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学习理论简介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并为教育和培训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构主义三个主要学习理论角度出发,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特定反应和行为的习得过程。
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建立的,例如,帕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证明了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
另外,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也强调了动机和奖惩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模式。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实现的。
著名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巴黎学派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前者强调了思考和知觉对学习的影响,后者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
三、构构主义学习理论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构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著名的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产生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他提出了适应性和认知发展理论,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涵盖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三个主要方向。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条件刺激和奖惩在学习中的作用;认知主义理论强调思考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构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这些学习理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和解释学习的过程和本质,为教育和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理论基础。
然而,学习理论并非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融合。
现代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强调综合性和整合性的学习理论,试图从多个角度解释和理解学习过程,并为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总之,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不同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三四大学习理论(共28张PPT)
罗杰斯两个经典故事
• 故事一:
一个三岁的小孩随父母搬迁到不通语言的国 度,父母并没有把她送到语言学校进行语 言培训,也没有给她请语言家庭老师,而 是让她整天跟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三个月的时间,小女孩居然掌握了这个国 家的语言,还会说当地的不少方言。 22
罗杰斯两个经典故事
• 故事一:
问题:这里指的自我实现什么?我们如果才能做到“自我实现”?
学习的结果。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即S—R间的联结,即学习就是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下自发做 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 下发生的概率,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 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代 克表 、人 斯物 金: 纳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情境 、协作 、交流 (会话)、意 义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 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 动建构。
罗杰斯解释说,(1)小孩在一起玩耍,没有思想负 所以,罗杰斯嘲讽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是不带心志的、没有情感的脖子上面的意义学习。
二、几年前我系专科班有一位同学上课看似很认真,每科基本都挑前排坐,老师上课基本瞪大眼睛看着、竖着耳朵认真听着,还不时点头示意, 课后也认真完成作业了,但每次考试基本都挂科。
担、没有压力,心理很放松,即在无压力、放松、 学习的条件。
全?各对儿童的学习和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
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 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 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 的理解。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 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 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
基本特点:
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非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一个心理学的重要派别。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像 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 则后再形成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与 建议。此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 释,而是扩大至对学习者整个成长历程的解释。主要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的“情意教学过程论” 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基本观点: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
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 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 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简述四种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简述四种学习理论及其启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四种学习理论及其启示如下: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斯金纳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
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
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代表人物:皮亚杰显然,依据几种学习理论观培养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教学设计人员或教师会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否有某一个“最好的”教学策略或者是不是某一个教学策略比其他的策略更有效?鉴于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它受到个体原有知识的极大影响,也许对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是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对四种学习动机理论的评析
对四种学习动机理论的评析学习动机理论是心理学分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关乎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作用,对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理论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社会学习理论、情绪性学习理论、行为动机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人是一个被社会环境影响的有机整体,他的行为是受外界刺激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发展的。
荣格认为,行为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人性深处存在着一种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学习态度”,这就是“社会学习”的概念。
情绪性学习理论(Affective Learning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学习,这种学习与认知无关,而是以感情或态度为基础的学习。
情绪性学习主要是对学习情境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会影响学习的动机,促进学习的持久性和激励性。
情绪性学习主要是以积极的情感来激励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行为动机理论(Behavioral Motivation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按照建立了特定奖励与处罚机制的要求,通过对学习者进行激励和制约来调节学习行为,通过反复操练、报酬或惩罚等方式,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一理论认为,通过反复的正面和负面的奖励刺激,可以调节和控制学习者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它基于对人的行为本质的分析,以得到回报的可能性来引导和影响学习者的行为。
认知动机理论(Cognitive Motivation Theory)更加重视学习者主观意义上的情感、态度和需求,它强调学习者主观意识认识活动中所包括的学习动机,重点在于探讨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者在同一阶段中对学习的态度和需求。
它特别重视学习者的心理行为的本质,倾向于从学习者的内心出发,研究学习者内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学习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重要环节,各种学习理论旨在解释学习的本质和原理,并提供指导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进行要点归纳,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称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早在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Pavlov等提出,并在后来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要点如下:1. 学习的核心是行为的改变,主要通过刺激和反馈产生。
2. 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习者只需接受环境刺激并做出相应反应。
3. 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建立联结来实现,即将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4. 鼓励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减弱学习者的特定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内部思维过程对学习的重要性,它由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教育学家Bruner等人提出。
