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罪犯人格、社会支持和人身危险性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财产型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要显着高于暴力型性犯罪和其他类型的罪犯3有前科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显着高于无前科的罪犯而其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显着低于无前科的罪犯4罪犯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神经质和精神质对不同犯罪类型的男性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有不同预测力这对于降低不同类型罪犯的重新违法犯罪率有一定指导意义
( )施 测 程 序 及 数 据 处 理 三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 ,在主试 的统 一指导下一次完成所有 问题 。数据使用 S S 1. PS3 0
三 、结 果 与 分 析 ( )相 关 分 析 一
表1 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变量 人身危 险性
神经 质
人身危险性 10 . 0
017 .1
一
、
前 言
人身危险性是犯罪学 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是行为人实施危害社会和 他人行为的可能性 。 刑释人 员的人
身危险性是指其重新违法犯罪 的可 能性 。人们发现刑释人 员重新犯 罪的可能性远 远高于一般人群 ,即人 身
危 险性 较高 。研究显示 ,美 国的刑 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是 4 . ,日本的重新犯罪率是 5 .%,我 国大 陆 68 7 2 地 区的刑释人员 3年 内的重新犯罪率为 65 %。0 3年度上海籍刑释人 员 2年 内重新犯罪 率是 6 %, 0 4 . 9 20 . 20 3
( 客观支持) K ( 、S 主观支持 ) L ( 、S 对支持的利用度 ) 。量表的重测信度为 0 2 . ,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 9
( )危险性量表:由邬庆祥编制,该量表用多元回归的方法预测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危险性 3 取值在 0至 l 之间,可 以转换成百分率,取值越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就越高。经检验,准确率为 9 %。 2
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要显著高于暴 力型 、 性犯罪和其他 类型 的罪犯;( ) 3 有前科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显著高于 无前科的罪犯 , 有前科 的罪犯在客观 支持和对支持 的利用度上的得 分均显著低于无前科的罪犯;( ) 4 罪犯 的
主观支持、对 支持的利用度 、神经质和精神质对不 同犯罪类型的罪犯的人 身危险性有不同预测力。 关键 词:人格 ;社 会支持;人 身危险 J 生
・
3 7・
实践探索
《 犯罪研究》20 0 9年第 3期
比例最大,为 6 . %,高中及以上学历占 1. %,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犯罪类型 ,财产型 占 7 . %,暴 06 56 93 力型 占 1 . %,性犯罪 占 2 5 62 . %,其他类型 占 2 %。刑期方面,原判 刑期 5 年及 以下 占 7. %,5年一 1 42 O 年 占 1. %,1 92 O年及 以上 占 6 6 ,其中无期徒刑 2人 。前科劣迹方面,有前科 者占 2 . 。 . 48
准确地澄清重新犯罪行 为的心 理行 为机制 。
二 、研 究 方 法 ( )研 究 对 象 一
在上海某监狱 随机抽 取在押罪犯 2 0名,其 中有效被试 18人。罪犯全部为男性 ,年龄在 1  ̄5 0 9 9 9岁 之 间,平均年龄 2 . 8岁 ,总体年龄较轻 。捕 前职 业方面 ,无业者所 占比例最大 ,为 5 . %,零星打工 78 O5 者和农 民次之 ,分别为 1. 和 9 1 62 . %。文化 程度方面,初中及 以下学历 占 8 . ,其 中初 中学历所 占 43
