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制冷原理

合集下载

吸附式制冷

吸附式制冷

吸附式制冷一、吸附式制冷工作原理吸附式制冷是通过吸附剂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为当地气温)吸附制冷剂,在较高的温度下脱附制冷剂,通过吸附脱附循环来实现。

通常是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它的主要装置由吸附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组成,见图1。

吸附式制冷的工质对大致可分为沸石分子筛系、硅胶系、活性炭系等。

沸石分子筛系由于它的脱附温度较高,通常在280?,300?,所以,一般用于高温余热回收。

例如:回收汽车高温排气余热,用于汽车空调。

硅胶系的脱附温度较低,一般从50?左右开始脱附至120?,可以完全脱水,但不耐高温(不超过120?)。

因此,硅胶系很适合以低品位热源为动力的吸附式制冷。

例如:回收发动机系统70?"-'80?冷却废热,制取空调用水。

活性炭系能够吸附水、甲醇、乙醇等许多制冷剂蒸汽,活性炭——水在0?以下很难使用,且会结冰;活性炭——甲醇有剧毒,能导致失明。

因次,从安全和实用角度考虑,活性炭——乙醇比较适宜在低品位热能种的应用。

三、传统汽车空调的缺点(1)汽车空调系统降低了发动机动力性能,增加整车负载。

汽车空调系统绝大部分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如图l所示,并分为直连式和独立式两大类。

采用直连式驱动时,压缩机动力来自汽车发动机,因此空调系统工作时必然降低发动机动力性能。

由于压缩机转速随车速变化,汽车制动时会停止制冷。

对于独立式汽车空调,增设专用发动机不仅减少汽车空间,而且增加整车负载,增大燃油消耗。

(2)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污染环境。

目前,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主要采用R134a。

1996年以前的汽车空调制冷剂多用R12,该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严重,我国已于2010年全面完成了CFc类工质的替代。

R134作为R12的替代产物,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但其全球变暖潜值为1300。

到2017年,欧盟将禁止新生产的汽车空调使用G形P值大于150的制冷剂。

因此,研究开发利用汽车余热和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汽车空调系统,是汽车空调技术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溴化锂机组工作原理

溴化锂机组工作原理

溴化锂机组工作原理溴化锂机组是一种常用的空调系统,主要用于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

它采用了溴化锂吸附式制冷技术,通过吸附和解吸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溴化锂机组的工作原理。

1. 溴化锂吸附式制冷循环溴化锂机组的制冷循环包括两个主要的过程:吸附和解吸。

在吸附过程中,溴化锂吸附剂吸收水分子,释放出制冷效果;而在解吸过程中,吸附剂释放吸附的水分子,再次变为可再生的状态。

2. 吸附过程吸附过程是溴化锂机组的制冷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当室内空气中的湿度较高时,湿空气会经过蒸发器,水分子会被溴化锂吸附剂吸附。

吸附剂中的溴化锂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溴化锂水合物,释放出制冷效果。

此时,室内空气中的湿度会得到降低,从而实现了湿度控制。

3. 解吸过程解吸过程是溴化锂机组的再生过程。

当吸附剂饱和时,需要进行再生操作。

在再生过程中,吸附剂会被加热,水分子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再次变为可再生的状态。

解吸过程中产生的湿空气会经过冷凝器,水分子被冷凝并排出系统外,而溴化锂吸附剂则经过冷却后回到吸附器中,准备进行下一轮的吸附过程。

4. 辅助系统溴化锂机组还包括一些辅助系统,用于提供能量和控制机组的运行。

其中包括冷却水系统、加热系统、循环风机、控制系统等。

冷却水系统用于冷却吸附剂,保证其在再生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加热系统则用于加热吸附剂,促进解吸过程的进行;循环风机用于循环室内空气,使其与吸附剂进行接触;控制系统则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机组的运行状态。

5. 优势和应用溴化锂机组相比传统的制冷系统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实现湿度控制,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其次,溴化锂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再生能力,使机组的制冷效果更加高效。

此外,溴化锂机组还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小的空间需求,适用于各种建筑和场所的空调需求。

溴化锂机组工作原理简单而高效,通过吸附和解吸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并能够实现湿度控制。

