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格非《人面桃花》

合集下载

欲望灼灼--对格非《人面桃花》的一种解读

欲望灼灼--对格非《人面桃花》的一种解读

“ 同志” 出卖而身陷图 圄。出狱后的她彻底离开革命 , 在对 自己

生 的感触和对命运的体悟中寂然死去。
作为书名 的“ 人面桃花” 当来 自唐代诗人崔护的《 题都城南 庄》 其诗 日:去年今 日此 门中 , 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 , “ 人
处去 , 桃花依 旧笑春风。” 这是一个伤逝的主题 , 在格非 的这篇 小说里 ,人 面” “ 可以理解为是书中的那些人物 ,桃花 ” “ 则是他
是 想 得到某 种东 西或 达到 某种 目的的要求 。可见 欲望本 身 是 中
要( 归属和爱 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 、 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然简单 的欲望并不可怕 , 的是欲望失去控制过度释放而产生 的严重 怕
后果。
性的, 它是人类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 , 是人类行为最基本最内在 的动力。 正是在欲望的推动和驱使下, 人们才不断地占有和改造
都被人用砒霜毒死了, 只有她侥幸捡回一条命 , 以她只要“ 所 一 听见砒霜 , 由得哆嗦起来 , 不 两眼直勾勾的 , 嘴唇发紫 , 只是站 在那儿发抖” 喜鹊幼年的遭遇使得她极度缺乏安全感 , 。 所以这
种 反应 当然也 是 她保 护 自己的 一种 本 能 。 感情 的需 要包 括归 属 和爱两 方 面 的需要 。马克 思告 诉 我们

等不知足的动物啊! 每当一次欲望得到满足时, 就已经为下一次
的 欲望埋 下 了种 子” 。人 的 欲望 总是无 法完 全满 足 , 因为 人 的欲
基本特性 在《 人面桃花》 中是通过荒年的一袋大米突出表现
出来的 ,看着村里的男女老幼井然有序地在孟 婆婆家 门口等 “
着分粥, 秀米 的 心里 真是 悲喜 交 集 。原 来 担心 的哄 抢 的 局面 并 没 有 发生 ,甚 至 当 队 伍 中混进 来 几 个 来 历 不 明 的外 乡 人 和 乞

格非《人面桃花》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格非《人面桃花》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格非《人面桃花》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格非《人面桃花》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导语】:人面桃花是格非创作的一部小说,江南三部曲之一,关于《人面桃花》主要人物形象有哪些呢?来了解一下吧。

人面桃花读后感

人面桃花读后感

《人面桃花》读后感初读《人面桃花》是抱着好奇心的心态,十年磨一剑,究竟故事的情节是有多么曲折,才使得格非用了十年的时间写了这本小说。

开始读时却惊喜的发现,故事从开始陆侃发疯离家出走开始写起,却又停笔开始写秀米,引得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读完却发现,这部小说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故事情节这么简单,而且反应了社会现实。

秀米父亲的发疯引领了全文的线索,秀米是个单纯、可爱的孩子,父亲的发疯和离家出走使秀米走出了地主家大小姐的一方天地开始关注这个广阔的世界。

也就开始全文情节的展开。

张季元是秀米的表哥,以养病为借口来到普济,其实是为了躲避革命的追捕,但这些秀米并不知道。

在秀米眼中,张季元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并且富有人生阅历的人,像秀米这种大家闺秀应该说是没有什么人生经验,自然而然的就喜欢上了这个远房表哥。

但是她却不敢猜测张季元的想法,只能忍受日复一日的内心煎熬。

在封建的革命动荡年代,秀米的小心思没有人会关心也没有人可以诉说,只能埋在心里,默默地等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渐渐地却发现秀米的母亲翠莲喜欢的竟然也是张季元,于是在心底开始为秀米捏了一把汗,如果秀米母亲可以看出秀米的心思并帮助女儿实现愿望这便是最好了,可是悄悄相反,秀米的母亲成了阻碍秀米和表哥单独在一起的最大屏障,翠莲想尽方法让秀米和张季元不能在一起,可是这更加重了秀米对这个表哥的的爱慕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秀米就是因为得不到,所以更加期盼和张季元在一起,也就坚定了秀米喜欢张继元的决心。

而这也直接引起了秀米和母亲的之间的冷战。

也许是上天在可怜秀米和张季元吧,在秀米和母亲出去寻找陆侃时,这俩终于有了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秀米的梦境再现了,当张季元真的如梦中那样将手放在秀米的肩膀上事,秀米的内心是又惊又喜的,惊的是梦中的情景不会真的发生吧,喜的是她认为至少这个表哥不讨厌她。

可是让秀米失望的是最后真的没有发生什么,不过是在闲聊罢了。

我想,对于那时的秀米而言,能够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闲聊大概也是很幸福的,即使不知道对方这是怎么想的。

人面桃花翠莲的人物分析

人面桃花翠莲的人物分析

人面桃花翠莲的人物分析《人面桃花》是格非先生“江南三部曲”的开篇之作,该作品取材于清末民初风雨飘摇的江南腹地,讲述了一位没落宦家小姐翠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在与厚重的时代背景交织与碰撞下,小说人物所经历的一系列思想意识的觉醒、生命意义的探索、人性善恶的叩问,催生出一个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人生故事。

