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养成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讲解
小学教育方法:塑造健全人格
小学教育方法:塑造健全人格一、背景介绍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小学教育方法来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育方法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教师需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孩子们会更加自信、开朗、乐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2.注重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组织活动、开展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品德的重要性。
3.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艺术、科技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开朗、乐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4.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们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需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三、实践应用1.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成长背景,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事,做人,但是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形势下中学政治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再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忙碌,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压抑感,而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要求教师是一个有健全个性的教师: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
做学生的“人师”,使学生佩服,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其次,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渗透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途径。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方式,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渗透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需要从课堂教育开始。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做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去感受和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道德故事、道德经典和道德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责任感。
渗透道德教育需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来实现。
学校应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爱和尊重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尊重他人,关心集体。
学校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如道德讲座、道德培训、道德评比等,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庭教育也是渗透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要从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要讲道德、懂礼貌、尊重别人。
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家庭要为孩子提供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家庭观念。
社会环境也是渗透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
社会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社会上要加强道德规范的宣传,弘扬正能量,做好道德表率。
要加强道德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渗透道德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合力,提供全方位的道德教育资源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道德规范的熏陶下成长,成为品德高尚、有责任心和社会良好公民。
培养学生责任感 塑造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责任感是一个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责任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培养。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品质,可以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培养。
教育者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言语、情绪等负责。
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谈论责任感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
对于犯错的学生,老师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培养其责任感,改变不良行为。
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熏陶。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比如设置优秀学生责任感的榜样,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责任感是可以被看到和认可的。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比如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应该通过家校合作,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引导。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告知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引导孩子培养责任感。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精心的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养成爱护家庭、爱护学校的习惯。
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有效的培养。
培养学生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责任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人格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渗透思品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渗透思品教育,塑造健全人格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思品教育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从小就受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熏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此,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上,要充分挖掘其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低年级数学有这么一道题:教师节前夕,二年级1班有3个同学一共做了18朵小花,想要送给他们的老师,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多少朵?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教师要抓住时机,机动灵活对此题目进行延伸:①这3个同学为什么要送花给老师呢?②如果是你,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呢?通过这个题目可以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又如我国长江长6397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河,问长江比黄河长多少千米?针对这个题目,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补充有关长江、黄河的资料:长江源出青海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在青藏高原上流向东南,玉树以东折向南行,云南石鼓附近绕过玉龙雪山,转而滚滚东流,直入东海。
长江干流穿行于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沪,全长6397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此于长江。
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的河段长和流域面积,因泥沙淤积,河口延伸而处於不断变化之中。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让学生领略了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山河壮丽锦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在数学故事中渗透思品教育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用数学知名人物的事迹教育激励学生,以他们的光辉形象感染学生,能有效地进行思品教育。
学生不仅能够把故事所反映的美德铭刻在心,还能够身体力行。
小学生模仿性强,并愿意模仿他们的思想行为,渴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英雄。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渗透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健康人格不仅对个人的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也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渗透道德教育来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是个体行为的指导原则和准则,它决定了个体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和选择。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渗透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道德榜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树立道德榜样、开展道德主题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学生的道德教育。
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渗透道德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个体对于道德问题的情感体验和反应。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社会的道德规范。
渗透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文学作品、电影等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其对于道德问题的情感体验和反思。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渗透道德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具体行为举止。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渗透道德教育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实现,学校可以制定一些行为规范和纪律,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正直诚实等。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和模拟场景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正确的道德行为。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在当前社会,我们常常听到道德沦丧、人品下降的新闻,社会风气也日趋浮躁。
这说明我们需要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
渗透式道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特质。
渗透式道德教育是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无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的价值,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
渗透式道德教育不是单纯地灌输给学生道德规范,而是通过生活中种种细节,让学生感受道德,熏陶情操,引导学生形成自觉遵循道德的素养。