神经质
10 . 0
内外 向
精 神质
格 问卷 ( P :由龚耀 先修订 ,由 8 个 项 目组成 ,测量人格的三个维度 , 精神质 ) 1 E Q) 5 P( 、 E( 内外 向) 、N ( 神经质 ) 。 ( )社会支持问卷 (S :由肖水源 (96 2 S Q) 18 )编制,由 1 0个项 目组成,测量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 ,S z
① 张竟 兴 : ̄04年 度 刑释人 员 改造质 量 的调 查 》 20 ,载 《 上海 警苑 》2 0 年 第 1 ,第 l 一1 页 。 09 期 O 1 ② 李玫瑾 ,董海 :《 犯罪人格 的界定与实证研 究》 ,载 《 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08年第 3 ,第 1—1 》20 期 5 8页。 ③ 甘霖 、王 志庆 :《 家庭 教 养方 式对 男性 犯罪 犯罪 性 获得 的影 响》 ,载 《 心理 学探 新 》第 2 0 年 第 1 ,第 8 —9 。 07 期 5 O页
如在需要、动机 、能力 、人格 上存 在差异,这对不 同类 型的犯罪行为的产生有着不 同的影响 。但 目前对罪 犯人身危险性的研究很少将犯罪类 型这 一变量纳入研究范围 。基于此 ,本研 究选 取人格特 征 ( 体现 个体因 素 )和社会支持 ( 体现社会环境因素 ) ,探讨两者对不 同犯罪类 型罪犯 的人身危险性的影响 ,以期 能深入 、
《 犯罪研究》2 0 0 9年第 3期
实践探索
男 罪 人 社 持 人身 性 的 性 犯 格、 会支 和 危险 关系 研究
蔡 晓领 许 宏
内容摘要 :采用 问卷法, 对在押的 18 男性犯人的人格 、 9名 社会支持与人 身危险 }的关系进行研究, 生 结
果发现:( ) 1 客观 支持 、主观支持 、对支持 的利用度 和人 身危险性之间存在 着显著的相 互关联;( 财产型 2)
年度上 海籍刑释 人员 5年 内重新犯罪率 是 6 % 0由于刑释 人员重新犯罪手段老练残忍 ,作案经验 丰富, . 3
反侦察能力强,社会影 响恶劣 ,所 以一直被研究者所重视 。在对 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原 因的探讨上 ,相关研 究大致可 以分为两个方 向: 一个 是从刑释人员的角度探究哪些心理行 为变量可能导致其重新犯罪 ,比如需 要 、动机、价值观、道德感 、人格等 。 二是从社会 的外部环境角度分析 ,比如家庭环境 、人 际关 系、经
济状况、工作状况等 。。 以往的研究存在一些较 为明显的缺陷,首先 ,许 多研究把犯罪 的个体 因素和 社 但 会环境因素分离开来研究刑释人 员重新 犯罪的可能性。 事实上犯罪行为是个体 因素和 社会环境 因素 相互作
用下产生的 , 仅仅研究某个方面 ,结论可能有失偏颇 。 另外 ,不同的犯罪类型的罪犯具有不 同的心理特征 ,
( )施 测 程 序 及 数 据 处 理 三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 ,在主试 的统 一指导下一次完成所有 问题 。数据使用 S S 1. PS3 0
三 、结 果 与 分 析 ( )相 关 分 析 一
表1 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变量 人身危 险性
神经 质
人身危险性 10 . 0
017 .1
一
、
前 言
人身危险性是犯罪学 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是行为人实施危害社会和 他人行为的可能性 。 刑释人 员的人
身危险性是指其重新违法犯罪 的可 能性 。人们发现刑释人 员重新犯 罪的可能性远 远高于一般人群 ,即人 身
危 险性 较高 。研究显示 ,美 国的刑 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是 4 . ,日本的重新犯罪率是 5 .%,我 国大 陆 68 7 2 地 区的刑释人员 3年 内的重新犯罪率为 65 %。0 3年度上海籍刑释人 员 2年 内重新犯罪 率是 6 %, 0 4 . 9 20 . 20 3
( 客观支持) K ( 、S 主观支持 ) L ( 、S 对支持的利用度 ) 。量表的重测信度为 0 2 . ,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 9
( )危险性量表:由邬庆祥编制,该量表用多元回归的方法预测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危险性 3 取值在 0至 l 之间,可 以转换成百分率,取值越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就越高。经检验,准确率为 9 %。 2
