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中医谈肺——是人体的“大宰相”
中医谈肺——是人体的“大宰相”
《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
《黄帝内经》非常重视肺。那么我们怎么认识肺这个器官呢?它在我们的胸腔,左右各一,跟我们的呼吸道、鼻腔、喉咙是连接着的,跟我们的自然界的清气是相互通应的。《内经》认为肺脏位置最高,所以提出“肺者,脏之盖”。中医又把肺称作“诸脏之华盖”。华盖就是指君子、天子坐的车上面那个顶头的伞状的遮蔽物。我们的肺脏位置最高,肺脏的下边是心脏。所以把肺称之为华盖。《内经》又称其为相傅之官。相和傅实际上都是辅佐的意思,辅佐心君,也就是辅佐天子。
那么肺这个宰相的具体的职责有哪些呢?
一、肺司呼吸,主气
肺掌管着人体的气,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跟西医不太一样。这个气包含了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呼吸之气。人体要把自然界的清气吸纳进来,把当中的有营养的物质吸收到我们人体当中,把人体所产生的浊气呼出到体外,把具有营养价值的清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在《内经》当中叫做“天气通于肺”。
第二个层面,肺还主一身之气。《内经》提出“肺者气之本”。这个气就是我们人体的一身之气。它由水谷精微化生的精微物质和清气化生的宗气组成。宗气就在我们胸中形成,由肺来操纵,所以宗气就积于我们胸中。我们说话的声音,就是宗气的作用。声音洪亮叫底气十足,说明宗气充足。语声低微,声音可能还嘶哑,就可能是宗气不足或者宗气下陷。
宗气还可以贯心脉,行到心脉当中推动气血运行。所以《内经》把宗气的这些作用叫做“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原文解释翻译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原文解释翻译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佈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无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麽,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
黄帝内经中关于肺的记述理解
内经中关于肺的理解
肺位于胸腔,由于肺位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肺经的功效非常巨大,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下面安邦制药安邦清肺小课堂总结讲解一下《黄帝内经》中关于肺的记述:
关于肺病的《黄帝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亦有说:“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可是在实际治疗应用方面,很少有人对肺经格外地重视,治疗范围通常局限在感冒、咳喘上面。如果初学者都是这么学习的话,恐怕终是管中窥豹,难见真貌了。
肺主气与肺的呼吸功能有关: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就是此意。
肺主气与人体宗气生成有关:肺与宗气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由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它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散布全身,以营养各脏腑组织,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就是指此而言。人体之气的生成必须依赖于肺吸入的清气,肺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清气的灌溉,都可以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来实现。
而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见于《五运行》),原文为:“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知识分享
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肺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在人体当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
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之官”也是一个官称。《灵兰秘典论》这篇文章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五脏比喻为中
央官员,把六腑比喻为地方官员。六腑都是干活的官员,是基层的干部,做很细致的工作;而中央官员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
它起到一个权衡治理、统摄大局的作用,如果人的身体没有这种统摄作用,也会垮掉。《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为贵,六腑为贱。
肺为帝王师
五脏中,最“贵”的是心,它是“君主之官”。它的下一级就是肺,肺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在人体当
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相当于刘伯温、诸葛亮
这样的人物。肺主管“治节出焉”。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治”是治理调节,肺主管治理调节,但这样理解比较粗俗,毛泽东曾
经说过“天下大乱方能天下大治”,实际上“治”是与“乱”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就是指“正常”,乱是混乱,治是正常。肺的
“治节出焉”就是指,如果肺的功能很好,人正常的气机才能表现。
而人正常气机的最关键表现就在“节”,人体有节,天地之间也有节,那就是二十四节气。天地之气正常,二十四节气就可以正常
,人的肺气是否正常,也要通过节来表现。比如有些人到了某个节气的时候,关节就会出现疼痛,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不正常的气
灵兰秘典论篇原文及译文
灵兰秘典论篇原文及译文
灵兰秘典论篇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调节五脏六腑以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本文将提供灵兰秘典论篇的原文和译文,以供读者参考。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 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知道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岐伯回答说:你问得非常详细,我很乐意为你解答。
心脏是人体的君主之官,大脑的主宰,思维和情感都来源于心脏。
肺部是宰相之官,负责调节呼吸,治理体内的气血流通。
肝脏是人体的将军之官,负责调节血量,疏泄气机,决断大事。
胆脏是人体的中正之官,负责决断大事,调节胆汁的分泌。
膻中穴是人体的臣使之官,负责调节心理情绪,喜乐由此产生。
脾胃是人体的仓廪之官,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的正常运行提供能量。
