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山药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山药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Thunb.的根茎。
生用或麸炒用。
产于河南新乡者,称“怀山药”,为道地药材。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1.补气健脾,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
山药补脾气,益脾阴,且兼涩性,有止泻之功。
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2.补肺养阴,用于肺虚喘咳。
山药补肺气,养肺阴,可配伍党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治肺虚久咳虚喘。
3.补肾固精,用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带过多。
山药有补肾之功,且能缩尿涩精止带。
治肾虚遗精,以本品配伍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治肾虚遗尿、尿频,合益智仁、乌药等同用,如缩泉丸。
治肾虚不固之白带过多,多合熟地、菟丝子、山茱萸等补肾收涩之品。
若白带过多因于脾湿者,多配伍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同用。
4.生津止渴,用于消渴。
山药补气养阴而止渴。
可以本品大量水煎代茶饮,对消除口渴症状有一定效果。
亦可配伍黄芪、知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玉液汤。
【用法用量】煎服,10~ 30g;大量60~250g。
研末吞服,每次6~10g。
养阴生用,健脾止泻、收涩止带炒用。
【处方用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除去外皮,洗净,晒干,打碎用。
)山药原名为薯蓣,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故为培补脾胃性质平和的药物。
至于它补肺益肾的作用则较弱,一般只能作为辅助之品。
【方剂举例】玉液汤《衷中参西录》:山药、黄耆、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治消渴。
【文献摘录】《本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大明本草》:「主泄精,健忘。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本经疏证》:薯蓣,主伤中补虚羸,即补中益气力也。
而《本经》复言之何故,此盖当连下句读,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云者,犹云补伤中而致之虚羸,除伤中而受之寒热邪气也。
中药“补气药”——山药
中药“补气药”——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河南、河北,传统认为河南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所辖的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县)所产者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或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本品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以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生用或麸炒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平。
归脾、肺、肾经。
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使用注意:本品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使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薯蓣甘温,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三、临床应用1.脾虚食少,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本品甘平,能补脾气、益脾阴,又兼涩性,能止泻、止带。
适用于脾气虚弱或气阴两虚,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泄泻,及妇女带下等。
唯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对气虚重症,多入复方使用,用作人参、白术等的辅助药。
如治脾虚食少便溏的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和治带下的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因其富含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为食品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瘦,需营养调补而脾运不健者,本品不失为一味调补佳品。
2.肺虚喘咳本品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
治肺虚久咳或虚喘,可与太子参、南沙参等药同用。
3.肾虚遗精,带下,尿频本品能补肾气,兼能滋肾阴,并兼收涩之性。
适用于肾气虚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肾阴虚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如补肾名方肾气丸(《金匮要略》)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中均配伍本品。
4.虚热消渴本品既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
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者,常配伍黄芪、天花粉、知母等补气养阴生津之品,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药材:山药
中药材:山药药材名称:山药别名:薯蓣、署豫、怀山、淮山采收加工: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
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
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剂,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药用部位:根茎产地:河南科:薯蓣科原植物:薯蓣植物情况: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新鲜时断面白色,富粘性,干后白色粉质。
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
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戟形,长3-9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两侧裂片与中间裂片相摘自可连成不同的弧线,叶形的变异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现。
