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三联拱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方案的研究

合集下载

地铁暗挖车站“PBA”洞桩法三联拱扣拱施工技术

地铁暗挖车站“PBA”洞桩法三联拱扣拱施工技术

沈阳北站站主体暗挖段 的扣拱施工共分五步 ,具体做法如下 : 1 在主体明挖段施工暗挖段的大管棚。管棚施工要 注意定位 和施 ) 工精度 , 减少对开挖施工的干扰。 2 先施工中跨的初支 ,将中跨初支连接在小导洞的格栅上。 ) 3 在 中跨初 支完成 后 , 称开挖两边跨初支 , ) 对 边跨 开挖 面较大 , 分成两幅开挖。边导洞内的初支部分在施工桩顶冠梁时已完成 。 4) 在边跨 初支完 成后 , 工 中跨 的二衬 。为保 持结构 的受 力稳 施 定 ,拱顶二衬施工分段进行 每段长7 m,拆除一段小导洞侧壁施工一 . 0 段二衬 ,然后X- 除、施工下一步 。严禁同时拆除多段。 J ̄ Y 5 在 中跨二衬施工完成后在对称施工两边跨 的二衬 ,施工工序同 ) 中跨相似。
有变形立 即停止施工 ,在采取可靠措施后再施工。 33初 支和二衬 的施 工节点 多 . 首先是初支 的连接节点多 ,中跨 的格栅连接在两 中导洞的拱部格栅 上 ,通过 中导 洞的初支落于 中纵梁上 ,边跨的格栅一侧落在桩 顶冠梁 上, 一侧落在中导洞的另一侧的拱部格栅上 , 分别将初支落在 围护桩和 中纵梁上 ,三联拱初支共有8 处纵 向通长 的连接带 。其次是二衬分别 与 桩顶冠梁 和中纵梁共有6 处纵 向通长的连接带 。如何处理好数量众多的 初支和二衬 的施工节点是确保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的关键 。 应对措施 :根据施工工艺 ,上述的施工节点都是不 可避免的 , 关键 是如何保证节点 的施工质量 。1 要做好节点处的预留 ,上道工序为下 ) 工序的施工预 留好接茬 。2 要设计好结构受力传 递的力学构造 ,由于 ) 拱承受着 巨大的围岩和结构荷载 ,并将其传递到围护桩和梁柱结构上 , 在施工过程 中节点处的受力构造非 常重要 ,处理不慎就会造 成结构破 坏 ,造成施工危险。

三跨工程典型设计方案范文

三跨工程典型设计方案范文

三跨工程典型设计方案范文一、引言三跨工程是指桥梁、隧道或其他工程跨越三个以上的自然或人工物体。

它是一种大型、重要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对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生命周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三跨工程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制定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以桥梁为例,简要分析三跨桥梁的典型设计方案。

二、三跨桥梁设计的基本要求1、承载能力足够:由于三跨桥梁通常跨度较长,受力较大,设计方案必须保证其承载能力足够,能够满足道路交通的需求。

2、稳定性良好:三跨桥梁经常需要面对风、雨、雪等自然风险,设计方案必须保证桥梁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倾斜或坍塌。

3、施工便捷:三跨桥梁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到施工条件的限制,设计方案必须使得施工过程更加便捷,减少施工风险。

三、三跨桥梁设计的典型方案1、刚构桥设计方案刚构桥是一种由刚性梁和柱组成的结构,它的跨度较大,承载能力强。

刚构桥适用于跨度较大的三跨桥梁,可以有效解决跨越问题。

刚构桥的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取合适的桥梁形式:刚构桥包括梁式刚构桥、悬索刚构桥、钢桁梁刚构桥等,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桥梁形式。

(2)确定桥梁主要构件:包括桥墩、桥梁、悬索、锚固等,确定其尺寸和材料。

(3)考虑抗震与防风:刚构桥需要考虑抗震与防风的因素,设计方案必须对此进行充分考虑。

(4)施工方案:刚构桥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悬索桥设计方案悬索桥是一种由大型悬索和桥面梁组成的结构,跨度较大,承载能力强。

悬索桥适用于跨度极大的三跨桥梁,其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悬索桥的设计形式:包括塔式悬索桥、梁式悬索桥、钢桁梁悬索桥等,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设计形式。

(2)确定悬索桥的主要构件:包括悬索、塔柱、桥梁、锚固等,确定其尺寸和材料。

(3)考虑抗震与防风:悬索桥需要考虑抗震与防风的因素,设计方案必须对此进行充分考虑。

大跨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施工技术探讨

大跨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施工技术探讨

大跨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施工技术探讨摘要:大跨双连拱隧道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隧道,有占地面积小、拆迁量小、接线容易、线行流畅美观等优点,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双连拱大跨度隧道在受力分析上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在设计和施工方法上还不完善,尚处于摸索和积累经验阶段,因此其施工难度很大。

本文主要对大跨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跨双连拱隧道重难点分析三导洞工法不足改进引言:双连拱隧道占用土地节省,对于地形变化较大和土地资源匮乏的山岭重丘地区和城市市政工程比较适用;但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工序复杂,所需建设工期相对较长,故只适宜在中短隧道中采用。

