同文本拓展延伸,提高复习质量

从不同文本拓展延伸,提高复习质量

从不同文本拓展延伸,提高复习质量高三第一轮复习,绕不开对教材的复习,如何才能利用好教材,达到由教材勾连高考的高度和要求,是每个高三老师需要思考的。

高三的复习就要发现教材的新价值,深入浅出,对不同文章、不同文体进行可行的延伸,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延伸,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抓住一课一点,勾连高考,不及其余我们的课本从必修到选修其中不乏大量很有价值的篇章,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做到抓住教材的重点篇目,进行大胆的取舍,像《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就完全舍弃,而保留的篇目都有值得反复探究的价值。

在这里,我们每课只抓住一个与高考最关联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拓展、演练,其他层面的内容就可以淡化处理。

1.从散文中,获得标点符号的知识如必修三《肖邦故园》有这样一句:“这儿原先也该有牛栏、马厩,有牛,有马,有犁,有耙,有谷仓,还有干草垛。

”就很好地诠释了顿号和分号的用法。

此外还有“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些句子与高考标点符号考查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完全吻合,我们就抓住本文标点符号这个点,全面拓展,让学生反复咀嚼,彻底消化。

2.从课文的比喻句拓展延伸,勾连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如必修一《我的四季》中一个句子“在这个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的理解,这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理解起来有若干的要素。

我们抓住这个点扩展开来,勾连到高考考点中关于比喻句的答题技巧问题。

例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中《灯火的温情》中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这就是典型的考查比喻句的例子,我们让学生学会分析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进而把握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出答案。

音乐课的拓展延伸

音乐课的拓展延伸

音乐课的拓展延伸随着音乐课程改革试验逐步向前推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的认知和体会有了新的变化,音乐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

纵观当前所上的音乐展示课中,无不把拓展这一重要的环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音乐课的拓展是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其特点是通过充分收集、整理、运用与教材内容或实践活动有密切关联的素材,围绕主题整合后,产生新的教学内容。

是一节课中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教材的充分补充和延伸,并不是教学的简单重复,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深受学生喜爱。

一、音乐拓展教学的重要性1.拓展历来就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把拓展教学延伸,就使拓展有了更明确的主题和针对性,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由于受条件限制,音乐教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既符合城市学生的特点,又满足农村学生的要求等。

在这里,拓展是一种对音乐教材补充的教育资源,是和音乐教材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学习资源。

音乐教师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手段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拓展,这对于音乐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是有很大帮助的。

2.拓展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从最近几年的公开课中,我们无不发现,这些优秀的老师无不是用教材的高手。

他们往往能深刻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使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以丰富多样,合理有趣地拓展延伸。

3.拓展教学也是现代音乐社会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经验,使学生能有良好的审美体验,在音乐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及放松。

也更注重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参与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感受到在音乐课上的快乐。

更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享受音乐,永远喜爱音乐。

二、音乐拓展教学的途径1.从教材内容中联系延伸音乐教材内容涉及到唱歌、乐理、欣赏、器乐、实践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藤野先生》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藤野先生》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

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所以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

教学需要2个课时。

而且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

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先是讲述贝奇的妈妈萨契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奇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

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作者介绍】马克·吐温(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其交游广阔,威廉·迪安·豪威尔士、布克·华盛顿、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其于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写作风格:熔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名著内容简介】汤姆幼年丧母,由阿姨收养。

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阿姨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

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王燕红
“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妙趣天成。

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化文章主旨,发展学生的思维。

接下来我从“变异延伸”和“文尾延伸“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三、文尾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结尾是悬念式的结尾,事物的发展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结局。

在结束课文时,教师要不失良机地接着课尾,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展开合理想象,延续课文内容。

例如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会说话的产品》一文,课文结尾说“预计,会说话的产品会越来越多。

我们不禁再一次感叹:科学真奇妙啊!”学完课文,我紧扣这一段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你还希望哪些产品有什么新功能,想象一下,说一说。

还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结尾说“摄影师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含着泪,把海鸥围绕照片飞翔的情景拍摄下来,留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课文到此意犹未尽,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个拓展训练点,让学生写下“那感人的一幕”,培养学生想像力,达到读写训练的目的。

再例如在教学《生日礼物》一课时,课文的结尾:我说“亨利很幸运,有你们这么好的父母,送给她半辆自行车而不是一辆。

”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的还不够,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训练——多年后,亨利成了一名律师,获得总部的嘉奖,在领奖时,要发表获奖感言,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们赞扬了亨利父亲做法的巧妙,尽情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

本次读写结合,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四、变异延伸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南郭先生冒充吹竽混饭吃,最后怕被识破而逃之夭夭的故事。

讽刺了没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拓展延伸“南郭先生下岗后......”让学生设想南郭先生离开王宫后,怎样痛改前非,刻苦学习吹竽,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吹竽手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成功的路》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白马驹、黑马驹、红马驹兄弟三个长得一样强壮,都想成为一名赛跑冠军。

在学习赛跑的过程中,白马驹因遭到绵羊的嘲笑退却了;黑马驹因受到老黄牛的称赞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只有红马驹
毫不松懈,寒来暑往坚持锻炼,最终实现了愿望。

学完课文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拓展训练——1.此刻,那只受到了绵羊的嘲笑,老黄牛的夸奖,历经了无数次风雨,无数次伤痛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的红马驹,手捧奖杯,鲜花簇拥着它,掌声包围着它,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学生们兴致盎然,真情跃然纸上。

都写出了红马驹那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2.当时和它一样强壮,有着一样愿望的白马驹和黑马驹就站在台下,你又有什么对他们说呢?有的说:“黑马驹,你有进步,老黄牛夸奖你,你不应该骄傲,而是继续努力,像红马驹那样继续锻炼。

”有的说:“白马驹,那只绵羊笑话你是他不对,你不要理他,不应该放弃,要继续锻炼才对。

”这样的拓展延伸,孩子们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表达。

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古诗《泊船瓜洲》,在解读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我没有单纯地在“绿”字上做文章,而是设计了想象说话环节:“——又——江南岸”,让学生仿照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学生对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四年级也积累了大量的描写春天的词句,于是他们很快调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用鲜活的语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们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红江南岸”“蝴蝶又舞江南岸”“小鸟又唱江南岸”……
就这样,教师没有多余的讲解,更没有采用花俏的课件,而是采用一次简单的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在适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风的吹拂下,江南又显现出一片绿色的、充满生机的景象。

总之,拓展延伸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

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