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聚合物对MMA与CR接枝共聚及其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鞋材资料
文章摘要:随着鞋用材料的日趋复杂多样化,制作胶粘鞋的原料已突破了单纯天然材料的界限,各种合成材料不断被开发利用。
目前,大多胶粘鞋底都混有各种填料及高分子改性材料,如仿皮底、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发泡底(EVA)、聚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BS)、聚氯乙烯(PVC)改性底等。
鞋面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各种合成革、人造革等已被广泛应用。
而传统的氯丁橡胶(CR)粘合剂,已不能满足鞋材变化的需要。
因此采用甲基丙烯......随着鞋用材料的日趋复杂多样化,制作胶粘鞋的原料已突破了单纯天然材料的界限,各种合成材料不断被开发利用。
目前,大多胶粘鞋底都混有各种填料及高分子改性材料,如仿皮底、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发泡底(EVA)、聚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BS)、聚氯乙烯(PVC)改性底等。
鞋面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各种合成革、人造革等已被广泛应用。
而传统的氯丁橡胶(CR)粘合剂,已不能满足鞋材变化的需要。
因此采用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及高氯聚合物(HCCP)、SBS对CR接枝改性,以适应各种鞋材的变化。
下面对CR接枝胶粘剂研究概况予以介绍。
1 CR-MMA二元接枝共聚传统的CR胶粘剂主要缺点是无法解决PVC人造革渗移出的酯类增塑剂浸入胶粘层或在其界面上积聚形成弱界面层而导致粘合强度下降的问题。
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PVC的溶解度参数(δ)均在9.4左右,并且具有相同的表面自由能(39×10-7J/m2)即表面张力相同,因此二者的相容性好,易形成相容扩散层,致使PMMA对PVC人造革具有较好的粘附力。
同时,PMMA对PVC人造革表面渗出的增塑剂有吸收作用,从而促进了胶粘剂的接触浸润。
分子间产生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力,使分子作微布郎运动,提高了CR-MMA胶粘剂的粘接性能。
CR-MMA二元接枝胶基本配方(份):CR(国产LDJ-240或日本A-90)10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75-100;过氧化二苯甲酰(BPO)1-1.5;萜烯酚醛树脂70~120;防老剂D1~1.5;对苯二酚(HQ)1;甲苯600~700份。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的胶粘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氯丁橡胶(CR)胶粘剂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 CR价格较便宜,在制鞋业,装饰业和汽车工业上,其需求量以较高速度增长,我国粘接用 CR年均增长率高达 16.65 %(1990~1 998 年) 。
就制鞋业而言,95 %的鞋厂使用CR胶粘剂,占鞋用胶的 90%以上。
1 普通氯丁橡胶胶粘剂的概况氯丁橡胶胶粘剂适用于柔软性物体的粘合,能够缓解由于膨胀或收缩而引起的应力集中。
但传统的氯丁橡胶胶粘剂不能粘接聚氯乙烯(PVC)人造革、聚氨酯(PU)合成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发泡底、丁苯橡胶(SBS)底、含 EVA及 PU的合成橡胶仿皮底、热塑性橡胶(TPR)等材料1,是因为为了增加上述材料的柔软性,需加入小分子量的增塑剂,这类增塑剂可渗入胶粘剂层或在其界面上积聚而形成弱边界层,这样氯丁橡胶良好的耐油性使得其粘接强度大大降低。
为了适应新型材料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提高胶粘剂的质量、简化使用工艺,许多学者进行了 CR 胶粘剂的改性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改性王强等用增粘树脂对 CR胶粘剂进行改性得出如下结论1)为了改善 CR胶粘剂的初粘强度,必须使用增粘剂;(2)在 CR胶粘剂中掺入增粘剂可大大提高其应用性;(3)选用高软化点的增粘剂可提高 CR 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及胶膜的耐热性;(4)为了兼顾 CR 胶粘剂的粘合性和工艺性,采用混合增粘剂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刘金华等人选用 CR01及树脂 RE01,RE04得到了综合性能良好的胶粘剂。
王翠珠等对氯丁橡胶胶粘剂与聚氨酯胶粘剂两种不同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种胶粘剂配合使用,因交联程度较高,粘附性和耐热性均有改善,适用于铝合金和棉织物的粘接。
杨仕灿发现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改善胶粘剂的工艺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可适当掺用部分通用型氯丁橡胶,如LDJ2121 氯丁橡胶或LDJ2120 氯丁橡胶等,对氯丁橡胶胶粘剂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对质量有所改善,提高了胶粘剂对粘接面的湿润作用及其涂覆均匀性。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6章共聚反应
第六章链式共聚反应本章要点:1)共聚反应和共聚物的类型:按不同重复结构单元在聚合物连中的排列情况,共聚物可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共聚反应也相应地进行分类。
2)共聚组成方程和共聚曲线:描述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浓度、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共聚组成方程的微分式给出了某个时刻生成的共聚物的组成与该时刻单体组成的定量关系,共聚组成方程的积分式给出了在某个时期形成共聚物的平均组成与起始的单体组成和单体总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共聚曲线则是共聚组成方程微分式的图形化。
3)竞聚率和共聚类型:竞聚率为自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和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反映了单体共聚能力的强弱;依据共聚单体对竞聚率的乘积,共聚可分为理想共聚、无规共聚、交替共聚、非理想共聚和“嵌段”共聚等类型,它们的共聚曲线具有不同的特征。
4)共聚物的序列分布:是共聚物组成不均一性的必然体现,描述了不同长度的同种结构单元的序列在共聚物中所占的比例,包括序列的数量分布和质量分布。
5)自由基共聚:通过自由基共聚竞聚率的研究可以确定结构对单体和自由基活性的影响,这些结构因素主要包括极性效应和共轭效应,其中共轭效应的作用更为显著;由Q-e方程可建立起结构因素和竞聚率之间的半定量关系,可用于竞聚率的估算和共聚类型的推断。
自由基聚合的竞聚率基本不受反应条件的影响。
6)离子共聚:离子共聚基本属于理想共聚,共聚单体的竞聚率受引发剂类型、温度、溶剂和其它聚合条件影响。
本章难点:1)理想共聚模型:活性中心等活性假定、稳态假定、无解聚和聚合物具有很高分子量是理想共聚模型的基本点;活性中心等活性指的是活性中心只与增长链末端单元相关,与增长链的聚合物和其它结构单元无关。
2)共聚组成方程的成立条件和使用范围:共聚组成方程适用于活性中心等活性和无解聚的共聚。
共聚组成方程的微分形式是瞬时状态方程,描述某个时刻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关系。
对于某阶段生成的共聚物组成,如果单体浓度变化不显著,则可以共聚组成方程的微分形式进行简化处理,否则需用共聚组成方程的积分式进行处理。
高分子选论(浙大)--接枝共聚
溶解过程取决于ΔHm的符号与数值 极性聚合物 - 极性溶剂:
放热 ΔHm < 0 易溶解 非极性聚合物:
多数吸热 ΔHm > 0 ,只有当|ΔHm|<T|ΔSm|时才溶 解,所以升温可以促进溶解
2.2 溶度参数δ 非极性高聚物与单体互相混合,若无体积变化,混合热可用经
典的Hildebrand公式计算: ΔHm=Vφ1φ2(δ1-δ2)2
溶胀,最后溶解
线形非晶相聚合物 常温下即可溶解, 结晶聚合物 常要加热到熔点附近才溶解 交联聚合物 视交联程度不同 可只溶胀不溶解 到极难溶胀
溶解和溶胀是接枝共聚前提
2.1 溶解过程热力学 热力学上,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解过程要能自发进行
须
ΔGm = ΔHm-TΔSm < 0
由于溶解过程始终 ΔSm > 0
组分A分散在组分B(A岛-B海)中 球粒A最密集填充的条件 A=0.74 A< 0.26(A/B) 0.26 <A< 0.74(A/B B/A) A> 0.74(B/A)
材料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连续相 B(橡胶态主链)/A(塑料态支链) +A A(塑料态支链)/B(橡胶态主链)
增韧塑料 热塑性弹性体
2 聚合物-单体相容性 聚合物溶解过程的特征:聚合物在适当溶剂中长时间的
基团i的摩尔吸引常数 Fi = (εiVi)1/2 (cal1/2·cm3/2)
M
Fi
Fi 由低分子化合物内聚能测定值 回归分析法 求得 数据从有关文献可查
聚合物共混原理第四章聚合物间的增容作用
整理课件
35
整理课件
3
什么叫增容作用?
