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必背题
《礼记》二则 知识点超全笔记 练习题含答案版
《礼记》二则笔记一、虽有嘉肴(一)文学常识《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的一段。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单字译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美味的肉食不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困惑自我反思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自我勉励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同“敩”,教导表示推测《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一字多义“学”同“敩”,教导其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学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四)通假字:学学半:通"敩"(xiao)",教导。
(五)课文背诵本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六)课文问题1.《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二、大道之行也(一)单字译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施行是公共的推举培养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礼记二则》知识要点归纳
《礼记二则》知识要点归纳《礼记二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内容主要关于礼仪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礼记二则》的知识要点归纳:1. 《礼记二则》分为两则,分别是《丧服小记》和《曾子有疾病》。
两则都是记录了古代人们在丧期和疾病期间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2. 《丧服小记》是关于丧服的规定和仪式,详细描述了丧期中应该穿什么样的服饰,如何哀悼和祭祀,以及丧期期间的各种礼节和行为准则。
3. 《丧服小记》中强调了尊卑有序的原则,对于不同亲属的丧期和哀悼方式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父母的丧期最长,子女应该穿戴简朴,禁止娱乐和举办宴会。
4. 《丧服小记》还规定了哀悼期的持续时间,不同亲属的哀悼期不同。
还规定了在丧期中的祭祀仪式,包括祭祀先祖和祭祀亲人的礼仪和程序。
5. 《曾子有疾病》是记载了古代学者曾子生病期间的一段对话。
曾子病重时,门徒们拜访他,并询问他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6. 曾子病重期间,他受到了学生们的关心和慰问,他们请医生给曾子看病,并为他祈祷希望他早日康复。
在对话中,曾子也谈到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和对美好事物的思考。
7. 《曾子有疾病》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友情的重要性。
学生们不仅关注曾子的健康,还关心他的精神状态和他对人世间的感悟。
8. 《曾子有疾病》还探讨了生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曾子在面临死亡时,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9. 《礼记二则》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礼仪和人际关系的高度重视。
人们通过遵循规定的礼仪和行为准则,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10. 《礼记二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对于后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礼仪规范,还能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矜.( )男有分.(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二、文言文阅读3.文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解释。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6.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社会?7.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男有分.(2)不独子.其子9.翻译下列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综合性学习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2)故人不独亲.其亲(3)男有分.(4)是.谓大同(5)故.人不独亲其亲(6)女有归.(7)是故谋闭而不兴.(8)盗窃乱贼而不作.(9)是谓大同.12.《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含答案)
《<礼记>二则》练习◆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弗.学(fú)男有分.(fèn)天下为.公(wéi)B.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己(wèi)C.学.学半(xiào)选贤与.能(jǔ)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兑.命(yuè)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jīn)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能力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22课《礼记》二则一、基础与巩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弗.()教学相.长也()旨.()兑.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答案】yáo fúzhǎng zhǐyuèjǔmùguān fèn wù【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弗”应读“fú”,本义拼成“fó”,“与”应读“jǔ”,不要拼成“yǔ”。
2.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有所养/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答案】B【详解】A.“养”的意思分别是“供养”“养活”;B.“为”的意思都是“是”的意思;C.“独”的意思分别是“老而无妻”“单独”;D.“故”的意思分别是“因为”“因此”。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B.之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C.故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D.长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答案】C【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①表示揣测,大概;②代词,指财货;B.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②结构助词,的;C.①所以;②所以;D.①促进;②成长;故选C。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A【详解】B.“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学”同“敩”,教导;C.“与”通“举”,推举,选举;D.“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故选A。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qiáng)学.(xué)学半讲信修睦.(mù)不知其旨.(zhǐ)B.嘉肴.(yáo)男有分.(fēn)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wèi)己C.弗.(fú)学有所长.(zhǎng)选贤与.(jǔ)能好逸恶.(wù)劳D.兑.(duì)命尘埃.(āi)也天下为.(wéi)公矜.(jīn)寡孤独【答案】C【详解】A.“学”读作xiào;B.“分”读作fèn;D.“兑”读作yuè;“矜”读作guān;故选C。
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嘉yáo( ) 兑.命( )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xiào )矜.( ) 男有分.( ) 选贤jǔ( )能讲信修mù(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礼记》是《学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C.“四书”是《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个篇章。
D.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幼而无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
(2)知不足,。
(3)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
(用《礼记·学记》原文回答)(4)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缺乏,《礼记·虽有嘉肴》中有相关的表述: ,。
(5)现代社会强调任人唯才,任人唯德,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国古代典籍《礼记·大道之行也》中的“,”就体现了这一理念。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 ,。
(7)上下千年,在往圣先贤的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
”(《大道之行也》)4.重点词解释。
(1)不知其旨也旨:(2)虽有至道至道:(3)不知其善也善:(4)教然后知困困:(5)然后能自反也反:(6)选贤与能能: 指(7)讲信修睦修:(8)男有分分:(9)女有归归:(10)盗窃乱贼而不作作: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学半第一个“学”同“教”,(2)选贤与能“与”同“举”,(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意义(2)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困难(3)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路(4)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 今义:乱臣贼子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3)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课内主旨归纳8.《虽有嘉肴》运用的手法引出观点,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强调了的道理。
《礼记二则》文言基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译文
《礼记》二则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其一(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句式:)参考答案:虽有嘉肴..(最..(美食),弗食,不知其旨.(味美)也;虽有至道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也。
是故..(因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自我反思)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也。
《兑命》曰“学学半...(教别人,需要占用自己一半的时间)”,其此之谓乎!(句式:宾语前置句,谓之)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二(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壮有所用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参考答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共的)。
选贤与.(与,同举)能,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氛围)。
故人不独亲.(把……作为亲人)其亲,不独子.(把……作为孩子)其子,使老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壮有所用...(能够顺利成...(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幼有所长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皆有所养,男有分.(职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四、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4)《诗经》中提到的“乐土”和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以及《礼记》中勾勒的“大同”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参考例句,结合【甲】【乙】两文,分析理想社会的特点。
