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礼仪和经典诵读“送别组诗”和“增广贤文”教案

合集下载

《送别组诗》教案

《送别组诗》教案

《送别组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2)了解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离别的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2)了解诗人王维、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把握;(2)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王维、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2)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离别?离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3)让学生思考: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离别的情感的?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反复朗读《送别组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和片段;(3)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其原因。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谊和离别的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面对离别。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2. 写一篇关于《送别组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写出鉴赏心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经典诵读课 《“送别”组诗》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课 《“送别”组诗》教学设计

《“送别”组诗》教学设计《“送别”组诗》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采用想象、画图、音乐等方法激发情感,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以“送别”为迁移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导读《赠汪伦》,讲一首,联一组;《赠汪伦》以歌送别,《别董大》以话送别,《送元二使安西》以酒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目送别。

学生在这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迁移性拓展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强化了语文实践。

教学目标1、学习《赠汪伦》,反复诵读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朋友情深。

2、拓展学习。

创设情境,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朋友情,离别愁。

3、以诗引诗,激发学生的情感,诵读送别的诗,感受友情的可贵,知音难遇,展示学生积累的诗篇。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诗中描述的意境“美”,朋友情,知音难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送别的诗。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从上个学期起,我们就开始诵读古诗,到现在,你们脑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今天,老师将继续带你们去畅游古诗王国,在其中尽情领略古诗的魅力。

看谁的收获最大!经典诵读第一幕:引前几节的经典诵读课,我们一起背诵了有关春夏秋冬的四组古诗。

来,挑战一下,看你们还记得多少。

(课件出示)经典诵读第二幕:习一、出示“送别”,揭示主题1、今天要背诵的一组诗,与这个词有关。

(板书:送别)读一读。

2、你的爸爸妈妈和你,怎么送来你家的客人呢?听了你们的话,我很感动,这是我们现代人送别我们亲友的,但是我们的古代人,唐朝人是怎么送别呢?二、学习《赠汪伦》1、引出典故。

(课件呈现古诗《赠汪伦》)。

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指名读,正音。

师随机指导:舒缓一点读。

齐读。

2、品诗情(1)师读: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句,熟读成诵;2、学生能品味经典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典语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语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导自己的行动;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成诵;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语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导自己的行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古典音乐)简单介绍《增广贤文》:是由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

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

但中心讲的是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

二、授新课1、出示原文。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试读。

(2)个别试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我们小组来。

(4)按节拍读。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

为你的诵读配上合适的节拍,先试一试。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同学们充满韵味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韵律之美,它的内在之美你们领会到了吗?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3、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意思都明白了,谁现在能够试着来背一背?没事的,通过一些小游戏我们很快就会背过的!高低音(师生、同桌互背)找个别背计时背(4人一组)三、理解思考:1、在这四句话中哪句话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2、通过故事让学生深入思考。

播放视频故事《负米孝亲》四、融汇贯通:1、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很深很深,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仔细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说一说父母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的?(学生自由发言)2、可我们平时是怎样来做的呢?做个家务活给父母要钱,一说就是我替你干了什么什么。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2. 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篇章为主要诵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
兴趣。

2. 欣赏和分析:给学生播放录音或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和
分析经典篇章的语言、结构和意义。

3. 合作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朗读练,提高学生的
朗读技巧和配合能力。

4.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价其语音准确性、语调表达和情感
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对经典篇章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分享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和主动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
1. 录音机或音频设备。

2. 经典文学作品的摘录或整本书籍。

3. 学生朗读成果的展示方式,例如PPT、短视频等。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2. 组织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讲座或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送别诗讲解教案

送别诗讲解教案

送别诗讲解教案教案标题:送别诗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和写作背景。

2. 分析送别诗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3. 学习送别诗的解读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一些经典的送别诗,如《送友人》、《送别》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PPT、教案、学生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描绘送别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送别主题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有没有经历过送别的场景,以及送别时的感受和情绪。

Step 2:讲解送别诗的特点和背景(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如表达离别、别离情感等。

2. 讲解送别诗的起源和背景,如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离别、战争时期的离散等。

