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者十八项核心制度
临床医疗核心制度有哪十八项内容

临床医疗核心制度有哪十八项内容在临床医疗中,核心制度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有哪十八项内容构成了临床医疗核心制度呢?下面将一一为您介绍。
首先,医疗质量管理是核心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医疗服务过程管理、医疗质量评价和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
其次,临床路径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确保医疗质量。
第三,院感控制制度是防止院内感染蔓延的必要举措。
保障医患双方的健康安全。
第四,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妥善处理,减少医疗纠纷。
第五,医疗信息化管理。
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纸质档案管理的弊端。
第六,药品管理制度。
包括药品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等全过程管理。
第七,医疗设备管理。
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第八,医疗费用管理。
规范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避免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第九,医疗投诉处理制度。
有效处理患者投诉,维护医患关系,改进医疗服务。
第十,医疗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第十一,护理管理制度。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第十二,消防安全管理。
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医院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院内急救体系。
建立完善的急救机制,及时救治危重病人,提高生存率。
第十四,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保护环境健康。
第十五,输血管理制度。
确保输血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第十六,手术管理制度。
规范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
第十七,危重病患管理。
建立危重症护理病房,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
第十八,免疫规划管理。
加强疫苗接种管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构成临床医疗核心制度的十八项内容,每一项内容都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医疗机构能够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最新版)

18项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 2 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 1 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2 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3 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 24 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最新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最新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十八项核心制度完整版

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一、首诊负责制度2二、交接班制度2三、查对制度4四、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五、病案管理制度6六、危急值报告制度7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8八、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9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0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2十一、会诊制度13十二、分级护理制度14十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6十四、患者抢救与转诊制度16十五、术前讨论制度17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8十七、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8十八、临床用血审核制度21一、首诊负责制度门诊、急诊接诊病人第一个医生必须负责到底,检查,用药,住院一条龙服务。
严禁只开检查单不管检查结果和不管开药的现象发生。
(一)门诊首诊负责制对非本科室范畴疾病病员和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均不得拒绝诊治。
对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详尽询问病史,必要的体格检查,按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病人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科室。
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
必要时,可请相关科室会诊,严禁相互推诿。
(二)急诊首诊负责制1.一般急诊,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执行。
2.重危病人,如非本科室疾病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进行一般抢救,并马上通知相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达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并协同抢救,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如遇复杂病例,需两科或更多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进行必要的抢救,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相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
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
二、交接班制度(一)医师值班与交接班:1.各科室在非办公时及节假日,必须设有值班医师。
2.值班医师每日在下班前到达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主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交接班后,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人情况。
3.各科室医师(主班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人交班本,并作好口头交班。
4.值班医师对重危病人应作好病程记录,并简要记人交班本。
同时,要负责值班期间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人临时情况的处理,每一项临时性的诊疗措施均要在病程记录中和医嘱上有记录痕迹。
临床医疗核心制度有哪十八项内容

临床医疗核心制度有哪十八项内容临床医疗核心制度包含以下十八项内容:1. 安全制度: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包括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药品的安全管理等。
2.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达标,包括检查、诊断、治疗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3. 医疗危急病人救治制度:明确医疗危急病人的救治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急救措施、手术安排等。
4. 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疗环境的消毒、洗手等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医疗场所的安全和病人的健康。
5. 用药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购入、配发和使用,避免药品滥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
6.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制定医疗流程和规范,确保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按照标准程序进行。
7. 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杜绝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浪费,保障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8. 病案管理制度:建立病案信息的记录和管理系统,确保病历的准确和完整。
9. 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10. 医疗质量事故管理制度:处理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及时解决问题和追究责任。
11.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
12. 医疗知情同意制度:确保病人对医疗过程的知情权和自主决策权,加强医患关系的合作基础。
13. 医疗差错管理制度:对医疗差错及时发现、报告和纠正,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14.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及时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15.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系统,加强医疗数据的管理和利用。
16. 高危操作管理制度:规范医疗中的高危操作,如手术等,确保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17. 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度:设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对医疗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进行评估和决策。
18. 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促进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医疗水平。
以上是临床医疗核心制度的十八项内容,它们覆盖了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助力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是医疗机构顺利运行和医患和谐关系的关键要素。
18项核心制度

18项核心制度一、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施行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干科室会诊或报告病院主管部分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伴随或安排医务人员伴随护送;如接诊病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病院接洽安排后再予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干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小我不得以任何来由推委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临床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临床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一、制度背景临床医疗是医院的核心业务之一,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强化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临床医疗中的十八项核心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患者隐私保护制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是保障患者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医疗机构要对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与管理,避免信息泄露。
三、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首要目标,医疗机构应建立并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安全、药品安全、手术操作安全等各个方面,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医务人员是临床医疗中的核心力量,医院应制定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要求医务人员遵守伦理,尊重患者权益,保证诊疗质量。
五、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医院要建立感染控制团队,制定并执行感染防控措施,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六、手术与麻醉管理制度手术与麻醉是临床医疗中的高风险环节,医院要制定手术与麻醉管理制度,规范手术准备、手术风险评估、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各个环节。
七、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医院应建立医疗纠纷处理制度,确保及时处理医患矛盾,保护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八、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过程的规范、医疗结果的评价与监控,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九、病历管理制度病历是医疗过程记录的重要依据,医院应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的书写、保存与查询,确保病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十、医药耗材管理制度医药耗材是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医院应建立医药耗材管理制度,规范采购、存储、使用与报废,避免资源的浪费与滥用。
十一、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是医院的重要资产,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与维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十二、输血管理制度输血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院应建立输血管理制度,规范血液的采集、储存与使用,保证输血的安全与有效性。
临床十八项核心制度