增容有两方面含义:
1. 使得聚合物之间易于相互分散,得到宏观均匀 的共混物;
2. 改善聚合物之间相界面的性能,增加相间的粘 合力,使得共混物具有长期稳定的性能。
整理课件
4
4.1 增容作用的类型及物理本质(或增容原理)
4.1.1 增容作用的类型
按增容机理看,增容作用可分为两类:
整理课件
31
* 王琪、刘长生,湖北化工, 2001 No.03
整理课件
32
4.5.3 PA6/ABS
PA6/ABS(60/40)共混物中加入2phr.的反应增容剂 (主干含羧基,支链为PMMA),经247℃熔融混炼, 共混物的伸长率比未增容的同样共混物高出6倍多, 冲击强度提高了1倍 。
整理课件
第四章 聚合物间的增容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
4.1 增容作用的类型及物理本质(或增容原理) 4.2 常用的增容方法 4.3 增容剂的类型以及制备方法 4.4 增容剂增强机理及其与共混体系的相形态的关系 4.5 增容剂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应用举例
整理课件
1
前面第三章讲到了P-P之间的相容性及其分类、研究了 相容性的判据、判定相容性好坏的方法、以及相容性 与P-P形态结构的关系。 如何实现相容性的提高,实现增容效果?
(Ⅱ) 一般而言,嵌段共混物的增容效果要大于相同成分的 接枝共聚物,即:A-b-B优于A-g-B。这是由于接枝共 聚物的结构所致:长主链短支链。
(Ⅲ) 两嵌段共聚物(A-B)的增容效果大于三嵌段共聚 物(A-B-A或者B-A-B)的增容效果。这是由于中 间嵌段的构象运动受到较大抑制所致 。
CPE氯含量对性能的影响
2.氯含量的影响经BA氯化接枝的PE体系,随氯含量的变化,其力学性能如表6-8。
从实验结果可看到,氯化接枝共聚的PE 的力学性能随氯含量的变化与CPE 相一致。
即随主链上的氯含量的升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开始降低至一个最低点后,又开始升高。
对CPE 而言,当氯含量低于30%时,随氯含量越低,其性能越接近于PE,即拉伸强度相对增高,伸长率降低;当氯含量为35%左右时,CPE 的伸长率最大,相对拉伸强度下降;当氯含量高于40%时,聚合物的刚性增大,拉伸强度增大,而伸长率降低。
同样聚合物的硬度也遵循这一变化规律。
6-8 氯含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在接枝共聚过程中,CPE 的氯含量对接枝共聚物结构有相当大的影响。
图2-3 表明了CPE 氯含量在30%~50%范围内单体的转化率、GE、GD 的变化。
由图可见,随着氯含量的增加,转化率及GE、GD 均随之增大。
在CPE 的接枝反应中,氯原子很容易通过链转移的方式从作为骨架聚合物的CPE 分子上掉落,形成大分子自由基。
C-Cl 键的键能79~84kcal/mol,而C-H 键能为91~104kcal/mol[148]。
由此可见,氯原子比氢原子更容易从CPE 上脱落。
因此氯原子是接枝的潜在部位。
在对饱和的氯化橡胶研究结果[149]表明,氯化橡胶在自由基引发下与单体进行接枝反应时,进行链转移的是大分子链上的氯原子。
因此氯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接枝反应的发生。
MCS 的接枝共聚也表明了这一结果[25]。
当CPE 的氯含量增大时,分子链上氯原子数目增多,从而提高链转移的几率,使转化率、GE、GD 增加。
chlorine。
二氧化硅的接枝共聚
二氧化硅的接枝共聚1.引言1.1 概述二氧化硅接枝共聚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改性方法,通过将聚合物分子与二氧化硅表面进行化学键合,实现聚合物与二氧化硅的高效结合。
这种接枝共聚技术可以改善二氧化硅的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
接枝共聚的原理是在二氧化硅表面引入功能化官能团,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将聚合物与官能团进行连接。
这样一来,聚合物的特性可以与二氧化硅的特性相互结合,形成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材料。
接枝共聚不仅可以增加材料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材料的附着力和界面相容性。
在二氧化硅的接枝共聚方法中,常用的策略包括原位接枝、化学修饰和物理吸附等。
原位接枝是指通过表面反应将官能团引入二氧化硅颗粒表面,然后与聚合物分子进行化学键合。
化学修饰是指先将聚合物分子表面进行官能团修饰,再通过化学反应将其与二氧化硅表面进行连接。
物理吸附则是利用分子间吸附力将聚合物分子吸附在二氧化硅表面上。
通过二氧化硅的接枝共聚,可以使其性质得到显著改善。
例如,接枝共聚可以提高二氧化硅的抗氧化性能、耐磨性和耐候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其表面活性和分散性。
此外,接枝共聚还能够改善二氧化硅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索接枝共聚的机制和方法,优化接枝共聚体系的配比和工艺条件,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此外,还可以探索接枝共聚技术在其他材料改性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其在电子、医药、环境等领域的潜力。
总之,二氧化硅的接枝共聚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改性方法,通过将聚合物与二氧化硅表面进行高效结合,可以显著改善二氧化硅的性能,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接枝共聚的概述,对文章的背景和研究对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接枝共聚的定义和原理,以及二氧化硅的接枝共聚方法。
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填空题
1.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运用时用了三个基本假设,分别是:稳态、等活性、聚合度足够大且链转移无影响。
假如Rp对[l]的反应级数为0.8,说明兼有单基双基终止,Rp对[M]的反应级数为1.5,说明单体浓度对链引发速率有影响。
2.自由基聚合常用的引发剂可分为偶氮类、有机过氧类、无机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四类,其中氧化-还原体系可以低温引发。
3.单体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竞聚率的倒数判定,自由基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R12判定。
4.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属交替共聚;苯乙烯与丁二烯进行无规共聚得丁苯橡胶SBR。
接枝共聚得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嵌段共聚得热塑性弹性体SBS。
5.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有本体、溶液、乳液和悬浮。
6.采纳阴离子活性聚合分步加料制备MMA-St嵌段共聚物,其加料次序为先加苯乙烯,后加MMA 。
7.氢卤酸不能(能或不能)用作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缘由是卤离子亲核实力强,易与质子或阳离子共价。
8.阴离子活性聚合可用于制备遥爪聚合物,在活性聚合体系中加入CO2,则聚合物端基为羧基,加入环氧乙烷,则聚合物端基为羟基。
9.开环聚合的推动力为单体的环张力。
10.典型的Ziegler引发剂为TiCI4-AIEt3 ,典型的Natta引发剂为TiCI3-AIEt2 。
11.环氧树脂的固化剂有胺类和酸酐两大类,环氧值的定义为100g树脂中环氧基团的量(mol)。
12.用Carothers方法计算的凝胶点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实测值,Flory方法计算的凝胶点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实测值。
13.顺丁橡胶采纳硫化交联,二元乙丙橡胶采纳过氧化物自由基交联。
14.聚合度变大的反应通常有接枝、交联、扩链、嵌段。
16.推断引发剂活性的大小可用活化能、残留分率、引发速率、半衰期为标准。
通常引发剂的引发效率达不到100%. 其主要缘由是诱导分解和笼蔽效应。
18.某对单体相聚,r1=0.75,r2=0.20。
其共聚曲线与对角线的交点称为横比点,该点的共聚物组成为F1= 0.76 。
甲基丙烯酸甲酯链引发反应方程式
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缩写为MM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油漆、染料等领域。
作为一种双官能团化合物,MMA可以参与多种链引发反应,生成不同类型的聚合物。
以下是MMA参与典型链引发反应的方程式:1. 自由基聚合反应MMA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是最常见的反应之一,通常在高温下进行。
反应首先通过引发剂产生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与MMA分子发生加成反应,依次形成碳-碳键,聚合度逐渐增加。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nMMA → (MMAn)2. 交联反应MMA还可以参与交联反应,生成具有较好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的交联聚合物。
该反应通常在高温下进行,并需要交联剂的引入。
反应方程式如下:nMMA + Cross-linking agent → (Cross-linked MMAn)3. 共聚反应MMA与其他单体(如丙烯酸酯类、丙烯腈等)可以进行共聚反应,形成共聚物,从而赋予聚合物更多的性能。
共聚反应的方程式为:nMMA + nCo-monomer → (Co-polymer)4. 接枝反应MMA可以通过接枝反应与其他聚合物或基材发生化学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接枝聚合物。
接枝反应的方程式如下:MMA + Backbone polymer → Graft copolymer上述反应方程式展示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合物化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多样化应用。
