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研究_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_彭本利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路径探讨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路径探讨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路径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中国,法治建设持续推进,法律教育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法律教育路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通过对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路径的探讨,旨在深入分析当前的现状,提出改革建议,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法律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包括: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教学方法的单一与落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也制约着高校法律教育的健康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变革,如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法律人才,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现状,探讨路径,提出建议,展望未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法律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路径,以期为当前法律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正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深入探讨当前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探讨合适的法律教育路径,探寻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培养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实际情况下的法律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具体的案例参考和启示。

提出教育改革建议,为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推动教育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律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现状分析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思考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思考
养结 构严 重失衡 , 高 校办学 定位 不准 、 人力 资源 开发
加快转型与创新的实践步伐 , 切实融入产业转型升
级 和地 方生 产建设 的行 列 中 , 为 地 方 经济 的快 速 增 长提供 更多 高层 的技 能型人 才 。 ( 二) 向应 用 技 术 型 大 学 转 型 是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长 方式 的转变 对地 方本科 高校 服务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 能 力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和 更 新 的挑 战 , 地 方 高 校 应

地方 本 科 高校 向应 用技 术 型 大 学转
型 的 必 要 性
我 国高等 教 育 在 逐 步进 入大 众 化 阶段 的过 程
中, 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 高等教育不再是关乎国民 受教育的简单问题 , 而上升到关 系人力资源开发和 提升 国际竞 争 力 的高 度 。然 而 , 我 国本 专科 人 才 培
2 0 1 0年 的《国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题, 使我 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 一) 产 业 结构 升 级 对 高 层次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需
求呼 吁地方本 科 高校转 型
产 业 结构 的转 型升 级 和 实体 经 济 的急 速 壮 大 , 引起社 会 岗位 的 巨大改 变 , 各 行 各 业 对 人才 引进 的
西南科技大学《 高教研 究》
2 0 1 4年第3期( 总第1 1 2期)
关 于地 方本 科 高校 向应 用技 术大 学
转 型 的思 考
万 娇 石 丽 君
( 西 华 师 范 大 学四 川 省 教 育 发展

要: 目前 , 地 方本科 高校 向应 用技 术型 大学转 型 的趋 势 已不可 扭 转 , 产业 结 构升 级 需要 高

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保障本科 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考核评比结果与奖励分配等挂钩。
教学,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严格质量监控
2.过程保障的重要性
学校严格质量监控,建立七大监控制度。一是教学检查制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明确“一个中心、两个适 度,学校对日常教学工作实行定期的“三段式”教学检查制度,
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师德师风的养成,积极构建“一 非新专业评估。二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校每学期根据课堂
个中心、三大平台、五项保障”的师资培养模式,有目标、有计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进行学生、同行、督导、专家多方
划、有步骤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评教,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等数据支撑。三是毕业
源和教材建设;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 考试试卷题型分布、改卷情况和试卷分析等进行检查评价。五
研究机构共建协同育人平台、教学实践基地和教研基地等教学 是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考核评比,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管理先
资源配置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进单位、先进教研室考核评比工作,全方位检查二级学院教学
院校治理
课题
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 —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苏翠红 1,桑开勇 2
(1.玉林师范学院 教务处,广西 玉林 537000;2.玉林师范学院 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
[摘
要] 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依托自身“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为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
应、三项改革、四个抓手”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积极探索“133” 包括开学教学准备检查、学期中教学过程检查、学期末教学效

【推荐下载】浅析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推荐下载】浅析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键入文字]
浅析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浅析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梧州学院地处广西梧州,于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的法律系同年成立并于9月开始招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该系发展迅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同时在教育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还有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梧州学院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在众多的新建地方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以梧州学院为例来分析,希望能探寻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

 一、教育目标应合理定位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整个法学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法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

法学教育目标能否准确定位,将直接影响到新建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

关于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定位,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精英教育说、通识教育说、职业教育说等等。

这些不同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因为国家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从而导致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多元的。

各级各类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法律专业院校以及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大学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研究型人才、精英人才的培养。

新建地方高校的法学院
1。

新建师范本科院校法律课程建设改革构想

新建师范本科院校法律课程建设改革构想

新建师范本科院校法律课程建设改革构想到2012年底,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达300多所,①其中新建师范本科院校多达几十所。

但在新建师范本科院校单独设有法学院或法律系的学校并不多,所谓师范院校建有法学学科门类的说法是从大法学的角度提起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是这种情形。

