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俗风尚
列举中国旧时期有哪些比较落后的风俗。 婚丧礼俗。 蓄长辫、女子缠足、搞迷信活动。 日历使用阴历,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女了地位低 下。 中国近现代习俗风尚发生变革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1)主张婚姻自主,解放后,恋爱自由, (2)丧礼趋于简化,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 (3)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破除神权、反对迷 信,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 (4)改革开放后: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近现代的习俗风尚为什么会发生变革? (1)内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 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2)外因: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国外的观念、 礼俗等也随之涌入中国。
特征: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 款 式的服装层 出不穷。
特征:新式新款层出不穷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封 闭”走向“开放”。(个性化) 近现代服饰变化的趋势:保守、等级森严、单调 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个性化发展
民国时期 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女性服装开 始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
宋子良
民 国 花 样 杂 陈 的 男 女 装
宋美龄
倪桂珍
宋嘉树
宋子文
宋蔼龄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1917年
宋子安
宋庆龄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20世纪上半叶: 鸦片战争以后: 民国成立后: 长袍马褂 西装传入 西装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 孙中山设计出中西结合的中山装
说媒
相亲
吃和合饭 障面 搬谷豆
花烛之夜
闹洞房
开箱礼 回门
过礼
择期 铺房 开脸 戴绒花 穿凤衣戴凤冠
迎亲
婚宴 新房 交杯喜酒
清末传统婚礼
五四前
20年代的婚礼
50年代
70年代
文革期间,农民手持铁锹的婚礼.
现 代 的 结 婚 照
跪 拜
社交礼仪
称呼上: “老爷”“大人”
“先生”“同志”
作 揖
历法上: 农历 公历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改革开放后人民住房的改善:1995年“安居工程”。
新时期,新风尚。
中国志愿者赴泰国救援队凯旋归来
体育锻炼
环保意识
夕 阳 红 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
改 革 开 放 后 : 休 闲 方 式 的 多 样 化
上 网 冲 浪
(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 ( 1978以后) 1、原因 ①改革开放的实行 ②党和政府把“小康”定为奋斗目 标③受国外生活方式影响 物质生活: 吃、穿、住 2、表现 社会风俗: 双休日、节日长假期等
物质生活 2、表现 社会风俗 城市设施
衣食住行 剪发易俗、废止缠足
婚丧习俗 称呼、历法和节日
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为时尚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 应,食物简单,生活水平差距不大。
粮票、布票和油票
50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解读历史图片,注意察看细节
从服饰的样式、颜色看……
二、新中国的社会生活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生活 ( 1949——1978) 1、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②大规模经济建设 ③党和政府的积极倡导 物质生活 2、表现 粮油布统购统销
城乡差异大
制定《婚姻法》提倡 节约、劳动等。
社会风俗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1、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 2、女装: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1978年) 3、男装: 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 4、女装: 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中式便装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
5. 从晚清的长袍马褂至西装革履,从六七十年代 “祖国江山一片蓝”到今天的五彩缤纷,服装的变化反 映了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思想观念的转变 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A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6.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 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 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 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改革开放前 原因 灰蓝色调为主 款式单一 食物简单 住房拥挤 陈设简陋 改革开放后 五彩缤纷 款式多样 解决温饱问题 “菜篮子工程”
衣
食 住 风俗
表 现
住房宽敞 环境优美
“安居工程” 休闲娱乐多样化
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 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 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 其次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 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 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 活放在第一位。
2、社交礼仪
礼仪: 跪拜、作揖向点头、鞠躬、握手转变 称谓: “老爷”、“大人”转变为“先生”、“同志”
3、其他风尚的变化
(1)“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后 : 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颁布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的法令
2、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20世纪20年代后,传统旗袍在改进创新后流行起来
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 淘汰,有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 鞋、布袜淘汰。 ——胡祥翰的《上海小志》
材料二: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 西服始。 ——宋恕(1862-1910)
结合材料和以上图片资料分析服饰 西化的原因?
(3)城乡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发展极不 平衡。
(4)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一、近代的社会生活(1840——1949)
①伴随列强侵略,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1、原因 ③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④康有为,孙中山等先进中国人努力改变传 统社会风气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 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 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 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 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 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 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 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 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 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 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
廉
中西合璧
满族女装
清 代 普 通 女 装
嘉庆后,女装无生气, 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 一的女装。对此惨状,张爱 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 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 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 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 么时装可言! ”
汉族 女装 上袄 下裙
晚 清 时 期 晚清时期,普通女子着装宽松 肥大,遮住了女性的曲线
2、西餐的传入: 鸦片战争后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四合院 中西合璧 完全欧化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李鸿章
四合院
新式住宅
这组图片,反映中国近现代以来住宅变化怎样的特征?
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传统建筑)
马连良旧居——西班牙风格的疙瘩楼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服装、发型、放足、历法、社交礼仪……
wk.baidu.com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饰外,还 变了什么?
民国下令剪辫子
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旧式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病逝) 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 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 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中西合璧) ●第三次婚姻:1923,迎娶周峻 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 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 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 恋爱经过。(完全新式)
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
衣: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究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
住: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 习: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 内因: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剧变,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 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总的来说,近代以来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是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相互交汇与碰撞的结果。
主要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 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社会政治运动的影响; 生产方式的变化;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
二、中西餐并存
中国传统饮食
南 方
海鲜米饭
北 方
面食肉类
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西餐。
西 餐
二、中西餐并存
1、传统四大菜系: 鲁、粤、川、淮扬
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 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 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C
A.服饰的西化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B.洋货倾销中国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 天足兴, 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 谣反映了一重大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事件是
(2)历法、节日
辛亥革命以后,“改正朔,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 等新节日,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五、近代以来影响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
1、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入
2、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3、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
4、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5、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
3、变化的特点
(1)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2)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并添加国庆、 元旦等新节日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
• • • • •
旧习 婚姻包办 礼俗冗繁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
• • • • •
改变 婚姻自由 礼俗简化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婚俗
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俗繁琐 近代: 清末民初,开始反对包办,主张婚姻自由。婚俗也删繁就简 新中国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A、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C
B、
洋务运动
D 、 护法运动
4.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 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 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A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 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 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 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 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 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
思考2: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外
西方文明的影响
政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促进
内
经济 思想 自身
民主平等思想的带动
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
1、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 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
B
D、西方列强侵略程度较轻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 鸦片战争前男子服 装主要有袍、褂、 袄、衫(长袍马褂) 等。图中人物合影 几乎包揽了当时所 有款式。
2.国门洞开
西服东渐(近代服饰)
西服的传入
旗袍的演变
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
前 清
晚 清
民 国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耻 以文治国 义 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