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边疆农村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合集下载

大学生暑假下乡支教课程教案

大学生暑假下乡支教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对象:小学生课程时间:共5天,每天2课时课程地点:乡村学校或户外自然场所课程内容:第一课时:自然认知启蒙一、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乡村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二、课程内容1. 认识自然:介绍乡村常见的动植物、自然现象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的基本知识。

2. 互动游戏:通过“我是小侦探”游戏,让学生在户外寻找自然元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三、实践活动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

2. 制作自然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课时:探索自然奥秘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自然知识。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

二、课程内容1. 探索自然奥秘: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互动问答:提出一些与自然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三、实践活动1. 观察实验:分组进行简单的自然实验,如制作风车、观察植物生长等。

2. 制作自然科普卡片:让学生用绘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制作自然科普卡片。

第三课时: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提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1. 环境保护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行动。

2. 互动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三、实践活动1. 环保创意设计: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种环保产品或活动。

2. 环保宣传活动:分组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进行环保演讲等。

第四课时: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提升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提出团队合作在支教过程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1. 团队合作游戏:通过团队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过程。

乡村支教例子感动中国

乡村支教例子感动中国

乡村支教例子感动中国乡村支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公益活动,通过自愿者到偏远的乡村地区进行教学、辅导,为农村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力量。

在这些年里,乡村支教已经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运。

其中,有一些支教老师的故事更是感动了整个社会,甚至成为了经典案例。

一位乡村支教老师的经历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

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从城市来到偏远的山区,为当地的贫困孩子提供免费教育。

她在那里不但教授知识,还带孩子们上山下地采风、体验生活。

她的关爱和耐心让孩子们感到了温暖,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未来方向。

这位老师用她的真心和努力为这个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她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外面的世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方向。

另一位乡村支教老师,在滇西石屏县玉龙镇马莲村开展支教活动。

每次支教,他都扮演起老师、父亲、朋友、精神导师的角色,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

他开展了多项活动,如:爱心助学、义卖义演、捐物资等,为这里的孩子们构建起了一条通向希望的路。

他的精神力量赢得了当地孩子和家长的认可,也感动了更多的人。

还有一位乡村支教老师,她来自广东,从2017年起,她一直在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紫溪乡中心小学支教。

在那里,她不仅为孩子们学习提供帮助,还教授孩子们舞蹈、歌唱等艺术课程,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教育可以改变命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亮的未来。

这些乡村支教老师都是社会的各界群体的楷模和典范,他们是人民良心、社会进步的标志。

乡村支教不仅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是国家加快乡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可以持续改变乡村教育环境的公益事业。

我们要向这些伟大的乡村支教老师们致敬!我们也要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投身到乡村支教的行列中去,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教育和希望带来的惊喜和改变。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关于深山农村地区孩子走路上学问题的建议

关于深山农村地区孩子走路上学问题的建议

深山农村地区孩子走路上学问题的建议在深山农村地区,很多孩子面临着上学路程遥远、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问题,因此孩子们走路上学成为了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呢?一、改善道路条件深山农村地区多山丘陵,道路崎岖不平,给孩子们走路上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道路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道路的修建和维护力度,确保道路平整,方便孩子们步行上学。

二、建立乡村学校在一些偏远的深山地区,可以考虑在村庄附近设立乡村小学,以减少孩子们上学路程。

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孩子们上学,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提倡集体搭车对于特别远的学校,可以提倡孩子们集体搭车上学。

村里可以组织专门的接送车队,让孩子们能够就近搭车上学。

这样不仅安全,而且还可以节约孩子们的上学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专注在学习上。

四、开展上学难解决方案宣传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孩子们走路上学的困难,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也可以向公众募捐,筹集经费修建校车、维护乡村道路,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上学条件。

以上是我针对深山农村地区孩子走路上学问题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让农村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

我的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改善深山农村地区孩子走路上学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关注。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为农村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能够为深山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未来。

深山农村地区的孩子们面临着走路上学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孩子们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学习环境。

