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真题解析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真题解析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真题解析一、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22-60)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解析】D。
此题考察对心理理论的考察。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另外,根据题意,比较容易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解析】D。
此题考察发展心理学中观点采择能力的不同阶段特征。
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根据题意,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解析】B。
替代强化,直接反应出班杜拉。
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2017年考研-312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 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 312)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6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3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A.外显行为B.意志过程C.情绪情感D.心理机制【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体系,而是在众多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学新范式,其重点是心理结构和心理机制,探讨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并把人视为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解释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及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过程。
2.利用放射性的示踪剂来研究脑功能的技术是A.脑磁图(MEG)) B.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C.脑电图(EEG)D.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3.主管躯体运动的脑区位于A.额叶B.枕叶C.颞叶D.顶叶4.下列有关视觉感受器的表述,正确的是A.锥体细胞的数量多于棒体细胞的数量B.视网膜边缘存在大量的锥体细胞C.锥体细胞对颜色敏感D.棒体细胞对明度不敏感5.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
该定律称为A.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史蒂文斯定律D.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6.一种色光与另外一种色光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
解释这种色光混合现象的规律称为A.间色律B.代替律C.补色律D.对比律7.在视知觉的形成过程中,“是什么”的通路是指从枕叶到A.顶叶B.颞叶C.额叶D.角回8.在时间判断方面,下列感觉通道的精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A.视觉、触觉、听觉B.视觉、听觉、触觉C.听觉、触觉、视觉D.听觉、视觉、触觉9.作者在校对自己的文稿时,对错字“熟视无睹”。
这反映的知觉特性主要是A.恒常性B.选择性C.整体性D.理解性10.小王先学习了汉语拼音,随后学习英语,在使用拼音录入汉字时经常会混淆拼音和英语,产生这种干扰的原因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记忆重构D.记忆恢复11.斯伯林(G. 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的研究表明,感觉记忆保持的字母数量约为A.5 B.7 C.9 D.1112.“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哺乳动物”,据此可以推论“鲸鱼是胎生的”。
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心理学考研 312 真题及答案,这可真是让考研学子们又爱又恨的东西啊!咱先来说说真题,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啥样的题型都有。
比如说选择题,有时候它出的题特别细致,就像有一次我看到一道关于某个心理学家实验细节的题目,哎呀,那真叫一个刁钻。
问的是实验中某个变量的具体控制方法,如果你看书的时候稍微粗心一点,这道题准保答错。
还有简答题,它要求你把一个理论或者概念解释得明明白白,一点含糊都不行。
记得有一道题是让阐述认知失调理论,这可不仅要把理论的核心观点说清楚,还得结合实际例子来解释,才能拿高分。
论述题就更不用说了,那是综合考察你的能力,要你把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再说说答案,这答案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
得有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表述,还得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我记得有一次和一个考研的同学交流,他跟我抱怨说自己明明觉得答得不错,可分数就是不高。
我拿过他的答案一看,发现问题就出在表述不够准确和逻辑不够清晰上。
比如说在回答一道关于心理测量的题目时,他虽然知道知识点,但回答的时候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一个明确的条理,这样老师怎么能给高分呢?其实做真题啊,就像是一场和出题老师的“心理战”。
你得揣摩出题老师的心思,知道他们想考你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准备。
比如说,有些知识点是年年都考的,那你就得重点掌握,滚瓜烂熟。
还有些知识点虽然不常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说不定今年就考了呢。
我还碰到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有个同学做真题的时候,居然把答案写在了题目旁边,然后对答案的时候发现自己错了一大半,当时那个表情啊,别提有多沮丧了。
不过这同学也挺有韧劲,他没有放弃,而是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后来成绩提高得可快了。
总之,心理学考研 312 真题及答案是我们备考路上的重要伙伴,我们要认真对待它们,从真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答案中学习正确的答题方法和思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胸有成竹,取得好成绩!加油吧,考研的小伙伴们!。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测验题解析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真题解读一、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22-60)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解读】D。
此题考察对心理理论的考察。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另外,根据题意,比较容易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解读】D。
此题考察发展心理学中观点采择能力的不同阶段特征。
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根据题意,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解读】B。
替代强化,直接反应出班杜拉。
