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丰富华美的明代服饰图案

合集下载

明代服饰(图文解析)

明代服饰(图文解析)

明代服饰(图文解析)明代皇帝服饰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

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

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

明太祖认为古代五冕之礼太繁,决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

余不用。

”男子服饰1.明代男子服装,以袍衫为尚。

2.团领衫、补子、幞头①明代公服: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

②幞头,在明代已成为统治阶级的专用头衣。

常服中的幞头称“乌纱帽”,前低后高,圆顶,翅钝圆,帽内用网巾束发。

帝王所用幞头名“翼善冠”,折角向上。

3.直裰/直身,右衽、大袖的宽敞袍式,背间中缝直通到底,明时僧道亦服。

明初儒生都穿蓝色四周镶黑色宽边的直裰,时称蓝袍。

4.罩甲,是超短袖、对襟或大襟,长度在膝下到足背之间,衣身紧窄的式样。

5.巾帽,一般人常用巾和帽,明代巾帽除采用唐宋还有元代的部分保留,所以明代巾帽比较多样。

如“四方平定巾”、“东坡巾”、“平顶巾”、“六合一统帽”(又称小帽,即瓜皮帽)等。

女子服饰1.主要有:衫、袄、霞帔、比甲、裙子等。

命妇服包括:凤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组成。

2.凤冠、霞帔①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

后妃的凤冠除缀凤凰外还有龙,普通命妇的彩冠仅缀花钗。

②霞帔是一种帔子,象两条彩带,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

宋代,霞帔成为贵妇礼服,明代因袭不该。

不同品级命妇霞帔纹样有严格规定。

3.背子,亦作褙子,样式继承宋代,有合领和对襟两种,贵贱皆服。

就功用分两式:对襟、大袖为贵妇礼服;对襟、小袖为普通妇女便服。

品级纹样基本与霞帔相同。

4.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明代中叶形成风气。

比甲形似背子而无袖,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罩在衫袄之外。

5.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袈裟,因拼纂的布形如水田而得名。

6.衣、裙,①上衣和裙的长短变易时常,衣式亦窄亦宽,四方服饰都仿京师,后趋效南方。

明代服饰.ppt2

明代服饰.ppt2
· · · ·
1368 1368



明 代 服 饰
一·明代服饰特点 明代服饰特点
禁胡服 胡语 胡姓 废元服制 上采周汉 下取唐宋 公服和常服等, 明代文武官的冠服有朝服 祭服 公服和常服等, 明代文武官员的服饰完全受制度与规章的严格约 束,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与配饰来显示他们的地 位和级别。文官一般为禽类, 武官一般为兽类。 位和级别。文官一般为禽类, 武官一般为兽类。
直裰: 直裰:右衽 大袖的宽敞袍式 继承了宋代样式 背间中缝直通到底 。 罩甲: 罩甲:则是超短袖对襟或大襟 长度在膝下或足背 衣身紧窄样式, 之间 衣身紧窄样式,当时罩甲穿得极为广泛 ,黄 色的罩女子服饰主要有: 明代女子服饰主要有: 衫 袄 霞 帔 褙子 比甲 裙子等 衣服基本样式仿唐宋 ,一般为右衽 ,恢复汉 族的习惯。 命妇朝见皇后是的礼服, 命妇朝见皇后是的礼服,就由凤冠 霞帔 大袖衫 及褙 子组成。 子组成。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 的礼冠。 的礼冠。 霞帔:是一种帔子,其形象两条彩练, 霞帔 是一种帔子,其形象两条彩练,绕过头颈 ,披挂在胸 是一种帔子 前,下坠金玉坠子。
褙子:褙子样式继承宋代,到明代更流行, 褙子:褙子样式继承宋代,到明代更流行,一般有 合领和对襟两种,贵族和庶民都用。 合领和对襟两种,贵族和庶民都用。对襟大袖为贵 族妇女使用,凡对襟小袖都为普通妇女使用, 族妇女使用,凡对襟小袖都为普通妇女使用,纹样 与霞帔上的基本相同。 与霞帔上的基本相同。 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比甲形似褙子,而无袖 比甲:即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比甲形似褙子, 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 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拼合缝制成的服装,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织锦拼合缝制成的服装, 因拼凑的布为水田型而得名。 因拼凑的布为水田型而得名。 与唐代不同,明代女装风格修长,窈窕, 与唐代不同,明代女装风格修长,窈窕,同样有着变化及 为丰富的衣服样式

明朝的时装美学与设计思想

明朝的时装美学与设计思想

明朝的时装美学与设计思想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它不仅有着伟大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还拥有着独特的时装美学和设计思想。

明朝时期的时装主要分为两种:宫廷服装和民间服装。

无论哪种,都表现了明朝时期人们高雅、典雅、朴素的审美情趣。

一、宫廷服装明朝宫廷服装的设计以华丽和肃穆为主,最早期的明朝服装,主要是模仿了先前的元代服装,如明太祖朱元璋装束依然采用了元朝御袍的样式,衣袍上还绣上了龙纹和云雾图案,寓意着皇权至高无上。