Step 3:分析送别诗的诗意和情感表达(20分钟)1. 选择一首经典的送别诗,如《送友人》。

2. 通过PPT展示该诗的全文,并解读其中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别离之意以及对友情的赞美等。

Step 4:学习送别诗的解读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介绍送别诗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诗句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等。

2. 展示一些送别诗的解读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句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Step 5:欣赏和理解送别诗(20分钟)1. 分发一些经典的送别诗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和欣赏。

2. 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学到的知识,分析诗中的情感、意境等。

3. 鼓励学生表达对送别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Step 6: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小结送别诗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送别诗的创作和欣赏。

3. 鼓励学生尝试写一首自己的送别诗,表达对离别的情感和思念。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写一篇短文分析该诗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送别诗的诗意和情感表达,并学习送别诗的解读方法和技巧。

五年级音乐《送别》优质教案

五年级音乐《送别》优质教案

五年级音乐《送别》优质教案教学内容: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2、认识词作者李叔同3、学唱学堂乐歌《送别》情感目标:通过学唱《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知识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2、了解词作者李叔同教学重点:1、了解李叔同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教学难点:1、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2、能够再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学生聆听器乐曲《送别》,说出乐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古筝)乐曲迷漫着怎样的色彩?(抒情、忧伤)2、听着音乐朗诵小诗(《送别》的歌词配器乐曲《送别》),说说诗词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一致。

3、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词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呢?(《送别》影像)(歌曲深情,有种淡淡的哀愁)二、新歌教学:1、学唱《送别》(出示歌谱)(1)初听歌曲,你可以用“lu”跟着歌曲哼唱歌曲旋律,并找出歌曲换气的地方(2)按正确的换气再次哼唱旋律,并要求声音连贯统一(3)让我们保持这个状态,并用高位置的声音,送去我们对李叔同的怀念与仰慕之情。

一起高位置有表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意境。

(4)尝试自己学唱,找出你唱得最美的一句。

2、教师纠正不足,学生练唱。

3、全班齐唱,唱后师生评价:是否连贯深情4、用柔美的歌声演唱全曲。

5、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6、学生跟琴再唱。

7、播放音乐,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唱歌曲。

8、同学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主题歌的,它使《城南旧事》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吧……(《城南旧事》影像)三、课外拓展:1、简介“学堂乐歌”师:从画面中人们的衣着来看,它反映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年代,你知道吗?(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那个年代,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

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完整版)《增广贤文》教案

(完整版)《增广贤文》教案

《增广贤文》诵读教案邵莹莹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增广贤文》的前六章,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第七章:人情世故篇。

二、学习:人情世故篇。

下面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人情世故篇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先打开课30页默读一遍。

好,学习这一部分,我们还是分三步来学习。

(课件展示)(一)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

(二)二读贤文知其意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简评:此句是讲的人心的好坏需要时间来检验,就像马的优劣需要遥远的路途来检验一样。

2、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用远水救火是难办到的,再好的亲戚也不如近处的邻居有3、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对故乡的东西倍感美好;对同乡的人倍感亲切。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幼羊跪着吃奶,小乌鸦会衔食哺母,只禽与兽都知报恩,而人更应知父母恩,刻尽孝道。

6、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人最渴是送一滴水就像送甘露一样,人酒醉后再添酒就不应该了。

三、再读贤文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3、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送别》教学设计优秀4篇

《送别》教学设计优秀4篇

《送别》教学设计9教学重点: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②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难点:①通过鉴赏景物把握诗人感情。

②作者在融汇古典诗词中的自然性。

教学手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想: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这样评价王实甫作品“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王实甫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西厢记》中表现的最为突出。

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找出情节,理解主题,把握莺莺的叛逆性格的基础上,第二课时重点学习本文“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以及如何营造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从而进一步为鉴赏古代诗词打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厢记》是一部迷人的诗剧。

全剧从头到尾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

它有明快的抒情喜剧的节奏,有“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二、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上节课我们已学过,这折戏情节内容可分为“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行叮嘱,惜别目送”四幅场景,作者是把莺莺的离愁别绪放在这四幅场景中展现的,我们逐一分析。