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试卷及解答参考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梦境分析法2、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心理现象是可以客观测量的?A、结构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3、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防御机制?A、压抑B、否认C、投射D、同化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神经电生理技术5、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A. 独立变量B. 因变量C. 控制变量D. 自变量6、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知觉的范畴?()A. 记忆B. 思维C. 情感D. 感觉7、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个体的行为而不是意识?A. 构造主义B. 行为主义C. 精神分析D. 认知心理学8、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指的是:A.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B. 测量结果的客观性C.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D. 测量结果的可比性9、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要目的是:A. 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B. 排除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C. 确保实验结果的普遍性D. 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10、心理学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组成部分?A. 无条件刺激(US)B. 有条件刺激(CS)C. 无条件反应(UR)D. 有条件反应(CR)E. 强化(SR)11、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是指:A. 测量的一致性B. 测量的准确性C. 测量的难度D. 测量的速度12、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梦的象征性意义主要源于:A. 潜意识B. 前意识C. 有意识思维D. 现实生活经历13、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主要特点是:A. 对变量进行操纵B. 系统地观察和记录C. 通过统计方法分析数据D. 以上都是14、以下哪一项不是心理测量学中的信度:A. 重测信度B. 分半信度C. 同质信度D. 稳定信度15、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以下哪一项是无关刺激:A. 声音B. 电击C. 食物D. 耳塞16、题干: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用来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发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17、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A. 记忆B. 注意C. 情绪D. 思维18、题干:在心理测量学中,以下哪种统计量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标准差C. 中位数D. 算术平均数19、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功能?A. 减轻心理压力B. 增强自信心C. 保护自尊心D. 促进心理成长 20、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以下哪个阶段遗忘速度最快?A. 5分钟B. 30分钟C. 1小时D. 24小时21、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的?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心理动力学D. 社会学习理论22、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动机是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它通过驱使个体产生能量并维持行为的过程来调节个体的行为?A. 行为主义动机理论B.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C. 认知动机理论D. 需求层次理论23、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最常用于探究个体差异?A. 实验法B. 调查法C. 实证研究法D. 案例研究法24、以下哪个理论认为,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受到先前的经验和期望的影响?A. 认知失调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25、以下哪种心理现象不属于认知过程?()A. 注意B. 记忆C. 情感D. 思维26、在实验心理学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
2017年心理学考研312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7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 自我2. 归因3. 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 社会态度5. 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 亲密关系3. 偏见与歧视4. 利他行为5. 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 说服2. 从众与服从3. 去个体化4.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6. 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注意机制B、记忆模型C、情绪反应D、语言理解2、在实验设计中,用来衡量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指标是什么?A、效度B、信度C、外在效度D、内在效度3、以下哪种统计分析方法是用来检验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A、相关分析B、回归分析C、方差分析(ANOVA)D、因子分析4、以下哪种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A. 投射B. 替代C. 升华D. 消极抵抗5、以下哪种心理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社会学习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6、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A. 暴露疗法B. 分析疗法C. 情绪释放疗法D. 认知重构疗法7、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通过观察个体在自然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获取数据的方法被称为: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测验法8、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A. 匀速的B. 先快后慢C. 先慢后快D. 不规则的9、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A. 非条件反射B. 条件反射C. 操作性条件反射D. 反射抑制10、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心理学的四大流派之一?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心理学D. 宇宙心理学11、题干:以下哪项关于记忆的说法是错误的?A. 遗忘曲线表明记忆的保持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弱B.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记忆C.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实验是在无意义音节上进行的D. 复习和练习有助于记忆的巩固12、题干:以下哪项关于感知觉的描述是正确的?A.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大脑的,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的解释B. 知觉是感官器官的直接反应,感觉是大脑对知觉的解释C. 感觉是感官器官对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D.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必然联系1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下哪项描述最符合遗忘的规律?A. 遗忘速度随时间均匀递减B.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快后慢C.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慢后快D.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快后停14、在心理测量学中,以下哪项是效度的类型?A. 内容效度B. 