到了宣德年间(1426-1435年),宫廷服装的样式更加华丽、奢侈,颜色也更为丰富,服装主管官员开始对服装进行严格管理。

此时,服装设计开始体现明朝时期人们对时尚及服饰文化的重视程度:如锦袍、龙袍、鹤氅等服装形式那精美的刺绣、繁复的彩绘,不断改进刺绣技术,使得刺绣更加细腻、华美,从而提高了宫廷服装的造型效果。

明朝时期宫廷服装的主要着色主要是金、银、红、墨黑和翠绿,以及淡蓝色等基本颜色配合,平时在宫廷里主要穿带有云纹和龙纹的衣袍和袍马,还有更为隆重的祭天祭祀时的龙袍,通过这些诸多方面的不断改进,使得宫廷服装的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华美精致。

二、民间服装明朝时期的民间服装设计则更注重实用性,更加朴实和自然,颜色呈现出平实而朴素的感觉。

明代民间女子服饰中,织锦裙、褌裤和缎袄是主要的三种形式,这些服饰都以丝绸织造为主,细腻平滑、柔软透气。

男子服饰则以衣裤为主,衣服是比较中式风格的改良版衣服,通常有宽松领口,是为了方便活动,下摆是左右分叉的样式,下摆也比较宽松,有利于舞蹈和其他活动。

裤子则以紧身、肥腿大腚形式为主,下摆通常是敞开式。

此外,鞋子也是民间服装的一部分,可以体现出明代民间服装的特色。

女鞋通常很小巧,是一种披麻方式的鞋子,有带子或绑带的鞋子,十分适合行走;男鞋则比较宽松,大多数是平底鞋或带厚底的鞋子。

三、设计思想无论宫廷服装还是民间服装,在设计上都表现了明代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风度和文化背景。

中国明代服饰介绍PPT课件

中国明代服饰介绍PPT课件
•明代官服排斥元代异族服饰,禁胡服、胡语、胡姓。但朱元璋文化低,无能力另创新 的服制,于是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于是明代官服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出现了 历代官服之集大成现象,成为封建社会末期官服的典范。
•周汉以及唐宋官服较为繁褥,明代朱元璋指出礼服不可过繁,祭天地、宗庙只需戴通 天冠、穿纱袍,一品至五品官服紫,六、七品官服绯。使官服制大为简约。但是官服制 内容的简约并不代表朝服规定不严格。相反,由于朱元璋特殊的出身背景,明皇对全国 施行极端专制性的统治。对朝服的严格规定甚至影响到民间服饰,使其简约素净(明初 期)。
弁(biàn):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为男子穿礼服时所戴。吉 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
舄(xì):重木底鞋(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
•鲁王皮弁图 此为亲王皮弁,从图中 可以看出为九缝,每缝缀五彩玉珠九颗。
文武官服是明代官服最有特点的服饰,也是封建社会官服的典型,几千年汉族官服中的各种文 化符号都在明代官服中积淀成熟而外化。它在承袭周汉唐宋的传统官服制基础上,突出地表现 了明代对服饰符号的象征功能的充分挖掘,使明代政治、伦理观念在服饰上展现无遗。
公服吸收了唐代品色服的特点,但删除了 紫色袍。朱元璋以朱色为正色,又因孔子 曾说过“恶紫之夺朱也”,从此紫色在服 中废止。明代还修改了唐代以花径大小和 几何纹来品级的服装纹饰,一律改为以花 径大小来区别。这既简化了服装的分级形 式,也突出以花别品的功能,是一种继承 和发扬的服装形式。
穿织金蟒袍的明代官员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中国明代服饰介绍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历史背景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当了皇帝后内 心潜藏着一种不是贵族出身的自卑感,因而 十分忌讳有文化的知识份子,并对朝野间人 们的言论过于敏感,于是采取高压政策,大 兴文字狱,禁锢思想,灭绝异端,在思想文 化领域进行专制,这一明初的政治背景直接 影响了服装的变化。由于明皇对全国施行极 端专制性的统治,所以对朝服规定也十分严 格,并延及民间服饰,这也就是明代初期民 服趋向简约素净的一个原因。

明代服饰

明代服饰

女子头饰
金 钗
明代服饰
明代男子服饰
平民男子
男子便服
复 制 夹 衣 军 事 服 装
主腰
明代女子服饰
• 明代暗绿地织金纱通肩柿蒂 形翔凤短衫
• 明代葱绿地妆花纱蟒裙
本承袭了宋元的发式,待嘉靖以后 妇女的发式起了明显的变化,“桃心髻” 是当时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 扁圆形,再在髻顶饰以花朵。以后又演变 为金银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髻顶亦装 饰珠玉宝翠等。“桃花髻”的变形发式, 花样繁多,诸如“桃尖顶髻”、“鹅胆心 髻”及仿汉代的“堕马髻”等。

