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引言数字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金融界的研究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全面了解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测度方法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一直致力于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目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领域主要有支付、借贷、理财、保险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平台。
二、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方法为了科学评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测度方法。
首先,应用普及率是评估数字普惠金融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
此外,金融深化指数和金融便利指数也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中。
这些指标从不同维度反映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和服务效能。
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研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便利性,缩小了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其次,数字普惠金融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融资渠道,促进了创新创业和经济增长。
另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助推了消费升级,促进了消费者信贷市场的发展。
然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风险管理问题,数字普惠金融需加强对借贷与违约风险等方面的监管和控制。
其次,数字鸿沟问题也需要解决,包括网络覆盖差异、信息安全以及数字技术使用能力不足等。
此外,中国数字普惠金融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与传统金融的融合,提升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能力。
结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测度方法的进步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
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家发展重要战略。
首先,阐述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其次,围绕数字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居民活动三个研究主题进行述评;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宏观经济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居民活动1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要求“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商业模式变革提供了新路径。
二、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概念与测度2.1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中普惠金融定义是:依据商业可持续和机会平等原则,以相对较低、可承担的成本,给小微企业主、广大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及时、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
Honohan等认为普惠金融应实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和实现包容性社会四大功能[3]。
Aditi Kapoor提出金融服务应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所有公民从经济发展中受益[4]。
董玉峰等人指出,传统金融机构应顺应金融科技浪潮,向轻资产、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5]。
2.2 数字普惠金融测度Beck等人选取八个指标对金融服务水平现状做评价[6]。
Sarma ,Jesim Pais从产品接触性、使用效用性和地理渗透性构建体系[7]。
焦瑾璞等人结合中国国情,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和服务质量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首次对全国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估[8]。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编制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构建体系用于描述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概况[1]。
《国有银行普惠金融实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国有银行普惠金融实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Lenka等(2018)表明,普惠金融是以可承受的成本向贫困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例如存款和信贷服务、支票服务、移动/互联网银行和保险设施,并且认为,普惠金融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和缺少银行服务的人有机会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和其他服务。
Mohan(2018)表明,普惠金融是指使得社会不同层级,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享受优质、合理、安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过程。
Germana与Luisa(2017)表明,普惠金融旨在促进银行服务最广泛的社会群体,在这部分群体可承受的条件范围内。
对比金融排斥则意味着,对于特殊群体无法或者有困难获取,或者使用主流的金融服务来满足需求,并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正常生活。
Meghana等(2015)认为普惠金融有多种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缺少银行服务的人提供可使用、便宜且安全的金融服务。
而且认为阻碍普惠金融的因素包含多方面:地理位置较远、交易成本较高、企业缺乏对金融的理解、贷款高利率、有抵押要求和繁琐的文书工作等。
Luiz、Mateus 等(2016)有研究得出,商业银行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使用的是完善风险控制以规避风险、借助掉期工具迁移风险等手段,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手段需要不断升级。
就海外分析而言,有关普惠金融作用因素的分析方面,大多聚焦于某一项具体调研而获取,同时这项调研大多集中于欠发达国家,分析的侧重则是分析各种作用因素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的效应及其具体的传输机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某一作用因素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同时这些作用是如何产生并不断推进的。
通常情况下,政策的设计与推行、金融知识的推广程度、手机银行与信息科技的运用、人们的基本信息等存在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Michael 等(2019)借助于抽样调研的方式就某些国家展开分析得出,普惠金融的推进和金融组织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从业技能存在着正向的关联,同时表明居民金融知识与学习经历是普惠金融的关键影响因素。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普惠金融是一种以促进金融包容和提供金融服务为目标的金融模式。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于2005年被国际金融机构提出,它旨在解决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金融不平等问题,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受益。
普惠金融研究的范围涉及到普惠金融的定义、意义、影响因素、发展路径以及政策和制度的设计等方面。
首先,普惠金融的定义和意义是普惠金融研究的基础。
普惠金融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传统金融服务扩展到传统金融服务未能覆盖到的人群,如低收入人群、农村人群等,二是提供符合这部分人群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
普惠金融的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包容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贫困人群的金融能力,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
其次,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是普惠金融研究的重要内容。
普惠金融的实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和风险评估机制、技术进步等。
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和风险评估机制则影响着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行性和效果,技术进步则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工具。
第三,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是普惠金融研究的重点。