结构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以上都是15、以下哪项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压抑”?A. 投射B. 分裂C. 反向D. 抑压16、以下哪个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产物?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生物心理学理论1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则?A. 信度B. 效度C. 可靠性D. 适应性18、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循的原则?A. 尊重B. 同理心C. 沉默D. 保密19、以下哪种心理过程被称为“认知过程”?A. 情绪过程B. 认知过程C. 行为过程D. 意志过程 20、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A. 心理适应B. 心理调节C. 心理防御机制D. 心理平衡21、以下哪种心理障碍属于焦虑障碍?A. 强迫症B. 抑郁症C. 焦虑症D. 恐慌症22、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3、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学习理论C.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D. 意识学习理论24、以下哪个实验证明了人类具有自我控制能力?()A. 洛伦茨的“天生的行为”B. 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C. 阿希的从众实验D. 米勒和多利的自我控制实验25、心理学中,将心理现象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大过程的是:A. 弗洛伊德B. 艾宾浩斯C. 精神分析学派D. 巴甫洛夫26、以下哪项属于心理障碍的类别?A. 睡眠障碍B. 认知障碍C. 情绪障碍D. 以上都是27、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访谈法D. 行为观察法28、心理学中,以下哪项理论提出了人类行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心理动力学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9、在心理测量学中,以下哪项指标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标准差C. 均值D. 频率 30、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后哪个时间段达到最快?A. 20分钟后B. 1小时内C. 24小时内D. 1周后31、心理学中,关于感知觉的哪个理论认为感知是大脑对刺激的解释过程,而非刺激本身的直接反映?A. 构造主义理论B. 感觉主义理论C. 心理物理学理论D. 解释主义理论32、在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来减少实验误差?A. 随机抽样B. 实验设计C. 控制变量D. 重复实验33、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认知失调理论中的“认知失调”?A. 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B. 一个人在行为和信念之间保持一致C. 一个人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策D. 一个人在做出决策后感到不安34、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与潜意识的理论是: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35、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情感法36、在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的心理学家是:A. 皮亚杰B. 斯金纳C. 艾森克D. 费尔德曼3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问卷调查法38、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动机理论”?A. 弗洛伊德B. 霍尔C. 马斯洛D. 阿德勒39、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内容?A. 信度B. 效度C. 难度D. 频率40、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天气预报B. 电脑病毒C. 情绪体验D. 市场营销41、以下哪种心理学流派强调通过实验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A. 精神分析学派B. 行为主义学派C. 精神动力学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42、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最适用于研究个体心理差异?()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统计法43、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神经科学法D. 文献综述44、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A. 弗洛伊德B. 艾宾浩斯C. 班杜拉D. 布尔巴吉45、以下哪个概念与“心理适应”密切相关?A. 心理压力B. 心理负荷C. 心理承受力D. 心理疲劳46、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定势”?A. 知觉的恒常性B. 刺激泛化C. 初始印象的影响D. 心理定势4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防御机制?A. 否认B. 投射C. 合理化D. 压抑48、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强调通过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认知来改善情绪和行为?A. 认知行为疗法B. 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精神分析疗法49、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实验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模拟法 50、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是指: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B. 测量工具的稳定性C. 测量工具的敏感性D. 测量工具的实用性51、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最常用于面对冲突和压力?A. 投射B. 否认C. 分离D. 转移52、在心理学中,以下哪种理论被称为“认知革命”的标志?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生物学理论5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访谈法D. 数理统计法54、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和效度分别指的是?A. 信度和效度都是测量工具的准确性B. 信度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效度是测量工具的有效性C. 信度是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效度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D. 信度和效度都是测量工具的可靠性5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理解守恒概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6、下列哪一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本需求?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认知需求5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随时间衰退的过程。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精品文档]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ccd944031b765ce04081410.png)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2017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应众多学员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师解析了心理学考研真题以及自主命题院校的真题,仅供学员参考和2018年考研的学生做一个参考!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1-65)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勤思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勤思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勤思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一)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