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要显著高于暴 力型 、 性犯罪和其他 类型 的罪犯;( ) 3 有前科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显著高于 无前科的罪犯 , 有前科 的罪犯在客观 支持和对支持 的利用度上的得 分均显著低于无前科的罪犯;( ) 4 罪犯 的
主观支持、对 支持的利用度 、神经质和精神质对不 同犯罪类型的罪犯的人 身危险性有不同预测力。 关键 词:人格 ;社 会支持;人 身危险 J 生
・
3 7・
实践探索
《 犯罪研究》20 0 9年第 3期
比例最大,为 6 . %,高中及以上学历占 1. %,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犯罪类型 ,财产型 占 7 . %,暴 06 56 93 力型 占 1 . %,性犯罪 占 2 5 62 . %,其他类型 占 2 %。刑期方面,原判 刑期 5 年及 以下 占 7. %,5年一 1 42 O 年 占 1. %,1 92 O年及 以上 占 6 6 ,其中无期徒刑 2人 。前科劣迹方面,有前科 者占 2 . 。 . 48
准确地澄清重新犯罪行 为的心 理行 为机制 。
二 、研 究 方 法 ( )研 究 对 象 一
在上海某监狱 随机抽 取在押罪犯 2 0名,其 中有效被试 18人。罪犯全部为男性 ,年龄在 1  ̄5 0 9 9 9岁 之 间,平均年龄 2 . 8岁 ,总体年龄较轻 。捕 前职 业方面 ,无业者所 占比例最大 ,为 5 . %,零星打工 78 O5 者和农 民次之 ,分别为 1. 和 9 1 62 . %。文化 程度方面,初中及 以下学历 占 8 . ,其 中初 中学历所 占 43
神经质
10 . 0
内外 向
精 神质
格 问卷 ( P :由龚耀 先修订 ,由 8 个 项 目组成 ,测量人格的三个维度 , 精神质 ) 1 E Q) 5 P( 、 E( 内外 向) 、N ( 神经质 ) 。 ( )社会支持问卷 (S :由肖水源 (96 2 S Q) 18 )编制,由 1 0个项 目组成,测量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 ,S z
① 张竟 兴 : ̄04年 度 刑释人 员 改造质 量 的调 查 》 20 ,载 《 上海 警苑 》2 0 年 第 1 ,第 l 一1 页 。 09 期 O 1 ② 李玫瑾 ,董海 :《 犯罪人格 的界定与实证研 究》 ,载 《 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08年第 3 ,第 1—1 》20 期 5 8页。 ③ 甘霖 、王 志庆 :《 家庭 教 养方 式对 男性 犯罪 犯罪 性 获得 的影 响》 ,载 《 心理 学探 新 》第 2 0 年 第 1 ,第 8 —9 。 07 期 5 O页
如在需要、动机 、能力 、人格 上存 在差异,这对不 同类 型的犯罪行为的产生有着不 同的影响 。但 目前对罪 犯人身危险性的研究很少将犯罪类 型这 一变量纳入研究范围 。基于此 ,本研 究选 取人格特 征 ( 体现 个体因 素 )和社会支持 ( 体现社会环境因素 ) ,探讨两者对不 同犯罪类 型罪犯 的人身危险性的影响 ,以期 能深入 、
《 犯罪研究》2 0 0 9年第 3期
实践探索
男 罪 人 社 持 人身 性 的 性 犯 格、 会支 和 危险 关系 研究
蔡 晓领 许 宏
内容摘要 :采用 问卷法, 对在押的 18 男性犯人的人格 、 9名 社会支持与人 身危险 }的关系进行研究, 生 结
果发现:( ) 1 客观 支持 、主观支持 、对支持 的利用度 和人 身危险性之间存在 着显著的相 互关联;( 财产型 2)
年度上 海籍刑释 人员 5年 内重新犯罪率 是 6 % 0由于刑释 人员重新犯罪手段老练残忍 ,作案经验 丰富, . 3
反侦察能力强,社会影 响恶劣 ,所 以一直被研究者所重视 。在对 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原 因的探讨上 ,相关研 究大致可 以分为两个方 向: 一个 是从刑释人员的角度探究哪些心理行 为变量可能导致其重新犯罪 ,比如需 要 、动机、价值观、道德感 、人格等 。 二是从社会 的外部环境角度分析 ,比如家庭环境 、人 际关 系、经
济状况、工作状况等 。。 以往的研究存在一些较 为明显的缺陷,首先 ,许 多研究把犯罪 的个体 因素和 社 但 会环境因素分离开来研究刑释人 员重新 犯罪的可能性。 事实上犯罪行为是个体 因素和 社会环境 因素 相互作
用下产生的 , 仅仅研究某个方面 ,结论可能有失偏颇 。 另外 ,不同的犯罪类型的罪犯具有不 同的心理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