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耐克恐惧斗室案例分析
耐克(Nike)SWOT分析案例

耐克(Nike)SWOT分析案例•优势-耐克是一家极具竞争力的公司,公司创立者与CEO菲尔·奈特(Phil Knight)最常提及的一句话便是“商场如战场”(Business is war without bullets)。
•劣势-耐克拥有全系列的运动产品。
(译者注:可以理解为没有重点产品)•机会-产品的不断研发。
•威胁-受困于国际贸易。
Nike SWOT分析原文Strengths.•Nike is a very competitive organization. Phil Knight (Founder and CEO) is often quoted as saying that 'Business is war without bullets.' Nike has a healthy dislike of iscompetitors. At the Atlanta Olympics, Reebok went to the expense of sponsoring thegames. Nike did not. However Nike sponsored the top athletes and gained valuablecoverage.•耐克是一个充满竞争力的组织。
Phil Knight(耐克的创办者和总裁)曾说道:商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耐克认为对健康的最好理解就是竞争。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锐步强调对比赛的宣传。
而耐克则开创性地将宣传的焦点锁定在那些顶级的运动员身上,此举大获成功。
•Nike has no factories. It does not tie up cash in buildings and manufacturing workers.This makes a very lean organization. Nike is strong a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 isevidenced by its evolving and innovative product range. They then manufacture wherever they can produce high quality product at the lowest possible price. If prices rise, andproducts can be made more cheaply elsewhere (to the same or better specification), Nikewill move production.•耐克没有工厂。
国际场营销学案例分析

分析销学案例营国际市场案例一:香飘飘奶茶香飘飘奶茶的成功,是近年来中国食品饮料领域少有的开创全新品类成功的案例。
对于刚刚投入市场的香飘飘而言如何打响品牌必然重要。
2005年正是网络歌曲流行之际,香飘飘通过网络歌曲的方式,将品牌名植入歌曲中,通过歌曲将品牌名植入消费者心中。
香飘飘邀请网络歌手,推出香飘飘同名歌曲《香飘飘》。
隐退品牌,先推歌,让“香飘飘”三个字进入到消费者的心中,通过网上歌曲打榜,彩铃下载,《香飘飘》迅速在网络传播开来,唱响整个中国,后期成为香飘飘所有广告背景音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传播效果。
案例分析:香飘飘这种成功的营销方式是一种病毒式营销法,是一种快速蔓延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模式。
香飘飘利用同名网络歌曲《香飘飘》在网络上的传播,让用户相互主动传播,使得信息像病毒那样扩散,从而达到了推广香飘飘本身品牌的目的。
没用强制、硬性的品牌宣讲,而是步步深入消费者的心中,让音乐打动消费者的心,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香飘飘也逐渐为大众接受并热爱。
案例二:耐克“恐怖斗室”耐克公司曾经制作了一个名为“恐怖斗室”的耐克篮球鞋广告片。
该广告片是耐克公司不惜重金聘请NBA明星詹姆斯作为广告片主角宣传Lebron系列篮球鞋。
不料广告一播出就遭到中国境内观众甚至是海外华人的强烈不满,最终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播该广告,耐克公司发表致歉说明,称并非有意表达对中国文化的不满。
案例分析:耐克公司的这次失败的案例,其主要是触犯了中国习惯、宗教、图腾等文化的底线。
广告片中有三个镜头涉嫌民族歧视和侮辱的内容。
耐克公司为迎合中国消费者,在广告片中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如武术、飞天形象等,但在实际中却应用不当传达出了相反了效果,极大地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极大地挫伤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因此,这则广告片在中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在市场营销中,应当做到尊重当地国家地区的文化。
案例三:华为收购失败2011年华为收购美国三叶公司(3Leaf)时,五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政府,随即通知华为撤回该项收购。
湖南大学经济法耐克作业

耐克广告“恐惧斗室”
1
事件概括
2
具体问题
3 5
双方辩驳
4
前期准备
相关法律
事件概括
“恐惧斗室”以2003年NBA状元秀勒布朗· 詹姆斯 为主角,描述取得成功路上需要克服的5个难关:夸 张的宣传、诱惑、妒嫉、自满和自我怀疑。其中三个 难关出现了“中国元素”,并最终被打败,这使中国 观众“很不舒服”。
双方辩驳(我方) (2)广告所运用的元素都是比喻形式,意在比喻 成功路上需要克服的5个难关,并无不尊重中国传 统文化,歧视妇女之意。因此不违背广播电视广告 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及第十条。
双方辩驳(我方) (3) 该广告宣扬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借此 鼓励青少年直面恐惧,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广告 选取NBA球星作为主角,其一是符合广告宣传产品 的运动形象,其二是宣扬体育精神,表现篮球风格。
相关法律
第十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尊重妇女、残 疾人,不得歧视、侮辱妇女、残疾人,不 得出现不文明的人物形象。
相关法律
该广告违法 应当禁播
相关法律 我们认为该广告符合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
第五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符合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设的要求,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和 职业道德,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具体问题广告被指认带文化歧视来自 1击败中国老者2