可从课程设置角度,考虑到法治社会构建、法律知识普及的需要,新建师范本科院校基本建立起了与各学科和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如第一师范的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专业设有“法学概论”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商务管理专业设有“商务法规”课程,旅游专业设有“旅游法规”课程,中文系文秘专业设有“法律实务”课程,教育科学系心理学专业设有“经济法”课程,六年制小教本科专业设有“法律基础”课程,等等。

这些课程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上的课程配置合理性,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但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严谨性、实用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值得下大力气革新和建设。

一、法律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新的时期,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将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展开。

不管理念如何先进,目标如何明确,一切皆需事业的接班人来完成。

一个信奉法治精神的人,一个掌握法律知识的人,①李宣平.我院承办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二次工作研讨会隆重召开[DB/OL].第一师范学院网站,/News.aspx?nid=15322,访问日2013-8-26.一个遵守法治文明的人,才能真正算作是法治社会主体的一分子。

新建师范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应是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素养的人才,更是要能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弘扬的教育者和传播者,因为他们的职业所面对的就是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

法治的文明只有在小学、中学校园传播,使广大的青少年追逐法治文明的脚步,未来法治路程才会更加光明。

(二)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依法行事的人才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进展及其效果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进展及其效果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进展及其效果作者:郭建如刘彦林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09期摘要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组织“模板”的转变,并不仅仅是教学科研方式的变化;且教学和科研方式的变化会受到组织转型的影响,因此可以作为衡量组织整体转型效果的一个标准。

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7年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调查”的教师数据,来描述和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在组织层次上的表现以及转型所产生的效果。

研究发现:分院校类型看,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方面明显强于非省属重点大学的老本科院校;在地区间,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存在不均衡性,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梯度差”或“扩散”现象;转型层次上,学校和院系的转型深入程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均转型深入(系统转型)与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均转型不深入(尚未开始/转型初期)的比例较高;转型效果上,新建本科院校中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均转型深入的学校在校企合作、课程设置及教学行为、应用型科研方面表现得更好。

研究表明,整体上,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的转型已经过发动阶段、试点与推广阶段,现在正逐步进入深度转型阶段,“十四五”期间需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分别施策,以使转型取得更好效果。

关键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组织转型;转型类型;转型效果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9-0008-08一、研究背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分化与重构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初,教育部启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鼓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后,许多省份开展了转型试点;截至2019年初,全国已有300多家转型试点院校。

此外,一些成立于高等教育大扩招(1999年)前的省属非重点本科院校(以下简称“老本科院校”),以及成立于大扩招之后的新建本科院校,都在进行着向应用型转型的探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大学转型问题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大学转型问题研究

提供 借 鉴 与参 考 。
关键 词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大学; 转型
中 图分 类号 : G 6 4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2 1 0 9 ( 2 0 1 5 ) 0 2 — 0 0 7 9 — 0 6
的改 革 与 发展 , 基本 实 现 了从 专科 起 点到 本 科层 次 的
业 。据 相关 报道 , 2 0 1 3年我 国大 学毕 业生 就业 率大 概
院校 的 5 5 . 6 %。新 建地方 本 科 院校在 完成 了从 高等 专
科 学 校升 格 为本 科 院校 的第 一 次转 型 后 , 经过 五六 年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1 8
为7 0 %, 去 除名 校 、 职 校 的 就业 率 以及 许 多 心知 肚 明
在4 0 %左 右 。而另 一 方 面 , 许 多企 业 所 需 的 “ 招 之 即
作者简介 : 江维[ ]( 1 9 7 3 一 ) , 男, 汉族 , 博士 , 讲师 , 主 要 研 究 方向 : 农 村 经 济 问题 研 究 。
用” 的人才 却往 往 无法 从毕 业 生市 场 找 到 , 这就是“ 就
( 贺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 院, 广西 贺州 5 4 2 8 9 9 )
摘 要 : 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大学转型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突破口。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运用规范分
析 法 探 讨 了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校 转 型 发 展 的必 要 性 , 从领导层 、 一 线 队伍 、 教 学 管 理 运 行 机 制 以及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等 角 度 剖 析 了 新建 地方 本 科 院校 转 型 发 展 所 面 临 的 困 境 , 并 提 出 了相 应 解 决 对 策 , 以期 为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校 向应 用 大 学转 型发 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有劣势也有自身优势。

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特色,正确定位,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对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办好。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特色定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特色定位,应当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特点,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所面向的社会层次,学生的出路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因素来界定。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在办学经验、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生源等方面的劣势是明显的。