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
叶腋内常有珠芽(零余子)。
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瓣片宽卵形,内轮卵形;雄蕊6。
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0cm,宽1.5-3.0cm,外面有白粉。
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山药饮片性状:1)毛山药略呈圆柱形,稍扁而弯曲,长15-30cm,直径1.5-6cm。
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并可见少数须根痕,两头不整齐。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
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2)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7-16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
表面光滑,洁白,粉性足。
中药山药的知识点总结
中药山药的知识点总结1.山药的外观特征山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粗壮,具有许多的球茎。
叶片心脏形,花白色或淡紫色,果实为蒴果,种子为黑色。
山药的地下茎长得很像土豆,但是比土豆稍长一些,均匀而富有光泽。
山药的叶子为心脏形状,叶绿色,有些品种的叶片会有红色的边缘。
山药的花朵呈灰白色,有时也会带有一些淡紫色。
2.山药的生长环境山药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
山药的生长适温为20-28摄氏度,适湿度为60-80%。
山药不耐寒,所以不能在寒冷的气候中生长。
山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最好是肥沃、排水好的土壤。
3.山药的化学成分山药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经济价值和营养成分。
其中,山药中含有的黏蛋白能促使皮肤伤口愈合、消炎、蜕换伤口表皮,它对于伤口愈合有很好的作用。
而山药中还含有的蛋白质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山药中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能够降低血压、降血脂、增强皮肤弹性等。
4.山药的药用价值山药具有补脾益肺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虚咳嗽、久泄、自汗、妇女月经不调、消渴、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
山药还具有抗衰老、改善记忆力、保护肝脏等作用。
山药还可以用作美容养颜的食材,能够延缓皮肤衰老,使皮肤更加光滑细嫩。
5.山药的食用方法山药可以煮汤、炖肉、蒸糕,做粥等多种不同的食用方式。
山药的口感细腻,味道甘甜,可以与各种食材搭配,增加营养价值。
山药还可以干燥制成山药粉,用来烹饪、烘焙等。
6.山药的药用方法山药可鲜用,也可制成山药片、山药粉、山药粉剂、山药浸膏、山药丸、山药糊剂等剂型。
山药片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久泄、消渴等症;山药粉适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症;山药粉剂适用于治疗肺虚咳嗽等症;山药丸适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等症。
7.山药的保存方法新鲜山药可保存在阴凉通风处,也可晒干制成山药粉、山药片等保存。
但山药成品不宜受阳光直射。
总之,山药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不仅可以用于药用,还可以用于食用。
中药学快速记忆口诀
中药学快速记忆口诀中药学记忆口诀—补虚药一、补气药补气甘温肺脾归,四参芪术药扁甘。
饴蜜枣绞红景加,壅中助湿理气辅。
元气虚脱吉林参,生津增智补肺脾。
性味甘温高丽参,温补力强阳虚好。
党参补中养血强,生津力缓慢病施。
太子参用补心气,洋参性寒养阴行。
脾肺气虚用术芪,止汗固表利水同。
黄芪升阳托疮毒,白术安胎养胎宜。
山药平补脾肺肾,肾气不固遗带消。
和中化湿白扁豆,脾虚暑湿吐泻清。
甘草和药补中气,祛痰缓急解毒疗.二、补阳药补阳咸甘温脾肾,巴羊鹿沙菟智仁。
补骨锁杜苁蓉紫,阳萎不举或虚喘。
鹿茸益精强筋骨,调冲托疮散虚寒。
阳虚崩漏鹿角胶,补血止血助阳雄。
温补不腻鹿角霜,血弱精寒带遗崩。
巴戟羊藿补肾阳,祛风强筋关节通。
沙菟补肾养肝用,丝子止泻安胎行。
助阳润肠苁蓉锁,补阳益精便秘动。
温肾壮阳补骨脂,阳萎遗精泻五更。
杜续安胎强筋骨,续断止血疗伤取。
补骨益智温脾肾,益智摄唾骨止泻。
温肾纳气强腰膝,腰酸虚喘蚧桃供。
葫芦巴散下焦寒,寒疝冷痛温命门。
仙茅温肾又壮阳,腰膝冷痛祛寒松。
虫草气血阴阳补,河车也有一样功。
海马海狗蛤蟆油,红膻温肾各不同三、补血药补血甘温心肝归,滋腻助湿消食助。
归地芍胶首乌眼,血少面白补血回。
补血活血配当归,血虚便秘润肠搜。
填精益髓肝肾虚,补血养阴熟地谋。
白芍养血性寒凉,柔肝平肝止痛优。
阿胶止血能滋阴,虚劳咳嗽咯血救。
补血可用制牛膝,生用破血下肢走。
首乌制用补精血,生用润肠截疟投。
眼肉安神补心脾,劳伤心脾用不同。
四、补阴药补阴甘寒归五脏,沙麦龟鳖旱莲女。
百合天冬杞斛玉,黄精桑葚黑芝麻。
养血补心止崩漏,肾虚阳亢龟板医。
鳖甲滋阴软坚功,退热除蒸效力雄。
二冬沙竹养肺胃。
麦冬清心天清肾。
百合润肺能止咳,清心安神虚烦息。
石斛滋养肾胃阴,养胃生津消渴离。
滋补肝肾女贞子,乌发明目眩晕医。
凉血止血旱莲草,虚热出血肝肾悦。
养肺润肠蜂蜜用,干咳咽痛便秘泄。
桑椹滋阴养血功,明目润肠消渴宜。
滋补肝肾枸杞子,益精明目最相益。
中药学记忆口诀—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苦甘二路煎,苦寒清热强,甘寒养阴恋。
山药的药理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山药的药理与功能主治与用量1. 山药的药理山药,又称淮山、药薯、土药等,为薯科植物的块茎。
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
山药具有以下药理作用:•健脾益肾:山药含有丰富的胶质和纤维素,能够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增加食欲。
同时,山药对肾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缓解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等症状。
•滋阴润燥:山药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者。
它含有一种特殊的粘蛋白,具有保持湿润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补气养血:山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铁质,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贫血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同时,山药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降血糖:山药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山药皂苷的物质,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抗肿瘤:山药中的甘露醇被认为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
