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经济政策调整测试卷
2017年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专题练习(二十一)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这种享乐消费观()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2.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乔治·泰勒旨在强调()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B.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C.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3.1933年5月27日,美国通过了证券法。
该法仿照英国公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
其主要作用是()A.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B.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C.抑制证券投机的行为D.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4.(2016·洛阳期中)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C.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5.“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
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
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材料表明新政()A.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6.(2016·滨州模拟)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道:“这样的一天终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测试卷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②经济危机是主要原因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④终会导致消费市场出现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
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
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
这说明当时政府(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3. 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
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
这一举措( )A.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B.否定了《农业调整法》C.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4.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6.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0.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答案)
10.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在1928年的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胡佛宣称:“我国今天比任何国家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消灭贫困的最终胜利……贫困从我国消失将指日可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胡佛对经济繁荣的估计过于乐观C.这是美国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映D.这是经济危机的反映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8年的美国沉浸在一片虚假繁荣之中,当时的总统竞选者胡佛认为美国将会取得消灭贫困的最终胜利,这显然是一种盲目乐观。
故选B项。
A、C项显然与史实不符合,当时经济危机还没有爆发,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B2.如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A.工业发展指数B.黄金储备总量C.失业人数指数D.农业发展指数解析:由曲线图可以看出1930~1935年,该指标数目急剧增加,之后五年逐渐下降,联想这时正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工农业萧条,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C3.美国历史学家洛克腾堡说:“1933至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
”“制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 A.实行计划经济B.普遍推行国有化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解析:A、B均与美国国情不符。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的表现。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答案:C4.《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A.《全国劳工关系法》B.《公平劳动标准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社会保险法》解析:“反市场、反私人投资”强调了罗斯福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最能体现“反市场,反私人投资”。
【走向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地调整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3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1.(2015·黄山质检)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导学号 93040760(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解析] 本题考查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目的明确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外国商品进口、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进而保护美国民族经济,具有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调整农业只是美国内部农业经营管理销售系统的动作,与国际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措施与“进口限额”“双边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5·郑州一模)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
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
”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导学号 93040761 ( )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饬财政金融,重建公信[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从材料中“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可分析出牧师的职能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
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知,C项是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0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
专题过关检测(十)(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山东淄博模拟)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这说明了( )A.经济危机的蔓延B.市场调节的失灵C.工业经济的弊端D.世界市场的无序解析:选D。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不是协调处理危机,而是各自为政,“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说明世界市场的无序,故D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应对措施,经济危机的蔓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是市场调节,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各国不能协调处理经济危机,不是工业经济的弊端,故C项错误。
2.(2016·长春高三质检)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析:选B。
凯恩斯主义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被采用,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胡佛政府推行的不当政府干预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动荡,为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胡佛政府不当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C项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
3.“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
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2017届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册综合测试卷(二)
高三历史必修三册综合测试卷(二)制卷:崔怀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2.《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
”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3.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
”这反映了李贽(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4.《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 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D.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5.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
”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法律程序 B.追求公平正义C.保护公民人格权 D.已经十分完善6.“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
《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2)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7·福建南平模拟)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
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可见,梅隆( )A.反对自行调节B.主张干预经济C.抨击经济改革D.相信自由经济解析注意时间“1932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
材料“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
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体现了他仍相信自由经济,主张经济的自行调节,反对干预经济,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2017·安徽安庆调研)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
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
这一举措( )A.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B.否定了《农业调整法》C.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解析材料信息“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可知政府在减少耕地,并进行补贴,这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故A项正确;这符合《农业调整法》,故B项错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故C项错误;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湖南十三校模拟)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解析根据题目中“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可得出,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克服经济危机,对胡佛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满,并未上升到改变国家政体的层次,根据前面的分析,选择C项符合题意。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1.26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人民版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1.26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人民版【高考题组】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3·全国卷Ⅰ·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选D。
依据所学可知A、B、C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总统干预的程度也远大于胡佛总统的干预。
考点二罗斯福新政2.(2015·重庆文综·T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解析】选D。
材料中罗斯福提交的议案就是他的改革方案,在获得国会批准之后开始实施。
罗斯福把实施新政的紧迫性放到国家遭遇入侵时需要迅速发动战争的高度来认识,以此敦促国会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故D正确。
A、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活动,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
B本身是错误的选项,是对材料内容的错误理解,排除。
3.(2014·海南单科·T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析】选A。
