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童稚记趣》精品导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童稚记趣》(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冀教版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人人必做)1、作者作品:本文选自,本文作者是的散文家 .字三白,江苏苏州人,著有,全书共六记,一记一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记趣的意思是。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问题。
藐.()小童稚.()鹤lì()云端土砾.()丘hè()癩.虾()蟆私拟.()yí()然项.()为之强.()你觉得还有哪些字音字形需要提醒你自己和同学们的,请按以下格式写在下面3、解释词语:余忆.童稚..对日..时张目明察秋毫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怡然...自得。
兴.正浓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而二虫尽.为所吞方.出神呀然..一惊鞭.数十驱.之别院..课堂练习☆(人人必做)翻译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6)、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课后作业☆(人人必做)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之:物外之趣心之所向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2)为:项为之强尽为所吞以丛草为林☆☆(部分学生选做)2、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005年武汉试题)(2分)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童稚记趣学案 冀教版
《童稚记趣》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恰当的理解文意。
2、在朗读过程中培养联想、想象对文章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学习重点:在朗读中锻炼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品悟文章内在的童真童趣。
学习难点:在阅读理解中培养联想、想象能力学习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恰当的理解文意。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1、作者作品:沈复,字三白,清代苏州人。
少年随父宦游读书,青年以后经历坎坷,中年曾经商。
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浮生六记》记叙了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感情纯朴真挚。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问题。
藐.()小童稚.()鹤lì()云端土砾.()丘hè()癩.虾()蟆私拟.() yí()然项.()为之强.()你觉得还有哪些字音字形需要提醒你自己和同学们的,请按以下格式写在下面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4、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一段一段的进行,先自己试着翻译,找出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单字或句子,圈画出来,整篇课文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争取全部解决,如还有问题,可在班上提出,共同解决。
5、根据原文,翻译整篇文章。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以抽号的形式,在全班展示,力争做到全体掌握。
6、复述课文内容。
7、重点内容过关: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项.为之强.③、有留蚊于素帐中④、徐.喷以烟理解有关重点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③、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
⑤、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⑥、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⑦、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⑧、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恰当的理解文意。
2、在朗读过程中培养联想、想象对文章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设计)二、随着激情导入,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寻趣的旅程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 8《童稚记趣》(第2课时)教案 冀教版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课下注释重点词语
2、检查课文朗读,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
二、感悟新知:
按记叙事件的逻辑顺序,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总体叙述作者年幼时目力极强,又好观察。
第二部分(2—4)具体叙述物外之趣。
分为三层:
(2)观蚊成鹤
(3)神游山林
(4)鞭逐虾蟆
三、探究新知:
学教反思:
五、达标测评:
想一想做山林
(3)鞭逐虾蟆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划分段落层次的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学会赏析修辞、精妙动词,会表述其作用。
理解文章的中心。
将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把握课文的写作特色,练习背诵课文。
加强学生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他善观察、乐想象,“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有”物外之趣“。
(三)要想获得“物外之趣”,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是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归纳整理:
从结构、语言、写作手法的角度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2、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3、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二)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得到“物外之趣”的?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
童稚记趣
课题
童稚记趣
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童稚记趣教案冀教版
童年记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沈复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全文内容及句子的含义。
3、掌握“明察秋毫、夏蚊成雷、怡然自得”等成语。
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从小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的益处。
2、体会童年的纯真无邪,趣味百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全文内容及句子的含义。
2、掌握“明察秋毫、夏蚊成雷、怡然自得”等成语。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让学生体会“物外之趣”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1、“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局势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琐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