2. 山药的功能主治根据山药的药理作用,它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用于以下方面:•脾胃虚弱:山药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乏力、神疲等症状。
•肾虚:山药能够益肾填精,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阳痿等症状。
•阴虚症:山药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口干、口渴、皮肤干燥等症状。
•贫血:山药可以补气养血,适用于贫血引起的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
•糖尿病:山药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抗肿瘤:山药的甘露醇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之一。
3. 山药的用量山药的用量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症状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山药可适量控制在30-60克左右,每日2-3次,分次服用。
儿童和孕妇则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用量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药物治疗仅适用于一般常见的症状,对于严重疾病或复杂病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山药及其他药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补气要药:山药
补气要药:山药编者按:本节是赵洪钧老师新作《方药指迷》第一章(补益要旨)第二节(补气要药)的内容。
八、山药《本草纲目》载,山药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经》)。
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时珍)。
今中药教材说:山药补脾胃,益肺肾。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药双向调整胃肠道动力,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
洪钧以为,山药补中益气主要是健脾补肾。
其健脾主要是减缓消化道蠕动同时帮助消化吸收。
其补肾接近西医的强心作用。
张锡纯先生也很重视故喜用生山药,他拟有“一味薯蓣饮”就是单方。
以下谨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解”供参考。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
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
若作丸散,可轧细蒸熟用之(医方篇一味薯蓣饮后,附有用山药治愈之验案数则可参观)。
请看以下单味山药验案。
案1:肺结核并发症兰某,男,27岁,1988年2月8日初诊。
3个月来感觉疲劳,气短,无力。
20多天前开始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午后为甚,伴咳嗽少痰,胸痛,食欲不振,身倦无力,消瘦。
某医院按“肺部感染”给予青霉素注射多日未见好转。
发热,咳嗽,胸痛加剧,午后热甚。
后经西医检查诊断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拟抗痨、抗感染、对症支持疗法,并应用清热养阴之中药17天,未见寸效。
经用生山药120g煎水当茶频服,1日1剂,并常规应用抗痨药,停用抗生素。
用药第2天体温开始下降,3天后正常,精神转佳,续用8天,症情好转,诸症消失。
1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已能参加体力劳动。
(《四川中医》1990年第6期)洪钧按:中医称肺结核为痨病,盖患此病者无不是虚劳,不宜用清热养阴之剂(没有加重就不错了)。
结合西药抗痨,加用单味山药效佳,足证山药补气之功颇佳。
山药的药理与功能主治
山药的药理与功能主治1. 概述山药,又称淮山、玉荣。
其药材部位为山药的块根。
山药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平补脾肺的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多种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山药的药理以及其在中医中的常见应用。
2. 药理作用2.1 补益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山药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够促进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
•增加胃肠活动: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质具有润滑作用,能够增加胃肠活动,缓解便秘等问题。
•调节胃肠功能:山药中的蛋白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促进胃肠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
2.2 益气养阴•补充营养:山药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够增强体力,补充营养,改善虚弱乏力等症状。
•润泽肌肤: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质具有保湿作用,能够滋润肌肤,改善干燥、粗糙等问题。
•增强免疫力:山药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3 补益肺肾•润肺止咳: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质能够润泽肺部,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干咳少痰的患者。
•补益肾阳:山药中的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补益肾阳,改善肾虚导致的腰膝酸软、遗尿等问题。
3. 功能主治山药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中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的症状。
•养阴润燥:适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口干舌燥等症状。
•补肾益精:适用于肾阳虚损导致的腰膝酸软,遗精、遗尿等问题。
•补心安神:适用于心脾不和,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状。
•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4. 用法用量山药一般以鲜品或干品入药,可以作为单味药物、或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
根据个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用法用量。
•鲜品:一般用途为补益脾胃,可适量切片煮汤或炖煮。
•干品:可炖煮、研粉或煎煮,服用时酌情控制用量。