首先,渗透式道德教育可以通过身边的人和事,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可以用身边的案例告诉学生做事的标准、底线和原则,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不仅如此,老师还应该注重自我修养,发扬师德风尚,用自己的言行示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
其次,渗透式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特质。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场合,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有更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此外,渗透式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特质。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利用家庭教育的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家人之间的亲情、信任和责任,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方法。
同时,在社会中,学生也应该学会正确选择社交圈,去关注社会上积极向上的声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消极的影响,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渗透式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
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希望学校能够在道德教育方面加强管理和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渗透道德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注个体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道德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将重点探讨渗透道德教育如何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强调的是道德认知和意识的培养。
个体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逐渐形成道德判断力和意识,明辨是非,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这种认知和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道德问题,引发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和社会参与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
渗透道德教育强调的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个体在进行道德决策和行为时,需要具备正确的道德情感和同理心。
这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和情感教育实现,在家庭和学校中注重情感的培养,鼓励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关注他人的感受,并在行为中体现出关爱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悲悯之心。
渗透道德教育强调的是道德意愿和行动的培养。
道德意愿是个体在道德情感和认知的基础上,将道德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愿望。
个体的道德行动需要建立在自愿和自觉的基础上,即内化为自己的内心动力和责任感。
渗透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激发个体内部的道德意愿和行动,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与社区服务等,让他们在行动中体验到道德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渗透道德教育强调的是价值观的培养。
个体的价值观念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决定了个体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中的取向。
渗透道德教育应当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调道德和自律的重要性,培养个体对真、善、美的追求,让他们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与道德规范。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渗透道德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以及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健康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道德和行为上的统一和协调的有机整体。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意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精神、乐于助人、善于协作的人。
本文将详细探讨渗透道德教育如何培养和塑造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要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班会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并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和处理方式。
这样,学生就可以培养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渗透道德教育还要从学生的思维教育入手。
思维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通过阅读教育、辩论教育、生活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能力。
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道德准则来进行自我约束和行为选择,形成一种积极向善的道德思维方式。
渗透道德教育要从学生的行为教育入手。
行为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规范行为要求、制定行为规范、开展行为典范培养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热爱集体、服从组织的良好行为习惯。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行为上体现出道德规范和个人责任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风格。
渗透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整合情感教育、思维教育、行为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人。
渗透道德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以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育人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塑造健康人格,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素质、有责任感的人才。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才。
道德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道德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通过渗透式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渗透式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在道德课上讲道德知识,更是要将道德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渗透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
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在面临困难和诱惑时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做出道德上的正确行为。
渗透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
道德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和理论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将道德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只有真正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才能达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
渗透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培养学生的品德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关爱、公正等品德,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学生才能够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渗透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渗透道德教育,才能够培养健康的人格,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
我们应该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道德教育,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为核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渗透式的道德教育则是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健康人格。
本文将就渗透道德教育如何培养健康人格展开讨论。
渗透式的道德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进行渗透式的道德教育,比如在学生的日常晨会或者校园广播中播放一些感人的道德故事,组织一些具有渗透式道德教育特点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明白做一个好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到道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人格。
渗透式的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在渗透式的道德教育中,一些具有道德感化力的活动、案例或者事件都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启发和感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美好,培养出良好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具有善良、正义和宽容的品质。
这样的渗透式道德教育有助于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情感态度,从而培养出良好的人格。
渗透式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渗透式的道德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金钱、名利、友情等,让他们明白做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得失、荣誉,更在于对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贡献。
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了解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渗透式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活动,比如义工活动、公益文化展等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领会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意义。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培养健康的人格,首先需要渗透道德教育,使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道德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道德的培养,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社会人。
道德教育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的过程。
道德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关键,它不仅是人们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内心修养和精神世界的提升。
只有内心世界健康,人格才能健康。
道德教育要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事做起,从校园到社会,都要注重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操。
只有将道德教育做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格。