明代服饰赏析

明代服饰赏析

明代服饰赏析
明代非常注重对外交往与贸易,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对中央和地方封建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禁胡服,胡姓,胡语等措施。

其中,明代女子依然是很少穿裤子,下裳主要为裙,裙内加着膝
裤。

还有江南水乡的妇女束于腰间的短裙以及
自后而围向前的裙子,或称“合欢裙”。

明代
女子裙子颜色很浅,纹样还不明显。

在这种情
况下,明代女装里还出现了一种典型的服装,
就是用各种颜色的布拼接起来的衣服,如右图
所示,被称为“水田衣”。

水田衣是出自民间妇女手中的艺术佳品,
这种衣服一直持续了很久,也被称为“百家衣”,不过已多为儿童缝制而且主要是被褥了。

与唐代的服饰相比,简洁明了,相对而言比较保守。

简练中透露着大气。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上的动物纹样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上的动物纹样
龙纹样在明清时期的服饰上被广泛应用,如蟒 袍、龙袍、龙褂等龙、盘龙等, 每种形态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凤纹样
凤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鸟,是女性的象征,代表着美丽和高贵
01
。 凤纹样也代表着皇权的象征。在明清时期,皇后和皇妃的
服饰上经常会出现凤凰图案,寓意着皇室的尊严和权威。
补服
这是官员在正式场合所穿的礼服, 以方形补子来显示其等级。
民间服饰
民间服饰则比较丰富多样,包括直 身、短打、深衣等。
02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上的动物 纹样分类
龙纹样
1 2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吉祥 的象征,是皇权的象征。是代表着华夏民族和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明清时期,龙纹样 的服饰也是对先祖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鹤纹是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性纹样之一,象征着高雅和长寿。在服饰上,鹤 纹样被广泛应用,如鹤袍、鹤氅、鹤带等。
鹤纹样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形态和寓意上。鹤纹的形态高雅优美,有着飘逸 之感,非常适合表现男性的庄重和高雅。同时,鹤纹也寓意着吉祥、长寿、高雅 等美好愿望。
THANKS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上的动物纹样
目录
•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概述 •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上的动物纹样分类 •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上动物纹样的艺术价值
01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概述
中国明清时期服饰的特点
1 2
注重色彩搭配
明清时期的服饰特别注重色彩的搭配,尤其是 明亮的颜色与暗色系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服饰 的华美和庄重。
凤纹样的艺术价值
凤纹是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纹样之一,象征着美丽和 高贵。在服饰上,凤纹样被广泛采用,如凤冠、凤袍、凤舞 裙等。
凤纹样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形态和寓意上。凤纹的形态 优美,有着轻盈飘逸之感,非常适合表现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同时,凤纹也寓意着吉祥、和平、幸福等美好愿望。

浅析丰富华美的明代服饰图案

浅析丰富华美的明代服饰图案

浅析丰富华美的明代服饰图案明代服饰图案丰富多彩,本文根据历史出土文物分析华美的明代服饰图案和纹样,从龙袍纹样、官服补子图案、节日纹样、吉祥图案等来进行阐述,对于研究服饰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补子;吉祥图案;龙袍纹样明代服饰的图案及面料的纹样丰富多彩,图案有人物、花卉、禽鸟等纹样。

一、服饰图案纹样种类介绍(一)龙袍纹样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

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

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

(二)节日纹样明代宫中根据时令变化,换穿不同质料的服装,并吸收民间风俗,加饰象征各个时令的应景花纹。

葫芦纹是明朝年节所穿的服饰纹样,取福禄吉庆之意,俗称“大吉葫芦”。

元宵节,内臣、宫眷穿灯景补子蟒衣,衣上饰灯笼纹样。

端午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

五毒指蝎子、蜈蚣、蛇虺、蜂、蜮(guō音锅)。

艾虎为口衔艾叶的老虎,寓意驱毒避邪的意思。

中秋节,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穿月兔纹衣服。

古代神话说月中有月兔,故以玉兔代月。

(三)吉祥图案明代吉祥图案利用象征、寓意、文字等方法,以寄托美好的愿望。

主要有祥云、万字、如意、花卉、禽兽等纹样。

文字如卍(万)字、寿字、福字、喜字都是明代服饰纹样中常用的,还有“百事大吉祥如意”七字做循环连续排列,可读成百事大吉,吉祥如意,百事如意等。

根据花草果木特点来象征一定的寓意。

例如石榴象征多子,牡丹花象征富贵,灵芝形状,象征长寿。

并蒂莲花比拟爱情忠贞。

明定陵孝靖皇后棺曾出土喜字并蒂莲织金妆花缎。

此外,还有八仙、八宝、八吉祥等。

八仙实即古代传说中的“八仙”手中所持之物,有汉钟离的扇、吕洞宾的剑、铁拐李的葫芦与拐杖、曹国舅的拍板、蓝采和的花篮、张果老的道情筒与拂尘、韩湘子的笛、何仙姑的荷花。