由我公司承建的贵阳遵义中路隧道为双向六车道连拱隧道,隧道建筑限界宽31.40m,高5.0m,采用复合式曲中墙结构,中隔墙最小厚度140cm。

隧道全长485m,隧道最大埋深约51m。

隧道平面线形呈S 形,隧道纵断面为上坡,坡度为3.66%。

1、大跨双连拱隧道重难点分析及对策1.1遵义中路为双向六车道隧道,跨度大,围岩以软弱围岩为主,岩体破碎,稳定性极差。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相互干扰,安全、快速掘进是本项目的重点;防大变形、防坍方是本工程的难点。

相应对策如下:1.1.1 缩短施工准备期,快速进洞。

1.1.2 采用侧翻装载机装碴,增加出碴运输车辆,缩短出碴时间。

1.1.3 Ⅴ级围岩段采用三导洞工法施工,短进尺,多循环,确保施工安全。

1.1.4 加强现场组织管理,确保各工序之间衔接紧凑,缩短工序循环时间。

1.1.5 隧道左、右线开挖面错开距离大于50m,采取超前预报和现场监测,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1.1.6 及时调整施工方法,采用弱爆破进行钻爆开挖。

不良地质段尽量采用人工风钻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

做好爆破设计,确保爆破进尺和爆破成形。

1.1.7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回填注浆及时施作,减少隧道围岩的变形。

二次衬砌及时跟进,确保施工安全。

高速公路连拱超浅埋隧道下穿104国道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连拱超浅埋隧道下穿104国道施工技术
te o sr cin c e o o c ae e c v to a d t re g ii g h ls a l lf,mid e a d rg t g ii g h c n t t sh me f c n e d x a ain n h e ud n oe ,n mey et u o l d l n h ud n i
马艳春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 司上海分公司 ,20 7 ,上海 ) 00 1

要: 宁杭高速公路梯子山隧道为大跨度 、 超浅埋、 连拱隧道 , 且工程下穿国道 , 施工设计采用暗挖 、 三导
洞 先 行 的 施 工方 案 , 先 开 挖 左 、 、 即 中 右三 导 洞 , 临 时 支 护 , 施 工 中隔 墙 , 后 开挖 主洞 , 做 再 然 主洞 开挖 也分 左右 洞 , 及 时 浇筑 仰拱 以形 成封 闭结构 , 后二 次 衬砌 , 防拱 顶 下沉 。实践 证 明 , 程施 工 方 案 可行 , 类似 隧 道 并 最 以 工 为
EX ES W AY AS I PR S P S NG HROUGH T UNDE 1 4 NAT ONAL HI R 0 I GHW AY
MA n h n Ya -c u
( hn ala 8h C nt c o ueu C . t. 00 1 S a ga,C ia C ia R i y 1 t o s ut n B ra o, d,20 7 , h nh w r i L i hn )
灰 为主 , 为路 基 填 土 ; 四 系含 碎 石 粉 质粘 土 ( ,: 第 Q )碎 量减小对现况1 国道交通的影响 , 4 0 决定采用暗挖法施
石呈棱 角状 , 可塑 , 于山体顶部 , 位 对隧道影响不大 ; 第 四 系碎 石 土 ( 。)碎 石 直 径 一 般3 1 c 棱 角状 , Q : — 0 m,

复杂地质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三导洞并行施工工法(2)

复杂地质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三导洞并行施工工法(2)

复杂地质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三导洞并行施工工法复杂地质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三导洞并行施工工法一、前言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一直是一个挑战性任务,传统的施工方式往往存在效率低、风险大等问题。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复杂地质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三导洞并行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技术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复杂地质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三导洞并行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平行施工,同时进行多个导洞的开挖和支护,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和提高施工效率。

2. 减少地质风险:通过分段隧道开挖和适当的支护措施,减少对不稳定围岩的破坏,降低地质风险。

3. 提高施工质量:通过对每个导洞施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提供应急通道: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的三导洞,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提供逃生通道和应急通道。

三、适应范围复杂地质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三导洞并行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大的地应力和围岩变形风险的地区。

2. 对施工周期要求紧迫,需要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项目。

3. 需要提供应急通道和逃生通道的项目。

4. 需要减少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的项目等。

工法的原理是通过分段施工和合理的支护措施来降低地质风险,同时通过对每个导洞施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施工质量。

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分段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将整个隧道分为多个段落,并逐段进行开挖和支护工作,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地应力变化和围岩变形。

2. 合理支护: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围岩情况,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包括钢拱架支护、喷射混凝土、锚杆和喷网等,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的持久稳定。

3. 施工监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地应力、变形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支护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并行施工:通过合理的施工计划和协调,同时对多个导洞进行开挖和支护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三联隧道软弱围岩条件下横洞与正洞交岔段施工技术