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仅用221个字,就生动细致地叙述了两件作者儿时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素帐”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极富联想和想象,意趣既由此而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童稚记趣》教学设计冀教版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传统文化节目、童年的记录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讨论平台,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合作学习,拓展学习空间。
-文学作品集:提供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集,供学生阅读和欣赏,丰富学习资源。
板书设计
本文重点知识点:
1.童年趣事: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趣事,如捉迷藏、爬树、偷糖等。
2.情感表达:作者通过童年趣事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纯真生活的向往。
3.修辞手法: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关键词:
1.童稚
2.记趣
3.纯真
重点句子:
1. "童年时光如同一幅画,充满了无尽的趣事和美好的回忆。"
c.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有“童稚”、“记趣”、“纯真”等,具体含义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解释。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
a. A
b. A
c. C
7.答案:
a. √
b. √
c. ×
d. √
8.答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童稚记趣》这篇课文,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纯真生活的向往。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合作能力。
3.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研究: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七上《童稚记趣》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 10、《童稚记趣》课前热身 温故知新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度过了一个天真烂漫而又快乐的童年,你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那么还犹豫什么,请赶快讲给大家听吧!。
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1、掌握重点词的解释,能疏通文意————说译文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结构。
——————说评析文 (重点)3、用现代汉语描绘文中的趣。
——————说描述文 (难点)4、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目的:体验童真童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大胆想象的能力。
) (难点) 指点迷津 授之以渔1、诵读法2、联想、想象涉及考点 形成络 _________ (视力好) 物外之趣总说:忆童稚时 _________ (观察细)夏蚊成雷 想象 群鹤舞空 观蚊成鶴 冲烟飞鸣 想象 鹤唳云端 趣 分述:物外之趣 丛草为林——虫蚁为兽 神游“山林” 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观虫斗,驱蛤蟆 ——————惊恐、神定一 未雨绸缪1.预习(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了解作者、作品、文体。
(3)记住本课重点字词含义。
2.参考复习资料中学生教材全解3.小试牛刀预习检测, (3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 ) 土砾.(. ) 丘壑.( ) 藐.小( ) 鹤唳.云端( ) 怡.然( ) 癞虾蟆..(.)( )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词(1)、故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强。
(4)、徐喷以烟。
(5)、鹤唳云端3、本文作者、代江苏苏州人。
本文节选自《》,本文文体是。
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8分钟)大声读课文,同桌进行朗读比赛,师指生读,众生评议。
记住课下注释,并试着疏通文意。
(1).说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童稚记趣童稚怡然称快怡然:明察秋毫秋毫:昂首观之昂首:果如鹤唳云端果:怡然称快怡然凹者为壑壑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拔(2)翻译下列句子。
(4分)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以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童稚记趣》教学设计3
《童稚记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意,背诵全篇;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学会生动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真童趣;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做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学会生动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物外之趣”的理解;生动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前播放唐弢《童年》课文朗读。
2、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七彩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玩伴、童年的趣事,你一定历历在目吧。
那二百多年前的古人,有着怎样的童年,你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稚记趣》,感受一下二百多年前古人的童真童趣。
3、板书课题:《童稚记趣》。
二、检查预习1、作品及作者简介。
《童稚记趣》选自《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
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
2、解释题目。
《童稚记趣》中“童稚”意思是“童年”,“记趣”意思是“记述趣事”,题目意思是:记述童年趣事。
教师补充:有题目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
3、朗读课文。
(抢答同学读完后要订正字音及朗读节奏)重点字词:藐小、鹤唳、怡然、土砾、沟壑、项为之强、庞然大物、癞虾蟆、重点句子节奏: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作/青云白鹤观③又/留蚊/于素帐中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4、疏通文意。
(各组组内交流,每位同学轮流翻译,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句子: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常常能够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经典1-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童稚记趣》备课指要素材 冀教版
《童稚记趣》备教指要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
课文围绕“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典型事例,真切地再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断,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像、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一、为什么选这篇文章呢?1.文章的主题适合本单元的要求。
2.全文围绕一个“趣”字来写,对学生有吸引力。
3.这篇散文文字简洁、篇幅短小,适合在这个学段学习。
二、提示几个学习要点1.课文记叙了几件趣事?表现了怎样的“趣”?课文围绕中心写了五件趣事:观蚊如鹤的情趣;观赏“群鹤舞空”的情趣;观赏“青云白鹤”的情趣;观赏丛草、虫蚁、土砾的情趣;观看蛤蟆捉虫和鞭打蛤蟆的情趣。
在记叙中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开头总叙“物外之趣”,文字极为简略。