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和配方控制,MMA可以生成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为工业和科学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可能性。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参与的链引发反应不仅在聚合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化工、材料科学以及医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针对不同需求和应用,MMA参与的链引发反应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以及配方设计来实现对聚合物性能的调控和优化。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MMA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链引发反应。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3_年总目次
ኃ య试验与研究基于Diels-Alder 反应的自修复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研究…………张兆阳,刘寿祥,乔 阳,李志强,魏燕彦(1)无卤阻燃增强PA66/PA6合金的性能研究…………………………………叶士兵,夏建盟,冯嘉春(6)表面改性空心玻璃微珠对隔热涂料性能的影响…………翟 虹,何 梅,张光喜,徐 雨,王秀云,马秀萍(9)水性丙烯酸氨基涂层浸泡失效行为研究……………高胜庸,郭成国,陈逸扬,汤树燕,姜沛杰(12)大位阻富电子金刚烷基有机膦配体的合成………白东亚, 贾历力,张 垚,石 韬,陈 辉,刘婷婷,朱向珺(16)冰箱抽屉注塑成型CAE 分析……李德军,左英飞,杜 悦(20)超细改性滑石粉在重防腐涂料中应用性能研究………………宋 震,张国如,冯增军,李江江,王文卿(24)低温硫化氯丁橡胶的性能分析及应用实例……………付祎晨,韩继先,郝健男,姜睿智,张永刚(26)TPU/PVP 共混体系的制备与性能…郑桂芸,潘均安,阳范文,卞崧菱, 蓝佳琳,丁华畅, 郑皙月,苏昊橼,田秀梅,谢茂彬,陈淑萍,陈俊宇(29)六甲基二硅氮烷镁催化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周先悦,孙洪广(32)覆铜板半固化环氧树脂热分解行为………李 标,管 妮(35)基于碳布复合三维阵列VO x 纳米片的构筑及其电容性能的 研究………………………………………赖晓璇,黎秀镇, 许漫洁,赵丽莉,曾宝怡,陈绮滢,关高明,蒋辽川(37)基于GBW(E)130435门尼黏度标准物质探讨门尼黏度标准 物质的应用……………………曹帅英,黄世英,刘俊保(40)玻璃钢船体渗漏的粘接修补技术研究…………牛芳芳(42)柔性Yb(OH)3@Ni(OH)2/CC 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 性能研究…谢玉玫,欧阳玉君,黄佳儒,刘丽平,关高明(44)Dy 3+/Tb 3+单掺硼酸盐玻璃陶瓷的高效可见荧光发射 ………朱亚辉,张莹莹,杨殿来,杨国庆,祁 凤,周 岩(47)新型自制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研究 ………………汪 杰,燕永兵,王俊军,付森锋,陈明明(50)中熔体流动速率高抗冲聚丙烯产品的开发……王建强, 牛伟伟,王永刚, 迟 慧 ,赵 涛,董小玉 ,李 科(55)纳米CaCO 3/SBR 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周本涛(59)CeO 2对形成镁铝尖晶石转变温度的影响………………………………许 萍,姚青虎,张瑞英(62)单掺及复掺纤维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魏志学(6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姚云生(70)聚氨酯对环氧树脂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赵江涛(73)运动训练器材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湿热老化行为研究 …………………………喻 龙,单紫徽,雒晓涛,赵 冬(76)不同纤维透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分析…卜春锋(80)建筑用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优化与性能研究 …………………………………………………王述超(83)地下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陈 潋 (86)不同粗骨料对高强混凝土力学及收缩性能影响研究 …………………………………………………杨鹏辉(89)钢渣协同橡胶固化滨海港口淤泥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傅英坤(92)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室内及现场性能测试分析研究 …………………………………………………胡文娟(95)桥梁铺装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力学及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周智军(98)泥炭质土中有机质含量对泥浆性能的影响研究…屈俊童, 张 健,周 峰,张 翔,刘关栋,张 超,崔茂俊(101)专论与综述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及力学强度评价 …………………………………………………王英帅(105)柔性可降解聚酯增韧改性聚乳酸研究进展………………………………张天舒,阚 泽,孙阿彬(109)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研究进展…………………张 涵,胡 清, 朱光宇,张振莉,高岗岗,张颖鑫,杜 斌,陈商涛(113)受电弓滑板材料研究进展……贺春江, 陈传志,何 忠(117)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水利水电加固工程中的应用………………………………………………逄世玺(120)城市道路隧道装饰及防火材料的应用与发展……靳 丽(123)改性氧化石墨烯在水性聚氨酯领域的应用………………………………王丽洁,徐越群,高 鹤(126)植物纤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周 莉,周星中(129)高分子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钱若霖(132)《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3年总目次利用15.5tex纯竹浆纤维开发纱线的生产实践…李媛(135)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技术在给排水管道修复补强中的应用…………………………………………………柳素霞(138)公路工程中的改性沥青及其应用研究………………周重云,柏小明,陈小明,李想,文平(141) 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研究现状综述……………王寅(144)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黎维良(147)信息与动态(略)ኃ య试验与研究SBS/HDPE复合高强改性沥青流变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王进成,董夫强,王诗雨,祖元哲,刘开鑫(1)氰基丙烯酸乙酯基亲水性导电粘合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刘庆宵,曹杨,孙友谊,刘奇超,刘子萱,关瑞华,郑恒宇(5) TGIC体系低温固化消光粉末涂料的消光性能改善研究………………………………………刘亮,李小强,马志平,顾宇昕,许奇俊,曾历,孙军芳,王曦旋(9)一种基于微谱技术分析溶剂型涂料的方法……………………夏萌,汪杰,张海江,桂泰江(12)光伏电池封装材料白色EV A结构稳定性研究………………………………黄文浩,张金玲,吴希哲(16)复合无机填料耐温增效聚酰亚胺泡沫的制备和性能…………陈存友,周会鹏,陈伟,李卓超,汪伟(19)洗衣机制动带材料成分优化研究……………………濮玲华,吴昊,卢铭鑫,胡献国(22)采用紫外老化和中性盐雾试验评价特高压用高温硫化硅橡胶的性能…………………………………林利宏(26)硅橡胶密封圈自然贮存条件下的老化机理研究…马玉松,何金燕,张兴高,张开创,郝雪颖,马士洲(29)衣康酸锌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蔡海(31)机车玻璃封窗胶过期前后性能研究…………李丽,王慧翠,李江江,汪杰,宋震(33)覆铜板半固化环氧树脂热反应级数的研究……李标(35)正交实验法研究淀粉基可降解塑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孙梦捷,姚晶晶,李洁君(38)土遗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支护材料抗光老化性能研究…………………………………………………周亦超(40)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门尼黏度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刘俊保,黄世英,曹帅英(43)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结合丙烯腈含量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黄世英,刘俊保,曹帅英(46)利用控制图监控门尼粘度仪性能稳定性………王力(49)城市地下环境下超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罗瞿明,李震,付来平,徐旭(51)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耐老化性能试验研究………………………………………………张辉(55)盐侵蚀环境下防船撞设施套箱外壳用GFRP材料老化性能研究……………………………王乔,张卫东(58)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及工程应用研究………………………………………………董红锋(61)竹浆/ CJ棉(55/45)15.5tex混纺纱的设计与生产研究………………………………………………乌军锋(64)温拌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李艳丽(68)纳米ZnO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王英帅,万超(72)硅藻土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卜春锋(75)低温环境下水泥土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周本涛,周佳贞(78)一种双金属吸附材料制备及降解二氯苯酚的效果……………………………王颖,刘勇,常艳文(82)聚乙烯和橡胶粉改性基质沥青及性能试验……孙歧斌(86)低温地区木质素纤维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研究……………………………………………………李莉(89)纤维改性重载路基混凝土的试验研究…………杨相(92)冻融循环条件下玄武岩纤维改性桥面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张珂苑,赵涛(96)油田回注水系统管道防腐蚀技术研究…………程欣(99)公路隧道多孔混凝土硅烷防水膜性能研究……杨融(102)基于不同纤维改性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研究………………………………………朱海明,姚文江(104)高铁站房外墙保温施工材料厚度优化研究……马佔伍(107)专论与综述压力传感器三维架构PDMS基活性材料的最新进展…………………………………………………宋金亚(111)木结构古建筑中的饰面型防火涂料研究进展与趋势…………………………………………………王璐晨(115)聚合物基仿生医用胶黏剂的开发与发展应用……………………………………锁时,张立(119)公路沥青老化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李治国,胡彦勇(122)沥青路面养护用抗老化薄层修复混合料及其应用性能…………………………………………………罗京 (125)当代纤维艺术材料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单晓艺(129)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李熙,刘强,江世雄,陈垚(132)芳纶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在体育器械中的应用…………………………………………………贾川川(135)交通建设行业中的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黄成福(138)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徐煊荐(141)环保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韦静云(144)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探析…王涛(147)信息与动态(略)ኃ య试验与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湿法缠绕用高性能树脂基体的研究………刘宁,张光喜,何梅,廖英强,霍炳呈,王民法(1)着色母料对无规共聚聚丙烯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孙秀慧,黄小雅(5)防寒用聚丙烯无纺布的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王飞,马玫,王浩江,雷祖碧,陈子才(9) 低软化点空心玻璃微珠协效ADP阻燃PA66/G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叶岗,陈锐,徐星驰,刘亚辉,汪光辉(11)不同粒径滑石粉及含量对聚丙烯材料性能的影响………………………………俞飞,吴国峰,陈延安(14)高耐磨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谷美邦,姜秀杰,成建强,白杨,左娟娟,陈从棕,陈肖寒(17)巯基-苯基聚倍半硅氧烷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阻尼性能的影响…………………杨冠都,刘美意,王锐,马凤国(21)基于大数据的胶料表面缺陷视觉识别检测研究………………………黄景涛,杨波,杨益军,田文涛(24)光伏组件用共挤POE材料的可靠性分析………………………………张银环,唐兰兰,姜倩(28)阻燃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在保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张超,高景岐,靳朝辉,高伟民,李文琼,于朝生(32) N-烷基-2,7-二硼酸频哪醇酯咔唑的合成与表征………………刘畅,刘元丙,金印,李临光,杨振强(36)钛中空纤维膜改性及应用研究………………………莫家乐,苑丽红,林可芸,刘德飞(39)光热水同步气候下的PC老化研究及其仿真应用……孙杭其,纪国伟,帅树新,徐杨,朱超,苏光豪(42)傅立叶红外光谱(ATR)法鉴别塑料食品包装盒………………………………张磊,孙琳琳,崔兰芳(45)淤浆聚乙烯催化剂在高韧性膜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高金龙,干昌舒,蒋召财,李婧,范江(47)玻璃纤维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评价研究…………………………………………………董红锋(50)强渗透性沥青路面养护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冯雷雷,田普团,胥海滨(53)铝粉的运输危险性研究………………………李树娟,钟焕荣,于亮, 黄伟(57)玉米木质素废料改性沥青流变性能试验研究……冯松锴(59)硅藻土与聚酯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陈佳铮(62)电子设备带电清洗剂的清洗效果研究……………刘嘉敏(65) TLA与木质素纤维复合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袁冻雷(68)桥面铺装玄武岩纤维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牛宗胜(72)玄武岩纤维对不同级配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郑磊,刘珍,李阳(75)隧道衬砌混凝土溶蚀破坏机理及改善方法………………………………………李伟治,蔡正森(78)硅藻土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卜春锋(82)聚丙烯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的抗压与抗拉性能研究……………………………………………………严陈(85)公路隧道用防腐涂料制备及性能评价………………………严超群,呼加瑞,张俊娟,胡平(88)含甲醛工业废气应急监测技术研究……刘杰,贾建和(92)干掺纤维再生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性和耐磨性研究…………………………………………………李莉(96)专论与综述阻燃陶瓷化聚烯烃材料研究进展………………王钰含,李璇,李静,毛灿宇,王凤毅(99)公路沥青阻燃剂及阻燃性能评价方法综述……………刘栋,曾俐豪,冯学茂,宾武,王红伟(104)生物质石墨烯功能性服装材料制备及关键技术…………………………………………………曾语晴(108)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应用研究新进展………………………………………辛明,张来新(111)明胶基缓释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王忆娟,成纯伟,王婷(115)农业废弃生物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刘凯楠,李国峰,云梁,李帅(119)新型复合材料在城市建筑立面改造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尹健(122)建筑垃圾材料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靳江,佟阳,赵晓静,张艺馨,夏飞(125)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性能研究及其应用优势………………………………孙小虎,刘毫,周子惠(129)房建改造中的结构与功能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汤丹(132)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高速公路护栏的研究进展…………………………………………………何宇(135)浅析木塑复合材料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覃剑玲(138)聚氨酯胶结料在道路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及建议………………………………………于晶,刘亚丰(141)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室内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马国彪(144)纤维增强聚合物公路桥梁的维护和无损检测方法…………………………………………………黎维良(147)信息与动态(略)ኃ య试验与研究不同硫化体系丁腈橡胶人工光氧老化行为研究…………………郄晶晶,彭军,高捷,陈少丽,刘琼(1)芳纶纳米纤维合成及其气凝胶薄膜制备…………………………………丁亚菲,杨冠都,马凤国(4)阻燃聚丙烯加速热老化及失效机理研究………………孙文慧,蒋军,黄创锋,严洪连,张兰兰(8)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的荧光紫外老化特性研究……………………………………李铭全,周文贤(11)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白炭黑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赵志明,李文琼,靳朝辉,于朝生(15)低摩擦镀铝膜热封层聚丙烯专用料的开发………………张丁,钱鑫,王素玉,张美玲,郑慧琴(19)高流动高刚抗冲聚丙烯结构与性能研究……………李丽,张鹏,张红星,邓守军,段宏义,唐婧,涂晓燕(22)反应型彩色薄层铺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王杰,刘灿,徐建晖,陈诚,陈师岐(25)国家标准GB/T 