中国传统服饰之明代服饰(图)

中国传统服饰之明代服饰(图)

中国传统服饰之明代服饰(图)中国传统服饰明代服饰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千年来的带结。

但是纽扣并⾮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

纽扣的使⽤也是⼀种变⾰,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另外理学盛⾏也在⼀定程度上影响了服装风格。

明装与唐装相⽐,在于⾐裙⽐例的明显倒置,由上⾐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

⾐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中国传统服饰——明代戎服 朝服⽤于⼤把、庆成、正旦、颁沼等国家⼤典。

戴梁冠,穿⾚罗⾐、裳,佩⾚、⽩⼆⾊绢⼤带,⾰带,佩绶。

明延宋制,也以冠上梁数划分等级。

公冠为⼋梁,加笼⼱貂蝉,⽴笔五折,四柱,⾹草五段,前后⽟蝉。

侯七梁,笼⼱貂蝉,前后⾦蝉,其余皆少于公冠⼀等。

伯为玳瑁蝉,其余较侯再减⼀等。

都插雉尾。

驸马与侯相同,但不插雉尾。

梁数之外,官员所佩的带、绶也是区分品级的标志。

官⼀品,冠七梁,不⽤笼⼱貂蝉,⾰带⽤⽟,绶⽤云凤四⾊(黄、绿、⾚、紫)花锦。

⼆品,冠六梁,犀⾰带,绶同⼀品。

三品,冠五梁,⾦⾰带,绶⽤云鹤花锦。

四品,冠四梁,余同三品。

五品,冠三梁,银⾰带,绶⽤盘雕花锦。

六品、七品冠⼆梁,银⾰带,绶⽤练鹊三⾊(黄、绿、⾚)花锦。

⼋、九品冠⼀梁,⾰带⽤乌⾓,绶⽤鸂鶒,⼀种⽔鸟,⾊多紫〕⼆⾊(黄、绿)花锦。

御史冠⽤獬⾘。

所拿的笏板,⼀⾄五品⽤象⽛,六⾄九品⽤槐⽊。

中国传统服饰——明代男服 同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样,朱元璋在登上帝位后,早已忘却⾃⼰也曾是贫苦百姓中的⼀分⼦,在强化统治者特权地位的同时,视百姓为贱⼈,认为庶民不过是“趋事执役以奉上者”。

洪武⼗五年(公元1382年)出榜晓谕两浙、江西⼈民:“为吾民者当知其分(职分,应尽的义务),⽥赋⼒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

能安其分,则保⽗母妻⼦,家昌⾝裕,为忠孝仁义之民。

”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亦不容矣”(《明太祖实录》卷⼀五○)。

基于这种观点,反映在百姓的服饰上是多有限制。

浅谈明朝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展示

浅谈明朝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展示

浅谈明朝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展示山东博物馆收藏的明代传世服饰,色彩之鲜艳、材质之典型、纹饰之华美、工艺之精湛、款式之齐全、体系之完整、保存之完好,为“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提供了良好的展品基础。

深入研究和解读这些文物,更好地反映明代服饰文化的深刻内涵,才可策划出一个有深度的展览。

一、明代服饰的分类与展览单元的划分“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中单元的划分,基于明代服饰文物的分类:1.“垂衣天下治”此讲官员制度中明确规定的服装的类型。

大明王朝自建立之初,即着手制定一系列典章制度。

服饰制度从洪武三年(1370)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经过多次修定才最终确立。

明代服装既继承了汉、唐、宋、元的基本形制,又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突出了贵贱有别、上下有等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2.“华锦庆嘉时”明中期以后,天下安定,休养生息。

生活富足使宽仁行政成为人心所向,良工巧匠使华美奢侈成为服饰新潮。

用于时令节日、寿诞、筵宴、婚礼等吉庆场合的“吉服”呈现了新的特点。

吉服式样繁多,有圆领、直身、道袍、贴里、袄裙等;用色明朗,多用大红等喜庆色彩;纹饰繁缛,常采用吉祥图案或应景题材,其文化意蕴深厚。

其中,蟒纹一类的高等级纹样,被朝廷用作赏赐的荣誉象征。

吉服大量运用提花、妆花、织金、刺绣等工艺技术,绚丽多彩,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图二《徐显卿宦迹图》之《皇极侍班》3.“香霭入长裾”此讲制度规定以外的相对自由的日常休闲起居着装。