主体部分记叙了几件趣事,写得详尽具体。
全篇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2.联想丰富、想像奇特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作者把飞舞的蚊群,想像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像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像为森林;把虫蚁想像为野兽;把土块碎石想像为丘壑,这些奇特的想像、丰富的联想,是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像的,富有儿童生活情趣。
3.体会本文语言简洁质朴、生动传神的特点。
“夏蚊成雷”只四个字就写出了夏天蚊虫之多、轰鸣之响,令人如闻其声。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只八个字就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观赏群鹤舞空的专注神情、入迷程度,写得十分传神。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极为生动地描写了蛤蟆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
诸如此类,都体现了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提几个教学建议1.从激趣切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学问,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是很难学好的,学习文言文尤其如此。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远离学生的生活,而且语言文字障碍比较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是自然的。
本文短小精悍、文字上浅显易懂,全文围绕“趣”来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带动课文的学习。
精品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童稚记趣备课指要素材冀教版
《童稚记趣》备教指要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
课文围绕“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典型事例,真切地再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断,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像、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一、为什么选这篇文章呢?1.文章的主题适合本单元的要求。
2.全文围绕一个“趣”字来写,对学生有吸引力。
3.这篇散文文字简洁、篇幅短小,适合在这个学段学习。
二、提示几个学习要点1.课文记叙了几件趣事?表现了怎样的“趣”?课文围绕中心写了五件趣事:观蚊如鹤的情趣;观赏“群鹤舞空”的情趣;观赏“青云白鹤”的情趣;观赏丛草、虫蚁、土砾的情趣;观看蛤蟆捉虫和鞭打蛤蟆的情趣。
在记叙中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开头总叙“物外之趣”,文字极为简略。
主体部分记叙了几件趣事,写得详尽具体。
全篇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2.联想丰富、想像奇特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作者把飞舞的蚊群,想像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像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像为森林;把虫蚁想像为野兽;把土块碎石想像为丘壑,这些奇特的想像、丰富的联想,是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像的,富有儿童生活情趣。
3.体会本文语言简洁质朴、生动传神的特点。
“夏蚊成雷”只四个字就写出了夏天蚊虫之多、轰鸣之响,令人如闻其声。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只八个字就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观赏群鹤舞空的专注神情、入迷程度,写得十分传神。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极为生动地描写了蛤蟆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
诸如此类,都体现了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提几个教学建议1.从激趣切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学问,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是很难学好的,学习文言文尤其如此。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远离学生的生活,而且语言文字障碍比较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是自然的。
本文短小精悍、文字上浅显易懂,全文围绕“趣”来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带动课文的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童稚记趣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冀教版
童稚记趣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人人必做)1、作者作品:本文选自,本文作者是的散文家.字三白,江苏苏州人,著有,全书共六记,一记一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记趣的意思是。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问题。
藐.()小童稚.()鹤lì()云端土砾.()丘hè()癩.虾()蟆私拟.()yí()然项.()为之强.()你觉得还有哪些字音字形需要提醒你自己和同学们的,请按以下格式写在下面3、解释词语:余忆.童稚..对日..时张目明察..秋毫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怡然...自得。
兴.正浓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而二虫尽.为所吞方.出神呀然..一惊鞭.数十驱.之别院..课堂练习☆(人人必做)翻译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6)、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课后作业☆(人人必做)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之:物外之趣心之所向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2)为:项为之强尽为所吞以丛草为林☆☆(部分学生选做)2、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005年武汉试题)(2分)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七年级语文上册 8《童稚记趣》(第1课时)教案 冀教版
课题
童稚记趣
课时
2课时
使用人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情况。
2、读通读准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结合课下注释,适译全文。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读通读准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教学难点:结合课下注释,适译全文。
教学内容设计ຫໍສະໝຸດ 图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走过了五彩斑斓的童年时代,那时的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回忆起来总是那么醇香醉人。谁来说一说你的童年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儿?(指名答)
1、默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提出疑问,适译全文。
张目:睁开眼睛
明:视力
察:看得清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藐小:微小
拟:比
徐:慢慢地
怡然:喜悦的样子
壑:山沟
拔:移,搬开
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
鞭:用鞭子打
2、指名学生逐段读、逐段译,教师相机纠误。
3、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几件趣事?
