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强流稳态中子调控关键技术及装置(二)提名意见针对先进核能系统复杂中子场构建问题,发明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
该大型装置及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论文81篇。
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
项目成果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核能及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核能利用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核能系统中,中子被称为“灵魂”,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
中子行为研究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和关键。
针对先进裂变堆、聚变堆、混合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及验证,传统技术在中子场精准构建以及辐射安全评价等方面存在重大挑战,成为制约先进核能系统发展的关键瓶颈。
针对上述挑战,项目团队突破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瓶颈,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
主要技术发明如下:(1)创新研制了聚变裂变耦合的中子调控装置。
发明了高产额中子源强调控技术,发明了基于阵列射流强化散热的靶技术,突破了氘氚聚变中子源强难以提高的技术瓶颈,研制了加速器驱动的氘氚聚变和裂变耦合的大型中子调控装置,其氘氚中子源强提升了28%。
(2)发明了调控模块自适应组合的中子场构建技术。
设计了分能区的中子调控模块体系,发明了基于响应矩阵的中子能谱调控方法,研制了中子场调控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构建先进核能系统中子场的难题。
(3)发明了复杂中子场的在线反演评价技术。
研制了特征识别的中子在线测量系统,大幅提升了测量范围;提出了基于离散点测量的中子场在线反演方法,解决了复杂系统辐射安全动态特性的精准评价难题。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下,着重解决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大震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方法及失效控制技术等关 键科学问题,取得了四方面创新性突破: (1)针对不能直接基于大震非线性进行结构大震设计的问题,通过明确复杂 高层结构体系合理屈服顺序和失效路径, 提出了基于两阶段抗震设防目标的体系失 效模式优选方法,确定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震设计量化控制指标,建立了基 于最优失效模式的复杂高层结构体系大震设计理论和方法, 解决了高层结构大震性 态不能主动把握的问题。 (2)针对结构非线性刚度时变特性,提出了基于瞬时等效刚重比的结构整体 地震倒塌判别方法,阐明了结构整体大震倒塌机理;明确了从构件损伤到结构整体 损伤的传递关系,提出了覆盖规范构件类别、整体结构大震性能目标一体化的抗震 性能量化评价方法。 (3)提出了复杂高层结构大震最优失效模式调控方法。以优化大震失效模式 为目标,发明了结构周期可调和连梁耗能阻尼器全局优化设计技术,揭示了连梁对 高层结构最优失效模式的调控机制, 开发了可引导高层结构大震附着式和内嵌式高 效阻尼技术,实现了对结构大震失效模式从被动抑制到主动调控。 (4) 搭建了基于 CPU-GPU 异构平台的模块化软件框架, 开发了兼顾精度和效 率的新型梁、 墙单元模块和阻尼器单元模块, 开发了基于超收敛技术和 AMG-CG 并 行算法的高性能加速计算模块, 开发了易于高层结构的高效建模的前处理模块及融 合系统评价方法的后处理模块, 基于上述技术自主研发了兼顾精度和效率的复杂高 层结构大震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模块化应用服务平台。 项目研究成果曾获 2015 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 年深 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 项、 实用新型专利 6 项、 软件著作权 5 项, 出版专著 3 部, 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 其中 SCI/EI 收录 130 余篇。以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和周绪红院士为主任委员的 专家组对本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进行验收时一致认为: 该项目在新型结 构体系和结构设计理论领域形成了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且综合评价等级为“A” 。 项目成果已获 100 多次应用,经济效益达 40000 余万元,为结构安全提供了重 要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我国在复杂高层结构抗震设计 领域的理论及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推动了我国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与 创新。 四、客观评价 (一)项目验收意见 2014 年 2 月 23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深圳组织召开了本项目核心成 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超高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基于失效模式的大 震设计理论 (50938001) ” 的结题验收会, 以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和周绪红院士为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提升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秦顺全,陈政清,缪昌文提名意见:大跨度悬索桥是国家交通网络跨越江、海、峡谷的控制性工程,工程规模大、建设难度高,提升其全寿命周期性能,实现经济合理、风险可控、运维便利的高质量建设,一直是桥梁界追求的目标。