三联隧道软弱围岩条件下横洞与正洞交岔段施工技术
t e ma n t n e nd sr n t e i g t e ma a e n ,a e a o t d, S s o c iv ae a d r pd c n tu to f t e h i u n l a te gh n n h n g me t r d p e O a t a h e e s f n a i o sr cin o h
情况下 , 井进入 正洞 井底 车场 的施工 ; 斜 文献 [ ] 绍 6介
了 大 断 面 斜 井 以 较 大 角 度 进 入 正 洞 挑 顶 施 工 ; 献 文
[] 7 主要 对 C D 法 和 上 挑 洞 法 进 行 分 析 比较 ; 献 R 文 [] 8 主要说 明斜井 井底 段 的设 计 、 工方 案 的优 化 , 施 采
置拱部 + 5中空锚杆 和边墙 + 2砂 浆锚杆 系统支护 , 2 2 锚
杆 间距 0 81×1 0 环 ×纵 ) 每根 长 35 拱 墙 8 . 1 . m( 1 , . m;
网片和 C5喷射 混 凝 土支 护 , 2 网格 间距 2 m × 5c 5c 2 m, 喷射 混凝土厚 2 1; 环 5 5T 全 CI 0 m厚 C0钢筋 混凝 土二 c 3

i igcnt ci ra i i , pi i o s u t nt h i s o t z g h ei fh ci t no r pn o s ut nognzt n ot z gtecnt c o cnq e , pi in ed s no tejn t nsc o f p r o ao min h r i e u m i t g u o ei
紫红 色 , 层状 , 薄 节理 裂 隙发育 , 隙面泥 化现 象严 重 , 裂
水 平岩 层 , 间结 合 力 差 , 性 较 软 , 子 面含 少 许 裂 层 岩 掌

三导洞法连拱隧道下穿建筑物的施工监测分析

三导洞法连拱隧道下穿建筑物的施工监测分析

山 西 建 筑
明显反 弹的迹象 。
l O
后部 的沉降测点也处于加速下沉 的状态 。 1 0月 2 0日对试验 房进 行补 偿 注浆施 工 , 1 0 4 — 8及 1 0 4 — 1 1测

点在 2 1 H上午 的测值都一定程度 的上 抬 , 变 化值分别 为 8 . 5 m m
三 导 洞 法 连 拱 隧 道 下 穿 建 筑 物 的 施 工 监 测 分 析
唐 智 文 梅 天娥
( 1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湖北 武汉 4 3 0 0 4 0; 2 . 随州市 交通 工程质量监督 站 , 湖北 随 州 4 4 1 3 0 0)

要: 采用常规 监测与 自动化 监测 相结合 的现 场监测手段 , 研究 隧道施 工对试 验房以及周边环境 的影响 , 研 究成果表 明 : 隧道左
线没有形成封 闭隔水带 , 隔离桩 以外 的地表沉 降较 大 ; 帷幕注浆 、 基底加固注浆对抑制试验房 的沉降速率有一定 的效 果 ; 补偿 注浆
施工使房屋得到抬升 , 从 而达到对房屋进行 纠偏 的 目的。 关键词 : 监测 , 隧道 , 沉 降 中图分类号 : U 4 5 6 . 3 文献标识码 : A
下 鱼 台 阶 ) 拈 l J 至 : 童 : 驸 9 『 上 l
- 1 / / /
6 0 6 . 8 1 4
图 1 三 导 洞 法 连 拱 隧 道 开 挖 分 布 图
根据 国内学者关于隧道工程 的研 究成果 及 有关 国家行业 由于该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大 , 特将 1 0 4号 , 1 0 5号 建筑物设 置 标准 J , 确定现场监测采 用常 规监 测 与 自动 化监 测相 结合 的手 为试验房 , 以便 在该 区域 开展施 工 【法和施 工工 艺研究 , 为隧 道 段, 研 究隧道施工对试验房 以及周边环境 的影 响。 下穿密集建筑群 积累经验 。试 验段 连拱隧 道按 断面 开挖顺 序分 常规监测 内容有 建筑物沉降 、 建筑物 裂缝 、 地表 沉 降 、 地 中分 为左隧道先导洞 、 左 隧道 主洞 、 中导洞 、 右隧道先 导洞及 右隧道 主 层沉降 、 地 中水平 位 移 等。 自动化 监测 内容 为建 筑 物 不均 匀 沉 洞 5部分( 见图1 ) 。 降, 以便 实时 了解到注浆效果 。

下穿建筑物条件下地铁区间三连拱隧道设计

下穿建筑物条件下地铁区间三连拱隧道设计

作 者 简 介 : 晓伟 (9 5 ) 男 , 程 师 , 苏 省交 通 规 划 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 苏 南 京 沈 17一 , 工 江 江
2 0 1 10 5

均 (9 3 ) 男 , 1 8 . , 助理工程师 , 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 院集团有限公司 , 陕西 西安
7 0 0 10 0
一、 + ’ 主洞开挖完廖
图 2 侧 洞法 方 案 地 表 沉 降 曲线
参数为 : 超前小导管 ( 似2 L=3m, 环向间距 03m) . +格栅钢架 ( 间 距 0 5m) . +网喷 ( 0混凝 土( 5 2 2 20mm厚 ) +中空注 浆锚杆 ( L=
40m) . 。
中图 分 类 号 : 4 2 2 U 5 . 文献标识码 : A
1 工程概 况
安德门站一宁丹路站 区间隧道 , 于南京 市雨花 台 区, 位 从设
计起点安德门站起沿 宁丹路西侧行走 , 下穿多栋 1 ~5层商业 、 层 住宅 、 办公楼 , 沿线所属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岗地区 , 地势起伏较
风化泥质粉砂岩) 局部位于 J 1 aJ1 b , 3 _ ,3_ 岩层 内, 2 2 紫红色 、 粉砂结 构。局部发育闭合裂隙 , 岩芯较完整 。基岩地下水富水性弱 。
在本 区间正线两侧分别引 出车辆段 出入段线形成了双线 、 双 连拱 、 三连拱 隧道 。其 中 Kl 2 ~K1 4 +49 +46为三连 拱隧道 , 长
图 3 中洞 法 开 挖 步序 图
3 2 侧 洞 方 案 .
3 2 1 施工步序 ..
开挖顺 序 为侧 洞开 挖一 中导 洞开 挖一 中墙施 作一 侧 洞 衬
收 稿 日期 :0 00 —5 2 1—22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摘要:混凝土钢管拱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序多,在大跨度混凝土钢管拱桥施工过程中,吊杆的施工将直接影响到钢管拱桥的成桥状态和使用性能。