然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也具有老牌院校不具有的优势。

其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接近基层社会,贴近百姓生活,而且大多是一市(地级市)一校,因此,在法律实践教学资源的占有上,不但数量上有优势,而且时间、空间上都很便利,师生接触司法机关和真实案件更容易,可以经常与司法机关、律所等进行校内外互动,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走进社区利用所用知识为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务等,这些都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

其二,地方本科院校法学本科学生绝对数量不多,而且一般不好高骛远,比较务实,便于针对性教学,同时亦有利于就业疏导。

其三,随着地方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基层司法机关、律所、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大量法律人才,而名牌大学的学生往往很少垂青它们。

这无疑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就业机会增多,而且就业单位就在身边,可谓“近水楼台”,也便于实习和交流。

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需要的是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特色,正确定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本身处于整个法学教育体系中的最基础阶段,培养的学生大多是面向基层。

或到基层司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从事司法实务工作,或在基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执法和管理工作,或在企业从事法律事务和管理工作等。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作者:李家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7期李家明(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西钦州535000)摘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本着“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依托企业、服务区域”的原则,开门办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发挥行业企业对转型发展的指导作用,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方位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促使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之间对接。

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建立校外实践育人基地,促使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与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03-02教改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石化类专业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GA239)作者简介:李家明(1976-),男,江西赣州人,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方面的研究。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2014年4月12~13日,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成都举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转型及实践教学改革研讨会”。

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布局结构新的转型发展期。

至此,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并将其列入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2013年7月,在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伊始,就预示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开始起跑,其转型发展的生存竞争序幕已经拉开。

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通过合并升格等系列方式形成的新的本科院校又一次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抉择。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思考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思考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思考作者:时培磊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7年第2期时培磊1(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摘要:当前我国地方本科师范高校普遍面临应用型本科转型的任务,如何借助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提升自身实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地方师范高校的师范专业本身即是应用型专业,在高校转型过程中应该更加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强化本科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加大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力度。

应当鼓励一部分地方本科师范高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同时适度保留一部分师范院校以满足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师范;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综合性大学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52-03收稿日期:2016-05-23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步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也暴露出了结构化的矛盾,高等教育的同质化问题严重[1]。

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严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结果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种问题并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2015年10月23日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为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次转型发展的改革大潮中,地方本科师范高校应该何去何从,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师范专业是不是应用型专业?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始,中国逐步走上了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1952年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形成了一大批高等师范院校,为新中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教育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许多师范学院纷纷升格为师范大学,一批高水平的师范院校开始走向综合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06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前景展望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趋势预测
01
预测未来地方本科院校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
02
预测未来地方本科院校将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预测未来地方本科院校将更加重视创新和创业人才培养。
03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前景展望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 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扶持 力度,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 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
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与企业和产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 建实习基地等,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将更加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加强与产业对接和合作,培养更多高素 质、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 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人员、外聘教师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问题
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与当地产业的紧密对接,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型:主要类型和重点领域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型:主要类型和重点领域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型:主要类型和重点领域
彭琪珺;黎大志;陈伟
【期刊名称】《云梦学刊》
【年(卷),期】2018(039)006
【摘要】转型,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基本方式,意在指陈高等院校因时而变,作出富有变革意义的转变,且将变革成果固化为新的组织结构、办学形态.综观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是其现实选择,且主要形成了三种应用型转型方式:通过院校合并而转型发展、借助升格而转型发展、升本之后通过二次转型而持续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型,须以办学转型为前提,以人才培养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转型为保障,以组织结构转型为支撑.
【总页数】6页(P114-119)
【作者】彭琪珺;黎大志;陈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4
【相关文献】
1.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主要特性研究 [J], 张海筹;张四海
2.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院校漂移及其政府治理——基于安徽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考察 [J], 阮成武;徐雪莲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的政策轨迹与政策启示 [J], 陈欣
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J], 夏丹凤
5.英语专业项目化教学的目的语环境建设和项目类型——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 武会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李年终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6)012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这主要是由法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并为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的法学教育成功经验所证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行教学方案修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等都是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建构的主要内容,应需着力探索.
【总页数】2页(P248-249)
【作者】李年终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法律系,湖南,永州,42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浅谈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 [J], 刘德君
2.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J], 卢海啸;王琼秋;章烨雯;蒋德旗;邓旭
3.职业教育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J], 王玉薇;苏贺新
4.探析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 [J], 张守波;
李秀文;谢慧
5.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径 [J], 张守波;苏贺新;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新探

