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

合集下载

关于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齐鲁艺苑㊀山东艺术学院学报㊀2023年第5期㊀总第194期QILUREALMOFARTS(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Arts)doi:10.3969/j.issn.1002-2236.2023.05.017关于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王志扬,庞忠海(吉林艺术学院,吉林㊀长春㊀130021)㊀㊀摘㊀要: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因其对 艺术学 一级学科的重大调整,引起学界热议㊂其以新文科建设及学科发展趋势为基础,对重构后的一级学科 艺术学 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㊂综合艺术院校应凭借其学科集群优势,着力加快形成学科发展特色,并在学科建设目标㊁学科队伍建设㊁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创新等几个方面顺势优化升级,探索艺术学学科的新增长点,为艺术学学科发展提供新思路㊂关键词: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J0-0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2236(2023)05-0114-05㊀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㊁教育部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下文简称 专业目录 ),将艺术学门类原有的五个一级学科归并为一级学科 艺术学 (学科代码:1301)㊂这对于以一般艺术学为主体㊁兼容并蓄各门类艺术学的史论评而统合形成的艺术学学科而言 既是挑战㊁又是机遇 ㊂所谓 挑战 ,是调整后的艺术门类仅余一个学术型专业归类,而其余六个一级学科则是135开头,即着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㊂这样看来好似弱 学 强 术 ,对于艺术学(理论类学科)的学科发展,是一种 打击 ㊂但又说 机遇 ,则是音乐㊁舞蹈㊁戏剧与影视㊁戏曲与曲艺㊁美术与书法㊁设计等学科的史论评研究,全部被归入到 艺术学 之中了㊂这实则是 攥紧了拳头 ,会促成各学科间的身份同一认知,并助力实现艺术学 超学科 [1],这无疑都为专业目录调整后艺术学学科的借势发展提供了契机㊂事实上,此次专业目录的调整正是艺术学在新文科建设中的理念回归与制度包容,艺术学学科建设必将其学理定位和学术研究提升至新的高度㊂[2]综合艺术院校一般涵盖多学科集群,易在学科发展中形成 合力 ,是此轮专业目录调整中学科建设实践的 排头兵 ㊂在此基础上,根据综合艺术院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科发展优势,提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优化学科建设目标㊁完善专业队伍建设㊁重塑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学科发展思路,为艺术学学科建设顺应时代发展㊁进而迎来随后的艺术学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提供完善的理论依据以及切实可行的建议㊂一㊁基于艺术学 三大体系 构建与新文科建设要求,确立以 理论研究为主㊁突出优势特色 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艺术学学科建设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示精神,首先构建新时代艺术学的 三大体系 [3]㊂并且以新文科建设为基本要求,确立突出体现中国特色㊁中国风格㊁中国气派的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目标㊂[4]综合艺术院校在艺术学学科建设中,一方面㊃411㊃收稿日期:2023-08-27作者简介:王志扬,男,吉林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讲师㊁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传播㊂庞忠海,男,吉林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㊁教授㊁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学㊁文艺理论㊂项目来源: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课题教育数字化专项 数智化背景下艺术传播学科体系构建研究(JS2305)的阶段性成果㊂关于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王志扬㊀庞忠海㊀应坚守一般艺术学中的理论研究的主基调,另一方面则应凸显门类艺术学中的优势特色,确立主次分明㊁优势突出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㊂(一)形成特色:完善专业目录调整后的学科体系新文科建设要求打破专业壁垒㊁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㊂基于此,调整后的艺术学一级学科不仅同时囊括了一般艺术学及门类艺术学中的理论(史论评)研究,还包含着艺术管理学㊁艺术人类学㊁艺术传播学等交叉(边缘)学科㊂可谓对艺术学原先 拆解 状态的一次全新 统合 ㊂在此背景下,综合艺术院校应致力于完善调整后的艺术学学科体系,着力体现 综合 后艺术学的理论研究优势,同时发挥学科交叉的势能,为艺术学的各边缘学科重新定位,形成新 艺术学 的 合力 ,并积极于其中挖掘学校的 特色 ,体现此类高校 合而有专 的学科建设特色㊂(二)文化内核:建立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术体系艺术学 三大体系 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5],中国艺术历经几千年来形成了自有的气质㊁范畴㊁对象和鉴赏方式㊂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应充分发掘中国艺术学的文化归因,意识到中国艺术有别于西方艺术的独特性,特别是在学术体系建设中兼顾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要求㊂综合艺术院校应积极探寻自身学科发展中的本土性,以建立中国艺术学的学术体系为主要发展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突破艺术学学术研究中的现实困囿,用中国范式解决中国艺术的特殊问题,在艺术学学术研究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㊁中国风格㊁中国气派㊂(三)以艺为媒:拓展对内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应坚持用中国艺术学理论阐释中国艺术实践,用中国艺术实践升华中国艺术学理论,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积极推动完善对内传播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㊂综合艺术院校应深挖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两大特色,要充分把握艺术作为媒介在对内交流与对外传播中的作用,积极拓展对内与对外两个维度的话语体系㊂对内发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声音,提升综合艺术院校在学科中影响力,对外通过艺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通过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以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的风格与气派,提升中国艺术学的国际话语权㊂(四)服务地方:构建艺术学学科的应用体系无论是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还是基于综合艺术院校应用型大学的定位,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要实现理论突破㊁实践创新和全方位拓展,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服务于国际特别是地区的实际需求㊂因此,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建设目标,应对接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对接产业转型需求,对接地方民生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以服务地方为根本主旨,积极构建艺术学学科的应用体系㊂特别是努力嫁接艺术学理论研究㊁艺术实践与国家及地方需求的桥梁,打通学科应用与文旅融合㊁乡村振兴等政策㊁战略需求的结点,实现艺术成果向服务地方工作的实际转化㊂二㊁根据重构后的艺术学学科建设目标,形成 