5. 注意事项•孕妇与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山药。
•对山药过敏者禁用。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在使用山药过程中如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补中益气论山药
其六 ,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 山药 ,有很好的疗效。 3 山 药 的食 用 宜忌 山药 一般人 都可食 用 。但 因 山药性温 ,且有 收敛 的作 用 ,故便秘者 ,或大便燥结者 ,都不宜食用 。山药用于药用
时 ,因山药中所含 的淀粉酶 ,在持久的高热中久煎,其原有 的滋补功效,可能会因久 煎而丧失,所 以在煎药时,山药宜 稍后放入 ,且不可久煎 。
1 山药 的营 养 价 值 山药具有极丰富的营养价值 ,自古迄今 ,山药一直得到世
可治肺虚久咳,效果颇著。又因其味气香,用之助脾,可治脾 腹 泻,四肢 无力,精 神倦 怠,为肺 、脾 、肾三脏要药 。”近 代 著名医学家张锡纯 认为:山药色 白入肺 ,味甘 归脾 ,液浓 益 肾,能滋润血脉 ,固摄气化 ,宁嗽定 喘,强志育神 ,因其 性 味平 和 , 故可 以常 服 , 宜用 生 者 煮 汁 饮 之 。张 氏还 强 调 , 山药不宜煎炒 ,因为 山药含蛋 白质很 多,煎炒则会使其蛋 白 质焦枯 ,服用无效。 综上所 述 ,山药 的功用 ,归纳起 来 ,主要有 健脾 、补 肺 、固肾、益精等 四大功用。 中医认为 ,肾为人体的先天之 本 ,脾 为人 体 的后 天之 本 ,精 为人体 的生命 之源 ,肺主 百
脉 。而 山药 具 有 这 四 大 功 用 , 所 以 食 用 山药 ,不 仅对 人体 具
有极好的调养滋 补作用,还能起 到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疾病
的 作用 , 因此 , 山药 可 谓 是 食 中 的 珍 味 , 药 中 的圣 品 。 兹 列 数 方 如 下 , 以供 人们 选 用 。
其一 ,治慢性腹泻。 山药6 克,煮熟,用馒头烤焦 ,沾 O 其末食之 ,每 日3 。 a: 其二,治痰 气喘急。用山药捣烂约半碗 ,入甘蔗汁,约 半 碗 ,调 匀 ,炖 热 饮 之 。 其 三 , 治 小便 多 ,滑 数 不 禁 。用 干 l药 ( 皮 , 用 慢 火 J I 去
中药学专业知识补虚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补虚药功效: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功能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
性味归经: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
适用:各种虚证。
第一节补气药一、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二、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三、甘草、蜂蜜、大枣、饴糖四、刺五加、红景天、绞股蓝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1)气虚欲脱证。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党参【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西洋参【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主治病证】(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太子参【性能特点】功似人参,而药力甚弱。
能补气生津,多用于气津两伤之轻症,或兼热者更宜。
【功效】补气生津。
【主治病证】(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心悸,失眠,多汗。
黄芪【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病证】(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虚水肿,痰饮。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山药【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白扁豆【功效】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这就是中医---山药
这就是中医---山药一、山药:功效: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
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
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
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
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
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粉,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
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每天一勺就够了。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
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力道更大一些。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脾养胃益肺补肾论山药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脾养胃益肺补肾论山药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
又名:土藷、淮山、薯蓣、山板薯、山药蛋、山药薯、山薯蓣、白山药、怀山药、佛掌薯、扇子薯、野白薯、野牛尾苕。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原植物薯蓣野生于山地向阳处,现各地皆有栽培,主产于河南,一般以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
本品药材性状: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规格等级:(1)光山药:按其长短粗细不等分为1 ~4个等级:一等:长15cm以上,直径2.3cm以上,呈圆柱形,条匀挺直,光滑圆润,两头平齐,内外均为白色,质坚实,粉性足,味淡;二等:长13cm以上,直径1.7cm以上,其余同一等;三等:长10cm以上,直径1.0cm 以上,其余同一等;四等:长短不分,间有碎块,直径0.8cm 以上,其余同一等;(2)毛山药:按其长短粗细分为1~3个等级:一等:长15cm以上,中部围粗10c m以上,弯曲稍扁,有顺皱纹或抽沟,去净外皮,内外均为白色或黄白色,有粉性,味淡;二等:长10cm以上,围粗6cm 以上,其余同一等;三等:长7cm以上,围粗8cm以上,其余同一等;(3)出口规格:6支:直径2.66cm,条长18cm;8 支:直径2.13cm,条长18cm 12 支:直径1.90cm,条长15cm 14支:直径1.65cm,条长15cm 16支:直径1.40cm,条长14cm(4)历史规格:河南总称怀山药,分为超山、奎山、拣山、寸山等;怀山药产地群众分为铁棍山药、小绒毛山药、白皮山药和菜山药四个类型,其中以铁棍山药为最佳;山西分为秃面、西起各档、断山、山药片等;江浙地区分为大超山、正奎、行奎、贡淮、老拣、拣淮、鸡骨山等,或以支头分档;温州瑞安县有家种山药称“索条”。