明前期便服较为简洁,中后期经济繁荣促使人们审美观念趋向多元,便服款式日趋繁多,男子便服主要有道袍、直身、贴里、襕衫等,女子便服以衫、袄、裙、比甲等为主。

这种单元分类,既和明代服饰的规制相对应,也符合人从外在的、规矩的法则,到内心追求自由平和的过程。

二、明代传世服饰的特点及相应的展示方法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丝织业的进步,明代服饰在色彩、面料、款式、结构、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些本质的特点是展览中要重点表现的。

龙服华章,赏明初亲王朱檀龙袍

龙服华章,赏明初亲王朱檀龙袍

龙服华章,赏明初亲王朱檀龙袍在山东博物馆『鲁王之宝』展厅里,陈列着两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的龙袍。

一件为上衣下裳式,一件为上下通裁式,服饰上织有华美的云龙纹。

朱檀生于洪武三年,卒于洪武二十一年,所以这两件服饰可以说是明初亲王龙袍的『鼻祖』。

文\ 山东博物馆 蒋群 图\山东博物馆提供妆金柿蒂窠盘龙纹通袖龙襕缎辫线袍075TOURISM WORLD /的就是元代织金工艺中的捻金法。

首先将自然金锤打成薄薄的金箔,后裁成细条,以丝线为轴芯,将金箔缠绕其上,加工成“金缕丝线”,织料时作为织物纹饰的纬线。

这种金箔的厚度只有2.4~5.8微米,不禁使人赞叹工匠的精湛技艺。

采用捻金法织出的织物纹饰牢固,不易脱落,这两件服饰出土前在墓中曾遭水浸,虽历经六百余年,但盘龙纹饰依旧保持着闪闪发亮的光泽,给人以华美的视觉感受。

两件龙袍纹饰的盘龙纹均为升龙,龙头嘴如猪,双眼突出如比目鱼,龙角平伸似鹿角,鬣毛上冲。

龙体龙颈细长,身体强健,布满鳞甲,五爪如风车。

盘龙的周围遍饰云纹,在流云中游动的龙,动感十足,一派生机勃勃,典型的洪武时期的造型。

此时的龙纹是明代龙纹造型中最阳刚的时期,代表了明代早期龙纹的特点。

龙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神圣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从新石器时代出现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象,地位逐渐上升,到明代成为皇权、皇威的标志和象征,所以这两件盘龙纹服饰作为皇家服饰的专属品,体现了皇家的尊贵和威严。

丝织品作为有机质,保存极其不易,许多古代丝织品出土时均已腐朽,朱檀墓出土的龙袍依然“健在”,依然在静静地诉说着它们在历史中的华章,它们是迄今为止出图保存下来最早的明代亲王服饰,在服饰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弥足珍贵。

上衣下裳式妆金柿蒂窠盘龙纹通袖龙襕缎辫线袍服饰为交领右衽,窄袖,直腰。

通长125、通袖长218、腰宽48、下摆宽152厘米。

分裁的上衣与下裳在腰下部连接,下裳为比较规则的顺褶,接缝处作细密折襇,展开形成宽大的下裳。

明朝皇帝常服设计详解(图文)-明朝服装设计历史

明朝皇帝常服设计详解(图文)-明朝服装设计历史

明朝皇帝常服设计详解(图文)常服明代皇帝常服使用范围最广,如常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均穿常服。

洪武元年定皇帝常服用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即圆领),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

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常服形制与皇帝相同,但袍用红色。

明太祖常服(前期)画像翼善冠用乌纱冒于外,冠后立有折角一对,末端朝上,冠之后山正面还保留有类似早期幞头系结、系带的装饰。

明孝宗以后,折角末端由尖角变为圆弧形。

明穆宗时,又在翼善冠上加饰嵌有珍珠宝石的金二龙戏珠。

明神宗定陵出土有三顶翼善冠实物,一顶为金丝编成的金翼善冠,两顶为乌纱翼善冠。

其中保存较好的一顶乌纱翼善冠高23.5厘米、口径19厘米,用细竹丝编成内胎,内衬红素绢,外蒙一层黄素罗,再以双层黑纱敷面。

后山饰有二龙戏珠,龙身为金累丝编成,嵌有各色宝石及珍珠,龙珠用金制成火焰及花形底托,中间嵌珍珠一颗。

系结、系带也以金累丝制作,镶有绿宝石。

冠后折角为竹胎纱面,用金片折卷成缘边。

翼善冠(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圆领明初定为盘领窄袖袍,其后袍身与两袖逐渐宽大,又因其领式与所饰纹样而被称为“圆领”或“衮龙袍”。

皇帝常服圆领为黄色(后期也有其他颜色),领部右侧钉纽襻扣一对、大襟钉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