击败“飞天形象”
3
击败中国龙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
1、聘请网络水军,减轻社会舆论压力 2、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道歉
相关法律
相关法律
反对者认为广告违反了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
第六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国家尊严 和利益,尊重祖国传统文化,不得含有危 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
MBA战略管理-耐克公司SWOT分析

耐克公司案例分析案例一,角色是董事会一、试进行体育用品行业相关成功要素识别1、赞助体育赛事、签约体育明星做形象代言2、收购相同产业企业,提高市场份额3、控制成本,保持利润增长4、根据不同体育使用项目,提供不同需求的用品5、产品研发、功能创新二、分析耐克公司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并进行竞争地位与产业吸引力评估。
1、耐克公司主要的机会:新兴市场的开发、本身品牌的知名度、全社会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消费能力增强;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社会居民对休闲运动的需求增加。
2、耐克公司主要的威胁;仿冒者较多,减少了一定市场;全行业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使居民可选择的余地增加的威胁;亚洲运动品牌的崛起的威胁。
贸易壁垒和同行业的竞争三、耐克公司应如何利用机会与应对威胁1、市场渗透战略。
要利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社会居民对休闲运动的需求增加的市场机会;充分发挥耐克公司在企业形象和声誉、品牌价值和产品外型设计方面的优势。
2、市场发展战略。
要利用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全社会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消费能力增强的市场机遇;发挥耐克公司在企业形象和声誉、品牌价值和产品外型设计方面的优势。
3、产品发展战略。
利用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全社会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消费能力增强的市场机遇;发挥耐克公司在产品外型设计方面的优势,加大研发投入,使公司的研发优势更加突出4、扩张战略。
耐克公司要发挥公司在企业形象和声誉、品牌价值和产品外型设计方面的优势;规避行业进入的低门槛,潜在进入者进入壁垒较低的威胁、规避全行业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使居民可选择的余地增加的威胁和国产运动品牌的崛起的威胁,要通过品牌运作,不断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实施扩张战略,充分占领公司的优势领域,给后来者设置更高的进入门槛和进入技术和资金成本。
案例二角色是竞聘者一、试进行体育用品行业相关成功要素识别1、赞助体育赛事、签约体育明星做形象代言2、收购相同产业企业,提高市场份额3、控制成本,保持利润增长4、根据不同体育使用项目,提供不同需求的用品5、产品研发、功能创新二、试分析耐克公司具具有的主要有优势和劣势及其核心能力,并进行其内部战略要素评价1、耐克的主要优势:品牌知名度高;企业形象和声誉;品牌价值;产品外型设计。
耐克NikeSWOT分析案例

耐克(Nike)SWOT分析案例耐克(Nike)是全球知名的体育品牌,以创新、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
以下是对耐克公司的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1.品牌影响力:耐克作为一个知名品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这使得耐克在市场中的地位难以撼动,也为耐克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2.创新能力:耐克一直致力于产品创新,从材料的选择到设计风格,都力求走在行业的前沿。
这使得耐克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3.营销策略:耐克的营销策略非常成功。
他们不仅通过明星代言人推广品牌,还通过与运动员和运动队的合作,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品质保证:耐克的产品以高品质和优良的性能而著称。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关,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劣势(Weaknesses)1.业务过于依赖单一产品:尽管耐克拥有全系列的运动产品,但最主要的业务还是在于跑鞋。
这意味着如果跑鞋市场发生变化,耐克的业务将受到很大影响。
2.国际贸易风险:耐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关税的提高、非关税壁垒等都可能增加耐克的运营成本,从而降低其竞争力。
机会(Opportunities)1.产品线拓展:耐克可以利用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线,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近年来耐克已经拓展到服装、配饰、运动装备等多个领域。
2.新兴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对体育品牌的需求不断增加。
耐克可以通过在这些市场推广其品牌和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3.数字化转型:随着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耐克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售业绩。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营销、虚拟试穿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威胁(Threats)1.市场竞争:体育品牌市场竞争激烈,不断有新的品牌涌现。
耐克必须保持其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作业-跨国企业与其代工厂的社会责任问题_百度讲解

耐克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其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特征导致耐克公司面临独特的社会责任问题。
首先, 耐克公司面临的社会问题与其自身的核心经营活动即研发与营销没有直接关系, 而主要是与其关联的全球的合作厂商的社会责任问题。
