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论语》十则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论语》十那么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解释以下中划线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之:(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那么,谈谈对你的启示。

1.(1)信:老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当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4.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例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专题0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 《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论语》六则文言文翻译

《论语》六则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以获得知识的提升。

同时,也表达了孔子对待人际关系的宽容态度,认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是:不以他人不了解自己为怨,保持内心的平和。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翻译:孔子说:“政治,就是正道。

您以身作则,谁还敢不端正?”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政治的本质是正道,领导者应以正道为准则,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一种器物。

”解读: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要有全面的素养。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仁者,就是爱护他人。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仁的本质,即关爱他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君子必备的品质。

五、《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改正。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从中学习,同时也要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

六、《论语·述而》原文: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解读: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仁爱”的思想,要求人们在待人接物时,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做到以仁爱之心待人。

综上所述,这六则《论语》经典语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6分)10.(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①!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礼记•中庸》)【注】①矫:坚强的样子。

(1)“兼人”在句子的意思是。

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其的教育思想。

(2)综合两则材料,简析孔子心目中最强者的品性。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6分)10.(1)①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指敢作敢为。

②因材施教(2)①既不畏缩也不鲁莽;②不一味宽厚包容也不妄用武力;③平和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④不偏不倚,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持守中道,不改变志向和节操。

这些才是孔子心目中的最强者的品性。

《论语•先进》参考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

我很疑惑,请问原因是什么。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敢作敢为,所以要约束他。

”《礼记•中庸》参考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强呢?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呢?或者是你自己的强呢?用宽容顺从之道教育人,不报复那些对自己无礼的人,这是南方人的强,是君子的都能够遵循此道。

以盔甲当床,枕戈待旦,直至战死,也无丝毫怨恨,这是北方人的强,强者都尊崇此道。

所以君子和气待人而又不同流合污,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啊!国家“中庸之道”得到遵循的时候,不改变个人的操守的人,那是真强者!国家“中庸之道”遭到破坏的时候,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节操的人,是真强者!”。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论语》阅读附答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写在原文上)【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小题1】(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

(3)迷惑。

(4)凋谢【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其不善者而改之【小题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小题5】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

《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论语十则》和《墨子公输》节选阅读题及答案(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公输》)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

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注:兼爱:即兼相爱。

也就是爱他人,博爱。

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2.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论语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二」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二章原文理解及拓展训练

《论语》十二章原文理解及拓展训练

《论语》十二章原文理解及拓展训练一、原文理解1.【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大意】孔子说:“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大意】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来遵守礼仪?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会懂得音乐?”3.【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意】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晚上死去也无遗憾了。

”4.【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大意】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利益。

”5.【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大意】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在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不足)。

”6.【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大意】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二者兼备,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大意】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卸下重任,这不是很遥远吗?”8.【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大意】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9.【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大意】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0.【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论语》(含解析)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论语》(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论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选自《论语》,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

”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

”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的“焉”含义不同。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文言文阅读一、(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②矣;独下帷③绝编④,迨⑤能倍诵⑥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

②游息:玩耍休息。

③下帷:指汉代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这里指专心读书。

④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指读书勤奋。

⑤迨:到,等到。

⑥倍诵:“倍”同“背”,背诵。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学而时习.之(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迨能倍诵乃止.(4)患记问不若.人1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用力多者收功远。

20.语段【甲】中孔子给我们讲了哪些学习方法?语段【乙】中司马光有什么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21.读了语段【乙】,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

(不少于两条)【答案】18.温习、复习。

以……为快乐。

停止比得上。

19.(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

20.示例:【甲】要按时温习;学思结合。

《论语》 阅读答案(精选9篇)

《论语》 阅读答案(精选9篇)

《论语》阅读答案(精选9篇)篇1:《论语》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九则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谓能养()②游必有方()③德不孤,必有邻()④君子喻于义()3.“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2.①奉养②去向③亲近,做伴④明白,懂得3.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到日常的侍奉上,关心父母衣食冷暖,关注父母健康状况。

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实社会依然可行。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子女远游可日行千里,但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有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

4.君子以“义”行天下,心境平和而无限宽广;小人追逐私利,处心积虑,患得患失。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3)(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①怒,爰②整其旅,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注释]①赫斯:发怒的样子。

②爰:语首助词,无义。

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

④祜:福。

⑤对:答。

21.材料(1)中,“我无能焉”表明孔子是一个_______的人,材料(2)中“临事而惧”中的“惧”指的是_____________。

22.孔子、孟子对“勇”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结合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

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_。

(《论语》)(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 ( 李清照《声声慢》)(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21.谦虚警惕、谨慎22.①孔子主要从个体角度谈论“勇”,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勇的素养,但勇不是蛮干,逞匹夫之勇,而应是遇事谨慎,有勇有谋。