内培与外引 弹性管理与科学评价 为主旨的学科队伍建设重构后的艺术学一级学科由 单一 走向 聚合 ,实现了一般艺术学与门类艺术学在理论方向的部分 融合 ,还吸引了艺术交叉(边缘)学科的加入,正突破艺术原有的 边界 ㊂这对于艺术学学科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综合艺术院校应根据重构后的艺术学学科建设目标,在人才培育㊁人才管理㊁人才评价等方面优化提升㊂应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综合艺术院校学科队伍建设的核心支撑[6],根据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予以完善是重中之重㊂(一)坚持内培:打造人才高地㊁培育创新团队调整后的艺术学学科因其对于艺术学理论及各门类艺术理论研究进行的整合,故而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㊂特别是根据专业目录调整后的艺术学学科 和而不同 的特点,需要在人才队伍中补充相应学科方向的人才㊂综合艺术学院的艺术学科建设较为齐全,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率先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在其内部进行学科队伍的重组,坚持不懈在学校内部引援助力,抢占艺㊃511㊃㊀㊀齐鲁艺苑㊀山东艺术学院学报㊀2023年第5期㊀总第194期术学一级学科队伍的人才高地㊂同时,积极培育并建设若干艺术学学科方向的创新团队,通过人才团队的跨学科重组,形成团队特色㊁广出研究成果,使综合艺术院校在学科队伍建设中抢占先机㊂(二)强化外引:柔性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艺术学学科队伍建设,既要坚持自有人才的培育㊁人才团队的孵化,又要以更为灵活开放的形式重视对外 引援 工作㊂专业目录调整后的艺术学学科更为 国际化 ,更需要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加入㊂综合艺术院校应打破国家㊁地区及校际间的壁垒,面向海内外加大柔性人才的引进力度,体现其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领军作用,发挥其在创新团队建设中的提领效用,以点带面形成 蝴蝶效应 ㊂综合艺术院校还要注重领军人才㊁特聘学者与青年人才的作用整合,为柔性引进的人才 下任务 ,通过 老带新 帮扶校内青年人才成长,最大程度地发挥柔性引进人才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关键作用㊂(三)弹性管理: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艺术学学科队伍管理需强调 弹性 ,一方面源于其学科特殊性,艺术人才需要相对弹性的时空进行艺术创作与思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弹性 兼顾着以人为本与制度约束,管理方式不仅灵活还更科学㊂综合艺术院校通过弹性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学科队伍的凝聚力,更易充分调动起艺术人才的积极性㊂专业目录调整后艺术学学科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综合艺术学院的学科队伍也将日臻完善,施行弹性管理制度,将优化人才发展的条件与环境㊂此外,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考核标准分类,也为其工作设定硬指标和软绩效,给人才晋升提供充足空间,将感情留人㊁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有效统一㊂(四)科学评价:建立适配的艺术人才评价标准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对人才的评价要注重教育教学实绩,为建立科学的艺术学学科人才评价标准提供了根本遵循㊂艺术学学科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同时兼顾学科教学㊁艺术实践与学术研究,这既源于艺术学学科的特色,同时也符合新文科建设的理念㊂综合艺术院校应制定适配于院校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就要平衡上述三点之间的权重,确立教学㊁实践㊁科研平衡的人才评价标准㊂在艺术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中,要坚持 破五维 ,又要科学量化如高水平论文㊁专著㊁科研项目㊁学术获奖㊁学术活动等方面的绩效评价,给予学科队伍人才发展提供符合实际的环境㊂三㊁明确艺术学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目标㊁课程设置㊁课程教学㊁质量评定等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目录调整前,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重视艺术总体规律的理论研究㊂专业目录调整后,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培养定位看似未变,但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及培养质量发生了时代之变㊂艺术学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新文科建设的要求,需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且精通艺术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兼具问题意识㊁创新意识与交叉意识㊂[7]因此,需在艺术学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维度㊁课程维度㊁教学维度㊁质量维度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全面提升艺术学高级人才的培养质量㊂(一)强化复合:重塑艺术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综合艺术院校重塑艺术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遵循三个 实际 ㊂其一是专业目录调整后的艺术学学科发展实际,其二是根据新文科建设的理念要求实际,其三是根据院校所在地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㊂根据上述三项重构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创造性,培养善用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进行中国艺术学理论深化研究的专业人才,以保证科研创新能力与学科发展要求相适配㊂强调交叉性,培养善用跨学科思维与交叉意识突破学术前沿的专业人才,以保证思维意识与时代之需相适配㊂强调应用性,培养用艺术理论解决艺术创作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以保证培养出口与行业实需相适配㊂(二)交叉深化:打造立体多元的特色课程矩阵综合艺术院校根据重新设定的艺术学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强调交叉与深化,调整并构建三个维度的课程群,形特色鲜明㊁层次递进的课程矩阵㊂根据培养目标中的创造性,在原置课㊃611㊃关于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王志扬㊀庞忠海㊀程中深化培养创新创造力的理论研究课程群;根据培养目标中的交叉性,开设跨学科思维导向的以拓展研究方法为目的的学科交叉课程群;根据培养目标中的应用性,打造有行业专家参与的以提升艺术实践力为要求的应用研究课程群㊂在课程矩阵形成后,还应培育和孵化一系列优秀课㊁精品课㊁一流课程,并根据人才培养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矩阵的组合与排列㊂(三)注重教学:完善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提升艺术学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学,完善课程教学的各项环节是重中之重㊂综合艺术院校要根据艺术学学科建设目标,针对性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注重理论研究㊁艺术鉴赏㊁艺术实践等能力的培养㊂要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针对性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环节,注重问题思维㊁创新思维㊁跨学科思维的养成㊂要根据教学队伍与生源情况,针对性优化教法与学法,注重学习的主动性㊁积极性㊁创造性的塑造㊂要根据教育技术的发展,针对性打造线上与线下㊁现实与虚拟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参与感㊁体验感的营造㊂(四)明确指标:更新研究生培养质量评定标准艺术学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定,也要具象到各项评定指标,以指标来评定其人才培养的成效㊂在这方面,综合艺术院校应根据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中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实际,重新组织设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要将专业目录调整后的变化在各级各项评估指标中体现㊂重新核定艺术学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定标准,是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㊂艺术学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应该有据可循㊁有理可依,综合艺术院校可以院校联盟的形式聘请校外专业机构制定统一的评估体系,以制定出极具科学性㊁适配性的评定标准,并根据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调整㊂四㊁探索并发掘新的学科增长点,创新体现 吸收外部经验㊁强化自身特色㊁重视学科交叉 的艺术学学科建设思路专业目录的调整,为打破西方主导的现代性艺术理论话语体系提供了新方向,也为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提供了新思路㊂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㊁中国式现代化立场下来看,艺术学学科发展是向好的,可以说,此次专业目录的调整为艺术学学科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㊂[8]综合艺术院校应把握学科发展的机遇,借势探索并发掘新的学科增长点,创新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思路,为艺术学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新活力㊂(一)走出去:调研国内外艺术学学科发展情况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应提升站位,避免偏安一隅㊁闭门造车㊂应借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契机,努力实现 走出去 ,一方面,赴国内各艺术学一流学科院校进行调研㊁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尝试了解国外的艺术大学㊁院校的艺术学学科发展情况㊂通过掌握国内外各类艺术院校㊁大学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实际,不断总结规律与经验,以服务综合艺术院校自身的学科建设㊂特别是在探寻新的学科增长点方面,要打开眼界,根据国家政策导向与艺术学发展趋势,积极调研㊁探索㊁取经,以前瞻性思维去发掘别家优势,从而补足自身学科建设的 短板 ㊂(二)强特色:以综合艺术院校优势推动新艺科建设综合艺术院校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应结合未来的发展规划㊁根据地域内的文化社会之所需,找准未来艺术学理论研究的特色与定位,把握新时代艺术学史论评研究的新趋向,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提炼出自身的特色,以探索并实施 新艺科 的建设与发展㊂ 强特色 一方面应对标上述提到的国内外相关院校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实际,另一方面还应根据综合艺术院校的自身优势探索新的学科增长点㊂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是在全球视野下紧跟国家战略需求㊁新文科建设和学科监制三个层面而获得的㊂[9]对此,综合艺术学院应积极探索符合院校实际的新的艺术学科增长点,从而推动新艺术学的学科纵深发展㊂(三)闯蓝海:构建艺术学学科交叉的新体系综合艺术院校要根据新文科建设背景重视艺术学交叉学科的建构㊂此类交叉学科,曾在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发展中一度被认成 边缘 学科,其㊃711㊃㊀㊀齐鲁艺苑㊀山东艺术学院学报㊀2023年第5期㊀总第194期学科方向的发展往往被忽视㊂但根据新文科建设以及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实际,艺术学交叉学科将从边缘走向实际,并逐渐在学科发展与应用中形成为 显学 [10]㊂综合艺术院校应借此机遇,积极探索学科 蓝海 ,在学术研究中积极考辩艺术学与其它学科进行交叉的可能性与应用价值,积极构建艺术学学科交叉的新体系,并尝试利用艺术学交叉学科解构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学科交叉的新增长点,为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方向㊂参考文献:[1]周星,彭锋.艺术学历史与现实:理论深处的辨析[J].艺术教育,2022,(5).[2]夏燕靖.关于新学科专业目录 艺术学 学科的几点解读[J].艺术学研究,2022,(6).[3]彭吉象.关于首先构建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理论 三大体系 的几点思考[J].艺术评论,2022,(1).[4]董占军.百年回望:中国现代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与新时代的学科建设发展目标[J].艺术百家,2021,37(3).[5]韩子勇,祝东力,李修建等.关于中国艺术学 三大体系 建设的若干问题[J].文艺研究,2019,(12).[6]余洁.综合性艺术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基于 双一流 建设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19(3).[7]方弘毅,王爱国,殷如恒.居间性重构:艺术学科研究生专业目录调整价值探义[J].美术,2022,(7).[8]梁玖.中国式现代化立场下艺术研究生学科建构路径[J].艺术教育,2023,(1).[9]翁再红.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下艺术学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与对策[J].艺术百家,2023,39(2).[10]王志扬,汤筠冰. 新文科 语境下中国艺术传播研究路径探析[J].艺术传播研究,2023,(1).(责任编辑:杜㊀娟)㊃811㊃。