其次, 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特征使得耐克既不面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作业跨国企业与其代工厂的社会责任问题——基于耐克“血汗工厂”案例大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将生产制造环节分布在多个国家, 这些国家的生产条件比其公司总部恶劣得多。
随着一些 NGO 组织对网络媒体的利用, 大企业在很落后的国家设立的生产部门的信息也会在社会媒体上得到揭露, 使得人们可以很便利的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
比如壳牌石油在尼日利亚的石油泄漏和 Nike 的亚洲分包商的“血汗工厂”般的生产条件都是通过媒体揭露从而引发了社会讨论。
一、耐克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耐克公司是全球第一大体育用品公司,它的成功在于它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两个环节上的巨大投入,而把生产制造环节完全外包。
耐克的直接雇员只有约两万人,但非直接雇佣的雇员却遍布 46个国家的 565个合约工厂,总数达到了近 50万人。
耐克牢牢控制产品设计和营销两个核心环节,耐克的创始人将耐克定义成“营销导向企业”,足见其将营销在其企业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因为耐克深知体育用品作为一种功能性产品, 只有不断在产品工艺、新功能上创新, 才能满足专业运动员对于装备的需求和业余爱好者对于潮流的追求。
通过将设计和营销两个核心环节放在美国本土, 耐克充分利用了美国成熟的市场和资源优势。
明星效应和美国文化的强势入侵, 使得耐克的代言人著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和高尔夫明星泰格·伍兹的形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深入人心。
与得到直接控制的设计和营销环节截然相反的是耐克的生产和制造环节。
现代的运动鞋由网眼材料、皮革和尼龙鞋帮构成, 这些部件都需要手工组装、缝制并用胶水粘合才能组成一双万丈的运动鞋。
耐克公司营销案例分析

耐克公司营销案例分析一、耐克公司概况1、耐克公司发展历程1950—1959,耐克公司诞生之源1957年,耐克公司创始人鲍尔曼和耐特在俄勒冈大学认识,毕业后,耐特继续道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学位,而鲍尔曼则继续在大学里做田径教练和设计运动鞋,五年后,耐特从一份调查报告中总结出日本产的低价位,高技术运动鞋将结束德国运动鞋在美国体统天下的局面.1960—1969,创立耐克公司前身—蓝带体育用品公司1964年耐特和鲍尔曼每人投资500美金成立兰黛体育用品运动公司(BLUE RIBBON SPORTS),在美国代理虎牌运动鞋。
1968年,经鲍尔曼改制过的Cortez鞋,Boston跑鞋成为虎牌运动鞋的最畅销产品,而耐特则在为公司的发展打下财务基础。
1970-1979,耐克公司及品牌诞生1971年,耐特和一家日本公司Nissho lwai签订了一份进口合同,蓝带体育公司于是开始有了自己的运动鞋生产线,这也是标志着和虎牌合作关系的结束.1972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1973年,耐特精简了整个产品产销程序,允许零售商预先订货,“期货"于是成为这个行业的标准。
1973年,全美2000米到10000米跑纪录创造者佩里方庭(Prefontaine)-—第一位NIKE冠军.因其旺盛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而被誉为NIKE的“灵魂”。
1978年,NIKE国际公司正式成立。
NIKE鞋开始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场。
1979年,顺风(Tailwind)跑鞋,第一双采用NIKE AIR-SOLE专利气垫的鞋,NIKE总部在俄勒冈州的比弗顿成立,至此,耐克占领了50%的跑步鞋市场。
第一条NILE服装生产线开始上马。
1980-1989,十年的转型与重建1980年,这个拥有2700名雇员的公司成了上市公司,NIKE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了一个NIKE生产联络代表处。
之后NILE秉承“Local for Local”(在哪里在哪里)的观念,不仅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而且全心致力于本地人才、生产技术、销售观念的培养,取之本地,用之本地,在中国区的了飞速的进展。
最新国际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精选

国际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案例一:香飘飘奶茶香飘飘奶茶的成功,是近年来中国食品饮料领域少有的开创全新品类成功的案例。
对于刚刚投入市场的香飘飘而言如何打响品牌必然重要。
2005年正是网络歌曲流行之际,香飘飘通过网络歌曲的方式,将品牌名植入歌曲中,通过歌曲将品牌名植入消费者心中。
香飘飘邀请网络歌手,推出香飘飘同名歌曲《香飘飘》。
隐退品牌,先推歌,让“香飘飘”三个字进入到消费者的心中,通过网上歌曲打榜,彩铃下载,《香飘飘》迅速在网络传播开来,唱响整个中国,后期成为香飘飘所有广告背景音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传播效果。
案例分析:香飘飘这种成功的营销方式是一种病毒式营销法,是一种快速蔓延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模式。
香飘飘利用同名网络歌曲《香飘飘》在网络上的传播,让用户相互主动传播,使得信息像病毒那样扩散,从而达到了推广香飘飘本身品牌的目的。
没用强制、硬性的品牌宣讲,而是步步深入消费者的心中,让音乐打动消费者的心,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香飘飘也逐渐为大众接受并热爱。
案例二:耐克“恐怖斗室”耐克公司曾经制作了一个名为“恐怖斗室”的耐克篮球鞋广告片。
该广告片是耐克公司不惜重金聘请NBA明星詹姆斯作为广告片主角宣传Lebron系列篮球鞋。
不料广告一播出就遭到中国境内观众甚至是海外华人的强烈不满,最终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播该广告,耐克公司发表致歉说明,称并非有意表达对中国文化的不满。
案例分析:耐克公司的这次失败的案例,其主要是触犯了中国习惯、宗教、图腾等文化的底线。
广告片中有三个镜头涉嫌民族歧视和侮辱的内容。
耐克公司为迎合中国消费者,在广告片中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如武术、飞天形象等,但在实际中却应用不当传达出了相反了效果,极大地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极大地挫伤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因此,这则广告片在中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在市场营销中,应当做到尊重当地国家地区的文化。
