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五个原则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是指中国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五个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这些理念包括:
1. 创新性: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 经典性: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理解和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传统和经典概念的理解。
3. 连续性:强调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知识的连续框架,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融合性: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5. 实践性: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五大课程理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中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
数学教学原则大全
数学教学原则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总结,是教学经验的结晶,是约束教学指导思想和实践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依教学目的而定,反过来、遵循教学原则又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障,要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奠定他们健康发展的数学基础”的目的,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下一些教学原则。
1、联系实际原则。
数学科学概括性强、抽象程度高,而中学生思维的运行往往依赖直观、现实的背景,教学工作需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把学生熟知的现象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问题思考的背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益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2、数学化原则。
“数学化”指以常见的现象或普通的事例为背景材料,用数学的表达方式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
“数学化”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是数学知识发生发现过程的再现,是学生必须经历的思维和表达活动。
3、再创造原则。
虽然教学工作中的“数学化”不可能成为知识发生发现历史的真实,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却可以成为真实的知识发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必须做好“数学化”的再创造。
首先,“定义、定理、算律”等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结论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再创造”工作应围绕这些核心内容展开。
其次,中学数学课程拥有众多的规律性结论,受教学时限的制约,“再创造”工作应有选择地开展。
第三,在确定“数学化”的课题后,做好相关教学材料的选取、加工和重新组织工作。
第四、运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直观展现“再创造”的数学化过程或过程的关键步骤,把学生带入经过教师再创造的“数学化”情境之中。
4、思想实践原则。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丰富、思维容量巨大,科目众多、思维方式多样,形式表述严谨、抽象思维深入,不同门类知识相互交融、思维活动的跨度大、灵活度高,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以探究知识的由来、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领悟蕴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他们的学习是思想上的实践过程。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数学知识是有层次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2.突出实际:数学教学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性的数学问题和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3.强调思维: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培养兴趣: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5.贴近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产生学习的兴趣。
6.注重实践: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探究,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7.多样化教学:数学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8.激发竞争: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赛、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启发性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认知心理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6.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工具,如幻灯片、电子白板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翻转课堂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课后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和反思。
中学数学教学原则
中学数学中,方程、数列、不等式等问 题都可利用函数思想得以简解; 几何量的变化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函数值 域的考察加以解决。
2、数形结合思想
“数”——方程、函数、不等式及表达式,代 数 中的一切内容; “形”就是图形、图象、曲线等。 数形结合的本质是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 形的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 数形结合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 “形”直观地表达数,以“数”精确地研究形。
3、分类讨论思想
数学中的分类有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两种, 前一种分类是以分类对象的外部特征、外部 关系为根据的,如复数分为实数与虚数等, 这种分法看上去一目了然,但不能揭示所分 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后一种分类是按对象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 进行分类的,如函数按单调性或有界性分类, 多面体按柱、锥、台分类等。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途径
1、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 思想方法 (1)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 2 )引导学生对定理、公式的探索、发现、 推导的过程 。 2、在小结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揭示、提炼概 括数学思想方法; 3 、抓好运用,不断巩固和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原则
数学教学的原则
学习数学化原则
适度形式化原则
1.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化归与转化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
用函数的观点、方法研究问题,将非函
数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通过对函数的研究, 使问题得以解决。即:将问题转化为函数问 题,建立函数关系,研究这个函数,得出相 应的结论。
4、化归与转化思想
在教学研究中,使一种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 化为另一种研究对象的数学思想称为转化思 想。体现在数学解题中,就是将原问题进行 变形,使之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或已解决的 或易于解决的问题,就这一点来说,解题过 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原则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原则
一、学生导向原则:
1.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参与实践和探究。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交流和合作。
二、循序渐进原则:
1.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阶段,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内容。
2. 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地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3. 适时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逐步理解和提高。
三、趣味性原则:
1. 融入生活情境、游戏元素和趣味性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
3. 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互动性和吸引力。
四、实践性原则:
1. 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置实践性任务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3.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
五、差异化原则: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
2. 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规
实小数学教学应遵循以下规范: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启发式教学: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循序渐进: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教授数学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4.巩固与拓展:教师应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灵活运用: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并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反馈与评价: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提升。
7.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8.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
9.课后作业:教师应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及时批改和讲解作业,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和改正。
10.教学评估:教师应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教学质量。
数学的教学设计原则
数学的教学设计原则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际生活技能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学生的最佳学习体验。