因此,本文结合实例对大跨度连续钢管拱桥吊杆的安装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介绍,说明重点为吊杆安装及吊杆索力监测,实践证明工程所采用的技术是成功的,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经。

关键词:混凝土拱桥;吊杆;索力;设计规范;技术钢管混凝土拱桥以其跨度大、结构轻、造型美、省建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拱桥施工中,但这类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对施工安全性要求高。

本文结合某大跨度连续钢管拱桥吊杆安装施工的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方法,包括总体施工方法、施工准备、吊杆安装、吊杆张拉、吊杆固定端及张拉端的防护处理、施工控制要点、索力监测的必要性、索力监测传感器技术的选择、吊杆索力监测配置以及吊杆索力监测实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工程采用的大跨度连续钢管拱桥吊杆张拉施工技术是成功的,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最终拱桥成桥线形轴线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张拉吊杆的工作量,对今后的类似施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 工程概况某大桥梁拱组合桥连续梁跨度组成(73.9+148+128+148+73.9)m,其中三联跨钢管混凝土拱两侧次边跨计算跨度148.0m,设计矢高29.6m,矢跨比1:5,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中跨计算跨度128.0m,设计矢高25.6m,矢跨比1:5,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

全桥共有6榀钢管混凝土拱,拱肋采用等高度哑铃形截面,拱肋截面高度为3.0m,拱肋弦管采用φ1.0m×16mm钢管,弦管之间用厚16mm的缀板连接,2榀拱肋横向中心距14.0m;每榀拱肋设置17根吊杆,次边跨的吊杆间距为7.4m,中跨的吊杆间距为6.4m,吊杆采用PES(DF)7→91型低应力防腐拉索(平行钢丝束),外套复合不锈钢管,配套使用LZM7→91型冷铸墩头锚;吊杆采用单端张拉,上端置于拱肋内部,下端销于吊点横梁,吊杆张拉端设在梁底。

浅埋暗挖大跨三联拱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暗挖大跨三联拱隧道施工技术

4 施 工 步序 及 技 术 要点
4 1 总 体 施 工 步 序 .
挖, 以缩小 一次 开挖 断 面 , 利 于 围岩 及 结构 稳 定 ; 有 中 部 导坑先行 , 中洞封 闭 成环 ; 两侧 导 坑 滞后 , 洞对 称 侧 施 工。在开 挖 中 , 尽量 减少对 地层 的扰 动 , 过超 前管 通 棚( 管) 护、 导 支 网喷混凝 土 、 拱 架 , 钢 联合 形 成初 期 及 临 时支护 , 断 面及 早 闭合 , 制 地 层 变形 , 使 之 趋 使 控 并 于稳定 , 充分 把握好 洞 室 结 构施 工 中的 力 的转 换 和 平
4 3 5 中 洞 衬 砌 施 工 . .
Hale Waihona Puke 分为 仰拱 、 两个 中隔墙 、 拱部 三个 步骤施 工 。仰拱 不 设模板 直接 浇筑 成 型 ; 隔墙 采 用 15/ x . 中 . / 6m、 10 15m× . 组合 钢模 板 立模 浇筑 ; 部采 用 1 5m . 0 2m 拱 . ×12m 可调 圆弧模 板 +梳 型木 +碗扣 式脚 手架 +@ .
西10m 的导 向孔 , 后 采 用 T 1 5型 夯 管 锤 夯 进 2 m 然 T4
排 , 向间距 3 0mm, 环 0 马头 门段 管棚 间 同样 布设 小 导
管, 超前 注浆 浆液根 据 隧 道所 处 地 层 的 不 同采 用 水 泥 或 水泥水 玻璃 双液 浆 。小 导 管 头 部加 工 成 尖 锥状 , 尾 部 焊箍 , 管壁上 钻 注 浆 孔 ( 6mm) 间 距 5 m, 花 , 0c 梅
设 计参 数 : “ 联 拱 ” 道 马 头 门 的 拱 部 范 围 在 三 隧
内 、 隧道拱 顶环 向间距 @3 0mm布置 大管 棚超前 支 沿 0