以下为认知学习理论的要点:1. 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活动,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和组织。
2. 强调知识的建构,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建新的概念和理解。
3. 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4. 鼓励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Vygotsky首先提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其要点如下:1. 学习是个体和社会的交互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知识。
2. 强调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即社会交往是学习的核心。
3. 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鼓励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反思和调整来提高学习效果。
4. 强调文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承载和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
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一、学习金字塔1、“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也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2、转录一节课堂实录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
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
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
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学习理论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分析、探讨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解释与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试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
学习理论是人们对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南和资源,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学习的框架,把主意力集中在值得研究的问题上,为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奠定基础。
学习理论主要流派有如下几种:1.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3. 皮亚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4.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5. 澳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6. 加涅认知加工学习理论7. 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8.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9.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0.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研究性学习理论注:因各种流派学习理论内容太多,不详细介绍。
需要可在网上搜索到。
1.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011-03-03 09:29:54| 分类:教育技术|举报|字号订阅就一般而言,刺激—反应论者都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随而来的行为看作是反应。
因而他们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他们也许并不否认心的存在,但他们认为,心无法成为科学的观察的对象,因而对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不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早期代表就是美国的爱德华.桑代克(1874—1949)。
他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
起初训练小鸡走迷津;最著名的实验叫桑代克谜箱,即做小猫逃出谜箱实验;也曾以人为被试。
◆桑代克谜箱实验。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谜箱里,谜箱外放着一盘食物。
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例如,绳子的一端连着门闩,另一端按有一块踏板,猫只要碰到踏板,门就会开启。
他用猫反复实验。
尽管各只猫每次逃出谜箱所需时间各不相同,但仍可以得出由慢至快的学习曲线。
由此,他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由刺激情景和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在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应该只研究行为。
由于意识是不可测的,因此,只需研究在何种刺激下,个体有何种行为即可。
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只研究个体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巴普洛夫认为,由于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结合,个体产生条件行为,即刺激在前,行为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应答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之后的强化,即行为在前,刺激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操作性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因反对行为主义而生,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
它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有思维的,因此主张研究意识,反对研究行为。
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组织和加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严格上讲,心理学中并没有建构主义的学派,只是很多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相似,故将其称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都强调人的意识,强调学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加工,但建构主义更强调这种加工的主观性。
强调学习者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而人本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价值、理想、情感和潜能等。
四种学习理论
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经典实验桑代克的试误说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意义同化说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的意义学习核心思想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外在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个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将学习勘作是个体对事物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即形成认知结构将学习看作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即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因内在的需求而求知的过程,个体所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或者良好行为,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人格的健全发展学习者学习者是被动的,其行为完全是由外界环境控制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在后继学习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与其需要之间关系的认识深深影响着其后的学习学习过程因行动而学到行为由已知而学到新知识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因需求而求知学习内容一系列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内容是客观的知识学习内容是主观知识学习者看来对其人格健全发展有意义的东西,包括知识、行为、情感与态度等学习方式早期行为主义者主张直接学习,新行为主义主张间接学习布鲁纳: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建构学习意义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结果学得行为,即习得新的行为方式获得知识,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围绕着观念概念构建起网络结构的知识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主动的施教者布鲁纳:教师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奥苏贝尔:教师是主导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影响学习的因素倡导强化,但只注重外在的直接强化注重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重视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所起的作用先前知识经验、真实情境、协作与对话、情感的作用注重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健全人格发展所具有的的意义教学模式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贡献不足行为主义1、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类似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其模式为“控制执行”+“期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80年代)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激进建构主义;生成学习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
顿悟说学习是一种顿悟的过程而不是试误的过程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潜伏学习在强化之前行为已经发生后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
20世纪40年代之前
桑代克
华生
斯金纳
桑代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S-R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进程。
认知学习理论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完形心理学);符号学习理论
韦特海默
苛勒、考夫卡
托尔曼
韦特海默:完形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都是完整的整体,整体并不简单的等于各部分的和。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构造心理完形的过程就是对事物认知关系的过程