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A.格式塔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2.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A.调查法B.个案法C.测验法D.观察法3.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4.根据拉什利(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5.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视觉掩蔽B.视觉适应C.运动后效D.闪光融合6.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
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A.2克B.4克C.6克D.8克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8.把右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邻近原则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A.空气透视B.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10.注视右图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A.注意起伏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分散11.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前注意D.随意后注意12.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每次采用一种假设,逐次进行检验,保留正确的假设,放弃错误的假设,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13.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14.演讲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A.书面言语B.内部言语C.对话言语D.独白言语15.某患者发音器官正常,但说话困难,出现“电报式”言语,其病变可能发生在A.威尔尼克区B.布洛卡区C.潘菲尔德区D.角回16.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1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18.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
2017年312心理统计考研真题难度分析

2017年312心理统计考研真题难度分析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喜报:刚刚考完研究生,凯程的电话瞬间就变成了热线,同学们纷纷打来电话报喜,说自己在考场上遇到的题目,大多数都是在凯程集训营训练的同类型题目,集训营扎实的学习,对自己考试非常有帮助。
在这里,凯程的每一位老师都特别高兴,下面,我们把专业课真题公布出来,供2018考研的同学们使用。
凯程也开设有2018考研集训营、全年特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集训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飞翔集训营,复试辅导班,欢迎报名。
2017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战已于2016年圣诞节落下帷幕,忙碌备战了许久的各位考生可以暂时歇息调整。
针对2017年《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情况,凯程考研心理学教研室在第一时间给大家进行解析,借此帮助考生们结合分析自己的考情,同时也为备战2018年考试的考生们提供指导。
通过对2017年的真题进行深入解析,发现今年的心理统计考查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总体而言考题难度相对不大,考题知识点为常规考点,如多选题75题考查非参数检验的一般认识类知识,83题综合题考查的卡方检验与一元线性回归的计算。
虽然考题难度系数较低,但知识却需要考生理解识记,特别是计算的公式,要求考生多花时间掌握。
第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结考查,例如83题综合题,并非单考某一统计知识,而是考查了卡方检验的拟合度检验的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的计算以及相关量数和决定系数的关系。
这就要求考生们不能死记某一知识点,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识别,灵活掌握。
特别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多花时间进行理解。
第三,本年考题中,统计未涉及简答题的考查,主要是83题综合题,这再次强调我们,对于统计知识点不能死记硬背,重在理解与运用。
也提醒广大考生,多花时间进行统计的复习。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心理学中,以下哪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行为模式?A. 行为模式B. 行为反应C. 行为倾向D. 行为规律2、以下哪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个体在没有明显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仍然产生心理活动的现象?A. 意识B. 潜意识C. 无意识D. 自我意识3、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通常用于观察和记录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行为测量法4、以下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心理过程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环境直接决定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心理学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5、在心理学研究中,哪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记录自然发生的行为?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6、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是指: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B.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C. 测量结果的有效性D. 测量工具的复杂性7、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的基本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自然观察B、实验观察C、有结构观察D、无结构观察8、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中关于动机的理论?A、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B、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9、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是指:A、测量结果的稳定性B、测量结果的客观性C、测量结果的准确性D、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10、在心理学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感知觉的基本特性?A. 整体性B. 选择性C. 知觉恒常性D. 意识13、心理学中,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称为: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案例分析法16、心理学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认知发展B. 认知障碍C. 认知神经科学D. 认知行为疗法19、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法?A.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B. 问卷调查C. 案例研究D. 实验操纵变量22、在心理测量学中,用于描述一个量表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属性的程度称为()。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解析及考试命题趋势