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初期,主要关注的是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数量,通过扩展金融服务网络和推出低门槛产品来实现普惠金融。
随着发展的深入,普惠金融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向如何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推出适合低收入人群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改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等。
最后,普惠金融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是普惠金融研究的实践方向。
政策和制度设计是普惠金融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包括金融监管政策、金融创新和发展政策、金融教育和培训政策等。
普惠金融政策和制度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金融包容的目标和实际需求,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影响力。
总之,普惠金融研究旨在解决金融不平等问题,促进金融包容和经济社会发展。
普惠金融研究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普惠金融的定义和意义、影响因素、发展路径以及政策和制度设计等方面。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内 的全 体 社 会 成 员 提 供 全 方 位 的 金 融 服 “ 三农 ” 的定位 。普 惠 金 融 体 系 特 别 关 注 到 目前 尚 不 络 优 势 .走 出 了 一 条 商 业 可 持 续 的发 展
下. 小额 信 贷 、 微型 金 融 、 普 惠 金 融 等 理 能 被 传 统 正 规 金 融 服 务 所 覆 盖 到 的 低 收 道 路 .成 为 全 国金 融 服 务 中 网 点 规 模 最 入 及 贫 困 群 体 .这 是 小 额 信 贷 及 微 型 金 大 、 网点 覆盖 面最 广 、 客 户最 多 的机 构 ,
c l u s i v e F i n a n c e ) 的 概 念 ,并 界 定 普 惠 金 农 户小额 信 用 贷款 业 务在 信用 筛 选 、 信 策 支 持 来 鼓 励 金 融 市 场 向 经 济 落 后 的 地 并 且提 供 价 格 合 理 和 种 类 丰 富 的 融 是 一 个 为 社 会 所 有 群 体 和 阶 层 提 供 用 评 级 、 农 户 参与 、 客 户群 体培 训 、 农 户 区 开 放 . 金 融 服 务 的体 系 。 尤 其 覆 盖 到 低 收 入 和 参 与 、 监 督 等借 鉴 、 和 信 用 文 化 建 设 和 金 融 产 品 。 周 小 川 ( 2 0 1 3 ) 将 人 为 普 惠 金 融 是 贫 困 人 群 。普 惠 金 融 的 广 泛 包 容 性 , 在 运 用 是 非 常 成 功 的 . 可 以说 是孟 加 拉 乡
银 行 只 有 深 度 参 与 普 惠 金 融 体 系 的 建 额 信 贷 论 坛 上 . 中 国 人 民银 行 研 究 局 副 融 服 务 ” 在 国 内 实 践 方 面 . 中 国 邮政 储 蓄 银 设 . 结 合 本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实情 . 认清 自 局 长 焦 谨 璞 认 为 普 惠 制 金 融 可 以 以 商 业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金融天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尹 丽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摘要:十八届三中全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时机。
本文通过对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的梳理,全面总结借鉴全球普惠金融发展实践,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展开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排斥;小额信贷;微型金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299-02一、与普惠金融紧密相关的几个概念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联合国于2005年小额信贷年宣传时提出的新概念。
但普惠金融的思想并非新生事物,很多国家的社会团体、政府组织一直在探索为贫困、低收入群体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的渠道,其最初和最基本的形态是小额信贷(Micro-credit)和微型金融(Micro-finance)(李杨,2013),相关研究一脉相承。
因此,在研究普惠金融之前有必要对金融排斥、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等相关的概念作阐释和梳理。
(一)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国外学者最早基于地理排斥视角提出金融排斥的概念(Leyshorn、Thrift,1993),之后研究发达国家存在金融排斥现象的本质、成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而对金融排斥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代表性的有,“金融排斥是指由于没有合适的获取渠道,部分群体不能以合适的方式使用主流金融系统提供的金融服务”(Panigyrakis、Theodoridis和Veloutsou,2002);Kempson和Whyley(2000)提出金融排斥包括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以及自我排斥六个维度;“在金融体系中人们缺少分享金融服务的一种状态,这包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缺少足够的途径或方式接近金融机构,以及在利用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而国内对金融排斥与金融包容性的研究始于2007年(王志军、田霖等),之后何德旭、饶明(2008)继续研究提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需求具有较强的金融排斥性是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原因”。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摘要】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旨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普惠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普惠金融研究的历史发展,包括起源、演变和影响因素。
其次探讨了普惠金融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如金融包容性、贫困减缓和金融创新等。
然后对普惠金融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讨论,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接着分析了普惠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总结了实证研究的成果和启示。
最后展望了普惠金融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研究对于促进金融包容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实证分析。
【关键词】普惠金融、研究综述、历史发展、主要研究方向、方法论、理论框架、实证研究、成果、启示、展望1. 引言1.1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概述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创新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使更多的人群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特别是那些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的低收入群体。
普惠金融旨在解决金融排斥和金融短缺问题,促进社会的经济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工作。
随着普惠金融概念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旨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方法论、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进行深入剖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对普惠金融研究综述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普惠金融的概念内涵、发展路径和实践效果,为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包容和减少贫困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的历史发展普惠金融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贫困问题的日益凸显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金融工具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普惠金融最早是由孟加拉国的格莱班克村的著名案例所引发的,该村的合作银行实践证明,小额贷款能够有效地帮助贫困家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这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案例支持。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从普惠金融的内涵出发,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当前企业与家庭方面、银行业及其金融产品方面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以及政府政策,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借鉴。