临床十八项核心制度临床十八项核心制度是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流程中的十八项制度,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质量和权益。
具体内容如下:1.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就医环境。
2. 患者信息保护制度: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3.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保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主选择权等权益。
4.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医患纠纷。
5. 知情同意制度:确保患者对治疗方案、手术风险等有充分的知情权。
6. 护理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保证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
7. 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管理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
8.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9. 医疗工艺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工艺和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10. 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存储、配给和使用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1. 急诊处理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急诊处理流程,确保患者迅速得到救治。
12. 普通门诊流程管理制度:规范门诊流程,提高医疗效率,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13. 住院流程管理制度:规范住院流程,确保患者顺利入院、治疗和出院。
14. 手术管理制度:规范手术流程,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
15. 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6. 放射诊断质量管理制度:规范放射诊断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17. 营养支持治疗管理制度:规范营养支持治疗流程,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18. 病友团体参与制度: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病友团体,共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临床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临床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1. 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规定临床实习的细节安排,包括实习科室的选择、实习时长、实习指导及考核等。
2. 就诊时间管理制度:明确医生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就诊。
3. 预约挂号制度:规定患者就诊需提前预约的流程和要求,避免患者等待过久。
4. 医疗费用管理制度:确立医疗费用的收费标准和规范,保证患者的合理负担。
5. 诊疗流程管理制度:明确医生和护士在诊疗过程中的职责和操作规范,确保诊疗质量和安全。
6. 病历管理制度:规定病历书写的内容和规范,保证医疗记录的完整、准确和保密。
7. 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8. 感染控制制度:规定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和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9. 医患沟通制度:规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要求,提高医患沟通的效果和质量。
10. 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采购、存储、使用和处置,确保药品安全和合理使用。
11. 疫苗接种管理制度:规定疫苗接种的程序和要求,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12. 病房管理制度:规定病房的使用和管理规范,维护病房的卫生和安全。
13.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4. 医学伦理管理制度:规定医学研究人员的伦理要求和处理程序,确保人体试验的伦理合规。
15. 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建立医护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16. 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心。
17. 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医疗设施和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要求,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18. 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临床医疗核心制度有哪十八项内容

临床医疗核心制度有哪十八项内容1.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规范患者就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标准。
包括患者入院、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环节,将医务人员的工作安排、治疗方案、用药计划等纳入标准化管理。
2. 质量控制与改进制度质量控制与改进制度是临床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监控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评估质量风险、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诊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 临床路径评估制度临床路径评估制度是对临床路径进行全面评估和改进的制度。
通过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病例数据、医疗质量等进行评估分析,及时调整和改进临床路径,提高医疗效果和运营效率。
4.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包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患者安全教育、医疗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确保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旨在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监测、报告和处理等机制,实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处理医疗事故。
6. 医患沟通协调制度医患沟通协调制度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并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7. 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医疗纠纷调解制度是解决医患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机制。
通过成立专门的医患调解委员会,提供公正、客观的调解服务,化解医患矛盾,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
8. 医疗质量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质量监测与报告制度是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的制度。
通过收集和分析医院内各类指标、质量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9. 医学伦理规范制度医学伦理规范制度是医疗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包括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尊重人权等,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遵守医学伦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10. 知识共享和培训制度知识共享和培训制度是医疗机构推动医务人员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医疗18项核心制度

一、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二、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应急扩展床位数;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专∕兼职心理治疗师数、医疗社会工作者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开展基层和社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督导人次。
4、年培训综合服务医院医师以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项目数、受训人次。
5、年纳入管理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档案的患者人数。
三、治疗质量: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2、住院治愈好转率;3、住院患者抢救例数、死亡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次的比率.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住院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资产负债率;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7、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收入.七、科研成果(评审前5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数.3、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基金额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1.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患者和员工的信息管理流程。
3.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4. 新技术新疗法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疗法进行评估和审查。
5.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有效解决医患纠纷。
6.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7. 应急预案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和流程。
8. 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9. 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的记录、归档和存储。
10. 用药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
11. 危险品管理制度:管理和储存医疗工作中的危险品。
12. 院感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制度和流程。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制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14. 经济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控制医院经济资源的管理。
15.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和管理医疗废物的制度和要求。
16. 人才管理制度:招聘、培训和激励医务人员的管理制度。
17. 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各个工作流程和流程的管理。
18. 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安全和安全工作的管理。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最新版)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最新版) 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18项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完整版)18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2)分级护理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xxxxxx医院2017年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目录(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制度口诀:两诊(首诊、会诊)三查(查对、三级医师查房、手术安全核查)三分级(手术分级、分级护理、抗菌药物分级),值班(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抢救(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急值,病历用血三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核心技术(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重信息.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十八项核心制度