1. 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学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而不是教师。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结合实际应用数学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上,而应该注重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和价值。
3. 强调系统性数学是一门非常系统的学科,数学教学设计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的体系结构和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
4. 重视知识点与技能练习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也要落实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数学的应用技能。
5. 强调趣味性与互动性数学教学应该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6. 重视多元化在数学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人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人需求和优势的教学方案,以实现所有学生的学习目标。
7. 强调反思与评估在数学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进行反思和评估,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的数学学习环境。
此外,需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估,让学生获取自身学习状态的反馈,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以上这些原则是制定用于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南,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掌握了这些原则之后,教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创造出更加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 基本原则
数学 基本原则
数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确定性原则:数学中的定理、公式和推理都必须是精确的,不能有任何模糊和歧义。
这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的严谨性的体现。
2. 公理化原则:数学的所有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组不证自明的公理之上的。
这些公理是数学的基础,所有的定理和公式都是从这些公理推导出来的。
3. 逻辑推理原则:数学中的所有结论都必须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不能依赖于直觉或者经验。
这是数学的严谨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4. 抽象性原则: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理想化,它研究的是抽象的对象和关系,而不是具体的事物。
这使得数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5. 无限性原则: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无限的,这使得数学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6. 一致性原则:数学的理论体系必须是内部一致的,不能有矛盾。
这是数学的可靠性的保证。
7. 完备性原则:数学的理论体系应该是完备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明确
的答案,不能有无解的问题。
以上就是数学的基本原则,它们构成了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的严谨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探析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希望对中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启发。
一、教学原则1. 知识的承前启后原则初中数学是一门层层递进,知识点相互联系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知识的承前启后原则,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和新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可以先复习图形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出图形的相似性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延伸。
2. 知识的由浅入深原则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逐步掌握更加深奥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方程时,可以先从一次方程开始,逐步引入二次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引导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对知识点的自主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函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应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因材施教: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性教学: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4.强调实际应用: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意义。
5.多样化评价:评价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和指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应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的原则
数学教学的原则数学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有许多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数学教学的几个重要原则。
1.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学习方案。
在数学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可能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水平。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个性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地参与数学学习,并且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2. 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采用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更快地记忆和应用它们。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分组并共同合作,以达到学习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互相帮助,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此外,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社交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4. 知识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联系,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过让学生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整体框架和内在逻辑。
数学教学应该具有实用性,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实用性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个性化教育、体验式教学、合作学习、知识联系以及实用性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原则
数学教学的原则
1.建立数学概念体系:数学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概念体系,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 注重数学应用: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强调数学的逻辑性: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逻辑性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数学的逻辑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推理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 重视数学的实证性:数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实证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实验和验证等方式,掌握数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5.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自主探究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逐渐建立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学习模式。
- 1 -。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袁诗钟教无定法,但教有原则。
如何使得教学过程更规范、更高效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
本人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及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1.小步子原则:每天我们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跨度过大都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单元教学内容的时候应以较小的步子来完成单元的教学任务,这就是小步子原则。
即要求单课时教学内容不宜过多,出现的题型及相关的知识不宜过多、过杂。
应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对重要的题型要不断重复,如例题、练习和作业使用相类似的题目。
2.巩固性原则:知识的遗忘不断在发生,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这要求在教学中遵守巩固性原则,即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不断的重复是必要的。
知识要点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巩固,有效的方法是连续复习十多天以保持比较长久的记忆。
巩固性原则不仅在单课时中要体现,在单元教学及整个高中教学中都要体现。
在课时教学中对某个知识点教学中应做到多次出现,做到有引入、有论证、有应用、有回顾总结及课后作业,做到不断巩固。
在一个单元中,每节课都应复习前几节课所学知识点,而就应只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做到不断重复才会巩固。
3.激励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的成功才能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通过激励来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就是激励性原则。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都一帆风顺,这需要老师不断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并不断上进。
在学习成功时给予表扬,在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指出克服困难就是进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保持高昂的斗志,不断取得更好成绩。
4.思想性原则:数学是连接哲学的桥梁,是使学生具有抽象思维的重要学科。
数学本身就有许多思想方法,常用的有:联系与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讨论、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原理。