大肠是人体的传导之官,负责排泄废物,保持肠道的清洁。
小肠是人体的受盛之官,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分配给身体各个部位。
肾脏是人体的作强之官,负责调节体液平衡,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三焦是人体的决渎之官,负责调节气的流通,排泄废物。
肺为相傅之官
肺为相傅之官
我们都知道,湿地经常被比作大地的"肺"。没有了湿地,地球的生态平衡就会乱套,可见湿地对于地球的重要性。那回到我们人类自身,肺的健康与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说起肺,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关于"肺"大家都能说上那么一二点,陌生是因为很少有人能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黄帝内经》记载: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肺在五行中属"金",在季节里肺主"秋"。大家都知道,秋天是收获季节,所以肺主收敛。五脏之中,"肺为相傅之官",足可见肺的地位。在情智方面肺属忧,忧伤肺。从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来看,辣养肺,过辣伤肺。从五脏与五色的对应关系来看,肺主"白色",对应到食物,我经常提到的白萝卜就是对肺有好处的。
说到肺,就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人,红楼梦里的女主角之一"林黛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最后就是因为肺出现了问题,而过早的失去了生命。我们知道,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略带忧郁的年轻女子。因为从小在贾府长大,黛玉多少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再加上天生敏感,
人越大也越发忧郁了。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在情志方面,肺主忧。一个人只要一忧虑,就会伤到肺。林黛玉为了自己这个病没少吃药,更没少吃各种各样的补品,但是就是不见好转,总是时好时坏。难道是那些药不管用吗?在我看来,当然不是!最主要还是林黛玉的"忧郁"。我为什么要给大家讲林黛玉呢?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多么高明的医生、再名贵的补药,如果不从根本上也就是我们自己身上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这个病很难用药治好。
黄帝内经:素问第08章 灵兰秘典论
灵兰秘典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翻译】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
【原文】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翻译】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佈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无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麽,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同样,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
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肺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在人体当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
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之官”也是一个官称。《灵兰秘典论》这篇文章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五脏比喻为中
央官员,把六腑比喻为地方官员。六腑都是干活的官员,是基层的干部,做很细致的工作;而中央官员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
它起到一个权衡治理、统摄大局的作用,如果人的身体没有这种统摄作用,也会垮掉。《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为贵,六腑为贱。
肺为帝王师
五脏中,最“贵”的是心,它是“君主之官”。它的下一级就是肺,肺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在人体当
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相当于刘伯温、诸葛亮
这样的人物。肺主管“治节出焉”。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治”是治理调节,肺主管治理调节,但这样理解比较粗俗,毛泽东曾
经说过“天下大乱方能天下大治”,实际上“治”是与“乱”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就是指“正常”,乱是混乱,治是正常。肺的
“治节出焉”就是指,如果肺的功能很好,人正常的气机才能表现。
而人正常气机的最关键表现就在“节”,人体有节,天地之间也有节,那就是二十四节气。天地之气正常,二十四节气就可以正常
,人的肺气是否正常,也要通过节来表现。比如有些人到了某个节气的时候,关节就会出现疼痛,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不正常的气
的作用导致的,如果是不正常的气机,就会导致节的关键点出现问题,造成疼痛的象。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翻译21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②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氂,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注释:
①相傅:就是古代宰相。
②膻中:有两个意义,广义的指胸腔,狭义的指心包。
③传道:道与导同,即传导糟粕的意思。
④作强之官:肾是人的先天之本,所以肾气充盛,则身体强健,所以叫作“作强之官”。
⑤决渎:疏通水道
⑥窘:困难的意思。
⑦消:消息也。就是研究的意思
⑧瞿瞿:焦思苦虑而不得其所以然的意思。
⑨闵闵:忧愁的意思。⑩恍惚:就是最微小的物体。
翻译:
黄帝问道:希望你给我讲一讲,一个人五脏六腑的各个器官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真的有贵贱之分和巨大差别吗?
岐伯回答说:你这个真是问得详细啊!我现在就给你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
五脏之间的关系之心与肺
五脏之间的关系之心与肺
今天讲讲五脏之间的关系,在讲关系之前,一定要大家回复一下之前我们讲过的哈,强调三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放心底。第一,脾胃为五脏气血生化之源,这个说起来大家都能理解,但很多人就是要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第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君主之官,养生治病首重心!第三,肾阳肾阴是一身阴阳之气的根本!
