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总结(最新编写)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的学说。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1.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源,何者是第一性2.思維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根据对上述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的概念,意识的概念?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世界的正真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3.实践的概念和特点?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运动时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性和社会历史等基本特性。
4.简述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标志?答: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联系的概念和特点,联系的普遍性?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马克思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2、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剩余价值理论(1)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1)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2)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列宁主义列宁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并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的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总结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思想理论课程,它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维方式的基础性课程。
本文将通过复习资料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全面回顾,以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以及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性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其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剥削和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基于对这一现实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并且这种发展是矛盾的、曲折的。
辩证唯物主义还指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不断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实践和认识,以逐步接近真理。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阶级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总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继资本主义之后的更高阶段,是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既包括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包括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积累。
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计划经济等重要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宇宙观、方法论、价值观方面的原则和观点。
其中,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完整版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绪论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根本组成局部,他们是有机统一的.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开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3.马克思主义产生强大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根底和思想渊源.6.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4.意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论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熟悉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几点 a 从实际出发,努力熟悉和把握事物的开展规律. b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 a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社会组成局部.b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开展的根底,集中表达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7.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事物普遍性的含义: a 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b 任何事物都不能鼓励存在, 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c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8.关于“新事物〞的理解:新事物是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为何新事物不可战胜: a 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b 就关系而言,新事物是旧事物中孕育而成的,否认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保存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添加了其不能容纳的新内容.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开展过程的始终. 〔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开展过程和开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是辩证统一关系:普遍性即共性, 特殊性即个性.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10.事物的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11.量变与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变化的根本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2.否认之否认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事物〕开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否认观〔内容〕:a 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 否认是事物开展的环节.c 否认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 辩证否认的实质是“扬弃〞 .13.归纳与演绎: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归纳是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 是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的推论形式.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是由一般性原那么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第二章1.实践的主体:具有一定的主体水平、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实践的根本结构:主体、客体、中介. 〔三个根本要素〕2.实践的三种类型:物质生产实践〔最根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3.虚拟实践:主要活泼于网络世界,具有互交性、开放性、间接性.4.实践在熟悉中的决定作用: a 实践是熟悉的来源.b 实践是熟悉开展的动力.c 实践是熟悉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熟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人的熟悉活动具有创造性:创造和反映不是人类熟悉的两种不同的本质,而是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的功能.创造离不开反映,反映也离不开创造.人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能动反映是摩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6.对事物的正确熟悉具有创造性: a 从实践到熟悉,是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到理性.感性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需有两个根本条件:用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呵护实际的感性材料;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b 从熟悉到实践,是第二个飞跃,由精神到物质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在于熟悉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二在于熟悉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开展.辩证运动开展的根本过程:由实践到熟悉, 由熟悉到实践这样屡次反复. 说明了熟悉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开展的过程.7.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形式是主观.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而价值是多样的.8.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绝对性 a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那么的界限.b 人类熟悉按其本性来说, 能够正确熟悉无线开展着的物质世界,熟悉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开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相对性: a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b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a 两者相互依存;b 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9.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区别是相互对立的,与对象符合的熟悉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相符合的熟悉就是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其二, 真理又是全面的. 〔转化条件:失败是成功之母, 吃一堑长一智.〕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开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内容〕逻辑证实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逻辑证实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11.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12.自由是什么: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是指人在活动中通过熟悉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自由的条件:一是熟悉条件,二是实践条件.第三章1.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根本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类关系.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a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 生产力的开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开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开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开展.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开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开展中普遍存在的必然规律.3.列宁认为“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生产力的开展.4.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根本矛盾: a 生产力是社会根本矛盾运动中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开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b 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开展.C 社会根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开展.5.什么是改革?改的是什么?改革的作用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什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改的内容包括改革经济、政治改革、文化改革;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方面和环节进行改革,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6.英雄史观产生的社会根源: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7.英雄史观长期存在的根源:熟悉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8.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开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的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9.社会精神财富形成和开展的源泉:在社会历史开展过程中, 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生活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开展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第四章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两个局部.2.价值是在交换环节还是生产环节创造出来的?〔生产环节〕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资本值量为根底,根据等价交换的原那么进行.作用: a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 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c 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其消极后果: a 导致社会资源浪费.b 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c 阻碍科技进步.5.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其表现: a 私人劳动和社会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开展过程. b 私人劳动矛盾和社会劳动矛盾,是商品经济和其他一切矛盾的根底.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6.