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没有思想方法也是不行的。
第六讲 数学教学原则
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1、知识与能力的内涵及其关系 传统的数学知识是指那种用数学术语或数学公式来表达的系统知识(陈述性知 识和程序性知识),我们称之为结果性知识。这种认识忽略了另外一种在数学 活动中形成的,不能或很难用语言、文字或符号系统表述的“缄默知识”, 它 是一种基于经验的素养,是从事数学活动者所获得的具有的能力与观念,包括 猜想、假设、直觉、合情推理等多种因素。它的获得过程是复杂的,一方面必
(2)数学抽象的层次性启示我们,数学教学一定要从最简单、最
容易认识的事物开始,一点一点的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讲授较高层次的数学概念时,一方面必须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工作,为新知识的 抽象创造条件。例如在讲授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应当复习求根公式,在讲 授异面直线的概念时应该复习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的概念,并对它们的的不同特 征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以典型、生动、直观的事例,让学生观察感知,使其从具
数)与科学数系的扩充过程(自然数—整数—有理数—
实数—复数)不同。 2.量力性是指教学时要量力而行,教学内容处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2.运用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1)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明确、恰当。教学起点是学生的现有水平,终点是学生 的潜在水平,要完成起点到终点的转化,学生应具有相应的使能目标。
例如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蜂房问题”、“四色问题” 等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既需要丰富的数学知识,更需 要较强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2.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念和进行必要的推理,以体现数学源于实际和揭示数学的发展过
(1)教学中要力求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科学的抽象,阐明数学概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基本原则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高中数学教学应该贴近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 灵活性原则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渐进性原则数学教学应该从浅入深,由易到难,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5. 合作学习原则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基本方法1. 前置导入法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例子或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 教师讲解法在引入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时,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形象化与具体化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
3. 练习巩固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大量的练习题目,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
4. 案例分析法在学习具体知识点时,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实际或历史案例等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5. 合作探究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探究中主动学习和积极合作。
6. 课外拓展法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课外拓展,通过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料,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和数学研究,开拓数学思维和视野。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原则
数学教学原则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是数学教学取得成效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它来自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反过来又对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疑要遵循普遍的、一般的教学原则。
我们这里论述的数学教学原则是基于两方面原因提出来的。
一方面是数学学科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中学生认识发展的基本特点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的。
因此,我们将主要强调四条数学教学原则:(1)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以下我们将依次讨论这些原则。
6.2.1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一、严谨性与量力性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
即逻辑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它要求数学概念必须严格地加以定义,即使是那些最基本、最常用,而又不能按逻辑方法加以定义的原始概念,除了直观地用语言描述之外,还要求用公理加以确定。
它要求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准确、精炼,数学推理、论证必须合乎逻辑地进行,即使数学计算也要求无可争辩。
可以说,整个数学学科体系就是一个严谨的逻辑结构。
数学的严谨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数学的严谨性的产生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经历了相对不严谨或不太严谨的阶段。
比如,微积分在19世纪以前,尚未确定其严密的逻辑基本时,是及不严谨的。
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微积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蓬勃发展,反而随着这种不太严谨的发展,促成了自身的完善。
就历史而言,数学只可能具有相对严谨性,或者说成阶段性的相对严谨性。
另外,侧重于理论的基础数学和侧重于应用的应用数学,在严谨性上也有很大差别,这就是数学具有不同层次的相对严谨性。
数学教学的严谨性要求,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授时,学生在理解、掌握、运用这些知识时,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数学内容的叙述必须精炼准确,结论的推导、论证和体系的安排,要严格、周密。
事实上,对于数学的严谨性,学生要有一个逐步适用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逐步引导:数学教学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逐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启发式教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不仅仅是记忆和机械地应用公式和算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求解新问题的欲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参与到数学的探索中来。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将讲解、演示、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方法与手段结合起来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等。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评估结果,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考虑个体差异:数学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辅导方式。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6.鼓励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8.及时反馈和评价:数学教学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如作业、测验、考试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高中数学是我国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高考必修科目之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一、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繁多,难度大,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归纳法、演绎法、举例法等,让学生能够形成整体和概括性的认识。
二、注重启发性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是对学生思维启发及创新能力的锻炼。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提示与启发,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课堂互动
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开展多种讨论、交流活动,集思广益,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适宜材料
高中数学教材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在教学中应注重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材料,提供优质资源和多元素素材,以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
五、以学生为本
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个性化差异,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六、开展评价
教育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开展全方位的评价,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单向、交互性、反馈性的评价。
数学教学原则
数学教学原则
数学教学原则是以积极性和愉快感为核心,以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处理变换问题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认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探索现实问题的思想模式和工具教学原则。
首先要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其次,坚持以实践为主要特征,让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以增加学生实践性感受。
再次,改进教学方式,部分的数学问题采用讨论、抢答、讲评等方式来解决,达到理解视为主,分析视为辅。
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此外,要督促和让学生体会古典数学的典雅和美,从数学的发展史上汲取宝贵的精华,挖掘新的数学研究结果,避免数学水平陷入停滞,引导学生在数学上主动拓展。
最后,尊重和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放宽学习数学的框架,让学生自由发展,让他们在全新的视角中看待数学问题,发掘最新的数学思想。
如果遵照上述数学教学原则,使学生能深入到数学的内涵深处,思考数学的规律,探究变换问题的解决办法,能更好、更快的学习数学,培养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的五个原则
作者:马登云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08年第11期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在此,对数学教学中的五个原则作初步探讨.