②孟子是从对天下是否有利的角度去看待“勇”,认为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是“小勇”,以国家人民利益为先,能安天下的“大勇”才是真正的“勇”。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含答案阅读下面课内《论语》中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迷茫无所适从。

C.饭.疏食饭,动词,吃。

D.人不堪.其忧,堪,值得(2)从上面前两则中,你能读出孔子关于“学习”的哪些见解或者观点?请写出两个。

(3)上面文段中,“乐”字出现了三次,请你谈谈三个“乐”字分别有怎样的内涵?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①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答案】(1)D(2)与朋友一起学习很快乐。

学习需要反复实践,学有所获内心也是愉悦的。

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

学习时要心胸开阔。

(3)第一句中的“乐”是指与朋友切磋学习的快乐;第二句的“乐”是指颜回在清贫中安心追求“道”的快乐;第三句中的“乐”是指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快乐。

(也可以说第二句中的乐和第三句中的“乐”含义一样,意思对即可)【详解】(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D.有误,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忧愁。

堪:能忍受;(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示例:第一则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

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

“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则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四则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论语》六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嘉兴2022届高三下4月)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嘉兴2022届高三下4月)

浙江嘉兴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材料一: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材料二: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①者与?无乃为佞②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③也。

”(《论语·宪问》)【注】①栖栖:奔波忙碌。

②佞:显示自己的口才。

③疾固:讨厌那些顽固不化、不愿采纳自己主张的人。

21.《论语》中“辟世之士”除长沮、桀溺、微生亩外,还有_________(举出一例)。

材料一中“怃然”的意思是_________。

(2分)22.材料二中孔子回答微生亩的话体现了他怎样的处世态度?请简要评价。

(4分)21.接舆、荷蓧丈人、晨门、荷蒉者等(写出一个即可);怅惘失意的样子。

22.①从“疾固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游说对象的认识是清楚的,但他仍在坚持,这体现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结合材料解说1分,指出精神态度1分)②政治主张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孔子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乎仁道。

(1分)这种执着于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依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和发扬。

(1分)。

【名师讲题】《论语六则》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名师讲题】《论语六则》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10.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D.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12.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1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先进》)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材料三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颜渊》)20.年景饥荒,用度不足,哀公向有若寻求对策,有若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21.“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但是他却让后生们鸣鼓声讨自己的学生冉求,根据上述材料阐述孔子这样做的原因。

20.减税(或采用彻法,采用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21.孔子主张维护社会等级制度(重“礼”),季氏财富超过周公,享用超过等级的八佾舞(天子用),都僭越“礼”。

儒家具有民本思想(推“仁”),主张藏富于民,季氏搜刮民脂民膏,不“仁”。

这样无“礼”无“仁”之徒,冉有却尽心为他服务,也是无“礼”无“仁”之徒,当然要“鸣鼓攻之”。

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哀公问有若说:“今年遭了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彻法,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收十分之二的税,我还不足,怎能实行十分之一的税法呢?”有若说:“百姓富足,君主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足,君主跟谁去取得富足呢?”材料二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材料三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

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1.《论语》十二章

1.《论语》十二章
题探究
27.匹夫不可夺志也 28.博学而笃志 29.切问而近思 30.仁在其中矣
乐: 以……为快乐 饭: 吃 疏食: 粗粮 水: 冷水 肱: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 介词,对,对于 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川: 河流 逝: 往、离去 斯: 代词,这,指河水 三军: 指军队 夺: 改变 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笃: 坚定 切: 恳切 仁: 仁德
【答案】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采分 点:义、于)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采分 点:择、善者)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采分点:逝、斯)
知识帮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9.三十而立 10.四十而不惑 11.五十而知天命
12.六十而耳顺 13.不逾矩
14.学而不思则罔 15.思而不学则殆 16.人不堪其忧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问题探究
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 迷惑,疑惑 天命: 上天的意旨 命: 命令 耳顺: 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 越过 矩: 法度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疑惑 堪: 能忍受 之: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 代词,……的人 好: 喜爱,爱好
知识帮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文言文名著《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名著《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八、名著阅读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21.(1)在孔门德行、政事、文学、言语四科中,子贡以见长。

(2)根据第一、二则材料,概括颜回死后“子哭之恸”的原因。

22.孔子如此喜爱颜回,但在第三则材料中,颜回死后他父亲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孔子为什么不答应?21.(1)言语(2)颜回安贫乐道,善于学习(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22.孔子的身份是大夫,按礼的规定,大夫出门是必须坐车的。

这表明孔子对礼的重视和维护,当人情与礼制冲突时选择捍卫礼制。

参考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论语•雍也》)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论语•公冶长》)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

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

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

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

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论语•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忽施于
人。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是知也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

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答: ______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各项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它启示人们在学习上应该虚心好学。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1.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通“智”,聪明生气发怒
教导
2.选择他的优点学习,把他的缺点拿来对照自己,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自己不愿
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3.关于学习方法,“感受”“略”。

4.D
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