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综合十八

合集下载

生物一轮复习十八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十八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含解析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的基本骨架由C、H、O、N、P等元素组成B。

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断裂C.DNA的片段都有遗传效应,可控制生物的性状D。

DNA的复制和转录都能在细胞质中进行【解析】选D。

DNA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排列在外侧,有C、H、O、P元素,无N元素,A错误;解旋酶的作用对象是氢键,B错误;DNA分子中存在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也存在无遗传效应的片段,C错误;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和转录都可以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互补链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性B.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D。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解析】选C。

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互补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正确;不同的DNA分子,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不同,而且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也存在差异,所以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3.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最多可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5个脱氧核苷酸对B.构成的双链DNA片段最多有10个氢键C。

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与2分子磷酸相连D。

可构建44种不同碱基序列的DNA【解析】选B。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PPT课件
获取生存所 需食物
防御行为
维持个体的 生存和种群 的延续
生殖行为
繁衍后代, 增加个体数 量
迁徙行为
随季节变化, 通过迁徙来 寻找合适的 栖息地。
动物的多种多样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适 应性表现。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二、动物的社会行为
根据91页内容,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心跳、血液循环等内部生理活动不属于 动物的行为。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3、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探究目的:说出蚂蚁的觅食行为 推荐器材:糖、面包、辣椒酱、醋、纸盒、放大镜 探究指导:
1.学生4人一组,课前捕捉20只蚂蚁,放在纸盒备用。 2.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蚂蚁觅食行为的问题。 3.根据问题,作出假设。小组讨论并制订探究方案。 4.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二、动物的社会行为
(1)觅食行为 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熊捕鱼
蜜蜂采蜜
响尾蛇红外感受器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美洲乌鸦取食海螺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保护色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蛙的体蜥蜴变色龙桦 尺 蛾雷 鸟

色桦
把体表的颜色改变 为与周围环境相似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防御行为 、 生殖行为 和 迁徙行为 等。 3.动物的多种多样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
适应性 表现。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生物化学第18章_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生物化学第18章_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4). 肽基转移酶活性位点
• 位于P和A位点的连接处,靠近tRNA的接受臂. • 23SrRNA,L2,L3,L4,L15,L16
5). 5SrRNA位点
• 在50S亚基上靠近肽基转移酶活性位点 • L5,L8,L25
6). EF-Tu位点
• 位于50S亚基,靠近30S亚基 • L5,L1,L20,L7/L12
7). 转位因子EF-G结合位点
• 在50S亚基,靠近30S亚基界面处.
8). E位点
9).多肽出口位点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氨基酸的活化
氨基酸先被tRNA-氨基酰合成酶活化,氨基 酸的羧基以高能键连接于腺苷酸,生成氨酰 腺苷酸 (Aa-AMP),同时释放焦磷酸.
Aa + ATP
氨酰tRNA合成酶
Aa-AMP + ppi
真核生物的多肽定向运输
• 溶酶体 线粒体 叶绿体,细胞核 • 信号肽及其信号肽的识别
信号肽长40个氨基酸残基 N端至少含一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在中部有10-15个高度疏水的氨基酸残基 有一个信号肽识别位点,其上游常有高度疏水的5 信号肽并不都在N端卵清蛋白的信号肽位于中部 识别信号肽的
SRP 是一种核蛋白。有300个核苷酸 的RNA和6个多肽组成, SRP 携带 新生多肽链的核糖体结合移动到内 质网上的
eEF-1βγ同EF-Ts功能
(3) 肽键的形成
肽基转移酶催化肽键的形成
3. “接头”的特异性只与反密码子有关
பைடு நூலகம்
延伸及 延伸相关因子
• EF-Tu • EF-Ts • EF-G
•植物中蛋白质翻译的起始
二. 蛋白质合成的动态过程
A0001401.mov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八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课件(新版)苏教版(18张)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八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课件(新版)苏教版(18张)
[解析]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A正确; 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 强,B正确;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动物的学习行为建立 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C不正确;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正确。
A.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结果 B.神经系统安排的结果 C.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D.动物天生具有的本领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解析]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共同调控。从 行为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 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点)
问题导入
同学们一定对乌鸦喝水的故事非常熟悉,乌鸦喝水 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这种行为 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对乌鸦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课内小结
动物 行为
按行为获 得的途径
来分
先天性 行为
基础 学习 行为
调控:神经系统和 内分泌系统
概念: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 的行为
意义:奠定了动物生存和繁育的基础 保证
概念: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生活过 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 立起来的行为
意义: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 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动物生存和繁育具 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八章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八章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腐生性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腐 生性微生物能将动物及人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 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其中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又都能通过光合作用被合成有机物。 答案:(1)物质循环 有机物 无机物 (2)二氧化碳 有机物 物质 能量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植物
B.动物
C.病毒
D.腐生性细菌和真菌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腐生性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腐生性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枯枝落叶中的
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其中,
水和无机盐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二氧化碳被植物用作原料
进行光合作用。
3.腐生和寄生的区别是为营该种生活的生物提供食物的有机
一、选择题 1.(精选精练·烟台学业考)某小组在调查池塘中的微小生物 时,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微小生物的结构特点和识图能力。 图A是草履虫,图D是绿眼虫,都属于单细胞动物,图C是衣 藻,属于单细胞植物,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看见;图B是病毒, 无细胞结构,个体极其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十八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十八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活动十八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实验准备一、实验目的1.学会本实验的测量方法。