中医养生:益寿延年中药之山药
益寿延年中药之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称山药具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的功效。
《日华子本草》说它:“助五脏,强盘骨,长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
”《药品化义》又载:“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
治肺虚久嗽,何其稳当。
”《神农本草经》谓山药“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清?张锡纯对其最为推崇,谓其“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润滑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的特殊性,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
”本品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作用,因此,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经常服用山药,好处颇多。
现代研究证明,山药营养丰富,含有淀粉、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钙、磷和其它营养素。
山药中含有消化酶、胆碱薯蓣皂甙、粘多糖、粘蛋白等成份,具有滋补作用。
所含粘多糖物质与无机盐类结合可形成骨质,使软骨具有一定弹性;粘液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护动脉血管,阻止其过早硬化。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山药能调节肠管的节律性活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作用;对小鼠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萨谦斋经验方》载有山药粥,即用干山药片45~60g(或鲜山药100~120g,洗净切片),粳米60~90g同煮粥。
此粥四季可食,早晚均可用,温热服食。
常食此粥,可健脾益气、止泻痢,对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病,均有益处。
山药既可单独食用,又可用于配制滋补食品,山药炖小鸡,民间称之为“长寿菜”,对人体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补气佳品 山药
最快提高免疫的方法,补气!有一味药食同源的食物,肺气、脾气、肾气全都能补提高免疫的方法:补气看专业的中医时,医生会把气挂在嘴边,比如“气虚”、“气血亏虚”,肝气旺,肾气虚等等,虽然有时候听不懂,但是很有道理的样子。
其实气的确是非常重要,扁鹊在《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气就是人的根,中医认为气伴随人的一生,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疾病、喜怒哀乐,表面看是身体的变化,根源却是气在波动。
所以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我们甚至可以把人看成是一口气,这个气从胎儿就开始了,它旺盛人就强大,它枯萎人就萎靡。
人的任何状态都与气有关,免疫力也是一样,很多人想要提高免疫而不能够,其实可以通过补气来进行,并且中医认为,补气是最快提高免疫的方法之一。
有一味药,补气中医里常说补气,而补气的药材里面,最有名的当属人参,但人参是不能随便吃的,我们要说这味药的也不是它,而是——山药!《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山药既是食材,也是药材,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早在汉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提到了它。
同时山药也被视为老幼兼宜、物美价廉的食疗佳品,深受大众喜爱。
山药: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山药,味甘,性温,或曰,甘平,入肺、脾、肾三经,肺气,脾气,肾气它都能补。
①补肺气:改善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等《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涩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②补脾气:改善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等山药的药性平和,作用缓和,本身就是一个药食两用的好东西。
所以脾气虚的人很适合甘润、平和的山药来养,不会增加脾胃负担,以免虚不受补。
③补肾气:改善肾虚,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中医认为,山药补肾的能力也很强,而且肾阴肾阳都能补。
”山药吃法多样,除了做菜,还可以做成山药片山药粉,山药片可以泡水煮粥。
第六十九讲 补气药: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
第六十九讲补气药: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下面介绍白术,白术是一种菊科的植物,用的白术,入药部位(是)它的根茎。
这个白术和我们前面的芳香化湿药当中学的第一味药,苍术,在古代是不分的,所以今后大家学张仲景的一些处方,统称叫作术。
那么后来陶弘景发现术有两种,而且它的植物的形态明显地不同,而且功用也有区别,所以慢慢地就一分为二,就把术分为了白术和苍术。
那么前面学的苍术,它主要是产在江苏的茅山,所以又叫作茅术,那是道地药材,质量比较好的。
白术这个是在浙江的于潜,所以道地的药材又称为于术,就是那个干钩于,干字下面有一个钩的,于潜,所以有的医生开处方,不写白术,就写个于术,就是指的优质的白术意思,但现在一般都要求写正名。
白术的第一个功效,补脾气,所以它可以用于脾气虚证。
那么白术在补脾气的药当中,在本草学当中,常常把它称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就是把它称为是补气药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药,对这句话,要正确地理解,前人的这句话,绝不是说它补脾气的作用,在这一类药当中,是最强的,比如说脾气虚,有这个倦怠乏力这样的一些症状,人参的作用是最强的,消除倦怠乏力这一类的症状,如果脾气虚,又有清阳不升,中气下泄,那么黄芪的作用是最强的,那么为什么前人没有很强调人参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也没有谈到黄芪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只是在白术这个药当中,给予这样高度的评价,充分地肯定,这是联系到脾的生理、病理,在临床上的特殊性,因为脾是主运化的,那么脾气虚,运化无力。
那么主要不但表现在纳食的功能,消化的功能,这个散布精微的功能,这样一些降低了,更主要,对水湿的运化,脾主运化,包括了对水湿的运化,如果脾气不虚,那么水湿就能正常地散布或者排泄,如果脾气亏虚,对水湿的运化功能也随之降低,就很容易出现水湿内停,也就是出现脾虚生湿的这样的病理表现。
所以脾虚以后,不但倦怠乏力,这个肢体沉重,往往与湿浊阻滞有关,不完全是气的充养不够造成的。