(两点即可)示例:社会安定,比如【甲】文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乙】文中“盗窃乱贼而不作”。
4.回答下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和B.男有分⋅,女有归职分、职业C.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人不独亲⋅其亲A.皆披发文⋅身 B.无丝竹之乱⋅耳C.虽乘奔⋅御风 D.稍稍宾⋅客⋅其父(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B.“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关上门就不会有坏事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不发生。
D.“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礼记二则》知识要点归纳
《礼记二则》知识要点归纳《礼记二则》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的一部分,是一本关于礼仪的重要文献。
本文将对《礼记二则》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经典著作。
第一则:大学1.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篇目,也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以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2. 《大学》包含了关于道德修养、家庭教育、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了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3. 《大学》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原则,强调了人格修养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4. 《大学》对个人修身的过程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成事”等要点,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5. 《大学》还对政治治理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修身而正其家”、“治国而平天下”、“天下之治必先齐其家”等观点,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第二则:中庸1. 《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内容主要论述了中庸之道。
2. 《中庸》中提出了“物胜则攘臂而扔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观点,强调了平衡和谐、不偏不倚的原则。
3. 《中庸》论述了心性的德行,认为“诚维中而应物”,并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4. 《中庸》还讨论了人与天、人与人的关系,提出了“天命之谓性”以及“父子之谓亲,君臣之谓官”的观点,认为天命决定人的性质,亲子关系和君臣关系都是一种性质上的关系。
5. 《中庸》还阐述了克己复礼、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的关系,指出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通过对《礼记二则》的知识要点归纳,可以理解到《大学》和《中庸》都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著作。
《大学》主要论述了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强调了道德修养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中庸》则论述了中庸之道,强调了平衡和谐、不偏不倚的原则,以及人与天、人与人的关系。
这些知识要点的归纳总结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学》和《中庸》中的思想观点,推动个人修身、家庭教育和社会治理的进步。
《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
《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通假字1.学.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2选贤与.能(“与”同“举”,选拨)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古今异义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用意,目的)2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勉强)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5.教学相长(古:促进,今:增长)6.学然后知不足古义:这样以后;今义: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7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8.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9.货(古:财务,今,商品)1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孤:古义:幼而无父的人。
今义:父母双亡的人。
11.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归还。
)12.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
贼:古,害人;今,小偷,窃贼)13.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家)14.不独子其子(古义:子女;今义:儿子)一词多义1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学,同“斅”,教导)3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指“嘉肴”的)其此之谓乎(语气副词,表示推测,恐怕)2亲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4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子非鱼(你)庄子与惠子(尊称)5修讲信修睦(动词,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6分男有分,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量词,长度单位)7与选贤与能(同举,推荐)相与步于中庭(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与朱元思书(给)可据理臆断欤(同欤)8乱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自云避秦时乱(战乱)乱花渐欲迷人眼(繁乱)行拂乱其所为(使…扰乱)=无丝竹之乱耳猿鸟乱鸣(此起彼伏)9故故人不独亲其亲(连词,因此)既克,公问其故(n.原因)温故而知新(旧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朋友)目今其祖早故《红楼梦》(死亡,去世)10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有作为)11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故外户而不闭(闩上)12.为:天下为公是不必为己为了13.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22 《礼记》二则【考点精讲版】
第二个“子”指子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有终老的保障。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
男有分,女有归。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 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新课导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O
N
E
1
22 《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积累“旨”“修”“归”等易考文言词语。 2.疏通课文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条理清晰的说理特点。(重点) 3.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赏析文章言简意赅的语言
◆一词多义
亲 子
不独亲其亲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动词,以……为亲 名词,父母
动词,以……为子 名词,子女
讲信修睦 动词,培养
修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形容词,长
《核舟记》
静以修身 动词,修养
《诫子书》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 形容词,老而无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 副词,只、仅仅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气势。
【解析】“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理解错误,应为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深入探究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在课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自反” “教然后知困”→“自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后练习(含答案)
22《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zhǐ)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弗:不(2)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善:好(4)教然后知困.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礼记二则》习题
《礼记二则》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佳肴(yáo)自强(qiǎng)男有分(fēn)B. 学学半(xiào)矜寡孤独(guān)讲信修睦(mù)C. 幼有所长(cháng)兑命(yuè)选贤与能(jǔ)D. 天下为公(wéi)讲信修睦(mù)货恶其弃于地也(è)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不知其旨也”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故人不独亲其亲B. 货恶其弃于地也C. 其此之谓乎?D. 以其境过清。
3.下面划线字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A. 虽有嘉肴虽然B. 不独子其子扶养C. 选贤与能同“举”,推选D. 教学相长增长4.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 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学(fú)男有分(fèn)天下为公(wéi)B. 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己(wèi)C. 学学半(xiào)选贤与能(jǔ)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 兑命(yuè)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jīn)7.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 天下为公(介词,为了)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其此之谓乎B. 何陋之有C. 大道之行也D. 宋何罪之有9.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弗食,不知其旨也C. 其此之谓乎D. 弗学,不知其善也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D.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盗窃乱贼而不作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外户而不闭C. 是谓大同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 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1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尉果笞广B. 恢弘志士之气C. 稍稍宾客其父D. 无案牍之劳形二、填空题(共17题;共112分)13.给下列划线字注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14.填空。
《礼记》二则默写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1.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__________”。
其此之谓乎?
