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2014年7月24日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 冷和热》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教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加热与冷却》这三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一、二、三课,这三课,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这三课涉及到的《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4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像。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3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从内容上看,教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学习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通过“认识热传导现象以及学习使用酒精灯”、“认识热对流现象”、“认识热辐射现象”这三部分帮助学生认识“热的传递”;通过“研究冷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研究冷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认识加热与冷却的用途”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加热与冷却”。
从结构上看,这三课探究的都是生活中的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基本上可看作并列关系。
同时,第一课《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又是后两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 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5食物中的营养1、每天我们都会食用种类丰富的食物,这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必需的营养成分。
2、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3、食物中的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太豆、牛奶、鸡蛋等富含脂肪的食物有肥肉、鱼油、花生、核桃、芝麻、巧克力等。
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4、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第一步: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这说明食用油中存在脂肪。
第二步:再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做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5、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以在教师或成年人的指导下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如果烧食物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7、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食物中的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8、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没有,有的食物中只含有一种营养成分,有的食物中含有几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9、我们如何简单地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第一步: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这说明食用油中存在脂肪。
第二步:再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做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单元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单元教学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溶解》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学生在家里进行小实验尝试,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评价反馈】1.在课堂中集体汇报,汇总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主要内容】1. 观察并描述食盐、沙子、面粉、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过程【评价反馈】1.学生上台汇报观察结果,台下同学补充纠错【主要内容】 1. 完成课后作业【评价反馈】1. 了解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盐都到哪去了?】1. 播放微课(驴子过河)2.提问:盐都到哪里去了?【设计意图】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食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老师讲解实验操作与要求,并介绍药品与仪器,而后学生开始实验2.学生在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加入食盐,分三阶段观察现象3.学生将烧杯洗净,重新倒入清水,加入面粉,分三阶段观察现象4.学生将烧杯洗净,重新倒入清水,加入沙子,分三阶段观察现象5.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并进行汇报6.小结:以上三种物质哪种可以溶解于水,哪种不能溶解于水【设计意图】1.强调实验的规范性与强化安全意识2.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观察到食盐在不同阶段的变化3.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观察到面粉在不同阶段的变化4.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观察到沙子在不同阶段的变化5.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述准确性与语言组织能力,并对比各组实验现象是否有所不同6.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个基础性的小结【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1.展示溶解的概念,并稍作解读2.介绍药品:高锰酸钾,着重告知学生其危险性3.讲解实验操作与要求,并告知学生为何用高锰酸钾进行实验4.学生在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加入高锰酸钾,分三阶段观察现象5.老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句完成实验记录表【设计意图】1.溶解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需先展示,学生可从后续的实验中逐步理解溶解的概念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讲解,防止学生误食等危险操作3.强调实验的规范性4.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观察高锰酸钾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并以此进一步了解溶解的概念5.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文字完成实验记录表【及时巩固,强化新知】1.溶解的概念:溶解是指物质___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______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2.判断物质是否溶解于水(互动小游戏)【设计意图】1.加深学生对溶解的概念的记忆2.巩固本节课所学1.溶解的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测试卷附参考答案(预热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人的耳郭有()的作用。
A.收集声音B.产生振动C.传播声音2.小明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
A.用力弹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C.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3.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多吃含()的食物。
A.维生素B.水C.脂肪4.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
A.糖类B.蛋白质C.营养5.下列关于膳食宝塔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要严格按照膳食宝塔的标准饮食,一点也不能有偏差B.膳食宝塔越下层的食物食用量越多C.我们要参照膳食宝塔的标准,丰富食物种类6.下面器官没有参与呼吸的是()。
A.肺B.大脑C.气管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1.像二胡、小提琴、吉他等乐器,是靠()的振动发出高低()的声音的。
2.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不同。
3.声音的产生是由()引起的。
4.我们在敲击物体振动发声时,轻轻敲击音量就(),用力敲击音量就()。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就()。
5.声音有()、()等特点。
6.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2.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会发生变化。
()3.我们听到蝉的叫声是它们的翅膀在迅速地振动产生的。
()4.羊肉是很有营养的,它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
()5.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6.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四.连线题(共1题,共11分)1.把食物名称、营养成分与人体的主要作用连起来。
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1.完成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
六.简答题(共5题,共25分)1.同根弦发出的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是什么?2.什么是肺活量?3.说说为什么我们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校园里的动物,蝴蝶、蝗虫、蜜蜂、蜻蜓属于昆虫,蜘蛛、蜈蚣、螃蟹不属于昆虫。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2.鱼4.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5.鱼类用鳃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