大断面连拱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技术研究

大断面连拱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技术研究

大断面连拱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对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望给同类工程做以借鉴!关键词:隧道,施工方法,监测Abstract: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actual engineering projects o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ree step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looking to the same kind engineering do with the reference!Key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monitoring1.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量的日益增长,六车道公路连拱隧道的修建已越来越多,许多学者对四车道连拱隧道的受力情况、防水问题及开挖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而对于三车道大断面连拱隧道的结构形式,由于其受力结构复杂,可供借鉴的施工经验还不多,施工技术尚在探讨和摸索之中。

因此,针对大断面连拱隧道的研究现状,对大断面双连拱隧道展开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断面型式与支护参数设计、施工动态力学响应与最佳施工方法等研究,对于指导和优化依托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根据二广高速公路(G55)怀集至三水段工程项目护坑隧道工程的施工的工程实例,对大断面连拱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施工期间的监控测量分析,对三台阶法施工方法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及建议,以指导后续工程施工。

2.工程简介护坑隧道位于二广高速公路(G55)怀集至三水段31标,起讫桩号为K103+670~K103+845,全长175米。

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公路连拱隧道,单洞净宽14.55m,净高5.0m,设计行车速度80km/h,中隔墙采用复合式曲墙,最窄处宽1.9m。

三联隧道下穿乡镇施工控制沉降技术

三联隧道下穿乡镇施工控制沉降技术

三联隧道下穿乡镇施工控制沉降技术1工程概况1.1工程地质概况三联隧道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低中山地貌,地面标高1824 m~2200 m,相对高差50 m~200 m,自然横坡15°~55°,地表植被不发育,多被垦为旱地。

三联隧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滑坡堆积粗角砾土、堆积层、错落堆积层之碎石土、粗角砾土、坡洪积层粗角砾土、碎块石土、粉质黏土。

坡残积层黏土、粉质黏土。

下伏基岩为断层角砾岩、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砂岩泥岩、页岩、二叠系上统宣威群砂岩夹泥页岩、煤层,峨眉山玄武岩组玄武岩夹泥灰岩等。

隧道进口D1K300+387~D1K306+135段(5748 m)通过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玄武岩夹凝灰岩;D1K306+135~D1K307+065段(930 m)通过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群(P2xn)砂岩夹泥页岩、煤层;D1K307+065~出口段(5536 m)通过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砂岩夹泥岩、页岩。

1.2地表主要建筑物分布情况D1K308+100~D1K308+300段下穿赶场坝村落,埋深130 m~160 m,该村落房屋均为土木、石木结构;D1K308+450~D1K308+720段下穿店子村和乐丰乡一中,埋深105 m~130 m,店子村民房大多为土木、石木结构,少量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乐丰乡一中教学楼、宿舍楼均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和桩基础;D1K308+830~D1K308+880段下穿既有贵昆铁路,埋深104 m,与既有线斜交于D1K308+855(既有线K2332+379),交角32°;D1K308+950~D1K309+320段下穿乐丰乡镇和乐丰乡二中,埋深92 m~115 m,民房大多为土木、石木结构,乐丰乡镇建筑物、乐丰乡二中教学楼、宿舍楼均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和桩基础;D1K309+500~D1K309+700段下穿乐丰乡政府,埋深96 m,乡政府办公楼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初稿三南路下穿隧道结构模板支架施工专项方案

初稿三南路下穿隧道结构模板支架施工专项方案

★(初稿)三南路下穿隧道结构模板、支架施工专项方案杏锦路提升改造工程三南路下穿隧道结构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中交三航局厦门市杏锦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09-25杏锦路提升改造工程三南路下穿隧道结构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工程名称:杏锦路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厦门市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局杏锦路编制单位: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审批单位: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单位主管: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主管: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 技术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者:________________ 审核者: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日期:2013年09 月25 日审核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目录一、编制说明 ........................................................... - 4 -1、编制依据................................................... - 4 -2、编制原则................................................... - 4 -3、编制范围................................................... - 5 -二、工程概况 ........................................................... - 6 -1、工程概况................................................... - 6 -2、总体布置................................................... - 7 -3、工程地质情况............................................... - 9 -4、下穿隧道工程量............................................ - 10 -三、施工部署及施工计划 ................................................ - 11 -1、施工组织机构.............................................. - 11 -2、具体人员组织机构.......................................... - 13 -3、施工进度计划.............................................. - 13 -4、三南路施工总体布置图...................................... - 15 -四、基坑开挖 .......................................................... - 17 -1、总体施工方案.............................................. - 17 -2、总体思路.................................................. - 17 -3、土方开挖原则.............................................. - 17 -4、土方开挖平面部署.......................................... - 18 -五、隧道结构施工 ...................................................... - 19 -1、隧道结构施工流程.......................................... - 19 -2、网喷混凝土施工............................................ - 21 -3、级配碎石垫层及素混凝土垫层................................ - 23 -4、防水层施工................................................ - 23 -5、隧道结构底板、墙身及顶板施工.............................. - 23 -6、钢筋工程.................................................. - 24 -7、隧道结构模板.............................................. - 27 -8、支架钢管支架搭设说明...................................... - 29 -9、支架钢管支架拆除说明...................................... - 30 -10、单侧模板桁架搭设与拆除................................... - 30 -11、混凝土工程............................................... - 31 -六、钢管支架模板验算 .................................................. - 34 -(一)单侧模板桁架计算....................................... - 34 -1、模板侧压力计算............................................ - 34 -2、模板及支架验算............................................ - 36 -(二)隧道暗埋段钢管支架计算................................. - 42 -1、支架及模板验算............................................ - 42 -2、钢管支架稳定性检算........................................ - 45 -3、地基承载力检算............................................ - 46 -4、验算结论.................................................. - 46 -七、细部构造及预埋件 .................................................. - 47 -1、变形缝.................................................... - 47 -2、泵站穿墙管................................................ - 48 -3、埋设件.................................................... - 48 -八、安全文明保证措施及安全应急预案 .................................... - 50 -九、质量保证措施 ...................................................... - 66 -1、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 66 -2、质量保证措施.............................................. - 66 -十、文明施工措施 ...................................................... - 69 -1、文明生产目标.............................................. - 69 -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69 -3、环境保护措施.............................................. - 70 -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1、有关杏锦路提升改造工程土建结构的设计施工图纸及变更设计。