改善道路条件是解决孩子走路上学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深山农村地区的道路崎岖不平,给孩子们的上学之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道路的修建和维护力度,确保道路平整,方便孩子们步行上学。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深山里有一位年轻的支教老师,他叫李明。

李明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虽然有许多机会选择优越的工作,却选择了到深山支教,希望能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每天清晨,李明背上背包,踏上崎岖的山路,奔向远方的学校。

那里没有电脑、没有漂亮的教室,甚至没有供学生们用的教材。

但是,这并没有打击李明的热情。

他带着自己准备的教案,用精心准备的教具,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被李明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住了。

他把枯燥的公式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

他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久违的笑声在教室里回响。

李明深知,要让孩子们真正受益,仅仅上课是不够的。

他在放学后,组织孩子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

他教孩子们植树、种菜,让他们了解自然的美妙;他引导孩子们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他还带领孩子们登山、露营,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无限可能。

时间飞逝,李明在深山支教已经度过了三年。

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让他感到骄傲和满足。

许多孩子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听话而勤奋的孩子们成为了整个山区的骄傲。

然而,李明也面临着离别的时刻。

他知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是时候将这些孩子交给更多的好老师去培养了。

他在最后一堂课上告诉孩子们,支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发他们的思考,给他们希望和勇气。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奉献和付出,更反映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种子。

这个故事将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孩子点燃希望的火焰。

乡村支教用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

乡村支教用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

乡村支教用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乡村支教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代表着为了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局面而进行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

乡村支教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关乎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乡村支教如何利用知识来拓宽孩子的视野。

首先,乡村支教通过传授新知识和理念来拓宽孩子的视野。

由于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村孩子的学习范围受限。

乡村支教志愿者带去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接触到他们从未听说过的知识。

例如,他们可以教授孩子们一些关于科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走出农田,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发展。

这样,孩子们将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对所学知识感到好奇,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其次,乡村支教提供与城市文化接触的机会,从而加强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很多农村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现代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对城市的了解和认知也仅限于电视和网络的渲染。

乡村支教志愿者可以组织一些参观活动,带领孩子们到城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多样性。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还能够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追求知识的欲望。

此外,乡村支教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村地区的教育注重的往往是传统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

而现代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这些学科之外。

乡村支教志愿者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农田耕作、手工制作和音乐表演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不同的实践技能,并将这些活动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乡村支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乡村支教通过文化交流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在乡村支教活动中,来自城市的志愿者和农村孩子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志愿者可以与孩子们分享城市的文化和生活经验,同时也能够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2022年张桂梅先进事迹和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0篇

2022年张桂梅先进事迹和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0篇

2022年张桂梅先进事迹和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0篇张桂梅先进事迹和精神学习心得篇一张桂梅的十二年家访路“哎哟——”张桂梅异常痛苦地哼了一声,严重的类风湿病等疾病磨着她的身体。

每次坐在稍矮一点的凳子上,她都只能在学生和家长的搀扶下缓慢站起。

“张老师,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学生家长心疼地问。

“没时间了,我还要去好几个学生家。

”张桂梅笑笑说,挥了挥贴满膏药的手。

在同事和乡村干部的搀扶下,张桂梅走下乡村公路,沿着山间小路艰难地走到学生家里。

告别时,她又在学生及家长的搀扶下走上公路,拖着疼痛的双腿上车……这是2023年国庆期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到学生家里家访时的场景。

2023年,张桂梅先后被评为云岭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巡查学校、深夜1点后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访学生,尤其是寒假和国庆,她几乎每天都在家访的山路上。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

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

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

“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

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

”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2023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

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

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

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

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08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