2017年考研心理学312统考真题解析及考试趋势分析
今年这样一个考试范围里,实际上认知以及生理、认知神经科学是心理学、基础部分的热点、主要的覆盖程度,这块的考察以后会越来越重。
尤其在我们普心里涵盖七八章认知心理学内容,以后在考试的考察上,常规的基础理论知识,我们前面说在十年之后,基本上已经缺乏足够的考试兴趣了,会关注一些我们书上涉及到的理论推广
社会心理学比重加重。
普心常规知识点考无可考。
一个比较好可以供它展开的是社会心理学的考点。
包括维纳归因理论,它的考法是当做社会心理学的考点进行的。
按照这样进展下去社会心理学相关考点会越来越多进入统考命题之内。
另外一个进展是把目光转向各个方向最新的理论发展的前沿。
你说前沿也并不前沿,思通伯格的理论有二三十年历史了,不会在以前给大家讲的很陈旧的地方和大家进行计较,而是把眼光看到这两年相对比较新近的进展。
威信号心理学考研人。
所以在这点来说,我们之前讲普心,相关内容来说,普心几大块、测量、认知、社心、教育以后不会完全按该普心一门涵盖所有进行了,因为已经罩不住关注的知识点,会还原到具体方向。
明年
考试和复习过程里,会带着大家按照社心、认知,把认知单独作为命题帮助大家学习一些相对展开得更充分,应用型更好、更前沿理论的考点。
专硕的命题,神经系统,普心专硕要考,各个章节、各个内容对应的认知系统,对应的生理的神经系统的对应关系未来几年会非常非常热。
还有知觉、词汇理解,在大家做的动机和人格的模块里,我都点出来了。
人格模型里、人格章节里,关于一些基本类型学说都有。
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

2015年考研心理学真题(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 认知需要B.审美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爱与归属需要2. 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3. 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损伤的脑区域是()A. 布洛卡区B.威尔尼克区C.艾克斯乐区D.运动区4. 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A.桥脑B.中脑C.延脑D.间脑5. “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A. 感觉适应B.感觉补偿C.感觉融合D.感觉对比6. 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B. 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C. 椎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 椎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7. 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A.刺激物的新颖性B.刺激物的强度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颜色知觉9.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注视一根点燃的熏香,开始你会看到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了一会儿,你会觉得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10. 格列高里认为,人们除了依靠网像运动系统获得矢于物体运动的信息之外,还依靠0A.特征觉察系统B•头一眼运动系统C.外周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门•”小赵比小王聪明,小王比小李聪明”,据此得出“小赵最聪明”的结论。
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312、347)大题-发心与教心

2发心与教心2.1312真题简答题1试从学习的认知观出发,简要比较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利弊。
(2018)2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2017)3简述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016)4什么是概念转变?根据波斯纳(G.J.Posner)的观点,影响概念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015)5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2014)6简述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2013)7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012)8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王强得了满分,赵明不及格。
问及原因时,王强说是自己的刻苦学习的结果,赵明认为是自己缺少数学细胞。
请结合维纳归因理论分析他们今后数学学习可能的行为表现及原因。
(2011)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
(2011)10试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2010)1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2009)12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2008)13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2007)综合题1小强正在专心地做地理拼图,亮亮从旁边走过。
只听“哎哟”一声,亮亮的腿碰到了小强的课桌,把小强花很长时间做的拼图碰散了。
小强一抬头,却发现亮亮正朝旁边的同学挤眉弄眼。
由此,小强认为亮亮的行为是故意的,十分生气,给了亮亮一拳。
试用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解释小强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过程。
(2018)2根据下面四篇日记,请从弗洛伊德、班杜拉和皮亚杰的理论中任选两个理论来分析平平这几年中道德行为发展。
(2017)3沙伊在西雅图随机选择了500名被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认知能力测试。
第一次测试时,被试年龄范围是20~70岁。
年龄相差5年的为一组,每7年对这些被试进行一次测试,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该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2)从图中能得到什么结论?(3)解释人事老化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分别如何解释老化现象?(2016)4鲍姆瑞德(D.Baumrind)通过追踪研究发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之间存在联系,如下表:教养方式结果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权威型较高的认知和社会能力较高的自尊,较好的社会技能,较强的道德,亲社会关注和较高的学业成就专制型一般的认知和社会能力一般的学业表现和社会技能,比纵容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为顺从纵容型较低的认知和社会能力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就,比权威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社会行为问题(1)结合鲍姆瑞德的观点,阐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312、347)大题-普心

1普心1.1312真题简答题(每题10分)1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2018)2简述句子理解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018)3试用维纳(B.Weiner)归因理论,分析能力和运气的归因属性。
(2017)4简述应激状态下“一般适应综合征”的阶段及其表现。
(2017)5简述费希纳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
(2016)6简述斯滕伯格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三种假设及研究成果。
(2016)7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说明这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
(2015)8什么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简要比较二者的异同。
