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基本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当前基本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987, 在党的十三大上,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认为我国目前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从党的十三大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目前已经20多年, 这20多年, 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同志认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度过了初级阶段, 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看, 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一、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 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9年, 我国的GDP 达到了达到33.5353万亿人民币, 按汇率折算成美元为4.931万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居世界第3位。

但是, 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从农业上看, 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 农业用手工工具搞饭吃和靠天吃饭两大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科学技术上, 我国在一些尖端科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太空出舱、歼十飞机等,但总体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这一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工业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出口商品中加工深度不够、技术附加值不高, 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源型商品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都是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表现。

工业产品的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基础工业落后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工业上的一些基础设备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总的来看,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 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体上看, 在国际范围内, 我国生产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扭转
改革开放30 年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于21世纪初进入了小康社会并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但是, 我们目前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在收入分配和人民生活方面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扭转。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 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基尼系数。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区间; 0.3 - 0.4 属于合理区间, 0.4 - 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 超过0.5说明出现了两极分化。

从我国的基尼系数来看, 1978年, 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21 - 0.24,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16 - 0.18, 说明当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基本上呈现平均主义状况。

到2000年6月, 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达到0.408, 已超过0.4 的国际警戒线。

2003年已经逼近0.45, 2004超过0.465, 2009年达到了0.49。

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显著的社会贫富差距。

中国最贫困的20% 家庭的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 最富裕的20% 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 。

占中国人口10%的贫困人口, 只占有存款总额的3%, 且呈下降趋势, 而占总人口10% 的最高收入者却占有存款总额的40%, 且呈上升趋势。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 在中国的全部居民储蓄存款中, 最富有的20% 的人群拥有全部存款量的80% , 而其余80% 的人口才拥有存款的20% 。

收入差距的扩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91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58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6: 1 扩大为3.65:1, 绝对差距再次超过 1 万元。

第二, 不同经济类型、职业和行业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烟草、金融、石油、石化、保险等行业的收入过高, 一般加工制造业收入较低, 国有垄断企业职工收入较高, 非公企业职工收入较低。

第三, 地区间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2009年上海人均GDP为80198元, 贵州人均GDP 为10349元, 差距高达8倍。

二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到2009年末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为4 007万人, (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2009年城镇约有2 500万贫困人口, ( 2009年有2 334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贫困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的比重为3% 左右。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 (每人每天1.25美元) , 我国的贫困人口为2.54 亿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19.2% 。

(三)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的发展快于中、西部,中部的发展快于西部。

2009年, 广东的GDP 为39082亿元, 湖北的GDP 为12832亿元,西藏的GDP为441亿元, 广东和西藏的差距高达89倍。

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的发展大大高于农村的发展。

城市, 尤其是大中城市, 现代化水平较高, 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教育水平, 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较高的生活水平。

农村无论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教育体系、教育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都远远落后于城市。

三是产业的发展不平衡。

作为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滞后。

尤其是农业的基础薄弱, 作为第二产业的加工业发展较快, 很多产品的产能已高居世界首位。

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 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改革开放30 年, 我们在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 不断完善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不断完善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取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是, 当前, 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表现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 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 人民群众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同时社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民生方面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五)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水平和程度不断提高, 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9年,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22072.7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已经从封闭半封闭型的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 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同时, 我们必须看到, 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同国际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 但风险随之增加, 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形势下, 防范风险的压力更大。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对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阶段性特征表明, 我国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这就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的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仍将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 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历史任务, 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从目前来看, 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而且, 我国的工业化面临双重任务, 既要推进常规的工业化, 要又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现在, 我国的产业结构落后, 增长方式粗放,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国民经济的任务还很繁重, 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虽然国家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如西部大开发、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等等。

但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扭转。

农业和农村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3% 左右, 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日本83% , 美国79% ) , 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城市化率已超50% )。

从抑制差距扩大到逐步缩小差距, 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协调、科学发展, 还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

(三) 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还有待提高
2009年, 我国的GDP总量达到335353亿元人民币, 按汇率折算成美元, 为5.1593万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居世界第三位。

但人均收入仍处于世界后列, 2009年, 我国的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为18858元, 农民的人均收入为5591元。

人均GDP为3595美元, 在世界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99位。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 还有数千万人口处于低水平的温饱。

要使全体人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不仅取决于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更取决于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 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