其优势和应用广泛,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办公楼、医院、酒店等场所。

吸附式制冷原理

吸附式制冷原理

B
Qg c Qc
d
Ta1
Tg2
-1/T
图2-155
连续回热循环系统图
冷 却 水
P T
节流阀 冷凝器 贮液器 风机盘管
T T
P
T
蒸发器
水泵
W
T T T T T T T p T T T
加热器
p T T T T T T T T T T
吸附器 A 泵
冷却水 冷却器 Cooler
吸附器 B
泵 至冷却塔
图2-156
应用系统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应 用
1978年,美国沸石动力公司建成第一台以沸石-水 为工质对的间歇式太阳能吸附制冷冰箱。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应 用
可以利用低品位热源驱动,通过工质对的吸附和解析过程来达到制冷效果 应用:吸附式制冷冰箱、冷藏柜、汽车空调,渔船制冰机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工 作 原 理
T T
Ta1
Ta1
解方程
Q1 (T ) Q2 (T )
便可得理想回热情况下的回热温度Treg。而理想 回热量
Qreg Q1 (Treg ) Q2 (Treg )
若定义回热率为回热量与加热过程所需热量 的比值,则连续回热循环的回热率A和制冷系数 COP分别为
A
Qreg Qhg
COP
x
Pe
Pc
xconc xdil
Ta
Tg
T, oC
图2-137: 吸附与解吸状态在吸附等压线上的表示 吸附状态:吸附温度Ta、蒸发压力Pe; 解吸状态:解吸温度Tg、冷凝压力Pc
§4.2 吸附制冷循环
(1)基本型吸附式制冷循环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

普及问题 要把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得到大范围的普及,是需 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新的尚不成熟技术,需要政府的 直接支持才能发展,得到发展才能谈 普及。这是一种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是一种节能无污染的新产品, 可以提高生活水平。群众应该改变旧的 观念,积极接受新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 意识,支持对环境有利对自己和子孙未来有利的科学技术。
32
5 85 3.6
º C
t/h º C t/h MPa MPa MPa
能够在55-85oC热源温度下有 效工作; 适合太阳能以及其它低品位热 能应用; 目前已小批量生产
冷却水流量 热水进口温度 热水流量
COP
冷冻水系统工作压力 冷却水系统工作压力 热水系统工作压力
0.4
0.6 0.6 0.6
成本问题
如其他一切新兴科学技术一样,吸附式制冷技术需要 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这势必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也就提 高了产品的市场价格,使新生的技术难以竞争。为此,政 府是可以有作为的,一通过政府的方向性的调控引导群众 购买新兴的吸附式制冷空调,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二通过 国家财政来支持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国外这方面做得 不错,给企业补贴我国也应该对该技术在经济上有所支持。 在法律上,今年我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使各项工作 有法可依。 另外就是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竞争可以驱动企业 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学会在市场中生存。
应用问题
如何将太阳能空调应用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何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要实现太阳能空调的大范围应用是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 法律,城市规划,能耗,成本等 图
制冷机组性能

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

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

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利用吸收剂对冷冻剂进行吸收和分离的制冷设备。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扩散和吸收的相变过程来实现冷量的转移。

相比于压缩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无需机械压缩冷冻剂,因此具有一些优势,如不产生噪音和振动、使用过程中无需外部电源等。

1.吸收蒸发器:吸收剂在吸收器中与蒸发器中的低浓度冷冻剂接触,吸收冷冻剂并将其转化为高浓度液体。

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剂会释放出吸收过程释放的热量。

2.发生器:高浓度的吸收剂进入发生器,在燃料的燃烧或其他外部热源的加热下,吸收剂将分解并释放出吸收剂中吸收过程中吸收的冷量。

这个过程将吸收剂从液体转化为气态。

3.冷凝器:气态吸收剂进入冷凝器,在与环境空气或冷凝水的接触中,吸收剂被冷却并凝结为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剂释放的热量会被环境空气或冷凝水带走。

4.节流装置:冷凝液通过节流装置进入低压区域,压力降低,温度也相应下降。

5.蒸发器:冷凝液进入蒸发器,与环境空气或冷物体接触,吸收外部的热量,从而降低蒸发器周围的温度,实现冷量的转移。

液体冷凝剂此时会蒸发成气态,形成回路循环。

整个循环过程中,吸收剂和冷冻剂通过相变和吸收的方式进行能量的转移,从而实现冷量的产生。

吸收剂的选择对制冷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常用的吸收剂有水和氨、氨和盐酸的混合物等。

冷冻剂则可以选择氨、水等。

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与压缩式制冷机相比较复杂,且效率较低。

然而,吸收式制冷机在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却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防爆场合、无电源供给场合、环保要求严格的场合等。

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吸收式制冷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收剂对冷冻剂进行吸收和分离的相变过程实现冷量的转移,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部分组成。

