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8张PPT)
五代
581年 618年
后梁
后唐
后晋 十国
后汉
后周 北宋
隋
唐
吴、南唐、吴越、前蜀、 后蜀、楚、闽、南汉、南平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 长久计,其道何如?”
“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 下自安矣。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 方面
①解除禁军将领 消除武将 的兵权,控制军 专权的弊 队; 端 ②统兵权与调兵 权分立 分散、削 分割宰相的军政 弱宰相权 和财政的大权力 力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4、“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 A.统一文字 C.创立科举 B.独尊儒术 D.重文轻武
5、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 还有一个职责:“所 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1、扩大录用范围 2、三年一考
宋太祖曾刻碑立下誓言:“不得 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
北宋时期,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 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 指挥权。 请你说说你对“阵图”的感受。
根除武将跋扈与 兵变篡权,有利 于社会安定。
武将过于受到限制, 对外战争屡屡失利。
三、重文轻武的策
A①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B ② ③④ D③ ④
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 C.唐末农民战争 B.唐朝后期藩镇割锯 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3、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 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 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在地方
加 强 对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 地 方 的 缴地方官司的财财税权。 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造成了地方官 僚臃肿。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三、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 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 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
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B (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D
① 发动“陈桥驿兵变” , 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 通过“杯酒释兵权” , 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 权、制钱谷、收精兵。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
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 制 对 军 队 的 调 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地方)
②实施三年 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 ③ 县长官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 控制,但是消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方面 消 除 武 ①解除禁军将领 将 专 权 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的积弊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中央 削弱宰 相的权 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6张PPT)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 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 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 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牛刀小试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 历史故事 ( A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 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 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 “故都”是指( D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
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5、影响——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风气盛)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宋 人 科 举 考 试 图
科,科 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提高进士地位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励学篇》 ——宋真宗
3.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4.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 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 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消极影响: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
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
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
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问题 5: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问题 6: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精兵”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9-30页内容和材料四 、五、六,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材料四: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 分割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 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五: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 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 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 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六:财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 给用外,凡缗(min)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 的物质基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材料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材料十: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史》中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文治局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20张PPT)
北宋:赵匡胤,后周禁军统帅
1、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2、政策:
材料:“从宋太宗起文臣成为宰相和正副枢
密使得主要人选,宋太宗一朝,宰相9人,全部 为文官。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 ——赵毅《中国古代史》 ①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提 升文臣的地位。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天圣 八年进士。以翰林学 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材料: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 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 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 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 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 会的安定。
如果让你选择, 你想穿越回哪个朝 代?
作用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用的高 度,皇权大大加强。
四、重文轻武
思考:宋朝为什么实行重文
轻武的政策? 各朝代建立者简历
有何共同 点?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1、军 队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的控制 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 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 不识将,将不专兵。
2、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皇帝
财政
三 司 使
行政
政 事 堂
军事
枢 密 院
3、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 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②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化知州 的权力。 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一 习题演练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 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 本科必备
1、北宋同一方针:先南后北 2、重文轻武的表现:抑武事、兴科举
控制对军队的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调动Leabharlann 而无发兵之权(统调分离)
经常调换军队将 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统兵权
兵
调兵权
枢密院
领军将领
行政上: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在中 央
在地 方
防止 宰相 权力 过大
加强 对地 方的 控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1.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 的若干人;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 的军政、财政大权
再 会
普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 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 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军事上:收兵权
目的 措施
作用
消除 唐末 以来 武将 专权 的积
弊
解除禁军将领 牢牢控制了军队 的兵权
北宋的政治
目录
CONTENTS
壹贰叁
宋
北 宋 的 建 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重 文 轻 武 的 政
集
策
权
五 代 十 国
宋
朝
的 建
国号
立
宋 (北宋)
建立攻周者96,0年宰正相(月范赵宋初质匡太一等胤祖,未)传辨闻真契伪丹,联急合遣北赵汉匡南胤下统 时间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PPT)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普曰:“……其故非他,节镇(藩镇)太重,君弱臣 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集中 军权
解除 禁军高级将领 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 将领 , 割断 将领 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集中 行政 权
结果
中央
削弱 相权 ,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派 文臣 担任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思考二:宋朝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探究 (1)原因: ①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依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 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②因为赵匡胤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 别多,所以他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 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
(2)影响: ①积极方面: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 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 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余,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地方 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地方 设置 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加强
皇权 大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 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 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4张PPT)
5、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皇帝
丞相 事无不统 皇帝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材料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 知 政 事 ” 作 为 副 相 …… 以 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 使(又称“计相”)分取 宰相的财权。
参知政事 军权 财权
副相
6、地方:分化事权
兵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大
大
钱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加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强
中
1.派文臣做知州
央
权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集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权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等,同时必 须和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同时签署文书才能实行;
3、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北 宋 陈桥驿 东 京
分北 裂宋 局结 面束 ,五 统代 一十 中国 原
பைடு நூலகம்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4、收兵权
问计赵普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 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 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出自《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第二、第44页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 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由谚语曰:“做人 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 以从军为荣?