作为格非“十七年磨一砺”的深厚积淀,无论是遣词作句、叙事结构,亦或是情感表达、思想构筑等方面,皆属上乘。

小说具备了极强的艺术造诣和文字穿透力,在纵观全文之后,其中作者关于女性视角的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此本人也就围绕《人面桃花》为脚本,谈谈自己对格非先生笔下的女性及其意识觉醒的粗浅认识。

“革命”是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什么是革命?从字面意思来讲,是一场激烈的变革,落实到行动上,便意味着一场新与旧的较量,其中必定夹带着撕裂、疼痛、血腥、当然还孕育着希望。

作者以小见大,起笔于十三岁的翠莲面对月经初潮时的不知所措,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到情窦初开的少女的转变,她的人生状态由此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条隐线逐渐拉开,女性意识的革命也初见端倪。

与轰轰烈烈的乌托邦之追寻、世外桃源之打造、大同世界之征逐相比,女性思想的革命这条线却不十分明朗,甚至有些隐晦,但在书中细微之处,仍能寻得蛛丝马迹,待将散落的遗珠一一拾起串联之后,思想的脉络便慢慢浮出水面,愈渐清晰起来。

小说以女性视角展开叙述,文中也塑造了大量形象鲜明的女性角色,其中不乏有宽厚麻木的韩六、自私迷信的翠莲、腐朽愚昧的丁师娘、市井刻薄的孟婆婆、以死明志的长洲媳妇。

在秀米被掳至花家舍后,作为尼姑的韩六常将“万事不由人做主,凡事皆听命安排”挂嘴边,这不是遁入空门的宽豁,而是长期被压迫过后的麻木,在秀米被花家舍的新当家强娶之时,仍不忘苦口婆心地规劝“忍得了一个月,就能忍得了四年、四十年,横竖就是这么回事”、“凡是要依顺,免得自己白白受罪”,在韩六的字典里,“反抗”二字早已被摘得一干二净,唯有顺从才能安身立命,女人天生就该如此。

乱世红颜,世俗革命---格非小说《人面桃花》评析

乱世红颜,世俗革命---格非小说《人面桃花》评析

乱世红颜,世俗革命——格非小说《人面桃花》评析背景小说的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满清王朝的统治已处摇摇欲坠之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王朝所奉行的闭关政策早已支离破碎,各种文化思想得到传播。

康南海作为时代历史的标志隐含文内,最主要的背景则是“蜩蛄会”的革命活动,经历了十几年的艰难斗争,后以失败告终。

继之而起的则是另一种轰轰烈烈的革命: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当然,它也作为隐线。

主人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革命自有后来人。

小说重点描绘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几个不同身份的女人)对于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思想变化,对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的困惑,当两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时作出的艰难抉择。

新生的力量在新旧势力的联合压迫与绞杀下,各种各样的不成熟的革命活动已经决定了各种人物的悲剧性。

“蜩蛄会”只是这场悲剧的一个插曲,就连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未得以善终。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以陆秀米的成长和开展斗争的过程为主线,穿插其他人物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要脉络清晰简明,背景铺陈上费煞作者苦心,“积十年心血完成”(封底介绍语),此起彼伏显得十分自然,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没有重大场面的描写,却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小场面展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就连各种细节都有照应,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件安排有序,这说明作者对故事本身操控自如。

故事梗概1901年,十五岁的陆秀米正处青春困惑,发疯二、三年的父亲离家出走,想要弄清父亲发疯的原因并不容易,此时出现了一个不明不白的表哥张季元更让她手足无措,半年后,张季元与“蜩蛄会”成员先后遇难。

直到三年后(1904年),秀米看了张季元的日记发疯,清醒后随母亲的意思嫁往长洲,不料出嫁途中被花家舍土匪劫持,一个月后被五爷强暴,四个月后花家舍内讧胜利者六爷要娶秀米,却在成亲当晚被五爷的马弁伙同小驴子里合外应所杀,秀米落入马弁之手。

五个月后,攻梅城事败逃往日本。

四年后(1908年)带着儿子小东西从日本回到普济,成立放足会,自治会,收取摊派款失败后改为成立普济学堂,在上线“鹞鹰”的指挥下,进行痛苦而迷茫的斗争活动。

精致的叙事与语言难掩思想之局限——读格非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

精致的叙事与语言难掩思想之局限——读格非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

“ 革命是虚空”的历史叙事
《 人面 桃 花 》的 历史 背景 是 辛亥革 命 前后 。故 事 是江 南普济村 美貌女子 陆秀米传奇而坎坷 的一生 ,从懵懂 的少女 到在寂 灭心境下逝 去的中年 。小说主 要内容是 ,由于各种偶 然 、必 然 的 因素 ,秀 米 卷 身 于 革 命 , 为 之 奋 斗 ,竭 尽 全 力 , 又 心存 迷惘 ,倦意 潜生 , 辛亥革 命胜 利后 ,她 自狱 中被释 放 ,她 终是 否 定 了 自己的过 去 ,心 中徒 留唏 嘘、 感叹 和伤 痛 ,在花草诗书 的日常家居生活 中获得心灵 的宁静和安慰 。 与西方 的 “ 乌托邦 ”理 想相对 应 , 中国 《 礼记 ・ 礼运》 篇 中则有对 “ 大 同世界 ”的描述 : “ 大道 之 行也 ,天 下为 公 。……是 故谋 闭而 不兴 ,盗窃 乱贼 而不 作 ,故 外户 而不 闭,是谓大 同。”陶渊 明在 《 桃 花源记》 中则 描绘 了世外桃 源 的怡然世界 。血脉中流淌着 “ 大同世界 ”和 “ 桃 花源 ”理 想 的中 国人 , 自与西方世界 交接 以来 ,近 百年 来所进行 的革 命 和 斗争 ,在 某种 程度 上又 是 与 “ 乌 了 中国作家所 能达到 的艺术难 度 ,还为求证 人类的梦想及 其幻灭这一普遍性 的精神难题 敞 开 了一 条崭新 的路径 ” 。 该作 品还获得 了第三届 华语文 学 传 媒大奖 、2 0 0 4 年度杰 出成就奖和第二 届2 l 世纪鼎钧双年 文 学 奖 。作 品 发 表 至 今 ,对 它 进 行 研 究 的文 章 很 多 ,观 点 是 几 乎一致的肯定,且大 同小异。
的 。 以小 说 的形 式 表 现 中 国历 史 上 的 这 种 社 会 革 命 和 思 想 探 索 ,总结其经验 、教训 ,无疑 是非常具有价值和 意义的 。所