(2015)9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2014)10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2014)11简述内部语言的含义及特点。
(2013)12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其对梦的解释。
(2012)13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哪些?(2012)14简述时间知觉及影响因素。
(2011)15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2010)16根据感觉互相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
(2010)17简述德伟克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2010)18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2009)19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2009)20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2008)2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8)22简要说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2007)综合题(每题30分)1试述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并进行简要评价。
(2018)2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测验得分高的人并不一定事业成功。
请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2017)3根据下面的案例,应用动机的成就目标理论及情绪的“评定-兴奋”说,分析王刚和李强对同一业绩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
(2016)4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理论)是当代重要的人格理论,请回答下列问题:(2015)(1)五因素模型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格理论?(2)简要概述五因素模型的形成过程。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试题与参考答案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下列哪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守恒的概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中,哪种强化类型是指不定期给予奖励,从而使得行为更加持久?A. 固定比率强化B. 变化比率强化C. 固定时距强化D. 变化时距强化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记忆遗忘的速度如何变化?A. 初始快速,随后逐渐变慢B. 初始缓慢,随后加速C. 均匀减少D. 遗忘速度与时间无关4、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的应用领域?A、教育心理学B、临床心理学C、神经心理学D、哲学5、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以下哪项不是强化?A、食物给予B、铃声响起C、电击停止D、狗看到食物6、以下哪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成熟决定论D、心理决定论7、心理学术语“知觉恒常性”是指:A、人在不同条件下知觉映像会随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B、人在不同条件下知觉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C、人在不同条件下知觉映像会发生变化,随条件变化而变化D、人在不同条件下知觉映像会产生超常的知觉体验8、关于感觉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感觉适应是在持续刺激的作用下,个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逐渐减弱的现象B、感觉适应可以使个体对刺激物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C、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的一种储备功能D、感觉适应可以使得个体对刺激物产生暂时的行为反应9、以下哪个不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主要发现:A、遗忘过程在学习后的初始阶段最快B、遗忘的速度呈线性减少C、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D、遗忘并不是均匀地发生在学习后的每一刻10、关于遗忘的理论,以下哪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信息的编码不准确或提取尝试的影响?A. 冲动抑制理论B. 记忆痕迹衰退理论C. 语义编码理论D. 深度编码理论11、以下哪个心理特质不属于人格特质的理论分类?A. 性格B. 能力C. 智力D. 兴趣12、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哪个需要是非基本需要?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社交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13、在研究人类记忆的过程中,艾宾浩斯使用了哪种方法来测量遗忘曲线?A. 再认法B. 回忆法C. 节省法D. 重构法14、下列哪一项不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阶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抽象运算阶段15、在经典条件作用中,巴甫洛夫的狗实验里,食物属于什么?A. 无条件刺激B. 条件刺激C. 无条件反应D. 条件反应16、题干:以下哪个理论强调心理现象是由有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A. 心理动力学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生物心理学理论17、题干: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收集有关人类行为和经验的数据?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记忆法18、题干:以下哪个心理现象与认知失调理论相关?A. 指导性遗忘B. 感知失调C. 情绪释放D. 指导性遗忘19、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系统来调节的。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心理学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是:A. 隐记忆B. 情感C. 意图D. 条件反射2、心理测验中,测量个体智力水平的典型工具是:A. 精神病量表B. 人格量表C. 才能测试D. 智能测验3、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研究方法最适宜进行长期趋势的研究?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案例研究法D. 统计分析法4、题干:以下哪种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没有直接外部刺激的情况下,通过内部心理活动产生的经验?A. 意识B. 想象C. 意识流D. 情绪5、题干:以下哪种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的偏好和倾向?A. 感觉B. 认知C. 情绪D. 动机6、题干:以下哪种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A. 感觉B. 认知C. 情绪D. 行为7、目前心理学界普遍认可的人格发展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