该项目针对影响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工程验证,历时8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首创了三跨连续悬索桥缆-梁弹性支承体系,突破了吊索、主梁内力分配不均衡的技术瓶颈,提升了上部结构及附属构件的全寿命周期性能;首创了悬索桥主缆分布传力锚固系统,提高了锚固单元的传力能力,减小了锚碇尺寸、提高了耐久性;首创了“∞”字形地连墙深基坑支护结构,减小了基础规模,节约了建设成本,解决了建筑密集区建设大型深基础的技术难题;首创了适用于“持续高温、重载”的复合浇注式沥青(PGA+AC)钢桥面铺装结构,提升了桥面铺装服役寿命。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4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2部,编制并颁布标准规范3部。
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4项,并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等10余座特大型桥梁中推广应用,累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0亿元,引领了大跨度悬索桥建设技术的发展方向,增强了中国桥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对推动中国桥梁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以上所述,郑重提名“提升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为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大跨度悬索桥是公路和铁路交通生命线跨越江海、峡谷等自然天堑的首选乃至唯一可选桥型,提升大跨度悬索桥结构安全性、经济性、施工风险可控性、耐久性、抗疲劳性和运营维护低成本性等全寿命周期性能,实现悬索桥经济合理、风险可控、运维便利的高质量建设,一直是桥梁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由悬索桥大国向悬索桥强国迈进的关键环节之一。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公示-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名意见: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在国防装备和民用高技术产品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
但是,由于硬度高、脆性大、性能对加工状态敏感等问题,采用传统材料加工技术难以制备成可以使用的零件,极大地限制了这类材料性能的发挥和有效利用,也成为我国许多国防装备和民用工业领域发展的瓶颈。
该项目攻克了特种粉体原料制备、精密成形和组织性能调控三大技术瓶颈。
发明了微细近球形特种粉体制备和改性新技术,实现注射成形用特种粉末原料的自主化;发明了适合不同粉体材料体系的新型粘结剂及成形和高效脱脂工艺,解决了喂料填充性、保形性、残碳或增氧、尺寸精度控制等难题;发明了多孔脱脂坯强化烧结致密化和组织性能精确调控技术,实现近终形制造和性能大幅提升;发明了磁场注射成形机、高效脱脂炉和节能烧结炉等关键装备,建立了在线检测和监控软硬件系统,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申请发明专利142项(含PCT专利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133篇(其中SCI 122篇),多种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解决了多项国防装备建设和研发的“卡脖子”问题,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
建成世界最大的两家注射成形企业,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粉末注射成形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成54条生产线,近三年新增销售额39.5亿元,新增利润7.9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新材料领域粉末冶金学科。
高性能特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在国防和民用高技术产品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
然而,这类材料存在硬度高、脆性大、对加工状态敏感等问题,采用传统技术难以制备成可使用的零件,极大限制了这类材料性能的发挥和有效利用,成为许多国防装备和民用工业领域发展的瓶颈。
浙江省拟提名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
浙江省拟提名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项目名称:超薄壁高精度金属管件弯曲装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完成单位: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周期:2008年1月-2018年12月针对超薄壁金属管件弯曲成形抗皱裂、小弯径截面保形、大弯角回弹预测等技术难题,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共同立项、共同获奖、共享科技成果、联合指导研究生等形式,长期保持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张树有(1)、冯毅雄(2)、林伟明(3)、陶杰(4)、蒋兰芳(5)、郭训忠(6)、李光俊(7)、王富兴(8)、李郑周(9)、张飞(10)等组成联合攻关团队,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数控弯管成套装备、全伺服左右弯双向弯管装备、重型弯管装备等,建立了超薄壁高精度金属管件弯曲装备系列产品研发平台和学术团队,在2008年至2018年间共同完成“超薄壁高精度金属管件弯曲装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艺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成果。
2017年3月,丁汉院士、蒋庄德院士、段宝岩院士对“超薄壁高精度弯曲成形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进行技术成果鉴定。
该项目由张树有(1)、冯毅雄(2)、林伟明(3)、陶杰(4)、蒋兰芳(5)、郭训忠(6)、李光俊(7)、王富兴(8)、李郑周(9)、张飞(10)等共同分工合作完成,经鉴定,该项目技术创新性强,应用效果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8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超薄壁高精度金属管件弯曲装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进行技术成果鉴定。
