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

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

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

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

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

校教育服务。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

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

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1、了解问题

2、指导教学

3、预测并干预学生

4、教学研究

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

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

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部命名的,标志诞生。1913—1914又发展成《教育心理学大纲》。

2、20世纪60年代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1994年在会上报告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3、1867-1869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1877年俄国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被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命名的专著。

5、1918-20世纪30年代末维果斯基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布隆斯基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以及整体性的研究;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原理。

6、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俄国形成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和学习的活动。

7、我国第一本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廖世承出版《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6年陆志韦出版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1980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出版。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个体心理发展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

岁,老年期65以后。脑和

神经系统完全成人在20-25

岁以后。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

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

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级全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级全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

儒家的《学记》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教学相长”

西方:

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

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

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

二、学习的定义

广义的学习:

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

06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内容
智力正常
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正常范 围内,具备基本的学习能 力。
情绪稳定
学生情绪稳定,能够积极 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意志健全
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 能够自觉克服困难,实现 预定目标。
行为协调
学生行为举止得当,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具备良好 的社会适应性。
个性倾向性与教育
需要与教育
需要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榜样、给予 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需要。
动机与教育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行为的直接原因。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提供成功机会、及时反馈 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动机。
兴趣与教育
个性的定义
01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结构
02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和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个性的特征
03
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
个性差异与教育
个性差异的表现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精细加工策略
通过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和理解,形成新的联系和 意义,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和提取。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是教师考编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下是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认知、情绪、意志、动机、人格等方面的研究。

2.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记忆是对学习内容的保存和回忆。教师要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3.智力与智力发展:智力是人们在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发展是指人们智力水平随年龄的变化。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以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

4.个体差异与个体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情绪特点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

5.社会性学习与情感发展:社会性学习是指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模仿来学习,情感发展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各种情感和态度。教师应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6.动机与动机发展: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动机发展是指个体动机随年龄和经验的变化。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特点和动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7.人格与人格发展: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是指人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和经验的变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和人格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大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大全

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

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教育

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的感受是相同的,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

象运算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

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

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定义: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及对教育的启发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

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

纳总结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

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

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

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

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

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

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

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

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

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

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D)。A.巴甫洛夫B.桑代克c.班杜拉D.华生

2。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A.)A.学前教育阶段B.初等教育阶段c.中等教育阶段D.初中阶段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B.)。A.归属B.自我实现c.尊重D.生理

4.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A.)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5.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C. )。A_动机强度较高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动机最强

6.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B.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学生保持较低的动机水平即可) A高B 低c一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B.力求成功者相对于避免失败者而言,其成就动机较低,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获取成功,往往会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当面临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他们的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A.高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

8.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A.)。A.精细加工策略B.多重编码C_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9.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c.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10.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

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

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