另外这个脾虚很容易出现泄泻,大便溏薄,这也是湿浊内盛,另外引起痰饮水肿,或者妇女的白带过多,所以在脾虚证当中,经常出现了脾虚而有湿邪,湿浊内盛的情况,那么白术,它既是一个补气健脾的药,它又能够通过燥湿利尿,有效地排除因为脾虚而停滞于内的这种湿浊,所以白术它就是一个偏于温燥的药物,那么它符合脾在病理状态下的一种需要,所以在《中医学基础》里面,常常就有脾喜温燥这样的说法,那么白术,就是一个温燥的药,它为脾所喜,它能够满足脾在病理状况下的需要,既能够补气健脾,改善脾气虚的一些病理改变,也能够有效地消除脾虚而伴有的湿浊内停,湿邪内阻的情况,所以在脾虚而出现的这种湿邪阻滞、倦怠乏力、身体困重,或者吐泻、痰饮水肿、白带过多这样一些证候当中,白术是最适合的,所以它是从这个角度,它为脾所喜,既能够补虚,又能够祛邪,驱除湿邪,所以称为它是脾脏补气健脾的第一要药,大家理解这一句话,它(不)是所有方面它都是第一的,它是根据脾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它更加适合,更能为脾所喜,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
中药材介绍山药
中药材介绍山药山药,学名淮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山药不仅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本文将对山药的起源、形态特征、药用功效以及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山药的起源与形态特征山药,是百合科草本植物,属于多年生薯类,以块茎为药用部位。
它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以及亚洲其他地区。
山药植株高约40-60厘米,根系发达,富含淀粉,形状类似于薯类。
山药的块茎长约20-30厘米,外皮呈褐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细小的纵纹,质地坚实而多汁。
二、山药的药用功效山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效:1. 益气养阴:山药具有滋补肺胃、益气养阴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滋养肺胃,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 补肾固精:山药被广泛应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痛、遗精、盗汗等症状的治疗。
它含有多种对肾脏具有滋养作用的成分,能够补肾固精,增加精液的数量和质量。
3. 健脾益胃:山药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它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
4. 缓解痰湿:山药含有多种对痰湿有较好缓解作用的成分,可以用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的治疗。
三、山药的使用方法山药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 捣碎外敷:将山药捣碎成泥状,外敷于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外伤、烫伤等皮肤问题的治疗。
2. 煮水饮用:将山药切块或切片,放入煮水中煮熟后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益气养阴、补肾固精等作用的发挥。
3. 炖煮煲汤:将山药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煮成汤,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充分发挥山药的药用功效。
4. 蒸熟食用:将山药切块或切片后,蒸熟后食用。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保留山药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山药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 补脾养胃益肺补肾论山药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补脾养胃益肺补肾论山药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
又名:土藷、淮山、薯蓣、山板薯、山药蛋、山药薯、山薯蓣、白山药、怀山药、佛掌薯、扇子薯、野白薯、野牛尾苕。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原植物薯蓣野生于山地向阳处,现各地皆有栽培,主产于河南,一般以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
本品药材性状: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规格等级:(1)光山药:按其长短粗细不等分为1~4个等级:一等:长15cm以上,直径2.3cm以上,呈圆柱形,条匀挺直,光滑圆润,两头平齐,内外均为白色,质坚实,粉性足,味淡;二等:长13cm以上,直径1.7cm以上,其余同一等;三等:长10cm以上,直径1.0cm以上,其余同一等;四等:长短不分,间有碎块,直径0.8cm 以上,其余同一等;(2)毛山药:按其长短粗细分为1~3个等级:一等:长15cm以上,中部围粗10cm以上,弯曲稍扁,有顺皱纹或抽沟,去净外皮,内外均为白色或黄白色,有粉性,味淡;二等:长10cm以上,围粗6cm以上,其余同一等;三等:长7cm以上,围粗8cm 以上,其余同一等;(3)出口规格:6支:直径2.66cm,条长18cm;8支:直径2.13cm,条长18cm;12支:直径1.90cm,条长15cm;14支:直径1.65cm,条长15cm;16支:直径1.40cm,条长14cm;(4)历史规格:河南总称怀山药,分为超山、奎山、拣山、寸山等;怀山药产地群众分为铁棍山药、小绒毛山药、白皮山药和菜山药四个类型,其中以铁棍山药为最佳;山西分为秃面、西起各档、断山、山药片等;江浙地区分为大超山、正奎、行奎、贡淮、老拣、拣淮、鸡骨山等,或以支头分档;温州瑞安县有家种山药称“索条”。
中药知识必学:山药
中药知识必学:山药作者:吴代全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它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河南怀庆所产山药,品质最好,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所以中医处方常用“怀山药”的名称。
几经更名山药,原名叫薯蓣,《神农本草经》就称薯蓣。
为何又改名山药呢?这是因为唐代有个皇帝名叫李豫,蓣字与豫字同音,这在封建时代就侵犯了至高无上的帝王名讳,只好改“蓣”为“药”,改称“薯药”。
到了宋朝,有位皇帝名赵曙,这薯字又犯御讳,为了避讳,只得又把“薯”改成“山”。
从此以后,薯蓣就改名叫山药。
劝人向善的传说山药富于营养,滋补力强,历来是食中珍品,药苑良药。
从前,中原某地农村住着一户三口之家,长者是一位50多岁的母亲,由于丈夫早逝,她含辛茹苦把儿子养成大人,并为儿子办成了婚姻大事,母亲总算松了口气。
谁知多年辛劳,积劳成疾,竟然病倒在床,而且一病不起。
新媳妇才进门几天,就要侍候生病的婆母,心里不愉快,脸色更难看,还在新郎面前使性动气。
新郎劝媳妇说:母亲伤风感冒,几天就会好的,病好后就不用你洗衣做饭了。
可是三个月过去了,老母亲枯瘦如柴,下不了床,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常言道:“久病无孝子”,儿子也感到母亲是个拖累,媳妇更不耐烦,常常跑回娘家。
儿子就安慰说:“看老母那样子,是快入土的人了,你耐心等几天吧。
”这一等,又是半个月过去了,老母仍不断气。
媳妇急了就去镇上找郎中,索要一种药使婆母痛痛快快的死去,以免她受罪。
这位老中医一听十分惊讶,暗想人命关天,毒死婆母是要杀头的。
一看这位媳妇满脸杀气,劝说无益,思虑再三,便从药房提出一袋药放在媳妇面前说:“你将这袋药拿回家去,每次用一两,另加半两米煮成粥,一天吃三次。