在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前期以金织为主,后期多用彩织或彩绣。

明英宗时在两肩团龙之上又加饰日、月二章纹,日纹在左、月纹在右。

早期两袖往袖口处逐渐收窄,后变为宽袖,底边呈弧形,袖端开口,有极窄的缘边。

袍身两侧开裾,在大、小襟及后襟的两侧各接出一片(共四片),称为“摆”或“双摆”。

另在后襟腰部两侧钉有带襻,用来悬挂革带。

定陵共出土12件明神宗的四团龙常服圆领。

圆领(参考定陵出土实物绘制)搭护由半臂发展而来,唐代已在圆领袍下穿着半臂。

中外服装史--明代服饰

中外服装史--明代服饰

❖ b.常服
❖ 职官常服由乌纱帽、团领衫、革带三部分组成,是明代官吏一年四季 最常用的服装为常朝视事(常朝视事指职官在官署内处理公务)所用。
明代常服
明代补子
二、民服
❖ 明代一般男子服饰主要有直身、罩甲、 襴衫裤褶、曳撒等。多承袭前代,仅在色 泽、长短上有所变异。
❖ 1.直身 是一种长衣,闲居、礼见均可穿着。以纱罗苎丝制作才,大襟宽袖,
下长过膝,腰部以下有细裥。
❖ 2.罩甲 罩甲分两种:一,对襟,仅骑马者可用;二,不对襟,士大夫等可服。
较比甲稍长,无袖。
❖ 3.褶子 不分尊卑,均可穿着。其式或用交领,或用圆领,两袖宽大,下长
盖膝,腰部以下折有细裥,状如女裙。
❖ 4.曳撒 一般用纱罗苎丝制成,大襟、长袖。衣身前后形制不一,后为整片,
服装,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
复原图——张亚绘
1:5复原衣——李瑞制
是直领,对襟、小袖,为普通妇女穿着
2.比甲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衣,通常采用直领对襟,其样式类 似后来的马甲,但比马甲长,下摆过膝,所用衣料以彩锦为多,有时还纳 以棉絮,多用于乍暖还寒之季。
3.裙 明代妇女下裳多穿裙,穿裤者甚少。时兴“凤尾裙”、“百褶裙”。
4.水田衣 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
第一节 概述 明朝——服饰的回归
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 穿胡服,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 上采周汉,下取唐宋。明代将 古代服装从多方面给予了巩固 和完善,使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得以保留和发展。

第二节 男子官服与民服
一、官服 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
公 服、常服赐服等。麒麟袍为官吏的朝服。 其服装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 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所绣纹样,除胸前、 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 (一横条)。另在左右肋下,各缝一条本色 制成的宽边,当时称“摆”。

明代女衫的时尚演变———从一件出土四合如意暗花云纹云布女衫说起

明代女衫的时尚演变———从一件出土四合如意暗花云纹云布女衫说起

明代女衫的时尚演变———从一件出土四合如意暗花云纹云布女衫说起2001年12月4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华东交通大学校园内抢救性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

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姓吴,为宁靖王夫人。

这座墓棺木封闭紧密,棺内尸身及随葬物品基本保存完好。

棺内塞满了随葬品,以丝织品最为丰富,根据出土顺序,从上至下有七层之多。

墓主平躺在棺内垫尸被上,头枕白棉布丝绵枕,脸部盖有一块褐色丝巾,头戴凤冠。

身穿5套共12件衣物(图一)。

这批纺织品在出土后曾进行过保护修复,201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古代纺织考古部对其进行二次修复,我有幸参与这个项目,参与修复、复原了其中一件四合如意暗花云纹云布女衫。

一、女衫出土情况及墓主身份这件女衫出土于墓主身侧(图二),编号为NJM:43。

考古人员在编写考古简报时将其命名为“骨朵云纹丝布单袄”。

这件衣服为交领右衽,无衬里。

大襟上有一根褐色绢带,与右腋下的绢带相缚;小襟上有一根麻系带,与左腋下的麻系带相缚。

考古简报上说,“领背侧用蓝色线绣出一条带有装饰性的线”。

实际上,这是衣服里面托领的缝线。

这件衣服的面料很特别,经线为极细的丝线,纬线则是极粗的棉线,这种丝经棉纬的布叫“云布”或曰“丝布”。

图案隐约可见,是明代很流行的四合如意云纹。

衣身长56厘米,通袖长210厘米,袖宽30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宽57厘米,翘高5厘米,领高10.5厘米,左右两侧下开衩15厘米。

据墓志记载,吴氏世家蓟州,其父景琪追随宁献王朱权至江西。

吴氏生于正统己未年(1439年)十一月,后嫁朱权世孙奠培(宁靖王),并受诰封,殁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九月,下葬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春,享年65岁。

据《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朱元璋之子朱权被分封到南昌为宁王,开创了宁藩在南昌五世116年之基。