(一)送别路上:莺莺乘车去长亭,写的是途中之景。

1、朗读(端正好),找出景物,体会作用。

有“碧云、西风、黄花、归雁、枫叶”,点明时令为深秋。

写秋的诗句,我们学过很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在“西风紧,北雁南飞”的秋景中,莺莺读到的是什么呢?“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莺莺眼里,霜林之所以醉,是由离人的血泪染红的。

由此可看出,莺莺读到的是离愁,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也因此读到了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2、朗读《滚绣球》一曲,找出描写了哪些景物,并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景物是:垂柳长条,疏林斜晖,迍迍行的马,快快随的车。

增广贤文全册教案

增广贤文全册教案

增广贤文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

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谁来说说我们上节课研究了哪些内容和道理?那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增广贤文》中的话。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1、领读“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中“求”、“恨”、“止”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师:知足者常乐,终身不为金钱受侮辱;凡事要有节制,适可而止,这样一辈子也不会遭到耻辱了。

2、“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两句话中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师:有福的人受伤害无非是损失点钱财,XXX的人受伤害却要自己去顶。

差错虽很小,但造成的后果却很大。

3、讲故事,XXX、故事一:XXX,明朝金溪人。

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XXX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XXX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2、听完故事,请学生结合故事,说说故事说明了什么?3、故事二:西汉时期,XXX奉XXX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

可XXX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

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送别》教案

《送别》教案

《送别》教案《送别》优秀教案1本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临时“、“注视“说话。

(2)逐步学会根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学生在品尝朗读的根底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时教学目标:在细读课文、品尝朗读的根本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

直接揭题,自主定位1、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到:25黄鹤楼送别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诗文对应,初步感知1、快读课文,找出说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

(板:依依惜别)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2)配乐范读。

(3)你宠爱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

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3、初步理解诗句:(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依据学生答复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4)说:谁情愿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课件:依据学生答复突出相关诗句。

(5)议:相互争辩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体验感悟,感情朗读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仰慕……,就请您满饮此杯吧!“a.自由读的根底上一生读。

b.你已经知道这是表达“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c.评读鼓舞,再读。

d.小结:体会“依依惜别“。

(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a.生读中说体会(结合板书:友情永不绝)b.体会“依依惜别“。

(3)谁情愿分角色读,请一对好朋友读。

分角色表演。

(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介绍增广贤文教案

介绍增广贤文教案

介绍增广贤文教案教案标题:《增广贤文》教案——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教案目标:1. 了解《增广贤文》的背景和特点,理解其对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1. 了解《增广贤文》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文本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复习《增广贤文》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

2.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堂展示材料,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增广贤文》的封面和简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他们对《增广贤文》的了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增广贤文》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其对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2. 分析《增广贤文》中的典故和寓言,解释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增广贤文》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三、阅读活动(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阅读《增广贤文》中的一篇文章。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互相讨论答案,并进行课堂展示。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增广贤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增广贤文》中的道德准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增广贤文》的读后感,表达他们对于其中道德准则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增广贤文》中的道德准则,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增广贤文》中的其他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善良品质。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送友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朗读、诵读的兴趣,培养朗读、背诵、诵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教学难点:背诵诗文。

教学准备:写有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步骤的卡片、学生名字卡片教学过程:课前活动:集体诵读学过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四年级、五年级的内容都可)一、导入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我们再次相约国学课堂。

今天的国学经典诵读,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专题诵读《送友篇》。

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对于友人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诗中除了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

作者或是直接抒情或是借景抒情,给后人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请大家翻开课本37页,这个专题有三首古诗,分别是——《送沈子福归江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们先学习第三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读准字音1、学这首诗,首先要把字音读准。

老师这里有全班同学的名片,待会抽到谁,谁就来读。

(张贴“读准字音”小卡片)2、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抽签、指导、评价)4、齐读(二)读出节奏1、师范读:听你们读,我也想读。

