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教案:十个标点,二十个常见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专题教案:十个标点,二十个常见考点
标点,分为标号与点号。
点号表示停顿与句子层次关系,还有表语气;标号的作用在于标示语言单位性质和作用。
对于标点符号的复习,一定要进行分类理解。
点号
首先要进行整体理解点号之间的停顿大小与层次高低关系: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
句号、感叹号和问号三个为句末点号,表示句子的结束。
点号中要常考的有如下五个。
1.顿号。
用于词语之间。
常见考点有四个。
第一,“一概不用”,即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而确数之间一定要用顿号。
例: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地整洁一些,很多穿着旗袍,黄色或者淡蓝色的橡皮鞋子,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有时还爱搽些粉……(《包身工》)
其中“十七八岁”中的“七”与“八”之间不能用顿号,因为这是概数。
如果是这句子:今天留下来值日的是第二三小组的同学。
那么“二”“三”之间则一定要用顿号,因为顿号具有表意功能,它的意思等同于“和”,如常见的“甲、乙和丙”类的搭配。
第二,顿号不与“和”“与”“跟”等连词共用。
第三,顿号与逗号的层次关系,俗称“小并列”与“大并列”的关系。
命题者常常混淆词语之间、短语之间的层次关系,例: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2012年江西卷)
第一个顿号应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是并列关系,于逻辑上属同一层次。
台湾、香港、澳门作为地名又是一重并列关系,相对于前一重并列关系,是小并列关系。
这类包含两重大小并列关系的句子,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另外有一种特殊情况。
如果句子末是逗号,而这个句子中有多个并列的短语(注意:前面讲了顿号用于词语之间),这时短语之间只能用逗句,我们形象地比喻成“官大一
级压死人”。
有些参考书把这种情况解释成,多个并列短语一起作某个中心词的共同定语时,这些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包身工》)
“七尺阔”与“十二尺深”显然是短语,但他们一起作“工房楼”的定语。
有时间这些并列短语甚至比较长。
例:孔子说,那些不追求吃喝、不追求安适、做事勤勉而言语谨慎、能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君子,才能算得上是好学之士。
(《先秦诸子选读》第39页)第四,并列词语之后+语气词,改顿为逗。
例:
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萝卜啊、大白菜啊、卷心菜啊、西兰花啊,种类繁多。
因为菜名+语气助词形成短语,又不是共同作定语,因此,要把其中的三个顿号都改为逗号。
2.逗号。
其基本用法是用于短语、句子成份、短句(常常表现为语义上具有一定连贯性的一组短句)之间。
逗号可以说是点号里面的“救火队员”,很多时候无法用分号或冒号的时候,就用逗号。
3.分号。
用于并列的分句之间,并列的分句可以两句,也可以是两句以上。
要记住一个原则——分句内至少一个逗号,如果分句内只有顿号或没有逗号,那么分句之间只能逗号。
例:
城镇化拓展了信息化的空间形式和依托载体;信息化则能整合和优化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品质。
(《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上句中,后一个分句的内部含有逗号,所以按照两个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应上升到分号。
如果分句内没有逗号(即便有顿号),则不能使用分号,如:
大中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应以信息化设施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中小城镇和欠发达地区则应在建设基础设施时前瞻规划、统筹部署、同步推进相应或较高水平的信息化设施建设。
(2013·江西十校联考)
两个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只有顿号,这时则不能用分号,改为逗号。
如果用分号,
属于“越级”使用。
4.冒号。
四个常见考点:
①表提示下文。
当冒号之后有很多项目(或内容)时,要注意冒号前后存在总分关系,并且要牢记一条原则——冒号“管到底”,即冒号之后所有的内容(冒号到句末点号之间的所以内容)都是属于冒号前面内容。
命题者常把不属于冒号前的内容列为其中。
例: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器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航天部门对每一步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2013年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卷)
按冒号管到底的原则,“航天部门对每一步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属于“三步”中的内容,而实际上并不属于,所以应把“航天部门”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②总括前文。
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祝福》)冒号前面讲了“竹篮”“竹竿”两方面的情况,最后总结出“纯乎是一个乞丐”的结论。
③一句内不用两个冒号。
例: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
(201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即可。
④冒号不与“即”“那就是”表示解释性的词语其同,因为冒号本身就带有解释性的意思,共用则属于重复。
5.问号。
表示疑问、反问。
问号有四个常考点,具体如下:
①选择问句,“前逗后问”。
诸如有“是……还是……”“要么……要么……”“是……抑或……”等词语的句子,都是表示选择疑问,因为只需要回答一下,所以前一个分句用逗号,后一个分句用问号。
命题者常常把前一个逗号也弄成问号让我们判断。
②“有气无问”。
句中出现了表示疑问语气的词(疑问代词与疑问副词),诸如“什
么”“谁”“为什么”“哪”“能不能”“多少”“莫非”“莫不是”“难道”“难不成”“究竟”“到底”“何必”“何须”“何妨”“何曾”“何尝”“何不”“何苦”“岂”等等,但并没有要问的意思(或者不需要回答),则不能用问号,而用逗号或句号。
例:西兰花是常见的蔬菜,其模样与菜花“长相”相似,很多消费者一直想弄清楚,到底哪种食材的营养与保健价值更高?