标签:普惠金融;金融服务;技术创新;政策1 引言为更好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覆盖率与其可获取性,国务院于2015年末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贫困人群、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旨在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具备机会平等性与商业可持续性,因此在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由于金融系统中金融排斥的存在,使得弱势群体无法获取相应的金融服务。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而普惠金融则作为准公共物品被认为能够促进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全面参与到金融体系。
王颖(2016)认为发展普惠金融,首先是基于对普惠的理解,广义的普惠应该本末兼重,并以此来设计普惠金融框架,成功的概率将会更高。
Satya(2013)认为普惠金融指数公式可以决定政策优先顺序,是用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有用的工具。
焦瑾璞(2015)认为普惠金融从最初的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的基本形态,发展到现在涵盖储蓄、信贷、支付、理财、保险等方面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都是致力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2 企业与家庭普惠金融发展2.1 企业方面普惠金融的发展企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作为传统的弱势企业,解决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目标。
Lindsey(2011)认为社区发展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贷款融资,来为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社会企业解决金融排斥问题,但研究发现,虽然社区发展金融机构的确是为受排斥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政策行动才是造成地理覆盖不均并且给金融排斥留有空间的原因。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研究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在持续壮大。
在这一过程中,普惠金融作为金融领域的新热点备受关注,成为了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普惠金融是指为普通民众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旨在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
在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有着长远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并设立了普惠金融基金,用于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此后,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普惠金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许多互联网公司相继推出了普惠金融产品,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为普惠金融的普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普惠金融取得了一些成绩。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改革,通过设立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组织等机构,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普惠金融的普及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通过手机APP等工具,普通民众可以方便地享受到各种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新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普通民众的金融需求。
中国普惠金融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仍然不够广泛。
虽然在城市地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比较成熟,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仍然不够。
目前,大部分普惠金融产品还是以传统的金融服务为主,对于一些新的金融需求,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金融需求,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仍然不够。
关于普惠金融的文献综述
金融观察Һ㊀关于普惠金融的文献综述游㊀涛摘㊀要:普惠金融于2005年由联合国首次提出ꎬ此后逐渐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ꎬ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ꎮ为更好了解普惠金融的内涵ꎬ本文将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㊁测度情况㊁政策绩效研究㊁发展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阐述相关的研究ꎮ关键词:普惠金融ꎻ文献综述ꎻ研究一㊁普惠金融相关文献综述(一)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杜晓山(2006)从战略性㊁前瞻性和全局性的角度看ꎬ要建立完整农村金融体系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ꎬ发展普惠金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ꎮ焦瑾璞(2010)认为普惠金融实质上是小额信贷的延伸和发展ꎬ是金融公平的体现ꎬ能够让全体人员平等享受金融服务ꎮ王曙光(2011)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数据发现普惠金融可以提高农民的信贷可及性ꎬ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ꎬ对于重建农村金融体系㊁阻断双重二元金融结构都有重要意义ꎮ马彧菲(2017)通过测算中国各省普惠金融指数并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发现ꎬ普惠金融能够减少收入分配差距ꎬ从而减缓贫困ꎮ(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傅巧灵在借鉴萨玛的基础上ꎬ基于地理渗透性㊁服务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京津冀13个城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ꎮ与此同时ꎬ部分国内学者则对普惠金融指数的测算内容和模型进行了改进或创新ꎮ于晓虹(2016)在国内外首次采用基于决策者偏好的投影寻踪模型对省际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㊁排序和分类ꎮ葛和平(2018)根据2011-2015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ꎬ从覆盖广度㊁使用深度和数字服务支持三个维度选取16个指标构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ꎬ实证分析了我国各省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ꎮ(三)普惠金融政策绩效研究杜晓山(2006)在宏观层面提出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ꎮ焦瑾璞(2010)认为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ꎬ政府需要担当一个重要角色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给金融服务机构给予创新空间ꎬ二是制定规章制度㊁监管机制保证生存空间ꎬ三是通过财政激励㊁宏观金融政策等手段引导和鼓励金融服务机构ꎮ杨宜(2018)从政策协同的角度出发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引入地理空间因素ꎬ研究了普惠金融政策中科技金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ꎬ发现科技金融政策的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作用ꎬ且政策的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ꎮ谢世清通过校准Dabla-Norris的异质性一般均衡模型ꎬ进一步改变参数定量分析针对准入㊁深度和效率三个维度的普惠金融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ꎬ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放宽中小企业信贷抵押限制和提高金融中介效率促进经济增长ꎮ(四)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张世春(2010)基于粤赣地区农信社的实地调研发现ꎬ促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商业化发展最好是国家成立政策性小额信贷银行ꎮ王婧㊁胡国晖(2013)将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宏观经济㊁收入差距㊁接触便利㊁金融调控四类ꎬ并从中选取六个指标对其进行回归分析ꎬ指出要实现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ꎬ既需要金融体系的发展ꎬ也要发挥经济㊁社会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ꎮ陆凤芝等(2017)在考虑普惠金融发展积累效应的基础上ꎬ从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地理4个维度选取适当指标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ꎮ二㊁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可以发现ꎬ首先ꎬ现有研究对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论㊁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分析ꎬ并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ꎻ其次ꎬ我国研究普惠金融的起步时间较国外要晚ꎬ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ꎬ但我国的研究发展成就却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ꎬ如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㊁普惠金融测度方法的拓展等更是硕果累累ꎬ因此研究内容㊁研究思路等得到了极大丰富ꎻ最后ꎬ有些学者对不同类型的普惠金融政策绩效进行初步探索ꎬ进一步说明了普惠金融政策的重要性ꎮ参考文献:[1]杜晓山.