2022艺术新课标解读

2022艺术新课标解读

2022艺术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等一切学校活动的基本依据。

老师们需进一步强化学科综合意识、素养育人意识、任务驱动意识、实践活动意识、学业评价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新课标的认知及对新理念的认同,提升新课标的转化能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储备充分的理论积累。

一、坚持立德树人,明确教育任务《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在前言的培养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二、坚持以美育人,明确设计理念《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在艺术教育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 弘扬传统文化学习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

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当前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当前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当前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一、现状分析1. 学科建设成绩显著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学学科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类艺术学院、学院的开设数量不断增加,学科体系逐渐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提高。

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也在艺术学领域涌现,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

在学科建设的指标体系中,艺术学学科逐渐成为了高校的重点支持对象,得到了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 面临的挑战虽然艺术学学科在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艺术学学科的学科交叉性和跨学科性导致了学科体系的不够完善,学科发展较为分散。

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学科建设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保障学科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学科建设需要注重国际化发展,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二、策略研究1. 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为了促进艺术学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高校可以鼓励各个艺术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设立跨学科的艺术学专业,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

高校可以倡导学科间的开放式合作,鼓励艺术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和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

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艺术人才。

3. 提高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了促进艺术学学科的发展,政府应该制定更为有利的政策和政策措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拓宽学科建设的资金来源。

建立艺术学学科的专项资金和项目,鼓励学者和教师进行学科研究,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 推进学科国际化发展为了提高艺术学学科的国际竞争力,高校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者和教师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提高学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高校可以加强国外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引进,提高学科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立德树人背景下教育部、国务院文件解读

立德树人背景下教育部、国务院文件解读

立德树人背景下教育部、国务院文件解读汇报人:2023-11-30•文件出台背景与意义•文件主要内容及精神•各级学校实施策略探讨目录•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素养提升途径•家校共育模式下家长角色定位与责任担当•总结: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推动目录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01文件出台背景与意义01强调教育要回归本源,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02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以德为先0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突出实践育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提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需求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探索多元录取方式,减轻学生升学压力。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素质,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学校在立德树人中的主体责任,加强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

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02文件主要内容及精神1强调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

强化学校管理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教育部文件核心内容解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人才成长途径,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构建学科育人体系——从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科教育转型谈起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构建学科育人体系——从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科教育转型谈起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立德树人已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教育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

[1]而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路径,其育人功能是教育发展关注的重点,但立德树人在学科教育中如何实现却没有较好的着力点。