道德教育需要渗透于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基地,是渗透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课程中,从语文、数学到科学、历史,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道德,明白道德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课堂教育,学校还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事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可以组织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家庭、环境等地方,了解真实的社会情况,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还可以举办道德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道德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学校才能真正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道德教育的第一线阵地。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充分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教会他们要尊重长辈、关爱弱小、团结友爱等基本的道德规范。
只有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道德,明白道德的重要性。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做义工、做公益事业等,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善良、美好的事情,懂得怎样去帮助他人。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有道德启蒙意义的影视作品,让孩子模仿其中的正面形象,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品行习惯。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渗透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不可忽略,其作用在于帮助个体养成健康的人格,从而能够真正地做到道德上的自律。
渗透道德教育要求我们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地遵循道德规范,不断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渗透道德教育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自觉行动、顺应社会规范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够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培养孩子道德意识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建立道德观念。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非常重要,因为道德观念是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是人们判断和行动的指引。
建立道德观念需要从根本上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二是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规范的传递,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三是通过故事、童话等方式向孩子传输道德价值观;四是父母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观念,才能够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二,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
道德观念是给行为制定准则,而行为习惯是将道德观念付诸行动。
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孝顺父母、关注他人的需要、维护环境卫生并依法扔垃圾等。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贯穿所有家庭成员,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父母可以时时刻刻用道德课进行家庭教育,例如谈论邻居儿子好的表现,让孩子能够模仿学习,进而养成习惯。
从长期来看,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一个人的个性养成造就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道德教育中,应该注重传授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代道德观和道德规范,强调理性、情感和信仰的重要性。
以古往今来的名人事迹为引导,引导孩子学会感悟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道德做人等。
第四,培养孩子的自尊。
自尊是建立正常人格的重要基础。
通过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加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并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是孩子更满意的人格发展带来保障。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健康人格形成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人格形成》宾县民和乡太和小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人格形成小学阶段儿童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承受环境压力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促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质的飞跃。
在这个飞跃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培养积极情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决乐的童年。
我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
你可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
”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
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
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
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真”朋友。
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昂起头来充满自信。
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
”在没有笑脸的老师面前,学生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学目标,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下探讨。
1以身作则,修炼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教师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不应该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
应该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学生。
2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对思想品德课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珍爱生命》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自尊自信》一课,同学们能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走向自信。
3创设情景,营造气氛,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空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
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
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创设了情景小品“盲目攀比要不得”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品的最终结局是攀比者损了钞票,丢了学业。
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讨论中感悟,素质得到了提升。
4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加强学生心理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板演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人而异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渗透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人格塑造的工具。
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珍视人类尊严、自由、平等等方面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形成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格。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道德良心和自我修养的人。
首先,渗透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道德教育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接受来自学校及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和教育,学生可以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学会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形成健康正常的人格。
其次,渗透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培养健康人格需要综合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道德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每个家庭和社会大众的共同责任。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渗透道德教育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规范的约束。
如果社会失去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动荡、治理难度加大等问题。
因此,渗透道德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必要手段,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总之,渗透道德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途径。
教育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
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家校合作,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受到道德规范对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渗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滲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滲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当前,在教育教学领域,虽然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勃勃开放。
但是,学校教育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
许多学生的感情还很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
因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很有必要且很重要。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
教育者应把学生培养成有坚定的人生信仰,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立自主,富于责任和热情,真正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并置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人。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
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
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点滴入手,滲透人格教育,做到名副其实的教书育人。
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
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高高的举起你的左手”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⒉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
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分析,相互分析,从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统一认识,提高辨别能力。
以历史教学为例:历史学科实质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
