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 第八单元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27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第28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基础题]1.(2014·高考北京卷)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解析:选D。
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A、B、C三项均正确。
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D项错误。
2.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选A。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使血糖的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使血糖浓度升高。
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但生物效应不相反。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是由肾上腺分泌的,这两种激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具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增加心脏收缩的作用。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不具备的特点是( )A.调节较缓慢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解析:选C。
体液调节的调节物主要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但也有一些化学物质如CO2等不是由腺体产生的。
4.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C。
【高考调研】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 第八单元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28
2.生命活动的调节类型和调节机制
调节类型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调节机制 举例 各种反射活动 激素、CO2、H+等的调节
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 反射弧完成
体液中的激素或化学物质直 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
神经—体液调节
口渴时抗利尿 激素分泌增加, 尿量减少
体液—神经调节
CO2对呼吸运 动的调节
3.调节过程的类型示例 (1)
考点二 血糖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血糖平衡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①神经间接调节——即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内分泌腺(胰岛A、 B细胞及肾上腺)分泌激素,再通过激素调节血糖浓度。 ②激素直接调节。 (2)调节中枢——下丘脑。
【注意】 (1)胰岛素是唯一的降糖激素,它可通过增加 血糖去路及减少血糖来路降低血糖浓度。 (2)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3)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 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例2】 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 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 管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a→b→e来实现的, 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 腺和甲状腺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 (2)
例如: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 血糖进行调节的过程。
(3) 例如: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发出指令会使胰岛A细 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 (4) 例如: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会分泌物质作用 于垂体,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高考生物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文档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讲 含解析
[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实验实验结论达尔文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射产生某种“影响”并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知识归纳(1)胚芽鞘实验中的4个结论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不需要光;②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④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性的原理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 极性运输⎩⎨⎧ 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 下端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 进行(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 )(2)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 √ )(3)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4)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 × )(5)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下图是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的发生原理,请据图分析:(1)图中A →A ′和B →B ′的运输方式是横向运输,A →C 、A ′→C ′、B →D 、B ′→D ′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2)研究表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侧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向侧芽运输,由此推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8.3 体液调节随堂演练
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8.3 体液调节1.(2016·高考全国甲卷)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解析:选D。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多,人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多,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会下降,B项正确;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故可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D项错误。
2.(2016·高考全国丙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选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故A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故B 项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C项正确;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D项正确。
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选B。
此题考查动物体内水平衡调节的知识。
长时间未饮水的哺乳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题组层级快练29含解析.doc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九)(A卷免疫)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在机体各部位的器官中成熟C.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解析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淋巴细胞,A项正确;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如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都是在淋巴器官中成熟,B项错误;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C项错误;浆细胞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D 项错误。
答案A 2.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可特异性地识别、吞噬外来抗原抗原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淋巴细胞的增殖C.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D.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解析吞噬细胞能识别和吞噬抗原,但它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A项错误;抗原侵入人体后可引起免疫应答,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正确;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C项正确;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D项正确。
答案A 3・(2013-新课标全国I)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从图甲可以看出,HIV 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 从图乙可以看出,HIV 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解析 对必修3免疫部分的考查,体现了考纲对获取信息能力和处理 信息能力的要求。
图甲中发生了从RNA 到DNA 的分子合成过程,但 存在干扰因素“酶降解RNA” ,会使部分考生疑惑不解,因为高中生 物课是不讲这些的。
而后面的信息“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又会让考生 联想起课本上的知识,坚定不选A 的信心。
乙图中横标为感染时间z 纵标为抗体水平,那么产生体液免疫是不容置疑的了。
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情检测(含答案)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情专能提升重点题型突破——稳态调节模型【题型例解】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若该图表示突触的结构,则图中的b代表突触间隙C.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若该图表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浆细胞,c代表抗体【解析】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若该图表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效应T细胞,c代表靶细胞;若该图表示突触的结构,则图中的b代表a、c细胞之间的间隙——突触间隙。
【答案】 B【方法技巧】1.生命活动调节的模型(1)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则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
(2)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部分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传出神经,则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同种抗原再次入侵,a表示记忆细胞,则b表示浆细胞,c表示抗体。
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
(4)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表示胰岛B细胞,则b表示胰岛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2.分级调节的过程(如图)(1)寒冷或过度紧张时,通过神经的传递,促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传递给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量减少。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能力提升
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单能力提升1.人和其他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2.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 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16·安徽安庆模拟)下面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
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
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_______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元;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元。
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26课件 新人教版
【例2】 (2012·新课标全国)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 射之一,图1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 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 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 b是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有波动,电位计 未出现波动, 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1)小题时,首先要明确该实验是验证性实 验,再结合图中的电位计的位置和作用进行实验设计。(2)小 题只能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进行分析,因为题中已经
(7)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
(8)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 )
(9)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10)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
(11)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
(12)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 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W区:此区发生损伤,不能写字。 V区:此区发生损伤,不能________。 S区:此区发生损伤,不能________。 H区:此区发生损伤,不能________。
✓自我校对 一、1.神经元 反射 2.中枢神经系统 非条件 条件 3.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完整的反射弧
新题策2016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版)
是分解者 .