高优指导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九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调整(含解析)岳麓版
单元质检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调整(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北八市联考)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
在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
这一做法的影响是( )A.解决了英联邦内部贸易矛盾B.加剧了国际贸易关系紧张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D.英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2.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
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
下列现象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无关的是(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C.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1929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3.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
此举产生的后果是( )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C.导致美国物价飞涨,市场混乱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导学号17600154〛4.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
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5.(2015湖南衡阳五校联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分别有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缺陷。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6.(2015黑龙江哈三中一模)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制定了一套经济政策: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2017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2017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一、选择题(24小题)1.(2017·安徽马鞍山模拟)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南京国民政府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但不是主张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29至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使得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因此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7·贵州贵阳模拟)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
其目的在于( )A.C.创造企业复兴条件D.缓解失业压力解析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130多亿美元修建公共工程,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是美国为度过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是举办公共工程,不是建立福利制度,故B项错误;创造企业复兴条件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工业上的措施,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故C项错误;举办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增加就业,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云南昆明模拟)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以9∶0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其执法机构国家工业复兴总署也随之寿终正寝。
这主要是因为该法( )A.不符合立法程序B.不符合分权原则C.与自由精神冲突D.已完成历史使命解析根据题目中“美国最高法院以9∶0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最高法院实行裁定权,并未违背分权原则,故B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美国倡导的自由精神相违背,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国家干预经济的使命继续延续,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单元综合训练(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1938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
由此可以推理当时( )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B.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C.民众醉心于超前消费D.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解析:1929年爆发经济大危机,大量工人失业,购买收音机是由于人们待业在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娱乐,A项正确;题干中仅体现收音机销售量暴涨,不能得出电子产品都不受经济危机影响,B项错误;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题干没有体现,C项错误;1929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D项错误。
答案:A2.与1928年相比,1932年法国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下降,最多达到百分之六十四。
但法国政府继续维持金本位制度,结果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
这主要表明法国( )A.借鉴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效果极差B.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危机C.需要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尚未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解析:此时罗斯福尚未实行新政,A项错误;应该是货币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而不是导致经济危机,B项错误;法国政府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应该急需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法国是否提高了关税,D项错误。
答案:C3.(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
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
这些举措( )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C.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项正确;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是借鉴苏联的做法,没有照搬计划经济的做法,D项错误。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调整和发展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姓名序号总分1、罗斯福新政中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和实行“以工代赈”,可以()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稳定社会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逐渐摆脱了危机和困境B.缓和了社会矛盾, 遏制了法西斯势力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模式, 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3、二战后美国产生的一大批新兴产业不包括()A.原子能工业B.无线电通讯工业C.半导体、宇航及激光工业D.电子计算机工业4、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世界市场的作用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5、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6、下列关于凯恩斯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B.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C.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D.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7、下列有关对西欧福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福利政策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B.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C.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D.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8、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9、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综合检测(五)
专题五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年1月,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
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B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权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帮助中国与欧洲殖民势力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世界霸权,故B项正确;美国对抗苏联扩张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自己能称霸世界,C项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D项是美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中国成为美国的亚洲反共基地,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自身能称霸世界,错误。
,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
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B 【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C项在图片中未涉及,故错误;图片中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下面的地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形成,冷战与热战相交织B.美苏操控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C.“冷战”风云笼罩欧洲,德国分裂D.德国走向统一,西欧走向联合C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与德国分裂。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九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2.《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
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3.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
《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
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
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
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4.“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
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二十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人民版
综合检测(二十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间: 45 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概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全部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子虚乌有了”。
与这类现象最相对应的情形是()A.“牛奶面包求过于供”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近无间”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沉静”分析:选 B依据“ 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股市”可知此题考察的是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这样少的钱能买走汽车,表示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剩余,致使供大于求,故清除A项。
危机迸发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繁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致使世界经济进一步堕入杂乱,国际关系也日益恶化,故 C项错误。
跟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延伸,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对严重的政治危机,故D项错误。
经济危机致使经济大冷清,出现了大批的失业者,故 B 项正确。
2.(2019 ·莆田模拟) 罗斯福指出: 1936 年全国 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 1 000美元,而 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量人暴富而多半人贫困,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