2.出自《礼记·学记》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 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
1.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
是:,。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3.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
务:,,。
4.“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5.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6.“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第22课《礼记二则》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第22课《礼记》二则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幼有所长.常有高猿长.啸B.男有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女有归.一屠晚归.D.故.外户而不闭故.虽有名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大道”的内涵是、、。
4.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5.阅读《大道之行也》一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亲:①盗窃乱贼而不作.作:(2)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阅读《大道之行也》选文,回答后面小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孤:(2)分:(3)作:7.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结合选文,找到文中所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以及对待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体系分别是怎样的?9.【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二则综合测试题答案解析
礼记》二则综合测试题答案解析1.正确答案为A。
注音完全正确。
2.正确答案为C。
选贤举能书写正确。
3.正确答案为D。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节奏划分正确。
4.正确答案为C。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含通假字。
5.正确答案为A。
其①其此之谓乎和货恶其弃于地也意义和用法相同。
6.正确答案为C。
讲信修睦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
7.正确答案为D。
故外户而不闭不属于词类活用。
8.正确答案为C。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是特殊句式。
9.正确答案为B。
《大道之行也》并未从“货尽其用”这一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XXX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课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则是另一番景象。
在课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夜不闭户”是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最高纲领。
这些思想表达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即人人平等、和谐共处、互相帮助。
XXX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之地,那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纷争和烦恼。
两者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⑴《礼记》,又叫《周礼》,是汉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XXX编纂的,共三十篇。
⑵《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3)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虽有嘉肴》中的成语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大道之行也》中有两个成语,它们分别是“止于至善”和“物善则必移”。
17、根据理解默写一个空1分,错字不给分,共9分⑴《虽有佳肴》中,说明研究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其旨也”。
⑵《虽有佳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行之,行之者不如足以知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2 《礼记》二则 基础知识梳理训练(含答案)
22 《礼记》二则文言知识生难字弗( )食自强( )嘉肴( ) 选贤与( )能矜( ) 货恶( )其弃于地也幼有所长) 男有分( )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古义:今义:2.大道..之行也古义:今义:3.男有分,女有归.古义:今义:4.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今义:“贼”,古义:今义:5.是.谓大同古义:今义:一词多义1.修⎩⎪⎨⎪⎧讲信修.睦(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为⎩⎪⎨⎪⎧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3.能⎩⎪⎨⎪⎧选贤与能.( )能.以径寸之木( )4.分⎩⎪⎨⎪⎧男有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6.子{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词类活用1.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2.选贤.与能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3.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4.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5.使老.有所终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6.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7.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文言句式1.省略句学然后知不足。
“知”后面省略代词“己”。
意为“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
2.倒装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于己”,介宾短语后置。
成语积累1.教学相长:2.鳏寡孤独:3.夜不闭户:22 《礼记》二则答案文言知识生难字弗(fú)食自强(qiǎng)嘉肴(yáo) 选贤与(jǔ)能矜(guā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幼有所长(zhǎng) 男有分(fèn)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礼记二则》重点词解默写卷
《礼记二则》重点词句默写
班级八()班姓名得分
(总分100)
一、重点词解翻译(共24个字词,每词3分,共72分)
(一)《虽有嘉肴》(《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二、重点句翻译(每句7分,共28分)
1.学学半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以上两幅漫画涉及到的孔子名言是:
(1)
(2)
(写出1句另加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二则必背题
阅读《虽有嘉肴》,回答问题。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2.本文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简述其论证过程。
本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教学相长这一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3.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课文开头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类比论证。
用日常生活事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学习,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这样采用类比论证,使论证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5.课文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
”结合本文体会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进一步阐发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6.学习这篇短文后,你的收获是什么?
示例:(1)人要获得知识,就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地认识自然和社会,掌握其规律。
(2)教别人也是促进和提高自己的另一种学习方法,教别人的过程也是检验自己究竟是否学会学懂的过程。
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1)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1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这样理想的生活图景和大同社会非常相似。
显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理念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