案例三:华为收购失败2011年华为收购美国三叶公司(3Leaf)时,五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政府,宣称华为收购3Leaf案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C IF U S随即通知华为撤回该项收购。
耐克案例SWOT

耐克案例SWOT耐克是全球体育用品的领导者之一,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占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探讨耐克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优势1.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耐克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体育品牌之一,品牌价值达到30亿美元以上。
其口号“Just Do It”也成为了广告领域中的经典案例。
2.创新技术:耐克在生产、设计和研发方面拥有卓越的技术,例如飞线技术、气垫鞋底等。
这些技术让耐克产品更具性能优势和创新性,为其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3.全球化战略:耐克已经扩展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着全球范围的销售和营销渠道,让耐克品牌在全球市场上拥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知名度。
4.卓越的营销策略:耐克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营销团队,擅长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建立品牌形象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
二、劣势1.对供应链的依赖:耐克的生产和制造主要在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和越南。
这意味着它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如质量问题、价格波动等。
2.品牌仿冒:由于耐克品牌的高度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品牌仿冒问题也接踵而来。
这严重损害了耐克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激烈的竞争: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激烈,耐克不仅面临其他体育品牌的竞争,还面临其他零售商和电商平台的挑战。
竞争压力可能会影响销售额和收益率。
三、机会1.不断增长的消费者关注健康和健身的意识:健康和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健康生活。
这为耐克的运动鞋和服装系列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潜在市场。
2.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物。
耐克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推广其品牌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3.品牌拓展:耐克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拓新市场,例如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在欧洲和美洲等地。
这些市场提供了耐克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的机遇。
四、挑战1.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跨国公司市场营销管理策略耐克为例

跨国公司市场营销管理策略——以耐克公司为例【摘要】【关键词】1公司简介耐克公司的前身是由俄勒冈大学毕业生比尔·鲍尔曼与菲尔·奈特共同于1963年创立的“蓝带体育用品公司”。
耐克正式命名于1978年,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居市场的领导品牌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
耐克公司致力于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体育用品,公司的理念是用最先进的技术生产最好的产品。
因此,耐克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
2耐克的发展历程2.1耐克公司的创立耐克公司的创始人奈特是一位技术平庸的赛跑运动员,他没有进入世界级运动员的行列。
但他50年代末在俄勒冈大学受到著名教练比尔·鲍尔曼的训练。
鲍尔曼在50年代,由于他年复一年地获得破世界记录的长跑冠军,使俄勒冈州尤金市名扬于世。
他不断地试穿各种运动鞋,他的观点是,跑鞋重量轻一盎司,也会对赢得比赛产生极好的效果。
奈特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1960年获学位后前往日本,到奥尼楚卡公司申请在美国销售泰格尔跑鞋的资格。
回到美国时,他把该公司制作的鞋的样品带给了鲍尔曼。
1964年,奈特和鲍尔曼开始合伙。
他们每人拿出500美元,组成布卢里帮制鞋公司,为泰格尔跑鞋生产鞋底。
头一年他们销售了价值8000美元的进口鞋。
1972年,奈特和鲍尔曼自己发明出一种鞋,并决定自己制造。
他们把制作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工厂,并给这种鞋取名叫耐克,这是依照希腊胜利之神的名字而取的。
1975年,鲍尔曼研制成一种新型鞋底,这种鞋底上的小橡胶圆钉,使它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底的弹性更强。
这种产品革新成就了奈特和鲍尔曼的事业。
然而推动耐克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跨入最前列的真正动力主要的还不是产品革新而是仿造。
耐克公司以阿迪达斯公司的制品为模型进行仿造,结果,仿造者战胜了发明者。
2.2耐克公司的发展实践证明,鲍尔曼发明的鞋底大受运动员欢迎。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案例分析与思考第一章概述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是指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跨国公司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措施。
全球化战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本章将从案例分析与思考的角度,探讨几个典型的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