苛勒:顿悟说,学习是一种顿悟的过程而不是试误的过程
华生: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斯金纳:经典性条件作用,刺激模式是S-R(刺激-反应)的联结;操作性条件作用,刺激模式是R-S(操作-强化)的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及新行为主义,20世纪40年代之后
班杜拉
(观察学习)
班杜拉: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存储在头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中,学习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学习和记忆过程的框架。
学习理论的发展旨在深入探索学习的本质,为教育和培训提供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学中几个重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外界驱使的过程。
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个体通过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形成学习。
将这个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教师会强调给予学生正确的正面强化来促进学习过程。
例如,教师会给予表扬或奖励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
此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还提倡刺激和响应的关系,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刺激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反应。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学习的环境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
学习不仅仅是个体自身的被动吸收,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实现的。
事实上,学习的过程与环境密切相关,学生需要与真实的问题和情境进行互动来形成知识和理解。
情境学习理论的支持者主张采用具有现实情境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学习、实地考察和团队合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者的观点,知识和理解不是直接从环境中接收,而是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建构而来。
在教学实践中,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他们主张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在建构主义教学中的角色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尽管行为主义、情境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有侧重点,但这些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有助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的原则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还深入研究了学习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例如,学习者会经历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
在学习的初期,学习者需要通过感知环境中的信息来获取新的知识。
现代学习四大理论
现代学习四大理论一、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学习是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桑代克(S-R 刺激反应,极端行为主义: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连结)、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学习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班杜拉(认知行为主义:强调学习产生于观察和模仿)二、认知主义早期认知心理学观点:1、格式塔理论,学习就是知觉经验的重组。
2、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学习就是形成认知地图。
现代认知心理学观:代表人物:布鲁纳(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先行组织者、动机理论)、加涅(连结-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主要观点:1、学习是认识结构的重组。
2、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者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模型)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理论的综合发展。
主要理念:1、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认知是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
3、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模式应该着重于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组织;社会建构主义强调通过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人从事持续的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4、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环境。
三个基本假设:1、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2、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3、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
六条教学理念: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四、人本主义马斯洛学习理论:学习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
罗斯杰的自由学习原则:学生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六条主张: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20世纪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美国及世界其它国家地教学改革运动.简单地说,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它把一门课程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之后,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全过时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操等等,只能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思维过程,基于这种假设,他们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同时通过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我们将为老师们介绍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学习理论.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奥苏贝尔(D.P.Ausubel)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概念: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nonarbitrary)和实质性的(substantive)的联系.我们老师理解这个概念时,最关键的是理解两个修饰词的内涵,即非人为和实质性.l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是在某种合理的和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l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和机械学习相区别的,机械学习中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建立的联系是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外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及联系.(2)内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内部条件有三条:l学习者的心向,即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l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l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外一个由奥苏贝尔提出的,对我们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概念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而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概念: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至今为止,接受学习仍然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即有效又经济.通常我们提倡将奥苏贝尔提出的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量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然而我们并不否认发现学习的优点,相对接受学习而言,发现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和注重的.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定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的内容.2.信息加工理论早期的学习的认知观受"信息加工"(Calfee 1984)理论的影响,将学习过程类比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界定了意义的归属和表征的结构成份(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控制器,输出系统)与认知过程(选择性接收,监控,调节,复述,重构).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在学习时学习信息在学习者内部的主要流程.效应器感受器反应发生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执行控制期望图10-1-3 加涅的学习模式上述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做了内部的复述,这样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等,信息还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通过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动作的功能,这一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部分非常关键."执行控制"是指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是指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下进行的.这两个部分也为教学设计者设计教学提供了工作线索.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代表了典型的学习认知观.按照学习的认知观,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累的,建构的,诊断的,情境化的具有目标导向的过程(Shuell,1988).