满堂架三跨施工方案(3篇)

满堂架三跨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是一座跨越两条主要道路的三跨桥梁。

桥梁全长为120米,其中主跨为80米,两侧边跨各为20米。

桥梁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满堂架施工方法。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队伍:组建一支专业、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

(2)施工设备:准备足够的施工设备,如塔吊、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加工设备、模板及支架等。

(3)材料:确保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 施工现场布置(1)施工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安全。

(2)施工道路畅通,便于材料运输。

(3)施工现场应设立材料堆场、钢筋加工区、模板及支架存放区等。

三、施工工艺1. 模板及支架制作与安装(1)模板及支架的制作:根据设计图纸,选用合适的模板及支架材料,确保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模板及支架的安装:按照施工顺序,依次安装模板及支架,确保其位置准确、连接牢固。

2. 钢筋施工(1)钢筋加工:按照设计图纸,对钢筋进行加工,包括切割、弯曲、焊接等。

(2)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将加工好的钢筋进行绑扎,确保其位置准确、连接牢固。

3. 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制备:按照设计要求,制备混凝土,确保其强度、耐久性等性能符合要求。

(2)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法,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厘米,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

4. 预应力施工(1)预应力筋的张拉:按照设计要求,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确保其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

(2)预应力筋的锚固:将张拉好的预应力筋进行锚固,确保其稳定。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 检测与验收: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与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施工安全1. 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基于实例探讨下穿既有铁路道岔区的框架桥施工及有限元分析

基于实例探讨下穿既有铁路道岔区的框架桥施工及有限元分析

1下穿铁路道岔区框架桥施工难点1.1施工作业环境复杂由于铁路道岔区情况复杂,这一地区通常情况下位于站场和区间交接处地带,是一系列的道岔的集合,为火车的进站与出站提供了不同的路线选择。

而且由于下穿铁路道岔区顶进框架桥施工往往是需要在不影响车站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这实际上对于下穿铁路道岔区顶进框架桥施工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所面对的环境差别之大超乎了其他工程,不仅仅是要求下穿铁路道岔区顶进框架桥施工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对于铁路后期的运行不构成任何的影响。

1.2施工设备进场难度较大为了避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提前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首先,由于铁路道岔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大型施工机械很难顺利进场,只能使用小型设备或人力进行施工。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预见到并防范各种问题,如可能出现的土方塌方、地面、轨道沉降等,需要提前做好实时监测等准备工作,并采取趟检、注浆、补砟等措施处理进行处理。

最后,在框架桥顶进铁路道岔区的施工中,也需要考虑到环保和安全问题,例如注意噪音和粉尘的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保护环境并确保施工安全。

1.3电力接触网临时过渡下穿铁路道岔区的框架桥施工是一项极其复杂和危险的项目,它涉及到电力接触网的临时过渡。

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不影响车站的正常运行,保证电力接触网的正常运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也对下穿铁路道岔区顶进框架桥施工方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全面的预期准备,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计划。

同时,由于施工区域的特殊性,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2工程概况某地区一下穿既有铁路道岔区的市政道路项目,全长约1.11km ,道路红线宽度为40m ,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 ,下穿既有铁路道岔区(如图1)。

该工程从北向南下穿五条铁路,下穿段为铁路路基段,有砟道床。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双联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和施工监控总报告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双联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和施工监控总报告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双联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和施工监控总报告1.工程概况贵州省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东苗冲双联拱隧道为上下行合建的六车道高速公路联拱隧道。

起止里程K9+290~K9+710,全长420m。

隧道进出口均为削竹式洞门,并设置了8m长明洞衬砌。

隧道净宽28m,净高5.0m,由中隔墙分隔为左右两洞,内轮廓采用双心圆型式,外边墙为曲墙,中隔墙为直墙。

净空面积左洞83.62m2,右洞88.51m2。

隧道最大埋深约为77m,最浅埋深约为5m,进口较长地段偏斜严重。

本隧道处于剥蚀、溶蚀丘陵地貌类型,隧道垂直穿越一脊向南北的丘体,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判明的围岩类别同设计文件中地质描述相比,出入较大.围岩分类见下表:具体地质情况及衬砌结构类型详见东苗冲隧道纵断面图1.1,横断面图1.2,1.3。

隧道无地表水系,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均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隧道施工中只出现滴水或小股脉状涌水,但在K9+580~K9+640段60m范围内属岩溶强烈发育区,在雨季时涌水量相对较大,工程地质情况较差。