(1)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3)鞭逐虾蟆
三、归纳整理:
今天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达标测评: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重点词语
引导学生对童年往事进行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读通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弄清课文大意,抓住主要内容。
归纳总结一节课所学知识点。
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节奏的把握及重点字词的掌握。
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学教反思:
二、感悟新知:
(一)请同学们读课下注释1完成以下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童稚记趣》备课指要素材 冀教版
《童稚记趣》备教指要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
课文围绕“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典型事例,真切地再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断,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像、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一、为什么选这篇文章呢?1.文章的主题适合本单元的要求。
2.全文围绕一个“趣”字来写,对学生有吸引力。
3.这篇散文文字简洁、篇幅短小,适合在这个学段学习。
二、提示几个学习要点1.课文记叙了几件趣事?表现了怎样的“趣”?课文围绕中心写了五件趣事:观蚊如鹤的情趣;观赏“群鹤舞空”的情趣;观赏“青云白鹤”的情趣;观赏丛草、虫蚁、土砾的情趣;观看蛤蟆捉虫和鞭打蛤蟆的情趣。
在记叙中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开头总叙“物外之趣”,文字极为简略。
主体部分记叙了几件趣事,写得详尽具体。
全篇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2.联想丰富、想像奇特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作者把飞舞的蚊群,想像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像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像为森林;把虫蚁想像为野兽;把土块碎石想像为丘壑,这些奇特的想像、丰富的联想,是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像的,富有儿童生活情趣。
3.体会本文语言简洁质朴、生动传神的特点。
“夏蚊成雷”只四个字就写出了夏天蚊虫之多、轰鸣之响,令人如闻其声。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只八个字就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观赏群鹤舞空的专注神情、入迷程度,写得十分传神。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极为生动地描写了蛤蟆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
诸如此类,都体现了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提几个教学建议1.从激趣切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学问,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是很难学好的,学习文言文尤其如此。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远离学生的生活,而且语言文字障碍比较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是自然的。
本文短小精悍、文字上浅显易懂,全文围绕“趣”来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带动课文的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童稚记趣》教学设计 冀教版
《童稚记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验童真童趣。
2、品析课文,学习写作手法。
(重、难点)3、探究原因,陶冶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引(一)播放多媒体歌曲《童年》。
教师可带动学生和曲哼唱;学生猜歌曲名字。
正如歌中所唱,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如阳光般灿烂。
那时的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回忆时是那么醇香醉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复的童年,感受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作者介绍沈复(公元1763—1807),清代元和年间苏州人,字三白,以作幕僚、经商为生,能文善画,曾一度幕游四方,晚年学道以终。
《浮生六记》沈复撰写,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
书中记述了作者平凡的家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坎坷的遭遇。
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
二、导读知道本文的文眼是那个词吗?(趣)好,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寻趣的旅程吧。
发现文中的趣,体验学习的趣,感悟生活的趣。
首先,让我们一起去读趣。
(一)读趣1、七分文章三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知道读的要求吗?首先要字正腔圆,就是字音读准,发音饱满。
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就是注意停顿,快慢与轻重。
最后是情感朗读,就是读出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文中的情景。
这篇文章写“趣”,那么我们应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呢?(愉悦)2、师范读第一段。
首段几个分句娓娓道来,句首是作者对远逝往事的遐思,宜缓缓读来,声音不妨深沉些;句中是说那时的行为,可以略快,声音略高。
句尾是收获的喜悦,要读出满足与快意。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缓缓、深沉)(略快、略高)/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满足、快意)师范读(深情、摇头晃脑地读),播放音乐《平湖秋月》。
3、生读,先自由读,再推荐读。
要求摇头晃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看谁敢挑战老师)(评: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小结:读中有趣,读中有景,读中有情,读有不乐,读是享受。
(二)品趣1、品趣要求。
冀教版七上《童稚寄趣》word学案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庞然大物”“山”“树”分别指什么?
