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测试题24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22题)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3.(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9题)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

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

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5.(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0题)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

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B.多极化趋势出现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D.欧盟增加新成员6.(2012年11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阻止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8.(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8题)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9.(2012年6月福建)“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高考全国卷第24题试题研究-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全国卷第24题试题研究-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全国卷24题试题研究——先秦文明一.考情统计分析:二.必备知识(一)阶段特征1、时间: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2、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其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逐步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由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演变,农耕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

(二)主干知识整合1、政治上夏商周时期:(1)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春秋战国时期:(1)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社会动荡;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改革或变法。

(2)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国家呈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2、经济上夏商周时期(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 考纲专题复习课件19

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 考纲专题复习课件19

热点考向二 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 权方面的不同策略 考题呈现】 【考题呈现】 例2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高考山东文综卷)阅读材料 年高考山东文综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 世纪初, 公元前 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 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 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 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 酒并销往市场。 年后 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 年后, 麦斗, 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 麦斗 跻身于第三等级。 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 按梭伦立法, 按梭伦立法 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 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 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 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二、商鞅变法 1.春秋战国时代特征与各国改革 . (1)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益活跃。 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益活跃。 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 建专制统治。 建专制统治。 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兼并战争。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兼并战争。 文化:打破“学在官府 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学在官府”局面 百家争鸣”。 ④文化:打破 学在官府 局面,出现 百家争鸣 。 (2)各国改革 各国改革 ①春秋: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 春秋: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 初 税亩”。 税亩 。 战国: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②战国: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选修4中外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选修4中外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0题)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

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

这种现象反映了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二、非选择题3.(2011年江苏高考24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

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9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9

• 3.中共成立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 转入低潮,使中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 线的重要性。 • 4.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正 确方针,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问题。 • 5.1924年1月,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 实现了国共合作。 • 6.1924~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及国 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国民革命运动由兴 起、到发展,最后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 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革命领导权和 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新三民主义提出了一 般平民享有民主权利, 把自由和权利的享有 与反帝联系起来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 制资本的主张
民生 主义
• •
1.从把握单元特征入手 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阶段特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 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从列强侵略看,主要争夺国家有所变化。一战后,日美在华展开新一 轮争夺,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对华政策:依然是以华治华, 扶植代理人,争夺对华控制权。随着大革命兴起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列强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并扶植蒋介石,这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 •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 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 •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 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 高潮。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 动相结合。

2011届山东单县高中高三下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届山东单县高中高三下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届山东单县高中高三下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51年,齐国国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在盟辞中,有诛不孝、无得更易太子、不许以妾为嫡妻、不得私自分封国邑等条文。

这件史实不能说明A.当时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 B.当时宗法原则受到破坏C.需要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D.要求妻妾平等维护家庭秩序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3.“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极为流行的俗语,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的哪一种社会现象?A.中央集权 B.强干弱枝 C.外患频仍 D.文人政治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一省制,下总百司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5.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6.一位政治家在演讲中提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梭伦改革时期 B.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期C.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D.华盛顿任美国总统时期7.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士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人民版必修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是只能说“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这种法律应该是()A.习惯法B.自然法C.公民法D.万民法2.古代雅典形成民主制度和罗马共和国早期开始形成法律制度的共同原因是()A.城邦是公民的政治共同体 B.城邦经济以手工业商业为主C.奴隶主集团控制奴隶的需要 D.对外战争和扩张势力的结果3.影响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相关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A.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B.海外贸易及经济文化交往活动C.东方文明的影响 D.古罗马法律的影响4.下列有关古希腊城邦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小国寡民,长期自治B. 都经历了君主制到贵族制到民主制的演变过程C.重视海军和海外殖民D.城邦政治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5.因为克里昂一贫如洗,他将被划入()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6.亚里士多德曾称“人是政治的动物”。

这句话用来形容以下哪种政治制度比较合适A.雅典的民主制B.古罗马的政制C.代议制民主制 D.君主制7.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力C.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D.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8. 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

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

……”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罗马法()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和统治C.自然法的法律精神具有普遍性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9.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4题)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因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③④B.②③ C.②④D.②③④2.(2011年12月晋中四校联考17题)一位英国人说,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这句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 B.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矛盾C.中英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 D.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3.下列图中几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状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8题)表1,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2012年10月厦门市高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C.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6.右图是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群众涌上街头,实行“三罢”斗争,抗议逮捕学生的游行照片。

该照片最能说明的历史情景是()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农民阶级的参与C.工人阶级的主力作用D.民族资产阶级积极的参与7.(2012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通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通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通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2题)中国古代儒家有“庶人议政”的传统,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传统的是()A.黄宗羲主张建立“学校”B.康有为主张设立“议郎”C.清末设立“皇族内阁”D.民国初年设立参众两院2.(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3.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2011年4月湖北八校联考18题)“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

……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A.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5.(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6.(2011年江苏高考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7.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知识青年放弃学业去上山下乡参加劳动。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指导课件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指导课件