摒弃偏执的历史写作——对格非《人面桃花》的解读

摒弃偏执的历史写作——对格非《人面桃花》的解读
真 实历 史 的嘲 弄 。这也 可 以说 是格 非 对 整 个历 史与人 性
16 2 ) 10 9
的 背景 而存 在 , 说 到底 , 不过 是 一 堆任 人 宰 割 的记 忆 它 只 的残 片而 已 。 可 以说 , 亲 的 “ 在场 ” 为 一种 符 号 , ” 父 不 作 直 接 把 《 面 桃 花 》 之 于 这 种 断 裂 之 中 , 历 史 场 景 与 历 人 置 使 史 环境 变 得无 足 轻重 。 由此 “ 相 对 来 讲 比 较 冷 静 比 较 客 会 观 地 展 开 一 个 故 事 。 对 于 我 的 故 事 , 不 懂 得 部 分 , 者 我 读 也 不懂 。 觉 得 在故 事 中我 没 有办 法 调控 的 、 有办 法控 我 没 制 的 。 就 随 它去 了” 这说 明 了格非 对 于 浓郁 的新 历史 我 。 主义 的窥 现 .而更 多地 则抒 写 了格非 对 于 盲点 的无 可奈
的禁语 既 是作 者 的失 语 . 是对 历 史真 实 的迫 切 嘲弄 。 又 读
罢 作 品 。 些 从扉 页 中熙 攘而 过 的 , 了对无 法 释 怀执 念 那 除
的坦然 放弃 , 洋 溢 着悲 剧边 缘 的 温 暖着 陆 。 更
小 说 《 面 桃 花 》 辛 亥 革 命 的 断 篇 残 章 里 揣 度 理 想 人 从
男 子 淡 然 而 一 再 游 走 于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囹 圄 与 投 诚 的边 缘 .把 葱 郁 的 年 华 交 付 给 无 可 匹 敌 的 雍 华 的 记 忆 所 预 伏
主 线错 位 而 又悖 向的谶 语 。 小 说最 后 , 米 在瓦 釜 的琉 而 秀
璃 织 案 中 ,所 洞 见 的 那 个 捻 须 微 笑 的 父 亲 与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老 人 . 和 的 下 一 场 不 知 道 结 局 的 棋 . 此 坦 然 的 结 局 平 如 无 一 例 外 地 指 正 了 格 非 在 这 场 结 构 盛 宴 中 所 散 发 的 睿 智 与 聪 慧 。 这 场 晦 明 如 寂 的 历 史 真 相 挖 掘 中 . 亲 的 走 预 在 父 支 了 现 实 社 会 与 乌 托 邦 幻 灭 的 距 离 ,他 在 故 事 开 篇 就 及

格非《人面桃花》语言修辞艺术

格非《人面桃花》语言修辞艺术

格非《人面桃花》语言修辞艺术
格非,原名刘勇。

格非是学者型小说家,他的小说结构如迷宫般,百转千回,给读者一种“难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

《人面桃花》是格非写作时代的巅峰之作,其精致的小说语言获得了众多学者的一致肯定。

目前关于该作品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章结构、主题思想、叙事方式等文学领域,鲜有从语言学和修辞学方面进行考察的。

本课题从语言学和修辞学角度,以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为主要理论依据,参以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冯广艺《变异修辞学》,对格非《人面桃花》的修辞艺术进行探讨。

通过细读《人面桃花》,对语料进行整理分类,然后综合运用比较、归纳、统计等语言学分析方法,深入揭示《人面桃花》的语言修辞艺术。

本论文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格非作品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是词语与修辞,围绕动词、象声词以及词语的超常搭配在文中的使用进行分析说明。

第三章是句式衔接与修辞,这一章分析了《人面桃花》中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以及依附于句子中注释部分的修辞效果。

第四章是标点与修辞,围绕着两个或者多个标点符号的连用、省略号、破折号这三种标点在文中的修辞作用及修辞效果进行分析说明。

第五章本文试图从修辞格在《人面桃花》中的使用及修辞效果等方面,对《人面桃花》的修辞进行深入地探讨。

该章详细分析了比喻、仿拟、反复、引用和借代这五类修辞格在作品中的使用。

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

人面桃花人物分析

人面桃花人物分析

人面桃花人物分析《人面桃花》是格非继《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之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十年磨一剑的又一杰作。