第二章耐克公司耐克是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制造商,采取了一系列全球化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
首先,耐克通过出口模式进军国际市场,并在全球设立生产基地,以降低成本。
其次,耐克采取了市场扩张战略,通过私人品牌定位,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再次,耐克注重品牌营销,通过赞助体育明星和体育赛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耐克通过并购和合作,加强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合作关系,实现全球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第三章谷歌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谷歌通过全球化战略实现了强势增长。
首先,谷歌采取了全球性的研发战略,将研发中心分布在全球各地,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其次,谷歌通过全球化市场拓展战略,将搜索引擎服务本土化,提供当地化的搜索结果和广告服务。
再次,谷歌注重跨国并购,通过收购具有潜在价值的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最后,谷歌积极参与社会责任项目,提升公司形象,促进全球化发展。
第四章马自达公司马自达是日本汽车制造商,通过全球化战略实现了市场转型。
首先,马自达采取了全球研发战略,不断推出符合全球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如节能环保型汽车。
其次,马自达通过跨国并购和合资合作,进入新兴市场并扩大销售渠道。
再次,马自达注重品牌重塑,通过重新设计标志和产品造型,提升品牌形象和认知度。
最后,马自达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实现高效运作,降低生产成本。
第五章思考与启示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案例分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首先,全球化战略需要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来制定,必须与当地需求相符。
其次,商品的本土化是全球化成功的关键,必须满足当地消费者的文化、习俗和偏好。
再次,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是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和维护强大的品牌形象。
“带着镣铐去跳舞”——从耐克“恐惧斗室”遭禁看跨文化广告创意

“带着镣铐去跳舞”——从耐克“恐惧斗室”遭禁看跨文化
广告创意
张小乐
【期刊名称】《时代经贸》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经济全球化促使广告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的国际广告作为强有力的传播工具,正在跨越着民族与国家的界限,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
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广告进入中国;不断成熟的中国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踏上了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漫漫征途。
在跨国营销过程中,如何规避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造成的广告传播障碍与风险,成为了中国企业成功迈向国际的第一步。
本文试图通过耐克“恐惧斗室”遭禁事件,与大家共同探讨跨文化广告创意应注意的问题。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张小乐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8
【相关文献】
1.小学英语岂能带着“镣铐”跳舞 [J], 顾建青
2.小学英语岂能带着“镣铐”跳舞 [J], 顾建青;
3.别让孩子带着镣铐去跳舞 [J], 万晓娟
4.媒介素养视角下跨文化广告中的文化冲突的分析--以耐克恐惧斗室广告为例 [J], 方婵娟
5.“带着镣铐跳舞”的“地铁+物业”模式 [J], 崔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耐克案例分析PPT课件

建君晓驰林
英
芳沅娟
2020/3/26
1
俄勒冈州
2020/3/26
2
1964 1972 1973 1975 1978 1979
奈特与他的教练包尔门成立了运动鞋公司Nike NIKE公司正式成立菲尔·耐特、比尔·鲍尔 曼
史蒂夫·普雷方丹
将日本生产线转移至韩国与台湾
NIKE国际公司正式成立 Tailwind跑步鞋诞生、第一条NIKE服装生产线
上
20
21
品牌效应 1 提高品牌的文化附加值
2 品牌的联盟
NNBBAA
CAA Click to add t(itl美e in国h创ere意艺术经济公司)
22
产品组合
延伸 产品品牌
产品的研发
产品策略
23
——马驰沅
24
25
26
阿迪达斯创始人阿道夫·达 斯勒在1920年开始手工制作 运动鞋,公司成立于1948年
市场开发 配套产品开发
生 产
顾
制
客
售后服务
销售
交付入库 造
需
求
客户管理
顾客
18
营销策略
网络沟通 广告策略
品牌效应
产品策略
19
网络沟通
• 耐克通过互联网向顾客发布信息
1
,如:每年的推广主题
会• 员可通过网上自主报名参加耐克
2
的相关活动
在• 其他浏览量高的入门网站发布活动
3
资讯以接触新客源,并将其带到耐克官网
▪ 只有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39
启示
▪ 三、开拓创新的市场 ▪ 企业家对于市场发展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以耐克为例的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及其影响

以耐克为例的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及其影响一、什么是全球化生产所谓全球化生产,指的是某一产品价值链由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共同生产完成。
这时,生产的国家边界被突破,生产的企业边界也被突破,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行为延伸到其他企业。
在生产经营分工的基础上,企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各自从事同一产品价值链不同部分的生产。
有时候,产品的设计开发与营销均由同一家企业完成,但产品的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和营销必定不是由同一家企业完成,否则就不是全球化生产。