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我们了解了边疆小学的特殊风貌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感受了作者对这一主题的深情描绘。
2.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遥远”、“斑斓”、“书声琅琅”等,这些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答案示例:
1.我想象中的边疆小学,位于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学校的四周是五彩斑斓的田野,校园里书声琅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学校里有一棵古老的大青树,树下是孩子们读书、玩耍的好去处。在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热爱学习,积极向上,他们的梦想犹如大青树一样,茁壮成长。
2.在我熟悉的小学生活场景中,早晨的校园里书声琅琅,操场上欢声笑语,课堂上老师耐心讲解,同学们认真听讲。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还有的玩捉迷藏。放学后,同学们一起做作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创新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同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课后实践:
-开展“我心中的小学”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小学的喜爱和期待。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捐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社会责任感。
(4)课后作业:
-根据拓展阅读材料,写一篇关于边疆小学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结合本节课学习的描写方法,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描绘,要求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不少于200字。
-知识点二:学习描写方法,通过阅读范文,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词汇、句式等描绘人物和场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许多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的原因,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依然很低,缺乏专业教师、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了帮助这些地区的学生提高学习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支教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然而,传统的支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贫困地区的需求。

传统的支教团队往往是由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组成的,他们缺乏对当地民情和文化的了解,也缺乏对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

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实情和文化背景的志愿者,而不是仅仅是传统的“讲师”。

因此,新时代下的贫困地区支教要走出新路线。

其中,以下几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首先,支教者需要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并针对性的提供帮助。

如果支教者仅仅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么他们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支教者需要针对当地的文化、学生的习惯和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尽可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其次,支教者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理解能力和与当地人沟通的能力。

由于许多贫困地区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与一般大城市完全不同,因此支教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和交流能力。

同时,支教者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并对当地文化进行尊重和理解。

第三,支教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他们需要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由于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家长都没有接触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因此支教者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比较高的水平。

在实践过程中,支教者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也面临着非常多的变化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支教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总之,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的新路线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实践基础,关注当地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和创新性。

走进大山深处: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教育扶贫中的贡献

走进大山深处: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教育扶贫中的贡献

走进大山深处: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教育扶贫中的贡献走进大山深处: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教育扶贫中的贡献“让教育带着我的梦想,落在贫苦山区最需要它的地方”。

这是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座右铭,在支教期间,他们走进了新疆的大山深处,用自己的行动,为贫苦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贫苦山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低下,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学生们面临的是一片积极渴望知识而光明的眼神。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毅然决然选择了支教。

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是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此次支教去往的地方是新疆的大山深处,虽然这里距离城市很远,但仍然拥有着美丽的山川和孩子们纯真的微笑。

对于这些支教教师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要用心准备每一节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作为支教团成员,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走进这些孩子的家庭,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

支教团成员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支教期间,他们教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除了为孩子们上课,支教团成员还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共同组织校园文艺比赛、运动会等,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在支教的日子里,他们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勇敢走出自己的路。

在支教的期间,团队还在贫苦山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教育调研工作,了解当地教育的现状与需要,为当地教育扶贫和教学改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他们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向当地孩子们介绍中国各地的文化风俗和经验做法,增强孩子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度,促进文化融合。

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贫苦山区教育的支持工作中,始终秉持着“小爱常在,大爱常存”的精神。

我的支教经历山那边的孩子

我的支教经历山那边的孩子

我的支教经历:山那边的孩子作者:齐晓鑫来源:《记者观察》2012年第06期顶岗支教活动源于河北师范大学,以后在全国进行推广。

青海省的顶岗支教是让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到藏区等教学资源匮乏的地区进行3个月的代岗实习,而当地学校的教师则前往西宁市进行统一培训。

当年9月11日,在青海省班玛县城的一所中学,我们见到了前来欢迎我们的学校领导,紧接着便赶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初来乍到吉卡乡属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位于县境西南部,其南部与四川省接壤,距县府驻地97公里,人口仅两千,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

吉卡是藏语译音,因该乡住着吉龙和卡囊两个部落的人而得名,“吉”为吉龙部落,“卡”为卡囊部落,1962年建乡取名吉卡。

我们要去的是吉卡乡寄宿制小学,学校始建于1968年,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目前仍处于“无电、无自来水、无固话、无通讯信号、无网络”的状态。