目前,随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价值观正在被构建和完善,新的高中课程标准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中的凝练和聚焦,为学科育人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价值体系逐渐被建构了起来。

但是如何在具体实践的层面厘清学科育人的价值以及立德树人对学科育人的要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利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去实现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价值,是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思考的问题。

一、学科育人的价值首先,学科体系在教育整体架构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学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重要的一种复杂知识系统形态,学科划分是在知识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的人为活动。

[2]每个学科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知识体系,它使人类超越常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代表着现代文明的高度。

学科教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今一些国家,比如芬兰,已经逐渐开展学科融合教育,但其实也是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学科育人体系——从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科教育转型谈起罗海风,周达,刘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摘要]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报告提出并沿用的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要如何培养人。

核心素养作为目前教育发展的热点,进一步刻画了教育要培养的人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部分,在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更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素养渗透的重任,但目前还存在着学科“育识”和“育人”的分离。

大思政视域下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为例

大思政视域下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为例

大思政视域下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为例摘要:目前,专业“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有序推进,逐步深化,在高校教学中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新一代接班人的重要渠道,思政课与各科课程的同心同向、同建同行,能切实承担好对大学生价值引领、精神塑造的任务。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同时,通过艺术设计教育唤醒和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主体意识和民族自信。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文化自信一、依托专业“课程思政”的形态特征,推动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载体,具有“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课程形态特征,通过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主体意识和民族自信为主线,实施课程思政。

培养学生实现中国本土设计文化的自觉,理解设计资源、设计与文化、中国设计与文化自信,进一步明确设计师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提高设计理论素养,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设计的历史,设计的思维以及设计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从而具备从事艺术设计活动的基本素养,同时,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艺术设计的发展,坚持务实创新的精神,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

艺术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每个民族的具备历史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最为闪光的部分。

正因民族文化如此源远流长而影响深远,所以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会打上本民族文化的烙印。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目标,总的来说阐述了艺术设计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概念、范畴、设计的历史、哲学、美学等,涉及范围广泛,使学生具备设计专业理论基础,在“纯课程”基础上,与“课程思政”产生叠加效应,形成综合性课程目标,探索设计理论基础与设计文化目标、设计美学、设计与文化、中国设计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设计师的社会意识与责任等问题,与此相对应,呈现出多个主题表征。

第一,表达设计元素中表达文化自信主题。

(音乐教学论文)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全面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音乐教学论文)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全面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全面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自1996年教育部要求在全国普通高中设置音乐课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

音乐课程改革在遵循“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下不断推出新的举措,高中音乐教材建设是其中引人注目的热点,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2019年9月在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率先使用的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系列,对探索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方向,为教学一线师生提供新的教学材料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从编者的角度,以高中阶段使用范围最广、开课率最高的《音乐鉴赏》教材为例,对修订版的高中音乐教材加以简要解读。

一、课程结构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结构由2003年版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1必修(音乐鉴赏)+5选修(五个模块任选)模式,变为“6必修+6选择性必修+选修”模式。

课程数量成倍增加,课程内容也有了较大拓展,下表是修订前后变化情况。

上述变化分别以2003年、2017年两个版本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为参照。

其中2003年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2017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打破了自1996 年我国普通高中恢复艺术课程及2004 年试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来,全体高中学生统一学习同一门音乐课程的固定模式,体现‘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的课程基本理念。

”由此可见,课程设置完全遵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修订前后课程设置的变化反映了10多年来高中音乐教育的不同思路与要求。

从课程结构层面看,此次高中音乐教材修订在延续之前的按模块编写的基础上,根据18+18的学分要求,每个模块分为上、下两篇,各成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此次“课改”所提出的选择性需求。

以乐育美、以美育人——探索“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学科育人新路径

以乐育美、以美育人——探索“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学科育人新路径

以乐育美、以美育人——探索“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学科育人新路径发布时间:2021-05-17T12:42:10.20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下作者:向晶星[导读] 音乐属于艺术类学科,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德育资源和人文教育元素,教师需合理利用,并且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

不但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情感之美,同时也在他们的内心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向晶星摘要:音乐属于艺术类学科,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德育资源和人文教育元素,教师需合理利用,并且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

不但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情感之美,同时也在他们的内心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德育;美育;小学音乐;教学课堂音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其能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而且其中还包括了诸多的人文元素、德育元素,教师要对其进行挖掘,发挥出“以音育美、以美育人”的作用。

从而促使学生在学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

一、分析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小学音乐课中有很多优秀歌曲,这些歌曲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利用这些歌曲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通过分析歌曲内涵,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从而促使学生了解国家是每个人坚强的后盾,有国才有家,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首《唱得幸福落满坡》,这是一首抒情的民歌,自由奔放、热情洋溢。