目前进行全球化生产的跨国公司相当多数是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与营销,而不进行加工制造。
二、全球化生产的四种基本方式全球化生产可以分成四种基本方式,即加工外包、原始设备制造、原始设计制造和原始品牌制造。
1、加工外包,即加工制造企业利用采购者提供的原材料从事加工生产,在我国被称作来料加工。
加工外包又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原料和成品不计价,加工制造企业收取约定的加工费。
另一种是原料和成品分别计价,加工制造企业通过对开信用证或付款交单的方式收取费用。
加工外包是全球化生产比较原始的方式。
2、原始设备制造(OEM),简称代工生产,是指加工制造企业按照采购者提供的设计方案生产并以采购者的品牌销售产品。
OEM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购买者驱动型,即指由零售商和品牌企业来组织,零售商和品牌企业居于主导地位。
另一种是生产者驱动型,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这些高技术产业。
因为其设计、开发较为复杂、技术水平较为特殊,生产企业、品牌企业和供应商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他们由生产者来决定。
3、原始设计制造(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简称设计外包,指的是委托企业(品牌企业)提出产品的大致要求后,受委托企业通过自己后期的研究开发,并最终生产出成品,该受委托企业被称作原始设计制造商。
OEM和ODM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贴牌生产,即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贴的是委托企业的品牌,不同点在于,原始设备制造商完全只是按单生产,而原始设计制造商则加入了自己的设计开发。
nike血汗工厂案例分析

关于NIKE全球化的案例分析NIKE公司的全球化发展过程是一个传奇,可以堪称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商业奇迹。
然而在其全球化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90年代中期频频曝出的血汗工厂、雇佣童工等丑闻,甚至遭遇到世界范围内的一波又一波的反耐克运动浪潮。
通过NIKE公司全球化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战略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充满着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和危险。
一.全球化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由于各国营销环境差异大且各国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全球化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管理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制订国际营销战略计划及进行营销管理,既要考虑国际市场需求,又要考虑企业决策中心对计划和控制承担的责任应当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问题。
各国环境的影响,使营销策略变的复杂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产品策略方面,国际市场营销面临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选择。
2.在定价策略方面,国际市场定价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不同国家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而且成本还包含运输费、关税、外汇汇率、保险费等。
此外还要考虑各国政府对价格调控的法规。
3.在分销渠道方面,由于各国营销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分销系统与分销渠道,各国的分销机构的形式、规模不同,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4.在促销策略方面,由于各国文化、法律、语言、媒体、生产成本等不同,使企业在选择促销策略的时候更复杂。
二.N IKE产品全球化评价毫无疑问,NIKE公司的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成功的。
在与Adidas、Reebok 等老牌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它所取得的成就正如其品牌名字一样,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速度像其独特标志Swoosh一样,“嗖的一声”从一个体育用品行业的无名小辈发展成为如今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企业。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1年起,NIKE的运动鞋市场份额占比一直都是最大的,并且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997年达到了35.3%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其他品牌的运动鞋市场份额占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耐克“恐惧斗室”案例分析
1.1耐克“恐惧斗室”的国际广告采用中国元素的原因 美国整体文化的中心价值观就是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崇尚自由、独立、平等、民主和竞争。斯大林曾经这样概括美国民族的性格:“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是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它不知道而且不承认有什么障碍,它以自己求实的坚忍精神排除一切障碍,它一定要把已经开始的事情进行到底,哪怕是一件不大的事情。”应该说耐克的这则广告在立意上体现了斯大林所说的这种美国精神传统,那就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如果仅从广告本身出发,或者单从美国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创意应该说是非常简单明确的,也就是主题健康的。 这则广告的创意总监也特意说明:“这则广告的概念,说的是如何应对外在的压力,它讲述的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东西——最终的恐惧是对自己的怀疑。武术,动画,hip hop 和篮球象征了世界各地多元化的青少年元素。它有助于向年轻人传递‘无畏’的信息,这就是这则广告要表达的。”