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并历史地认识生活。
即使是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同志,我们也辩证地分析其人格的两重性。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渗透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思想、言行和行为中渗透和体现道德价值。
下面,我将就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阐述。
渗透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健康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和行为方式,是受到道德教育塑造的,它包含了正直、善良、宽容、勇敢等一系列的美德。
渗透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善良友善的人。
渗透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道德教育不仅是人格教育的核心,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渗透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
这些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渗透道德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优秀的人际关系取决于人们对待他人的善良、宽容和公正。
渗透道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培养他们互助合作、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为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保障。
至于方法,渗透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故事讲述、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和规章制度等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也可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渗透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通过渗透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言行和行为中,真正培养出健康的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摘要】道德教育在培养健康人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渗透道德教育的理念,可以有效提升个体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培养健康人格的方法包括榜样力量、教育引导等手段。
道德教育对人格的影响是全面的,可以塑造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格。
在社会中,道德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道德教育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有助于个人的精神成长和自我提升。
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够造就一支有道德规范的群体。
未来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道德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道德教育,健康人格,渗透,理念,方法,影响,作用,社会,个人发展,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通过道德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自律能力和情商,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道德教育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减少冲突与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道德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道德操守的公民,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引起教育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投入。
1.2 健康人格的意义健康人格的意义在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对其整个生活和社会关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与外在的行为相统一,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行为方式。
一个健康人格的人通常会表现出自律、坚韧、恒心、正直、善良、宽容等优秀品质,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追求幸福。
与此相反,一个不健康的人格可能表现出冲动、暴力、自私、懒惰、消极等负面行为,容易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养成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研究
黄羊镇上庄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宋彦军李海文
一、课题背景
常言道,“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 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
”由此可知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人格塑造的极其重要性。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 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谁都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行为习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天性贪玩,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却令人担忧;还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甚者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
这些不良习惯极大地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面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为黄羊镇上庄小学。
具体研究对象为我校小学1-6年级全体在校学生。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①探求一种适合本地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②促使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育
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用以指导本校的工作,增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
2、研究的意义:
儿童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人格健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片面追求“高、大、全”的弊端,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养成教育与形成健全人格的内在规律。
2、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养成教育。
3、家校合作、优势互补提升养成教育。
4、把养成教育与培养学生能力充分结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总体属于教育行动研究法。
采取边“调查”边“研究”进而“理论化”的研究模式。
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再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其变化过程,找出内在规律,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六、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4年3月研究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养成教育、人格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文献资料,强化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致地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确立子课题,做到了分工明确,并定期开展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问卷调查分析、制定研究计划。
通过观察课堂内外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详实可操作的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操作实施阶段:
1、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
日查:每天由少先队监督岗的学生队员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进行细致检查,进行量化评比。
各班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明显的班级、学生。
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不足之处,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月评:根据《上庄
小学星级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明确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量。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坚持朗读,口算练习。
每周:写一篇日记或读书心得,出一期学习园地。
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教导处有计划地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
如:朗读竞赛,口算比赛
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潜能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
3、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
如:尊老爱幼、养成按时起床学习的习惯以及其他生活、劳动好习惯。
加强家校联系,创建学习型家庭,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4、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借助评选“上庄小学校园之星”,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学生养成良
好行为习惯。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表现范畴。
如校园的美化、绿化、校规、作息、活动课程设置,学校环境布置……它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具有导向、激励、传递文化信息、审美及教育人的功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
6、运用多种手段,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完全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要
求上来,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7、诵读经典,学习与践行相结合。
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达到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8、弘扬传统美德,发掘人格教育的传统资源。
弘扬我国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掘人格教育的传统资源,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容,成为未成年人人格培养的养料,如儒家倡导的仁爱、宽容、礼让、廉耻、忠孝、节俭、平和等等。
这样,
将人格教育才能从孩子抓起,从基础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第三阶段(2015 年 1 月——2015 年 6 月)结题总结阶段。
全方位了解研究初期研究成果的推广情况,进一步修正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全面整理研究过程集结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结题成果。
1、抓好养成教育六项评比工作。
2、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主题活动。
3、规范升降国旗仪式。
4、抓文明举止、礼貌用语。
5、抓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6、抓爱护公物。
7、抓队列两操的养成。
8、抓养成教育的家校配合。
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上庄小学校园之星”评选方案、星级文明班级评选方案。
号召学生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励、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
具体如下: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
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