演唱的时候需要充沛的情感和连贯的气息。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这首歌,分析其中的内涵以及思想感情。

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它歌唱了什么?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建国10年的农村变化,以及建国之前的农村情况,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和党的领导[1]。

最后教师再促使学生以小组唱、领唱、合唱的方式来对这首歌进行演唱,并且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老师从你们的歌声里听出了自豪感和幸福感,你们唱的真好。

立德树人视角下强化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对策探究

立德树人视角下强化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对策探究

立德树人视角下强化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对策探究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高中生的“德、智、体、美”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就将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如何强化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包括道德素养、智慧素养、体魄素养和美育素养。

在音乐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呢?1. 音乐情感素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素养,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之一。

通过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引导学生发现、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塑造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为其德育铺设基础。

音乐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包括音乐表演技能、乐器演奏技能、声乐技巧、作曲技能等。

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其就业和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音乐史、音乐文化等,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并且能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调整课程设置,注重情感培养在高中音乐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当增加音乐欣赏、音乐情感表达等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表演,感知音乐的美感,培养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和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音乐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

2. 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音乐素养水平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长,可以设置不同的课程和培训项目,比如设置声乐班、乐器演奏班、合唱团等,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素养,提高其专业水平。

立德树人工作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工作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当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积极实施立德树人的工作方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全面发展人的党性修养、思想道德、学识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着重道德修养:- 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坚持德育与学科学习的融合。

在每门学科中融入道德教育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2. 智力开发:- 优化课程设置。

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强化综合素质评价。

除了学科成绩,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业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3. 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课程教育。

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鼓励广泛参与体育锻炼和比赛活动。

- 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组织各类运动会、比赛和体育俱乐部,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

4. 艺术培养:- 开设艺术课程。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培养机会。

- 举办文艺演出。

组织各种文艺汇演、戏剧表演等活动,展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五、实施保障措施1.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机制,确保立德树人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与素质。

3. 加强家校合作。

教师与家长密切沟通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氛围。

六、预期成效通过积极实施立德树人工作方案,预计将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较高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目标

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目标

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目标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目标艺术类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目标。

一、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艺术类学科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社会科学,其培养目标应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大量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推动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因此,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提升学生审美修养和创新能力艺术类学科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或者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审美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类学科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立德树人建设目标还应该包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在艺术领域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传授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体验和创作。

四、促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艺术类学科作为一种公共文化服务,在立德树人建设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社会责任。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艺术类学科立德树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体验和创作。

立德树人“艺术心”,文化育人“赤子情”

立德树人“艺术心”,文化育人“赤子情”

立德树人“艺术心”,文化育人“赤子情”作者:赵美欢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97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和与高考形式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考艺术考生人数逐年上升。

如何为艺术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生存土壤,一直是我们学校领导、科任教师以及考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渗透德育思想,在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赤子情怀”,帮助艺术考生圆“艺术梦”,实现“成人”“成材”的理想。

一、高中艺术生的现状和调查高中艺术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艺术生在高一高二阶段,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高三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外地进行专业课的集训和考试,只在高考前三个月进行文化课的考前学习和冲刺。

他们的学习压力巨大。

针对我校两个艺术班的学习和生活现状作调查时,调查结果如下:据调查数据显示,艺术类学生整体来说文化科目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纪律性不够强。

学生普遍把学习精力放在艺术专业的学习,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只靠考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来冲刺学习,导致他们存在明显的人文素养缺失,如,文化基础薄弱、价值观混乱、适应环境能力低下等等。

二、高中艺术生的研究理念和策略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因而语文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脱离艺术生的特点来孤立地谈语文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艺术生受艺术专业课的影响,对专业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在学习文化课时,难以找到成功感,容易产生苦恼、厌学的负面情绪。

如果仍按普通中学文化科目的学习目标来要求他们,埋怨他们,就会使他们失去信心,进一步强化他们厌学的心理。

在艺术生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既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又要结合艺术生独特的个性特点,形成一个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想。

教育学中的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中的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实验、社会实践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体育为本,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运动技能
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 的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方法,如
跑步、游泳、篮球、足球等。
增强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增强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和灵 敏性等。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培养社会责任 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训、校歌 、校史等文化载体,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向上 向善。
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智育水平
优化课程设置
01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 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智 育水平。
评价结果的个性化
解读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评价结 果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指导,帮助 学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体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体育评价标准的综合性
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育知识、体 育品德等方面的表现,制定全面的体育评价 标准。
美育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包括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鉴赏力、艺术 创造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美育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采用作品展示、表演、比赛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和创造 力。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劳动教育目标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段的学生,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目标,如劳动技 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一、本文概述二、"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1、融合德育元素,实现全人教育在探讨“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时,融合德育元素,实现全人教育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全人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更重视人的品格、情感、道德、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德育作为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个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实现融合德育元素的全人教育,首先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做出创新。