普惠性金融体系理念与农村金融改革[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ꎬ2006(10):23-24.[2]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ꎬ2010(10):12-13.[3]王曙光ꎬ王东宾.双重二元金融结构㊁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J].财贸经济ꎬ2011(5):38-44+136.[4]傅巧灵ꎬ赵睿ꎬ杨泽云.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比较研究:基于13个城市的测算[J].经济纵横ꎬ2019(4):111-120.[5]马彧菲ꎬ杜朝运.普惠金融指数测度及减贫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ꎬ2017ꎬ38(5):45-53.[6]于晓虹ꎬ楼文高.中国省际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ꎬ2016ꎬ21(5):18-32. [7]葛和平.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新金融ꎬ2018(2):47-53.[8]杨宜.科技金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地区的空间计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18ꎬ16(4):40-50.[9]谢世清ꎬ刘宇璠.普惠金融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ꎬ2019(4):13-21+40.[10]王婧ꎬ胡国晖.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论坛ꎬ2013ꎬ18(6):31-36.作者简介:游涛ꎬ北京联合大学ꎮ111。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探究_一个文献综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成为探究热点。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系统地介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方法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探究。
一、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方法1.1 科技设施的普及程度科技设施的普及程度是数字普惠金融测度的重要指标。
包括互联网遮盖率、挪动互联网普及程度、电子支付使用率等因素。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地区的普及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2 金融服务普及率金融服务普及率是另一个重要的测度指标。
包括银行账户普及率、金融知识普及程度、金融机构与客户互动频率等。
数字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遮盖面。
1.3 金融创新水平金融创新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测度的重要维度。
包括挪动支付、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创新模式的应用程度。
通过测量金融创新水平,可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驱动力和进步前景。
二、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探究2.1 经济进步与减贫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进步和减贫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增进小微企业的进步和创新,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融资便利,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缩减和脱贫。
2.2 社会生活与消费方式变革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消费方式。
通过挪动支付、电子商务等创新手段,人们可以更便利、高效地进行来往和消费。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进城乡居民的信息对称,拉近城乡进步差距,提升生活质量。
2.3 金融风险与监管挑战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与监管挑战。
虚假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资金洗白等问题亟待解决。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背后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及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及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概述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其他信息技术手段,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型金融模式。
它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便捷、安全、可持续的金融工具和机会。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在解决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策略研究、实施效果评估以及结论和展望。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并明确文章结构和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情况,包括其定义与背景、重要性以及分类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相关策略,其中包括政策与法规支持、技术创新与应用以及用户教育与培训。
随后,我们将对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和展望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综述相关文献,全面了解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所涉及的策略研究。
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详尽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和潜力。
同时,我们将着重探讨政策与法规支持、技术创新与应用以及用户教育与培训等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此外,本文还将对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总结其中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最后,我们将通过整合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进一步开展研究所需关注的方向,为学术界和实践者提供指导建议。
2.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2.1 定义与背景:数字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为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提供可负担的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模式逐渐成为解决全球金融排除问题的重要途径。
2.2 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数字普惠金融在实现包容性金融发展、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金融服务的边界逐渐模糊,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产物,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还使得更多的人和企业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本文旨在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综述,旨在深入理解其内涵、发展脉络、影响与挑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界定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明确其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接着,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究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和主要模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推动金融包容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也会关注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监管难题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加深人们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金融包容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科技理论以及普惠金融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逻辑和指导思想。
金融包容性理论主张金融服务应广泛覆盖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特别是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
