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27-包拯

合集下载

包拯

包拯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包拯》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

2、顺畅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

脱脱与《宋史》:《包拯》的作者脱脱(1314——1355),元朝的大臣,史学家。

姓氏:蔑里乞,字:大用,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发动政变,驱逐专权横暴的伯颜,次年(1341)任丞相,恢复科举,主修宋、辽、金史。

1352年率军杀义军红巾军首领芝麻李。

后因被弹劾,撤职流放云南,不久被毒死。

《宋史》是他按照司马迁创设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写的,其中的“传”主要是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生卒年代: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进士。

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著有《包孝肃奏议》。

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各种戏文剧目都以他的事迹为内容,形成了丰富的传说,像《铡美案》说的是他为平民秦香莲伸冤,斩杀喜新厌旧的驸马陈世美的故事,《陈州粜米》说的是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斩杀贪官、他的亲侄包勉的故事。

初读课文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词,请同学们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还有疑问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字音检测拯zhěng鬻yù徙xǐ砚yàn 涿zhuó宦huàn 惮dān敛liān 讼sòng 茔yíng再读课文,感知课文自学指导2结合课文注释或参考资料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解决字词,试着翻译课文,疑难之处可小组讨论。

(巡视、点拨)检查自学效果1、字义第一节知、诉、第、寻、何为、惊服第二节徙、迁、遗、才、岁使、谓、诱、刺、遂第四节召、权、敛、惮、径、造、陈、曲直第五节恶、苛刻、务、敦厚、推、苟、悦、从、志、若2、如果学生能自主翻译,则依坐位顺序一人一句翻译,教师或同学予以纠正、补充。

初中语文金榜学案精练精析:27 包拯(语文版 七下)

初中语文金榜学案精练精析:27 包拯(语文版 七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犯赃.(zhānɡ)苛.刻(kē)包拯.(zhěnɡ)涿.州(zhuō)B.忠恕.(shù)阎.罗(yán)讼.诉(sònɡ)曲.直(qǔ)C.贵戚.(qī)诱.我(yòu)峭.直(qiào)徙.知(xǐ)D.惮.之(dàn)宦.官(huànɡ)鬻.之(yù)大茔.(yínɡ)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第.归,杀而鬻.之第:______鬻:______(2)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______(3)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______(4)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清:______(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______(6)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大茔:______3.下列句子的译文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译文:(你)为什么割了(他的)牛舌反而又状告他?B.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译文:包拯命令制造的人只做够进贡的数量,一岁回家不带一块砚池。

C.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译文:涿州也曾经开过便门,刺探边疆军情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D.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译文:征召代理开封府府尹,升任右司郎中。

4.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省略句B.倒装句C.判断句(1)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2)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3)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27.《包拯》【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

一般说来,古人的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徙:从一处到另一处。

课文指改换任职地点。

迁:迁移职位,课文里指升官。

刺疆事:刺探边疆的(军事)情况。

无以对:没有什么话说了。

敛手: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

陈曲直:陈说是非。

恶:憎恶、讨厌。

苛刻:过于严厉苛求。

推以忠恕:对人忠厚宽恕。

伪辞色悦人: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

仕宦:做官。

犯赃:犯法贪赃。

大茔:指家族暮地。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

二、相关背景:1、关于《宋史》《宋史》,元脱脱(托克托)等主持修撰。

四百九十六卷。

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

元至正三年,设局重修《宋》、《辽》、《金》三史,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五年四月《宋史》告成。