(师范读)你们知道我读好的秘诀吗?那是因为我读出了诗的节奏。

这首诗的节奏是什么样的?七言的古诗一般按二二三的节奏划分,一起来给诗划节奏。

(张贴“读出节奏”的小卡片)。

告诉你,我不光读出了节奏,我还读出了押韵。

(在黑板的诗句上圈出“中、同、红)2、师生合作练习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我读一句,你们接读下一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小组合作练习(每小组一句接读)4、齐读(三)了解诗意1、生浏览译文:为了把诗读得更好,请你读读诗右边的译文,了解诗句的意思。

(张贴“了解诗意”)请你们把诗和译文对照起来快速浏览。

送别古诗小学阶段教案

送别古诗小学阶段教案

送别古诗小学阶段教案教案标题:送别古诗小学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2. 能够欣赏和理解古代送别诗的意境和情感;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送别古诗。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代送别诗,如《登鹳雀楼》、《送别》等;2.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以便展示和讲解;3. 提前准备一些小学生熟悉的送别场景或情境的图片,如离别时的场景、朋友之间的分别等;4. 准备一些小学生易于理解和模仿的古诗句,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展示一些古代送别诗,引发学生对送别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送别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主体活动:3. 指导学生阅读选取的古代送别诗,帮助他们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4. 分析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离别时的情感;5.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送别场景或情境的图片,让他们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其中的情感;6. 引导学生模仿古代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送别古诗;7. 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活动:8.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总结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9. 强调学生通过创作送别古诗,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10.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古诗,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创作古诗,可以以其他主题进行创作;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或演讲比赛,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3.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送别诗,扩展他们的文学知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对古代送别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古代送别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进行小组或班级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评估他们对古代送别诗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增广贤文》教案设计

《增广贤文》教案设计

《增广贤文》教学计划陈年春一、背景情况:在学校开设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七年级开设《增广贤文》,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同时大力开展《增广贤文》诵读活动,以学习践行《增广贤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情操、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增广贤文》,让学生能够弘扬中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精髓,与经典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通过诵读《增广贤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通过诵读《增广贤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增广贤文》,用祖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1、诵读化。

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增广贤文》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增广贤文》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

因此,应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教师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

读法要多样: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对读等等。

2、情境化。

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经典文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经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诗歌,学诗歌,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让学生在书声、音乐与表演中,入其境悟其理,享受诵读的快乐。

3、生活化。

是指《增广贤文》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学会思考运用。

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经典诗歌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送别组诗》教案

《送别组诗》教案

《送别组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2)能够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3)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送别组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离别的情感;(2)领悟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送别组诗》的历史背景。

2. 诗歌内容学习:(1)学习《登鹳雀楼》:理解诗歌意境,分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2)学习《凉州词》:感受边塞风光,体会“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悲壮;(3)学习《送别》:解读“离别家乡岁月多,魂销日月凄风雨”的情感;(4)学习《登飞来峰》:领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壮志;(5)学习《凉州词二首·其一》:感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送别组诗》中的五首诗歌;(2)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哲理;(2)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歌背诵和课后作业,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送别组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唐诗三百首》中《送别组诗》相关内容;2. 参考资料:关于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内容、意境和哲理;4. 音频资料:播放古典诗词朗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送别的古诗教案范文

送别的古诗教案范文

送别的古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选定的古诗。

(2)理解古诗中的离别情感及其表达方式。

(3)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2)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感恩他人的品质。

(2)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离别情感及其表达方式。

难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挑选适合的离别主题古诗。

(2)制作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内容和相关图片。

(3)准备相关背景音乐。

2. 学生准备:(1)预习选定的古诗。

(2)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其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对离别的理解和感受。

(2)介绍古诗的主题和作者。

2. 朗读古诗(1)学生齐读古诗。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 理解诗意(1)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感悟情感(1)学生讨论古诗中的离别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离别的情绪。

5.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创作以离别为主题的现代诗。

(2)各组分享创作成果,全班共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学生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步骤:6. 深入学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柳”、“月”等,并探讨它们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比喻等,并举例说明。

7. 文化拓展(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诗中的送别文化,包括送别的礼仪、习俗以及古代文人对送别的看法。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