2.主要技术难点和课题研究内容根据东苗冲双联拱隧道地质条件差、开挖跨度大、洞身采用三导洞法分部施工,施工工序转换频繁,多次扰动结构和围岩,受力状况复杂等技术难点确定了科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1)联拱隧道三导洞施工技术2)隧道施工监控及隧道结构稳定性判断3)隧道控制爆破技术3.主要项目的研究和实施3.1.软弱围岩联拱隧道技术方案研究东苗冲Ⅰ~Ⅲ类软弱围岩联拱隧道采用中导洞—双侧壁三导坑先墙后拱,侧导坑全部贯通的施工方法。

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锚喷、勤量测、紧封闭的技术措施组织实施,三导洞分部施工如图3.1.1所示,具体施工顺序见3.1.2工序流程图.图3.1.1 双联拱隧道施工工序图⑤-1⑤-2 Ⅴ-2 Ⅴ-1①④-2Ⅲ-2 Ⅲ-1④-1Ⅱ-2Ⅱ-1③-2③-1②-2②-1Ⅰ图3.1.1 双联拱隧道施工工序图图3.1.2:双联拱隧道中导洞_双侧导坑三导洞法工序流程图3.1.1 施工步距由于联拱隧道的特殊性,分部开挖易使围岩受到多次扰动,围岩压力再分布复杂,因此各工序的合理间隔距离非常重要,距离太远不能及时形成有效的支护体系,使围岩松弛变形过大而失稳;距离太近易造成各工序相互干扰,窝工大,近似单工序作业,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而且易导致二次衬砌的开裂。

三跨连续梁钢管拱桥施工方案

三跨连续梁钢管拱桥施工方案

3.7钢管拱施工方案3.7.1工程简述主桥上部构造采用三跨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总长99m。

中跨为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拱梁固接,跨径55m;加劲梁为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型结构,桥跨布置为22+55+22m。

(1)拱肋主拱由两片拱肋组成,横向间距为8.9m。

拱脚顺桥向间距为55m,矢高11m,矢跨比1/5,设计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

拱肋每隔6m设置一道腹腔工字钢,单拱共设9道,全桥共18道。

拱肋采用由两根φ600×12mm的圆钢管混凝土组成的竖向哑铃形断面,管内浇泵送充填C50混凝土,两管之间用钢腹板和加劲构造联接形成整体。

两片拱肋之间设置三根一字式横撑,横撑由两根φ400×10mm的圆钢管和钢腹板组成。

主钢管内的混凝土采用能补偿收缩值的微膨胀混凝土,同时应设法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2)吊杆全桥吊索共8对16根,吊杆间距6m。

吊杆采用55φ7的高强度镀锌钢丝成品索,标准强度为1570MPa,双层PE保护层,两端配置相应的冷铸镦头锚,上端为固定端锚固于拱肋上钢管,下端为张拉端锚固于横梁。

锚头要防护严密,并可拆卸更换。

吊杆及锚具应符合上海浦江缆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挤包护层扭绞型拉索》(Q/IMAA01-2000)。

为保护吊索,除采用PE保护层外,在桥面以上2.5m高度内设不锈钢管,在与主梁结合处设防水罩,上下锚头采用防腐油脂处理,并设置减震器,在索管内注入发泡材料。

(3)加劲主梁及横梁主梁为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布置为22+55+22m横断面为单箱双室断面,桥面宽度由边跨的9.4m以直线形式渐变到中跨的11.3m,箱梁梁高160cm,顶板厚为25cm,底板厚度为22cm,边腹板厚度为90cm,中腹板厚度为60cm,拱脚处横梁和吊杆处的横梁均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拱脚下横梁厚度为2m,吊杆下横梁厚度为0.6m,端横梁为普通钢筋混凝土。

(4)所有钢构件均采用Q345D钢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跨度三联拱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方案的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南延安德门—宁丹路区间,在左、右行车线两侧引出车辆段出入段线形成了三联拱大跨度隧道,且线路下穿5层楼房,该段结构设计复杂,施工分步多、工序转换多,施工开挖安全与其地面上方的五层楼房使用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三联拱隧道多采用分部开挖施工,然而采用不同的开挖和衬砌步序,对地层和上部建筑物的影响不同,因此,分析研究既保证施工安全又对楼房影响最小的施工先后步序是该段的关键技术。

研究结论:通过对三联拱地段下穿5层楼房段的5种不同施工工序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各方案引起的地层沉降和结构内力,得出中导洞法开挖,侧洞衬砌先行,再施做中间隧道的方案相比侧洞开挖、中导洞开挖、侧洞衬砌、最后施做主洞等其他几种方案,其对地层和楼房桩基底沉降最小,支护结构内力也最小,是5种方案中最优方案。

关键词:三联拱;下穿建筑物;控制沉降;支护内力;施工方案
随着城市地下铁道建设的蓬勃发展,地铁线路不可避免地下穿建筑群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选择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小的地铁施工方案对地铁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三联拱隧道本身结构跨度大,施工分步多,受力复杂,再加上下穿5层楼房。