学习不会自动地产生,而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高密度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学习者对已获得知识进行意义归属;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智力模型中.此外意义学习是有目标导向的.学习目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而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需要应用元认知策略进行不断地诊断,从而判断认知活动是否有助于达到学习目标.最后学习是有情境特征的.学习不会发生在真空中,而是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可能是一个教室,或是一个课桌上).将知识从特定情境中分解出来并迁移到其它情境中需要学习者很大的努力.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和知觉.当他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换言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下面我们介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动自发的(self_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那么,好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什么呢罗杰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1)真实或真诚: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教师尊重学习者的意见和情感,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教师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所在.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生的伙伴,朋友,等等.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罗杰斯过分否定教师的作用,这是不太正确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个人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基于这个假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注:图式是学习者内部知识结构.图式可以被合并,扩展或改变来适应新的信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的这种变化远比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转化更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建构主义提倡创设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不容易被测量出来,而且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结果也可能不同.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却有着相似的观点.比如,它们都将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进行类比;它们都支持图式理论,并都认为将超媒体,多媒体用于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当今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而,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构建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参考书目1.《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一本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 第十章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2.《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编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
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实质及其形成机制、条件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其根本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从而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奠定基础。
从学习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在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而到了20世纪末,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了新的方向。
这部分一直是我们在学习中存在困难的章节,接下来我们详细来看一下各个理论流派所侧重的研究内容及其关系。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到什么、怎么学习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
当环境与个体行为的反应联系巩固下来,相应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这就是学习,行为主义者将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到的主要是可以观察、测量到的外显反应,而该反应之所以成为习惯是因为后效强化所致;学到的个别反应经组合之后而成整体行为,这样,学习的产生是外控的或外铄的,是被动的,是积少成多的,也是渐进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这一基本看法虽然能有效地用来解释行为的习得,却不能很好地用来解释知识的学习与健康人格的养成;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太重视探讨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也受到后来心理学家的批评。
因此一些有见地的心理学家就开始尝试用新的路径来研究学习现象,并提出了不同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新的学习理论,其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在研究人类的复杂行为时,除了要关心个体可观察到的行为反应外,更要关心刺激——反应的中间过程,即刺激怎样引起反应和学习行为的内在机制。
认知主义者主张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心理学家所讲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情境中个体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和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扩大或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种学习理论
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剌激―反应学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 (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其代表主要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基本特点: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
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
代表人物:沃特海墨等人的完形(格式塔)说、苛勒的顿悟说、米勒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托尔曼(认知――目的说),加涅(认知指导说)说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说。
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人脑好似电脑。
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四大经典学习理论
四大经典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的感觉、情绪、思维、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并提出了学习上的频因律、近因律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黑箱”,认为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
他们把观察分析重点放在行为变化上,关心的是如何获得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应。
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等。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加强,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学生的任务则是做出反应,接受和消化知识。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如,教师为了让其他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表扬一些认真听讲的学生,从而激励认真听讲的学生继续保持,而使那些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为了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表现好起来。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一是把学习内容分成具有联系的小步子;二是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三是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反馈与强化;四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自定步调,进度不必一致;五是学生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降低错误率。
这一程序教学原理已广泛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CAI课件制作当中得到广泛应用,曾是教学软件开发的主导思想。
教学软件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
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和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约翰·布鲁德斯(Watson,john Broadus)(1878—1958),曾经这样写道:“给我一打婴儿,只要他们身体健康、发育正常就行,允许我对他们按照我的计划实行特殊培养。
四种学习理论研究
四种学习理论的研究人本主义教育 : 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20 世纪中叶以来,它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教育鉴于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心和自我理解的关心,它重申人的感情体验,重视学生的心里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看作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来对待,深入发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感情、动机和主观梦想,从知足主体生计需要的角度来开发其学习的潜力。
基本要求 : 有一种新的教育,培育“丰满的人性” 、“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急剧发展的需要。
其主要见解为:(1)目的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重申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育有个性的人。