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新探

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新探马姣丽;程辉成;周立超【期刊名称】《山东化工》【年(卷),期】2018(47)7【摘要】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kind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deepening and enlarging, not only service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alented person's demand, but also providethe main motive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d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ore a series of practical and feasible ideas and measure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further speed upthe reform of the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应用型高校的一种深化与延伸,它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活力.文章首先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思路及措施,为进一步加快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改革,为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总页数】2页(P130-131)【作者】马姣丽;程辉成;周立超【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广东茂名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相关文献】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核心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滁州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探索 [J], 陶雨萍;汪桥2.基于成果导向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 郭孝玉;刘健;李增禄;李树生3.基于DWSIM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教学改革探讨 [J], 沈古楼4.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邓杨保;肖卫初;邓曙光;谭跃;胡赛纯5.基于慕课平台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J], 王丽霞;崔民日;冯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高校转型中法学专业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

地方高校转型中法学专业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

地方高校转型中法学专业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1. 引言1.1 背景地方高校转型中法学专业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引言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法学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传统的法学专业教学中,主要以课堂讲授和书面考核为主要形式,缺少实际案例教学的体系化支持。

地方高校在法学专业教育中亟需进行转型,加强案例教学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一些国内外知名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地方高校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案例教学体系,以提升法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本文拟从构建框架、案例教学内容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

1.2 研究目的地方高校转型中法学专业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来提升法学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实践能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需求和改进方向;2. 探讨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设计适合法学专业的案例教学内容;3. 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4. 建立和完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5. 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案例教学的水平,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和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法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应该是以法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建立起符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案例教学框架。

需要确定案例教学的目标和定位,明确案例教学在法学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要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内容和范围,确保案例教学能够涵盖法学专业的各个领域和专业知识点。

从司法考试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模式改革

从司法考试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模式改革

从司法考试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模式改革
邹杨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5)003
【摘要】司法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职业准入考试制度,而大学本科法学教育在国家法律教育体制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认识两者的性质、功能及目的的差异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定位,从而对法学本科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和探析,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邹杨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2
【相关文献】
1.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与司法考试相结合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为例[J], 张本顺;刘添才
2.司法考试背景下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探索 [J], 王娟
3.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学的改革 [J], 谭和平
4.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与司法考试相结合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为例[J], 张本顺;刘添才;
5.从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 [J], 邹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问题的理论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问题的理论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问题的理论探索李静【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1【摘要】制应用型学科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

通过阐述应用型学科建设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建设原则及其建设的基本任务等问题及其理性思考。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colleg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pplie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then gives a rational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basic tasks.【总页数】3页(P140-142)【作者】李静【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相关文献】1.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探析 [J], 郭春珍;梁妍;练泓2.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探析 [J], 郭春珍;梁妍;练泓3.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 [J], 朱明4.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J], 陈海军;张根成;彭秉成;费正皓5.新建本科院校体育学科建设问题透视与内涵式发展 [J], 沈友青;曹秀玲;潘晓波;杜振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yResearch学论理★★★★收稿日期:2017-01-09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研究”(2015JGB347)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彭本利(1979-),男,湖南新化人,副教授,博士后,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彭本利(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玉林537000)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得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教育转型发展正是应对这种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从形式和层次上实现了向本科层次的第一次转变之后,如何从内涵上实现向应用型本科类型的第二次转型,是事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

其中法学专业的应用型教育转型则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法学教育重新构建格局、形成新秩序的起点。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及其应用型教育转型的意义(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及其法学专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指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这类学校主体是从普通专科学校、专科层面的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等独立升本、改制改建或合并升本而来。

他们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产物,国家设置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目标是希望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布局,以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核心,少数学校要满足行业的需要。

现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生力军。

截至2014年4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394所(包括公办和民办),独立学院284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197所)的56.64%[1]。

这些学校整体实力都比较薄弱,70%以上分布在地市级城市,少数在县级城市。

由于受高等教育传统定势的影响,这批学校往往追求“高大全”,向老本科、老模式看齐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高校只注重提升办学层次,与地方相融性不够[2]。

截至2008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630所,在校法学本科生超过30万人[3]。

这些院校的法学专业在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生源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老牌院校以及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政法院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玉林师范学院创办于1945年,1958年升格为广西玉林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开始招收高等教育层次的专科生。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玉林师范专科学校这一名称,1994年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升格为玉林师范学院,是广西率先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