2.理解实验所能证明的问题:触觉感受器呈点式分布;两点阈值越低分辨本领越高;不同部位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密度可能有所不同,密度高的部位两点阈值低;某些部位的两点阈值很低,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二、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用两个大头针的针尖同时轻轻刺激皮肤上的两个临近的点,由被试者说出是否为“两个点”刺激;每次测试都先确定好两个针尖的距离,当被试不能明确判断为“两点”时,此即为该部位的两点阈值。

选择不同测试部位,比较测试结果。

1.准备测试用针两个、毫米直尺1把、记录用纸和笔等。

两个同学一组,互相轮换做测试者和被试者。

2.选择3~5个不同敏感性的测试部位,如:中指尖、手掌基部、手背基部等。

3.开始测试,先使两点距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分别得出阈值后取其平均值,记为该部位阈值。

4.整理实验数据。

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

二、注意事项1.实验中,避免被试者看见测试部位。

2.每一次刺激作用的时间不要持续1s以上。

3.实验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四、实验结论根据表格中记录的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五、疑惑与讨论1.你的实验结果是否支持“触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式分布”的说法?2.你所测试的部位中,两点阈值最低的是否就是触觉敏感度最高的?(用你的经验来印证)3.测试中为什么每次刺激作用的时间不要持续1s以上?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引起简单而迅速的,另一方面,上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相应的。

2.做膝反射实验时,被实验者应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然后实验者用快速地叩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位的,因而发生前伸的反应,这种反应叫做。

二、选择题1.感觉器官指的是()A.身体内部的感受器 B.身体表面的感受器C.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 D.感觉神经末梢2.医生为病人动手术而实行局部麻醉,在手术中,病人感觉不到疼痛,但能感觉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A.大脑皮层被麻醉 B.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不同C.触觉感受器被麻醉 D.麻醉剂对触觉不起作用三、探究题双手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手来感受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和冷热等多种信息。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8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8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腐生生活
寄生生活 微生物代谢类型 (多而且强度高) 自养生活
固氮作用
如:霉菌、蘑菇等 ——生物圈中的 分解者
如:炭疽杆菌、真菌等 ——生物圈中的 消费者
如:蓝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菌等 ——生物圈中的 生产者
如:黏球菌、根瘤菌等
谢谢观看
细胞壁 遗传物质 荚膜(保护)
鞭毛(运动)
4.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极快。例如,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大肠杆菌,每20~30min就繁殖一次,大约24h就可以繁殖72 代,约产生4.7×1018个后代。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
1.分布:范围广
2.形态结构:形态大小差别大,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
自养
如:蓝藻、细菌等 ——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较特殊的生活方式
(1)腐生性微生物 概念: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 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 方式称为腐生。
常见的腐生性微生物: 细菌中的枯草杆菌、乳酸菌; 真菌中的霉菌、蘑菇等。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 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真菌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 核。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
4.生殖方式:主要进行孢子生殖。霉菌的部分菌丝,能产生 大量的可以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细胞,叫做孢子。孢子随 风飘散,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发育成新菌体,霉菌的这 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1.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艾 滋 病 病 毒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 成的内核,没有细胞结构。

初中生物十八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十八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十八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涉及到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

作为初中生物的学习者,我们需要对生物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原理。

以下是初中生物十八章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以下基本结构和功能:1.细胞膜:由脂质双层构成,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3.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进化和变异的基础,遵循以下基本规律:1.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等基因的遗传方式。

