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陈春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信条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
(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革命的后果: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 –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 –凯恩斯革命的意义 • 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信条 • 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按主张自由主义还是干预主义,把其划分为两大流派
–按理论观点、分析方法、政策主张基本一致划分流派
• 本课程综合上述两种标准
–按战后主流经济学地位嬗变的时间顺序为3篇 –再按上述后一标准分章
二、西方经济学(流派)历史渊源和发展
1、史前时期(公元前5~16世纪)
早期经济思想的特点:
–只有经济思想,而无经济学理论体系
–古典经济学各分支的综合: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 边际主义的冲击
(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革命的后果:新古典经济学产生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 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
• 门格尔(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 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
Ms
r Md
央行的货币政策(外生变量)
I
L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Y
S
r
希氏认为凯恩斯与他批评的“古典学派”的利息理论一 样,存在循环论证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回到“古典 学派”的方法上来,用一般均衡方法来确定这些相互关联的 变量。
为此他设计IS—LM模型,把凯理论的消费函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和货币数量4个概念,与商 品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的同时均衡思想联系起来,用 以分析投资、储蓄、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利率 和国民收入6个变量间的关系。
(17)罗斯托的经济思想
(18)熊彼特的经济思想
(19)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激进经济学思潮
四、讲授纲要
第一篇 导论
第二篇 1950~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
第一章 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第二章 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第三章 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 第三篇 1970~80年代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 第四章 新自由主义概述 第五章 货币主义
–财政支出结构失衡造成滞涨
–微观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造成“滞涨” #
四、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探讨
第三节 主要政策主张 一、50年代:审慎的补偿性宏观经济政策 二、60年代:充分就业政策 1、充分就业政策主张提出的背景
2、“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充分就业预算”
• “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奥肯差距” #
(2)经济自由主义复兴时期( 70年代初—80年代) –理论背景:1930’以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调整和发展 –经济社会背景:20世纪发达国家第二次大危机—“滞胀” –表现:经济自由化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过度干预造成的“政府失灵” (3)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抬头(90年代以来) –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经济背景:经济自由化的负面效应显露出来 –表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协调 –世纪之交的新动向: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崭露头角
–新古典革命的意义
• 提出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将需求 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
• 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经济学再次大综合: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1890)
• 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的综合:均衡价 值(价格)论为价格分析提供了有用工具
• 构建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因劳工市场供求受地区、年龄、职业、技能、性别、种族 影响,即使总量上均衡,在结构上也可能失衡。这种失衡指 劳工市场上“失业”和“空位”并存,其造成滞胀机理是: • 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因劳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工资存在 “刚性”,尤其是在有工会的部门,即使失业存在,工资也 上涨。失业丧失了促使工资、物价下降的功能。
–零星经济思想依附于其他科学,几乎无独立的经济(学) 文献
色诺芬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16~17世纪)
(1)历史背景:经济生活的市场化
–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
–农业的商业化
–大规模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2)经济学最初形态:重商主义 –重金主义 –重工主义
r LM
IS Y
希克斯对IS-LM模型的评价
• 1960年代中期新凯恩斯主义批评这一模型,希氏承认对此负 有责任,尽管凯恩斯本人并不反对这样做,但他一直未作更 多的评论,直到1979年他才对此作了较详尽的说明: • IS表示流量均衡,因储蓄与投资都是流量,其均衡与时期相 联系;而LM表示存量均衡,因灵活偏好与货币量都是存量, 其均衡与时点相联系。二者同时均衡与自己观点矛盾。 • 他在《资本与增长》中阐明:如一个时期中存量均衡维持, 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内每一个时点上的存量均衡都被维持。由 于LM尤其是L反映的是灵活性,如果认为它们在一个时期的 每一时点上均衡都被维持,就无灵活性可言。用这种存量均 衡观念来制定LM曲线显然不妥。 • 同时,这排斥了不确定性,意味着所有时点上的预期都无例 外地实现,这恰恰是凯恩斯批评“古典学派”的关键所在。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春华 2012.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参考书目
1、蒋自强、史晋川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或高教出版社2003(4)年版。 3、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贸大学 出版社2005年版。 5、王健: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8年版。
3、理论和政策主张上灵活多变
–随经济背景变化和理论进展,经常调整观点和政策建议
三、主要代表人物
1、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 1887-1975) 2、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1915- ) 3、詹姆斯〃托宾(Jams Tobin 1918-2002) 4、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1918- ) 5、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 1924- ) 6、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L. Robert Klein 1920- )