商品拜物教产生的必然原因: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a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只有采取了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表达出来. b 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c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了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的表现出来.7.劳动力的价值构成: a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练习所支出的费用.8.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出来的. 可变资本:用来购置劳动林的那局部资本.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意义: a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 确定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家创造的,而仅仅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9.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m -m/v m'是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V是可变资本.P'=m/〔c+v〕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p'是利北^率c+v表示全部预付资本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及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a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水平的需求的相对缩小的矛盾 b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五章1.垄断产生的原因: a 当生产集中开展到相对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限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b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C 剧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面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预防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实行垄断.2.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成的垄断资本.3.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途径: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个人联合.4.垄断利润是什么?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来源:a 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增强b 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限制市场,使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c 通过增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国外利润.d 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局部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5.垄断价格的产生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表现.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7.金融垄断资本的主体:以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8.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张的经济动因: a 讲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b 讲局部非要害的技术转到国外,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攫取高额利润;c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 保证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9.经济全球化萌芽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兴旺资本主义国家.11.国家资本所有制表达一局部垄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国家资本所有制就其性质而言,任然是资本主义形式,表达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第六章1.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那么.3.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兴旺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兴旺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社会主义开展模式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开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杨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七章1.根本特征: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升;。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3、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辩证否定的基本内容: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
新旧事物听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40年代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2.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费希特。
3.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英国古典经济学:5.英国古典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傅立叶、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除上述理论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7.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简答: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p11①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众多学科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矛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等。
2.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理,用来分析社会现象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它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推进共产主义的实现。
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下发展的结果。
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组织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通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反帝斗争。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用来研究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
1.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矛盾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运动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强调社会历史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推动下不断演进的。
3.实践观点的方法:实践观点的方法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理论。
4.阶级斗争的方法:阶级斗争的方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分析社会问题要从阶级的角度出发。
5.批判精神的方法:批判精神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和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矛盾,批判旧制度和传统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不断努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是指马克思在哲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和方法不仅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的复习资料。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一种有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交织而成的。
2.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换言之,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由对生产资料的掌控所引起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表现为社会上不同阶级之间的人际和组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比较概念。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各种物质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和构成的变更。
而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这就是说,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源,就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生产关系。
5.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实现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展开,只有人民大众群众组成的力量才能打造出全民共同繁荣的社会。
6. 文化自由。
文化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文化自由是指个人和群体可以随意地使用和表述自己的思想和信仰,而不受任何宗教和政治势力的轻视、限制或干预。
总的来说,上述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比较重要、常被提及的概念。
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思想和理论,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思想武装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课程,是我们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必须学好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总称。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对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和对事物联系的辩证思维。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再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
最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共产主义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规律的研究。
共产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是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课程,是我们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必须学好的一门重要课程。
我们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资料
现实性,现象性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P54 1、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63 1、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进的对象性活动。 2、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 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P64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P95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 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P96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2、社会意识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 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第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 第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5,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 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 佛是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 P49 1、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 法。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 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 论内在的包含重点论。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P41 1、联系具有多样性,主要方式: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 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事物的灭亡。 3、新事物的特征:1,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2、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 趋势;3、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P43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 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远发展的内在动力。 P45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 发展过程的始终。 2、矛盾特殊性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是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重点哎呀,你们说的那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既然咱们都要复习,那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让这门课变得轻松愉快一些吧!咱们要明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其实就是讲马克思那个老家伙的思想,对吧?他可是共产主义的奠基人呢!咱们学习这门课,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共产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做好准备。
咱们先来说说唯物史观。
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都是由物质决定的。
换句话说,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这个道理,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会到。