A、正确B、错误8、下列哪项不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发展阶段?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E、综合运算阶段9、下列哪项不是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强化律10、考生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疲劳和情绪紧张?A. 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均衡,运动适量B. 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过度劳累C. 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均衡,但长期缺乏运动D. 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均衡,适量运动适量11、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关注患者认知过程的变化?A. 行为矫正疗法B. 深度心理分析疗法C. 认知行为疗法D. 放松疗法12、以下哪项是气质类型的四个基本类型?A.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B.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浮躁质C.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冷漠质D. 日本七型人格13、题干:根据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A. 呈线性下降B. 呈指数下降C. 呈先快后慢的趋势D. 呈先慢后快的趋势14、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问卷调查法D. 实证研究法15、题干: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食物的呈现属于()A. 无条件刺激B. 无条件反射C. 条件刺激D. 条件反射16、以下哪种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被试者在自然情境下的行为,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17、在心理量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对量表进行标准化处理。
2017年心理学考研312统考真题及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资料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科目代码:312)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A.外显行为B.意志过程C.情感情绪D.心理机制2.利用放射性的示踪剂来研究脑功能的技术是A.脑磁图(MEG)B.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C.脑电图(EEG)D.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3.主管躯体运动的脑区位于A.额叶B.枕叶C.颞叶D.顶叶4.下列有关视觉感受器的表述,正确的是A.锥体细胞的数量多于棒体细胞的数量B.视网膜边缘存在大量的锥体细胞C.锥体细胞对颜色敏感D.棒体细胞对明度不敏感5.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
该定律称为A.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史蒂文斯定律D.耶克斯-多德森定律6.一种色光与另外一种色光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
解释这种色光混合现象的规律称为A.间色律B.代替率C.补色律D.对比率7.在视知觉的形成过程中,“是什么”的通路是指从枕叶到A.顶叶B.颞叶C.额叶D.角回-2-8.在时间判断方面,下列感觉通道的精确性从高到低依次是A.视觉、触觉、听觉B.视觉、听觉、触觉C.听觉、触觉、视觉D.听觉、视觉、触觉9.作者在校对自己的文稿时,对错字“熟视无睹”。
这反映了知觉特性主要是A.恒常性B.选择性C.整体性D.理解性10.小王先学习了汉语拼音,随后学习英语,在使用拼音录人汉字时经常会混淆拼音和英语,产生这种干扰的原因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记忆重构D.记忆恢复11.斯柏林(G.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的研究表明,感觉记忆保持的字数数量为A.5B.7D.1112.“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哺乳动物”,据此可以推论“鲸鱼是胎生的”。
这种推理是A.演绎推理B.逆向推理C.归纳推理D.类别推理13.人脑中出现的“天宫二号”发射升空的景象主要是A.触觉表象B.动觉表象C.听觉表象D.视觉表象14.某人的大脑受到意外损伤后不能理解口语。
312心理学考试答案

312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B.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C. 个体的生理机制D. 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遗传学答案:D3. 心理学中的“认知”指的是什么?A. 感觉和知觉B. 思维和记忆C. 情绪和动机D. 行为和习惯答案:B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哪个领域?A. 意识和潜意识B. 学习和发展C. 社会和文化D. 认知和记忆答案:A5.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A.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B.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C.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D.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答案:D6. 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相关法D. 实验法答案:D7. 心理学中“自我”的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荣格C. 埃里克森D. 马斯洛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情绪智力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A. 自我意识B. 社会技能C. 创造力D. 记忆力答案:A9. 心理学研究中,哪个变量是自变量?A. 被试的反应B. 实验者的操作C. 环境条件D. 被试的性别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A. 保密原则B. 随机抽样C. 统计显著性D. 操作定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学习?A. 动机B. 认知风格C. 社会文化背景D. 身体健康状况答案:A, B, C, D2. 心理学研究中,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测量个体的情绪状态?A. 问卷调查B. 生理测量C. 行为观察D. 神经成像技术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A. 信息加工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行为主义理论D. 社会认知理论答案:A, B, D4. 心理学中,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个体的决策?A. 认知偏差B. 情绪状态C. 社会影响D. 个人经验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A. 实验设计B. 纵向研究C. 横断面研究D. 案例研究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真题解析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真题解析一、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22-60)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解析】D。
此题考察对心理理论的考察。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另外,根据题意,比较容易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解析】D。
此题考察发展心理学中观点采择能力的不同阶段特征。
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根据题意,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解析】B。
替代强化,直接反应出班杜拉。
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
该理论的提出者是()A .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 D.艾里克森【解析】A。
此题考察主要发展理论的提出者,属于识记内容,沙伊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把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
沙伊认为,儿童、青少年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则强调运用。
26、斯金纳训练鸽子学习走“8”字形线路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连续接近技术B.始予线索技术C.消退技术D.负强化技术【解析】D。
看到斯金纳,迅速与强化联系起来。
斯金纳在研究中,连续几天对鸽子喂少于他们正常进食量的食物,以便在测试时,它们处于饥饿状态,由此增强寻找食物的动机。