, 因此图 2 中 A 是 生 产 者 , 大 气) B是无机环境( C 是 消 费 者, D
( ) 在碳循环中 , 只 有 生 产 者 与 无 机 环 境 间 是 双 向 交 换 的, 2
血浆不 同 于 血 液 , 血 浆 是 内 环 境 的 组 成 部 分, 而血 D 解析 : 液则不是 , 由此判定 D 项不正确 .
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 A.
→血 浆
→ 组织处 的 毛 细 血 管
→组织液
→细胞
内
( ) 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3 素 →
细胞膜 汗腺分泌 肾小球 滤过
→ 线粒体内
→
组
织
液
毛细血管壁
→
血
浆
{
皮肤 肾脏
→ 汗液
→ 原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
1 6 5
→ 尿液
解题方法技巧 ★ 巧用单 ( 双 ) 箭头示意图判断物质转化关系
提升应考能力
( )
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1. 呼吸酶 B. 乙酰胆碱 A.
物质出入人体细胞的具体途径 2. ( ) 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 1
麦芽糖 载体蛋白 C. D. 呼吸 酶 属 于 胞 内 酶 , 麦 芽 糖 属 于 植 物 体 内 成 分, 载 B 解析 : 体蛋白分布于生物膜上 , 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 )
构建思维桥梁
拓展延伸应用 媒介 ������ 尿
循环系统
— —细 胞 与 外 界 环 境 进 行 物 质 交 换 的 ★ 内环 境 的 功 能 —
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 物 链 中 , 能量最少的是图Ⅰ中的 B. 乙所处的营养级 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图 Ⅱ 中的乙 C. 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时 , 图 Ⅱ 中的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
《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题组层级快练30含解析.doc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A卷)一、选择题1.(2015-新课标全国I)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解析在植物体内,幼嫩的叶片等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能将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A项正确;韧皮部的韧皮射线平行于茎的横切面,所以通过它们进行的物质运输也平行于茎的横切面,这种运输为非极性运输,B项正确;一般来说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较敏感, 成熟的细胞没有幼嫩的细胞敏感,C项错误;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数量后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说明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C2.(2015-安徽)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 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解析在同一植株,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的顺序是根>芽>茎,A项错误;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极性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而被抑制,B 项正确;2, 4- D 是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生长素相似,具有两重性,可以疏花疏果, 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C 项正确;IBA 也是生长素类似物,用一定浓 度的IBA 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以诱导生根,D 项正确。
答案A3・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 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 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 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图。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培优提能系列课件
“规律方法专题化”系列——兴奋的传导方向、传导特点的 判断分析与相关实验设计
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 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 传出。
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
(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 A 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 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 A 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 A 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 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 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 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 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题技巧] (1)分析曲线既要看曲线变化趋势中的关键点,又要对比各曲 线间的异同;同时还要结合已有的知识。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糖尿病的患病原因:胰岛 B 细胞受 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氧化分解障碍→血糖高。
1.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曲线 ab 段与曲线 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 bc 段与曲线 de 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 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解析: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原因是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 化和吸收;分泌物甲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物 乙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 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 节过程中是拮抗作用的关系。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8.5 植物的激素调节随堂演练
第八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8.5 植物的激素调节1.(2016·高考全国丙卷)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解析:选D。
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题中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
对照组中a琼脂块不含IAA,所以胚芽鞘b侧不含IAA,b′侧含有从a′琼脂块运输来的IAA,故A 项错误。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都不含IAA,故B项错误。
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故C项错误。
a′琼脂块输出的IAA在向下运输过程中有所消耗,所以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故D项正确。
2.(2015·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解析:选C。
植物幼嫩叶片可以合成生长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的,A项正确。
在成熟茎韧皮部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幼嫩组织中存在极性运输,B项正确。
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成熟细胞,C项错误。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例如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D项正确。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考查范围:生物与环境]1.(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8月联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将会引起北方干燥地区变潮湿B.臭氧层的破坏会增加地球生物受到短波辐射的伤害C.酸雨主要是由燃烧产生碳的氧化物引起的D.为了控制水体污染的污染源,需要工业用水开放化,A项错误;酸雨主要是由燃烧产生硫、氮的氧化物引起的,C项错误;为了控制水体污染的污染源,需要工业用水封闭化,D项错误。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一个连续的薄层B.通过正反馈机制可以使受污染的水体恢复正常C.全球人口应该在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情况下保持平衡D.全球变暖使热带疾病传播范围扩大3.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由其有效资源决定的B.环境容纳量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某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B.温带森林的季相变化属于时间结构C.森林群落中的地表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D.次生林是指经次生演替形成的森林群落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将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鹰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蝉为一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B.鹰的迁入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D.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该树林中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蝉为一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A项正确。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越长,能量消耗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鹰的迁入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项正确。
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黄雀数量减少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C项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阶段综合测评八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云南玉溪一中高三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这样才能够使水分的排出量增加以提高渗透压达到平衡,A选项错误;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CO3/NaHCO3缓冲对构成的缓冲体系,B选项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C选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受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D选项正确。