“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世子盘烒先卒,孙靖王奠培嗣。

”可知朱奠培为亲王。

明代的服饰纹样

明代的服饰纹样

明代的服饰纹样明代的服饰纹样:冠服制度以外的便服,花式变化有一定灵活性。

(一)明代龙袍的几种款式1.十二团龙衮服定陵万历皇帝出土一件缂丝衮服。

里子为黄色方目纱,面与里之间有衬层,以绢、纱、罗杂拼缝制。

两腋下均钉有丝带鼻,腋下留有开口,以便与衣襟上的罗带相拴结。

衮服主要纹饰为十二章,其中团龙12,用孔雀羽线缂制,前身、后身各3,两肩各一,下摆两侧各二。

日、月、星辰、山纹分布在两肩、盘领背部下方和肩部。

四只华虫(雉鸡)在肩部下侧。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织成两行,相对排列于大襟上。

2.四团龙袍在前胸、后背、两肩各饰团龙纹一个。

胸、背为正龙,两肩为行龙,侧身、方向相向。

袍身织有其他暗花。

3.柿蒂形龙袍在盘领周围的两肩和前胸后背部位划出一个柿蒂形装饰区,用金边标示之。

在区内前胸后背各饰一条正龙,两肩各饰一条侧身龙,方向相向,靠近金边用海水江牙纹为饰。

金边以外部位织其他暗花。

或在前胸后背及两肩各饰两条行龙。

4.柿蒂形过肩龙袍在盘领周围的柿蒂形装饰区内饰两条过肩龙,龙头一个位于前胸,一个位于后背,均为正面形,龙身各向肩部绕过。

明朝称这种形式为“喜相逢”。

其他部位织暗花。

5.过肩通袖龙襴袍在柿蒂形过肩龙袍形式上再在两袖各列一条立龙龙襴,另在前大襟、后襟的下摆当膝部位各饰横襴,前后襟的横襴各饰行龙四条。

其他部位织暗花。

如:织金妆花纱柿蒂形过肩龙襴。

(二)明代宫中的时令服装花式明代宫中根据时令变化,换穿不同质料的服装,并吸收民间风俗,加饰象征各个时令的应景花纹。

1.年节农历正月初一正旦节,从腊月二十四祭灶之日起,宫中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帽上佩大吉葫芦、万年吉庆铎针(铎针为帽前额正中的饰物)。

2.元宵正月十五上元节,亦称元宵节,内臣、宫眷穿灯景补子蟒衣,衣上饰灯笼纹样。

3.清明三月初四,内臣、宫眷换穿罗衣,清明节穿秋千纹衣服。

至四月初四换穿纱衣。

4.端午五月初一起至十三,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

五毒指蝎子、蜈蚣、蛇虺、蜂、蜮(guō音锅)。

明朝服饰文化

明朝服饰文化

明朝服饰文化
朱元璋统一天下,明代开始整体上大致恢复汉人衣冠,从唐代吸收了胡人习惯以后,发展出的汉人衣冠。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

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

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

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男服服饰:
冕服:从宋代起皇帝几乎只穿一种冕服。

朝服:有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办公服。

均用到它。

常服:恢复唐宋时代的常服糸统。

女服服饰:
礼服:
褘衣:为皇后受删、谒庙、朝会时穿着。

翟衣:为皇后的第二礼服。

礼服:品官命妇的大礼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丰富华美的明代服饰图案
作者:智绪燕
来源:《丝路视野》2016年第19期
【摘要】明代服饰图案丰富多彩,本文根据历史出土文物分析华美的明代服饰图案和纹样,从龙袍纹样、官服补子图案、节日纹样、吉祥图案等来进行阐述,对于研究服饰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补子;吉祥图案;龙袍纹样
明代服饰的图案及面料的纹样丰富多彩,图案有人物、花卉、禽鸟等纹样。

一、服饰图案纹样种类介绍
(一)龙袍纹样
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

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

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

(二)节日纹样
明代宫中根据时令变化,换穿不同质料的服装,并吸收民间风俗,加饰象征各个时令的应景花纹。

葫芦纹是明朝年节所穿的服饰纹样,取福禄吉庆之意,俗称“大吉葫芦”。

元宵节,内
臣、宫眷穿灯景补子蟒衣,衣上饰灯笼纹样。

端午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

五毒指蝎子、蜈蚣、蛇虺、蜂、蜮(guō音锅)。

艾虎为口衔艾叶的老虎,寓意驱毒避邪的意思。

中秋节,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穿月兔纹衣服。

古代神话说月中有月兔,故以玉兔代月。

(三)吉祥图案
明代吉祥图案利用象征、寓意、文字等方法,以寄托美好的愿望。

主要有祥云、万字、如意、花卉、禽兽等纹样。

文字如卍(万)字、寿字、福字、喜字都是明代服饰纹样中常用的,还有“百事大吉祥如意”七字做循环连续排列,可读成百事大吉,吉祥如意,百事如意等。

根据花草果木特点来象征一定的寓意。

例如石榴象征多子,牡丹花象征富贵,灵芝形状,象征长寿。

并蒂莲花比拟爱情忠贞。

明定陵孝靖皇后棺曾出土喜字并蒂莲织金妆花缎。

此外,还有八仙、八宝、八吉祥等。

八仙实即古代传说中的“八仙”手中所持之物,有汉钟离的扇、吕洞宾的剑、铁拐李的葫芦与拐杖、曹国舅的拍板、蓝采和的花篮、张果老的道情筒
与拂尘、韩湘子的笛、何仙姑的荷花。