这袋药吃完,你婆母就升天了。
”这女人一提药袋有十来斤重,着急地说;“你这一袋药要一个多月才能吃完,太慢了吧。
”医生故作神秘地低声说道:“这事能急吗?只有让她慢慢死去,大家才不会怀疑,你我才平安无事。
”媳妇心上的一块石头落下了,便按医生说的每天三次给婆母吃药粉粥。
每日一味中药——山药
每日一味中药——山药山药小故事《湘中记》载:东晋永和初年,有一个采药人来到衡山,迷路粮尽,坐在悬崖下休息。
忽看到有一老翁,面色年轻,正对着石壁看书。
采药人以饥饿告之,老翁给他食物吃(食物即为薯蓣),并指点他出山之路。
采药人走了六天才回到家,然仍不知饥,由此方知薯蓣功效神奇,此薯蓣即为山药。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神农本草经》记山药“补虚,除寒湿、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久服耳目聪明”。
山药小百科【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性能特点】山药甘平补虚,归脾、肺、肾经,虽药力平和,但兼涩敛之性。
既平补气阴,为治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佳品。
又滋阴益气而生津,为治肾阴虚及消渴所常用。
且固精止带,为治肾阴虚不固之要药。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主治病症】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症。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用法与用量】15~30g。
健脾止泻宜炒用,补阴宜生用。
【使用注意】山药养阴收敛助湿,故湿盛中满者不宜服用。
【产地】主产于河南。
湖南、江西等省区亦产。
均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切去芦头,用竹刀刮去外皮,晒干,即为“毛山药”;或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木板搓成圆柱形,切齐两端,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真假、好坏辨别】正品毛山药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正品光山药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山药饮片常见的伪品是将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块根伪装冒充成山药,我们应该怎么辨别呢?1、看断面:山药断面类白色,富粉性,中间没有心线。
而木薯片断面类白色,靠外侧有一明显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的形成层环纹,内可见淡黄色筋脉点成放射状稀疏散在,中央有一细小黄色木心,若木心掉了则呈现为一个小孔。
2、看边缘:山药皮薄,加工时已去掉外皮,无残留外皮或较少;而木薯片残留的外皮则较厚。
山药的性味和功能主治
山药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一、性味山药,又名淮山、洋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山药具有甘、淡的性味,属于平性药物。
二、功能主治山药作为一种中药材,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根据中医理论与实践,山药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与主治:1.健脾胃:山药能够增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2.补肺阴: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肺阴不足导致的咳嗽、咳痰、痰多、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益气养血:山药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多糖类物质,能够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循环,对于贫血、气血不足导致的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4.滋阴润燥:山药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眩晕、头痛等症状。
5.增强免疫力:山药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6.促进胃肠蠕动:山药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消化道的排毒功能,对于便秘和胃肠功能不佳有辅助治疗作用。
三、使用方法1.煮食:山药可以作为食材,煮食后可以直接食用或加入其他美食中,常见的烹饪方式有山药炖鱼、山药汤等。
2.煎汤:将山药切片后与其他中药材一同煎制成药膳,可以提高药效,并在中医治疗上发挥作用。
3.炖煮:将山药与其他药材一同炖煮,可以制成具有针对性的汤剂,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更为有效。
四、注意事项1.对于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食用山药,以免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2.孕妇、产妇和月经期的女性应避免过量服用山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3.长期服用山药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有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群需谨慎使用。
4.对于草药过敏者,对山药可能也存在食物过敏反应,应慎重使用或避免食用。
五、小结总之,山药具有健脾胃、补肺阴、益气养血、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胃肠蠕动等功能主治。
使用时可煮食、煎汤或炖煮,但需注意适量和个人体质。
患有特定疾病或对草药过敏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山药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Thunb.的根茎。
生用或麸炒用。
产于河南新乡者,称“怀山药”,为道地药材。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
1.补气健脾,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
山药补脾气,益脾阴,且兼涩性,有止泻之功。
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2.补肺养阴,用于肺虚喘咳。
山药补肺气,养肺阴,可配伍党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治肺虚久咳虚喘。
3.补肾固精,用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带过多。
山药有补肾之功,且能缩尿涩精止带。
治肾虚遗精,以本品配伍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治肾虚遗尿、尿频,合益智仁、乌药等同用,如缩泉丸。
治肾虚不固之白带过多,多合熟地、菟丝子、山茱萸等补肾收涩之品。
若白带过多因于脾湿者,多配伍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同用。