2007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

玉林师范学院现已被确立为广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四所试点院校之一和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学校通过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最终确立“做大做强应用型专业”的建设思路和“以摘要:法学专业的应用型教育转型是高等教育应用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紧紧结合法学教育的本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法学应用型教育转型的目标、构建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实习模式、加强法律实务型师资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法学;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204-03204教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为原则,以模块化课程体系、公共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支撑点”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师范性”的办学定位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通过明晰培养理念、制定培养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机制保障与运行管理相结合的应用型教育的新局面。

玉林师范学院法学专业自2003年起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现有法学本科在校生将近400人,法学专职教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9人。

玉林师范学院法学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高度重视应用性教学工作和实验室的建设,鼓励教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指导应用性教学工作。

目前建有功能齐全的法学实训中心,包括模拟法庭1个、法律诊所1个、四方互动平台1个,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

玉林市人大常委会、贵港市人大常委会在玉林师范学院设立了立法研究与咨询服务基地,玉林师范学院还与玉林市司法局合作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与科技局、工商局等部门在桂东南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了合作机制。

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人才智库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积累了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服务当地的一些宝贵经验。

(二)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的意义转型高校是指从传统学术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要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地方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4]。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法学既是理论的学科,更是实践的学科。

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学教育本质,也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以法律职业为导向。

法律职业要求法学教育必须重视训练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中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纯理论的学习,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术的培养,忽视了应用技能方面的培养,这就造成了许多院校的法科毕业生在法律实务方面能力的缺乏,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如何实现法学教育的应用转型,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成为摆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是关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转型。

马丁·英斯(2009)分析了国际化视角下的德国“卓越计划”。

张丽萍(2008)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紧迫任务,现实中相当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不能顺利实施这种转型。

从主客观因素、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并着眼于推进校地良性互动、更好地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解决对策。

孟庆国(2014)认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关于法学专业的应用转型。

在德国不称“法律教育”而是叫“法律训练”(JuristischeAusbil-dung),德国法律教育中基本不使用“教育”(Erziehung)这一概念。

徐显明(2008)认为要对法学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从目前这种学术型或是专业型的法学教育转向职业型的法学教育。

孙笑侠(2008)认为“法学教育”应当是一种法科职业能力的教育,而不是把法学当作通识教育。

它是一种注重职业方法与能力的教育,而不是注重法律知识的教育。

刘志刚、宋伟卫、丁玉玲(2013)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法学教育面临转型,逐渐彰显其职业教育属性,更重视实践教育,并从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

三是关于地方本科高校法学专业的应用转型。

刘万洪、徐璐(2005)认为应借鉴诊所式法律教育方法改革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

李轩(2010)强调了法学教师参与法律实务对于法律实务教学的重要性。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国性的法学教育指导或协调机构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务教学集中培训,对模拟法庭、法律写作、法律方法、法律伦理与职业道德、法律诊所教育等课程进行规范化引导。

戴仲川(2013)认为要根据社会需求来推进法学教育改革的力度,开展课程改革、培养目标改革等,特别是要重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学人才,这样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国内外对法学教育转型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集中在实践性教学,没有从法学专业建设和法学教育发展的角度探讨其整体的应用转型,也缺乏研究中国语境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教育过程中法学专业的转型方向、目标和措施。

因而过分集中于对实践性教学等技术性问题的探讨,忽视了法学教育发展的社会经济特性和价值。

这显然不能满足法学教育发展的现实所需。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一是缺乏对应用型教育统一的制度安排。

目前法学应用型教育还停留在口号阶段,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缺少计划性。

法学应用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才能与理论教学相一致,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但在目前实践中,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应用型教学大纲与指导书目,没有列入人才培养计划。

二是对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缺乏系统研究与探讨。

尽管一些学校已在探索并进行了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但是缺乏对应用型法学教育模式的认真研究与探讨,也没有在应用型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习模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三是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缺乏地方性特色。

当前我国法学专业教育往往“千校一面”,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在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职业训练上存在高度趋同性:即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在办学模式上,以研究型教育模式为主。

致使多数地方高校的法学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评估体系等高度雷同,缺少教育特色,特别是缺少针对地方的服务意识。

这导致与老牌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没有任何优势,而且直接导致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法科学生不能被地方消化,造成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严重脱节。

JiaoXueShiJianYanJiu☆教学实践研究☆205TheoryResearch学论理★★★★(责任编辑:宋佳)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的要求、关键及主要内容(一)转型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的要求是在明确法学应用型教育转型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转型的基本问题,包括转型的方向、转型的内容、转型的路径,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实习模式以及实务型师资队伍。

以普通本科高校的应用转型为契机,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法律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