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
古诗庄子秋水翻译赏析
古诗庄子秋水翻译赏析【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orG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初中语文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庄子·秋水》注释、分析
秋水(节选)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
他激烈批判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残暴和虚伪的本质。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华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重大的影响。
《庄子》一书共33篇。
相传其中“内篇”7篇为庄周所作,“外篇” 15篇和“杂篇” 11篇为庄子门人和后来学者所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①。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②,望洋向若而叹曰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④。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⑤,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⑥,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⑦,拘于虚也⑧;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⑨;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⑩。
今尔出于崖涘⑪,观于大海,乃知尔丑⑫,尔将可以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⑬,不知何时已而不虚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⑮,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⑯,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⑰,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⑱?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⑲?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⑳?号物之数谓之万㉑,人处一焉㉒;人卒九州㉓,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㉔,人处一焉㉕。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㉖?五帝之所连㉗,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㉘,尽此矣㉙!伯夷辞之以为名㉚,仲尼语之以为博㉛。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㉜?”【作品注释】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结构,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
《庄子·秋水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秋水》庄子及门徒〔先秦〕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翻译: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原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翻译: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
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
原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翻译: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
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却并不因此而盈满;尾闾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并没有减少。
庄子《秋水》
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 古:到了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 古:特指黄河 今: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古:在这个时候 今:连词,表示承接 古:面孔 今: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懂得大道的人,见识广博 或有专长的人
今: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 束;不俗气
若 ①望洋向若而叹 ②以为莫己若者 闻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②少仲尼之闻 见 ①不见水端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始 ①河伯始旋其面目 ②始吾弗信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 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 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 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 言之矣!"
郢人
•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有个楚 国的人把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但白色的泥土好像苍蝇 的翅膀那么薄,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石匠人挥动锛子好像疾风一样掠过,听任他砍削白点,鼻尖上 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楚国人站在那里不 改变脸色。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也为我这 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即使这样那么,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 人世,我没有什么人可以用来做搭档了!我无法与人论辩了!"
课堂练习
想一想
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 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庄子秋水原文与解析
庄子秋水原文与解析庄子秋水原文:庄子曰:“北山白云出户牖,秋水兮何澹无涯。
四海兮皆为世界,万物兮各乃异域。
”解析:庄子的这首《秋水》一诗,描绘了北山白云和秋水的景象,以及对世界和万物的思考。
首先,庄子用“北山白云出户牖,秋水兮何澹无涯”来形容北山的白云与秋水的广袤景象。
北山白云出现在人们的房屋门窗之外,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近在眼前。
而秋水则宽阔无边,流淌不停,仿佛没有尽头。
这里的北山白云和秋水给人以宁静、静谧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广袤和生命的无穷。
其次,庄子提到“四海兮皆为世界,万物兮各乃异域”。
这里四海代表整个世界,万物象征着各种事物和生命的存在。
庄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世界的多元和万物的独特。
每个地方、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和特点,互相之间又相互依存。
这种多元的存在形式,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变化和无限可能。
庄子的这首《秋水》一诗,通过对北山白云和秋水的描绘,以及对世界和万物的思考,表达了庄子对生命、自然和世界的深邃洞察和超脱境界的追求。
同时,他也呼应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的观念,强调顺应自然,放松心态,超脱物欲的重要性。
通过庄子的这首《秋水》一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广袤,以及世界和万物的多元和独特。
在繁忙和拥挤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心灵得到慰藉和净化。
庄子的哲学观点启示我们要放下过多的欲望和功利心,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
只有在平静中洞察世界,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体会到宇宙的奥秘。
秋水原文注释及赏析
秋水原文注释及赏析秋天的水按时到了,各条河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水径直涌流而浩大,从河的两岸到河中的小洲之间,连牛马这样的大动物都分辨不清。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秋水原文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②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③。
于是焉河伯欣然④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⑤。
于是焉河伯始旋⑥其面目,望洋⑦向若而叹曰:“野语⑧有之曰,‘闻道百⑨,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⑩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11)而轻伯夷之义(12) 者,始吾弗信;今我睹(13)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14)矣。
吾长见(15)笑于大方之家(16)。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17)于虚(18)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19)也;曲士(20)不可以语于道者,束(21)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22),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23)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24)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5)。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26)者,自以(27)比形(28)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29)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30)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31)之在大泽(32)乎?计中国(33) 之在海内,不似稊米(34)之在太仓(35)乎?号物之数谓之万(36),人处一焉,人卒九州(37),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38)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39),三王之所争(40),仁人(41)之所忧,任士(42)之所劳,尽此(43)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44)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注释】①选自《庄子·秋水》。
河伯,河神名,相传姓冯(píng)名夷。
海若,海神名。
庄子—秋水
庄子的主要思想: 1.天道自然观 2.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逍遥”自由的人生哲学 无为自然,除去成心,断绝欲 望,“心斋”坐忘
【层次结构】
第一段: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 1、展现一幅秋水应时而降的景象,河伯见而自喜。 2、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何伯见而自识其丑。 第二段: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何 伯,使之开阔眼界,不敢自满。 1、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敢 自满。 3、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道理。 4、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进行嘲笑。
【艺术特色】
1、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 2、文章开头有一段景物描写,这有两个作用: 一是从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壮观景象,到看到大海苍 茫无垠的气象,形象渲染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 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二是用河景与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 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3、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 可以语于道”比喻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 观环境,因而是有限的,“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 之在大山也”等几个比喻,说明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因而应该不断开拓自己视野。 4、本文采用逐层推进式论证方法。 由小及大,由河伯至大海;再由大至小,说明事物的大 小是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层层比较得 出“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的道理。文章运用排比 与反诘两种修辞手法,使说理极有气势。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 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 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是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
【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启示
【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启示庄子·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本文整理了《秋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真正有学问的人是虚怀若谷的,觉的自己有许多不足,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一经比较就会展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去世时享年83岁。