6.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7.鱼的鳃盖一张一合让水流动起来,使鱼不断获得水中的氧气。
鱼是利用鳃进行呼吸的。
8.章鱼、甲鱼、鲸不属于鱼类,海马、鲨鱼属于鱼类。
3.鸟9.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0.鹅、企鹅、鸵鸟都属于鸟类,蝙蝠不属于鸟类。
4.哺乳动物11.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2.马、海豚、猩猩、袋鼠、虎、熊是哺乳动物。
13.鸭嘴兽是哺乳动物,是卵生,哺乳。
5.我国的珍稀动物14.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15.我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白头叶猴、扬子鳄。
16.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17.珍稀动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呢?(1)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2)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减退。
(3)人类经济活动和现代化生产对自然环境的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使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越来越少。
18.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有哪些?(1)建立自然保护区(2)人工繁育(3)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单元冷与热6.哪杯水热19.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0.常用的温度计有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2、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5、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6、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声带。
(P5)7、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8、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9、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0、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11、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15、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8、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19、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科学科学科学 2动:耳涡: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20、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根据经验总结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地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叫作消化。
4、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受我们的呼吸1、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2、一呼—吸算一次呼吸。
3、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4、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6、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过滤吸入的空气咽喉:有对气体加热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运送气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呼吸与健康生活1、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也会发生变化。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5、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増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6、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人的慢跑、快跑、跳跃、打球、做游戏、做家务等活动都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防雷击
不宜参加晨炼 注意交通安全
练习
•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 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 大气状况。 • 2、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 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作业
•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 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挑战活动一:
周气象员
挑战活动一:
月气象员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月气温变化条形统计图
练习
•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 日历。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 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观察天气在每 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 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 。
环节 绘一绘 测一测 做一做 看一看
。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
• 。
降水形式 雨
雪 冰雹 ……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
• .
雨量器原理
。 几种简易雨量器
• 。
简易雨量器制作步骤
。
1、找一个直筒透明杯(或饮料瓶),高15厘米以上。
• 。 2、用尺子在纸条上画好刻度,单位毫米。
3、将纸条竖直粘到杯外面,使纸条0刻度线和杯内底部对齐。
12
32.5及以上
飓风:内陆少见,暴力性的损坏。
。
• 。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清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 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 很少见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测量肺活量》教案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测量肺活量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测量的肺活量。
)4.揭题:你们想测量一下自己的肺活量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测量肺活量。
(板书:测量肺活量)探索与研讨探索:测量肺活量1.提问:如何才能测出自己的肺活量呢?(预设:需要借助器材将吹出的气体收集起来。
)2.布置任务:出示简易肺活量测量袋,讲解测量要点,引导学生有序进行测量。
研讨:肺活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引导:出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组内研讨。
2.研讨汇报。
探索与研讨3.提问:你们认为专业运动员和普通人的肺活量有差别吗?(预设:有,专业运动员的肺活量比普通人的大。
)4.讲解:人的肺活量通常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有关,专业运动员的肺活量一般比普通人的大,因为他们长期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肺部的收缩力量,增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强呼吸功能,从而提升肺活量。
5.提问:你对自己现在的肺活量满意吗?(预设:满意;不满意。
)如果不满意,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预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拓展与小结小结:肺活量的大小决定着人体呼吸功能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联系。
提升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深呼吸、唱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
空气质量同样影响着我们呼吸系统的健康,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呼吸是人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肺是呼吸的主要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ppt课件
2023/10/2
认识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都有自己的速度,有的物体运动的快,速度就大,有的 物体运动的慢,速度就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
2023/10/2
①
②
⑦
⑧
④
⑥
③
⑤
通过这份常见物体运动速度排序表,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在这些物体中,民航飞机的运动速度是最快的,达到了800千 米每小时。 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人步行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只有5千米每 小时。 在动物界猎豹的速度非常快,达到了90千米每小时,比沙尘暴 的速度还要快一些,比台风中心移动的速度快的多。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
6.不同的运动
2023/10/2
新课导入
说一说,你见过哪些不同的运动?
2023/10/2
物体运动的轨迹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看一看这些物体运动的路径是什么 ?
