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题库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题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
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题
本文档将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的练题。
以下是一些实验题目和相关问题,供学生练和思考:
实验一:水的凝固和融化
1.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2.实验材料:冰块、盐、温水。
3.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在盐中,观察冰的变化。
问题:
冰在加入盐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我们在冬天的时候会撒盐在路上?
实验二:物体的沉浮
1.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实验材料:塑料球、铁块、木块、水。
3.实验步骤:将不同物体依次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浮起来。
问题:
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会沉下去?
为什么船能浮在水上?
实验三:光的传播
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2.实验材料:手电筒、纸片。
3.实验步骤: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点亮手电筒并将纸片放在光线前方,观察纸片上的光斑。
问题:
光是如何传播的?
为什么纸片上会出现光斑?
请根据以上题目和问题进行练,并记录你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有助于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供。
祝你成功!
以上是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题,共计800字以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精品练习(含详细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四年级上册:(一)1 空气的性质: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有质量、会流动,压缩空气会产生弹力等性质。
2 空气受热上升,易冷下降。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3 大自然中风的成因: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最后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形成风。
4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5 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占78﹪。
6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略重的透明气体,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能做灭火剂,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8 空气中除正常成分外,还增加其它许多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9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10 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造成铅中毒等伤害。
11 把带有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往漏斗里倒水,水不能流进瓶子里。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12 用冰块冷却食物,应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遇冷会很快下沉。
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食物,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二)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用温度计。
2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
③要等温度记内的液柱不再上升和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苏教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常见的力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3、一定的拉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4、磁铁具有(磁力),可以使从斜面滚下的钢珠改变运动路径。
5、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6、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作(弹力)。
7、当一根橡皮筋拉长时,他就会产生(弹)力,如果松开手,这个产生的力也会随之(消失)。
8、我们一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科学上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9、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12、下雪天,给汽车轮胎加上防滑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3、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读数是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4、火箭的顶端制造成尖尖的圆锥体,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15、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垂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浮力)。
16、用弹簧测力计勾住一小块石块,把它慢慢放入到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的读数(小),是因为石块受到了水的(浮力)。
17、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8、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较重的物体在水中容易(下沉),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19、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就看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没有改变,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0、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有(橡皮筋)、(握力器)、(拉力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3、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6、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7、(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8、热在金属中是以(传导)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9、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11、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得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快)。
12、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结)。
1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二、判断:1、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4、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5、用醋和小苏打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6、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
(×)7、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8、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9、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10、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11、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12、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三、选择。
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2、深色物体升温(快);浅色物体降温(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参1、2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1、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二、判断题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891234512345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性质1、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注射器抽气注入水中)( 用塑料袋兜空气)。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复习题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局部第一单元第一课空气的性质1.空气具有〔〕、〔〕、〔〕、〔〕等性质。
2.空气与水的一样点有:〔〕、〔〕、〔〕、〔〕;不同点有:〔〕、〔〕、〔〕、〔〕。
3.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喷气式飞机运用了空气的〔〕推进飞机飞行。
4.日常生活中,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地方有〔〕、〔〕。
5.空气具有〔〕,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
第一单元第二课热空气与冷空气1.冷空气〔〕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制冷空调应该挂在房间〔〕方,取暖器应该放在房间〔〕方。
3.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的原理创造了〔〕;1783年,法国人利用〔〕的原理成功制造出( )。
4.由于地面上各个地方的冷热程度不一样,冷空气总要向热的地方流动,空气的〔〕就形成了风。
5.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为什么烟总是向上升?答:因为烟是受过热的空气即热空气,而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烟总是向上升。
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占空气体积的〔〕%,其他的主要是〔〕占空气体积的〔〕%,此外还有少量的〔〕〔〕等。
2.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石灰水外表出现了一层白膜,证明空气中有〔〕。
3.制取二氧化碳: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
4.二氧化碳的性质①.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②.灭火。
5.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答: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不支持燃烧与比空气重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一单元第四课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会危害( )与( )。
2.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甚至造成〔〕。
3.燃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与〔〕,燃烧塑料会产生〔〕,会严重损害人与动物的肝脏与脑4.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与〔〕。
5.森林有〔〕、“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等美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2、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4、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6、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7、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11、(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
1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3、(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4、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5、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6、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二、判断题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操作题专项练习(精选20题,附参考答案)(2022秋)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实验操作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实验操作题一在学完电路暗箱后,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填写了实验记录单连接AB点,小灯泡亮起来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AC点,小灯泡不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AD点,小灯泡更亮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BD点,小灯泡变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BC点,小灯泡亮度没有发生改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题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______号木块。