虽然其复杂度和效率相比于压缩式制冷机较低,但在特定的应用领域却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太阳能是人类社会一个久远而又美好的梦想,通过利用太阳光能开发出的太阳能产品可以实现发电、供暖、制冷等多种功能,不仅环保节能,而且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而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就是一种在实现太阳能制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选拔。

1. 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的基本原理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太阳光能将吸附剂中的吸附物质逸出,形成低温,然后通过冷却系统来将空气冷却、制冷。

其中,吸附材料的选择和组合是关键。

在太阳能制冷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吸附材料,我们将阳光转化成热能,然后再通过制冷机将热能转化成制冷效果。

因此,在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中,吸附材料研究与开发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 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的种类与优势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的种类繁多,大多数可归纳为自然材料、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三种类型。

自然材料包括硅藻土、天然气触媒、木质材料等,这些材料原材料广泛,价格便宜,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

无机材料包括硅酸盐、多孔陶瓷和各种金属氧化物,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和强度,可以承受高温、高压等条件。

有机材料包括多种吸附树脂、液体吸附剂等,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对制冷系统的影响较小。

但无论是哪种材料,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都具有以下优势:(1) 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环保和节能。

(2) 制冷效率高,制冷剂消耗少,成本低。

(3) 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如地域、气候等。

(4) 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材料具有较低的噪声产生。

(5) 可以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

因此,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3. 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既有能源逐渐紧缺,传统的能源消耗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环境污染也不断加剧,因此,研究新的、可持续性的能源消耗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吸附式制冷原理

吸附式制冷原理

吸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基本结构由太阳能集热器、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和阀门五个模块组成。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运作机制为:在白天,集热器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制冷剂蒸发集热器中压力升高,气体进入冷凝器并冷凝、制成液体;在晚上,温度降低,吸附剂会吸收制冷剂蒸汽,蒸发器中压力降低,于是会有更多液体气化,蒸发中吸收热量降温。

摘要 2一吸附床的设计 52 结构 6(1)床内结构特点 7(2)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 74 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指标5) 9(1)集热性能 9太阳能集热器性能通过集热效率和集热温度量个指标来反映。

集热效率是指太阳能入射能量中转变为热能的部分与实际太阳辐射能之比。

9(2)制冷性能 95 太阳能平板型吸附床强化传热的分析和方法 10(1)吸附床中嵌入肋片 11(2)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系数 11(3)的金属热容比与系统运行性能 13二工质对的选择 14三蒸发器的设计 17四冷凝器与冷却器的设计 19五系统基本循环工作原理 191 日间工作部分 19(1)各个子系统瞬时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21(2)系统的性能参数 222 夜间工作部分: 22六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优化9) 24七系统运行参数与系统动态性能 251 循环周期与系统动态性能 252 热源温度与系统运行性能 263 系统运行的环境——冷却水温度与系统动态性能 26八吸附式制冷系统运行控制10) 261 安全保护系统 26(1)吸附床的安全保护 26(2)冷凝器的安全保护 27(3)泵的安全保护 272 微机控制系统 27(1)检测功能 27(2)记忆功能 27(3)预报功能 28(4)执行系统 28九参考文献 28总结 29摘要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为5.57×1018MJ,相当于190万亿吨标准煤,约为目前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6×104倍。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具有清洁安全、无需开采和运输等优点。

吸收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

吸收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

一、制冷技术1、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

吸收式制冷的原理:常用的工质对有氨水和水/溴化锂。

吸收制冷的基本原理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利用工作热源(如水蒸气、热水及燃气等)在发生器中加热由溶液泵从吸收器输送来的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并使溶液中的大部分低沸点制冷剂蒸发出来。

(2)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中,又被冷却介质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经节流器降压到蒸发压力。

(3)制冷剂经节流进入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系统中的热量而激化成蒸发压力下的制冷剂蒸气。

(4)在发生器A中经发生过程剩余的溶液(高沸点的吸收剂以及少量未蒸发的制冷剂)经吸收剂节流器降到蒸发压力进入吸收器中,与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气相混合,并吸收低压制冷剂蒸气并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5)吸收过程往往是一个放热过程,故需在吸收器中用冷却水来冷却混合溶液。

在吸收器中恢复了浓度的溶液又经溶液泵升压后送入发生器中继续循环。

吸收式制冷机利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析出低沸点组分的蒸气,在另一条件下又能强烈地吸收低沸点组分蒸气这一特性完成制冷循环。

目前吸收式制冷机中多采用二元溶液作为工质,习惯上称低沸点组分为制冷剂,高沸点组分为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