2023/10/2
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仔细观察,并想一想这两幅图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它 们运动的轨迹分别是什么?
用线轴、 电池可以直接在桌上滚动。 用嘴巴吹叶轮, 可以将叶轮旋转。 还可以用皮筋做出振动 , 用绳子系着橡 胶圈 ,甩动绳子从而使橡胶塞绕圈。
2023/10/2
物体运动的形式除了摆动、滚动和 旋转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运动形式, 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出其 他的运动形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 试一试。
以电梯以外的人或是物作为参照, 电梯上的人运动了, 因为电梯上的人 对于电梯外的人或物来说位置发生了 变化。
2023/10/2
情境题
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运动了没有?你为 什么这样认为?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课课练含答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蚂蚁》同步习题(含答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蚂蚁, 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2.引导学生研究蚂蚁, 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 发现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3.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制作昆虫模型。
4. 了解并掌握预防蚊虫叮咬的一些方法。
一、填空题1. 我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属于昆虫。
2.观察下图动物, 属于昆虫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只写序号)3. 蚂蚁、蝴蝶、蜻蜓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
蚂蚁身体分为三部分: 头、_________和腹。
4. 像蚂蚁、蝴蝶、蜻蜓这样的动物属于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 为了更好地观察小动物, 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
( )2. 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出现轻微红肿, 可以用肥皂水、风油精涂抹。
( ) 3.被蚊虫叮咬后, 如果全身出现明显的瘙痒等症状, 可以涂抹风油精。
( )4. 蚂蚁、蝗虫、蜘蛛都属于昆虫。
( )5. 螃蟹可以和蚂蚁归为一类。
( )三、选择题1. 以下不是昆虫特征的是()。
A. 有触角B. 胎生C. 三对足2. 蚂蚁的足长在()部。
A. 头B. 胸C. 腹3.下列动物中, 不属于昆虫的是()。
A. 蚂蚁B. 蜜蜂C. 螃蟹4. 下列有关预防蚊虫叮咬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夏天比较热, 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也应该穿短裤、短袖衣服B.为了防止蚊虫进来, 夏天要开窗C. 喷涂驱蚊液可以预防蚊虫叮咬5. 在以下的什么地方是找不到蚂蚁的()A. 校园里/B. 墙角边/C. 花坛边/D. 水塘里四、简答题前段时间报道了一则新闻: 广东梅州市西阳镇秀竹村的廖阿姨在村里割完草后, 刚刚走下山却眼前一黑, 突然栽倒在地, 医生发现她右手腕上有两个小伤口, 还起了黄色水泡, 罪魁祸首就是红火蚁。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在天气日历中,可以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通常情况下,一天里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顶端相平,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测量气温时应该诜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还要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温度的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谏,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 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课件
《科学》四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1
新知导入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新知导入
食物在身体内会经过哪些器官?
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后,就会进入体内 部的其他消化器官。你有过肚子饿、被食 物噎到、胃痛、肚子痛的经历吗?
根据你的感受,说一说食物进入身体后 可能会经历哪些器官,按照什么样的路线 行进。
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如果食物 在这里经过仔细咀嚼、磨碎,将其研磨、搅 拌成糊状,有利于食物在胃里被进一步消 化,提升营养吸收的比例。
新知讲解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2
新知讲解
1
我们对人体消化器官的想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
剩余的食物中的水、 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又被大肠吸收,食物 残渣形成粪便,经过 肛门排出体外。
胃主要是消 化食物的。
小肠原来这 么长呀!
小肠是吸收 营养物质的。
新知讲解
2
什么样的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易被运输?这与口腔的工作 有怎样的关系?