嫡长子继承制(主要)
6、宗法制 的特点 大、小宗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7、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维系 了分封制。 8、破坏与瓦解: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
【合作探究】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宗法制是西 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政治制度, 是分封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 配秩序的原则。因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 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 实施。分封制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 功劳的大小分封,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等特权; 同时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对周天子定期进 行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所以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方面的表现。 可见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血 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 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到了有效维系社会 和政治秩序的作用。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 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 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 现在: (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 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 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3、影响: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 接的影响。
易错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题型专题二十四加试第题(史学方法素养题)题型研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题型专题二十四加试第题(史学方法素养题)题型研析

专题二十四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素养题)题型研析例1(加试题)(2021·4月浙江新高考·T26)2021 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巧,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

由此可见(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延伸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历史C.历史事实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事,而是考古学家任务答案 A解析此题考察史学理论。

依据材料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发现不仅证实文献记载内容,而且弥补文献缺乏,故A项正确。

考古不仅限于寻找证据,而且考古证据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影响,不一定能重现往昔历史,故B项错误。

历史事实搜集整理离不开问题指引,故C项错误。

证明史实需要各种史料,包括文献、实物等,故D项错误。

例2(加试题)(2021 ·10月浙江新高考·T26)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记载来表达以往史实。

这说明(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史实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C.历史研究对象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不确定性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争论,需要专门技术支持答案 A解析此题考察史料研究相关知识。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特点,后人主要依据前人记载来了解当时历史,所以需要进展考证与辨析,故A项正确。

历史研究需要文献资料和考古结合,但限于条件,未必所有史料都能得到考古证明,故B项错误。

C项否认了历史客观真实性,故排除。

D项在材料中无法表达,故排除。

自2021 年浙江实施新高考方案以来,从2021 年10月和2021年4月两次选考试题来看,加试局部第26题每年题型特点是较为固定,那就是以考察历史学科学科素养和史学研究方法为主要目标。

《广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2》

《广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2》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5题)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914-1918年应是A.0.55个B.2.5个C.3个D. 4.6个2.(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6题)右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A.① B.②C.③ D.④3.(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6题)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制造派”是指()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5题)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5.(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6题)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

据此可推断()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6.(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5题)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7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7

• • • • • •
如何认识不同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不同 特征 【示例】 (2008·南京师大附中统考题)右 图所示的纪念碑纪念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D.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为图文情境题,考查考生的识图 和读图能力。图中“遇难者300000”字样反馈 的历史信息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答案:C
夺取抗日 战争的完 全胜利
解放 反对美、蒋的一切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人 战争 力量和各民主党派、民民主运动。召开“中国人民政治 时期 无党派人士 协商会议” 人 民 民 主 统 一 战 线 ①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中共、民主党派、 协商的制度,定期召开各级政治协 无党派人士、各民 商会议,发扬人民民主;②1956年 族、华侨、宗教界、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各人民团体。此统 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到一个新阶段;③“文革”中统一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战线政策遭严重破坏;④十一届三 商会议 中全会后,落实政策,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反蒋反 美,解 放全国 完成向 社会主 义过渡 的总路 线总任 务 建设社 会主义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的社 会主义 和统一 祖国
过渡 时期
1957 ~ 1978 年
爱 国 统 一 战 线
①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 社会主义劳动者、 1978 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②实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年至 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 国者、拥护祖国统 今 制度;③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 一的爱国者 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
•(6)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整风运动为抗战 的最后胜利做了思想准备。 •(7)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 家的援助,也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支持;苏联 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中国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

从揭示历史的本质属性角度命题。
•研究2 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体现的本质是(
• • • • A.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B.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C.美国经济霸权由鼎盛至衰退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滞胀”
)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 界货币体系,1973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此体系解体,美元 • • 的中心地位丧失,西欧、日本不断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越来越快,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生产关系 的调整,适应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因而
两者中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根本的动力。
• ⊙西欧和日本在二战中经济实力严重下降,战后被迫在经济上接受美援 的同时,外交上受制于美国,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但随着经济的快
速增长,到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仅在经济领域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规律。在 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 发生重大变化,其经济格局的演变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
项目
阶段 英国“世 界工厂” 地位 美国掌握 世界经济 霸权 世界经济 格局多极 化


表 现 19世纪中期,英国煤、 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 了法、美、德三国的总 和
第二课时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最新考纲下载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学考点睛 •◎从高考命题看,近几年再现率适中。 •◎热点链接:从两极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到当 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 • 关系。
世界市场
最新科学技术
提高石油价格
明显放缓
滞胀
税率 出 企业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服饰体现着一个时代的风貌。

从服饰看,图中的人物应当生活在( ) A.清朝时期 B.民国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析:图片中的服饰为民国时期的学生装。

答案:B 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体现的是对外国服饰和容貌的极度崇拜。

答案:C 3.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纸《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变迁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开阔民众视野、引导民众关注国事、启迪民众、解放思想、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都是近代报刊的影响。

答案:D 4.读清朝后期士兵服饰变化图:以上各图反映了( ) 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②中国军队近代化③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清兵服饰看,图一、图二中士兵穿着旧式军服,而图三士兵开始穿新式军服,说明中国在西方文明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服饰方面有重大变革;同时从图一、图二看,士兵所持武器由弓箭变为洋枪,说明在洋务运动后,中国军事开始走向近代化,这也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以上分析均能说明文化的变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5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5