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宋朝统治者为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时空隧道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 还是其他?)结合教材第二个标题,说说你的理由。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表现: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 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行政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材料: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 诸科最多是96人;到太宗时的977年,进士 109人,诸科200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 录500多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 录取进士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两宋 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 士最多的朝代。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 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 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 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 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 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 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6张PPT)
时
代
统治时间 (年) 290 17
录取进士 总人数 7448 188
平均每年 录取人数 26 12
唐朝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487
1760 4561
71
71 112
问题5:依据表格信息和教材内容说说宋代科举制 度有什么新发展?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 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 辈出的文治局面。
脑洞大开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 生活?(文人?军人?还是其他?) 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一个千年的中国(宋朝),是世界超级大 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 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
丞 相
集中行政、财权、司法权— —在中央
趋势: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密 使 军 事
为 副 相 行 政
增 设 参 知 政 事
三 司 使 财 政
(
( )
( )
)
(3)地方(政权) (财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 县长官; 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研 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 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 、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 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和作用。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1张PPT)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 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 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 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唐末以来战争连年不断原因? 2、赵普使战争平息、赵氏天下长久的 赵普 良策是什么?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北宋
北宋
消除南方割据政权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照 “先南后
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 灭亡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 分的统一。(局部统一)
赵匡胤相继灭亡后蜀、南汉及南唐,其弟宋太宗继位后灭吴 越、闽南、北汉。北宋统一战争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 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 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通判;
加强中央集权(皇权)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财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权
加强中央集权(皇权)
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谷
中央权力 得到加强
强化中央集
权
军事上
①解除 禁军 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对 军队 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 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
1.作为武将的曹翰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2.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在宋朝什么人的地位最高?
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26张ppt)
宋代科举考试程序
状元 榜眼 探花
殿试
贡士
?
秀才
童生
会试
举人
重文轻武的政策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
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
,
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 ;
5、宋朝:
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 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 提高,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北宋的政治
宋的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城
公元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东京 (河南开封)
宋的建立
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 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 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我国古代统治中 心逐渐由西向东转移
局部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 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 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收其精兵(军事上)
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设枢密院,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实行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 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 驻,不使常在一处”
消极影响: 1、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造成官僚机构臃肿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共36张PPT)
• 武举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 3取1。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誊录、糊名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 是哪位皇帝( )C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10.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 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 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D ) A.唐 B.明 C.汉 D.宋
15.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 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宋朝科举考试图: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重文轻武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 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11.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 A 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 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12.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 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 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 朝( B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传统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誊录、糊名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 是哪位皇帝( )C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10.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 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 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D ) A.唐 B.明 C.汉 D.宋
15.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 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宋朝科举考试图: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重文轻武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 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11.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 A 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 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12.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 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 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 朝( B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传统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 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二、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 1、解除禁军 将领的兵权, 控制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3、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宋太宗 B、宋徽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A
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 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B
4.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
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开机密码
二、加强中央集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士兵
军队驻 防地3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军队驻 将 1 防地
军队驻 防地2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 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中央:_____ 相权 政 枢 三 政治 宰相 宰 事 密 司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中央: (百官之首,权力过大) 上 三年一换 相 地方:
堂 院 实施_________制度;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使 节 转 地方: (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 度 知 通 运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经济 使 州 判 使 转运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7张PPT)
北宋政治的特点:重文轻武
如果我们把主干为中央,枝干为地方,我们可以把北宋政 治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重文轻武的影响
• 影响: • 积极方面: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 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 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消极方面: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繁,财 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 下降;地方财政困难。史称“三冗地积”即 冗官、冗税、冗兵、积贫、积弱。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