于北宋及南宋高孝光宁四朝,据宋王朝国史旧本,比较详赡;于理宗、度宗两朝,缺了漏很多。

成书时间不及三年,纪志表传间时有矛盾;至有一人两传、一事数见等毛病。

全书篇幅浩大,所收列传人物多至二千人,诸志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

2、关于作者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

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

史载脱脱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税,选儒臣以劝谏。

内外皆称其为贤相。

1348年,脱脱升为太傅,几乎集朝政于一身。

他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开渠修河,利农通运”。

当时黄河决口,使山东境内的州县皆遭水灾,方圆几千里内的人民饱尝水患之苦。

而朝中主管官员,置若罔闻。

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专督治河。

在元王朝走向衰落时,他主持修纂三史,即辽、金、宋三史。

并将其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

由于脱脱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使顺治统治的前期社会略趋安定。

1355年12月,脱脱受人诬陷,削去官职,流放云南,行至大理腾冲,被哈麻假借皇帝旨意,用药酒毒死,死时42岁。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题26、包拯------脱脱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1、判断加点词的含义,正确的是()(3分)○1其人遂无以对;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2知天长县;徙知端州A、○1○2都相同B、○1同○2不同C、○1不同○2同D、○1○2都不相同2、你能大致读懂选文吗?请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文中还有哪些词句的意思你还不太清楚,请摘到下面的横线上。

(3分)○1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雄州新开便门。

()○3寻复来告私杀牛者。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选文每段都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1是写包拯的为官机智,○2是写包拯的为官清廉,○3是写包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3分):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砚”是文房四宝之一,那另外三宝是什么?(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还知道谁?并说说他们的故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 (3分)2、①给予,赠送②刚刚③不久(3+1分)┄┄3、巧言善辩,不辱使命(2分)4、包拯命令(制砚的人)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语文版七下语文27 包拯

语文版七下语文27 包拯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7 包拯☆课堂演练1.从课文看, 包拯有哪些特点?2.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哪些是详细描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具体记叙,哪些是概括说明?1.借助课文上下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②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③使得至前陈.曲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4—9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又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赵体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4.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②徙.知端州,迁殿中丞()③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④童稚.妇女,亦知其名()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知.天长县②第.归,杀而鬻之。

③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④其人遂无以对.⑤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6.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③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7.试着将第一段改写成300字左右的故事,可以加以想象发挥。

☆课外冲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包拯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包拯教案语文版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包拯的为人品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包拯清正廉洁的品质。
作业布置:
1. 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复述包拯的生平事迹。
2. 收集关于包拯的成语、典故,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3. 撰写一篇关于包拯清正廉洁品质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教学目标:
3. 对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后的比较分析进行批改,评估其对包拯形象的把握程度,提出改进建议。
4. 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观察其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正无私的原则。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包拯的清正廉洁和智慧断案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包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公正无私。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包拯断案的场景,演示公正无私的基本原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7 包拯教案 语文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包拯》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 授课时间:第27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
1. 了解包拯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形象。
具体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包拯的图片和相关简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课文:利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结合讲授法对重点词汇、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七年级语文:《包拯》

七年级语文:《包拯》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包拯》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标要求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

2.准确、生动地复述课文。

3.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必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4.将此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写成一篇现代文。

5.联系背景评价包拯这一形象。

[学法点悟]学习文言文有个规律:从机械性朗读到理解性朗读再到表演性朗读,我们可以按这几个步骤进行朗读,我们对本课内容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提出、大胆思考、大胆质询,大胆必“大得”。

[整体感知]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

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疑难解析]质疑: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事例。

有的段落记叙具体,有的段落记叙较概括。

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解惑:割牛舌案、进贡砚台、出使契丹、公开审案、平日为人质疑:学习传记要在了解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

请你结合课文评价一下包拯这个人物。

解惑: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第二段突出他为官廉洁;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第四段突也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质疑: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吗?试从文中找出答案来。

解惑: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语文版七下语文27包拯

语文版七下语文27包拯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7 包拯☆课堂演练1.从课文看, 包拯有哪些特点?2.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哪些是详细描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具体记叙,哪些是概括说明?1.借助课文上下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②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③使得至前陈.曲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4—9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又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赵体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4.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②徙.知端州,迁殿中丞()③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④童稚.妇女,亦知其名()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知.天长县②第.归,杀而鬻之。

