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七 菩萨蛮 温庭筠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
【课外拓展】
借“蛾眉”这个语码,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无题 唐·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照花前后镜,
——《诗经》
“人面桃花相映红。”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温庭筠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小山重叠金明灭,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鬓云欲度香腮雪。
(李商隐《无题 》)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刘禹锡《踏歌词》:“唱尽 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 鸣。”借鹧鸪和鸣,衬“欢 不见”之落寞。
(《诗经 》)
【合作探究】
每一小组选择一个语码 ( “眉”或“花” ), 探究词中的主人公,还可能是什么身份?结合 具体诗句及词人生平进行分析。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
“某弱龄有志, 中岁多虞。”
(温庭筠 《上杜舍人启》)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鹧鸪】 ——幸福圆满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刘禹锡《踏歌词》)
【鹧鸪】 ——幸福圆满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刘禹锡《踏歌词》)
【蛾眉】 ——美貌、才智、品德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7-《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导学案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人名片韦庄(约836~910),字端己。
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
后流落江南。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靖。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二、诗词故事秦妇吟秀才广明二年(881年),韦庄在长安应举及第,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
于是,亲眼看到了战乱之惨状,有感而发,写了《秦妇吟》一诗。
该诗借一秦妇之口,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及官军的腐败、残暴。
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成了韦庄的代表作。
人称其“秦妇吟秀才”。
三、文题背景1.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
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的情形,颇有不同。
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2.杨柳《论韦庄词》江南春水碧于天,江北佳人梦魂牵。
往事悲情词中诉,一字一句泣红颜。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一说是思归),宜用赞美的口气读出。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七 第一板块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词是唐五代时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逐渐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
唐五代时,词的表现内容逐步开拓,词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深化;诗歌中新的审美追求对词的内在特质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词人的出现及其性格特征的趋同性、词集的出现与词之主体风格的形成,则意味着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已经确立。
而且唐五代词的美学理想、艺术精神和表现特征,直接启迪了北宋词,唐五代时期成为词萌芽、成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1.掌握词的相关文学常识,能够区别诗与词的不同点。
2.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3.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4.通过体会鉴赏唐五代词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掌握鉴赏词作的规律和技巧。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首词是体现温庭筠词作浓艳华美风格的代表作。
历来对这首词的评赏与接受,见仁见智,颇为纷纭。
因此,学习时可对文本进行细读和多元解读,把鉴赏的重心放在表达技巧的分析与鉴赏上,如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等。
2.《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学习时可在通读词意的基础上,赏析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赏析词中“江南”、“老”和“还乡”等词语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赏析词的上下片中“情”与“景”交替变化的结构安排的艺术效果。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七+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Word版含答案
专题导语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和美学风采。
而李璟和李煜则以其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尤其是李煜,亡国之悲的人生经历,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大大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词的抒情深度。
因此,学习本专题要重点掌握:1.了解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样式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唐五代词在词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2.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3.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本专题,除反复诵读、仔细涵咏外,还要注意对词中警策之句的理解,把握词的不同抒情方式及其不同的艺术效果。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人名片(基本情况见《商山早行》此部分)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为“花间词派”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温词意象绵密,风格以秾丽为主,《花间集》收其词六十六首。
二、诗词故事“温八叉”的由来温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总共叉了八次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
言其才思敏捷,一挥而就。
三、文题背景1.温庭筠的代表作《菩萨蛮》十四首,是词史上的丰碑。
这是第一首,是《花间集》的开篇之作。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2.花间词派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得名。
所选的18个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
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时,则还有它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
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
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
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官能感受、内心体验。
而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花间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七 菩萨蛮教案1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七菩萨蛮教案1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菩萨蛮课题菩萨蛮温庭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重点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难点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教法点拨、交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华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江苏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七 菩萨蛮 韦庄含答案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点得1分】(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学生活动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七 菩萨蛮 韦庄 含答案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点得1分】(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四、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说课稿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介《菩萨蛮》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篇词作,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李清照。
该词共有十二首,以妇人怀念未归的丈夫为主题,表达了深情与忧思之情。
2. 教学目标•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分析《菩萨蛮》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理解并欣赏《菩萨蛮》的意境和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了解《菩萨蛮》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理解并欣赏《菩萨蛮》的意境和美感。
4. 教学难点•分析《菩萨蛮》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词的原文并播放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菩萨蛮》的内容和意境。
同时,利用多媒体呈现与词相关的图片或音乐,以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2. 互动式教学法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中的句子结构、词语运用和表达手法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创造性思维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在欣赏《菩萨蛮》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可以设计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以《菩萨蛮》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词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说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演奏的《菩萨蛮》曲目,为学生创造一种优美的氛围,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 诗词背景介绍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影响,并分析《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意义所在。