数字普惠金融正是通过数字技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触达率,从而实现金融的广泛包容性。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分布不均,往往导致信贷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金融科技理论强调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普惠金融的效用与实现综述及启示
普惠金融的效用与实现综述及启示一、本文概述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理念和实践,其核心在于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使金融资源能够更广泛地覆盖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特别是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或排斥的弱势群体。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普惠金融的效用及其实现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启示。
文章首先将对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阐述其与传统金融的主要区别;接着,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普惠金融的效用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对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金融稳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文章将探讨实现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启示,我们期望能够为促进金融包容性、实现金融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普惠金融的效用分析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理念和实践,其效用体现在多个层面,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也对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服务的普及有重要作用。
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增长。
通过提供广泛、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金融发展的成果,打破了金融排斥的现象。
这不仅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还能激发社会底层群体的创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
普惠金融对于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也有显著作用。
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服务的普及,使得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降低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同时,普惠金融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效率。
普惠金融还有助于推动金融创新和科技进步。
在普惠金融的推动下,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这不仅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也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动力。
普惠金融的效用体现在推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增长、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以及推动金融创新和科技进步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稳定和高效的金融体系做出努力。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研究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惠金融是指面向普通民众的金融服务,其目标是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储蓄、保险、支付等,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还能够缓解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和稳定性。
研究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政策支持和影响因素,对于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普惠金融的概念及特点、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中国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影响因素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促进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研究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普惠金融正逐渐成为推动金融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的人群获得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储蓄、保险等,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经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国内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普惠金融,可以有效缓解贫困问题,促进城乡发展平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普及性,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增强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才能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普惠金融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2. 正文2.1 普惠金融的概念及特点普惠金融是指为低收入人群、农村居民、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薄弱群体提供全面、有效、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它不仅关注收入水平低的人群,也包括因地域、行业、信用记录等原因而面临金融服务短板的群体。
普惠金融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面性: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广泛,覆盖面广,包括但不限于低收入人群、农村居民、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薄弱群体。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健全,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普惠金融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广大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中小微企业等资源薄弱地区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包容性。
普惠金融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贫困地区贫困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普惠金融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基金、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和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3. 农村金融发展农村是中国普惠金融的重要领域,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1. 不平衡的发展目前,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东部地区相对发达,普惠金融服务较为完善;而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相对滞后。
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相对滞后于城市地区,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也相对薄弱。
2. 服务创新不足目前,中国银行体系的普惠金融主要集中在传统业务上,创新力度相对较弱。
与之相对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猛,但存在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融合尚未充分发展,服务创新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推进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意见,加大对普惠金融的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2.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结合,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成为政府和金融机构重点推动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1.差距明显:尽管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国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格局还不够完善,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2.银行覆盖率低: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银行进入农村和偏远地区开展金融服务,但由于物流和网络等因素的限制,银行的覆盖率仍然偏低。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中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普惠金融机构出现了。