从县城出发翻过几座高山,经过5个小时的颠簸,一个开阔的狭长盆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校长指着远方的一个黑点告诉我们,紧邻河边的便是吉卡乡寄宿制学校。

而这条河便是世世代代哺育吉卡人的多柯河,因为对于河流的热爱,水中的鱼类自然也受到人们的保护,决不允许捕杀。

班玛县多柯河流域属长江源头区,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在多柯河上游建过几个水电站,电线杆都已经栽到了学校门口,但不知什么原因都未能投入实施。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也曾见到过多处这样闲置的水电站,或是半拉子工程,或是只剩下一具空壳,电线杆上铺架的电线早已经不知踪影。

每每这时,校长都会满怀期待地说上句:“什么时候才能通上电啊?”班玛县和四川阿坝自治州相连,虽然已是9月中旬,和其他高海拔地区不同的是这里依旧绿草如茵,学校的大门一般紧闭,只有当车辆进入时才会打开,以防牦牛或是藏狗进入。

我们到达的时间正好赶上肝包虫病肆虐,肝包虫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病,病因是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

边境实践锻炼心得体会

边境实践锻炼心得体会

在我国广袤的边疆地区,生活着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为了更好地了解边疆、服务边疆,我积极参与了边境实践锻炼活动。

这次锻炼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践锻炼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边疆地区通过此次实践锻炼,我对我国边疆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边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风情和自然资源。

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美好景象。

1. 地理位置独特:边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北边疆,是我国与周边国家接壤的重要门户。

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峻,气候恶劣,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2. 民族风情浓郁:边疆地区居住着汉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众多民族。

各民族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3. 自然资源丰富: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锻炼自身能力在边境实践锻炼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边疆地区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在锻炼中不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1. 组织协调能力:在实践锻炼中,我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工作。

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群众沟通,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各方利益,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 实践创新能力:面对边疆地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我积极思考解决方案,提出创新性的建议。

这些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锻炼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面对挑战,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培养爱国情怀边疆实践锻炼让我深刻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了我的爱国情怀。

1. 感受祖国辽阔:在边疆地区,我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

这让我更加珍惜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2. 体会民族团结:在边疆地区,我亲眼见证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美好景象。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3. 增强国防意识:边疆地区是我国国防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实践锻炼中,我深刻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国防意识。

云贵川地区支教故事

云贵川地区支教故事

云贵川地区支教故事很久以前,在云贵川地区的一个偏远山村,有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

这个山村位于高山深处,交通不便,村民们生活贫苦,孩子们几乎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小教师叫明明,他热爱教育事业,特别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带来改变。

他申请参加了一项支教计划,希望能够到这个山村支教一段时间。

经过筛选和培训,他成功地成为支教队伍的一员。

到达山村的第一天,明明看到了这里的贫困和落后。

学校简陋破旧,许多孩子们穿着破烂的衣服,赤着脚走在泥泞的小道上。

面对这样的情景,明明心生深深的愧疚和责任感。

尽管条件艰苦,明明依然坚持教学工作。

他带着无限耐心和热情,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

他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解课程,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明明发现,这些孩子们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都拥有非常聪明的头脑和无限的潜力。

他决心用心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的生活。

他不仅仅在课堂上教学,还利用课余时间去走访孩子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困境。

他通过募捐和争取社会资源,帮助这些孩子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通过他的努力,山村的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些孩子甚至考上了优质学校。

他们开始相信,只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是完全可能的。

明明在山村支教的经历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他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和勇气。

这些孩子们终于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可能性,并且决心为了梦想而奋斗。

支教结束后,明明离开了山村。

但他深深记住了这段支教经历,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多年后,这个山村的孩子们通过网络找到了明明,表达了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明明的支教故事在云贵川地区传为佳话,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

无论环境有多艰难,只要有热爱和责任心,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变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支教传递正能量建设美好乡村

乡村支教传递正能量建设美好乡村

乡村支教传递正能量建设美好乡村乡村支教是一项关乎教育公平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活动。