该项目由张树有(1)、冯毅雄(2)、林伟明(3)、陶杰(4)、蒋兰芳(5)、郭训忠(6)、李光俊(7)、王富兴(8)、李郑周(9)、张飞(10)等共同分工合作完成,经鉴定,该项目研究的超薄壁高精度金属管件弯曲装备关键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小弯径截面均衡保形、大弯角回弹精准预测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浙江拟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
品,1 项产品评为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项目团队获批成立磁性材料浙江省工程 实验室和浙江省新型(磁性)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
客观评价:
(一)对整体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的客观评价 1、都有为、沈保根、李卫 3 位院士领衔的的鉴定委员会,对“功率型高频宽温低 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评价为: “开发了锰锌与镍锌功率铁氧 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创新性设计了高频宽温低功耗锰锌与镍锌铁氧体配方, 揭示了不同掺杂离子间的交互作用及对磁性能的影响;创新和集成关键生产技术 和核心装备,研发了锰锌铁氧体六段气氛烧结技术和镍锌铁氧体低压烧结技术, 首次研发了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技术,建立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块体和薄片功率软 磁铁氧体成套技术和装备,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了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该成 果创新性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产品具有工作频率高、工作温度宽、功率损 耗低等特性,主要性能和功耗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产品已应用于中国 散裂中子源、月球车、卫星电源、洲际导弹和反导系统雷达等重大装备,实现了 26 个系列军用模块电源的国产化,并用于高铁、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手机、 家用电器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2、2010 年, “高性能锰锌、镍锌铁氧体材料与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浙江省 科学技术一等奖; 3、2018 年, “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浙江省 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18 年, “主导制定铁氧体磁芯国际标准”项目获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 5、 2013 年,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6、2018 年,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7、 “高频 NiZn 铁氧体 TN40L 新材料” 、 “功率 MnZn 铁氧体 TP4B 新材料” 、 “高速局 域网用宽温环形变压器小磁体” 、 “LCD、PDP 电源变压器用高 Bs、低损耗 DMR90 磁 心材料” 、 “功率 NiZn 铁氧体 TN120L 材料”先后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8、2018 年, “无线充电用高磁导率 FS500 铁氧体片”评为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 9、经检测,锰锌铁氧体饱和磁通密度≧520mT,初始磁导率≧850,25℃、3MHz、 10mT 功耗≦40kW/m3,25℃、5MHz、10mT 功耗≦70kW/m3,120℃、5MHz、10mT 功耗 ≦80kW/m3。产品频率和温度特性优异,功耗超低; 10、经检测,镍锌铁氧体饱和磁通密度≧320mT,初始磁导率≧100,25℃、3MHz、 10mT 条件下功耗≦150kW/m3,25℃、5MHz、10mT 功耗≦130kW/m3,25℃、10MHz、 5mT 条件下功耗≦130kW/m3。产品频率和温度特性优异,功耗超低。 (二)对各创新点的其它客观评价 创新点 1 1、沈保根、都有为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对“宽温高磁导率 MnZn 铁氧体 TSR10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项目名称:油气田环保钻井液与固废资源化成套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完成时间:2015年12月31日应用时间:2013年01月申报奖励类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邓皓、张振华、夏福军、黄山红、王占生、李兴春、许明标、刘光全、谢水祥、吴百春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江大学提名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如提出了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分子设计思路,并以此为主要剂型建立了环保型钻井液体系;耦合了固液界面调控、粒径级配控制、电化学吸附等复合处理方法,集成了水力旋流分离、压力过滤分离和振动过滤技术,开发了废弃钻井液在线一体化固液分离装置,首次实现了钻井废弃物不落地随钻处理;发明了含油污泥热解处理技术与装备,含油污泥处理后残渣的含油率≤0.3%,污泥中油回收率≥80%。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由多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本项目取得了多个技术突破与创新,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环保型钻井液、废弃钻井液微小劣质固相去除方法、含油污泥热脱附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的创新成果构成了油气田环保钻井液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系列,上述成果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伊朗、厄瓜多尔、乍得、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古巴等18个油田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显著地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同时显著提升了我国石油行业在油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项目简介本项目属油气田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主要解决油气勘探开发固体废物产生与资源化处理难题。