5.文末“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作者幼小心灵怎样的思想感情?
互学、群学
推荐代表班级展示
导
学
三
拓展延伸
1.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首与儿童情趣有关的诗句。
2.写一两个你童年有趣的情节。
学
习
目
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描述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所体现的物外之趣。
自学指导
互动策略
展示方案
随笔
导
学
一
默读课文,勾画生动优美,精炼传神充满童趣的句子,然后思考:
全文围绕那个字来写的?写了那几件趣事?
独学,互学
组内展示
导
学
二
研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作者时常“明察秋毫”,“时有物外之趣”根本原因是什么?
独学
组内互考展示
测评
见达标测评题22—23页1—9
反思
河大版《童稚寄趣》导学案第一课时审核人
授课时间:20XX年月日主备人:霍然田甜使用者:年级组号
学
习
目
标
1、记住作者,掌握重要实词;如:拟、唳、砾、壑、鞭。
2、熟读课文,记住重点词句含义。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
互动策略
展示方案
随笔
导
学
一
结合课下注释记住作者。
独学
组内展示
导
学
二
初读课文
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独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 8《童稚记趣》(第1课时)教案 冀教版
(一)请同学们读课下注释1完成以下题目。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江苏苏州人。
(二)学生试读课文,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作记号。
(三)教师范读全文,正音后,学生完成给加点字注音:
nǐjiàng lìyíli hèpáng biān
拟强唳怡然土砾壑庞然鞭
三、探究新知:
(1)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3)鞭逐虾蟆
三、归纳整理:
今天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达标测评: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重点词语
引导学生对童年往事进行回忆文字障碍。
弄清课文大意,抓住主要内容。
归纳总结一节课所学知识点。
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节奏的把握及重点字词的掌握。
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学教反思:
1、默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提出疑问,适译全文。
张目:睁开眼睛
明:视力
察:看得清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藐小:微小
拟:比
徐:慢慢地
怡然:喜悦的样子
壑:山沟
拔:移,搬开
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
鞭:用鞭子打
2、指名学生逐段读、逐段译,教师相机纠误。
3、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几件趣事?
童稚记趣
课题
童稚记趣
课时
2课时
使用人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情况。
2、读通读准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结合课下注释,适译全文。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读通读准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童稚记趣》教案 冀教版
《童稚记趣》教材分析:《童稚记趣》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此单元内容主要与童年有关,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
本文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出发,围绕“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典型事例,真切地再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段,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这篇文章是学生继《古代神话三则》后的第一篇文言文,对于掌握文言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很有教学价值。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想、行为还很稚气,这篇课文讲了许多童年的趣事,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口味,有趣的事情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虽然一些文言词语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学生为了了解文章到底讲了哪些有趣的事,就会主动学习文章,使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并不会感到头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记住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疏通文意3、理解课文中的物外之趣。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善于观察。
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教学难点:说出作者具有“物外之趣”的原因及掌握联想、想像的手法。
教学方法:讲读法、朗读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名人趣事导入:由爱迪生孵蛋的故事导入课文。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出示多媒体课件)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
工诗画、散文。
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三、朗读课文:(一)教师范读,掌握重点字词读音。
童稚(zhì) 渺(miǎo)小鹤唳(lì) 凹凸(āo tǖ) 沟壑(hè) 庞(páng)然大物怡(yí)然称快土砾(lì) 项为之强(jiàng) 癞(lài)蛤蟆(二)学生朗读熟悉课文: 要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准字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童稚记趣》教案 冀教版
《童稚记趣》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句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要点:反复朗读,解释字词,理清句子层次,朗读时注意停顿。
一、导入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
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
这种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
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我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很多事情。
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汇、语汇,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3、学号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而是要自己用心领会,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三、检查预习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一个老人回忆往事时的那种恬然、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感情。