3. 鉴赏词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逐首讲解《菩萨蛮》中每一首词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词句的用意、描写手法和韵律优美之处,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4. 分组探究词的意境和美感将学生分为小组,由每组选取一首《菩萨蛮》进行深度分析,探讨该首词的意境和美感来源。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独到见解,并相互交流和辩论。
5.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参考《菩萨蛮》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类似的词作。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指导阅读《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二专题是:“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
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自读篇目,一篇是教学篇目。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
2、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苏轼、辛弃疾词的杰出成就、不同风貌。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4、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5、能够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
本文增加目标:初步了解辛弃疾的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过程:一、导入南宋还有一位大文学家,就是辛弃疾,前人曾有人称他为“词中之龙”,说他的词是“龙腾虎掷”。
辛弃疾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词的境界:在内容上,包罗万象,如万花竞春,尤以气入词,充满狂放精神;表现方式上以文入词,用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说理,进一步解放了词体;语言上熔铸百家,为我所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风格上亦刚亦柔,亦庄亦谐,其繁富多样为两宋其他词人无法比拟。
今天我们学他的两首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二、教学《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1、朗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2、看注解,补充了解作者和背景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教案苏教版
他的建议统统被否决了。
他说:“南宋几十年都没为北伐做过准备,如今贸然出兵就是找死,还是先花个几年扩充国力要紧。
”结果当权者求胜心切,非要出兵,落了个惨败下场。
公元1207年,金军势如破竹,兵临城下之际,皇帝终于急了,想到辛弃疾,马上召他回朝出兵。
但已67岁的他,早已积郁成疾,病重在床,临终之际,还在用最后一口气喊着:“杀贼!杀贼!”终究,他没当上将军,没能驰骋沙场,护国安定,想了一生,盼了一生却落了个抱憾终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补充:课文导读第二段圈画)二、背景介绍(一)题解题序“书江西造口壁”说明这是一首登临词。
登临的地方就是“江西造口壁”。
据有关文献记载:1129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南宋的隆祐太后从江西沿赣江南逃。
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此事距离辛弃疾登临造口只有四十几年。
三、文本解读(一)词牌【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原出外来舞曲,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项,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
(二)段落大意上阙:隐括了惨痛往事,安置国耻未雪,中原沦亡的现状。
书写了词人沉痛愤慨之情。
(1)问:题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何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明确:登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暗用典故。
词中的长安应代指汴梁;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2)问:“行人泪”的内涵是什么?明确:“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3)问:P43 三、开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比兴手法。
词人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长驱直入,南宋几乎灭亡。
苏教版语文高二《菩萨蛮》 温庭筠 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语文编写人陶立云审稿人齐保良赵贵友《菩萨蛮》温庭筠教案《菩萨蛮》全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学习目标】1.了解花间词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学习重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一、知识链接1.关于词人温庭筠 (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 关于花间词“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
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
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
高中语文第七专题菩萨蛮小山教案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学习目标1.通过鉴赏温庭筠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学习重点难点:内容和能力上,落实翻译和中心归纳,加强鉴赏的基本功。
教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相关知识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南唐主李璟、他的儿子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3.作者温庭筠(约812 —约870),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宰相温彦博后代。
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
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问题研讨:1,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4,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艳词,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五、检测反思背诵默写全词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揣摩其中寄寓的情志。
71《菩萨蛮》“四步教学法”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年级组别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阅审阅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七《菩萨蛮》(温庭筠)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 的诗词风格。
过程与方法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词句作一定的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教学重点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词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语:有这样一位诗人,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一一温庭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菩萨蛮》,走近这位传奇诗人。
(板书:菩萨蛮)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词,了解花间词派相关常识。
2•掌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
3•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三、温故知新1、词相关文学常识;2、词牌解读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鬟(mdn),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jl),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
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词牌句式:7755, 5555。
四、作者简介1、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7
菩萨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菩萨蛮》中通过外貌、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2.初步感受花间词绮丽婉媚的风格特点。
一、导入(播放歌曲)(2分钟)大家听到的是《甄嬛传》的插曲《菩萨蛮》,歌声动听,旋律优美,把我们带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它的作者是:温庭筠。
花间词派的重要诗人。
在此之前,词就是酒席宴上歌女们唱的小曲儿。
温庭筠为代表的文人的加入,为词带来了新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通过对这首《菩萨蛮》的学习,赏析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花间词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女子形象)(10分钟)1.齐读。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的内容。
2.提问1:(投影两幅图片)如果按照词的内容来选一幅插图的话,哪一幅更好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可能的回答:(1)打扮行为:梳洗打扮的过程;(2)衣着:奢华慵懒的女子;(3)环境:室内,室外小结: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提示:什么事,什么人)晨起梳妆的美丽慵懒的贵族女子形象。
提问2:词中如何描绘女子的美貌?用了哪些手法?鬓如云,腮如雪(比喻);香气迷人(视觉,嗅觉);表现头发蓬松,脸颊洁白晶莹。
欲度:(比较“盖”:动感;乌黑的鬓发轻轻地遮盖在脸颊上,透过乌黑蓬松的发丝,隐约能见到晶莹剔透的肌肤,嗅到芬芳的气息,展现女子的天生丽质)*诵读指导:让我们试着把我们对女子的美的感受读出来。
读得越好,说明理解得越到位。
(诵读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第一组读)(动态读得轻快,静态描绘读得缓慢)小山重叠,读得平缓一些,开篇营造氛围。
金明灭,读的短促一些,体现动感,把主人公唤醒。
(最美的描述体现在哪几个字上?香腮雪)鬓云(轻柔),欲度(快速,体现动感),香腮雪(缓慢,留下想象和感受的空间)(板书鬓云,香腮雪美丽)这是对女子外貌的描绘。
下面来看看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三细节赏析:(分析动作描绘)(2021)1.自读诗句:词中描绘女子晨起梳洗,用了哪些动词?按动作的先后排序:(2’)懒起——梳洗——弄妆(画眉)——照镜(簪花)——(穿衣)刚才对女子容貌的描绘,都在晨起之前,是女子的素颜,看出她天生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6、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
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
板书
作业
背诵全诗
教后札记
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月
总第课时
课题
菩萨蛮温庭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重点
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难点
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教法
点拨、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四、作业:背诵全词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5、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你能从“约文微词”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吗?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赏析“度”字的妙处。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