1.从知识角度看 .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社会经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济迅速发展 、 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 奴隶制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2)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 经济的 反映。 反映。
3.从题型角度看 . (1)就非选择题而言,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的 就非选择题而言, 许多合理部分,如儒家思想中的“诚信” 许多合理部分 , 如儒家思想中的 “ 诚信 ” 、 “ 民本”思想等,要注意对这一块内容与社 民本” 思想等, 会时事的联系。 会时事的联系。 (2)就选择题而言,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对各 就选择题而言, 就选择题而言 运用新材料、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2.从能力角度看 . (1)比 较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海南单科 比 较问题的能力。 年海南单科 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第1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2)研究 、 探究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广 研究、 研究 探究问题的能力。 年广 东单科第26题 通过三组材料,分析、 东单科第 题,通过三组材料,分析、探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广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希望引 起注意。 起注意。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春秋战国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促进统一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①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地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这就为统一创 造了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 造了经济基础。 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 时期的统 ②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逐 一趋势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逐步实现了局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统一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 望和人心所向。 望和人心所向。 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④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01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讲中国现代政治史课件

201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讲中国现代政治史课件
第一讲
中国现代政治史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条件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意义 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 本胜利。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考点二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 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进程:1949年新政协初步建立;1954年以宪法形式宣布确立;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 2.主要职能:建国初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以后是政治协商 和民主监督。 3.意义: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热情。
考点七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背景 1.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过程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利。 三、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进 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
4.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不是《共同 纲领》而是1954年宪法。 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 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 6.“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7.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 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 主义和个人崇拜。 8.“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 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 社会主义制度。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0分)1.(2010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20题)《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

由年长者致辞,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

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

”这表明①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中国婚俗发生质变②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③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④民间请求缔结婚姻有严格的礼节和礼仪A.①②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2.(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25题)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南非各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

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A.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B.娱乐功能C.传播资讯D.开展远程教育3.(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7题)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唐之“丰满华丽”,宋之“理性美”,民国的“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姿多彩”。

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商业繁华、政治民主、经济全球化B.富强开放、理学盛行、民主共和、经济全球化C.“百家争鸣”、理学盛行、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D.富强开放、民族融合、中体两用、百花齐放4.(2011年1月芜湖市质检14题)《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

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2010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7题)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倡导服饰改革,但洋装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

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6.(2011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16题)右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珍邮,对其判断最合理的是A.“大清邮政”表明该票是清政府直接印制的B.该票很可能是清朝初年使用的C.该票现存数量应该较大D.加盖相关印文,该票才可以作为邮票使用7.(2011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6题)下图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可见服饰变化()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B.折射出时代的变迁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展示中国服饰由开放到保守8.(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9题)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27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27

第二十九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79课时克伦威尔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2)如何理解“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3)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基本方法?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653年4月,克伦威尔将不驯服的“残余议会”解散;……随后,由高级军官组成的会议拟定了一个新的宪法草案“施政文件”,根据这个文件,成立护国公制度。

12月16日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公。

护国公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护国公的主要职能无非是防止并镇压中、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起着防范刚刚被推翻的封建王党分子的阴谋叛乱的作用。

——《英国史》材料二“勇敢的克伦威尔走进了议会,像个精灵,他发怒的面孔,吓得议员们口呆目瞪;“走吧!他说“你们坐得太久了!难道你们,还想坐在这里,直到世界末日来临!”——《克伦威尔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克伦威尔的统治代表哪些人的利益?为维护这些人的利益,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2)《克伦威尔传》的作者对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持何态度?对于此事件后出现的政局你如何看待?请概括说明之。

第80课时克伦威尔1.(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民主共和,持否定态度。

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为国家自由作出了贡献;持肯定态度。

(2)克伦威尔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领导推翻斯亚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

(3)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摒弃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等2.(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措施:改善了法律,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强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8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

”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3.下列对《孔子讲学图》(右图)的评价表述中正确的是()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大批人才
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们垄断的局面
D.开创了由封建政府官办教育的全新局面
4.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
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
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6.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二、非选择题
7.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偿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城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治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竟胜。

——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8.“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三2005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 6
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
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本次活动以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为主播现场。

祭孔祀典的内容包括公祭表演、家祭表演、翎子
乐舞表演、六艺乐舞表演(包括迎宾曲及礼、乐、射、御、书、数六部分),等等。

——新华社消息
材料四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与2005年山东国际孔子文化节
孔府——大门孔庙——大成殿孔林——孔子墓2005年山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孟子提出的社会保障基本标准是什么?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为什么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
(3)阅读材料三与四,你认为“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8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1.A 2.A 3.C 4.B 5.C 6.D
二、7.(1)主要政治观点:主张“礼”,强调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2)评价与依据: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3)地位: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也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8.(1)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政治思想:仁政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因为它不适应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需要。

(2)政治主张:实施德政;主张礼治。

传播方法:兴办私学;编撰书籍。

(写周游列国宣传主张也可。

)(3)主要原因: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全球华人祭孔,传承民族文化。

(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