菲利浦斯曲线
工资上涨率(%) 菲利浦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0 (菲利浦斯)
(新古典综合派)
用菲曲线解释失业与通胀,与凯恩斯相比有两点变化: • 失业与通胀的原因从需求方转向供给方; • 失业与通胀的关系从排斥转向交替。 (第一代与第二代通胀理论)
托宾:劳工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 r )是由货币供给(Ms) 与货币需求(Md)决定的。由于货币供给是由央行的货币政 策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量实际由货币需求决定。 货币需求由货币的灵活偏好( L )决定,影响灵活偏好 的因素有交易、预防、投机三个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 防动机又受国民收入(Y)影响,而国民收入又受投资(I) 和储蓄(S )的影响,而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又与利率有 密切关系。这样便可以凯恩斯理论的逻辑表述为下述关系:
第二节 主要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
一、双重经济论(混合经济论)
二、IS—LM模型
1、IS—LM模型的由来 # 2、围绕IS—LM模型的争议 # 三、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1、标准凯恩斯理论(60年代以前) 2、菲利蒲斯曲线(60年代占统治地位)# 3、对“滞涨”的解释(70年代)
–个别微观部门供给异常造成“滞涨”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况
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 (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世纪之交提出) 2、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 (6)货币主义 (7)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 “充分就业预算”与“顺经济风向行事”原则 #
三、70年代:政策主张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1、多重调节经济目标的提出及其相互协调
2、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 3、宏观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 4、调节范围扩大 四、80年代以来:政策主张的进一步发展 #
• 简要评价
– 克服了凯恩斯革命后西方经济学分裂局面,建立起由微观 和宏观两大部分组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西 方经济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 但构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是初陋的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是利己的
–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 以在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资源的 最优配臵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B:首次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 斯密后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分流)
•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 让〃巴蒂斯特〃萨伊 • 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 自身的缺失:重视从供给方研究经济问题,造成需求研究缺失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冲击
(8)供应学派
(9)新奥地利学派
(10)公共选择学派
(11)伦敦学派
3、其他流派
(12)新制度学派(非自由主义派)
(13)新制度经济学(自由主义派) (14)德国学派
– 奥尔多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社会自由主义、实用主义 自由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思潮 (15)瑞典学派
(16)希克斯的经济思想
第六章 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供应学派
第四篇 1980年代以来(复兴的)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
第八章 新凯恩斯主义(当代 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 第九章 新兴新古典综合派(萌芽)
第二篇 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
5、战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变革
–开新自由主义复兴先河的“货币主义变革” –古典经济学的复兴:“斯拉法变革”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创新:“理性预期变革” –经济学新研究来自百度文库域的开辟:非价格体系研究领域的复兴
• 新制度经济学
• 博弈论
• 信息经济学
• 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 • “帝国主义经济学”:法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等
第一篇 导论篇
一、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及其流派划分 二、西方经济学(流派)历史渊源和发展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况 四、讲授纲要
一、研究对象及其流派划分
1、研究对象:与两门课程密切有关
• 西方经济学原理:但本课程不重技术性训练,而注重思想性 • 西方经济学说史:当代史 2、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 • 流行的两种标准
第一章 新古典综合派
第一节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特点 1、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综合
概
述
–理论体系上: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凯主义宏观经济学综合
–分析方法上: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综合 –政策主张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综合 2、理论方法上的折中主义 –致力于弥合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不断吸收新理论来发展自己理论体系
– 探索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的理论和政策措施,其政 策主张对战后50~6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 这一政策主张体系存在夸大政府作用,低估市场规律的倾 向,对西方国家70年代的“滞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其理论体系以英美模式为背景,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 #
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1937)一文中, 用一般均衡理论来描述凯恩斯的理论:
万.德.蒙克莱田
3、近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三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
–革命的后果:古典经济学产生
–代表者:经济学史上的牛顿—亚当〃斯密(1723-1790)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李嘉图
–古典革命的意义
A: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经济人假设
4、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
(1)凯恩斯主义的全盛时期(50年代—70年代初)
–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形成(1948年)
–经济社会背景:战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增长 –表现:凯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国家全面干 预经济生活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失灵”问题,经济发展 进入黄金时期 •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德日的“经济奇迹” • 西方“福利国家”的形成