1040.2-2022与GB/T 1040.2-2006的差异对比分析………………………………………刘琼(29)反应温度对Z-N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罗秉伟,王健,李磊,申宏鹏,岳晓菲,刘振盈,黄河(31)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鉴别牛皮和聚氨酯革的研究…………………………………孙琳琳,张磊,孙辛未(34)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倪铭辰(36)粉煤灰和矿粉对海水海砂混凝土氯离子固化和抗冻性能的影响………………………沈均,罗驹华,王建华(39)湖沥青/丁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董红锋(44)PLA环保材料在物流包装中的应用及其经济性分析………………………………………………杨天祯(131)建筑设备工程中的透明保温材料应用及其特性研究………………………………房财福,孙溪,李嘉(134)新型塑料的发展及其在室内装饰上的美学应用…………………………………………刘鑫,韩波(137)信息与动态(略)ኃ య试验与研究飞机用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加速老化试验及寿命评估研究……………………………杨雪梅,朱子旻,尹文华(1)国产T800S级碳纤维表面特性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研究………………………………………………………何梅,吴姜炎,廖英强,刘宁,程勇,常雪梅(4)苯基硅橡胶高剂量辐射老化性能研究……费楚然,胡纯,文艳辉,李戎,宁洪胜,张文晶,温得浩,李建喜(7)一种反应型触变剂的触变性及应用研究………胡国和,虎晓东,张音,徐自冲,张轲(11)不同含硫密封剂耐环境老化性能研究…………………章谏正,潘剑锋,索军营,刘艺帆(13)改性聚甲醛结晶性能研究……贾慧青,赵家琳,杨玉琼(16)一种疏水缔合型丙烯酸钠增稠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李忠军,姚钧健,王永丽,杨梅,罗振棚,陈长萍(19)高耐磨聚甲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张彩霞,孙亚楠,方伟,王林(23)动车组胶黏剂在不同底材和表面状态下的使用性能比较……………………………………………………李丽,李善文,杨恺君,王慧翠,李江江,汪杰,宋震(25)高熔聚丙烯纤维专用树脂S2040的质量改进研究………姜鹏翔,迟慧,谢子恒,蒋兴迪,李科(28)功能化石墨烯改性酚醛树脂及其性能……………李辉 (31)复合外给电子体对丙烯聚合的影响………罗秉伟,王健,黄河,申宏鹏,刘振盈,田敬晓,杨玮婧,岳晓菲,王芳(34)基于不对称螺二芴芳胺类蓝光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韩蒙蒙,陈鹏丽,李瑞,屈凤波,邓书洋,杨振强(36) SBS改性沥青胶浆的黏弹性对沥青混合料和易性的影响………袁守国,李靖,胡健,于新,陈贝(38)非金属垫片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黄泰祐(42) Ziegler-Natta催化剂丙烯聚合性能对比研究………岳晓菲,申宏鹏,杨玮婧,罗秉伟,田敬晓,刘振盈,黄河(44)高表面能氟化层提高锂金属负极稳定性的研究………郭益均,王龙,郑敏,张成钰,王璐 (47)热处理对Al2O3f/Mg-6.0Al-1.0Nd-1.0Gd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杨建东,刘董超(51)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黏沥青混合料排水路面环境影响评价……………杨专家,汪婷,陆生华,孙啸(55)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研究………………………………文元勇,李舒,王高新(61)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王婧,陈莉,赵绪峰,刘梦溪,张磊(66)常温紫外老化对沥青物理性能影响研究………黄凌,刘红瑛,聂宗权,周建雄,乐宸,刘泯江(70)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在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应用……………………………………………………高金龙,张建纲,王勇,干昌舒,蒋召财,范江,李婧(74) PPA-增塑剂联合优化沥青的温度效应及路用性能研究…………………………………………王波,文华(77)无人机机翼用复合材料的胶接与性能研究…………………………………………胡江,苏菠(81)玻璃纤维改性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力学及路用性能研究……………………………………………………吕珩(85)养生条件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刘涛(88)纳米TiO2改性沥青的制备及其流变性能研究…………………张庆,王光勇,赵鑫,毕飞(92)不同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试验研究……袁冻雷(96)透水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动力学特性研究………………………………王峻岩,张根富,赵斯文(99)建筑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增强改性与性能研究…………………………………………胡凯,杨莹(103)氮掺杂碳量子点试纸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刘延锋,邹英杰(106)专论与综述日本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刘滨,夏姗姗,艾晶(110)煤制油费托α-烯烃增值利用及发展展望………石博文,朱楠,海红莲,杨自玲,孙向前(113)航空灯具产品涂胶工艺研究现状………………饶勇刚,陈亮,赵新伟,尹延飞(117)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马艳,牛海波,马梦琪(120)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现状与展望………………………李杰,陈聪飞,胡立,仲英杰,杜敏,李立君(123)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车体中的发展研究………………………………张海,魏薇,钱若霖(127)稻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在建筑模板中的应用………………………………王之怡,高建,张容(130)纤维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与耐久性能研究现状……………………………………杨文栋,孙成刚(133)信息与动态(略)ኃ య试验与研究高透光高韧性聚丙烯共混物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秦炜,李丹,孙刚(1)复配抗氧剂对橄榄油的抗氧化性表现及其研究…………………………………时宪,杨家庆,王秀娟(5)用于民机透明件的定向有机玻璃材料性能研究…………………………………………杨雪梅,朱子旻(9)填料与助熔剂对类陶瓷化聚烯烃炭层的影响研究……………………艾梁辉,付晓,陈延安,叶南飚(13) PPR-BF复合管材的制备与研究………………………………吕爱龙,王松钊,秦小梅(16)紫外光引发TPU薄膜亲水改性研究………卓志宁,蓝佳琳,欧阳阅翰,杨博涵,郑皙月,周馨怡,张依,阳范文(19)几种橡胶材料对航空液压密封适应性的比较研究……………………………………………………………陆明,安晓鹏,庞博,蒙美玉,王珍,刘金岭(22) NVP/EHMA/DVE-3亲水溶胀膜的紫外光聚合研究………………………………赵珊,蓝佳琳,欧阳阅翰,卓志宁,丁蕊蕊,唐梦琴,杨博涵,廖甜甜,阳范文(24)柔性光伏组件用一体透明前板材料的可靠性分析………………………………张银环,姜倩,唐兰兰 (27)复合环境老化对光伏镀膜玻璃膜层的影响研究………………………………………黄艳萍,黄文浩(31)高黏沥青用温拌剂的优选及其性能评价………………………………刘武,汪婷,孙啸(35)涂料中六价铬检测方法的优化与改进……………………伦伟灿,陈少丽,蔡义兰,侯珊,高捷,彭军(38)制备超疏水花瓣状氧化铝研究……………………王天颖,王长亮,任佳奇,聂梓杏(42) 氟橡胶在寿命评估时压缩永久变形、压缩应力松弛与气密性关系的研究………………刘琼,刘晓丹,尹文华(46) GC-NCI-MS法测定塑胶跑道中的中链氯化石蜡………………………………肖湾,吴亚平,别红梅(49)减水剂和缓凝剂协同提高低温型硫硅酸钙-硫铝酸钙水泥性能的研究…………胡宝瑞,仇佳琳,郭伟,符娟,胡月阳(52)婴童用橡胶餐饮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究………………………………韦存茜,赵镭,张丽媛 (57) Ba(1-x)NdxTi(1-y)MgyO3陶瓷及其介电性能研究………………………………张莹莹,杨殿来,许丽岩,刘博,杨国庆,段同飞,刘坤,孙连来,李磊(61)有机坡缕石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杜勇(64)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性涂料中水分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朱家俊,彭军,罗宇欣,梁楸怡,张海辉(67)有机坡缕石改性沥青老化性能及流变性能研究…尹建伟(71)航空用厌氧胶粘度试验方法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黄泰祐(74)空调用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筛选、制备与性能分析…………………………………………………………孟金龙,张庭玮,陆晨,徐世俊,张明科,万世豪(75)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二次老化性能研究……………………赵强,王立军,张峥玮,张雨(79)聚乙烯对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李琨,卞俊威,韩鹏,孙雪琦(83)基于Ramberg-Osgood模型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邓少鸿,王志祥,刘逸(87)桥面铺装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及干燥收缩性能研究…………………………………………………李萍(92)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分析……………洪渊,陈国伟,唐建亚,王金生,张韩帅(95)专论与综述BOPP复合膜涂层法表面改性技术应用进展………赵烨(98)汽车非金属材料中石棉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李思敏,杨海英,尹文华(103)车用头盔风险评估及其壳体材质老化研究现状……………………李景菲,冯晓雷,何志才,徐芸莉(107)废胶粉改性机理及脱硫再生工艺概述……………………………………………………申全军,任海庆,商红发,马士杰,丛波日,李永振,樊亮(111)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土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钱若霖,黄春晖(117)浅谈精细化工产品标准化的应用研究…张晓雯,黄达(120)节能型园林建设中的木塑复合材料应用研究…崔云飞(123)气相催化脱氟化氢制备HFO-1234ze简述………许航线(126)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柴勇林,李秉洪,梁晓东,尹亚伟,张瑨博(130)信息与动态(略)《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3年总目次 (137)。