它旨在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推动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乡村支教也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方式,通过教育改变乡村儿童的命运,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美好乡村。

一、乡村支教的意义乡村支教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还可以促使农村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乡村支教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乡村支教可以向农村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改善教育环境,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2. 促进农村儿童发展:乡村儿童相对于城市儿童,面临更多的教育困境和发展难题。

乡村支教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培养乡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传递正能量:乡村支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活动,更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方式。

乡村支教志愿者是一群热心公益、热爱教育的人,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二、乡村支教的实施方式乡村支教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1. 组织支教活动:可以由学校、社团、公益机构等组织支教活动,将城市的优秀教师派往农村学校支教,为农村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同时,也可以组织农村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修和交流,提升他们的教育能力。

2. 开展远程教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向农村地区输送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远程教育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

3. 搭建教育平台:可以搭建教育平台,为乡村学校和教师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

通过平台,可以与不同地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经验和教育成果,提高教育水平。

偏远老教师上课心得体会

偏远老教师上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偏远地区的老教师,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多年。

在这片土地上,我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与快乐。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偏远地区上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爱学生,以人为本在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孩子从小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面对偏远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偏远地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成绩普遍不高。

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的榜样在偏远地区,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通过阅读教育书籍、参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关爱他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五、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在偏远地区,家校沟通相对困难。

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我们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偏远教师心得体会

偏远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偏远地区的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自从踏入这片教育热土,我便深深感受到了农村教育的艰辛与希望。

在这里,我不仅传授知识,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体验了教育的魅力。

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偏远教师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关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灵魂。

在农村,很多孩子家庭条件艰苦,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缺乏关爱和陪伴。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个叫小明的同学因为家庭原因心情低落,我主动关心他的生活,鼓励他克服困难。

渐渐地,小明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用心去关爱,才能让他们在逆境中茁壮成长。

其次,教育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作为一名偏远地区的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我所在的学校,我们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项目,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也坚定了我们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信念。

再次,团结协作是教育工作的关键。

在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很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坚守初心,无私奉献是教育工作的基石。

作为一名偏远地区的教师,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工作中,我们要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生病了,我主动请假回家照顾他,直到他康复。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决心。

最后,要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

部编《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附教案)

部编《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附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三、学情分析经历了两年小学的语文学习,进入三年级的孩子,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预习课文,努力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显浅的学习目标。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小学生徒步行走活动方案

小学生徒步行走活动方案

小学生徒步行走活动方案小学生徒步行走活动方案精选篇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用心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潜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转变教研理念,改善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用心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围绕本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课题研究、网络教研作为数学教研的两大特色。

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得以有效落实。

为此,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教学科研工作:(一)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教研中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考核制度》等,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继续坚持每周三一个小时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群众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

2、继续坚持群众备课、周前备课。

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齐全。

教案的设计要在群众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

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潜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用心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上海财经大学方清远支教日记

上海财经大学方清远支教日记

上海财经大学方清远支教日记开学了,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支教生活。

今年我选择去宁夏灵武市三道湖乡中心小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支教,刚到这里就发现这是一所农村小学,还要上英语课和音乐课,比起初中高中什么都不用管只是天天做作业就好了,在农村小学要面对的更多。

可以说是任务重、压力大。

大概有一周的时间吧!感觉每天都很充实也很累,虽然早晨起得很晚但是早饭却吃得特别香,因为睡眠质量真的太差了,不到十点钟不会想着再躺回被窝;而且我们那边水资源非常缺乏,我看到过人家洗衣服把衣服放在一个盆子里面倒上水用棍子搅动,其他同学还说他们那里洗手用泥巴直接抹,我当时感到挺震惊的…总之,农村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是物质上的贫穷和精神世界的单纯,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具备奉献爱心和耐心的品德,方老师自己说“希望你能坚持”,看似简短的话却包含了许多的意义。