如此漫长的时间或许会成就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消磨掉一位优秀的作家。

十年后的格非,随着《人面桃花》的问世,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

《人面桃花》与格非之前的小说呈现出迥异的格调。

虽然小说中仍然采用了“空缺”的手法,但是这种空缺大多可以由读者通过上下文的阅读填补。

与他的先锋小说相比,由空缺造成的悬念淡化了很多。

而且整部小说采用了顺叙的手法,使小说结构清晰,故事脉络一目了然。

小说语言更加简洁流畅,同时又保留了语言的诗性和意味。

而在这部小说中最能引起我兴趣的是众多意象的使用。

人面和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是这首诗的浓缩意象,诗中有萌生的暧昧情意,但更多的则是来年此地无人的寂寥,桃花尚在,人面难寻。

“人面”可以理解为“人和生命、命运的存在形态,它包括人的欲望、冲动、孤寂、信念、寻找、迷失、死亡和未知等”(张学昕《格非的诗学》),而“桃花”这个意象,可以理解为“时间、空间、自然、灾难、宿命等被感知和不为人知的种种外部存在”(张学昕《格非的诗学》)。

二者就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小说的整体基调,提供了解读作品的一个符码,使作品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无可奈何的叹惜。

金蟾和金蝉这里的“金蟾”一词出自李商隐的一首《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金蟾,是古代的闺房之物,代指春心,“一寸相思一寸灰”,就透露了微妙的少女情怀。

金蝉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刚来到花家舍的秀米来说,金蝉意味着无限的柔情蜜意,而等到她目睹了花家舍的内讧以后,她收到了韩六送给她的金蝉,此时的金蝉已经预示了一种不祥。

“秀米轻轻地抚摸着光芒四射的蝉翼。

乱世红颜,世俗革命---格非小说《人面桃花》评析

乱世红颜,世俗革命---格非小说《人面桃花》评析

乱世红颜,世俗革命——格非小说《人面桃花》评析背景小说的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满清王朝的统治已处摇摇欲坠之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王朝所奉行的闭关政策早已支离破碎,各种文化思想得到传播。

康南海作为时代历史的标志隐含文内,最主要的背景则是“蜩蛄会”的革命活动,经历了十几年的艰难斗争,后以失败告终。

继之而起的则是另一种轰轰烈烈的革命: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当然,它也作为隐线。

主人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革命自有后来人。

小说重点描绘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几个不同身份的女人)对于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思想变化,对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的困惑,当两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时作出的艰难抉择。

新生的力量在新旧势力的联合压迫与绞杀下,各种各样的不成熟的革命活动已经决定了各种人物的悲剧性。

“蜩蛄会”只是这场悲剧的一个插曲,就连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未得以善终。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以陆秀米的成长和开展斗争的过程为主线,穿插其他人物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要脉络清晰简明,背景铺陈上费煞作者苦心,“积十年心血完成”(封底介绍语),此起彼伏显得十分自然,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没有重大场面的描写,却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小场面展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就连各种细节都有照应,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件安排有序,这说明作者对故事本身操控自如。

故事梗概1901年,十五岁的陆秀米正处青春困惑,发疯二、三年的父亲离家出走,想要弄清父亲发疯的原因并不容易,此时出现了一个不明不白的表哥张季元更让她手足无措,半年后,张季元与“蜩蛄会”成员先后遇难。

直到三年后(1904年),秀米看了张季元的日记发疯,清醒后随母亲的意思嫁往长洲,不料出嫁途中被花家舍土匪劫持,一个月后被五爷强暴,四个月后花家舍内讧胜利者六爷要娶秀米,却在成亲当晚被五爷的马弁伙同小驴子里合外应所杀,秀米落入马弁之手。

五个月后,攻梅城事败逃往日本。

四年后(1908年)带着儿子小东西从日本回到普济,成立放足会,自治会,收取摊派款失败后改为成立普济学堂,在上线“鹞鹰”的指挥下,进行痛苦而迷茫的斗争活动。

分析《人面桃花》中秀米的抗争性

分析《人面桃花》中秀米的抗争性

分析《人面桃花》中秀米的抗争性《人面桃花》是格非的一次先锋尝试,在90年代初,文本形式和叙述角度遭遇困境,作家们在“怎么写”方面有所创新,但与“写什么”结合在一起时,就不是那么可观。

但这部作品很好的将两者结合到一起。

格非谈到:“我曾经只重视小说的哲学内涵,现在我觉得人物和故事是小说的血肉。

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考虑到塑造人物和讲好故事。

”《人面桃花》塑造了秋瑾般女革命者秀米,以秀米、老虎、喜鹊三个不同视角讲述了秀米从女儿到女人到校长再到禁语人的人生经历。

一、秀米对同时期女性的抗争秀米是困惑的,面对周围各型各色的女性,与张季元暧昧不清的母亲,一辈子都在渴望嫁给属猪男人的翠莲,一直干着家务事二十四岁认字、作诗的喜鹊,她在看了周围女性的遭遇以后,她开始逐步追寻自己,认清了自己所求——革命。

作品中描述道“秀米觉得身外的世界虽然藏着无数的奥秘,却始终对她保持缄默。

她宛若置身于一处黑漆漆的封闭的屋子里,只能凭借暗弱的光线,辨别屋子的轮廓”,她开始慢慢打开束缚她的高墙,击碎他人的给予女性期望的束缚,同样也带给了一些女性的改变,如喜鹊后半生的醉心诗词,终身不嫁。