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加大油气开发是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必然选择。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二、提名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三、提名意见当前,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亟需工业烟气细颗粒物高效净化技术和装备。
该项目攻克了传统袋式除尘器净化效率低、排放浓度高、运行能耗高的难题,在PM2.5捕集的预荷电技术、“海岛纤维”超细面层精细滤料、预荷电袋式除尘器、工业烟道PM2.5工况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获发明专利10项,是国家倡导的原始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装备。
所研发的预荷电袋滤技术和装置是控制细颗粒物污染的利器。
经专家鉴定和工业应用表明,该技术性能指标和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促进了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我国对PM2.5细颗粒物控制技术和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细颗粒物排放超标是当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该成果及时提供了一种技术先进、节能显著、运行稳定的技术装备,已满足重大市场需求。
成果的应用可使颗粒物排放浓度从20~30mg/m3下降到10mg/m3以下,PM2.5排放总量消减50%以上,运行能耗降低40%以上,环保和节能效益显著,提升了环保装备水平,促进了环保产业发展。
该项目快速完成了成果转化和工业应用。
2014年12月在鞍钢建成示范工程,实现了首台套应用,投运4年以来,装置运行稳定,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m3,运行阻力700~1000Pa,比传统袋式除尘器降低40%,成为钢铁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的典型范例,在钢铁行业反响强烈,已在河钢、日照钢铁、新余钢铁、水钢、方大特钢等企业广泛应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是国家“十二五”863计划科技成果,重点研发了强化PM2.5捕集的预荷电技术、超细面层精细过滤材料、预荷电袋滤器、工业烟道PM2.5工况测试技术与装置等,实现了示范应用,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钢铁窑炉烟尘微细粒子预荷电技术与装置开展了预荷电装置结构研究,完成了预荷电装置的设计,确定了预荷电极配形式、电场长度、电场高度、电场风速、荷电时间、板型和线型、清灰方式等关键技术,并完成了样机制造。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度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2019年度)项目名称:鸡饲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名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提名意见:我国鸡肉、蛋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保障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针对我国养鸡生产中存在的饲料资源紧缺,饲料精准化配制水平低,氮磷排放量高,环保压力突出等生产问题,在饲料质量快速评价技术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工作,研究建立了玉米和小麦代谢能、豆粕和棉粕可消化氨基酸、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有效酶活力、玉米霉菌毒素等快速准确测定系列技术,实现了饲料质量的快速现场评定;在饲料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和钙磷高效利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新收获玉米、小麦合理利用技术,研制了合成氨基酸高效利用和低蛋白日粮配合技术,建立了钙磷高效利用与蛋壳质量提升技术;阐明了应激影响能量、蛋白质代谢的机制,确立了饲料养分分配的调控途径;开展了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研制了蛋鸡、肉鸡高效饲料配合技术、抗应激饲养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
集成创制了鸡饲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通过示范与推广,近三年新增经济效益78.15亿元,综合减少鸡粪氮、磷排放7.4万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研究论文90篇,其中SCI论文65篇,SCI他引1058次,获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该项目的成果申报书内容属实,资料齐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我国家禽业产值近万亿,对保障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饲料占养鸡生产成本70%以上,饲料快速评定技术缺乏和饲料利用效率不高是制约养鸡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历经12年研究,取得了系列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研制了主要饲料原料质量快速评价技术,建立了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和钙磷高效利用技术,确立了饲料能量与蛋白质分配利用的调控途径,集成建立了鸡饲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有效地推动养鸡业节源减排与提质增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材料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材料1、项目名称基质、孔洞和裂缝三重介质复杂气藏测井定量评价技术及工业化应用2、提名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提名单位意见我国大型天然气藏普遍由致密基质、溶蚀孔洞和随机裂缝三重介质复杂储层构成,非均质性极强,测井定量评价是国际公认的学科难题。