从广告创意者的本意出发,显然是通过神秘的东方画面来吸引西方消费者,并以广告中熟悉的“中国元素”来唤起东方人的关注,同时在广告表现中大量使用西方现代流行元素迎合年轻人的趣味,希望通过鼓励亚洲青少年直面恐惧、勇往直前、争取胜利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耐克的正面形象,从而建立品牌认同。主题简单明确,非常清晰明白。 1.2耐克“恐惧斗室”广告在中国市场上是不成功的 然而,在高语境环境下的多数中国人看到的却不是那些,而是“中国功夫”不堪一击,飞天“勾引”男主角,中国龙似乎是制造妖怪的恶势力:中国功夫、飞天、龙,这些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民族尊严的形象,具有严肃性、庄重性和象征性的标志,全部被体现美国价值观的球星勒布朗·詹姆斯所打败。因此,该片播出后,激起海内外华人的强烈愤慨,客观上这则广告伤害了大多数华人的自尊。国家广电总局很快就依据“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尊重祖国传统文化”和“广告中不得含有……亵渎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等国家法律,停播了此条广告。在中国市场上,这则广告明显是不成功的。 1.3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时应注意的问题 营销标准化,指把全世界视为一个整体市场,只要成本合理,文化上允许,就应该为所有国家市场制订标准化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每个国家都只是(包括母公司所在国)这一销售平台的一部分。 进行营销标准化的前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的市场;(2)一致的需求;(3)趋同的消费行为。 营销本土化是指为满足各个地区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跨国公司依据各国市场的差异化,设计、生产和销售适合各地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有效地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本土化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标准化营销战略截然相反,它首先非常重视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顾客需要,研究、开发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其次在广告宣传、品牌形象设计等营销策略方面,采用最适合当地顾客需求和观念的广告口号和品牌形象,并实施和完善区域性的产品定位。营销本土化的前提是:(1)非关税壁垒的普遍存在;(2)收入水平的差距:(3)文化差异;(4)基础设施差异。 跨国企业实施本土化营销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目标市场当地的消费者与市场环境状况,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本土化营销应该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手段本土化 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营销要素和营销手段,是营销诸要素的整合。跨国企业实施本土化营销,要从产品的品牌设计、包装造型、色彩文字、广告促销、分销渠道建立等多方面入手,达成营销手段的适地性或适宜性,也就是营销手段的本土化,合理配置营销资源,更好地满足当地人民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2、品牌本土化 跨国公司的产品、服务和技术特点都通过品牌的影响力扩展渗透到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品牌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具有市场上的主宰地位和垄断优势,通过树立起品牌形象,培育消费者的偏好,品牌本身在品质、款式方面有独到之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跨国公司品牌是企业与市场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后积累的信誉,通过本土文化的反复浸润和熔炼而充分彰显出本土文化特征的品牌,是跨国公司本土化成功的标志。在品牌推广上,跨国公司的主要策略是根据当地市场状况以确定自己在当地的品牌发展规划,用当地特有的媒体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 3、渠道本土化 渠道的作用是完成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并且弥合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和信息差距。一个良好的渠道不但可以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节省交易费用,而且可以通过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提高绩效。跨国公司分销商品时以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分销渠道来进行,或与当地商业企业合作或另辟渠道, 并尽量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缩短渠道提高效益。 4、价格本土化 由于不同国家经济状况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跨国公司考虑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如消费者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国所能承受的价格或根据在他国的成本来定价,实施价格本土化战略。 5、促销本土化 促销在营销诸多要素中最富有灵活多变性,最具创意性。跨国公司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选择合适的媒介,并根据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民族节日适时地推出符合当地情况的促销策略,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需要。 跨国公司应该记取的重要一点就是推行经济全球化必须首先跨越文化屏障,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特征,充分尊重他国文化,实现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跨文化广告传播要从尊重和增加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瞄准特定目标,充分掌握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念、商业习惯、管理方式、人际关系、消费心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传播,做到有的放矢。