《人面桃花》以秀米父亲陆侃忽然出走为开端,秀米想弄清父亲发疯的原因,是她抗争之初,她询问身边的可以问的人,但是这些人都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母亲“当即把筷子往桌上一拍,拍得桌上的四只碗同时跳了起来”;她又去问翠莲,翠莲蛮有把握地说:“不为别的,都是韩昌黎的那张狗屁桃源图惹出来的事。

”这个解释也后来也被不攻自破;而喜鹊的回答是“就这么疯了呗”。

三个人不同的描述,但是中心目的却是让秀米不在乎有这么好奇的好奇心让秀米继续像他们一样被禁锢在其中,但是秀米“她的好奇心就像一匹小马驹,已经被喂得膘肥体壮,不由她作主,就会撒蹄狂奔。

”秀米周围亲近的人,母亲对父亲发疯的封建迷信做法,不理解父亲发疯的原因,翠莲的一辈子仿佛被那算命先生钉住,最后以乞丐身份走远。

二、秀米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人面桃花》一开始就显示了秀米寻找自己、寻找外部世界的动机的渴望,透露出困惑。

格非《从面桃花》的寓言化叙事

格非《从面桃花》的寓言化叙事
泪。
不平静 ,他翩然一 去的洒脱 使我 们 内心更加凄 凉。这就使小 说 自 身具 有更深长 的意味 。我们 闭眼 的时候他仿佛 在我们身边 ,我们 静 下心来想事 的时候他 又好像萦 绕 在我们周 围。父亲下楼 了 ,他 是一个疯 子怎么一夜之 间他 的病
全好 了?秀米想 了好半 天也摸 不
观 照超 越 了历 史 成 为 了某 种 寓
定是去 了某一个孤 岛上 ,享受
他 自己设计 的梦想 去了 ,亦 或是 云游 四海 天地为家 了。他表 面的 淡然冷静 暗示着这 个世道如 此的
去 ,别 有 天地 非人 间 ” “ , 蕲水 城西 向北看 ,桃花落尽 柳花残 ” , “ 如今 非是 秦 时世 ,更 隐桃 花 亦 笑人 ” 。我想 在他 们 的文 字 里 , 亦 多 是 灌 注 了 人 世 的 哀 伤 和 眼
格非 ’ 面桃花) )的寓言化叙事
国 王博 园 孙 正 艳
面桃花》 跟 以前他所 写的小说 的风 格大 不一样 ,在这部 作 品中处处 流露 出 内容摘 要 :格 非的作 品
对于生命 的缺憾 ,一种无从感 知却又 实实在在 的空虚 ,这就给 我们造成 了一种叙事 空缺 ,同时,表现手 法
的衙 门 。 所 谓 ‘ 然 一 只 云 中 翩

代人 为之 努 力 的乌托 邦 梦想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吧 ,不然那 么多的革命者 怎么会 冲破一 切牢 笼决 然 地 向往 未来 , 而不 去反思过去 ? “ 乌托 邦 的实
会终化 为历史 的陈迹 。特别是 秀 米 以女 性柔弱 的身躯承 载了历史 苦难 的磨砺 ,在 她相对完 整 的生 命跨度 里 ,经历 了少不更 事 的纯

格非《人面桃花》视角分析

格非《人面桃花》视角分析

吴笑欢转换式人物有限叙事视角———格非新作《人面桃花》视角分析 格非的长篇新作《人面桃花》(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简而言之,讲述的是一个女人追寻她的梦的故事。

这个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她的爱情,另一是她的理想。

因此,整个故事的主旨就落在了“追寻”二字。

它同样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主人公陆秀米追寻她的梦,另一是叙述者带领读者追寻那段业已逝去的革命历史。

主题是作者个人性的发挥,隐匿在形式要素之中,它要求形式更好地为其服务。

视角作为最突出的形式技巧,对小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如戴维・洛奇在《小说的艺术》中所说:“确定从何种视点叙述故事是小说家创作中最重要的抉择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小说人物及其行为的反应,无论这反应是情感方面的还是道德方面的。

”①所谓视角,就是“小说家为了展开叙述或为了读者更好地审视小说的形象体系所选择的角度及由此形成的视域。

”②在整个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叙述者必然要通过视角的控制来引导读者进入小说的表象世界,从而领会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

整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故事,叙述者以一种写史的笔法叙事,而历史必然是以绝大多数史实的被遮蔽而写就的。

因此小说并未采用全知的叙事策略,而是采取一种疏离的立场带领读者去追寻历史及其生成的意义世界———以小说中的人物作为视角人物,通过该人物的视觉、听觉和想法来注视周围的一切并展开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篇小说中,作为视点的人物是不固定的,因此,我们称其为“转换式人物有限视角”③。

具体来看,整个故事有四章,四章中所采用的叙事视角各不相同:第一、二章是以女主人公陆秀米为视角人物,第三章以少年老虎为视角人物,第四章则主要以喜鹊为视角人物。

本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会选取这三个人物作为小说的视角人物。

从谁的视点去观察和展开叙述,势必会用谁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观照对象和叙述内容。