加油吧!未来等待我们的会更美好!下午,便投入了紧张的授课之中。

早晨在八点左右结束之后,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花费在了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说,学习外语没有捷径可走,要勤于练习才行,每次英语考试前,她会给我们强调几遍,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及格的频率相当之高,我看见班主任在讲台旁踱步徘徊,显然也知道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轻松。

通过长达两个月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首先必须抓住班级里成绩好的学生,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提高效率,合理利用各种有限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总体而言,“欲速则不达”。

所谓的快,无非是比别人走得远些罢了。

最终目标在于追求一种平衡,并将它视为人生旅途中永恒的探索与挑战。

课程安排不仅紧凑、密集,而且全方位覆盖,每节课由班主任和英语老师轮流上阵,监督听写和背诵的完成情况。

内容涉及数字、语法、交际用语等,一切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基础。

对于普通学校来说,正规的英语课时少得可怜。

英语老师甚至担负起教语文的责任,有条件地让学生接触学科外的书籍,增长知识,拓展眼界。

支教目的意义、队伍简介

支教目的意义、队伍简介

支教【2 】运动的目标及意义:一.支教运动的目标1“教”的目标并不是要教会孩子许多教材上的常识,而是改良他们薄弱的环节(比如英语音标),教会他们一些新的并且有用的进修办法,造就他们对于进修的兴致.2在运动进程中给山区孩童们以关爱和引诱.经由过程支教引诱他们有准确的人生不雅.世界不雅,正派他们对进修的立场,引诱他们从被动到自动进修.同时我们也会给他们建立优越的榜样,交给他们一种才能,一种认知自我的才能,一种熟悉世界的才能,一种关爱本身更关爱他人的才能.二.支教运动的意义1农村的孩子因为和外界的接触比较的少,大多半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和外界毫无接洽.这就决议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懂得近乎为零.他们在黉舍所接收的教导也是极其有限的.经由过程此次支教运动可以或许对支教授教养校的学生教导带来关心,让当地学生经由过程大学生懂得到更多的信息,开启他们的眼界和心灵的窗户.2支教运动进程中的教导是互相的,当我们面临孩子们无邪的笑容,面临他们收成常识的快活,其实受教导的也是我们本身,对于我们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来说,可以或许有一个充实.难忘的人生阅历,使大学生可以或许在支教的进程中释放和强化自身的社会义务感,将爱传承,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九.附录附录一金融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红烛”支教队简介2011年金融学院学生会有史以来的第一支支教队——“红烛”支教队成立,给黄州区陶店乡的孩子们留下了深入的记忆,取得了优良的成果.2012年,我们遵守着湖北经济学院“忍辱负重.坚持不懈,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校园实践精力,秉承着上一届支教队办事人平易近,回报社会的精力,从学生会中严厉提拔出一支不怕艰难,忘我奉献的部队.这只支教队旨在对支教授教养校的学生教导带来关心,让当地学生经由过程大学生懂得到更多的信息,开启他们的眼界和心灵的窗户;同时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义务感,在奉献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引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运动.因为上一支“红烛”支教队是一支首创的部队,所以本次支教队充分接收了上一支支教队留下的宝贵经验,在前期预备上分工明白,治理有序,斟酌周全,经由过程各类体能练习和本质拓展运动进步队员的身材和心理本质,进步队员之间的默契,进步团队的凝集力,为下乡支教运动的顺遂开展供给了充足的保障.支教队的课程设计以兴致为导向,经由过程造就学生对某个科目标兴致,引诱学生自动进修,在教授教养中重视学生的接收才能,不盲目灌注贯注高难度的常识,经由过程开展感恩教导.励志教导和集团游戏等运动让学生在运动中进修,在快活中成长.而支教的先生则充分应用与学生年纪较接近的优势,经由过程上行下效关心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肄业立场和人生不雅.支教队愿望经由过程各类教室情势,从孩子的视角,力争表现教室的活泼活泼,向学生们传递进修经验和办法,引诱学生快活进修,进步学生进修的效力和兴致.从思惟上去沾染学生,造就学生仁慈正派的品格,自负积极的人生立场,心怀感恩,酷爱生涯.红烛”支教队愿望此次实践能施展长久的效力,既能在黉舍中营造优越的社会实氛围,对支教运动进行进一步的普遍宣扬;又能加强我们的团队协作才能和社会实践才能,为今后参加支教的部队积聚更多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能为农村的教导成长进献出本身的力气,对支教地的学临盆发展远的积极影响.正如我们的团队名称一样“莫问收成,但问耕作;点燃愿望,照亮一方”,我们必定会以我们的现实行为和实干精力,在此次支教运动中创造出加倍光辉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边疆农村学生学会自己“走路”—浅谈边疆农村学生在学习中的依赖心理的克服【摘要】边疆农村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教学效果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呈现出“依赖教学”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呈现出“依赖学习”的状态,教学效果低下。