原理图:吸收式制冷的特点:吸收式制冷以自然存在的水或氨等为制冷剂,对环境和大气臭氧层无害;以热能为驱动能源,除了利用锅炉蒸气、燃料产生的热能外,还可以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在同一机组中还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采暖)的双重目的。

整套装置除了泵和阀件外,绝大部分是换热器,运转安静,振动小;同时,制冷机在真空状态下运行,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方便。

在当前能源紧缺,电力供应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吸收式制冷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

(1) 无原动力,直接使用热原理,因此机器坚固亦无震动,少噪音,能安装于任何地点,从地室一直到屋顶均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
Qh(T ) Tg1 mccvc (T )dT Tg1 mc xconccva (T )dT (Ta2 T Tg1)
Q2(T) Qc
Ta1 T
mc c pc
(T
)dT
Ta1 T
mcxcpa (T )dT
Ta1 T
H
m ads cdx
Ta1 T
c pag
(T )mcdx

附 硅胶—水工质对的解吸温度较低,如超过120℃
式 硅胶将被烧毁,且系统的制冷能力低,与氟石相

比,硅胶需要三倍的体积 .





氨盐
氯化钙-氨工质对的吸附机理属于化学吸附,其最大的特点是吸附

量大,氯化钙和氨有良好的亲合性,1 mol CaCl2可与8 mol NH3发生 反应生成CaCl2.8NH3,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CaCl2.8NH3能分别脱去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a)活性炭纤维-甲醇
100
吸附制冷p-T-x图
10
(b) 活性炭-甲醇 吸附制冷p-T-x图
0.26 0.02
图2-135
1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在蒸发过程中: 制冷剂吸收蒸发潜热,由液体蒸发成气体
在冷凝过程中: 制冷剂排放冷凝潜热,由蒸气冷凝成液体
附 (2) 吸附容量大,而且在30-50摄氏度间对温度比较敏感;

(3) 再生温度低,活化后吸附量的残余量较少; (4) 吸附热小,循环的经济性高;
制 (5) 与吸附物质间无破坏作用。即吸附剂与吸附质接触后,吸附剂本
冷 身晶格不遭破坏,吸附物也不分解;
的 (6) 吸附速度快,较易达到吸附平衡;
工 (7) 比热容小,热传导性好。可加速吸附脱附过程;
2、吸附与解吸过程
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和解吸从理论上 来说是 恒压过程
图2-136所示,固体吸附剂受热解吸出制冷 剂,在制冷剂压力达到冷凝压力时即开始解吸冷凝过程,制冷剂被冷凝成液体
Qd A
Qc
C
Qa A
C
E
E
Qe
图2-136: 吸附和解吸过程。 A-吸附器;C-冷凝器;E-蒸发器;Qd-加热显热及脱附热;
Pc
b
Qh
Pe a Qad
Qg
c
Qreg
Qc d
Qreg
Ta2 Tg1
Ta1
Tg2
B
b
Qg
c
Qc Qh
a
d
Qad
Ta2
Tg1
Ta1 Tg2
-1/T
图2-155 连续回热循环系统图
冷却水
PT
冷凝器
节流阀
贮液器
T
风机盘管 T
PT
蒸发器
水泵
Tp
W 加热器
pT
T
T
T
T
T
T
T
T
T
吸附器 A

冷却水
T T T
➢ 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基本工作过程
图1所示,固体吸附剂受热解吸
吸 附
出制冷剂,如图1左侧所示;在制冷 剂压力达到冷凝压力时即开始解吸-冷 凝过程,制冷剂被冷凝成液体;反之
式 当吸附剂受到冷却时,当吸附床压力

低于蒸发压力时即能开始吸附蒸汽, 制冷剂液体蒸发,实现吸附-制冷过程。

的 工
由于吸附式制冷是由加热—解吸— 冷凝与冷却—吸附—蒸发制冷
应 近年来为了减少空调等制冷设备的耗电量,利用
用 太阳能进行制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的兴趣,
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应用系统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应 用
1978年,美国沸石动力公司建成第一台以沸石-水 为工质对的间歇式太阳能吸附制冷冰箱。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
吸 附 式 制 冷 的 应 用
可以利用低品位热源驱动,通过工质对的吸附和解析过程来达到制冷效果 应用:吸附式制冷冰箱、冷藏柜、汽车空调,渔船制冰机
Tg 1
Tg 1
Qh Cvc(T )McdT Cva(T )M adT (2-107)
Ta 2
Ta 2
2)Qg——脱附过程吸收的热量
Tg 2
Tg 2
Tg 2
Qg Cpc(T )M c dT Cpa(T )M a dT Tg1 McH desdx
Tg 1
Tg 1
(2-108)
3)Qc—冷却吸附床带走的显热
exp
k1
x02
expk2
(4-3)
准高斯分布型方程(D-A方程)
x
x0
exp
E
n
(4-3)
这种方程还存在一些缺点:
(1)在压力低时,吸附量不能自动地转化 为Henry定律
(2)特性曲线与温度无关的假说在吸附质 为极性物质时,其误差较大
(3)对表面孔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没有给 出很好的解释

