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6月份门诊处方10 985张,对其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占总抽查处方的6.3%(692/10985),其中主要包括联合或配伍不合理,选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滥用现象等。结论实行药师、医师和医院管理多方协作,建立合理用药的监管机制,是解决不合理用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临床用药中存在相当不合理用药现象,这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临床用药管理首先必须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1]。为此,定期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记录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归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本院2009年1~6月份门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每月随机抽查5日的处方,10 985张,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全院门诊各科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依据《新编药物学》(第5版)[2]、各药口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不合理处方用药类型、张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10 985张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处方692张占6.3%,其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情况统计
不合理用药情况处方(张)占调查处方比例%占不合理处方比例%
配伍或联合不合理
溶剂选择不合理13319.21.2
同类联用或重复用12317.81.1
联用影响疗效649.20.6
药物理化性质影响8312.00.8
选药不合理
剂型选择不合理415.90.4
特殊疾病用药不当568.10.5
用法用量问题
间隔时间不合理405.70.4
用法不合理324.60.3
剂量小486.90.4
剂量大375.30.3
药物滥用问题
滥用精神药物111.60.1
无用抗生素指征192.70.2
抗生素起点高50.70.0
合计692100.06.3
3 讨论
3.1 配伍或联用不合理
3.1.1 溶剂选择不合理如青霉素类药物除苯唑西林等恶唑类药物有耐酸性质,可选择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媒外,其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则在近中性(pH6~7)条件下稳定,其酸性或碱性溶媒均可加速药物分解,故宜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作溶媒。甲磺酸培氟沙星不能与含氯离子的溶媒混合,因其易发生沉淀。此外,水溶性维生素粉剂不能用含有电解质的溶液作溶媒,而宜用5%葡萄糖溶液。
3.1.2 同类药物联合使用或重复使用如抗生素,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谱,一种病原菌,医生可以选择多种抗菌药物,如厌氧菌感染时可选用克林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等,一般来说作用机制相同或作用方式相似的药物不宜联合使用,如选择了甲硝唑治疗厌氧菌感染,就不要再联合克林霉素,因其均对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有效,不必同时使用[3]。
3.1.3 药物之间理化性质改变如维生素C与碳酸氢钠使
用,二者间会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维生素B6与三磷酸腺苷二钠同时输液时,因维生素B6的pH值为3~4,而三磷酸腺苷二钠在pH8~9时相对稳定,故二者同时输液时有可能使三磷酸腺苷二钠发生沉淀,可能会影响疗效或产生副作用。如抗菌药物与微生态制剂合用,这在不合理处方中并不少见。大多数微生态制剂对抗菌药物敏感,二者同时使用会使微生态药物在疗效大大降低。若非联用不可,则应间隔2~3 h后服用,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应用氟喹酮类药物时,要注意不能与抗酸药及含铝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锌离子和钙离子等同时使用,因这些多价金属阳离子会与氟喹诺酮类发生络合作用,减少氟喹诺酮类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其生物和性。
3.1.4 联合时药效降低青霉素与阿莫西林联用,不但不会增加药效,反而可能降低药效。二者均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而发挥抗菌作用,合用可因竞争同一结合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
3.2 选药不合理
3.2.1 药品剂型选择不合理如外用药物选择一般的片剂,这样可因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药物难以吸收,达不到治疗效果。另外,一些抗生素外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3.2.2 特殊情况下的用药不合理如对肺部感染患者同时使用了氨茶碱和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等,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可抑制P450酶活性,降低茶碱的清除率,增高其血药浓度,这样有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另外,对糖尿病患者用含糖的制剂、有消化道溃疡患者用阿司匹林等。
3.3 用法用量方面
3.3.1 用药间隔存在问题如门诊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次/d(静脉注射),因其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血药浓度高出最小抑菌浓度4~5位时疗效明显,血药浓度再高也不能增加疗效。一般来说,血药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持续时间应大于给药期间的40%~50%时疗效才明显,故应把一天的总剂量间隔6~8 h给予是比较合理的。
3.3.2 剂量小影响疗效如抗生素应用中存在剂量偏小现象,这样不但影响疗效,而且会诱导耐药菌株产生。
3.3.3 剂量过大主要见于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治疗作用,但这势必增加用药的风险,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3.4 药物滥用问题
3.4.1 精神药物滥用如治疗失眠时开具较大剂量的安定类药物,不仅是单次用量较大,而且总量也较大,这违背了精神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原则。
3.4.2 用药指征不对用药这种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普遍使用了抗菌药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是病毒引起,并无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而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非常多见。
3.4.3 高起点用药这一现象主要见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一般地说,对轻症与局部感染患者应优先选择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作为预防性用药,不应该一开始就选用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很多,医生、药师、患者等都会对不合理用药现象产生作用。医生是药物治疗的主导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医生个人的医药知识、临床用药经验、药物信息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服务态度,都会影响其药物治疗决策和开处方行为,导致不合理用药[4]。药师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药师对不合适用药的责任主要有:调配处方时审方不严;对患者的正确用药指导不力;缺乏与医护人员的密切协作与信息交流。患者不遵守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的行为称为患者不依从性(non-compliance),也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重要因素,患者不依从的原因主要有: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理解、记忆偏差;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滥用药物等。
本次处方分析还发现除以上情况外,还较多地存在着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情况。如处方前记录项目不全,药物无含量,未注明用法,以瓶或盒论量,无处方日期等问题。调查中表现出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较高,一方面说明部分临床医生对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掌握不够全面,合理用药意识不强,有的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规滥用药物。另一方面说明药房调剂人员对不合格处方的判断能力有限,未能严把处方审查关。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医疗单位应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举办处方分析知识讲座,开展处方审查及评议,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素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黄晓斌.我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0,22 (1):216.
[2] 邱海波.药效动力学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中国处方药,2005,32(11):42.
[3] 张芳,徐建军.引起不良理化变化的药物相互作用(二).中国临床医生,2001,29(4):59.
[4] 张宗久. 加强药事与临床用药监管,促进药物合理应用. 中国药房,2005,16(9):6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