小说里陆秀米(仅限于一、二章中)和老虎都才十四五岁,第四章中喜鹊虽然年龄大于他们,但是她不识字,对世事的认知也不够深入,因此并没有受到太多传统意识形态的同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段中,他们生活在普济的世界里,但却站在革命历史之外,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那段革命历史。

迷梦中的桃花源——格非《人面桃花》中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迷梦中的桃花源——格非《人面桃花》中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晚清是中国社会被迫由闭关锁国向“门户开放”的转型阶段,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由“学而优则仕”到“师夷长技”思想的转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的转型也必然会影响生活其中的人,尤其是关心国家大事却又无所适从的知识分子。

动荡的时代造就了当时文人的特殊心理,也正因此通过研究分析当时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走进、了解那个动荡的年代。

格非的《人面桃花》中的知识分子正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人面桃花》主要讲述了清末生长于江浙普济一个快要破败的乡绅之家的女主人公陆秀米传奇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期间无论是少女时期与“表哥”张季元的接触、爱慕还是被绑花田舍后与韩六朝夕相处的经历,见证花田舍的破灭或是在看了张季元的日记后,东渡日本重回普济后,在普济建立学堂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小社会都体现了一个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的心路历程。

一、痴人说梦———《人面桃花》中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分析在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传统价值观点是“学而优则仕”,然而当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时候这些传统知识分子往往又会选择归隐、避世。

但“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他们的归隐田园又真的是看破红尘,远离一切吗?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格非《人面桃花》中的陆侃和王观澄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可以从他们二人的经历中看出端倪。

(一)阁楼中的陆侃“父亲从楼上下来了”1〇小说故事的开端便以父亲的下楼开始了,读及下文我们知晓:父亲平时是极少下楼的,除了每年的正月初一接受全家的贺拜。

小说开头就极大的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了悬念,预示着一场大变革的开始。

在女儿陆秀米眼中“他原本就是一个活僵尸,口眼歪斜,流涎不断,连咳嗽一声都要喘息半天”2〇,然而今天父亲自己却神气活现的没事人似的走下楼来,还拎着一只笨重的藤条箱。

那么父亲为什么要出走?他又是怎样疯的呢?对于父亲的发疯,秀米认为“四只碗同时跳离了桌面,也许是父亲发疯的真正原因”,翠莲认为“都是韩昌黎的那张狗屁桃源图惹出的事”3〇,喜鹊却回答“就这么疯了呗”,而宝琛说:“天底下的读书人,原本就是一群疯子。

格非 人面桃花读后感

格非 人面桃花读后感

格非 人面桃花读后感
《人面桃花》是作家格非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而受到广泛赞誉。

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同时也探讨了爱情、欲望、信仰等深刻的人生问题。

小说的主人公是陆秀米,她是一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却在家族的变故中失去了一切。

在她最失意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神秘的男子,这个男子给她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信仰。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个男子的真正身份逐渐浮出水面,陆秀米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小说中,格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小说中也充满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阅读《人面桃花》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让我感叹不已,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拥有的一切。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的人生哲学。

《人面桃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
文学才华,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格非 人面桃花读后感

格非 人面桃花读后感

格非人面桃花读后感摘要:一、格非及《人面桃花》简介1.格非的基本信息2.《人面桃花》的创作背景与主题二、作品情节概述1.小说开篇及背景设定2.主人公的命运与选择3.重要情节的转折与高潮4.结局及作品寓意三、读后感分析1.对作品主题的思考2.对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感悟3.对小说叙事手法与艺术特点的评价4.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四、结论1.总结读后感2.表达对《人面桃花》的推荐与期待正文:《人面桃花》是当代著名作家格非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反映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迁。

在这部作品中,格非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精湛的文字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小说以二十世纪初的江南水乡为背景,围绕主人公杜晚香、许端午、许岙三个人的命运展开。

杜晚香与许端午青梅竹马,却因战乱与家庭变故而失散。

杜晚香误入风尘,成为名噪一时的歌女,而许端午则投身革命,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两人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守着对彼此的承诺。

作品的高潮部分,许端午在执行任务时受伤,恰逢杜晚香怀孕,为躲避战乱,两人决定结婚。

然而,在婚礼当天,许端午因伤势过重去世,留下杜晚香独自抚养孩子。

《人面桃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作品的主题非常丰富,既表现了爱情的美好与坚守,又展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抉择。

其次,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命运多舛,让人对他们充满同情与敬意。

尤其是杜晚香这个角色,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让我深感敬佩。

此外,格非的叙事手法独具匠心,文字优美,让人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人面桃花》是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小说。

它以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为载体,成功地传达了作家对历史、命运、爱情等主题的思考。

格非《人面桃花》读后感

格非《人面桃花》读后感

格非《人面桃花》读后感1. 哇,《人面桃花》这本书真的太让我着迷啦!就像秀米说的:“我要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也总是梦想着去探索新奇的地方呢。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玩,我就说:“我们去那边的树林看看吧!”大家都兴奋地跟着我,就像秀米踏上她的旅程一样,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觉得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都要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呀!2. 哎呀,《人面桃花》里的那些情节真的好特别呀!比如张季元说的:“这天下马上就要大乱啦!”这多像我们有时候对未来充满各种猜测呀。

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们讨论长大后的事情,一个同学说:“以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大家叽叽喳喳地说着,不就和书里的他们一样嘛。

这本书让我知道,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变化呀!3. 哇塞,读《人面桃花》的时候,感觉自己也进入了那个世界呢!像陆侃说的:“我要造一个风雨长廊。