湿润软化的细碎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容易被运输。口腔内有牙
齿和舌头,还有能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的作用是把食物磨碎、
软化,有利于吞咽。唾液可以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食物的旅程
拓展提高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食物的旅行
课堂练习 判断: 1.消化食物时,需要消化器官之间相互配合。( √ ) 2.人倒立的时候无法进食。( × ) 3.食物到消化器官中都会被消化,所以不需要细嚼慢咽。( × ) 4.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变成粪便。( √ ) 5.胃里有胃酸,可以消化所有的食物。( × ) 6.晚上睡觉前吃得很饱有利于身体健康。( × ) 7.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 )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种类繁多的事物,可以用分类的方法去研究它们。
分类的不同,分类的也不一样等。
2.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等。
3.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有、、、、、、等。
4.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可是任何一种食物中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
因此,我们要做到地搭配食物,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
5.绿色食品是指的食品。
二、连线三、看图填空四、判断1.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缺少维生素C牙龈容易出血,缺少维生素D骨骼就会发育不好。
( )2.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或保持食品的颜色、味道、形态,而在食品中添加的东西。
( )3.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等。
即便是加了天然色素或天然抗氧化剂的食品,也未必是安全的。
( )五、总结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蛋白质脂肪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1.标准,结果;2.色素,香精,糖精,防腐剂,膨化剂;3.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4全部,科学合理;5安全营养无公害二、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淀粉给身体提供能量,支持我们的运动脂肪帮助身体成长,保持身体健康糖类给身体提供能量,调节身体机能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为身体储存和提供能量三、口腔:分泌唾液,消化淀粉肝脏:分泌胆汁胃:分泌胃液,杀死病菌,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四、1.√;2.√;3.√五、含有蛋白质的食物燃烧后会发出焦臭味。
含有脂肪的食物经过挤压或碾压会在白纸上留下油迹。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状况,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4、常见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大雨) ( 雪 ) ( 多云)(阴) ( 晴)5、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9、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到晚上气温逐渐下降。
10、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折线图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11、测量气温要用温度计,它的单位是℃。
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顶端齐平。
1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1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用红旗来判断风向,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例:红旗向西北方向飘,那么风向是东南风。
14、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5、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在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把风速划分为无风(0级)、微风(1级)、大风(2级)。
16、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7、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8、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用直筒透明的杯子。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自主测评)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自主测评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填空题。
14分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___________的物体。
2.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___________是必要的,对描述物体的___________也是必不可少的。
3.亮亮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游览太湖,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则亮亮是___________的;若以太湖大桥为参照物,则亮亮是___________的。
4.在相同路程下,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__,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20分1.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相同。
()2.有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
()3.如果我在电梯上,以电梯或电梯上的其他人为参照物,我觉得自己是运动的。
()4.因为无法选择参照物,所以我们无法判断月亮是否在运动。
()5.手指甲看似不动,但它也在运动。
()6.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7.放学后我们要快速跑下楼梯,早点回家。
()8.转动按照运动的轨迹来分属于曲线运动。
()9.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所经过的路程是相同的,所用的时间一般是不同的。
()10.我们说“站在运动的自动扶梯上的人静止不动”是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的。
()三、选择题。
30分1.参照物的选择是()。
A.任意的B.确定的C.有局限性的2.在运行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那么坐在车厢中的乘客是()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车厢中的乘客是()的。
A.运动B.静止C.无法判断3.在轮船上,如果(),那么可以判断轮船在行驶。
A.看见河水在运动B.看见另一艘船在运动C.看见岸边的树在运动4.沙尘暴的速度可达()。
A80米/秒 B.8000米/时 C.80千米/时5.风车的运动方式是()。
A.绕圈B.滚动C.转动6.下列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水车转动B.下落的苹果C.荡秋千7.锯木头的运动方式是()。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单元整理优秀教案
【教材简析】“呼吸与消化”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物质的联系。
这个单元以“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线索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1~3 课关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4~6 课研究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7~8 课探索食物消化的过程与变化。
以此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高段学习“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和体验,认识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吃进肚子里的所有食物,都要通过消化为人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以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但对于“人体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个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体,人体与外界物质有着紧密的‘不可思议’的联系”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单元整理回顾进一步巩固。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物质以“食物”的形式与人类产生联系;●消化器官将食物转变为人体可以吸收的养料与能量;●人体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人体需要通过各种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对相关科学词汇回顾,整理,再认识的过程;●以观察、记录、交流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建构解释、集体论证等科学实践。
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1.感受我们的呼吸课件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2020年
1.学生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了解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鼻腔、 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重点)
2.学生在呼吸过程中体会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作用。(难点)
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 感受呼吸过程 模拟人体呼吸
。
A.长时间用口腔呼吸会对身体不利
B.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须的
原料
C.白天需要呼吸,夜晚睡着了就不需要呼吸
课外作业
3.吸气时
。
A.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C.胸腔扩张,
腹部放松
4.下列人体呼吸模拟器哪种情况模拟吸气,哪种情况模拟呼气?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你对呼吸有哪些了解?
呼吸是为了吸收氧气。
为什么要不停呼
吸呀?
......
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哪些变化能支持你的观点?