这些机构在金融服务场景、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上与传统金融机构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空白。
1.风险管理问题:普惠金融主要服务于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居民,由于这部分群体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较高,可能存在违约和欺诈的风险。
因此,普惠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机制,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金融机构能力不足:由于差距较大、区域广泛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目前很多金融机构的能力还无法满足普惠金融需求。
同时,金融机构在资金来源、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1.扩大服务范围:中国政府应在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将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包括中小微企业、城乡居民和贫困地区等。
2.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的建设,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增强服务的可持续性。
3.加强风险管理:普惠金融机构需要掌握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居民的风险评估能力,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
4.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中国应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总体而言,中国应加强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金融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尽管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日臻完善,但普惠金融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普惠金融是指为普通民众提供便捷、安全、合理的金融服务,包括小额贷款、小额储蓄、保险、支付结算等,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中国普惠金融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中国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中国普惠金融的现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金融业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但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较窄。
目前,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相对薄弱。
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不够丰富。
除了传统的储蓄、贷款、支付结算之外,普惠金融还可以涉及到更多的领域,比如微信支付、货币基金等。
普惠金融的科技支持不够充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普惠金融将更多地依赖于科技,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但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
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中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度不够。
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普惠金融机构,但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品质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很多金融机构都面临着成本上升的问题,据统计,近年来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一直在上涨,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
普惠金融服务的风险较高。
由于普惠金融覆盖范围较广,服务对象复杂,对风险的管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那些缺乏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在做出贷款决策时金融机构也需要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推动中国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政府需要出台更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普惠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金融机构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度和便捷度。
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主导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普惠金融作为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作者:高洋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19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普惠金融的文章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普惠金融是在经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发展以及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对金融弱势群体的逐渐关注而形成的,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更是带有人文关怀的金融创新,深入研究普惠金融将对促进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平衡发展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普惠金融;研究综述;评述
联合国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概念,并界定普惠金融是一个为社会所有群体和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尤其覆盖到低收入和贫困人群。
普惠金融的广泛包容性,在客观上决定了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性较大、付出成本较高、回报率较低的特点,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政府和商业银行只有深度参与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实情,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在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等理念应运而生。
一、国内研究动态
(一)关于小额信贷的研究
何广文(2002年)在小额信贷的发展前景方面认为,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规模、信用评级等方面是具有比较优势的。
杜晓(2004年)在中国小额信贷的类型和实践中的具体操作研究中指出,小额信贷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扶贫活动,是组织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信贷活动与扶贫项目的有机结合。
吴国宝(2003年)指出,我国的正规金融机构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是小额信贷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环境,因此小额信贷未来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何广文(2006年)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在信用筛选、信用评级、农户参与、客户群体培训、农户参与、监督等借鉴、和信用文化建设和运用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说是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中国正规金融领域的一种创新。
(二)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
在2006 年 3 月北京召开的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谨璞认为普惠制金融可以以商业可持续性方式,为包括弱势经济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方位的
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体系特别关注到目前尚不能被传统正规金融服务所覆盖到的低收入及贫困群体,这是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一种金融公平的体现。
在中国金融论坛中杜晓山(2006年)指出,对农村建立金融体系,中央三个一号文件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描述,该体系应该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备、分工合理、优势互补、产权清晰、竞争适度、管理科学、可持续发展和监管有效的普惠性金融体系,适应和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王睿(2008年)等认为普惠性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公平、高效、稳定以及与经济结构的相容性。