③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④其人遂无以对.马明风整理。

《包拯》教案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包拯》教案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
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
2.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
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
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
3.简介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史·包拯
传》。“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
等内容。包拯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生动导入 1.唱歌、讲故事
2.指导朗读 2.自由朗读
3.示范朗读 3.自主纠正
4.引导复述 4.锻练表达
一、生动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电视台曾热播过电视剧《包青天》,哪位
同学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唱唱
《包青天》的主题曲,哪位同学又能根据
1、熟读课文,翻译课文成现代文。
2、复习重点文言词句,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顺畅,正确句读。
3、讲评思考题一。
4、考察翻译准确与否,请数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
二、分析本课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
1、 提问:第一节写了包拯破获割牛舌案件,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讨论)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词典自
主解决字词,疑难之处可质疑或讨论。(巡视、点
拨)
2.检查自学效果(投影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抢答。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徙、砚、率、遗、耶、敛、惮、恶、嫉恶、苟、赃、茔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第归,杀而鬻之。
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27课《包拯》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课内阅读阅读明白得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何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平民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假设孙也。

”1.说明以下标有红色字体的字词。

(1)召权知开封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者皆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恶吏苛刻,务敦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人不苟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伪辞色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衣服、器用、饮食如平民时: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以下句子。

(1)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3)不从吾志,非吾子假设孙也。

3.包拯在那时阻碍很远,名声专门大,从文中哪些句子能够看出?4.包拯对他人,对家人的要求是什么?后世什么缘故称他为“包青天”?5.你读了本文深受什么启发?【参考答案】1.(1)临时。

(2)怕,畏惧。

(3)憎恶,讨厌。

追求。

(4)随意,随意。

(5)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6)平民。

2.(1)包拯如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无法进行。

或,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无法进行,有神仙包拯在。

(2)原先的制度规定,凡诉讼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语文版七下语文27,包 拯

语文版七下语文27,包  拯

27,包拯积累应用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 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三. 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诉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A.省略句B.倒装句C.判断句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4.葬以大夫礼 (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

理解分析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一段:,突出了包拯第三段:,突出了包拯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一. 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理解:。

感悟探究一. 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语文版七下《包拯》课件2

语文版七下《包拯》课件2
影视剧中的包拯形象通常以黑脸、浓眉、大眼为主要特征,突出他的刚 毅和威严。他的性格也被塑造成一个果断、干练、有魄力的形象,能够
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并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影视剧中的包拯形象也强调了他的情感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他不仅是 一个铁面无私的官员,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家庭 生活。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以公正无私、刚正不阿著称,他敢 于弹劾贪官污吏,不畏权贵,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包拯的公正影响
包拯的公正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行为激发 了民众对公正和正义的信心,也促使其他官员在执法时更加 公正无私。
包拯的智慧事迹
包拯的智慧
包拯在处理案件时,以聪明才智、善于推理著称,他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 析,破解复杂的案件,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
04
CATALOGUE
包拯的影响
对后世的启示
公正无私
包拯以公正无私的形象示人,他的事迹启示人们要坚守正义,不受权势和私利的 干扰,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
廉洁自律
包拯为官清廉,不接受贿赂,这种廉洁自律的精神对后世官员起到了榜样作用, 提醒他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贪欲和私利的诱惑。
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廉洁司法
包拯的廉洁自律对现代司法人员的廉洁司法行为产生了影响,它要求司法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贪欲 和私利的诱惑,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廉洁。
THANKS
感谢观看
后来,包拯历任天长知县、端州知府 、监察御史里行、枢密副使等职,在 每个职位上都表现出色。
包拯的历史地位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被誉为“包青天”,在历史上具有崇高的 地位。
他的清廉形象和公正无私的作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廉政文化的 代表之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包拯铁面无私的包拯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包拯铁面无私的包拯素材语文版