学校应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德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科学课程中,可以强调科学家的道德品质和科研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道德观念。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魅力。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道德讲堂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价值。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分享他们的道德故事,用生动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在全人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成为他们道德成长的引路人。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提升他们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德育元素。

家庭和社会也是实现融合德育元素的全人教育不可忽视的力量。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道德成长,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则应通过媒体宣传、政策引导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为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融合德育元素、实现全人教育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程设计创新、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教师的师德引领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可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充满德育氛围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既有知识才华又有高尚品格的新一代青年。

浅谈“大思政”理念下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

浅谈“大思政”理念下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

浅谈“大思政”理念下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吴浩1,闫俊1,李谦谦2(1.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北京100081)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自身政治学习,做到“坚定政治方向,潜心教书育人”,在设计专业课程模块中强化社会主义理念,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做一名有思想、有理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的社会主义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理念和教育精神;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师德师风;思政教学;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6-0083-0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把思想教育建设放在优先的位置。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实力,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教师对课程教学设计要有明确规划和定义,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自信,引领好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争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一、青年教师要加强自身政治学习在日常工作中,青年教师要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青年教师要着力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1]。

教师通过对《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大准则》的学习和解读,要力争具备扎实的学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学习能力。

加强师德培养和个人修养,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同时在思想政治上,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名有思想、有理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的社会主义艺术设计人才。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舞蹈课堂学生德育培养研究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舞蹈课堂学生德育培养研究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舞蹈课堂学生德育培养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即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素质,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培养往往被忽视或者缺乏系统性的引导。

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与舞蹈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德育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将探讨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舞蹈课堂中如何开展德育培养,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舞蹈课堂如何结合立德树人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探讨舞蹈对学生德育培养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舞蹈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其在德育培养中的创新实践。

研究舞蹈课堂中如何实施德育培养,有助于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借鉴经验,为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提供参考。

在当前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深入探讨舞蹈课堂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人格。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更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与道德修养。

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健康成长,而德育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才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优秀人才。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摘要:新文科建设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满足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求的重大举措。

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文科建设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高校需要积极应对,探索提高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途径,不断提高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新文科;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4)03-0133-03(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新文科是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技术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是推动学科专业融合创新的重要举措。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和优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坚持突出创新创造,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成为了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新文科建设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一)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新文科建设强调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综合性,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的人才。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应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进行优化,既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要在保留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融合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方面,高校应完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关于加强艺术教育文件,教育部

关于加强艺术教育文件,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就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思路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

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2.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

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艺术教育的育人功效日益凸显,学生艺术素质普遍得到提升,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但是,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

3.明确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特点与规律,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多元评价制度,强化和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努力破解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科学发展。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技术》课程为例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德育教育的不断重视。

各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课程思政为方法,保证学生学习技术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对于思政课并不感兴趣,教师并没有做到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相融合,这就导致学生们在学习专业课时缺少了对思想政治的学习。

教师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思政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修养,使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从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出发,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探讨方案。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技术能力现如今,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国家不光需要只会技术的人,而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重技术,轻思想,是以前的思想,高校不光要培养只会技术的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们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具备思想政治理念。

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念相融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意义(一)提供政治生命保障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增强学生们的信念感,高校通过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相融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缺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高校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政治生命保障。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二)提升人格思想品质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中,还包括对学生个体人文教育的培养,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作者:周立军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0期
摘要:把学生培养为人才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意义所在,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品德的人才并不只是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的责任,与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息息相关。

设计艺术学的教学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将具有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功能。

本文将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如何进行设计艺术学科的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20.087
2004年马加爵事件、2010年药家鑫事件,以及大学生杀死滴滴司机等现象都已经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是一个严峻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立德树人就是培养有品德的人才,高校教师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的内在含义即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1998年教育部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删除了“工艺美术”学科,取而代之的是“设计艺术学”学科,标志着设计艺术学学科在高校教育中正式成立。

设计艺术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又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她不是纯粹的技术学和艺术学,她的研究内容涵盖经济、科技、信息、造型结构、材料、审美、情感等,她本身的学科分支也丰富多彩如设计批评与交流、设计信息传播、设计教育、设计流派等。

为此,本文给出其学科建设。

1 建立优质的教师队伍
建立优质的教师队伍,一支一流的设计艺术学教师队伍,才会有一流的设计艺术学学科,然后才能培养一流的设计艺术学学生,因为在人类为霸主的社会,人类文明由人来完成,任何学科更是由人来建设。