上面一个句子,表现上看去很像一个疑问句,通过句意理解可知,“很多消费者”只是“一直想弄清楚”一件事(或者说这个问题),这件事是“哪种食材的营养与保健价值更高”,而且也不需要回答。
那么其末尾的问号就不能用问号,而要改为句号。
一般而言,“有气无问”这种情况的句式常常表现为“主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如思考、分不清、想知道、想、考虑)+含有疑问语气词的句子。
我们首先可以从形式上比较直观地看出。
③答几下,问几下。
这种问又叫特指问,即每一下问的内容都不相同,都需要独立作答,所以每一句之后都要用问号。
例:
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在这一系问句中,每一个都要单独作答,如:“谁呢?”(答:张三、李四、王五……)“你吗?”(答:对,我)“你能去吗?”(答:我应该能去)“我看你不能去吧?”(答:我想想,确实,我还有别的事)命题者常常把这类句子当作选择问句来设考点,即只在最后一个问句用问号,前面的问句用逗号。
④倒装句中,“前逗后问”。
倒装句虽是倒装,但应将其视为一个完整句子,也就是说问号只能放在句末,倒装的成分一般用逗号隔开(这一点与感叹句同)。
例如:怎么了,你?命题者常常利用疑问语气词和生活习惯把前面的逗号设置成问号,要注意区别。
标号
1.引号。
表示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反语等。
常设题的角度是完全引用与局部引用。
例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人互爱互敬,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吗?
例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这三句话把逃兵形象写得历历在目。
例1中所引用的部分单独成为一句话,属于完全引用,注意后引号前的句号放在后引号之前。
例2中所引用的部分是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这里作主语),属于局部引用,因此如果需要停顿的话,则用逗号,且放在后引号的后面。
2.括号。
表解释说明,要求紧贴说明对象,同时要分清句中说明与句末说明。
例:韩非子认为法和术都是帝王之具,“君无术则弊于上(即在上位而受蒙蔽),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
(《韩非子·定法》)(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一定思考括号内的内容,弄清楚究竟其说明对象。
第一个括号是说明“弊于上”的,属句中说明,要紧贴其后,即置于逗号之前;第二个括号如果放在句号的后面,则表明括号说明的对象是包括前面“韩非子认为法和术都是帝王之具”的整个句子,而事实上括号里的内容“《韩非子·定法》”只能说明所引用的部分,所以括号要放在后引号之后句号之前。
3.破折号。
表解释说明与转折(话题转移)。
破折号前后的内容常常存在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例:元代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样式——小令。
另一个常考点是夹注,其作用等同于括号。
例: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4.省略号。
表示内容的省略。
常考的考点是省略号与“等”、“等等”不能并用。
例如: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
省
略号后面的“等等”和句号,应当删去。
5.书名号。
用于书名、报刊名、文章名、文件名,以及其他文化精神产品,诸如电影、戏剧、乐曲、舞蹈、摄影、绘画、雕塑、工艺品、邮票、相声、小品等。
常被误用的情况有:商品名、商标名、课程名、证件名、奖项名、活动主题(口号)、展览主题名、丛书名、栏目名。
这些都不能用书名号,只能用引号。
最常考的是活动主题与栏目名误用书名号。
例:
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201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中国好声音”为栏目名称,应用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