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 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 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填空: 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 央集权;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课后习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材料二 • • 宋代科举考试图 • 材料三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 --魏泰《东轩笔录》
项 目
措施
积极影 响 防止将领 发展私人 势力,加 强皇帝的 权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7张PPT)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科技文厚的读书风气,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 状态。”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 材料四、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 治局面
重文轻武
抬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 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 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 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 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 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 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1.赵匡胤建立北宋是在( ) B A.10世纪初 B.10世纪中期 C.9世纪初期 D.9世纪中期
隋唐时----三省六部制 北宋时-----宰相N人副宰相N人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 1、派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 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2、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中 控税收;
4、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消除武将专权的 积弊
措施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 权 2、控制军队调动,统 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 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 《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行政权
欧阳修
兵权
文官地位高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宋朝文官出行图
积极作用: 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 政治: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 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积极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 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 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 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战场上的临阵指挥,导致北
宋对外战争屡败。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 朝 武 将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宋 代 文 臣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Q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意重用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措施: 1、文臣统兵,武将受限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 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 成。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 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 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 (行政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施: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科举取士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 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
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8.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 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 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转折点
B局面
武则天统治 A局面 618 唐……朝
温故 知新
E新王朝 D时代 960 907
结合所学,说说ABCDE分别是什么?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五代十国
E:北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了解陈桥兵变,知道北宋的建立, 2.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大展身手
材料:北宋宰相赵普在回答宋太祖治国策略是说: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 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1)材料中“方镇太重” 于唐朝哪一皇帝统 治时期开始出现? 唐玄宗统治后期
(2)北宋统治者为“收其精兵”有哪些具体 做法?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军队调动
范仲淹
包拯
欧阳修
3.作用(影响) 积极: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 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 宋之世。 ——陈寅恪
宋朝科举考试图
消极:
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下降 ③增加了朝廷财政支出 ④加重了人民负担
(讨论)北宋政治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 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 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 纪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 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 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 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 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 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 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 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
小试牛刀
1.在我国历史上,武将擅权的顽疾在 起得到遏制( C )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朝)
D.隋朝
2.北宋时期为了削弱相权,采取的方法是(A ) A.分化事权法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废丞相法 3.以下不属于北宋政治特点的是( D ) 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 C.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D.尚武风气
目的:为加强控制 目的:为防止知州的 权力过大难以控制
(3)经济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 的长官。取代藩镇爪牙。 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 分知州权力。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 权大大加强。
北宋形势图
建立后,摆在宋太祖 面前的除了统一,还有什么问题呢?
?
? ? ? ? ?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治
赵匡胤
返回
材料:
强化中央集权
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 止,政权寿命短暂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措施:
(1)军事:
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 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军权 财权 民政 人事调度 五代 有大军指 拥有辖区的 拥有辖区的民 可以自主任 十国 挥调度权 财政权力 政处理权力 命下面官员 有握兵 北宋 之重, 无发兵 之权 取消节度 下派文官做知 人事调度权全 使收税的 州和通判,掌 权力,设 管民政、司法 部归属中央 置转运使
影响
随堂训练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 故事 (A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 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 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 指( D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
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C ) A 知州 B 通判 C 转运使 D 宰相 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 ) A 宋太宗 B 宋徽宗 C 宋钦宗 D 宋高宗 5.设置进士科、提高进士第位的朝代分别( B) A 隋朝 北宋 B 唐朝 北宋 C 北宋 南宋 D 唐朝 南宋 6.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发展影响的是 ( D ) A 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 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 促进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3)经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北宋的政治有什 么突出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返回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重 要时刻 经过改革,革除了武将擅权等顽疾 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文官制度 然而…… 北宋还实行了什么政策来配合这一制度? 这一制度实行,会给后世带来什么影响?
(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 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 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 队战斗力削弱;政府机构重 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下 降;人民负担加重。
宋太宗
(3)启发: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 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 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
立,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
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课堂小结
建立 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东京) 统一 北 宋 的 政 治
强化中 军事 央集权 政治 经济 重文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 轻武 提升文官地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 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 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呢?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表现)
⑶.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⑴措施: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 (内容) 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 升迁迅速。 ⑵影响: ①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③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宋朝名臣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正确认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
影响。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 ①时间:960年 ②建立者: 赵匡胤 ③都城:东京(开封)
④事件:陈桥驿兵变
2.北宋统一
①条件: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 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②方针:先南后北 ③结果: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 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目的: 消除武将专 权的积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 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 期换防
(2)行政: ①中央 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措施: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宰相不止一人,宰 相之下又设相当于 副宰相的若干人, 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 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②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