五年级国学课教案《增广贤文》第1课时教学内容:两人一条心,有钱堪比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教学目标:1、理解几句话蕴含的深刻含义。

2、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语言,弘扬国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里的内容。

二、新课:1、师范读。

2、学生练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

4、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句子意思。

5、师讲析句子含义:(一)、“两人一条心,有钱堪比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师:“堪”怎么解释?(能够、可以)意思是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

(二)、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师:“犹”、“岂”、“枉”的意思?(怎么、白白地、度过)意思是莺花最怕春光逝流过,我们怎么可以让人白白度过大好时间呢?(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师:阿魏指的是什么?(一种药用植物。

)意思是黄金没有(不容易)造假,阿魏无真(容易造假)。

喻义常见的东西不容易作假,人们易被不熟悉的东西欺骗。

黄金虽然贵重,但分布广泛,且特征明显(比一般金属软,且重得多,不生锈)很容易与其它物质区分,几乎人人都认识,很难作假。

阿魏是稀有药材,过去靠从西亚进口,一般人根本不知道"阿魏"是什么,见过真阿魏的人更少。

阿魏呈胶质,用动物皮和树胶可以做出与真阿胶演色、比重、形态完全一样的假阿胶。

三、交流:1、组织讨论交流,你有那些感悟?(团结、珍惜时间)2、老师讲小故事,学生再深入理解。

(故事一、某落头首领有三个儿子,都十分勇敢彪悍,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

首领老了,担心自己死后三个儿子争位而导致部落分裂。

有一天,首领把三个儿子叫来,表示准备传位给他们三个中的力气最大的一个。

测试的方法是放一堆羽箭,让三个儿子同时测试,看谁折断的多。

折断一根箭时,三个儿子都能很轻易做到。

折断五根箭时,三个儿子用用力也都能做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待客礼仪一、教学目标:认知:知道待客、做客的礼仪常识,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待人接物,增进主客间的友谊,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生活中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情感:在做客、待客的表演活动中,充分体现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行为:通过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习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

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个文明有礼的小主人。

二、教学重点:要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会礼貌待客。

理论知识与行为实践相结合,导言、导行,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人人都能做个热情的小主人,文明的小客人。

三、活动过程1.导入:(1)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2)回忆1:你做过客吗?别人怎样接待你的?你的心情怎样?(4)回忆2:你家经常有客人来吗?你喜欢他们吗?你是如何接待他们的?(5)揭示主题:家庭待客礼仪。

2.学一学,知道待客的礼仪常识。

(见礼仪教材)3.演一演,模拟待客情景(1)假如今天是你的生日,同学们来到你家祝贺,你怎么接待他们呢?(2)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客人,如老师来家访了,如妈妈的朋友来了,如陌生人来访家人却不在家。

如果他们来了,我们会怎么做呢?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角色,分小组演一演。

大家想一想,在别人表演时,你应该做什么?(3)对表演好的小组或同学发给文明礼仪之星。

4.评一评,明辨是非:(故事启迪)小明的奶奶过生日,在家里大摆宴席招呼客人,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小明一回到家里看见好吃的菜,二话没说,提起筷子猛吃,妈妈看见了,狠狠地把小明骂了一顿,还要拿起竿子打他。

小明非常生气,后来饭也不吃了,客人走的时候一个人躲在房里,也不出来送客。

妈妈更恨了,觉得孩子在客人面前丢尽了脸。

评一评:小明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要求?5.比一比、争当文明星小组评价:你是否能热情主动地招待小伙伴?6.记一记、礼仪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7.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谁愿意说一说。

8.课后延伸利用休息日去同学家做客或者邀请同学到自己家做客,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做客或待客的感受。

板书设计家庭待客礼仪迎客:请进请坐请喝茶待客:糖果茶水送客:再见欢迎有空再来做客礼仪教学内容:礼仪教材第四节《做客礼仪》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做客礼仪常识,教育学生做客要有礼貌。

情感目标:在做客表演活动中,充分体现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友好相处的情感。

行为目标:使学生会做一个有礼貌小客人,会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仪,会说一些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1.情景剧表演。