很多人本主义教育家以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到的人类并最后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
(2)课程观:人本主义教育把课程的要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3)师生观:以学生为中心讲课成败的要点,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不可以够为学生创办出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
(4)讲课观:人本主义教育重申讲课以学生为中心,以为学校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样需要,发挥他们的各样潜能,使他们能够快乐地、创办性地学习,以培育心理健康的人。
在讲课上的应用:一、知情一致的讲课目的观罗杰斯以为,感情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以切割的有机构成部分,互相是融为一体的。
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育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感情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这类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圆满者”。
他说:“只有学会怎样学习和学会怎样适应变化的人,只存心识到没有任何靠谱的知识,只有追求知识的过程才是靠谱的人,才是真切有修养的人。
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独一能够作为确定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类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知识。
”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讲课的过程而不是讲课的内容,重视的是讲课的方法而不是讲课的结果二、存心义的自由学习观人本主义重申讲课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而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遣下去汲取任何他感觉风趣和需要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20世纪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美国及世界其它国家地教学改革运动.简单地说,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它把一门课程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之后,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全过时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操等等,只能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思维过程,基于这种假设,他们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同时通过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我们将为老师们介绍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学习理论.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奥苏贝尔(D.P.Ausubel)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概念: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nonarbitrary)和实质性的(substantive)的联系.我们老师理解这个概念时,最关键的是理解两个修饰词的内涵,即非人为和实质性.l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是在某种合理的和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l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和机械学习相区别的,机械学习中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建立的联系是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外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及联系.(2)内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内部条件有三条:l学习者的心向,即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l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l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外一个由奥苏贝尔提出的,对我们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概念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而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概念: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至今为止,接受学习仍然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即有效又经济.通常我们提倡将奥苏贝尔提出的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量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然而我们并不否认发现学习的优点,相对接受学习而言,发现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和注重的.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定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的内容.2.信息加工理论早期的学习的认知观受"信息加工"(Calfee 1984)理论的影响,将学习过程类比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界定了意义的归属和表征的结构成份(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控制器,输出系统)与认知过程(选择性接收,监控,调节,复述,重构).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在学习时学习信息在学习者内部的主要流程.效应器感受器反应发生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执行控制期望图10-1-3 加涅的学习模式上述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做了内部的复述,这样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等,信息还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通过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动作的功能,这一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部分非常关键."执行控制"是指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是指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下进行的.这两个部分也为教学设计者设计教学提供了工作线索.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代表了典型的学习认知观.按照学习的认知观,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累的,建构的,诊断的,情境化的具有目标导向的过程(Shuell,1988).学习不会自动地产生,而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高密度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学习者对已获得知识进行意义归属;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智力模型中.此外意义学习是有目标导向的.学习目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而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需要应用元认知策略进行不断地诊断,从而判断认知活动是否有助于达到学习目标.最后学习是有情境特征的.学习不会发生在真空中,而是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可能是一个教室,或是一个课桌上).将知识从特定情境中分解出来并迁移到其它情境中需要学习者很大的努力.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和知觉.当他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换言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下面我们介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动自发的(self_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那么,好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什么呢罗杰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1)真实或真诚: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教师尊重学习者的意见和情感,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教师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所在.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生的伙伴,朋友,等等.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罗杰斯过分否定教师的作用,这是不太正确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个人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基于这个假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注:图式是学习者内部知识结构.图式可以被合并,扩展或改变来适应新的信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的这种变化远比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转化更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建构主义提倡创设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不容易被测量出来,而且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结果也可能不同.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却有着相似的观点.比如,它们都将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进行类比;它们都支持图式理论,并都认为将超媒体,多媒体用于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当今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而,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构建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参考书目1.《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一本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 第十章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2.《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编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