已有研究结果多停留在定性解释而非工业化定量应用阶段,国内外亦无成型技术体系,这已成为严重制约天然气勘探发展的瓶颈。
“基质、孔洞和裂缝三重介质复杂气藏测井定量评价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成果通过原始理论方法创新,为有效解决三重介质复杂储层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定量计算和产气量预测这一世界难题开辟了新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推动发展了测井学基本理论。
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6国给予的国际发明专利授权以及中国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表明,该成果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引领了学科发展。
成果研发形成了集实验方法、测量装置、测前设计和综合评价于一体的工业化流程及处理软件,完整构建了天然气测井评价体系并成功应用1863井次,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实质性推动了我国测井领域的科技进步。
经认真审阅,该项目推荐书填写规范,相关材料真实有效。
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项目简介天然气是国家深地战略和国家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
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约85万亿立方米,75%以上来自复杂岩性和非常规油气藏,其储层普遍由致密基质、溶蚀孔洞和随机裂缝三重介质构成,非均质性极强;其定量评价超越了基于分层各向均匀前提建立的经典测井解释理论范畴,是国际公认的学科难点和研究热点。
由于国内外长期无成型技术,已严重制约天然气勘探发展。
中国石油依托国家油气重大专项攻关,在三重介质复杂气藏储层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和产气量定量评价三项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原创性突破,即:1.发明了用井下密闭取心饱和度值和基质“电阻增大率-饱和度”通解方程最优特解作为点线约束进行裂缝含气饱和度定量计算的科学方法及测量装置,为攻克复杂三重介质条件下油气定量评价世界难题开辟了新路,获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6个地球物理勘探一流强国的发明专利。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三、客观评价
3.1 项目鉴定、验收评价 (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废渣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桂科 验字[2014] 550),2014 年 5 月 23 日验收:研发相应的物理及化学激发技术,使 之部分替代水泥生产天然原材料、熟料、天然石膏、混凝土掺和料。技术结果: 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平均利用率达到 30.9%。项目实施期间,水泥生产中年利 用工业废渣量达 100 万吨以上,混凝土生产年利用工业废渣 7 万吨,水泥单位生 产成本下降约 28.75 元/吨,每立方混凝土可以节省 14.6 元以上。 (2)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水泥节能制成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桂科验字[2013] 678),2013 年 8 月 11 日验收:项目围绕“绿色”主题,在广西 13 家水泥企业进行 水泥绿色成套技术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累积节约成本 9965.45 万元,节电 8575 万 kWh,多掺废渣 47.83 万吨,减排 CO226.48 万吨,节能减排 效果显著,该水泥绿色制造成套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生态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 成”(编号:17-1128),2017 年 4 月验收:应用本技术生产绿色生态水泥时,综 合电耗 27~31kWh/t, 粉磨电耗 22~26kWh/; 生产矿渣微粉时, 综合电耗 58~68kWh/t; 生产锰渣微粉时,综合电耗 51~55kWh/t,平均节耗 10~15%。生态水泥中渣材总掺 量由 40~50%提高至 65~75%,总掺量高于复合水泥中渣材用量,同时渣材品种达 3~6 种。本技术投资同比节省 10~15%,投资回收期缩短 1/3。形成成熟、完善、 适用性强的新型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工程设计模式。 (4)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 究与工程应用”(桂科鉴字[2012] 84) ,2012 年 3 月 28 日鉴定:项目自主研发了锰 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 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究了基于锰渣微粉的混凝土高性能话技术,提高了锰 渣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和混凝土的产品性能。对推动我国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发 展绿色循环经济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5)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低碳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海工硅酸盐水 泥的研制与产业化”(桂科验字[2016] 513),2016 年 7 月 6 日验收:研制了一种 适合于海洋工程的特种水泥-海工硅酸盐水泥、经检测,产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 标准《海工硅酸盐水泥》(GB/T31289-2014),形成一条年产 30 万吨的海工硅酸盐 水泥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6)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利用水泥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污泥关键技术研究” (桂 科鉴字[2014] 196),2014 年 7 月 3 日验收:在节省投资的条件下,研发和应用直 接入窑焚烧工艺、重金属固化技术,处理掺入量达生料 5%的高含水污泥,实现污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生物炭模块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中国