”我也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呀。

有次我跟爸爸妈妈说:“我想在家里搭个秘密基地。

”他们都笑我,可这和陆侃的想法也没什么不同呀。

这本书让我懂得,有梦想就要去尝试呀!4. 嘿呀,《人面桃花》真的好有意思!秀米的经历就像一场冒险,就像她说的:“我不知道前面等着我的是什么。

”我也有过这种感觉呢,有次去一个新的地方玩,心里也在想:“这里会有什么好玩的呢?”这不就和秀米一样嘛。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人生就是充满了惊喜和未知呀!5. 哇哦,《人面桃花》这本书真的让我好有感触啊!里面的人物都好鲜活呀,就像翠莲说的:“我可不想一辈子待在这个地方。

”我也会常常这样想呢。

记得有次和朋友抱怨现在的生活,朋友说:“那我们以后去别的地方呗。

”这不就是我们的追求嘛。

这本书让我知道,我们都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呀!6. 哎呀呀,《人面桃花》真的太精彩啦!那些人物的对话好生动,比如喜鹊说:“小姐,你可别吓我呀。

”我也有过和朋友这样互动的时候呀。

有一次我开玩笑吓朋友,朋友就说:“你别吓我呀!”真的和书里好像。

这本书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很珍贵的呀!7. 哇啊啊,《人面桃花》真的让我好感动呀!里面的故事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像丁树则说的:“这世道变啦。

书评格非《人面桃花》

书评格非《人面桃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书评格非之《人面桃花》摘要:格非小说《人面桃花》以陆秀米追求大同理想社会,走上革命道路为主线,通过对秀米内心感情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人在辛亥革命前后一段历史时期里的心灵矛盾和精神迷茫。

本文试图通过对女主人公陆秀米随着中国革命,追寻她无法企及的大同理想世界,最终梦想幻灭这一命运悲剧故事进行探索,旨在回溯那段已经逝去的革命历史,也发掘革命背景之下的人们无法躲避时代整体性失败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人面桃花》陆秀米大同世界命运悲剧《人面桃花》故事梗概光绪二十七年春,罢官回籍的陆侃突然从普济消失,不知所终。

其女陆秀米开始第一次正视她所面对的这个世界。

几天后,革命党人张季元以养病为名来到了普济。

在秀米的眼中,张季元就是这个神秘世界的象征:他查访一个六指木匠,联络地方革命党,购运枪支,准备起义;他去过日本横滨,与母亲的关系也令人生疑。

而对于张季元来说,这个他暗中渴慕的美貌少女的存在使他对革命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两人之间的情感于暗中滋生并迅速成长,但随着革命党的被剿灭,特别是张季元猝死而告终。