本土化往往是全球化强大的助推器,能给跨文化广告传播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像可口可乐在中国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所带来的骄人业绩,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伊莱克斯冰箱的“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有几度”等等,这些广告的辉煌无一不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成功实施本土化的结果。耐克公司应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真反省并重新调整自己的广告战略。我们也应该引以为戒,在不断开拓的国际市场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通性,给全球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1跨国公司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则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影响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从而使组织形象遭受损失的某些突发事件。处理公共关系危机有以下原则要注意: 1、及时性原则 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目的在于,尽最大的努力控制事态的恶化和蔓延,把因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或挽回企业原有的良好形象和声誉,赢得了时间就等于赢得了形象。为此,危机一旦发生,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因立即投入紧张的处理工作。 2、冷静性原则 公共关系危机发生后,处理人员应冷静、沉稳和镇静,不要因头绪繁多、关系复杂的事件使自己变得急躁、烦闷、信口开河等等。只有在遇到危机时冷静、沉稳和镇静,只有积极的心理,才能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应付自如,左右得道。 3、准确性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特别是在事件初期,由于种种原因,传播的信息容易失真。为了防止公众的猜测、误解和有关危机事件的谣言,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小组选出的发言人不仅要及时传递有关信息,而且还要使传递的信息十分准确,不隐瞒或省略某些关键细节。 4、公正性原则 如何处理与受到危机事件影响或危害的公众之间的关系呢?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排除主观、情感的因素,公正、公平而正确地、坦诚地对待受损害的公众。 5、客观性原则 遵循公正性原则的同时,还要讲客观。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客观性原则,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事实的真实性、评估的客观性、传递信息的准确性等。 6、灵活性原则。 由于公共关系危机事件随着情况的发展而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可能原订的预防措施或抢救方案考虑不太周全,因此,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不再继续受到损害,处理工作必须视具体情况灵活地运作。要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7、全面性原则 公共关系危机事件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方面。在处理具体的公共关系危机时,应遵循全面考虑的原则,即要考虑到内部公众,又要考虑到外部公众;即要注意对公众现在的影响,又要注意对公众未来的潜在的影响等等;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排除主观,情感的因素,公平地 正确地,坦诚地对待受损害的公众,同时还要注意事实的真实性,评估的客观性,传递信息的准确性。 8、公众至上原则 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处理的核心原则。没有这条原则,那么,小危机也会转化为大危机。 9、维护声誉原则 维护声誉这是危机处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组织的声誉是组织的生命,而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对组织的声誉带来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在处理危机时,一切都是维护组织的声誉。 国外危机管理专家曾总结出5项适用于各种危机的沟通原则。危机中沟通技巧如下: 第一,控制事态。危机发生时,必须尽早控制,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第二,开诚布公。要做到坦率、忠实和直率。要告诉人们事实真相。如果能做到坦白地向人们说明真相,那么就能尽快地摆脱困境。应该少用一些具有保护性的法律用语,例如,“在调查没有完全完成之前,我们不作任何评论”。听起来这些话缺乏感情,仿佛是在隐瞒自己罪过。多数情况下,诚恳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原谅。1999年,在克林顿遭弹劾的过程中,他的诚恳和坦率有力地帮助了他自己。 第三,承担责任。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企图回避问题、推卸责任或者闪烁其词。要依据法律条款进行认真的权衡。有时出于法律上的原因,可能不承担全部责任,但仍然可以说:“某公司承担主要责任,我们将进行全面调查,与有关部门合作,或者做其他能办到的事情”。应注意的是:在危机当中,法律争端或策略不应该支配危机管理决策的制订。有时,法律上赢得了胜利,也许失去了良好的形象,失去了人心。 第四,表示同情。当以最清楚的方式阐述企业或社会组织对产品、商标等问题的控制的时候,不要轻视那些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要表示出真诚的关心和对受害人的同情。要利用简短而有效的、持积极态度的声明来表示关心和同情。如果某位顾客和职员受伤或死亡,可以说:“我代表某某公司向他、及他的家庭表示同情;或说某某公司对于受害的顾客们表示深切的关心。” 第五,积极行动。最后,公司对发生危机做出的反应是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补救行动。告诉公众你准备如何就发生的事件采取行动。作为一个普遍的规律,不要反复重复过去发生的事情,要向前看。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过去的事情。你计划将来怎么做?大部分人都希望了解你现在是如何反应的。 2.2耐克的公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