这表示新政的目的在于()A.完美社会福利制度B.防备贫富差距过大C.保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增添就业分析:选 C由资料信息“少量人暴富而多半人贫困,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可知,罗斯福新政是为了保护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即保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C 项正确;完美社会福利制度是手段,不是目的,故 A 项错误;防备贫富差距过大也是为了保护资本主义制度,故 B 项附属于 C 项,错误;推行以工代赈增添就业也是手段,不是目的,故 D 项错误。
3.在新政早期,美国州长磋商会对罗斯福是鼎力支持的。
1935 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显然分化,他们频频宣传的是保护州权和增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
2017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过关检测18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含解析)
课时作业18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
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故选C项。
【答案】 C2.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
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来说,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1932年的美国找到工作是非常困难的,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的影响,故C正确。
【答案】C【拓展延伸】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教训(1)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各国的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
这就说明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
(2)造成此次危机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的原因之一是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设置关税壁垒、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商品倾销战和货币战,因此,危机程度加深,形势恶化。
这就说明各国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国际间合作,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3.(2016·滨州模拟)1935年,罗斯福针对某项新政措施解释道:“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
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经济政策调整单元测试卷制卷:崔怀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8题 共56分)1.1927年,美国飞行英雄林白独自驾机成功飞越大西洋,引发了人们对航空业的无限遐想。
而当时,绝大多数航空公司连一条航线也没有开通。
此时,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这家公司却是一家铁路公司,除了名称,没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关系。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名人的示范效应 B .海岸航空公司是新兴产业 C .海岸航空公司业绩优秀 D .华尔街的股票投机2.1923-1928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施政方针产生的直接影响( ) A .在任期间美国经济不断滑坡 B .引起美国工人运动的高涨C .成为二战前美国政府的基本政策D .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首页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A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 .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 .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4.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
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
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
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材料主要说明( )A .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 .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 .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 .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5.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这主要是由于( ) A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 .经济危机加大了就业压力 C .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6由此可以判断( )A .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B .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C .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D .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7.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 A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B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 .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D .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8.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
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 .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B .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 .有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D .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证市场稳定9.罗斯福总统当政后,加利福尼亚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好哇,火到底点着了!”这表明民众支持罗斯福( ) A .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 .实施彻底的革命计划 C .改革经济制度 D .彻底否定民主秩序10.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A .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 .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11.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
加斯·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A .工业革命时期小企业规模扩大B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C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调整D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12.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A .世界多极化的反映B .低收入国家工业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 .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13.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邻居中的生活困难者。
这表明胡佛政府( )A .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B .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D .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14.1932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与建设工程法,将复兴金融公司资金从20亿美元增为38亿美元,并允许它向州、市贷款,用于救济、以工代赈和自负盈亏的建筑计划等。
1932年全年,复兴金融公司共贷出23亿美元,预付现金16亿美元。
这16亿美元中53%贷予银行,17%贷予铁路公司,9%贷予大农场主。
这一措施( )A.是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表现B.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借鉴C.是自由放任政策的表现D.使美国经济形势出现好转15.据1978年12月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国有经济在英国重要工业和交通部门中的比重是:汽车50%,钢铁和航空是75%,煤炭、电力、天然气、造船、铁路、邮政和电信均为100%。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政策是( )A.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相结合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适度减小国家干预经济的规模16.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认为,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资本主义成功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里的“成功”包括两个方面:创造了利润,确保了诸如政治稳定和人口社会满意度增长等方面。
但它并不理想,我们可以这么说吧,它是人性化的资本主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实行国有化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新经济的出现D.建立福利制度17.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
”“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宣告失败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视发展商业C.列宁认识到国家政权应该重视商贸D.新经济政策违背了当时苏俄国情18.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来自国外的消息本来能使前苏联劳动者对他们国境之外的世界上的事态具有正确的概念,但这种消息却遭到系统的隐瞒和歪曲。
我确信,他们倾向于低估,并且有时甚至过分低估其他民族的生命力。
这说明( )A.苏联政府对自己的实力不信任B.政府实行愚民政策C.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D.苏联较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国家19.阅读下列前苏联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表,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当时前苏联( )A.出现农业危机B.优先发展重工业C.余粮收集制的影响D.农业科技较落后20.“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
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前苏联( )A.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了很大成就B.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很大弊端C.前苏联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D.前苏联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21.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
其实质是( )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引进外国资本C.通过经济改革推动政治改革D.实行私有制2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文化艺术教育问题,1918年7月27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决议中指出:“音乐,同所有其他课程一样,应成为儿童普通教育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从此以后,音乐课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反映了苏维埃政府( )A.要进行大规模的文化素质建设B.要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重视对劳动群众艺术文化素质的培养D.要建立与其政权相适应的文化教育体系23.“教授夫人们先前在困难的时候违背禁令,偷偷出售烤好的白圆面包,现在则在这些年一直被征用的自行车修理铺公开出售。
她们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接受了革命,说话的时候用‘有这么回事’代替‘是的’或‘好吧’。
”名著《日瓦戈医生》里的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的俄国()A.出售烤面包是违法的B.经济政策的调整顺应了民意C.知识分子开始转向人民立场D.政局不稳的局面已彻底改变24.一次美苏两国漫画家交流互访时,美国漫画家说,我们可以在漫画里嘲弄我们的元首,苏联漫画家说我们也可以在漫画中嘲弄你们的元首,但被问及自己国家领导人的时候,苏联漫画家称他们的首脑是完美的。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美国元首的地位因权力制衡而下降B.对本国元首的态度取决于政治体制C.苏联人民始终维护本国元首的威信D.对别国元首的态度取决于对外政策25.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
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
”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地推行新经济政策26.“然而他本人肯定没有把改变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推行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
”这段评论中的“他”是指(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7.1989年11月26日,《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