十八项核心制度一、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二、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四、四、会诊制度五、五、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六、六、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七、七、术前讨论制度八、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九、九、查对制度十、十、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十一、十一、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十二、十二、分级护理制度十三、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十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六、十六、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七、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医疗18项核心制度

一、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二、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应急扩展床位数;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专∕兼职心理治疗师数、医疗社会工作者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年急诊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开展基层和社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督导人次。
4、年培训综合服务医院医师以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项目数、受训人次。
5、年纳入管理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档案的患者人数.三、治疗质量: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2、住院治愈好转率;3、住院患者抢救例数、死亡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次的比率。
四、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住院人次平均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资产负债率;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7、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收入。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5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查对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医师交接班制度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核心制度内容剖析
LOREM IPSUM DOLOR
一
首诊负责制
LOREM IPSUM DOLOR
定义
指首次接诊的医师为首诊医师,对其接诊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的检查、 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的制度。
五五、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特殊手术: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按照四级手术审批、管理。 ➢ 患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 ➢ 患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 ➢ 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手术患者; ➢ 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患者; ➢ 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患者; ➢ 高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经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 ➢ 外院专家来院手术的(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 科室本年度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项目手术; ➢ 年龄大于80岁的三级及以上手术。
首诊负责制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会诊制度 疑难病历讨论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临床用血素 护士姐姐来打针 送到手术室,麻醉师叫护士姐姐查 对一下做什么手术 楼下护士打电话来了,你这个病人, 几级护理啊? 化验室帅哥又打电话来了危急值啊! 遗憾的病人还是去世了 这个时候天亮了,交班了 交完班还得写病历 看看病历是否保存了
• 查对制度(查) • 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新)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 •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 • 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分)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 •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
小故事快速记忆法
有个病人来了 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 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 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 大家商量一下,要抢救啊 要手术啊,谁做 怎么做 这个手术是新开展的手术,打个电 话给医务科 常规备血
二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LOREM IPSUM DOLOR
查房形式
全科大查房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三
级
主治医师查房
查
房
住院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
查房频率:每日至少查房2次,一般要求上、下午 各1次;
查房内容: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
并随时巡视;重点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 后的患者。
主治医师
查房频率:
每周至少2次,新入院患者必 须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查房;对急、危、重、新入院患者,必要时随时查房;
查房内容:
检查病历、医嘱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 决定出院、转科、转院问题。
(副)主任医师
查房频率:
每周查房1—2次,对急、危、重、新入院患者,必要时随时查房。
查房内容:
审查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解决疑难病例,必要时决定全院会 诊;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 士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查房工作。
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
前言
医务人员在正常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范医疗差错
协调和处理医疗及其他各项工作的依据 维护医务人员利益的自律维权
法律法规
十八项核心制度的主要内容
• 首诊负责制(首)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 •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 • 会诊制度(会)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 • 术前讨论制度(术) • 危急值报告制度(急) •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 •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值)
院外会诊
科主任填写书 面申请送至医 务科,医务科 报分管院长同 意后,与相关 医院联系,确 定会诊时间及 相关事宜。
五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LOREM IPSUM DOLOR
二、手术医生分级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均分为低年资医师 (工作2年以内者)和高年资医师(工作3年及以上者)。 主任医师不分级别。
三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LOREM IPSUM DOLOR
讨论时机
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复杂或 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病例、病情危重或者需要多学科协作抢救 的病例,必须进行病例讨论。
实施细则
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 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提供详细资料及病历摘要; 上级医师补充报告,提出本次讨论的目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讨论人员充分发表意见,最后由主持人作概括总结; 经治医师要作好讨论记录,同时记录病历和《疑难病例讨论记 录本》中。
原则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就诊者!
途径
院前急救 门、急诊
住院
• 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
• 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对于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先抢救患者, 病情允许后陪同转送至急诊抢救室或收治入院。
• 完成入院评估并完成病历文书书写,制定诊疗计划。对危急重患儿 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组织会诊,安排转院。
三、医生手术范围分级
五五、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4)手术审批权限: 常规手术:四级手术:科主任主持进行术前讨论,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三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二级手术: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 一级手术:科主任审批,低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 未预测的特殊情况: 口头上报请示,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按照急诊手术规定处理。术后24小时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
六
术前讨论制度
LOREM IPSUM DOLOR
六六、术前讨论制度
四
会诊制度
LOREM IPSUM DOLOR
急会诊
• 要随叫随到,应
在10分钟内到
位
科内会诊
• 由经治或主治医 师提出,科主任召 集相关医务人员 参加
科间会诊
• 由经治或主治医 师提出,会诊医师 签收通知单,并 于24小时内前往 会诊。
院内会诊
科主任向医务 科提出申请, 提前1-2天向 医务科提供病 情摘要及会诊 目的,医务科 确认时间并通 知相关科室人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