一、加强思想性原则
思想品质是人所具备的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发掘思想教育功能,可根据教材内容适时介绍我国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介绍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枝术,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国家.日积月累,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提高学习兴趣原则
只有乐教,学生才能乐学,兴趣是学习中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泼、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靠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结构,通过教学知识本身激发.因此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子”,力求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活泼,使课堂情趣盎然,引人入胜.学数学要记大量的概念、公式、定理.有做不完的习题.这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学习数学.教师应把学数学的苦学变成乐学,而乐学的基础来自兴趣,数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思想.让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数学贴近生活.比如初中教材中的黄金分割知识,大量存在于客观环境之中,如眼睛在面部的位置,矩形长宽的比例,工农业生产的优选法等.当都符合黄金分割时,产生出最佳的位置、最美的效果和最好的方法.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三、强化学生活动原则
“联系生活学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应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学习主体,尽可能当启迪学生智慧的引导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能一切包办代替.学生今后进入社会,他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派上用场的不会很多,而真正需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材的能力.这些基本素质必需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动手实习才能完成.中国学生每次参加国际大赛都是满载而归,可每年的诺贝尔奖的得主中却没有大陆的中国人,这个反差太强烈,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剧.学生学得呆板固然有教材体系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让学生自我研究的机会太少,参与的讨论不够.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动手、研究、讨论等形式解决,让学生领悟到“怎样学习”的内涵.
四、搞好分类教学原则
任何一个教学班上学生的层次不可能完全相同.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研究专门性的数学问题只是一少部分学生的努力方向.教学中应给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满意,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面对全体,根据学生各自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五、着重实践原则
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学数学的目的在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问题,让学生参与实践,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银行储蓄利息的算法,统计初步的应用,都是数学应用的好例子.加强知识的应用,防止知识与生活不相联的问题,让学生努力学习教材知识,并把它用于实践,回归自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比较偏重于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而常常忽略了解题的基本策略.解题技巧的指导,是针对微观层面而言的,具体来说不外乎计算技巧、能力、一些公式,数量关系的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只要学生假以时日、反复训练是可达到教师所
期望的目标的.例如,出租车费用与打公用电话问题,学生在掌握了其基本数量关系之后,可
以轻易地解答出来,从而掌握此类问题的一般解法,这也正是教师所普遍期望的教学目标.关
于解题策略,它应显得宏观一些(尽管它与解题技巧不可截然分开),从策略的角度出发,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如果说解题技巧的训练带有一种封闭性,那么解题策略的学习更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对众多的课改题,我们应引导学生真正掌握解题的策略,从本质上对这些生活中实际问题形成一种多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学生长时间接受了一种解题技巧的训练,他们的脑海里很容易形成一种定式化的思维过程,满足于对教师所授技巧的掌握,因而解题的思路变得狭窄.另外,如常见的“租船问题”,经过多题纯技巧性的训练之后,学生便认定了如果要节省花费,那只要使大船租的尽可能多些,小船尽可能少些,然而,由于人数、单价的变化,使得这种想法往往并不能得到最佳方案.在这种问题上,其实并不能得出一种通用的计算方法,而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对每种方案加以比较”.
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都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
的作用,必须坚持数学教学中的五个原则,勤奋学习,不断进行教改,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乐学、爱学,并在愉快环境中轻松愉快地、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