2.染色体遗传:特定基因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后代。

3.基因突变:基因序列的突变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

第三章: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殖方式,包括以下步骤:1.前期:染色体复制和准备分裂。

2.中期:染色体排列和纺锤体形成。

3.后期: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

第四章:细胞的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细胞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染色体复制和准备分裂。

2.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在于核分裂时是否伴有纺锤体的参与。

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是DNA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通过DNA聚合酶进行,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

3. DNA的转录和翻译:转录产生mRNA,翻译产生蛋白质。

第六章:变异与进化变异与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涉及以下内容:1.突变:导致个体间基因差异的变化。

2.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生存优势。

3.进化:适应环境的种群逐渐改变。

第七章:植物的组织与结构植物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植物的形态和功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的植物细胞的外层。

2.细胞质器官:包括叶绿体、细胞核等。

高考生物常考十八个实验

高考生物常考十八个实验

高考生物常考十八个实验导读,规划生物实验是生物考试的一部分,本文整理重要的高中生物实验,梳理相关生物原理、注意事项,供考生参考。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019教育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共56张PPT数学

2019教育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共56张PPT数学

病毒
一些在
动植物体 表、体内
拓展延伸
思考:微生物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
结论: 1、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少数对人类有害。
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尽 可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2、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酵母菌、放线
单细胞微生物:菌、支原体、衣原体、
细胞
蓝细菌、衣藻等
结构

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


非细胞结构: 病毒
单细胞微生物
多细胞微生物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3、微生物的分布
分布范围广:上至10000米的高空、 下至11000米的海底
1、主要活动场所:土壤 2、重要活动场所: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3、甚至在贫瘠的矿山、岩石、荒漠等都发现了微生物。
——为什么说喝酸奶有益健康呢?
酸奶中的益生菌:乳酸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导致东峰登革热的病因?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旦发 生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不 过该疾病可防可控可治 ,平常避免蚊虫 叮咬,注意个人卫生。
登革热病毒
第十八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2、繁殖方式 孢子生殖 3、比较青霉和曲霉
扫帚状 青色 放射状 黑色
菌体由多细胞的菌丝 构成的,每个细胞都 有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
4、蘑菇
由地上部分(菌盖、菌褶 和菌柄)和地下部分(营 养菌丝)
繁殖方式: 孢子生殖
蘑菇的孢子着生在菌褶里。










还有一些微生物是无细胞结构的如病毒等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培优训练 考点十八 DNA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培优训练 考点十八 DNA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

十八DNA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30分钟100分)说明:标★为中档题,标★★为较难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其中“○”代表磷酸),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该图没有什么物质和结构上的错误”B.乙说:“该图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C.丙说:“该图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D.丁说:“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就是正确的”【解析】选C。

题图中有三处错误,错误一:组成DNA分子的五碳糖应该是脱氧核糖,图中的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错误二:碱基应为A、T、G、C四种,图中的U应改为T;错误三:单链中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形式不应该是磷酸与磷酸相连,而是磷酸与脱氧核糖相连。

【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DNA分子结构的正误2.某研究小组用图中所示的6种卡片、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成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DNA分子模型,模型中有4个T和6个G。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氢键的连接物有24个B.代表胞嘧啶的卡片有4个C.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38个D.理论上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解析】选C。

碱基对A-T间有2个氢键,碱基对G-C之间有3个氢键,由题干信息知,模型中有4个T 和6个G,则代表氢键的连接物有2×4+3×6=26(个),A错误;代表胞嘧啶的卡片有6个,B错误;该模型中共有碱基数20个,即脱氧核苷酸共有20个,则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20+9+9=38(个),C 正确;由于四种碱基的数量已确定,故理论上能搭建的DNA分子模型的数量小于410个,D错误。

3.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在其互补链上,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 )A.12%和34%B.21%和24%C.34%和12%D.58%和30%【解析】选C。

2023备战中考生物巩固复习-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2023备战中考生物巩固复习-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选择题主要靠孢子生殖的一组生物是()A. 酵母菌和细菌B. 球菌和杆菌C. 青霉和蘑菇D. 螺旋菌和杆菌【答案】C【解析】试题酵母菌是真菌,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细菌是分裂生殖,A不符合题意;球菌和杆菌指的是细菌,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B不符合题意;青霉和蘑菇是真菌,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长成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C符合题意;螺旋菌和杆菌是细菌,分裂生殖,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生物体有严整的结构,并且大都由细胞构成,下列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 酵母菌B. 病毒C. 草履虫D. 细菌【答案】B【解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

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都具有细胞结构,A、C、D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