4.生津止渴,用于消渴。
山药补气养阴而止渴。
可以本品大量水煎代茶饮,对消除口渴症状有一定效果。
亦可配伍黄芪、知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玉液汤。
【用法用量】煎服,10~ 30g;大量60~250g。
研末吞服,每次6~10g。
养阴生用,健脾止泻、收涩止带炒用。
【处方用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除去外皮,洗净,晒干,打碎用。
)
山药原名为薯蓣,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故为培补脾胃性质平和的药物。
至于它补肺益肾的作用则较弱,一般只能作为辅助之品。
【方剂举例】玉液汤《衷中参西录》:山药、黄耆、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治消渴。
【文献摘录】《本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
《大明本草》:「主泄精,健忘。
」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本经疏证》:薯蓣,主伤中补虚羸,即补中益气力也。
而《本经》复言之何故,此盖当连下句读,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云者,犹云补伤中而致之虚羸,除伤中而受之寒热邪气也。
夫虚必有一处为先,他处乃连类及之者。
邪之所凑,虽云其气必虚,然亦有阴阳之分,五藏六府之异;薯蓣所主之虚之邪,须审定其由伤中伤气,方得无误。
不然伤血及他伤亦能致虚羸、成寒热,又何别焉。
《别录》所主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正与《本经》相印,惟下气、止腰痛、强阴三项为特出。
至于头面游风、头风、眼眩,唐以来医家不甚用此味,故无从参其底里,然质之仲景治风气百疾,《本经》除寒热邪气,亦可默会其旨矣。
【现代研究】本品含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胆碱、多糖、维生
素及糖蛋白等。
有止渴、祛痰、脱敏、降血糖等作用。
补气药之黄芪
《本经》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
生用或蜜炙用。
产于山西绵山者,称“绵黄芪”,为道地药材。
【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
【功效与应用】
1.补气升阳,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及肺气虚证。
黄芪为补气升阳要药,擅补脾、肺之气,又善升举阳气。
合白术或人参,治脾胃气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
合当归补气生血,治气虚血亏,即当归补血汤。
合附子补气助阳,治气虚阳衰,畏寒多汗;合人参、白术、升麻等同用,可治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脏器下垂,如补中益气汤。
合人参、龙眼肉等,治气不摄血的便血、崩漏,如归脾汤。
合人参、五味子等,又治肺气虚弱,短气喘咳。
2.益卫固表,用于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易感冒者。
本品既补肺气,又益卫气,能固表止汗。
治表虚自汗常配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此外,亦可用于阴虚盗汗,但须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3.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之痈疽不溃或久溃不敛。
常与当归、穿山甲等同用,治痈疽脓成不溃,如透脓散。
与当归、人参、肉桂等
同用,可生肌敛疮,治痈疽久溃不敛,如十全大补汤。
4.利水消肿,用于浮肿尿少。
黄芪为补气利水要药,常用治气虚脾弱,脾失健运而致的水肿、脚气、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多配伍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现代以之配伍茯苓、白术等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消除者,有一定疗效。
此外,还可用于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
补气升阳炙用,余皆生用。
【处方用名】黄芪、生黄耆、绵黄耆、北口耆(生用,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利痹等。
)、炙黄耆(蜜炙用,用于补气健脾。
)清炙黄耆(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用于补气。
)
黄耆一药,原名黄耆,始载于《本经》是一味临床常用药物。
黄耆具有下列的特点,它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袪邪药同用以扶正袪邪。
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白朮,则益气补脾;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参、朮、升、柴,则补气升阳。
在扶正袪邪方面,如在玉屏风散中配白朮、防风,则补散兼施、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易感风寒;在四妙汤中配当归、银花、甘草,则内补托毒,治体虚痈疮疖肿难愈者;在防己茯苓汤中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则益气运阳而利水,治皮水肢肿;在补阳还五汤中配归、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则益气活血、散瘀通络,治半身不遂。
诸如此类,可见它临床应用的范围至为
广泛。
本品与人参、党参相比较,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且能生津、安神;党参功专补肺脾而益气;黄耆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但益气升阳,固表内托,且能利水退肿的作用则为人参、党参所不具。
黄耆为补气扶阳的药物,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热毒疮疡、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耆、人参、白朮、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
治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子宫下垂、脱肛,以及肢倦气短、气虚发热等。
【文献搞录】《大明本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血崩,带下。
」
《珍珠囊》:「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益胃气。
」
《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排脓内托。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均不宜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多种黄芪多糖及皂苷。
能提高免疫机能和应激能力,延缓衰老,有强心、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骨髓造血及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