2、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四、字词学习1、老师一边范读,一边明示句子层次,让学生正确把握句中停顿。
学生可同时提问,回答中插入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如通假字、词性活用、语序等。
明察;藐小;鹤唳。
凹凸;土砾;丘壑;癞虾蟆2、文中代词指示的事物。
3、字同意不同的字: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神:定神细观(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之:见藐小之物(的,结构助词);昂首观之(指“夏蚊”,代词)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4、沿用至今的成语:明察秋毫——原来形容视力极佳,目光敏锐,连极其细小的东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来形容人很精明,能够洞察事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稚记趣》
课前热身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度过了一个天真烂漫而又快乐的童年,你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有
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那么还犹豫什么,请赶快讲给大家听吧!。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1、掌握重点词的解释,能疏通文意————说译文(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结构。
——————说评析文(重点)
3、用现代汉语描绘文中的趣。
——————说描述文(难点)
4、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目的:体验童真童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大胆想象的能
力。
)(难点)
指点迷津授之以渔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
涉及考点形成网络
_________ (视力好)
总说:忆童稚时 _________ (观察细)
夏蚊成雷想象群鹤舞空
观蚊成鶴
冲烟飞鸣想象鹤唳云端
趣
童稚记趣分述:物外之趣丛草为林——虫蚁为兽
神游“山林”
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观虫斗,驱蛤蟆——————惊恐、神定
一未雨绸缪
1.预习
(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了解作者、作品、文体。
(3)记住本课重点字词含义。
2.参考复习资料
中学生教材全解
3.小试牛刀
预习检测, (3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 ) 土砾.(. ) 丘壑.( ) 藐.小( )
鹤唳.云端( ) 怡.然( ) 癞虾蟆
..(. )()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强。
(3)、又留蚊于素账中。
(4)、徐喷以烟。
(5)、鹤唳云端
3、本文作者、代江苏苏州人。
本文节选自《》,本文文体是。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8分钟)
大声读课文,同桌进行朗读比赛,师指生读,众生评议。
记住课下注释,并试着疏通文意。
(1).说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童稚记趣童稚怡然称快怡然:
明察秋毫秋毫:昂首观之昂首:
果如鹤唳云端果:怡然称快怡然
凹者为壑壑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拔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以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你能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吗?
a视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形容视力很好。
()
b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
c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
d形容大而笨重的东西。
( )
(4)填空
a “(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这需要通()和()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b与文中“观之,兴正浓”相呼应的文字是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句话中“庞然大物是,所拔之“山”是,所倒之“树”是。
2.合作探究(兵教兵)(12分钟)
(1)《童稚记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
界。
(2)文中三件趣事,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3)这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在你个人的童年生活中,肯定也有类似本文的趣事,请试举一例。
(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归纳本文主旨:
3.成果展示
4.质疑解疑
5.平行训练(8分钟)
1)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在第二、三、四段中记叙到了观察到的哪些“藐小微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作者用“”写自己用心之专。
用“”写心情之高兴。
4) 第三段在描“物外之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黑体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译句: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龙点睛
三提高拓展(8分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
2.文章黑体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四我的收获和质疑(教师:教学反思)
8、《童稚记趣》学案答案
4填空
a “(时有物外之趣)”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这需要通(仔细观察)和(丰富想象)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b与文中“观之,兴正浓”相呼应的文字是方出神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句话中“庞然大物是癞虾蟆,所拔之“山”是土砾凸者,所倒之“树”是草。
兵教兵
2、夏天观察蚊子飞的趣事,观察土墙、花台的乐趣;观察小虫争斗的乐趣。
(2)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蚊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虾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罚癞虾蟆。
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3)不可以。
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凹凸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虾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平行训练
(1)总领下文,
(2)蚊虫、从草、土、砾、在草间争斗的小虫。
(3)略
(4)以从草为林、、、、、依然自得。
(5)表现了对吞食小虫的虾蟆厌恶和痛恨之情。
(6)略
6画龙点睛
(1)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2)观察细微,凸现童真。
(3)想象丰富,童真可爱
拓展提高
1、(1)称赞、赞许(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之以德弱 |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如何让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的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