(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革命的后果: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 –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 –凯恩斯革命的意义 • 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信条 • 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按主张自由主义还是干预主义,把其划分为两大流派
–按理论观点、分析方法、政策主张基本一致划分流派
• 本课程综合上述两种标准
–按战后主流经济学地位嬗变的时间顺序为3篇 –再按上述后一标准分章
二、西方经济学(流派)历史渊源和发展
1、史前时期(公元前5~16世纪)
早期经济思想的特点:
–只有经济思想,而无经济学理论体系
–古典经济学各分支的综合: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 边际主义的冲击
(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革命的后果:新古典经济学产生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 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
• 门格尔(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 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
Ms
r Md
央行的货币政策(外生变量)
I
L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Y
S
r
希氏认为凯恩斯与他批评的“古典学派”的利息理论一 样,存在循环论证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回到“古典 学派”的方法上来,用一般均衡方法来确定这些相互关联的 变量。
为此他设计IS—LM模型,把凯理论的消费函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和货币数量4个概念,与商 品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的同时均衡思想联系起来,用 以分析投资、储蓄、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利率 和国民收入6个变量间的关系。
(17)罗斯托的经济思想
(18)熊彼特的经济思想
(19)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激进经济学思潮
四、讲授纲要
第一篇 导论
第二篇 1950~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
第一章 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第二章 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第三章 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 第三篇 1970~80年代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 第四章 新自由主义概述 第五章 货币主义
–财政支出结构失衡造成滞涨
–微观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造成“滞涨” #
四、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探讨
第三节 主要政策主张 一、50年代:审慎的补偿性宏观经济政策 二、60年代:充分就业政策 1、充分就业政策主张提出的背景
2、“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充分就业预算”
• “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奥肯差距” #
(2)经济自由主义复兴时期( 70年代初—80年代) –理论背景:1930’以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调整和发展 –经济社会背景:20世纪发达国家第二次大危机—“滞胀” –表现:经济自由化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过度干预造成的“政府失灵” (3)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抬头(90年代以来) –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经济背景:经济自由化的负面效应显露出来 –表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协调 –世纪之交的新动向: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崭露头角
–新古典革命的意义
• 提出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将需求 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
• 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经济学再次大综合: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1890)
• 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的综合:均衡价 值(价格)论为价格分析提供了有用工具
• 构建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因劳工市场供求受地区、年龄、职业、技能、性别、种族 影响,即使总量上均衡,在结构上也可能失衡。这种失衡指 劳工市场上“失业”和“空位”并存,其造成滞胀机理是: • 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因劳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工资存在 “刚性”,尤其是在有工会的部门,即使失业存在,工资也 上涨。失业丧失了促使工资、物价下降的功能。
–零星经济思想依附于其他科学,几乎无独立的经济(学) 文献
色诺芬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16~17世纪)
(1)历史背景:经济生活的市场化
–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
–农业的商业化
–大规模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2)经济学最初形态:重商主义 –重金主义 –重工主义
r LM
IS Y
希克斯对IS-LM模型的评价
• 1960年代中期新凯恩斯主义批评这一模型,希氏承认对此负 有责任,尽管凯恩斯本人并不反对这样做,但他一直未作更 多的评论,直到1979年他才对此作了较详尽的说明: • IS表示流量均衡,因储蓄与投资都是流量,其均衡与时期相 联系;而LM表示存量均衡,因灵活偏好与货币量都是存量, 其均衡与时点相联系。二者同时均衡与自己观点矛盾。 • 他在《资本与增长》中阐明:如一个时期中存量均衡维持, 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内每一个时点上的存量均衡都被维持。由 于LM尤其是L反映的是灵活性,如果认为它们在一个时期的 每一时点上均衡都被维持,就无灵活性可言。用这种存量均 衡观念来制定LM曲线显然不妥。 • 同时,这排斥了不确定性,意味着所有时点上的预期都无例 外地实现,这恰恰是凯恩斯批评“古典学派”的关键所在。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春华 2012.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参考书目
1、蒋自强、史晋川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或高教出版社2003(4)年版。 3、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贸大学 出版社2005年版。 5、王健: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8年版。
3、理论和政策主张上灵活多变
–随经济背景变化和理论进展,经常调整观点和政策建议
三、主要代表人物
1、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 1887-1975) 2、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1915- ) 3、詹姆斯〃托宾(Jams Tobin 1918-2002) 4、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1918- ) 5、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 1924- ) 6、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L. Robert Klein 1920- )
菲利浦斯曲线
工资上涨率(%) 菲利浦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0 (菲利浦斯)
(新古典综合派)