焦瑾璞(2010年)认为普惠金融体系从深度和广度上对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是对目前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所进行的改进,是同时依靠技术革新和政策支持来鼓励金融市场向经济落后的地区开放,并且提供价格合理和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
周小川(2013)将人为普惠金融是“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社会低收入人群和欠发达地区,向他们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
在国内实践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坚持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服务“三农”的定位,充分利用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走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成为全国金融服务中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客户最多的机构,率先成为我国普惠金融的领头羊。
截至2014年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拥有6.6万台ATM机,近4万个营业网点,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服务遍及城乡的范围,资产总规模突破了6万亿元,位居全国银行业的第六位,资本回报率高,资产质量良好。
2015年3月31日,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旗舰企业宜信普惠率先在业内推出“普惠金融家”品牌,为行业从业者建立规范、专业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宜信CEO唐宁表示,所谓“普惠金融家”是对应“银行家”而言,“银行家”服务于银行客户,而“普惠金融家”则服务于小微企业客户。
“普惠金融家”将通过大数据金融云、物联网和金融科技创新,为高成长性人群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普惠金融服务。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一)关于小额信贷的研究
Vogel(1995),Rhyne 和Christen 认为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是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机构不需要国际机构、政府和慈善组织提供优惠的条件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他们认为服务更多的穷人与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的最基本的两个原则。
Timothy R. Lyman,Richard Rosenberg (2003年)对小额信贷的性质、作用和监管都作了详尽的描述,肯定了小额信贷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
在实践方面,穆罕默德·尤努斯最早在1983年正式成立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创立小额贷款。
孟加拉乡村银行是当今世界运作最成功\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小额贷款金融机构,该模式是一种利用社会压力和连带责任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多数发展中国家模仿或借鉴这种模式。
作为一种相对较为成熟的扶贫金融模式,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模式的关键是提供小额短期贷款,按周期还款,整贷零还;2.执行小组会议和中心会议制度,检查项目的落实和资金的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同时交流致富信息,传播科学知识,提高贷款人的经营与发展能力。
3.主要瞄准最贫困的农户,并以贫困家庭中的妇女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4.按照一定比例的贷款额收取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作为风险基金;5.以五人小组联保代替担保,相互监督,形成内部约束机制,无须抵押和担保人。
(二)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
Nimal A. Fernando及Robin Young(2004年)指出非政府组织(NGO)改为正规金融机构后,一方面关注正规金融机构如何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及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应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关注为了业务的扩展并获利从而保证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
2006年联合国指出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健全的政策、法律和监管框架下,都应该有一整套的金融机构体系,共同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给所有层面的社会成员,这是普惠金融的目标。
金融服务只有将贫困群体有机的融入到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金融体系,过去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之外的弱势群体才能获益,这种普惠性的金融体系最终才能够为大部分人提供金融服务。
在实践方面,玻利维亚团结银行(BancoSOL)的贷款对象是中低收入阶层,贷款小组一般由3~7人组成,贷款发放时所有会员可同时得到贷款,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也比较灵活,1个月到1年不等。
但每笔借款数额较大,平均大于1500美元,年均贷款利率为47.5%~50.5%,还需要支付2.5%的佣金,贷款利率相对较高,高利率贷款使得银行实现财务自立,不必依赖政府补贴就可以获得高收益。
巴西的代理银行业务模式,是巴西各大城市的零售商店、彩票销售点、邮局成为银行分支机构的补充,允许代理银行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多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务。
菲律宾Novaliches的发展组织模式是典型的的合作社模式的代表,是经菲律宾农业合作发展局批准成立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主要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和吸纳存款等方式向成员发放贷款。
一般都是在拥有一定的初始资本后,才申请向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注册,招募成员是通过收取会费、吸纳存款等方式,产生贷款审核委员会等机构是通过选举,向成员提供资金信贷等系列服务。
在普惠金融的创新方面,M-Pesa在肯尼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业务极大便利了肯尼亚普通居民的金融服务,其客户大多是“蓝海”市场的客户,极大地方便了肯尼亚大量没有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人群能够享受类似银行业务。
2013年,M-Pesa业务推出以来,客户数量达到1710万,占肯尼亚总人口的35%左右。
收入及客户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三、述评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小额信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惠金融体系,把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小额信贷纳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中,使被传统金融机构排斥在外的金融弱势群体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范围中来,本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成果也能使他们分享。
普惠金融是在经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发展以及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对本国金融弱势群体的逐渐关注而形成的,不仅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更是带有人文关怀的金融创新,对促进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平衡发展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近些年来,肯尼亚M-Pesa,印度EKO以及菲律宾G-Cash的成功实践,都给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满足本国金融弱势群体的需求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和参照的运行模式。
当今,对于我国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的拉大,对于普惠金融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突显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莉萍.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中国的实践[J].财经科学,2007(04).
[2]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08).
[3]郭磊等.国外农村金融组织支农的经验与借鉴[J].世界农业,2010(07).
[4]杨金波等.浅析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0(08).
[5]向忠德.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王焕印.社会资本与农村信贷风险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职业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