吸气
呼气
自己感受或同桌互相观察,呼吸时 胸部和腹部的变化。
身体部位
吸气
呼气
胸部
收缩 √扩张
√ 收缩 扩张
腹部
√ 收缩 放松
收缩 √放松
各部分结构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
人
新课导入
《感受我们的呼吸》是《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为后续《呼吸与健康生活 》和《测量肺活量》两课的学习打基础。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感受呼吸的过程及用简 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认识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 命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板块通过一张儿童在呼吸,不间断地呼吸是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这是为 什么呢?并呈现了一幅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帮助学生思考与表达,同时为后续探索 与研讨环节做辅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第二单元《溶解》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描述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分别是什么样的?
二、判断
1、食盐、面粉、沙子都能溶解在水中。
(×)
2、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面粉在水中也不溶()
3、食盐溶解在水中,能用过滤的方法来进行分离。
(×)
4、过滤的装置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和滤纸等()
三、选择
1、沙土放在盛水的玻璃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底部会有沉淀出现,所以说(A)
A 水不能溶解沙土
B 水能溶解沙土
2、把沙、砂糖、放入水中,能用过滤的办法分离的是( A)
A 沙
B 砂糖
3、过滤时,漏斗颈的底部应紧贴在烧杯的(A)上。
A 内壁B底C上部
四、写出下列过滤装置的名称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一、填表
二、填空
1、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发现水慢慢地都变成(紫色)的而且高锰酸钾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所以说,高锰酸钾是能(溶解)在水中的。
2、(食盐)、(高锰酸钾)、(白糖)物质溶解在水中,(砂)、(面粉)和(木块)不能在水中溶解。
三、选择
1、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3)
(1)沙子(2)食盐(3)高锰酸钾(4)面粉
2、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进行(2)
(1)制造红墨水(2)消毒和防腐(3)制造饮料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填空
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溶解的,是均匀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溶液、均匀分散在水中。
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快速地向水中扩散。
二、选择
1、下面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C)
A 巧克力
B 奶糖
C 薯片
2、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B)。
A 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
B 沉在油底,不能在油中溶解。
C 在油中溶解。
三、判断
1、是固体就能溶解在水中,而液体就不能在水中溶解。
(×)
2、醋、酒精虽然是液体但也能溶解在水中。
()
3、食用油也能溶解在水中。
(×)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一、判断
1、水中不能溶解空气。
(×)
2、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
3、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
4、空气能溶解在水里,油也能溶解在水里。
(×)
二、填空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三、连线题:下列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第五课溶解的快慢
一、填空
1、要在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用热水)、(搅拌)、(切碎)
2、对比实验是很好的一种实验方法,就是有一种条件(改变),而其他的条件是(不变)的,这样才使结果对比鲜明。
二、实验操作
1、设计实验证明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2、设计实验证明用热水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3、设计实验证明研碎能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判断
1、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砂糖。
(×)
2、粗盐在水中溶接的快,细盐在水中溶解的慢。
(×)
二、实验
你们小组是怎样做100毫升水溶解多少克食盐的?
实验材料:水、烧杯、筷子、食盐。
研究步骤:(1)在烧杯里倒入100毫升冷水;
(2)往烧杯里加入2克食盐,用筷子搅拌到溶解为止。
(3)重复第二步,直到水不能溶解食盐为止。
(4)每次加食盐时,把食盐的重量加起来。
研究结果:一杯100毫升水能溶解约36克食盐(实际数据为准)。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一、填空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2、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3、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但世界上只有(3 )%的淡水适于人类饮用。
这些淡水存在于(湖泊)、(河流)、(小溪)及(地下)。
二、判断
1、酒精灯火焰的内焰的温度最高。
(×)
2、在做盐与水的分离实验时,加热后的一些实验器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我们要注意安全。
()
3、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
4、凡是溶解于水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 )
5、石棉网的作用是为了使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
()
三、选择
1、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C)
A 用电扇吹
B 马上跑
C 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
2、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中(B)。
A 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 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3、酒精灯熄火时,正确的方法是(C)
A 用嘴吹灭
B 用灯帽盖灭
C 用灯帽盖灭后,需掀开再重盖一次
四、标出酒精灯的各部分名称
五、写出分离食盐和水实验实验装置名称
六、实验题
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写出两种办法,并选择一种方法写出操作过程。
)
1、太阳下晒蒸发水;
2、加热蒸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