ZL201510134441.5
2016.8.24
2208613
山东大学
张建, 刘华清, 安沫霖, 胡振, 张成禄
有权
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人情况
1、姓名:张建 排名:1
行政职务: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对本项目贡献:全面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明确了不同湿地植物种群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创新性构建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协同强化技术;主持研发了湿地植物生物质高价值利用技术,提出了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环境优化技术,并解析了湿地设计与运行参数对湿地水力流态的影响。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技术标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中国
DB37/T3394-2018
2018.9.17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防堵塞快速渗滤系统
中国
ZL201010118102.5
2012.5.9
943754
山东大学
张建,吴海明,张成禄,范金林,李聪,张金勇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可拆卸式均匀布水器
中国
ZL201010616982.9
2013.4.3
116615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卢少勇,蔡珉敏,金相灿,赵斌,包裕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2019 年度)一、候选人基本情况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工作简历四、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请如实客观地填写候选人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简明扼要表述以候选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对近5年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单列成段表述;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注:请以附表形式列出不超过10个代表性课题或成果)(请注明第几作者,建议1000字以内)(请按照引文的学术影响程度,顺序填写,建议1000字以内)七、候选人曾获奖励情况八、主要知识产权目录九、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十、附件1.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及专著2.他人引用的代表性论文、专著3.知识产权证明4.重要获奖证书5.候选人近期标准照片及工作照片各1张6.其他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者应根据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提名通知,按照本文要求认真填写提名书,并按照后文《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对照检查。
形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提交评审,提名书退回提名者。
第二部分具体要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按结构分为主件和附件,按提交方式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
电子版提名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
主件第四、五、六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上下各2.8㎝(以提名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纸质版提名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
主件从提名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提名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丽水市中心医院
3.姓名:奚杰峰
排名:3
行政职务:首席科学家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在本项目中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OCT-3D、一次性远程注射针产品的研发设计;全面负责OCT-3D、一次性远程注射针产品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负责OCT-3D产品的学术推广工作;对关键技术创新点及技术原理与方案(一)做出了贡献,支撑材料: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5篇,见附件1及5-2)
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含美国等国际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发表SCI论文75篇,总他引1100余次;取得CFDA、FDA医疗器械注册证40余件,放射性粒子及粒子支架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和100%,排名首位;食管和肠道支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67%,排名首位。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近7亿元,含出口创汇3.2亿元。产品推广应用到中国、美国等10余个国家的1400余家医院,受益患者近百万人,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适宜技术。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客观评价
1. 国际同行对项目学术成果创新性的评价
2