讲完了这三条我们就可以来讲接下来五脏之间的关系了。第一对,就是心与肺的关系,就是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关系。对历史熟悉一点的就知道,封建制度里有一对矛盾,始终尾随着封建制度,那就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说到底,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说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说的气与血的关系。那就必须得先和你们讲一讲气与血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注意,我这里讲的是广义上的气与血,不是指的心血与肺气,等下我们再回到心与肺上来。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来形容气与血的关系,那就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指的是什么呢?帅,指的是统帅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说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能生血,指的是血液的生成离不开气这个动力;气能行血,指的是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气能摄血,是指的气对血有统摄的
作用,血之所以能正常地在脉道里流行,第一是脉道对血有约束作用,第二就是气对血有约束作用,要不血就会乱流。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就是我们说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叫血能养气,第二,叫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与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的濡养,血能载气,是指气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借着血的运行而运行到全身,血能养气,血能载气,这就叫“血为气之母”。
人体十二官——肺之位与失衡(连载)
人体十二官——肺之位与失衡(连载)
“器官”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里的十二官。《黄帝内径·素问·灵兰秘典论》把人体的器官给命名为十二官,心为君主之官,皇上;肝为将军之官、肺为宰相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胃为仓廪之官,等都是官。“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人体十二官----肺,相傅之官
二、肺,相傅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相傅:相,视也,通过查看、估量做出正确选择;傅,相也,辅佐之宰相。
治节:治,水之名子也;节,竹节也,意为约束。
相傅之官是人体正确调节水分和营养的高官,处于宰相之位。
与心相连共处于上焦,为五脏之华盖。华,荣也。《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也。” 盖,遮蔽也。肺将水谷之精华合以清气输送至五脏及四肢百骸。《灵枢·邪客》曰:“化以为血,以荣四末。” 肺给人体输送营养的同时,又像大伞一样保护着五脏,那就是卫气遮蔽,以防寒邪侵入。
肺为气主(宗气),司呼吸。《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肺给予脏腑清气才能产生诸气:心气、小肠气;肝气、胆气、筋气;脾气、胃气;肺气、大肠气;肾气、膀胱气。
肺朝百脉。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故能辅助心脏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
肺为肾上之水。《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注膀胱。”
肺主宣发、肃降。宣发:发散、向上、升清;肃降:清肃、洁净、下降浊。
肺开窍于鼻。《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鼻则能闻知香臭也。”
肺藏魄。《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肺藏魄。” 《灵枢·本神》曰:“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魄,阴神也,人之精神状态。人,精气足,则体魄健全。
中医十二之官(精)
人体十二官 ----心•君主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人体十二官 ----心·君主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器官”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里的十二官。《黄帝内径•素问•灵兰秘典论》把人体的器官给命名为十二官,心为君主之官,皇上;肝为将军之官、肺为宰相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胃为仓廪之官,等都是官。“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一、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主:君,尊也,治理、发号施令也;
主:灯中火柱也,一盏灯中的火柱 ;
神明:神,天神,引出万物者;明,照也,神明为天神闪电照耀大地也。
心在人体之中掌管神明,在五行中为火。心之有空,人才能明。五脏之中肝、脾、肺、肾,皆有月字旁, 表明是肉体,唯独心不是肉体,因为其性空。五脏之中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此四脏为实在肉体,开于空窍。心开窍于舌,因主体为空,开于实窍。
心为空体,故主神明。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当心处于空静状态之中,血脉平稳、通畅,故面有光华。
由于心的特殊性,调心与调其他脏腑不可等同而论。首先,要静心。佛讲:“心静血清,血清颜清。”其次,才是调理肉体的心脏平衡。
治宜清心泻火、清心开窍、滋阴降火,或养心安神、益气补血,以及活血化瘀等法。
人体十二官 ----肺,相傅之官
二、肺,相傅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典籍解读】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典籍解读】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原⽂出处
《素问·灵兰秘典论》“⼼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详解
本段原⽂以古代官职作⽐,形象的论述了⼗⼆脏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的关系。“肺者,相傅之官”即把肺⽐作“相傅之官”。傅,为辅助的意思;相即宰相,就是把肺⽐作朝廷中的宰相,辅