答案:D2.(百校联盟模拟卷)如图为人体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的关系及弥漫性甲状腺肿发病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进入下丘脑、垂体和组织细胞从而发挥调节作用B.抗体A作用于甲状腺,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减少C.弥漫性甲状腺肿属于过敏反应,抗体A主要分布于细胞表面D.物质C的作用是抑制细胞X分泌淋巴因子及抑制细胞Y增殖分化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和各种组织细胞,从而发挥其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及组织细胞代谢活动的作用,A 选项错误;抗体A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了甲状腺发育而肿大,B选项错误;弥漫性甲状腺肿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A主要分布于血清,其次是组织液等,C选项错误;细胞X为T细胞,细胞Y是B细胞,细胞Z是浆细胞,物质C可抑制细胞X即T细胞的分泌活动,导致淋巴因子分泌减少,并抑制细胞Y的增殖分化,D选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七)一、选择题1.(2014·海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解析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的直接支配,A项错误;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其合成需要经过转录、翻译过程,需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C项正确;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两者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相互拮抗,D项正确。
答案 A2.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对呆小症患儿注射生长激素使其正常发育B.使用促性腺激素提高鱼的受精率C.使用昆虫性外激素控制害虫数量D.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解析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生长激素没有促进发育的生理作用,A项错误;促性腺激素能作用于性腺来促进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从而提高鱼的受精率,B项正确;昆虫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人工运用则可干扰昆虫的正常交尾,用于害虫防治,C项正确;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引起的,胰岛素为蛋白质,常采用注射法来补充。
答案 A3.下列哪些物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失活( )①溶菌酶②促胰液素③抗体④乙酰胆碱⑤钾离子载体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⑤解析在人体内,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失活,A项正确。
答案 A4.如图表示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由图可知激素分子( )A.被细胞膜上的酶A分解为分子B,引起细胞内反应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A结合后,借助分子B引起细胞内反应C.与细胞膜上的蛋白A结合后,转化为分子B催化细胞内反应D.被细胞膜上的载体A运输到细胞内,分解为分子B参与细胞内反应解析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借助细胞内的信息分子B 引起细胞内的代谢变化。
激素分子不参与代谢,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
答案 B5.下图中X、Y、Z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不变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C.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D.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这属于人体的负反馈调节解析若切除Y,则因为乙减少使丙的分泌量会减少,X、Y间还可通过神经调节相联系;图中Z对Y、Z对X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 C6.已知动物合成甲状腺激素需要碘,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
4天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导致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导致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解析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激素减少,功能将受到抑制;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所以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放射量与b相同。
答案 D7.下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表面的受体;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表面的受体;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表面的受体。
答案 C8.如图表示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④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B.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D.人体内环境稳态通过图中所体现的神经—体液调节即可实现解析依据图示可知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④为肾上腺素,在寒冷环境中,②、④的分泌量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A项说法正确。
②的分泌量增加后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C项说法正确。
人体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实现,D项说法错误。
答案 D9.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
下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状旁腺素只通过促进肾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降钙素不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D.降钙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和骨解析通过图中得出甲状旁腺素作用于骨和肾,促使血钙浓度上升,A项错误;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浓度,而降钙素是降低血钙浓度,二者对血钙浓度的调节起拮抗作用,B项错误;降钙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而不是肾,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10.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c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解析信息分子a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因此a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
信息分子c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因此c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作用于组织细胞后,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d表示胰岛素。
答案 A二、非选择题11.(2014·天津)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
据图回答。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__。
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
器官A 是_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
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
(3)据图可知,Kp-10_______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
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综合分析(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解析(1)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细胞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
(2)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
(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日龄;在42-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
(4)综合上述分析,Kp-10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存在神经调节,而Kp-10能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存在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答案(1)核糖体GnRh神经元垂体(2)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3)不影响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增强(4)神经—体液12.试回答下列与动物抗利尿激素分泌和生理作用有关的问题。
Ⅰ.下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部分神经联系。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刺激①处,②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释放。
这属于反射吗?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
②处的抗利尿激素通过________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
Ⅱ.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
下图简要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
(1)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最可能来自哪一种细胞器?________。
(2)如图所示,生物膜之间可相互转换,这是由于生物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3)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
(4)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那么,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正常人________(高/低)。
解析Ⅰ.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刺激①处,②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释放,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所以不属于反射;兴奋由①传到②处轴突末梢释放抗利尿激素,信号变化为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
Ⅱ.(1)水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囊泡来自高尔基体。
(2)生物膜之间可以融合、可相互转换,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而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原理是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可以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4)正常人可以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促进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所以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重吸收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高。
答案Ⅰ.不属于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或其他合理答案) 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体液(或血液或细胞外液)Ⅱ.(1)高尔基体(2)一定的流动性(3)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4)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