(1) 本成果中的医学计算机断层高分辨成像技术获国际同行关注:2014 年 密西根大学 Fessler 教授、GE 公司首席科学家 De Man 等医学成像领域专家在国 际医学物理学权威期刊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发表的综述论文中 指出本项目成果“精准的投影数据本源噪声分布应包含电子噪声,更适于弱辐 射高分辨成像” 【客评 1】 ;(2) 本成果中的医学正电子发射高分辨成像技术获国 际同行关注:2017 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放射医学分析团队在北美医学物理师协 会会刊 Medical Physics 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指出 “基于数据统计和结构相似性 特征的最大后验图像重建系统建模方法,实现了令人满意的低光子高分辨成像” 【客评 2】 。 2. 应用单位对项目技术成果先进性的评价 (1) 本成果中的医学计算机断层高分辨成像技术,应用单位的应用效果指 出:该设备具有低剂量高分辨成像技术,在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条件,使多 个脏器扫描剂量平均降低至常规剂量近 50%【客评 3】 。 (2) 本成果中的医学正 电子发射高分辨成像技术,应用单位的应用效果指出:该技术成像性能良、质 量优、分辨率高【客评 4】 。 3. 项目成果通过了国际检测和认证,形成产品 本项目成功研制系列医学放射成像设备先后取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CE (欧盟)和 FDA(美国)认证【客评 5】 。 4. 临床推广应用与医院用户对项目成果有效性的评价 本项目研发的医学计算机断层成像整机系统,近五年来已销售近百家医院, 被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地区,获得诸多用户好评:该技术成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 要求且辐射剂量降低至常规剂量近一半【客评 6】 。 5. 项目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论文等成果及参编的标准 项目成果获知识 产权 75 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 70 项,软件著作权 5 项;发表 SCI 论文 92 篇。 6. 科技查新报告证实该项目成果具有原创性与新颖性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01)对该项目成果的查新结论为:国内外所检文 献范围内,除委托方及合作方的阶段性成果外,该项目发明的医学放射成像技 术尚未发现相同报道【客评 7】 。 7.项目成果获奖 项目部分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客评 8】 。
1
过程中多阶段数据特征刻画模型,以实现低剂量、高分辨、高精度关键成像技 术。主要技术发明点如下: (一)开拓了数据本源特征分析与统一建模方法 囿于成像任务和模式不
同,分别采用任务驱动的多模式大量重复实测数据本源特征分析,提出了低光 子量投影数据统计分布模型;构建了高分辨范例图像数据典型结构特征分布模 型,以及动态成像中的投影/图像序列数据相关性特征模型等。上述模型构建源 于特定成像任务和模态,部分成像新技术性能实现近 60%的提升; (二)拓建了数据-系统耦合驱动高分辨成像技术 直面医学 CT 和 PET-CT 成像难题,将上述数据本源特征/模型耦合数据采集系统模型一并纳入高分辨图 像迭代重建模型,如基于低光子投影数据统计与范例图像典型结构特征模型的 弱辐射 CT 高分辨成像技术,使辐射剂量较常规检查降低 50%以上;基于距离和 特征相似性约束的 PET 高分辨成像,信噪比较国际已有方法提升近 30%;基于 CT 衰减校正的 PET-CT 成像模型,消除了 50%以上的噪声与伪影; (三)创新了硬件高精度采集与专用系统校正技术 基于硬件的数据高精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高端医学放射影像设备关键成像新技术与应用
二、提名意见
针对医学 CT、 PET 和 PET-CT 临床应用面临的高 X 线电离辐射和低空间 分辨率带来的随机性癌症诱发和高误诊率等难题,该项目创建了基于数据本源 特征和数据采集系统建模耦合驱动的最优化迭代重建模式,实现了系列低剂量、 高分辨、高精度关键成像技术,具体包括:(1) 开拓了数据本源特征分析与统一 建模方法,实现了特定放射成像分辨率的大幅提升;(2) 拓建了数据-系统耦合驱 动高分辨成像技术,实现了低剂量 CT 高分辨成像、低光子计数 PET/PET-CT 高精 度成像;(3) 创新了硬件高精度采集与专用系统校正技术,实现了 CT/PET-CT 高 精度数据采集与稳健系统校正,为高分辨率高精度成像提供了高保真成像前数据 采集。 该项目技术研发难度大,思路新颖,完成系列成像与图像分析技术创新,突 破部分关键部件尤其是探测器模块的国外技术封锁, 产生 70 项发明专利, 发表 SCI 论文 92 篇,部分成果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研发了中国首款 64 层高 端 CT 以及其他系列高端 CT、PET、PET-CT 产品,先后取得 CFDA 和 FDA 认 证,打破国际垄断,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 等奖。
度采集与专用系统校正是确保高分辨成像精度的先决条件。如针对颅骨扫描需 避免眼睛 X 线直射,提出了区域自适应螺旋扫描数据采集技术,保护眼睛的同 时辐射剂量降低近 30%;如针对焦点偏移成像分辨率下降,提出了焦点偏移误差 预估系统校正技术,使成像分辨率提升近 10%;如针对 PET 假阳性问题,提出了 基于信息散度距离的 PET-CT 衰减校正技术,误诊率大幅降低。 在国家科技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个项目的支持下,本项目建立了基 于数据本源特征和数据采集系统建模耦合驱动的高分辨率放射成像关键新技术 研究体系,完成系列成像与影像分析技术创新,突破部分关键部件尤其是探测 器的国外技术封锁,产生 70 项发明专利,发表 SCI 论文 92 篇,部分成果获广 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与国内影像企业联合攻关,研发了中国首款 64 层高端 CT 以及其他高端 CT、PET、PET-CT 产品,先后取得 CFDA 和 FDA 认证,打破国际垄 断。近年来共计销售两千多台,累计销售额达二十多亿元,实现数千万级人次 的影像检查,产生了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作为高端医学放射影像设备的杰出代表,为人类肿 瘤早期数字化诊断带来革命性影响,但其临床应用仍面临高 X 线电离辐射和低 空间分辨率带来的随机性癌症诱发和高误诊率等难题。为此,斯坦福大学、密 西根大学及西门子通用等公司长期从事相关研究,本团队十余年来亦瞄准这些 难题开展关键成像技术攻关。囿于已有商用成像技术多采用解析或半解析重建 方案,未从数据本源特性入手利用数据采集系统统一建模原理与优化理论,本 项目的核心发明思想是:创建基于数据本源特征和数据采集系统建模耦合驱动 的最优化迭代重建模式,面向 CT、PET 和 PET-CT 三大成像模态,构建相应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