而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 15秒落下食丸,不管动物当时在做什么。
可以看出,给予鸽子食物是一种消除鸽子的饥饿的行为,对于鸽子来说是一种负强化,通过消除饥饿这一不良刺激,使鸽子增加在获得食物之前的行为。
2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A.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解析】A。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只能是内因,所以容易选择来自内部的直接经验。
28、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解析】B。
对学习含义的理解经常是容易考察的点。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思维的持久变化的过程,并不仅限于行为的改变。
经验所引起的变化既可以是行为上的,也可以是思维上的。
此外,动物也是学习的主体。
B选项的表述中“就是”两个字展现了其表示含义的绝对性,具有错误选项绝对化的特征,容易被选择。
29、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A.结构匹配理论B.关系转换理论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D.产生式迁移理论【解析】C。
此题考察对知识的运用,重点关注情景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的意义要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
学习迁移就是知识在新的条件下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同时涉及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建构和迁移两个词基本上可以涵盖题干所传达的意义。
如此,本体就不难选择了。
30、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A.认知内驱力B.情感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解析】D。
此题考察内驱力的种类,抓住题干中的“工作能力”“相应地位”两次,即可轻松选出答案,属基本概念的区分。
奥苏泊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得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31、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成就目标的是()A.社会目标B.绩效目标C.表现目标D.掌握目标【解析】D。
此题考察基本知识点,需重点理解“增长”一词,方可选出答案。
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两种不同的内隐观点,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
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而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确立表现目标。
32、在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A.学习阶段B.保持阶段阶段C.干扰阶段D.回忆阶段【解析】B。
此题考察实验心理学中经典实验范式。
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包括学习阶段、提取练习阶段、干扰阶段和回忆阶段。
如果没进行过该种实验范式的实验训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记住。
33、下列选项中,测定启动效应常用的方法是()A.双耳分析法B.对偶联合法C.知觉辨认法D.分散注意法【解析】C。
启动和负启动都是实验心理学中经典实验范式。
测量启动效应是知觉辨认的方法。
34、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解析】A。
考察对自变量含义的理解。
不同情境是自变量。
基本上属于送分题。
35、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隐记忆的是()A.年龄B.记忆C.加工水平D.感觉通道转换【解析】D。
此题考察实验心理学中的结论,部分心理学导论中也有体现。
年龄和注意会影响外显记忆;加工水平会影响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感觉通道转换会影响内隐记忆,但是不影响外显记忆,体现出一种内隐和外线的分离。
36、康拉德( R.conrad )的实脸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语义编码D.音形编码【解析】A。
此题考察短时记忆编码的经典实验,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实验中,一般考察听觉编码的要更多一些。
1964年康拉德(R. CONRAD)在记忆广度实验中发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存在着语音上的联系。
他选用了两组声音易混淆的字母“BCPTV和FMNSX为实验材料,用速未器以每个0.75秒的速度逐一随机地向被试呈现,每呈现完6个字母后要求被试凭回忆默写出来,如果记不清楚允许猜写,但不许不写。
结果表明,尽管字母是以视觉方式呈现的,但被试回忆中写错的字母约80%左右是发生在声音相近的字母之间,如B和P,S和X,很少发生在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F和E。
这说明被试回忆结果的性质,既不是随机的,也不为知觉性质所决定。
以后,康拉德等人改用听觉方式向被试呈现声音相近的字母系列,如EGCZBD和声音不相近的字母系列如FGOAYQR,实验结果与在视觉呈现条件所得结果相当一致(r=0.64)。
可见,短时记忆确认是以言语听觉形式对刺激进行编码的,或者说是以听觉编码形式占主导的。
3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不包括()A.被试分配B.研究假设C.材料选择D.实验设计【解析】B。
此题考察心理学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多翻阅一些成型的心理学研究报告。
研究假设不属于研究方法部分。
基本属于送分题。
38、声笼法实验主要用来探讨的听觉特性是()A.音高特性B.响度特性C.音色特性D.方位特性【解析】D。
此题考查听觉领域主要实验方法的研究目的。
需要重点记忆,考验复习的广度。
39、某企业考察不同工龄员工的离职意向,将整个企业3000名员工按工龄分为三组,两年以下有1000人,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五年以上有500人。
如果采用按比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容量为600的样本,那么,从两年至五年工龄的员工中应抽取的人数为()A.100B.200C.300D.400【解析】C。
此题考察抽样方法中有关分层随机的理解。
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占总人数的1/2;采用按比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则两年至五年这一层抽取的人数应该为样本总量600的1/2,即可轻松选择300。
40、按一定速度给被试依次呈现材料中的各个项目,让他们学习和记忆。
第一次呈现时,要求被试识记材料;从第二次呈现起,要求被试在每个项目出现时,说出紧邻其后的下一个项目。
这种记忆研究方法属于()A.全部呈现法B.重建法C.重学法D.提示法【解析】D。
经典的实验方法考察,在没有实际操作过的情况下,记住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通过排除法,能够比较好排除A、B和C选项。
提示法是指系列中的刺激项目按顺序排成一列,以事先定好的速度逐项向被试呈现。
被试把刺激系列全部学习一遍以后,即回到系列的开头,开始第二遍学习,但这次要求被试在看到一个项目时,必须努力猜出它的下一个项目。
由于刺激系列是等速逐一呈现的,所以不管被试能否猜出第二个项目,猜得对还是不对,几秒钟后,第二个项目总会以固定的速度呈现,起到强化和纠正的作用,同时它也提示被试继续设法猜第三个项目。
这样一遍一遍地反复呈现,直至被试完全记住整个刺激系列。
41、研究者通常通过控制温度、照明、噪音以及被试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各种额外变量,以突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这些做法损害最大的效果类型是()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统计结论效度【解析】B。
实验研究效度的考察,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往往表现为一种不相容性。
实验的内部效度越高,控制的额外变量越多,其结果就越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造成的。
因而它的外部效度被影响的可能性越大。
42、序列反应时方法的基本逻辑来源于()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开窗实验法D.排除-包含法【解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