设计艺术学在大众眼中与美术学是没有区别,也证明设计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在大众的眼中还不够明确。

从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来看,设计艺术学的教师,很多都是来自美术界,工艺美术学界,或者其他人文学科界,他们各有千秋,在他们自身学科的基础上,再加上广阔的人文科学基础,专业深厚的设计艺术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设计艺术实践能力,抱着严谨敬业的态度,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形成技术水平高超精湛的设计艺术学教师人才集结群。

有了一流的设计艺术学教师,设计艺术学科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学科间熠熠生辉。

一支一流的设计艺术学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与学生授课交流的任何时候,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学生都会以老师的话为标准,以老师的行为为榜样。

2 加强学科理论建设
加强学科理论建设,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够提供科学的方法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优秀精华的设计艺术学学科理论对设计艺术学的实践具有方向正确直达目标的指导作用。

我国的设计艺术学学科的概念在1980年引入,是在国际设计界的影响和国内社会需要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可以说设计艺术学的理论建设是薄弱无力的。

如何加强其理论建设,首先设计艺术学是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对于国外最新的设计理论成果进行翻译和评介,然后再出版等方式开展,这是提高和完善我国设计艺术学基础理论之一,例如德国学者尼古劳斯.佩夫斯纳的《现代设计先驱》,另外在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不断奋斗努力下,2010年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立新最新出版的《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使设计艺术学学科理论和技术得到了系统和规范的理想表达。

其次借鉴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借鉴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以及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设计技术、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等理论创新成果,比如很多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著作都可以值得借鉴。

最后加强理论建设还必须不断进行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实践,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从实践中得出真理优化理论。

理论建设可以进化人的心灵,给人带来灵魂的升华,仅仅掌握专业知识的理论建设只能局限性的对我们的实践起到帮促的作用,而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理论建设又加入美好的道德品质,有如沐浴春风。

3 搭建实践操作渠道
搭建实践操作渠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理论,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的最终目的,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是一所专门从事现代设计艺术学教育、培养现代艺术设计的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

“包豪斯”的教学理念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性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学生需了解技术、生产实践、材料,工艺,肌理等。

包豪斯里面除了学生上课的教室还有生产车间,在车间学生必须劳作练习,身体力行,学习和观察产品生产的技术细节。

千年瓷都景德镇,有一所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的学生很幸福,景德镇就是陶瓷美术学院的学生实践学习的天堂,因为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随处都有私人开设的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坊,很多的艺术大家的工作室等,在这种环境中怎能不造就人才!能在景德镇读完大学和研究生也是人间一件幸运的事。

设计艺术学是重技術和艺术的结合,为学生搭建实践操作渠道极其重要,必须与企业结合与市场接轨,学生的设计作业与企业项目结合都是不错方法,我们也一直在付诸实践,同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4 扩展学术交流形式
扩展学术交流形式,有交流就有对比,有对比就会发现不足,发现不足才会有进步。

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交流形式,对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很有必要。

学术交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学术交流研讨会议、科研项目工作会议、科研业务专题会议等。

学术交流的目的是科技信息、创新思想在交流中得到沟通产生共鸣,最终促进科研发展、文化创新、科技创新。

景德镇每年的10月份都会举办一次瓷博会,是来自世界的各企业,或优秀的大家、院校展示科技创新的时候,真是琳琅满目,百花盛开,件件都是陶瓷精品,观看博览会的人也是水泄不通,很多人都是为了观看博览会从世界各地而来,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为了交流先进的陶瓷科技
思想。

博览会结束后,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回去后整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经过筛选后留下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加以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又是一次创新,往返循环,科技将不断进步,到21世纪中叶我们一定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5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是设计艺术学科科学发展最为关键的部分,一套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就是关键的关键。

在高校教育很多的培养人才的形式机制,我国的设计艺术学学科教育的培养层次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为社会输入了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都非常优秀的人才。

短期的研修班和一些研究机构都可以为人才培养起到补充作用。

在校大学生多参加各种专业性的比赛,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更加了解设计行业市场。

在高校校园内,每所大学的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大型的工作室,方便不同学院的学生体验和了解自己学院之外的其他学科建设也是很要必要的。

设计艺术学是典型的交叉人文学科,涉及范围之广阔,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美术学、技术科学等,设计艺术学交叉范围之广,几乎覆盖了人类发展的全方面。

最终设计艺术学的建设由人类来完成,因为人类是生灵之首,而设计艺术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教师必须读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实施,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14.
[2]张天文.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J].高校后勤研究,2018,(03):42-43.
[3]章利国.作为独立人文学科的设计艺术学[J].新美术,2005,(01).
[4]李传文.〈期刊〉·社会科学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作者简介:周立军(1986-),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