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十讲 《思春品秋》

合集下载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从受众接受习惯角度的分析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从受众接受习惯角度的分析

发生了整体转型的需求 。表现在音乐领域 ,
出现 了与 中国传 统音乐评 论截 然不 同的新
式 的音乐观念 。 作为这一时期思想 界的代表
人物 , 梁启超对于音乐社会作用 的观点 十分
当时 国人 的音 乐接受 习惯具 有极大 地启 发 性。传统音乐形式在 民间流行 的同时,日益 受到来 自知识 界的抨击和压力 , 而当时在一 定程 度上代 表先 进文化 的西洋 音乐却 又难 以快速得到全社会 的认可 。 作为社会底层的 普通 民众 , 在音乐生活方面面临着无所适从 的局 面, 而对于倡导革新的文化领袖 以及从 事音乐创作 的专业人士来说 , 也面临着如何
关键词:学堂乐歌 ;受众


时代背景下受众的音乐接受习惯
程。他认 为 :“ 首先是 ‘ 顺应 ’ , 将新事物纳
入主体原有的认 知结构 之中。 来进行消化理
尾部分。其 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由沈心工从 日
鸦片战争后 。 经历了洋务运动 、维新变
法等几次政治运动的失败 ,国内的变革思想
日益强烈 。在这一思潮的推动下 , 社会文化
解 ;其次是 ‘ 同化 ’ ,改造 主体 的认知结构 ,
来适应新的认知对象。……而当艺术作品与 鉴赏者 的心理结构很不一致 时, 这 时往往会
采用 ‘ 同化 ’的方式 , 通过 自我转换 。 来适 应新的作品 。 ”刘 先生的论述 ,对我们理解
本军歌旋律改变现 句的二段
这首歌曲的原曲曲名思春初见于清代琵琶家华秋苹所编琵琶谱其后被近现代琵琶家作了不同程度的综合加工节拍节奏速度和调式都起了变化而陈蝶仙创作的思春旋律改编的最为简朴其词曲相得益彰音韵用语优美在当时广泛流传
文史艺术 2 0 1 4年 7月 ( 下)

广西桂林灵川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思》课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广西桂林灵川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思》课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学流程:一、课前演讲与名言积累二、复习引入(一)复习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古代诗人往往借助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古诗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我们前面已经学了三首古诗了,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

第一首,名字是——背诵——体裁——学习《观沧海》能感受到诗人博大的胸怀,那么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的句子是————星汉的汉字是哪个汉字?这首诗还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愿望是——乐府诗我们都接触过两首了,哪两首?哪两句相同?与内容有关吗?第二首,名字是——背诵——体裁——这首诗是写乡愁的,最能表现诗人对家乡思念的句子是——你能提醒大家这句哪个字容易写错?这首诗为什么能流传至今?是因为有两句写得太好啦,全班一齐读这两句。

至于为什么好,不说啦,“地球人都知道”!第三首,名字是——背诵——体裁——诗中哪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就是是其中的典范。

本诗中描写得特别优美的写景的句子是————这些句子中哪些字用得是非常好的呢?——早、争、暖、新、春、渐、浅”(二)引入前面我们说了,每个朝代都有一种文学体裁比较鼎盛。

大家回忆一下,先秦——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清——古代诗人往往借助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古诗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下面我接触的是元曲,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我们今天就来研讨一下,作者在面对不同的景色的时候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三、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一)简介元曲和作者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

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代表作有《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倩女离魂》等。

马致远,(1250?-1324?)号东篱。

秋天的怀念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他们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些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文字。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指导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但仍有一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这提醒我,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需要花一些时间进行复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4.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
5.结合课文,进行课堂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3)词汇的运用:学会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词、短语;
(4)朗读技巧: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节奏。
举例:
(1)对于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描述的秋天景象,探讨这些景象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
(2)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挑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秋天是母亲最爱的季节”,指出这句话中的拟人手法,并解释它如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秋天的怀念》是一篇以秋天为背景,表达对母亲怀念之情的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它强调真实感受和个性表达,是作者心灵的独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颂教案河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颂教案河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颂》教案河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颂》全文。

(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颂》。

(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特点,如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等。

(2)提问: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或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秋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秋天的景色、氛围等。

(2)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如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秋天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秋颂》。

2. 写一篇关于《秋颂》的鉴赏文章,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对《秋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诗歌解析环节,学生能够抓住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初一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word

初一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word

初一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

你们需要音乐吗?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

——《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

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

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自由感悟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

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

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四质疑解疑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2学生自由质疑。

预想:(疑问来自三个方面)a关于课题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对策: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