2.道具一批。

(茶具一套,纸杯几个,玩具手机两个,水果,书籍)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是星期六,小明和小东准备去同学家作客,请同学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开始表演情景剧:(场景一,小明在下午3时,打电话和同学预约,然后衣着整洁来到主人家,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场景二,小东不打电话预约,中午吃完饭就去同学家玩,原来他的同学正准备睡午觉,结果小东去做了不速之客,影响了主人休息。

小东还在同学家大声说话,…….)老师问:“两位同学都去拜访同学,可谁会受到主人的欢迎?”同学们展开讨论,点名回答。

板书课题二、新课开始1. 学习有礼貌地问候主人。

(老师边说边用肢体表演教育学生)到了主人家轻轻地敲门,见了主人会礼貌地问候,学说“你好”。

见了不同的人会使用合适的称谓。

2. 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1)对于主人的招待,如请客人坐,请客人喝茶,请客人吃东西,客人都要有礼貌地说“谢谢”。

(2)在别人家不随便翻看,拿走别人的东西。

在别人谈话时,不随便插嘴。

当别人提出问题时,要大方地回答。

说话时,声音轻一些,不大声喧哗。

(3)与主人要友爱相处。

(4)学习有礼貌地与主人告别。

(5)临走时,向主人说“再见”,还可以客气地邀请别人去自己家做客。

老师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总结:3.教师读礼仪教材中的待客礼仪,学生边听边与同伴合作表演。

4.分组学习,相互再介绍一些做客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名言熏陶高雅的风度得靠经常的细微的奉献去养成(爱迪生)四、活动延伸: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辨析的方式加强学生进行拜访做客的教育。

场景一小红敲门时很用力,她这样做好吗?应该怎样做?场景二小客人进门时没问好,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场景三乱翻主人东西好不好?应该怎样做?场景四做客时,水果皮乱扔乱放,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五、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去主人家做客的时候,自己做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好。

六、老师小结:只要我们做客时,能按照以上做客礼仪去做,就是一个文明的小客人,一定能受到主人的欢迎,主人一定会对你说:“欢迎你下次再来”七、巩固练习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到别人家做客时,敲门时。

(2)在别人家做客时,我要坐得。

(请学生上来做示范)(3)主人给我吃水果,我会。

(4)主人家要开饭了,我该,因为。

(5)平时不是节假日,下列时间哪个时间做客最合适?因为。

①中午;②吃饭时;③晚上10点;④晚上八时八、课后作业:学了《做客礼仪》,你也实践一下,是否也能做个受主人欢迎的客人。

九、板书设计:做客礼仪恭候光临指教打扰留步家庭用餐礼仪教学目标1.学会文明用餐的一些基本规范,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2.让学生懂得应孝敬父母,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在家做个好孩子。

3.懂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文明用餐,把学到的用餐礼仪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问大家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问题,有信心回答吗?请听题:你会吃饭吗?师:先别说所有人都会吃饭,有人就不会吃饭。

不信你听:(讲述)内容大意:吃饭不文明的行为师:听到这些情景,你又想说些什么?(学生结合所听及自己实际的生活把家庭中的不良行为交流感受。

)2.情感共鸣,导入新课二、谈身边故事,树立正确形象。

1.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亮点(1)小品表演(一)《吃饭》内容大意:一家人在餐桌吃饭的情景问:大家观看了小品表演,你认为他在餐桌上有哪些不文明的举止呢?(2)出示用筷八字歌小朋友要记牢,用筷子学问高。

一忌半途筷,夹了这菜夹那菜。

二忌游动筷,拨遍盘子乱翻菜。

三忌窥伺筷,瞄来瞄去不动筷。

四忌嘴撕筷,筷头夹菜牙来拽。

五忌刺菜筷,以筷当叉嘴里塞。

六忌牙签筷,以筷剔牙样子怪。

七忌眼泪筷,菜卤滴滴一路来。

八忌吮吸筷,边夹边吮去夹菜。

(3)小品表演(二)与小品表演(一)比较:他在餐桌上有哪些文明举止?(4)在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身边实例,明确生活中应做些什么,怎么去做。