2、B号木块拉力是______,比A木块的5N_____(大或小),这是因为受到了_____作用。
3、通过观察B号和C号,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拉力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C 号木块受到的浮力____(大或小),这是因为C号木块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上图_______两个测力实验可以比较物体浸没在液体不同深度所受浮力是否相等。
我们可以猜测E号木块的拉力应该为_______。
实验操作题三(一)弹簧测力计读数是_______,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后会发现读数变____(大或小)。
(4分)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做的“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的实验记录,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钩码个数第一次时间第二次时间第三次时间平均时间22.3 2.4 2.42 2.44 1.78 1.8 1.76 1.778 0.98 1.05 0.95 1.021.拉动小车的力来源于_______。
数量越多表示拉力越_______。
2.在试验中需要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进行了三次取平均值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1.给动物分类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书本第2页动物园动物分类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灵长类区——猩猩、猴子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3. 书本第2页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列动物分类。
丹顶鹤、孔雀、小丑鱼、蚂蚁、蜗牛、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类。
天上飞的——丹顶鹤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鸟类:丹顶鹤、孔雀昆虫类:蚂蚁、蜗牛鱼类:小丑鱼兽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三:按照有无脊椎分类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4.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5.脊椎的作用有哪些?:答:在支撑身体、支撑活动、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6.做脊椎模型所需的材料及制作方法:制作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布、剪刀等。
制作步骤:第1步: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第2步: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第3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将脊椎模型立在上面的线轴可以向不同方向旋转脊椎的作用是支撑身体,支持活动7.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鹮、扬子鳄,它们属于脊椎动物;鹦鹉螺、宽尾凤蝶是无脊椎动物2鱼类1.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结构:用鳃呼吸的,用鳍游泳,身体呈纺锤形,大部分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2.鱼鳍各有什么作用呢?鱼鳍保持平衡(背鳍、臀鳍),前进(尾鳍),转弯(胸鳍),腹鳍保持身体稳定。
3.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答:鱼在游动时,尾巴是摆动的,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胸鳍是控制平衡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主要 实验题.doc
全册主要实验题1.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材料:纸团、水、水槽、杯子实验步骤: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实验结论:纸团没有湿,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步骤:将杯子倾斜放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实验结论:纸团湿了,因为空气跑出来了。
2 .热空气上升实验实/材料:木棍、纸杯(大小相同)、细线、火柴实验过程: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抓住木棍的手。
实验现象: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升。
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
3.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玻璃片、水槽、去掉底的饮料瓶、水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
实验现象1: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实验结论1: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
4.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实验步骤2: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
实验现象2:火柴立刻熄灭。
实验结论2:瓶内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5.制取二氧化碳小苏打+醋=二氧化碳(瓶里出现的泡泡)6.验证二氧化碳实验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验证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实验步骤:把长短不一的蜡烛放在大烧杯中,沿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现象:在倾倒过程中,会看到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8.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实验步骤: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
实验现象:杯壁外有小水珠。
实验结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9.设计实验研究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名称: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实验过程:(1)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架上, 下部浸在热水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2、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4、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6、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7、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11、(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
1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3、(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4、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5、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6、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二、判断题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二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3、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4、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5、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6、(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0、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1、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2、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5、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6、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17、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18、(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它们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19、(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0、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1、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22、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3、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应改为“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热快”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9.水蒸气是白色的气体.(×)10.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11.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12.云就是水蒸气组成的(×)13.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14.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15、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16、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_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1)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2)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管冻裂了(3)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2.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1)先快后慢(2)先慢后快(3)均匀下降3、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慢】。
(1)快(2)慢4.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
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
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1)受热(2)受冷5、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1)变大(2)变小6、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热水】(1)热水(2)冷水7、【黑】颜色的物体吸热性能强。
(1)黑(2)白8、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1)固体(2)气体(3)液体9、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
(1)0℃(2)0℃以上(3)0℃以下四、问答题1、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如:蜡烛、巧克力、松香等遇热会熔化成液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
B、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如: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
2、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
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
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3、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答:因为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不同。
金属吸热快,可以尽快将菜做熟。
塑料吸热慢,避免做菜时烫伤。
4、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答:因为同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性不同。
深色衣服吸热性能好,在冬天会感觉温暖;浅色衣服吸热性能差,在夏天会感觉凉爽。
5、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至少五种)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
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6、大自然中水的化身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7.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8、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9、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10、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答: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11、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第三单元: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6、“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