铁面无私的包拯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

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

包拯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

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

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

”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

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着怕犯法。

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

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

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吆喝一声说:“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

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

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一些冤案。

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

宋仁宗正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调任开封府知府。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

包拯一调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

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

有个权贵不肯拆除。

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

包拯仔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造的。

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

那人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27 包拯_课文分析

27 包拯_课文分析

27. 包拯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选入教材时作了删节。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之为著史正例,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

天圣进士。

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官至枢密副使。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陈州粜米》等作品,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课文分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

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第二段突出他为官廉洁;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第四段突出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其中,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第一、三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段记叙较概括。

具体、概括互相配合,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课文选自正史,但不失生动、活泼。

如第一、三两段分别用百十来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一点值得教师在教学时加以挖掘,以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注意行文生动,力求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的风貌。

课文补充注释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

一般来说,古人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守,课文中是“太守”的省称。

当时所说的太守,就是知府;古代文人好用古名,往往称知府为太守。

遗(wèi),赠送。

率,大都。

对,回答。

(如“无言以对”)推,推行,施行。

课文翻译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7-包拯》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7-包拯》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学设计资料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7. 包拯》导教案语文版一、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找寻石兽的故事。

2.累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深入理解课文,睁开踊跃思虑,获取感悟与启示。

二、学习重、难点1、要点:累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睁开踊跃思虑,获取感悟与启示。

三、学习过程:(一)文学知识:本文选自第一课时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字______, _____代的学者、文学家。

(二)自主学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庙门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为狂涨携之去.()湮于沙上()啮沙为坎穴()石必倒掷坎穴中()溯流逆上(....据理臆断().)2.解说下边句中加点的字、词。

( 1)一寺临河干()(2)庙门圮于河()(3)阅十余岁()....( 4)尔辈不可以究物理(研究)(5)曳铁钯()(6)湮于沙上(...( 7)棹数小舟(),那么(8)但知其一()(9)然而天下之事()....( 10)可据理臆断欤()..)3.指出下边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 1)如是再啮( 2)尔辈不可以究物理...古义:古义: ___________今义:今义: 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4)渐沉渐深耳..古义: _______古义: 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闻之笑曰()岂能为狂涨携之去()沿河求之()当求之于上流()4.“之”用法一老河兵闻之()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求之下贱()求之地中()然而天下之事()5、文言句式。

( 1)认为顺水下矣()(2)当求之于上游()(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6、通假句:棹数小舟,曳铁钯(_______,整地的农具)7、翻译下边的句子。

( 1)是非木柿,岂能为狂涨携之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庙门圮于河。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六高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包拯》素材 语文版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六高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包拯》素材 语文版