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文章编号:1001-0017(2000)02-0079-04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陈静1,杨枫2(1.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本文综述国内外氯丁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市场状况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氯丁胶粘剂;鞋用;建筑装潢;汽车;接枝氯丁胶粘剂中图分类号:TO433.4文献标识码:AP ro g ress i n t he d evelo p m ent o f Cr A dhesi veC~EN ji n g1and YANG F en g2(1.H eilon gj ian g A cade m y o f S ciencse,H arbin150001C hina;2.H eilon gj ian g I nstit ute o f P etroche m istr y,H arbin150040,C hina)Abstract:T he recent d eve lo p m ents o f Cr adhes ive a pp lication w ere review ed i n shoes m aki n g,build i n g and autom ob ile decorati n g and ot her fie lds.T he m arket trend w as also p red icted i n t h is p a p er.K e y words:Cr adhes ive;shoes use;decorati n g use;autom ob ile use;g rafti n g Cr adhes ive引言氯丁胶粘剂是综合性能优异的橡胶型胶粘剂,因其价格低,粘性保持时间长,活化温度低,既适应于自动化大生产,又适于手工作业,因此在亚洲特别是我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更由于其接枝改性产品的不断涌现,以及低毒性研究的深入开展,使它在制鞋业、建筑业以及汽车制造业仍拥有较大的市场。
接枝共聚改性课件
淀粉+丙烯腈 接枝共聚物 特点:① 共聚物吸水性能不好
② 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加压水解,-CN转变成亲水基团才具 有较好的吸水能力,此过程因物料粘度大而操作控制困难
③ 合成工艺过程长而且复杂
接枝共聚改性课件
2. 含亲水性基团(羧基、羧酸盐基、酰胺基)的乙烯基单体
水-甲醇混合物作溶剂
3)改变3种组分之间或的比例,按其配料组成的不同, ABS树脂可分为通用型,中抗冲型,高抗冲型,耐低温抗冲 型,耐热型,阻燃型,透明型,耐候型等品种。
接枝共聚改性课件
2.3.2 发展
1947年,美国橡胶公司 ,共混法工艺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1948年,美国橡胶公司 ,第一项ABS树脂专利 1954年,美国Borg-Warner公司的Marbon分公司,接
基,再用乙烯型单体继续对已辐照过的聚合物进行
处理,得到接枝共聚物。
辐射源:高能量ν射线
作用:① 聚合物无规地失去侧基或氢原子,产生自由基
ν辐射
~~~~~CH2CH2CH2~~~~ ~~~CH2CH·CH2~~~~ ② 主链断裂,产生自由基
CH3
|
ν辐射
CH3 |
~~~~CH2—C—CH2~~~~ ~~~~ CH — C· + ·CH2~~~~~
接枝共聚改性课件
2.2.2 高分子吸水树脂的特点及性能 高分子吸水树脂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 另外,高分子吸水树脂还具有 缓释作用 吸附作用 吸湿放湿作用 成膜、稳定性好
接枝共聚改性课件
2.2.3 合成机理 淀粉与单体制造吸水树脂合成机理是一种
自由基型接枝共聚。接枝共聚法、交联法
接枝共聚改性课件
一、接枝共聚 天然的多羟基物质(淀粉、纤维素)+乙烯基单体
聚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分析
聚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分析聚合物是由单体分子经过聚合反应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塑料、纤维、胶、粘合剂等等。
而聚合物的性质则是由其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因此,分析聚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于聚合物的应用与研究至关重要。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分析。
其中,聚合物的化学式和分子量可以通过质谱法测定。
质谱法是利用物质分子的不同质量/电荷比,分离和检测分子的方法。
对于聚合物,质谱法可以检测得到其分子量分布,进而推断出聚合度和分子结构。
此外,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还可以通过核磁共振(NMR)检测得到。
NMR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谱图,如1H NMR和13C NMR,揭示分子结构的细节信息,例如官能团分布、链结构等。
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性质的来源。
以聚乙烯(PE)为例,它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包含着大量的亚甲基(-CH2)官能团,分子结构可以表示为[-CH2-CH2-]n。
这种结构使PE具有一系列特性:热稳定性高、化学惰性、机械强度高、透明度高等。
此外,PE的晶体和无定形结构可以通过其分子结构来解释。
PE的分子链可以聚集成为长序列的无定形结构,也可以排列成具有高度规则结构的晶体。
这种分子结构的不同排列方式对PE具有显著的影响,例如影响其熔化温度和机械性能等。
除了分子结构,聚合物的性质还受到物理结构的影响。
常见的聚合物物理结构包括互穿聚合物、接枝聚合物、共聚物、共价键网络和非晶态有分散相等。
互穿聚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聚合物链相互穿插而成的高分子复合物。
互穿聚合物因其具有双重网络结构,因此表现出与单个聚合物不同的性质。
例如,互穿聚合物可以在高温和高压下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接枝聚合物是一种特殊的聚合物体系,它的单个分子链上带有1-n个“侧枝”.接枝聚合物具有不同于线性聚合物的热特性、溶液动力学、链传递以及机械性能等表现。
共聚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单体分子共同聚合。
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比单种聚合物更加复杂,因此具有更加多样的性质。
CMC聚合物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_韩福芹_林铁华_张春涛_陈墨
0 引言
21 世纪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阶段,城 市化进程十分迅速,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交通事业新 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领域均涉及水泥材 料的应用,我国水泥年产量连年居世界前列,而且石 料资源丰富,对水泥基材料发展有着十分便利的条 件[1]。但由于 普 通 水 泥 材 料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非 均 匀 的多孔材料,且存在导热系数高、体积密度大、抗拉 强度偏低以及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因此对水泥材 料的改性 就 成 为 了 建 设 中 的 热 点 问 题[2]。 工 程 实 践证明,水泥基材料的改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未 来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3-4]。其中聚合物改性水泥
表 1 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表现 Table 1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s
编号
0 1
抗折强度 / MPa
7d
28d
7. 01
7. 87
7. 57
8. 52
抗压强度 / MPa
7d
28d
32. 93
41. 09
41. 36
50. 97
聚合物结构的三个层次
1.1 聚合物结构的三个层次近程结构——系指单个大分子链内部一个或几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和立体化学结决定聚合物性能的根本性物质基础,亦是决定远程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的重要因素。
远程结构——系指由数目众多的结构单元组成的单个大分子链的长短及其在空间存在的各种形态(是直链还是有支链?是刚性的还是柔性的?是折叠状,还是螺旋状的?)。