师:中华饮食源远流长。

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5)出示餐饮礼仪歌谣就餐前,按序坐;上坐席,当让长。

盛饭菜,摆碗筷;扶桌椅,我来帮。

食不言,嚼勿响;若咳嗽,当避让。

遇美食,先敬长;能谦让,会分享。

说饱后,说慢尝;洗碗筷,我帮忙。

2.故事启迪师:我们小学生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文明就餐也是体现我们文明素养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文明礼仪读本》介绍了正确的就餐方式,请听老师介绍《家庭用餐礼仪》三、回报恩亲1.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出现许多的孝子,流传了许多故事,在孝敬父母方面,你做过什么?2.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我们班也有很多孝敬父母的小天使。

四、辩一辩,明是非。

1.吃饭的礼仪除了表现在尊敬父母的文明举止外,还应该表现在节约美德上。

2.辩一辩:出示故事情景。

(内容大意)学生挑食、浪费粮食……3.你能给他们提提意见吗?4.同学们曾经学了一首说农民伯伯种田辛苦的古诗,你知道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师生一起背古诗《锄禾》。

五、总结激励1.在这节课中,大家交流了许多家庭餐饮的礼仪,这多么令人欣喜!现在,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在家庭中懂得礼仪的好孩子。

表彰礼仪之星。

2.就餐是生命活动的必须行为,但也是我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饭厅,我们都要做到文明礼让,让美食美味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相信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努力,让我们和父母之间和谐相处,相亲相爱,那么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时时刻刻充满阳光。

4.最后向学生展示《相亲相爱》是一家这首歌曲,大家拍手一起唱中结束。

板书设计:家庭用餐饮礼仪尊敬长辈学会礼让主动分担家务不挑食、不浪费共创和谐家庭上课礼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在上课期间应该注意的礼仪要求。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掌握上课礼仪要点,并把礼仪贯彻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能在日常实践中运用。

2.课前培训礼仪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师生问好。

三、故事引入:听《孔融让梨》的故事,看后说说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四、复习校园礼仪的内容师:谁能说说在校园里什么时候要讲到礼仪?(集会、集队、课间、上课、走路、上下楼梯、与同学老师交往)师:是呀,人人讲文明,个个都开心。

五、学习上课礼仪师:在校园礼仪中,上课礼仪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上课礼仪包括课前、课中、下课时的一切礼仪。

(一)课前礼仪1.提问:上课铃一响,大家应该怎么做?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同学是怎么样做的?2.看情景表演剧。

课间学生玩游戏。

(铃铃铃,上课了)一男生捅前面的女生:上什么课呀?女生:我也不知道呀。

两个人东张西望,不知准备什么书好。

班长带领读歌诀。

老师来了,叫上课后,告诉同学们本节是语文课,请翻开第5页。

两名同学忙低头找书包,找来找去找半天。

表演结束。

情景剧2(铃铃铃,下课了。

两位同学去看课程表,准备好课本再玩游戏)(铃铃铃,上课了,两位同学马上回座位把语文书放到桌角,并坐端正等老师来上课)3.评价两个小品中的两组同学,哪组做得对,第一个小品中的同学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师小结:有些同学下课忘记准备下一节课用的学习用品,上课时找来找去,手忙脚乱,影响上课。

正确的应该像第二个小品中的同学那样,下课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才去玩。

(二)坐姿,读书写字姿势。

把一张课桌侧放,让示范的学生侧对全班学生。

1.坐的姿势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坐的姿势是怎样的?指名说一说。

讲解:坐的时候,头要直,身要正,两臂自然,平放在课桌上,上身与课桌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不能仰靠在后边的课桌上。

下肢自然弯曲,两脚平放地上,腿不要乱摇。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以讲台上示范的学生作示意)检查全班同学坐的姿势。

2.读书姿势教师讲解:读书的时候两手拿着书的两侧,把书立起,向外45度倾斜,两手自然绮靠在桌上。

身体保持正直,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以上的距离。

教师检查了示范同学后检查全班学生的读书姿势。

3.写字姿势教师讲解:写字时,保持坐的正确姿势,头正身不歪,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

全班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本子上写三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