包拯
人物轶事
包拯吃鱼的故事
包拯早年丧母,是嫂嫂将他养大,包拯称她为嫂娘。

包拯考中进士要到外地做知县。

上任前一天中午,嫂嫂特地为他做了条红烧鲤鱼。

包拯要嫂嫂和侄儿包勉同吃,嫂嫂没答应。

他只好吃掉一面鱼肉,剩下的留给包勉吃。

吃晚饭时,嫂嫂又将剩下的鱼给包拯吃,他就将鱼的另一面给吃了。

第二天,嫂嫂问包拯昨天吃的两条鱼哪条好吃些。

“昨天只吃了一条鱼呀。

”包拯说。

嫂嫂一听大怒道:“我昨天明明是给你做了两条,你怎么能说只吃了一条呢?”包拯见嫂嫂发火了,连声又说:“请嫂娘息怒,我记错了!嫂娘息怒,我记错了,昨天是吃了两条鱼。


嫂娘听了,知道包拯孝顺,不惹自己生气,但却严厉地对包拯说:“黑子,我昨天真的只给你吃了一条鱼!我一说两条,你为啥不敢坚持呢?今后做官,如果只看大官的脸色就歪曲事实,不敢秉公执法,势必当的是昏官!”
包拯听了嫂嫂一番话,方知昨天嫂嫂给自己吃鱼的良苦用心,忙撩衣跪倒,说道:“嫂娘教诲,黑子我铭记在心,永不忘记!”
后来,包拯为官果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受到世人敬仰,名留千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 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 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我的意 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二、品读感悟
文章记叙了包拯 的哪几件事?分别体 现了包拯的什么品质?
1、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体现了包
拯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任知县时破获的一起割他人牛舌案
聪明机智
•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 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 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 呼他为「包待制」。开封府广泛流传 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 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 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 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 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 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 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 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 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 极难发生的事情)。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 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 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 (递交状子)。
传记 自传 ——自述生平
传、评传 ——由别人撰写
包拯(999-1062)自希仁,庐州合肥人(安徽合 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到双亲相 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 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 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 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 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 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 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 办诬赖刁民。
包拯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清 官,他能做到别人所不能,为 什么包拯会这样做?
总结
(1)、为官机智 (2)、为官廉洁 (3)、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4)、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5)、克己奉公
你还知道古今中外有 哪些清官?说说他们 的事迹
悬鱼太守
(羊续悬鱼拒贿 )
海瑞
于成龙
任 长 霞
牛 玉 儒
如果你做了官,你会做个 什么样的官?
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 个方面?
• “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 归”
3.阅读第三段
• 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 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 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谬 论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的爱国之心。 •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 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
阅读 第 4-5段
27 .包

廉者,民之表也; 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包拯知多少?
开封有个包青天 铁面无私辨忠奸 江湖豪杰来相助 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钻天鼠身轻如燕 彻地鼠是条好汉 穿山鼠铁臂神拳 翻江鼠身手不凡 锦毛鼠一身是胆 这五鼠义结金兰 七侠和五义 留传在民间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 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 卒、地望、官职、生平事迹 内容。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 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 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 然非常憎恨丑恶,但从来没有不 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 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 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
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 (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 姓时一样。
体恤百姓 5、家教严格
机智、为官清廉、 巧言善辩,不辱 使命、为官刚正、 执法严峻、克己 奉公
知天长县 断盗割牛舌案 (详) 任端州府 做官不持一砚 (略) 出使契丹 辩驳典客诘难 (详) (略 ) 知开封府 除弊“阎罗包老”
对人对己
机智聪明 正面 描写
侧面 描写 公正廉洁
不辱使命
铁面无私
平日为人
语言简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办事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 第二句:写他看穿盗贼伎俩,并先发制人, 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
•2、第二段写了件什么事? 和第一段比较,本段有 何特点?
• 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 上贡端砚的数量,并没有接受 一方砚台的馈赠。 • 写得比较概括
“ 文
”为题写一篇小作
要求:1,充分发挥想象. 2,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3,字数300字左右.
•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 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 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 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小结:文章写了包拯的哪几件事? 分别体现了包拯的什么品质?
1、智断割牛舌案 2、不持一砚归 3、出使契丹 4 、不畏权贵,
听读训练
• 听范读,正字音! • 思考,文中讲了几个故事,梳理文 章的结构内容!
• • • • • • •
第归:但,只管 鬻:卖 寻复有来告……不久 何为:为何 缘贡:乘着 率取:大都 遗权贵:赠送
• • • • • • •
才足贡数:仅仅 岁满:年 使契丹:出使 谓拯曰:对 以刺疆事:以便 无以对:用来 召权知开封府:下召
暂时
•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 人。 ……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 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 (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 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 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 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 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对后世子孙
(略) 正面
克己奉公
描写
作者 怎样塑造包拯这个人物 形象的?
正面描写: ( 1、2、3、5 ) 侧面描写: (4)
概括描写: ( 2、 4 、5 ) 具体描写: ( 1、3)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种 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 一砚归。 为官廉洁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 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 衣时。 克己奉公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 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 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 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 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 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 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 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 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 无言以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