用菲曲线解释失业与通胀,与凯恩斯相比有两点变化: • 失业与通胀的原因从需求方转向供给方; • 失业与通胀的关系从排斥转向交替。 (第一代与第二代通胀理论)
托宾:劳工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 r )是由货币供给(Ms) 与货币需求(Md)决定的。由于货币供给是由央行的货币政 策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量实际由货币需求决定。 货币需求由货币的灵活偏好( L )决定,影响灵活偏好 的因素有交易、预防、投机三个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 防动机又受国民收入(Y)影响,而国民收入又受投资(I) 和储蓄(S )的影响,而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又与利率有 密切关系。这样便可以凯恩斯理论的逻辑表述为下述关系:
第二节 主要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
一、双重经济论(混合经济论)
二、IS—LM模型
1、IS—LM模型的由来 # 2、围绕IS—LM模型的争议 # 三、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1、标准凯恩斯理论(60年代以前) 2、菲利蒲斯曲线(60年代占统治地位)# 3、对“滞涨”的解释(70年代)
–个别微观部门供给异常造成“滞涨”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况
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 (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世纪之交提出) 2、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 (6)货币主义 (7)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 “充分就业预算”与“顺经济风向行事”原则 #
三、70年代:政策主张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1、多重调节经济目标的提出及其相互协调
2、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 3、宏观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 4、调节范围扩大 四、80年代以来:政策主张的进一步发展 #
• 简要评价
– 克服了凯恩斯革命后西方经济学分裂局面,建立起由微观 和宏观两大部分组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西 方经济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 但构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是初陋的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是利己的
–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 以在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资源的 最优配臵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B:首次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 斯密后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分流)
•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 让〃巴蒂斯特〃萨伊 • 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 自身的缺失:重视从供给方研究经济问题,造成需求研究缺失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冲击
(8)供应学派
(9)新奥地利学派
(10)公共选择学派
(11)伦敦学派
3、其他流派
(12)新制度学派(非自由主义派)
(13)新制度经济学(自由主义派) (14)德国学派
– 奥尔多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社会自由主义、实用主义 自由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思潮 (15)瑞典学派
(16)希克斯的经济思想
第六章 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供应学派
第四篇 1980年代以来(复兴的)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
第八章 新凯恩斯主义(当代 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 第九章 新兴新古典综合派(萌芽)
第二篇 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
5、战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变革
–开新自由主义复兴先河的“货币主义变革” –古典经济学的复兴:“斯拉法变革”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创新:“理性预期变革” –经济学新研究来自百度文库域的开辟:非价格体系研究领域的复兴
• 新制度经济学
• 博弈论
• 信息经济学
• 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 • “帝国主义经济学”:法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等
第一篇 导论篇
一、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及其流派划分 二、西方经济学(流派)历史渊源和发展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况 四、讲授纲要
一、研究对象及其流派划分
1、研究对象:与两门课程密切有关
• 西方经济学原理:但本课程不重技术性训练,而注重思想性 • 西方经济学说史:当代史 2、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 • 流行的两种标准
第一章 新古典综合派
第一节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特点 1、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综合
概
述
–理论体系上: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凯主义宏观经济学综合
–分析方法上: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综合 –政策主张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综合 2、理论方法上的折中主义 –致力于弥合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不断吸收新理论来发展自己理论体系
– 探索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的理论和政策措施,其政 策主张对战后50~6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 这一政策主张体系存在夸大政府作用,低估市场规律的倾 向,对西方国家70年代的“滞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其理论体系以英美模式为背景,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 #
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1937)一文中, 用一般均衡理论来描述凯恩斯的理论:
万.德.蒙克莱田
3、近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三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
–革命的后果:古典经济学产生
–代表者:经济学史上的牛顿—亚当〃斯密(1723-1790)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李嘉图
–古典革命的意义
A: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经济人假设
4、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
(1)凯恩斯主义的全盛时期(50年代—70年代初)
–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形成(1948年)
–经济社会背景:战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增长 –表现:凯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国家全面干 预经济生活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失灵”问题,经济发展 进入黄金时期 •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德日的“经济奇迹” • 西方“福利国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