比如说,你要想吃饱饭,就得去种地、打工,然后才能买到粮食。
咱们要学会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的本质。
咱们说说阶级斗争。
这个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而阶级斗争,就是这些利益冲突的表现。
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场战争,只是这场战争没有硝烟罢了。
现在是和平年代,咱们不需要真的打仗,但是我们要在心里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被资产阶级利用。
再来说说无产阶级专政。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儿像皇帝制度,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来领导国家政权,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
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无产阶级的利益得到维护,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无产阶级需要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逐步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而共产主义则是最终的目标,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好地理解共产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做好准备。
学习这门课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咱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选题(共18题)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4“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
”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B真理和谬误可以任意转化C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是不确定的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6“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范畴是( )。
A一切哲学的基石B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C辩证发展观的基石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石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8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之为()。
A重要矛盾B主要矛盾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9医学科学冢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复习和加深理解。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意味着社会变革的首要任务是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政治关系等。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阶级斗争。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 社会形态的更替: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资本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建立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例子。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等。
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
同时,矛盾也有其特殊性,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3. 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驱动力。
事物发展的过程包括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和飞跃等。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它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
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复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理论。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推动的。
在社会历史上,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最终导致了社会的革命性转变。
唯物史观对于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三、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入分析。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得到的报酬。
这种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两个主要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以私有制为基础,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理论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指的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人民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六、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强调科学的、有计划的社会管理,致力于消除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之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其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与更替的规律是一般的历史规律,是只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的规律。
每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而旧的社会形态走向没落并为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它不是具体制度的更新,而是整个社会的根本改造,因而必然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辩证统一(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有: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 1.5小时(90分钟)
19周2009年1月5-9日
一辨析题(共60分)
06级:共6题每题10分
08级:共12题每题5分
答题要求: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理由
二论述题(共1题20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1题20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其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
1,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 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意识的概念: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意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可以结合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来阐释
(三)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
动不可分割;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运动中的相对稳
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
时空观:时间(持续顺序性)和空间(伸展延伸性)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者不可分割;具体物
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
魂。
(四)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内容:1,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
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性(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
会发展的动力)(人+事=全部内容)
(五)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内在+物物间+整个世界)+多样性(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内部外部、偶然必然联系)
发展的概念: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发展是一个过程
(六)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联结,相辅相成
2,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统一
3,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质变互相转化
4,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和三个规律
5,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客观性;区别:盲目无意识—有人的意识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主体选择要遵循社会历史趋向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对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唯物、唯心主义区别: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or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辩证唯物、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or被动反应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发展动力,唯一检验标准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第一次飞跃)回归实践(认识第二次飞跃)以此类推。
(四)真理的客观性(内容+检验标准),绝对性(无条件性,无限性)和相对性(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
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
的。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五)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价值的形成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和价值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依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容:
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生产及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存在:精神方面(群体意识、社会心理、政治思想、道德、宗教、哲学)
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及其相互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物质力量)、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反作用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生产方式。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3,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双刃剑)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改革---巩固现有制度---部分质变---非对抗性手段---自上而下↘
解放发展生产力
革命---推翻现有制度---根本质变---对抗性手段---自下而商↗
(四) 对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起决定作用)和英雄创造历史(起特殊作用)的
两种观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无差别人类劳动体力脑力消耗)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商品的价值量:价值的多少
变化规律: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优胜劣汰)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基础;
2,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必要劳动+剩余劳动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
(五)资本的本质: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划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来源)
(六)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延长工时)&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效率,提
高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
(七)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利用剩余价值来扩大再生产)
资本有机构成=有资本的技术构成(有生产技术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决定并反应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集中(工厂吞并)
(二)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操纵经济命脉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集团
(三)垄断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不影响平均价格也不否定价值规律,只是对商品价值做了有利于垄
断资本的再分配,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体现)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社会生产力发展,支配范围扩大+经济波动和危机深化+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的融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作用:1,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2,国家干预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3,通过国家收入再分配手段,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国家干预下协调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五)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及其后果:
积极: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带来分工利益,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和经验带动本国发展。
消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全球化,领导、理念、文化冲击,依赖危险
(六)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劳资关系、分配关系、社会阶层结构、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政治制度)及其原因(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的影响、改良主义政党)和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七)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进步性)及其发展趋势(被社会主义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