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祖上迁至宋国。
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
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
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庄子》秋水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④。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⑤,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⑥,望洋向若而叹曰⑦:“野语有之曰⑧,‘闻道百⑨,以为莫己若’者⑩,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1),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3)。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4)。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7)。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9)。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0);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21),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24)!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5)?计中国之在海内(26),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7)?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28);人卒九州(29),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 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32),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3),尽此矣(34)。
伯夷辞之以为名(35),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6)?”〔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秋水》。
秋水,是本篇开头二字,用作篇题。
秋水,华北的雨季在秋天,雨季一到,河水暴涨,称为秋水。
时至,按季节到来。
时,指时令、季节。
②百川,泛指河流的众多。
川,河流。
河,黄河。
③泾(jing京)流,畅通无阻的流水。
泾,通。
④两涘(si似),两岸。
渚(zhu主),水中的沙洲。
崖,高岸。
《秋水》原文和译文
《秋水》原文和译文《秋水》原文和译文在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水》原文和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1),时无止(2),分无常(3),终始无故(4)。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5),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6),故遥而不闷(7),掇而不跂(8),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9),故生而不说(10),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1),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12)?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译文】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海神回答:“不可以。
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
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
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8—17] 。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秋水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1),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2),望洋向若而叹曰(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以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6),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出处】本段属《庄子》·秋水【注释】(1)涘〔sì〕:河岸。
(2)河伯:黄河之神。
(3)若:海神之名。
(4)礨〔lěi〕空:石块的小孔。
(5)稊〔tí〕:一种形似稗的草,果实像小米。
(6)卒:借为“萃”聚集。
秋雨绵延不绝,河水按时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上,望过去分辨不清是牛是马,于是河神洋洋自得,以为天下壮美尽在自身了。
顺河流向东走,到达北海,向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界。
这时候河伯才收敛了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俗话说:‘听到道理多了,就自以为没有人能赶得上自己。
大学语文 庄子·秋水【精选】
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
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 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 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此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庄子汪洋恣肆 的语言风格。
主题思想*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之大,两 涘(sì)渚(zhǔ)崖之间(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 )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 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 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运,三王之所 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 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 末,可乎?”
*北海若曰: 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 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nán )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
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 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 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 与语大理矣。
文章主旨: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 客观限制是有限的, 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 要不断开拓进取。
庄子秋水全文及译文
如何标记批注?庄⼦秋⽔全⽂及译⽂爱雅阁书馆欢迎您庄⼦ 秋⽔全⽂及译⽂【原⽂】秋⽔时⾄,百川灌河;泾流之⼤,两涘渚崖之间不辩⽜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顺流⽽东⾏,⾄于北海,东⾯⽽视,不见⽔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望洋向若⽽叹⽈:“野语有之⽈,‘闻道百,以为莫⼰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之难穷也,吾⾮⾄于⼦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之家。
”秋天⾥⼭洪按照时令汹涌⽽⾄,众多⼤川的⽔流汇⼊黄河,河⾯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中沙洲之间连⽜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喜,认为天下⼀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这⾥。
河神顺着⽔流向东⽽去,来到北海边,⾯朝东边⼀望,看不见⼤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才改变先前洋洋⾃得的⾯孔,⾯对着海神仰⾸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了。
⽽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有谁能⽐得上⾃⼰’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了。
⽽且我还曾听说过⾼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边⽆际,我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的⼈的耻笑。
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的⼈的耻笑。
”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北海若⽈:“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理矣。
天下之⽔,莫⼤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不虚;春秋不变,⽔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吾未尝以此⾃多者,⾃以⽐形于天地⽽受⽓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之在⼤⼭也。
⽅存乎见少,⼜奚以⾃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之在⼤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处⼀焉;⼈卒九州,⾕⾷之所⽣,⾈车之所通,⼈处⼀焉;此其⽐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之所忧,任⼠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多也;不似尔向之⾃多于⽔乎?”【译⽂】海神说:“井⾥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海,是因为受到⽣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不可能跟他们谈论⼤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庄子秋水原文
庄子秋水原文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以下是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君书·勒令第十三》
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 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 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 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 非兵,曰羞战。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 ——司马迁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 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 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 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 徙都大梁……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 十五邑,号为商君。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 笑之——《苏秦列传》 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 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 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 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 多金。”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契系履而过魏王。 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 “贫也,非 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 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 遭时 也。……今处 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 得邪?” ——《庄子山木》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子是也; 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庄子是也。” ——刘熙载《艺概》
1.庄子曰:“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 未免乎累。” 2.“乘道德而浮游” 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讲为人的四个境界为:
材(有用) 不材(无用) 材与不材之间 乘道德而浮游
为善无近名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 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 亲,可以尽年。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诸子:乱世穷途——穷而不贫 庄子:乱世贫途——贫而不穷 乡野饿夫,安贫乐道; 独居江湖,傲立诸子。
贫而不卑 曹商——舔痔结驷《庄子.列御寇》
贫而不钻 惠子相梁——曳尾于涂
贫而不惫
庄子同诸子的不同之处
诸子:对诸侯说话 庄子:在僻处自说
孟子正,庄子大
庄子的处世态度
庄子 秋水
一、庄子其人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 吏,与梁惠王 、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 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 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二、庄子生活的时代
战国中期 1.“列国以攻伐为贤” 2.“治国以强国能攻为上” 3. 朋友道绝
三、贫而不穷的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