一是期望教师对所有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依赖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在个性上,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这样的人今后很难以立足于社会,又由于这样的人难以忍受挫折和失败,往往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教师改变陈旧的“灌输式、包办式”教学方法为“自主式”教学方法,辅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学生依赖教学依赖学习自主学习在红河州最西部的边远乡村中学任教已二十余年。

目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偏低,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学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既然学生所学的教材是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目前,边疆农村学校教学普遍呈现“依赖教学”的状态,导致学生“依赖学习”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其特点是‘一维性’○1,即一种目标,一种结果。

教师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安排统一的教学内容,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

学生认为学习是教师的事情,是教师“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我想学”。

依赖教学使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好”。

以至于教学成绩总在低谷中徘徊,因此,怎样去提高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变依赖教学、依赖学习的现状,帮助农村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进行有效教学是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依赖教学、依赖学习的根源首先是教师,我们农村教师现在的具体教学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根据调查和自己的体会:一是教师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总认为每一节课只要照着课本、大纲把知识点全部叙述完,完成教学进度就行;二是教师缺乏教研意识,导致教法陈旧,手段落后,有的教师甚至在作文教学上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去背范文,尤其在小学更为突出,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学作文不是写人就是写事;三是教师缺乏课堂效益观念,造成师生疲惫,时间精力的无故耗费。

其次是学生,我们农村学生学习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一是知识面狭隘,知识积累较少;二是学生从小习惯了教师包办的教学模式,总认为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其他的不用去思考,只要依赖教师就好;三是农村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滋长了学习的惰性,厌学思想、依赖思想严重;四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汉语言顺畅,性格内向、普遍表现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弱;五是农村交通、文化信息闭塞,传统民族习俗盛行,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依赖性。

针对以上的问题分析,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就克服边疆农村学生学习依赖心理谈几点浅薄的思考。

一、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爱屋及乌”。

道德,就是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教师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形式,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又反过来积极地影响社会,表现出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①。

教师的师德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笔者自从教以来一直认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首先应让学生喜欢任课教师,教师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你的学生,“爱屋及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才能让学生用心的听你讲,并认真去体会、去思考,成功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

然而,农村的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教学随便应付,甚至有的教师以打麻将、玩扑克来消磨时间,无心研究自己的教学,不仅败坏师德,且误人子弟,这样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

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培养学生的人格,要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要用自己严谨的教风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我们应该慎重思考,学生选择了你,就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智慧培养祖国的花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变“依赖教学”为“自主教学”消除学生依赖心理“自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并相对独立地从事学习活动。

”②其特点是多种目标,多种结果。

更新教学方法,变“依赖教学”为“自主教学”消除依赖心理很多时候我们放不开,不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在教学中经常“嚼烂”知识去“喂”学生,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的教学,正好迎合了他们的依赖心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依赖心理,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策略、方式等来进行自我强化,最大限度地达到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使优生不封顶、学困生能保底,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前自学填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目前大多数农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点,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上课也只是照本宣科,管用的课前导入就是复习前一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开始上新课,毫无特点,毫无情趣,这点尤其在我们40岁以上的老教师身上更为突出,笔者听过很多教师的课,有很大一部分是一节课45分钟都是教师在讲授,设置了问题也是自问自答,学生完全没有思考、交流、发表意见的空间。