凝聚态结构——系指聚合物在宏观上所表现出的分子凝聚结构类型。
包括非晶态、结晶态、 取向态、液晶态、织态结构,前四个描述是聚合物的堆砌方式,织态为不同聚合物分子链或与添加剂间的结合和堆砌方式,以结晶态和非晶态最常见。
分子链结构是决定聚合物性质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层次。
熔点、密度、溶解性、溶液或熔体的粘度、粘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子结构;而凝聚态结构是决定聚合物材料和制品的使用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关于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的确切划分,普遍认同的是H.G .Elias 提出的界定原则:化学结构:除非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即同时生成新的化学键才能够产生改变的分子结构。
聚合物结构中所包括的结构单元的组成及其空间构型属于化学结构。
物理结构:将大分子内部、之间或者基团与大分子之间的形态学表述。
取向、结晶和分子链的构象则属于物理结构 1.2 大分子链的近程结构大分子链的近程结构包括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连接方式、结构异构、立体异构、以及共聚物的序列结构等五个主要方面。
1.2.1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结论1:聚合物的近程结构,即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其远程结构和凝聚态结构以及聚合物性能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尼龙-66、PET 、PBT ~缩聚物, PP 、PS 、PMMA 、PB ~加聚物 归纳表中三条主要规律:1)杂链聚合物(多为缩合聚合物)与碳链聚合物(多为加成聚合物)相比较,前者的各项物理性能均优于后者; 2)在碳链聚合物中,侧基带有极性基团的PVC 和带有苯基的PS 的相对密度和熔点均高于非极性和低位阻侧基的PE 和PP ; 3)缩聚物尼龙和涤纶等的相对密度、熔点、强度和使用温度均普遍高于一般加聚物。
线型、树枝状和超支化聚合物以及接枝共聚物的
线型、树枝状和超支化聚合物以及接枝共聚物的线型、树枝状和超支化聚合物以及接枝共聚物的聚合物的结构与其性能是密切相关的。
阐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于高分子化学的意义在于:根据对性能的要求,设计不同结构的分子,使其具有预定的性能。
为了理解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首先必须要制备出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组成分布均一(对共聚物而言)和结构明确的聚合物。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对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了基本的认识。
由于合成上的困难,目前对于非线性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还知之甚少。
因此,运用已知的聚合反应原理,合成出各种新型结构聚合物或共聚物(包括各种非线性结构聚合物),对于探索聚合物的链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设计具有预定性能的分子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各种非线性结构的聚合物被合成出来,如星形聚合物、星形杂臂共聚物、星形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树形或超支化聚合物,虽然人们对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还不十分明确,但由于这类聚合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性能,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的兴趣。
例如,树枝状聚合物在表面催化、药物释放以及仿生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超支化的聚合物不仅本身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及特殊的化学性能,而且由于表面的官能团密度非常高,可以接枝到金属和硅片的表面,在抑制腐蚀及化学感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此,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两种线型的聚合物,一种具有规整的三代结构的树枝状聚合物,一种具有AB_2型支链的接枝共聚物和超支化的聚苯硫醚,并且利用聚苯硫醚对炭纳米管进行改性。
具体的工作及结果如下:1.利用含羟基和溴的双功能团引发剂异溴丁酸羟乙酯引发St的ATRP聚合,获得HO-PSt,然后连续引发MMA的ATRP聚合,获得HO-PSt-b-PMMA。
由于羟基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不受影响,可以用HO-PSt和HO-PSt-b-PMMA为引发剂,在BF_3·Et_2O存在下,引发TMO的开环聚合,制得两嵌段聚合物PTMO-b-PSt和三嵌段聚合物PTMO-b-PSt-b-PMMA。
自由基聚合机理以及四种常见共聚物
自由基聚合机理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多属连锁聚合,连锁聚合反应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各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大。
连锁聚合链引发形成活性中心(或称活性种),活性中心不断与单体加成而使链增长(单体之间并不反应),活性中心的破坏就是链终止。
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都可能成为活性中心引发聚合,故连锁聚合又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其中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的60%。
热力学上能够聚合的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是有差异的,如氯乙烯只能自由基聚合、异丁烯只能阳离子聚合、MMA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苯乙烯则可按各种连锁机理聚合。
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60%以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类、聚丙烯腈、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ABS树脂等聚合物都通过自由基聚合来生产。
本节将对自由基链式聚合反应作较详细的讨论。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
此外,还可能伴有链转移反应。
现将各基元反应及其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1 链引发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
用引发剂引发时,将由下列两步组成:(1)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2)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
单体自由基形成以后,继续与其他单体加聚,而使链增长。
比较上述两步反应,引发剂分解是吸热反应,活化能高,约105~150kJ/mo1,反应速率小,分解速率常数约10-4~10-6s-1。
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结合成单体自由基这一步是放热反应,活化能低,约20~34kJ/mo1,反应速率大,与后继的链增长反应相似。
但链引发必须包括这一步,因为一些副反应可以使初级自由基不参与单体自由基的形成,也就无法继续链增长。
有些单体可以用热、光、辐射等能源来直接引发聚合。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少,苯乙烯热聚合已工业化;紫外光固化涂料也已大规模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氯聚合物对MMA与CR接枝共聚及其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王利亚 何金良(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武汉 430074)摘要 研究了PVC、氯化聚乙烯(CPE)、氯化橡胶(CLR)及氯化聚氯乙烯(CPVC)等高氯聚合物(H CC P)对甲基丙烯酸甲酯与CR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HCCP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接枝效率。
加快反应速率的能力随HCCP中的 H原子数量的增大而增大,其顺序为PVC>CPE>CLR> CPVC;添加HCCP后接枝共聚物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粘合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高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CR,接枝共聚,粘合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CR型胶粘剂国内于80年代初已商品化生产。
由于CR大分子上接枝了极性较强、能耐酯类增塑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 A),从而改善了对增塑PVC制品的粘接性能,使其得以广泛应用。
但生产MMA接枝CR型胶粘剂的反应周期长,M MA价格较高。
从降低成本、节省能耗考虑,鉴于高氯聚合物(H CCP)类的化学组成与PVC相近,但结构不同,易溶解于普通溶剂,若添加部分HCCP参与接枝聚合,不仅能增大接枝物的内聚强度,还可赋予胶粘剂对PVC良好的粘附力[1]。