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感情朗读、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解疑,达到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效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等生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等生课件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 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 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 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 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 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tān huàn
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 人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对人的激励和鞭策。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 恶性竞争、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 压榨妥协。从而无限拉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 品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这种逻辑,表面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洗脑 和摧残。
第二:我很年轻,所以我不怕失败。因为我时间多,所以失败了也可以东山再起。 这种观念也很可怕。年轻不应该成为你失败的的借口,你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盲目、 不谨慎、不负责、一叶障目。
所以:穷人和年轻人更应该谨慎保守。不是不让大家拼搏,也不是不让大家努力。 人永远都应该努力,毫不松懈。但你要在有更大把握的时候,去冒承受能力之外的 风险。这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青春负责,对人生负责。现实永远 很残酷。穷和少年穷,都不应该成为你盲目决策的挡箭牌。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 多成本,获得更多利润。
穷人的一次失败,为了还债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为还债一辈子送外卖。你 将不再会有精力去思考和投机。穷人的失败可能断送了他所有暴富的机遇和时间, 让不确定的人生瞬间确定下来,让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可能性逐渐缩小。这是赤裸 裸的现实。
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020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备课ppt课件:秋天的怀念(完整版)_26-30

2020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备课ppt课件:秋天的怀念(完整版)_26-30

3.根据文意,分析下面两个句子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①“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答:是写母亲在鼓励儿子坚强地活下去,表现了伟大的母亲。

②“我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答:是写儿子对母亲在天之灵的深情告慰,表现儿子坚强活下去的决心。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答:不好。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C D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新生”。

B.文章的第一段写到“母亲悄悄地躲出去”,第三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C.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五段两次写到“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母亲的伟大。

D.文章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在关注儿子的情绪的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E.文章第六段写母亲临终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两个“艰难”的强调主要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同情。

谢谢在这里,德视佳眼科温馨提示您,冬季需要更加注意双眼保护。

当然,光线太强也不行,保持合适的照明强度是保护双眼的首要条件。

具体操作可以遵循20-20-20原则,即用眼20分钟后,看20英尺(6米)以外的地方,时间超过20秒。

基于这个原因,可以推测ICL晶体植入手术的市场反馈会越来越好,也正是其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课件

语言赏析
体会下面黑色词语的妙处 (1)“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 “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 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
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
的图画。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拟_人______的修辞手法。
3.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
为什么?
答:不__好__。_“__栖__息__”__本_用__来__描__写__有_生__命__的__物_类__,__在__诗__歌_中__概__ ____括_农__家__的__状__况_,__将__虚__无__的_东__西__(__秋_天__)__形__象__化_、__具__体___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 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 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 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 齐、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
恋图。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
这Leabharlann 秋天的喜爱、赞美语的文课件感情。
语文课件
拓展延伸 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 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国]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语文课件
枫树扎着华丽的红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一枚胸花。
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 对成熟、饱满、美丽的秋天的热爱与 赞美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X课《秋天的怀念》PPT教学课件(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X课《秋天的怀念》PPT教学课件(1)

THANKS
感谢观看
叙事节奏
作者通过控制叙事节奏, 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引人入胜。
语言特色
语言风格
文章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 ,贴近生活,表达了作者 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 染力。
语言细节
作者通过对语言细节的刻 画,如人物对话、心理描 写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
第二段
母亲常常看着窗外的树叶发呆,并偷偷地听着“ 我”的动静。
第三段
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并表示自己已经病 得很重。
第四段
在“我”同意去北海看菊花后,母亲非常高兴, 但最终还是没能成行。
第五段
描述“我”和妹妹在母亲去世后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 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
重点字词解析
重点字词解析
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 行解释和辨析,帮助学
生理解文意。
“瘫痪”
形容肢体丧失活动能力 ,在本课中指作者因病 导致双腿不能正常行走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这里用来形容母亲因
病而显得疲惫不堪。
“央求”
恳求、请求的意思,表 现了母亲希望“我”能 去看菊花的急切心情。
句子解析
句子解析
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 章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增强学生对 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写作练习
布置写作任务:写一篇关于自己 与母亲的故事,表达对母亲的感
激和怀念。
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如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情 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等。

《秋天的怀念》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在授课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在讲解课文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散文的特点,但感觉部分学生还是难以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会进行课文朗读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情感的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散文中情感表达的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秋天的怀念》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背景,认识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4.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感恩和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秋天的怀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举例: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分组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语言的韵律美,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7)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7)

思考:三次看菊花的过程中,“我”的表现有什
么不同?说说“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不,我不去!” ②“什么时候?” ③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 活……
悲观、绝望
坚强、重生
分析题目
思考: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秋天有什么值得作者
去怀念的?
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 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限痛苦和遗憾的 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 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当时的史铁生仅仅只有20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 啊!可是现在我却没有了双腿,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初读课文
思考:“我”瘫痪后变成怎样的人?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品味母爱
细读课文三、六段: 思考: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
体会作者的感情
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些语 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0课《想念冰心》课件(39张)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0课《想念冰心》课件(39张)

4、把题目中“想念”换成“怀念” 可以吗?为什么?
答: “怀念”是思念“想。念”
作者因为敬佩、爱戴冰心而怀 念冰心,追忆她的往事,又因 为她的民族精神和人格魅力而 受感动,焕发了民族的骄傲与 期待。
6、作者是如何表达对这位杰出的文 学大师的想念的?
1、先读冰心作品,后接触冰心本人;
2、先四、五十年代,后七、八、九十 年代;