秀米于出嫁途中遭遇土匪绑票,被劫至偏野小村花家舍的一处湖心小岛上。

但同一时间,土匪云集花家舍亦在酝酿着一场重大事变。

在岛上,秀米从一名尼姑韩六的口中得知了花家舍的所有秘密。

她对父亲在普济建立桃花源的疯狂举动似有所悟,而阅读张季元留下来的一本日记,也使她了解了革命党人创立大同世界的真正动机。

随着土匪头领们一个个神秘死亡,花家舍这个“人间仙境”于一夜间变成一堆瓦砾,而暗中活动的革命党人六指木匠则控制了局面,并收编土匪于第二年发动起义,攻打府州梅城。

起义失败后,秀米被送往日本。

几年之后,陆秀米受革命党人指派从日本带着年幼的孩子返回普济,联络地方豪强,进行革命准备,并建立普济学堂。

在当地人的眼中,秀米已经变成了与父亲一样的“疯子”。

她的革命蓝图中混杂了父亲对于桃花源的梦想,张季元的“大同世界”,当然还有花家舍的土匪实践,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 第193 页. [2] [3] 陈鼓应.《 老子注译及评价》 [M].北京: 中华书 局, 1984年版.
[4]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M].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71
担忧、 恐惧, 都承受着历史文化的冲突与夹缝的压力。“女 ‘ 儿’ 既非一个充分 自足的概念 , 又非一个充分自 立的人生阶
段, 它表明了 一种当然离不开双亲界定的意义内 ’ 涵。③ , 正是
由于“ 女儿性” 具有这样的能指内涵,女儿性” “ 才有了回归 的可能。 母性” “ 也不是一个充分 自足的概念 , 它是“ 女儿性” 的延续 , 是连接母女关系的纽带。 秀米最终回归现实生活也 复苏了“ 母性”“ 、女儿性” 。 马斯洛将人的欲望分为五种 ,第三层归属和爱的欲望
参考文献 :
明的过程, 是一种真正的精神自由。
如何才能达到“ 诗意的栖居” 按照道家的要求就是要 ? 做到“ 心斋”“ 、坐忘”“ 、物化”即只有在净化一切世俗之念 、 , 与“ 玄同冥合的境界中才能明心见性 , 物” 获得真实的自 我。 这种存在方式的获得在于恰当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 然和谐相处, 只有与物自 然相接、 相亲,与物为一”走出封 “ , 闭的自我 , 获得更大的 自由, 求得生命的彻底解放 , 获得心 灵的平静与审美愉悦。 李白曾经怀持着儒家积极人世、 建功立业思想, 于唐天 宝年间奉诏赴长安 , 为翰林供奉 , 但实际上唐玄宗只是把他 看作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 ,使他深感政治抱负的幻灭。而
张季元和具有象征意味的“ 都是她性欲冲动的表现。母 门”
精致的细节描写,显然秀米的这场梦直接受到明显的动机
的支配 , 梦里的情景或事件 , 是用来满足她的种种欲望的。 然中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 , 而且在于人们寄情于 自然 、 从自 然中求得情感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 增进人生的情趣, 达到“ 诗意的栖居” 的理想状态。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说, 也就 是人与自然平衡的“ 绿色的人生” 。 但是现实生活中, 人类囿于一己之私, 身为物役 , 为名 利所累, 时时感到痛苦 , 时时感到不 自由, 的生存状态 这样 往往是“ 非美” 当自 的。 然不再是被征服、 被索取的对象, 而成 为欣赏与热爱的对象, 我们才能爱护它、 尊重它, 而不是敌视 它、 破坏它。 所以, 只有超越了现实的功利性 , 自然融为一 与 体, 才能超越现实的不 自由的存在 , 达到“ 诗意的栖居” 。在 对 自然的审美中超越个体和现实,这是一种由去蔽走向澄
亲、 秀米、 张季元诸人在寻亲的过程中, 秀米和张季元的爱 情暗中滋长。翠莲和张季元的暖昧行为直接推动秀米的心 理行为和语言行为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这种“ 偏离” 使这个 置身于虚构历史中, 追求乌托邦的人物身上, 折射出现实生 活的色彩。如果说秀米沉酒于心中的乌托邦是一种玄想的 话, 那么她对爱情的憧憬又常常将她拉回现实的生活图景。 二、母性” ‘ “ 和’ 女儿性” 的缺失与回归 鲁迅先生在《 南腔北调集 关于妇女解放》 一文中谈到,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 有女儿性, 无妻性。c 2关于“ 女儿性” , 也许可以看做是柔顺 、 无邪、 纯情希望得到人庇护; “ 母性” 则是带有兑现 自身蕴藏着母爱能量的一种感情意向。 在“ 六指”“ 、花家舍”“ 、小东西” 三章中, 秀米作为一个 “ 女儿”其父亲的叛逆之女, , 母亲的不孝之女的特征或隐或 显的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秀米在传统禁令下的反传统的爱 情, 她的内心理想与内外压力的交战, 与母亲之间观念的冲 突与亲情的联系, 以及对未来生活命运发生的思虑 、 、 向往 且, 繁琐拘谨的宫廷礼仪 、 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 权臣们的 低毁, 使天性放荡不羁的他不堪忍受。 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 距, 使李白感到功名利禄只是人生痛苦的负累, 而最能给人 以慰藉的还是宽容无私的自 当诗人与众鸟相对, 然。 与孤云 相对, 与青山相对, 便感到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挣脱了世俗 的枷锁, 回归了自 然本性, 获得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状态。 有青山相伴, 心心相印, 人世的一点点烦恼和孤独又算得了 什么, 有情有意的大自 然才是人类的精神的家园。 不仅是《 独坐敬亭山》中国古代许多诗歌中都充满了 , 生态智慧。 在生态危机 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 , 如果能够注重 发掘本民族的生态资源,从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古人钟 情山水 、 自然的审美境界 , 回归 对于保持对大 自然的热爱 、 保持天真纯朴的自 然本性、 克服“ 人类中心主义”恢复人与 、 自然的和谐关系, 将会有莫大的助益。
秀米在传统禁令下的反传统的爱情她的内心理想与内外压力的交战与母亲之间观念的冲突与亲情的联系以及对未来生活命运发生的思虑向往然中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而且在于人们寄情于自然从自然中求得情感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
解 读 格 非 《人 面 桃 花 》
钱 雪琴
(扬州大学 瘦西湖校区, 江苏 扬州 225009 ) 格非的《 人面桃花》 中人物性格都具有原欲意义上的理 想主义色彩。 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 、 古老 乡村,包括家庭组织在内的溃败,都被织进了这张原欲之 网。文章由三部分组成: 一、 然欲望的原始冲动; 二 、母 自 “ 性” 女儿性” 和“ 的缺失与回归; 三、 理想和自 我的追寻。 一、 自然欲望的原始冲动 由于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生存空间的千差万别 , 人 的欲望或者说是生存 目标必然会形形色色。根据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 我实现的人》 自 中的划分, 人的欲望可 分为如下五种 :生存需要 、 安全需要 、 归属和爱的需要 、 自尊 的需要 、 我实现的需要严I 论人的欲望 、 自 X 需求之间存在着 怎样的差别, 所有的需求都建立在生理需求的基础上。 只有 在本能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 其它层次的需求才会实现。 作家以一种人最基本 、最内在的自然存活方式切人小 说, 开掘出一条通往人心灵底层的曲折路径米身上所表
中激情的体验催生了其小说的意象之花。如骏马、 沙尘、 顶 戴、 缨络、 马刀等事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意象色彩。这些都 是她以后重返普济演绎一场惊天动地的乡村革命的隐喻。 这个只断断续续读了几天私塾, 从未见过世面的乡村少女 , 即使是在新婚之日 遇到劫匪, 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镇静。 她 有如此的气魄使她 日 后成为革命发动者变得合情合理。在 她内心深处 , 一直充满叛逆, 一直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以, 所 她能从容地与花家舍的土匪周旋 , 能传奇般的走出花家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