本研究用4种H CCP 氯化聚乙烯(CPE)、氯化橡胶(CLR)、PVC、氯化聚氯乙烯(CPVC)分别参与MMA对CR的接枝聚合,考察HCCP对聚合反应速率、接枝效率及共聚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1 实验1 1 主要原材料CR,日本A 90型,日本电化公司产品;作者简介 王利亚,女,1954年9月出生。
副研究员。
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毕业。
申请专利1项,两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橡胶工业!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CPVC,氯质量分数为0 65,四川宜宾化工厂产品;CLR,氯质量分数为0 60,广州化工厂产品;PVC,XS 4型,氯质量分数为0 57,武汉建汉化工厂产品;CPE,氯质量分数为0 57,由固相氯化法合成,本所自制;M MA,工业纯,沙市有机化工厂产品;甲苯,工业纯;其它原材料为化学纯。
1 2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反应在配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500mL三颈瓶中进行。
实验中,甲苯、CR、H CCP、除去阻聚剂的MMA以及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的用量和反应温度都保持不变。
间隔1h取样测定总的固形物质量分数。
反应至粘度为3 5~6Pa∀s时,用对苯二酚终止反应。
当H CCP为PVC时,应将其预先溶于乙酸乙酯 丙酮 环己酮混合溶剂,并相应减少甲苯用量。
1 3 性能测试MMA转化率根据总的固形物质量分数计算。
丙酮抽提样品在室温下于丙酮中浸泡48h,其间更换三次丙酮以除去PM MA。
物理性能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测试,测试剥离强度的试样宽为10m m,被粘物为白色布基PVC人造革,拉力机夹持器运动速度为200mm∀min-1。
2 结果与讨论2 1 反应速率HCCP 对M MA/CR 体系反应速率的影响见图1。
图1 HCC P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PVC;# CPE; CLR;∃ CPVC;% 未加H CCP由图1可见,4种H CCP 均能提高MMA 的聚合速率,其顺序为:PVC>CPE>CLR>CPVC,此顺序也是4种H CCP 中氯质量分数增大的顺序,说明H CCP 中的氯质量分数越小,加速聚合速率的能力越强。
根据固相合成CPE 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2]以及PVC 的氯化反应机理[3],氯质量分数&0 65的H CCP 主要是由 CH 2 和 CHCl 基团所组成。
由于 C H 和 C HCl 游离基的稳定性和 CHCl 的空间位阻,与 CH Cl 相连的 CH 2 上的 H 原子要比 CH Cl 上的 H 原子活泼。
HCCP 的氯质量分数越小, H 原子越多,越易形成大分子活性中心,引发速率越快,加速聚合的能力也越强。
对于同一氯质量分数的PVC 和CPE 来说,前者的结构规整, H 原子多,而且 H 原子又与2个Cl 原子相邻,故前者加快聚合速率的能力要大于后者。
HCCP 对反应的加速作用还与反应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有关(见表1)。
由于CR 大分子链的断裂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未加H CCP 的体系的粘度越来越小,易发生双基终止反应,当转化率达到45%以后,反应速率很慢;加有H CCP 的体系的粘度较大,而且HCCP 加快反应速率的能力越强,粘度也越大。
粘度的增大不利于双基终止反应。
因此,当转化率达到45%以后,加有H CCP 的体系的反应速率仍较快(见图1)。
表1 反应体系的粘度项 目H CCP 类型未加HCCP PVCCPE CLR CPVC 反应时间/min 24097120125240M M A 转化率/%49.353.553.048.656.3粘度/(Pa ∀s)0 119 004 003 500.82PVC 用量对MMA/CR 体系反应速率的影响见图2。
图2 PVC /C R 用量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105;# 2.4/107.6;∃ 1/109;% 0/110由图2可见,反应速率随着PVC 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当PVC/CR 的用量比达到2 4/107 6时,反应速率已明显地加快。
2 2 产物的丙酮抽提行为干胶试样的丙酮抽提试验计算结果见表2。
由于PM MA 溶于丙酮,而MMA 与CR 的接枝共聚物不溶于丙酮,因此对未加表2 丙酮抽提试验计算结果项 目HCCP类型未加H CCP PVC CPE CLR CPVC[W-W0(1-C)]/%14.813.213.211.114.2 [W-W0(1-C)]C-1/%55.748.541.845.452.0 注:W为反应前的干胶抽提失重百分率;W为反应后的干胶抽提失重百分率;C为反应后的干胶中PM M A 的总质量分数。
HCCP的体系来说,W-W0(1-C)是反应产物中PMMA的质量分数;对于加有HCCP的体系来说,W-W0(1-C)则略高于产物中PMMA的质量分数(由于接枝到H CCP上的M MA支链数量不多,它将不同程度地随主链一起溶于丙酮)。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HCCP能减小PMMA均聚物的生成量。
[W-W0(1-C)]C-1可表征接枝效率,其值越小,接枝效率越高,4种HCCP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接枝效率。
2 3 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干燥流涎胶膜的物理性能和反应后胶液与PVC人造革的粘合强度列于表3。
由表3可见,用少量HCCP等量代替CR,能明显提表3 HC CP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项 目HCCP类型未加HCCP未加H CCP CPVC CLR CPE PVC胶膜中PM M A总质量分数0 2660 3410 2380 3120 3780 306拉伸强度/M Pa14.910.018.922.926.420.3扯断伸长率/%670190512744500720撕裂强度/(kN∀m-1)56.952.080.576.296.381.1粘合强度/(kN∀m-1) 1.7 2.4 3.7 2.7 3.6 3.2 注:未加HCCP体系M M A/CR的用量比为100/100;其它体系M M A/(CR+HCCP)的用量比为75/110。
高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同时并未严重降低扯断伸长率。
由于含HCCP的接枝共聚物内聚力大,因此它们的粘合强度均高于同条件(除反应时间不同外)下制得的不含HCCP 的接枝共聚物。
3 结语HCCP能加快M MA与CR接枝共聚的反应速率,提高接枝效率。
加快反应速率的能力顺序为PVC>CPE>CLR>CPVC。
含HCCP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和较高的粘合强度。
参考文献1 王利亚,何金良 M CC胶粘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特种橡胶制品,1989,(4):21~252 余仲元,谢笔钧 固相氯化法合成氯化聚乙烯的红外光谱研究 高分子学报,1987,(2):93~973 Luk R,S v tl!J,Kol sk!M Structure of chlorinated poly(vi nyl chloride) X.Con clusions on the chlorination mechanism J Polym Sci Polym Chem Ed ,1981,19(2):295~304收稿日期 1997 07 11Influence of HCCP on MMA/CR Graft Copolymerization andCopolymer PropertiesWang L iya and H e Jinliang(H ubei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430074)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HCCP(high chlorine content polymer)such as PVC,CPE,CLRand CPVC on M MA(methyl methacrylate)/CR graft copolym erization w as investigated.T he re sults show ed that HCCP accelerated the reaction rate and increased the g raft efficiency;as the H amount in HCCP increased,the reaction rate speeded up in the order of PVC>CPE>CLR> CPVC;the tensile strength,tear strength and adhesion of the graft copolymer improved signifi cantly by adding H CCP in copolymerization.Keywords HCCP,MMA,CR,graft copolymerization,adhesive1997年国际橡胶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1997年国际橡胶会议及委员会会议于1997年10月6~9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
来自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围绕(橡胶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主题,大会特邀英国著名轮胎专家Williams A R博士作了题为(轮胎,继续发明创造)的主题报告和法国著名炭黑专家Don net J B教授宣读了题为(轮胎胶料中炭黑表面积和弹性体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的中心论文,全会共发表专题论文126篇、展屏报告13篇。
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国际橡胶工业展览会,展出面积1000m2,展品有橡胶机械、测试仪器、原材料和橡胶新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