八宝是指宝珠、方胜(双菱形)、犀角、金钱、菱镜、书本、艾叶八种宝物。

八吉祥是指佛教的八种法器:舍利壶、法轮、宝伞、莲花、金鱼、海螺、天盖、盘长(百结)八种象征吉祥的器物。

明代服饰中常见的动物图案有狮子、虎、鹿、仙鹤、孔雀、锦鸡、鸳鸯、喜鹊鲤鱼、鲶鱼、蝴蝶、蝙蝠、蜜蜂等,同时还有想象的动物龙、蟒、斗牛、飞鱼、麒麟、凤凰等。

狮子滚绣球则象征喜庆。

仙鹿、仙鹤均象征长寿,鸳鸯象征婚姻美好,喜鹊与梅花相配为喜鹊登梅,象征喜报新春。

鲤鱼跳龙门寓意科举得中,蝙蝠谐音福字,与卍字组合为万福的象征,蜜蜂与灯笼、稻穗组合,象征五谷丰登。

将莲花和鲤鱼组合在一起,寓意“连年有余”。

骏马和蜂、猴寓意“马上封侯”。

明代服饰中云纹最突出,有四合如意朵云,四合如意连云,四合如意七窍连云,四合如意灵芝连云,四合如意八宝连云,八宝流云等。

明代服饰中的人物纹样有百子图、戏婴图、仕女、太子及神仙、佛像等。

二、服饰图案所体现的等级制度
明代的服饰体现岀等级制度的严格。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恢复汉制,根据汉族的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做了重新规定。

明代服制的制定,前后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在服装颜色及服装图案等方面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

例如:在官服方面,规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宝相花等纹样,不准使用玄、黄、紫以及黑、绿、柳黄、姜黄、明黄诸色。

明朝官吏官服为袍服,袍服在胸背缀有补
子,并以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级的不同,文绣禽武绣兽;明代命妇着霞帔时,品级差别规定主要表现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按品级绣饰不同禽鸟花纹。

(一)以补子图案的不同来区别官员的等级
明代文武百官常朝视事均穿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束带。

明朝朝廷对官吏常服做了规定,凡文武官员,不论级别,都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一方补子,补子就是一种方形纹饰,长约四十厘米,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以示区别,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装束。

明《大学衍义补遗》卷九十八记载:“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

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

”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补子。

文官用禽鸟补子: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法官(风宪官)用獬豸。

武官用百兽补子: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二)以霞帔的图案不同区别命妇的品级
明代命妇礼服:由凤冠、霞帔、大袖衫及褙子组成,衣裳区别等级主要是在霞帔和褙子上,按品级绣饰不同禽鸟花纹。

霞帔是明代贵族妇女礼服的专用佩饰。

宋代时霞帔就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佩饰,明朝因袭。

形制像两条彩练,两肩各搭一条,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

每条阔三寸三分,长七尺五寸。

霞帔、褙子上绣花纹样随品级高低而有所区别:皇后绣龙纹,命妇一二品金绣云霞翟纹,三四品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八九品绣缠枝花纹。

八九品命妇褙子绣摘枝团花。

(三)皇恩特赏的赐服纹样
蟒龙、飞鱼、斗牛均为赐服纹样,《明史·舆服志》称:正德十三年,“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

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唯部曹五品下不与。

”赐服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

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蟒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极为贵重,需赏赐才能穿戴。

穿蟒服要戴玉带,蟒与龙相似,唯独爪有所不同。

龙是五爪,蟒是四爪。

明朝只有皇帝和其亲属可穿五爪龙纹服。

斗牛服为牛角龙形纹,斗牛纹也类似蟒纹,只是两角弯曲向下,状如牛角。

斗牛服也是贵重服装。

飞鱼服也是贵重的服装。

在服装上饰有飞鱼图案,飞鱼纹也类似蟒纹,《林邑国记》说,“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

”是一种头如龙,身似鱼,无爪,爪处有鱼鳍,尾为鱼尾状的神话动物。

三、结语
明代的丝织工艺科技空前发展,出现了《天工开物》等科技巨著,而且弹丝、刺绣、织金、妆花、孔雀羽线等精细加工技艺,也达到高超水平。

明代服饰图案更加丰富华美,《明史·舆服志》中有大量的服饰图案和纹样的详细记载,对于官服图案的规定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对于服饰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 华梅.中国服转史[M].天津;天津天民美术出版社,1989.
[2]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
[3]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4] 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5] 范纯荣.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简史[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6] 许南亭,曾晓明.中国服饰史话[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