选择题家里破损的橘子,皮上很快会长出“毛毛”,“毛毛”是指()A. 细菌的鞭毛B. 细菌的荚膜C. 霉菌的孢子D. 霉菌的菌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桔子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使桔子发霉,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可见物质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扫帚状,多在发霉的桔子等上出现.故选:C选择题下列属于动物病毒的是()。

A. 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B. 流行性感冒病毒、烟草花叶病毒C. 烟草花叶病毒、口蹄疫病毒D. .痢疾杆菌噬菌体、艾滋病病毒【答案】A【解析】试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一小段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口蹄疫病毒、艾滋病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属于植物病毒,痢疾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十八章综合测试03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十八章综合测试03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第十八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ABC.孔雀开屏、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D.小狗骑车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B【解析】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推门时从屈肘变为伸肘状态,肱二头肌先收缩,后舒张,B正确。

故选:B。

3.【答案】D【解析】A.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A错误。

B.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括着,密闭的关节腔内有滑液,保证了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在投篮运动中与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都有关,B错误;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错误;D.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投篮相关动作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D正确;故选:D。

4.【答案】A【解析】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学习行为是可以遗忘的,需要不断强化。

A错误。

B.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

B正确。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C正确。

D.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D正确。

故选:A。

5.【答案】B【解析】A.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正确。

B.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软骨使关节更加灵活,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姓名:成绩:
生物综合十八: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果测得1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是8P,那么ATP中的磷酸键能应该是
A.8P B.8P~16P
C.16P~24P D.24P
2 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

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

下列与图示反应类型相符的生理过程是
A.核糖体上多肽链的合成B.叶绿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
C.线粒体内[H]的氧化D.肝细胞内过氧化氢的分解
3.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质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菌紫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等色素分子类似
B.嗜盐菌内的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
C.嗜盐菌的能量转化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加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菌紫质的合成
4.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5.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
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6.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始终保持不变
B.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都是维持人体稳态的机制
C.营养不良和饮水过多都会使组织液增多
D.破坏大脑皮层则体温不能维持平衡,但特异性免疫不被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5题,共54分)
29.(9分)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乙是对甲图群落中某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
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

A
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是。

若甲图中的
“→”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
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

(2)乙图中牛属于营
养级,如果对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
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
是,预测其种群数
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的种群特征是。

(3)丙图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_____________。

30.(10分)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
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光合作用的
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藻液pH分
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12 h,
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
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

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下
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
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

因此在测定
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 10.0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 6.0~9.0。

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
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pH 、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 有关。

31.(12分)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科学结论。

⑴ 1944年,生物学家艾弗里以细菌为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________是遗传物质。

⑵ 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 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 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即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根据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知,DNA 分子具有___
__和________两个特性。

⑶ 1961年,克里克和他的同事以T 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证实了密码子是以3个碱基为一组的、且密码子的阅读方式是非重叠的、密码子之间没有分隔符。

但科学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人们不禁要问:由3个碱基排列成的1个密码子对应的究竟是哪一个氨基酸?同一年,尼伦伯格和马太为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们采用了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DNA 和mRNA 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只含尿嘧啶核苷酸的RNA ,结果加入了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估计加入的细胞提取液为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提供了哪些条件? ②为什么加入的细胞提取液中需除去DNA 和mRNA ? ③尼伦伯格和马太可能同时用多少支试管做该实验?为什么? , ④ 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32.(8分)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

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__代表。

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__。

(3)如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

在夏季,种群A 与B ,种群A 与C 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

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 和B 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 和C 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

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建矿之后,种群B 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 .C 不同的新物种。

分析种群B 可能形成新物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下表是种群A .C 的规模、等位基因1(T/t )和2(W/w )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 的描述,
更为准确的是________。

A .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C .形成了新的物种 D .受气候影响更大 (5)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 的基因库比种群A________;种群规模与基因_______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37.【生物----选修模块:现代科技专题】(15分) 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眼虫,这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

某同学提出问题“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他尝试设计出下列具体的实验方案。

结合实验方案回答: 实验原理:根据眼虫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杂交的。

实验步骤如下: (1)①中选的植物材料细胞中,必须有的细胞器是 。

(2)③过程所用的酶是 和 (3)④过程除了用电激之外,还可以用 、 等做诱导因素。

(4)⑤过程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 、 。

(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所用的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原因是 。

(6)在⑤⑥过程中,通常要添加血清,原因是 。

(7)动植物杂交种细胞是否有细胞壁? 。

理由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