佐君主。即肺脏的功能是在⼼的旁边辅佐⼼脏。“治节出焉”即肺的具体功能是“治节”,“治节”就是治理调节的意思。脏腑的⽓⾎营卫,都要依靠肺来进⾏调节。
肺主⽓,司呼吸。肺⼜被喻为“华盖”。“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在胸腔内位置最⾼因⽽有“华盖”之称。由于肺的⽀⽓管到肺内分成很多⽀⽓管树,进⽽分成细⽀⽓管,细⽀⽓管再分⽀,末端为肺泡,⼜被形容“虚如蜂巢”。肺不仅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能宣发卫⽓于体表。肺司呼吸,⾃然界的清⽓随着⼈们的呼吸通过肺进⼊体内,⽽体内的浊⽓则通过肺排出体外,
保证⼈体内各个脏腑正常的⽣理功能。
因此,肺辅助⼼脏治理全⾝,使⽓⾎营卫正常运⾏,在维持⼈体的正常活动中起着不可忽
视的作⽤。
相傅之官指的是
相傅之官指的是肺。相傅之官,来源于《素问·灵兰秘典论》,是人体器官名,指肺。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治理调节呼吸运动: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协调,维持通畅均匀的呼吸,使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调理全身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气机调畅。
心为君主之官那段原文
心为君主之官那段原文:
原文: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翻译: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佈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无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
中医五脏养生之肺脏养生
中医五脏养生之肺脏养生
五脏之肺脏:肺属金,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肺朝百脉,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开窍于鼻,其华在肤,与大肠相表里,为肾水之母。肺金与四时之秋季相应。
肺金功能下降时会表现:咳嗽、咳嗽、胸闷、气短、心悸、语调低微、少言懒语、易忧伤、呼吸困难、唇青舌紫、易感冒、咳血、喘息、鼻塞或流涕、鼻炎、慢性咽炎、慢支、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气肿、哮喘、毛发干枯、皮肤粗糙、痤疮、毛囊角化、痰饮水肿、肺癌等。
肺金调理养生:肺金生于脾土、生肾水、克肝木、克于心火。肺金功能异常时,需同时调理肺金及相关四脏,以维持各脏腑间的动态平衡,方保康健。
仙方谷调理养生理念:清润宣降以养肺金、健脾土益气祛湿、养肾水助纳气、疏肝木理气、调心火以温煦肺体,综合调理诸脏以达到:清肺泄热、理气祛痰、祛风邪、利肺气、助肺宣降、润肺止咳、平喘之功,起到清肺毒、护肺体、养肺气的肺金调理养生。
日常注意事项:
1、戒烟酒,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加强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宜;
3、注意保暖,户外空气质量差时,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4、定期体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肺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在人体当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
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之官”也是一个官称。《灵兰秘典论》这篇文章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五脏比喻为中
央官员,把六腑比喻为地方官员。六腑都是干活的官员,是基层的干部,做很细致的工作;而中央官员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
它起到一个权衡治理、统摄大局的作用,如果人的身体没有这种统摄作用,也会垮掉。《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为贵,六腑为贱。
肺为帝王师
五脏中,最“贵”的是心,它是“君主之官”。它的下一级就是肺,肺
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在人体当
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相当于刘伯温、诸葛亮
这样的人物。肺主管“治节出焉”。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治”是治理调节,肺主管治理调节,但这样理解比较粗俗,毛泽东曾
经说过“天下大乱方能天下大治”,实际上“治”是与“乱”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就是指“正常”,乱是混乱,治是正常。肺的
“治节出焉”就是指,如果肺的功能很好,人正常的气机才能表现。
而人正常气机的最关键表现就在“节”,人体有节,天地之间也有节,那就是二十四节气。天地之气正常,二十四节气就可以正常
,人的肺气是否正常,也要通过节来表现。比如有些人到了某个节气的时候,关节就会出现疼痛,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不正常的气
的作用导致的,如果是不正常的气机,就会导致节的关键点出现问题,造成疼痛的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注重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各种各样的节日。节到底是什么?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
可以看竹子的竹节,竹子长一段以后,就会有一个关键点,那个关键点就是节。中国古代强调过节,实际上是告诉大家:每到一个
节日,人们的生活都会出现一次转变、转机,“节”其实是转机的意思。过节为什么要休息?实际是在告诉大家,要通过这种保持
休息的、安闲的状态,来让自己平安地度过气机的转换点。
但是人们现在对过节有认识上的误区,似乎过节就意味着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日子来了,这样反而会造成很多的节日病,这跟古
代的理念恰恰相反。古人认为,这种时候要休息,才可以躲过节节坎坎。比如,过去人们认为春节就是一个大鬼,怎么躲过去?传
统文化、传统民俗就有很多办法,首先,人们过春节的时候会放鞭炮,放鞭炮其实就是在驱鬼。其次,过节的时候,大家还要聚在
一起,因为聚在一起人多力量大,可以抗衡邪气。再次,人们还要守岁,因为“岁”是个大怪兽,人们一夜不睡,大家坐在一起,
让关键点的这个鬼能够过去,守岁时,到处灯火通明,因为鬼怕灯、怕火。这样,大家就能很好地去理解“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