卧都
在是
宇自
宙然
的的
摇婴
篮儿
里 。

她 最是 中最一 华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色 老的 太 太
1.给划线字词注音
兴xīng 奋
数shǔ 典忘祖 忍俊不
禁jīn
臧 zāng否 pǐ
2.解释词语
数典忘祖:比喻忘本,忘记事物本来的情
况或事物的本源。
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忍俊,含笑。不
禁,不能自制。
鄙俗:粗俗;庸俗。
1 她是一个最最本色的中华小老太太 “身上没有一点 ‘洋气儿’” 2 “关心国家大事”“知道自己适合 做一些什么” 不清淡 3 是非分明 有“四两拨千斤” 的 评判能力 4 “她更乐于自嘲”
第五、对国忠信。
1 稿费捐赠灾区
2 自己的钱办文学奖,发展民 族的文学创作事业。
第六、待人以诚。
在病中满足一切记者的采访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下午3时30分55秒下午3时30分15:30:5521.10.14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
深 红 “和的 牺青果 牲年儿 你说, 自: 己 ”
画意来青 。的的年
描回人 你忆呵 现,! 在小为 的心着 图着后

秋天的怀念(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有些学生并不能立刻体会到这种情感,需要我通过具体例子和引导性问题来帮助他们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可能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与课文情感相契合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领悟作者描绘秋天的手法,如对比、衬托等,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表现秋天的氛围和情感。
4.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在逆境中坚定信念,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5.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尝试仿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秋天的怀念》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仿写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部分小组在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还是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还不够到位,或者是课堂氛围还不够宽松。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尽量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关于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时间上可以适当调整。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时间显得有些紧张,导致讨论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讨论时间,让每个小组都有充分的时间来交流和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引到春天) 二、授课: 《钱塘湖春行》 1、初读诗歌,分析文章标题(重点落在“春”和“行”) 2、再读诗歌,找出诗人的游览路线(圈出地点和景物),在找 到地点的时候,分析游览路线,找到景物后,分析景物的特点,突 出“早春”。 3、分析诗句,作者情感。 《秋天的怀念》 1、秋天的怀念,“我”怀念谁 2、秋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三次看花)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记叙了自己双腿瘫痪之后,母 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 无比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 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 了对母亲无限深切的怀念。
家庭作业

坚强 无私
喜出望外
懂得母亲
淡雅
高洁
热烈而深沉
黄的花淡雅--要活得平淡, 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白的花高洁--要活得高尚而 纯洁。
红的花热烈而深沉--要活得 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 好好儿活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 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 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 都死了。” (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 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养花了。)
第二次母亲想要带我去看菊花
我的表现
我答应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
比我还敏感。 (母亲怕话语中的词会触动儿子的伤痛, 周到保护儿子,照顾儿子的情绪。)
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有想 到她已经病成那样„„母亲昏迷前的最后 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 个未成年的女儿„„”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 只有自己的儿女!)
第三次去看菊花
母亲已经去世,我和妹妹 看菊花怀念母亲
我 暴怒无常 浑然不知 同意看花
愧疚 怀念
母亲 耐心抚慰 重病缠身
孤山寺北贾亭西
(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 亭一带起程的)
联 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瞭望湖面)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 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 澜连成一片。
颔 几处早莺争暖树, 联 谁家新燕啄春泥。
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 象
“早”形容黄莺,体现出诗人的喜爱之情;“争”字让人感到春光 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和兴奋。此联着意描绘莺 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 美好。
4、文末对菊花的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 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在赏菊的
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应该面对现实,
热爱生命,顽强生活。描写菊花用来表
达“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和怀念。
思考: 标题中的“秋天”有什么含义 呢? 1. “秋天”对于作者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作者的腿是秋天瘫痪的; 因为作者的母亲是秋天去世的; 母亲最后的愿望是带“我”看秋天的菊花; 2. 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第十讲 思春品秋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一路走来,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 看到了什么?
(美读诗歌,划出诗歌中所写的景物)

《秋天的怀念》
初读感知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 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故事。
2、文中围绕菊花都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次母亲想带我去看菊花, 我的表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自暴自弃,脾气暴躁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
—— 悄悄地躲出去 —— 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 扑过来、抓住手 —— 忍住哭
诗作欣赏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 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山清水 秀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 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 在杨柳的绿荫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 耳畔还回响着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大自然融合 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颈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 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绿最 早充 杨 爱 春分 尾 美表 阴湖 景达 里东 的作 迷者 联 白行 恋对 西 沙不 湖 堤足 。,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
品 读 诗 中 妙 笔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稳重的“几处”改成“处处”。“谁家”改成“家家” 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几处”和“谁家”都体现了莺少,燕 子也少,才能体现出早春的特点
改一改,我和诗人过过招
( )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马蹄
悟读——景中情语
诗中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 “最爱”两字,直抒胸臆,表 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 情。
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
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
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
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 好儿活„„”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 不了觉。 (语言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 坚强,自己已经遭受病痛折磨,但还是 要坚强地宽慰儿子。)
下的白沙堤。
1、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景物来表现初春的 钱塘湖的美景?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潮水初平: 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新燕: 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 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 子在衔泥筑巢。
渐欲: 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 大地的时候。 浅草: 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