4NH3、6NH3、8NH3生成CaCl2.4NH3、CaCl2.2NH3 、CaCl2,同时放出热

量,而氨的沸点低,可用于制冰。系统工作压力较高。

氯化钙-氨化学反应机理

由于CaCl2 和NH3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Qc-冷凝热; Qa-冷却显热及吸附热, Qe-制冷量
吸附式制冷能否得到工业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工质对, 工质对的热力性质对系统性能系数、设备材料、一次性投资等影响很大。 一切固体物质的表面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作为良好的吸附剂应满 足下列条件:
吸 (1) 比表面积大,内部具有网格结构的微孔通道;
三、描述气固相平衡的p-T-x图 图2-135示出了活性炭-甲醇吸附等量线,
其中(a)为活性炭纤维、(b)为活性炭。
四、工质对的热质传递过程
1、蒸发与冷凝过程 在吸附式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蒸发或冷
凝过程是在 恒定的 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下进 行的。
1000 100 10
0.6 0.1
0.05
1000 1
式 吸附热也较低(约1800~2000kJ/kg),甲醇的低熔点(-
制 98℃),使得系统可用于制冰,活性炭—甲醇工质对的最高解
冷 的
吸温度不能超过150℃,否则甲醇将分解,另外甲醇有毒, 不利于其广泛应用。
工 质
采用活性炭/甲醇作为制冷工质对时,最大的缺点是甲醇与 金属接触时,对其分解有催化作用。甲醇的分解,会导致 系统真空度降低。因此,这类系统在试制和运行初期性能
冷却器 Cooler
T
T
T
T
T
T
吸附器 B 泵
至冷却塔
图2-156 一典型的吸附式空调系统
在连续回热循环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回热量
T
T
T
Q1 (T ) Qh Tg1 mcc pc (T )dT Tg1 mc xc pa (T )dT Tg1 H m des c dx (Tg1 T Tg2 )
Tg 2
Tg 2
Qc Cvc(T )McdT Cva(T )M a dT
Ta1
Ta1
(2-109)
4)Qad—吸附过程中带走的热量
Ta1
Ta1
Ta1
Ta 2 Te
Qad Cpc(T )McdT Cpa(T )MadT McHadsdx Cpag(T )McxdT
Ta 2
Ta 2

力后基本水平,随压力变化不大,这样,冷凝温度升高对制 冷量和系统COP的影响不大,能使吸附制冷系统在较大的温
的 度范围内冷凝散热而保持高性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
工 该系统蒸发温度大于0℃,不能用于制冰;
质 另外系统是真空系统,对真空密封性要求很高,而蒸发压力 对 低也使得吸附过程较慢。
硅胶—水
的比值,则连续回热循环的回热率A和制冷系数
COP分别为
A Qreg Qhg
COP Qref COPB Qhg Qreg 1 A
我们可以把吸附床冷却过程放出的热量 分为三部分:
1)一部分是吸附床从最高解析温度Tg2降低到 回热温度Treg的过程中被回收 2)一部分在此过程中由于温差传热而损失
Te
对循环的评价可以用COP表示,它在吸附 式循环中的表达式为:
COP Qref Qco Qref Qh Qg Qhg
(2-124)
脱附热和吸附热可由Clausius-Clapeyron
求得
H des
R
A
T Tc
(2-127)
H ads
R
A T Te
(3)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
LnP
A
Ta 2
0
(2-120)
5)Qref——制冷量
Qref M c Lex
(2-121)
6)Qcond—冷凝过程放出的热量
Tg 2
Qcond M cLex Cpag(T )M cxdT (2-122)
Tg 1
7)Qco——液态制冷剂从Tc降至蒸发温度Te 放出的显热。
Tc
Qco Cvf (T )M cxdT (2-123)
lnP
饱和制冷剂 Xconc
Xdil
Pc
5
Qcond 2 Qg 3
Pe
6
Qeva
Qh
Qc
1 Qad 4
Te
Tc Ta
Tg Ta Tg2 -1/T(1/K)
图2-155 吸附2 式制冷1 循环1 热力图
(2)基本型循环热力计算与分析
如图2-155所示,基本循环涉及7种热量, 分述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