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自媒体与媒体权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自媒体与媒体权力

诸如虎嗅、钛媒体等TMT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可类比于银行与P2P借贷的区别。银行是一种间接融资方式,借款人与存款人之间不存在关联,银行依靠信息不对称优势获取存贷之间的利差。P2P借贷则通过平台的展示和中介作用,直接把借款人与存款人联系起来,平台收取的是信息审核、风险控制、交易办理等中介服务费。同样,传统媒体是一种间接传播方式,作者和读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媒体依靠对作者、内容或渠道的垄断获利。新媒体则通过平台的展示与沟通作用,直接联系读者与作者,平台的价值体现于以话题和内容为导向的作者、读者服务。

TMT新媒体与P2P借贷均非今日之物,却在中国共同爆发于自媒体时代,时间上的巧合颇有可资玩味之处。

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门户时代、博客时代和自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递进隐含了两条媒体权力变迁的线索。

首先是读者与作者的权力。传统媒体和门户时代,作者为媒体机构垄断,机构和渠道居于控制地位,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严实的信息屏障。博客时代解放了作者,却因无法构建传播渠道而勃兴忽亡。自媒体时代依靠社交网络建立传播渠道,同时解放了作者和读者。自媒体时代的个人身兼三职,同时是作者(如微博、微信上的被关注者)、读者(其它被关注者的粉丝)和渠道(通过转发和分享),读者与作者的权力融为一体,无法区分。

其次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权力,门户时代的网络媒体实际上依附于传统媒体而存在,到了自媒体时代,随着从作者到读者链条的打通和信息的双向流动,网络媒体的自循环形成,传统媒体被晾在一旁,式微的命运已无可避免。媒体权力由传统媒体转移至网络媒体,更确切的说,是自媒体。

权力的变迁揭示了互联网对于媒体行业的解构与重建。首先是信息的低成本、高效率传播优势解构传统渠道;其次是信息的低成本、高效率生产优势解构传统内容生产模式;最后是去中心化的思想解构媒体、渠道、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落差,重建内容生产与消费关系。自媒体作为媒体重建的产物,展现的是权力平等和传播自由。但是,当前遍地开花的自媒体很可能仅仅是个开始——新一轮的解构与重建已如箭在弦。

人类社会天然没有均匀、单一结构的容身之处,如同一片沙子,风吹之后总会形成一定形状、起伏或疏密。自媒体同样如此,微博大V和微信大号伴随着这两种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而出现,不同的粉丝数即意味着不同的权力。出于兴趣、地域、专业等方方面面的原因,粉丝不断分散与聚集,展现出一种动态的、错综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变化往往意味着:更具个性和质量、更能与粉丝融为一体的自媒体不断获取新的权力,而持续服务能力差的自媒体将趋于消亡,毫无意外的,目前的大部分自媒体都属于后者。

现在的问题是,在这轮大浪淘沙、去芜存菁的自媒体重构浪潮中,普通的自媒体处于什么地位?新媒体又处于什么地位?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自媒体的联盟化,实力接近的自媒体抱团取暖,试图通过分享权力的形式来维持权力。另外一个趋势是自媒体的团队化,我们所看到的许多自媒体,已经不是个人媒体,而是团队运作的结果。这种权力的重新集中是否会打造出自媒体的新生态,目前尚不得而知。留下的问题则是:那些有一定实力却无力或不屑打造个人团队,又不愿和气生财联盟化的自媒体该怎么办?这些个性化的、体量约略等于微博中V的作者,联系着各自的铁杆粉丝,前途何在?

这,或许就是新媒体的机会,更可能确定新媒体在媒体权力中的地位及价值。

新媒体的实质是机构运营的自媒体,但是与自媒体联盟和个人媒体团队化不同,新媒体是一类作者、编辑与读者的协作平台,作者负责原始内容的生产,编辑负责二次加工,读者负责消费与评价,作者和编辑根据评价确定下一轮写作的方向与视角,形成闭环。如果新媒体上的每位作者是一个自媒体,新媒体就是作者背后的团队,而这个团队是开放、共享的,不服务于特定的作者,因此具有成本节约优势和普惠价值。

更进一步,新媒体若能结合自媒体的演进趋势,从中不断发掘、吸收有态度、有观点、有个性的自媒体作者加入,通过互联网的低成本聚拢优势和专业化服务持续降低作者负担,加强其与粉丝的联系,新媒体有望成为融合长尾需求的纽带。大量的个性作者融为一炉,自由发挥、自由竞争;大量的粉丝各取所需,和谐共处。新媒体将成为一个独立于微博、微信的差异化“自媒体”平台,实现写、编、传、读、评一体的“内循环”。这个平台依托的社会关系介于微博的弱关系与微信的强关系之间,效用介于微博的140字观点与传统杂志的专业性文章之间,并拆除了微信公众号之间的围墙,形成自己的有效细分市场与定位。最终目的是消除“内容已死”的谶语,让合适的内容能够到达合适的人。

而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新媒体的运作还多带有传统媒体的影子。对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的落差打通不彻底,对内容的编排没有新思路,因而其服务价值未能凸显,各个新媒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境地。如果从权力融合及去中心化协作的角度看待新媒体,编辑、作者和读者可以在更深层次上融合,平台用户可以顺畅完成编辑、作者和读者角色的轮换。平台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确保角色的互换符合规则,并给予协作收益(不一定是物质收益),以维持合适内容的持续生产与传播。平台专职人员的角色定位于“媒体的媒体”,目标不再是直接监督内容的生产,而是培养“编作读”一体的媒体人,成为自媒体时代广义媒体人的“生产车间”,“产品”自然是用于平台内容的生产与传播。

在内容编排和技术支撑方面,则可根据平台的社会关系、效用、市场定位,顺应移动化趋势,以专题、时间线、定向推送等形式兼顾快速阅读与深度阅读需求,强化“编作读”之间的融合。具体实验与工具颇多,亦存在大量值得深入探讨之处,在此不一一讨论。

总之,媒体是最早被互联网颠覆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可称为互联网经济的先驱与标兵。随着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的解构与重建,媒体的角色被重新定义、权力被重组,但这一过程可能仍然只是开始,未来之路扑朔迷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角色(权力)融合与去中心化是其中一条合二为一的重要主线。如何沿着这条主线前进,使得新媒体能建立自己的长青基业,实际上是一个与整体互联网经济息息相关的共性问题。本文是作者作为外行人的一些不成熟思考,主要用于感谢虎嗅抚摸节的精彩内容和某太吉的煎饼以及成功使我入眠的《XX定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