在课后交流时许多老师认为,由于农村学生理解、表达能力差,知识基础薄弱,让他们思考,讨论浪费时间等。

然而,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越来越懒,完全失去自我,自信,成为任教师摆布的机器,依赖思想也就越来越重。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课前适当设置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小问题、小研究,由浅入深,以填表的形式,交给学生课前先研究,到上课时学生就有话可说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评价,共同学习,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和学,而不是“权威——依存”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尽情“表演”提供良好的平台,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二)游戏式教学法寓教于乐。

边疆农村生活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在家庭中最多就是看看电视,而大多学生只喜欢明星偶像剧,对于时事新闻基本不闻,在学校运动场地也有限,除了一两块篮球场意外基本没有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而往往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也因受硬件设施的限制不能很好开展。

这种学校场境导致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不能体会学校生活的乐趣,再有学习的压力就更觉得读书是一件苦差事,毫无乐趣可言了。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游戏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把知识放到游戏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知。

如:“在一次数学教学中,讲到打折销售这一问题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因为边疆农村学生很难进城,更别说是购物了,多数小学生在进入中学以前连乡上都没去过。

于是就采用游戏情境教学法来讲授打折销售这一问题:①设置打折销售区,为学生提供标好价格及折扣数的若干小商品;②让少部分学生作售货员,其余学生作购物者;③模拟市场喊价、谈价、计算价钱,充分让学生计算出打折后的商品价格,并计算获得的利润。

通过这种将知识融入现实生活的游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其结果是全班学生对这一知识点都完全掌握,平时不爱动的学困生都完全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因此,有时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不爱学,而是死板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了,对于爱动、爱跳的学生,我们要多想办法把知识融入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在快乐中主动学习,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

(三)实行生生教学,让小先生上讲台。

学生当“小先生”,师生“共教”,生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如语文、英语听写等,这样不仅能相互纠错还能加强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让学生自己组织提问,自己回答,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给每个组计分。

当然,对于边疆农村学生教师一开始应选择较为浅显易懂的课题让学生尝试,循序渐进。

在这样的课中,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注意力自动的高度集中,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

上讲台讲解例题,模仿老师把自己解题的思路过程讲出来,这样同学更爱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了解彼此的学习方法,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比教师统一讲解效果更佳。

另外,除了在学习上为课堂教学“拾遗补缺”外,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班主任的很多烦心事都由小先生做掉了。

学生的能力提高了,依赖心理慢慢克服了。

总之,坚持生生教学,让小先生上讲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树立竞争和合作的意识,成为激励每个同学奋进的强劲动力,改变了人为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板块的机械局面,变成交叉式的多项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能够自己“走路”。

三、变“依赖学习”为“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灌输式”、“包办式”教学方法,使边疆农村学生依赖心理日趋严重,无论哪个科目,绝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了等着老师来课堂上讲解,不能主动思考,不会合作交流,甚至题目都要等到老师来读,更为严重的是到了中学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记笔记,一定要老师说勾起来才会勾画,写在黑板上才会抄。

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不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从来不会去思考,去理解,很多常用的字也都忘了,只是一味的抄书,读死书、死读书,导致在考试过程中一遇到新问题就直接放弃,就连题目都懒得看,尤其对各科的一些大题产生恐惧心理,如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和作文;数学证明题;政治论述题;物理、化学实验探究题等。

对于新接受的知识也无需有自己的理解,认为老师的理解就是自己的理解;对于未知领域,也无需自己去探索,反正有老师要给我们讲;在实践中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无需担心,一句“老师没教过”就可以博得所有人的原谅和理解,总依赖着教师,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知识上、在思想上。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转变依赖思想,走向自主学习。

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清醒、自觉,并伴之以强烈的困惑、疑虑及想要去探究的内心状态”③。

正是需要这种内心状态才能驱使学生积极地思维,自主学习从而不再完全依赖教师,才能不断地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