因此,在多种工序可能的情况下,选择一种对建筑物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此从数值分析角度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
1. 1 工程线路结构概况
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南延安德门—宁丹路区间,在左、右行车线两侧引出车辆段出入端线形成了双线、双联拱、三联拱大跨度不等跨联拱隧道。

隧道主要穿越泥质粉砂岩,岩土软弱、岩体的自稳能力差,易产生不均匀变形。

其中三联拱区段上方有5层的人造花总厂办公楼,楼房桩基长度10~12 m,隧道拱顶距桩底垂直距离为1. 6 m。

如图1、图2所示。

该段结构设计复杂,施工分步多、工序转换多,施工开挖安全与其地面上方的五层楼房使用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通过模拟分析选择合理的开挖分步,以达到结构施工安全和上部建筑物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2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隧道临近地质勘探XR15钻孔地质分层、各层地层勘探统计物性指标,计算所采用的地层和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具体如表1所示。

楼房附加荷载根据最不利情况,框架结构的办公楼按每层16 kPa考虑,均布于楼房基础上方。

2 施工方案比选
2. 1 方案设计思路
三联拱结构施工按其开挖顺序和支护先后的不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案,分析每种方案的支护内力和引起的沉降大小,寻找出最佳施工方案。

2. 2 方案组合
按以上设计思路共有5种方案组合:方案一:施工顺序为侧洞开挖→中导洞开挖→中墙施作→侧洞衬砌→主洞开挖→主洞衬砌。

方案二:施工顺序为侧洞开挖→中导洞开挖→中墙施作→主洞开挖→侧洞衬砌→主洞衬砌。

方案三:中导洞开挖→中墙施作→主洞左侧开挖→主洞右侧开挖→主洞衬砌→侧洞开挖→侧洞衬砌。

施工步序如图3所示。

方案四:中导洞开挖→中墙施作→主洞左侧开挖→主洞右侧开挖→侧洞开挖→主洞衬砌→侧洞衬砌。

方案五:中导洞开挖→中墙施作→侧洞开挖→侧洞衬砌→主洞左侧开挖→主洞右侧开挖→主洞衬砌。

2. 3 方案计算分析
2.3.1 计算模型
模型采用ANSYS二维模型,两侧边界至隧道中心线距离为65 m,底部边界至隧道距离为35 m,隧道埋深16. 62 m。

侧面边界为水平约束,底面边界为竖向约束。

模型上部边界为自由边界。

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采用BEAM3单元,二次衬砌以及围岩采用PLANE42实体单元。

整个计算模型共有7 759个单元。

应力释放40?时施作上部支护,应力释放70%时施作仰拱支护,各洞室应力释放100%后拆撑、二次衬砌(承受相邻洞室后续施工附加荷载)。

模型网格具体如图4所示。

2.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逐一对以上5个方案进行分析计算,限于篇幅下面以方案一为例给出计算结果。

2. 3. 2. 1 地表沉降和地层竖向位移
地层竖向位移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不同施工步地表沉降曲线如图6所示。

2. 3. 2. 2 支护结构内力
计算结果显示,初支在施工结束时内力分布最不利,最大弯矩为210. 1 kN·m,发生在主洞拱顶(见图7)。

最大轴力为1 550 kN,发生位置为主洞与侧洞的交接处(见图8)。

二衬受力较小,中墙受力较大,在中墙与侧洞、中墙与主洞交接处产生了较大的应力集中,最大压应力达到了10. 8MPa,最大拉应力为1. 16MPa。

2. 4 五种方案计算结果对比
2.4.1 支护变形及地基沉降量对比
施工结束后拱顶下沉及水平位移值如表2所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地层和结构变形均较小。

侧洞法:主洞拱顶下沉值为7 mm左右,两侧洞边墙的拱顶下沉在4. 5 mm左右。

方案一支护变形较方案二略小。

两方案中地表沉降与隧道上方桩底竖向位移基本一致,方案一最大地表沉降为5. 79 mm,方案二最大地表沉降为5. 95 mm。

说明在施工过程中,侧洞提前衬砌对抑制地表变形及既有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导洞法:主洞拱顶下沉值为6.5 mm左右,两侧洞拱顶下沉在4.3 mm左右。

方案五支护变形较其它方案略小,方案三最大地表沉降为5.05mm,方案四最大地表沉降为5.07mm,方案五最大地表沉降为4. 94 mm,同样中导洞法的三个方案中地表沉降与隧道上方桩底竖向位移基本一致。

由中导洞法和侧洞法对比可以看出,中导洞法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及桩底沉降值较小。

2.4.2 隧道结构受力状态对比
根据计算结果,从支护结构受力角度出发,总体上中洞法优于侧洞法,其中,中洞法各种方案结构内力相差不多。

3 结论
(1)在上述5种方案施工过程中,地层均未出现较大的塑性区,说明在计算条件下,上述5种施工步序均能保证施工过程中洞室的整体稳定。

(2)根据计算结果,上述5种施工方案,地表变位均满足施工沉降控制标准。

(3)从控制地表沉降、支护内力以及结构应力角度出发,在上述5种施工方案中,以中导洞法开挖、侧洞先行方案为最优。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安德门~宁丹路区间施工图[Z].兰州:中铁第一勘测设计院, 2007.
[3]复杂工程环境下隧道施工洞室稳定及结构检算报告[R].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学院,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