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新授课课件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新授课课件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一课时 DNA是主要标
2
新课导入
3
新知探究
4
随堂检测
5
课堂小结
01 学习目标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掌握DNA为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的方法、思想及结果。
02 新课导入
19世纪末,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和受精作用过程的研究,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 有重要作用。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组 成。那么,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A.3和4 C.2、3和4
B.1、3和4 D.1、2、3和4
解析: 2、3、4三支试管内的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球菌 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试管内有R型球菌的存 在。1号试管因为有S型球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球菌 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球菌只是一部分,故试 管内仍然有R型球菌的存在。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2.艾弗里实验发现:构成S型球菌的DNA、蛋白质和多 糖等物质中,是DNA使R型细菌的致病性发生了转化。 像DNA这样,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特定性 状,并通过细胞增殖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物 质,称为遗传物质。
三、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 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DNA (C、H、O、N、P)
20世纪初,科学家们猜测,生命的遗传物质应该是 蛋白质。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首先向此假设提 出挑战,之后通过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 的不懈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解开。
03 新知探究
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球菌的类型
(1)S型球菌:
•菌落光滑 •菌体有荚膜 •有毒性

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杨明灯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论。

2 说出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3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4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尝试信息的处理。

模仿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过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观察探索相结合。

教学过程:引课: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这些俗话说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生物体内的哪种物质控制了这些遗传现象哪?也就是说谁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哪?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大量实验探索,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本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们的探索足迹,去探索谁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板书本节的探索课题)新课研学:遗传和变异现象是通过生殖过程发生的,生物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要经过哪些生理过程?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三个生理过程。

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生理过程,看那些物质或结构在生物体前后代之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染色体。

由此,生物学家们认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思考,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那些?生: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这两种化合物究竟谁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哪?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的生物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

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其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是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面我们重点来探究这两个实验。

一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应至少具备哪些条件?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4.1.2提取和鉴定DNA-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4.1.2提取和鉴定DNA-苏教版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案一、课标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的第二个教学内容。

是展开学习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直观体验,也是学生在选修一中学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的起点,并为DNA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DNA的分布,分子结构,溶解度与耐受性等理化性质,所以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本节内容时需要联系之前所学的离心,渗透作用与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知识点。

同时教材中的实验步骤采用了较为简单的原理描述,所以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与其原理。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基础: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虽然高二的学生对以上的理论知识已经有所掌握,但是从来任何动手实践的实验经历,要求学生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并用理论来指导实验是有很大难度的。

如:学生要理解并掌握DNA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还需要理解为什么要反复溶解,析出与过滤等操作的原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尝试对动物和植物组织中的DNA进行粗提取2、说出DNA的物理化学性质3、初步学会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基本方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实验作风与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2、通过本节的学习激发并增强学生科学实践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愿望与兴趣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根据不同的实验材料设计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方案(2)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操作与实验过程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展示与分析2.教学难点DNA粗提取的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及其理论基础分析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全专题的基础,理论性与操作性都比较强,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直观感受到一直以来学习的较为抽象,神秘而深奥的DNA。

高一苏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高一苏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问题探究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 1.标记噬菌体时,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 噬菌体? 答案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能否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 答案 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 噬菌体。
12345
B.1、3和4
√ D.1、2、3和4
解析 答案
3.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实验过程 (1)标记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噬菌体 噬菌体
(2)侵染细菌
高 低 低 高
5.实验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 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亲代的D来NA遗传的。 6.实验结论: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答案
3.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管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是什么? 答案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 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5.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 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案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解析 答案

高中生物 苏教版 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

高中生物 苏教版 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

七、课后作业:完成学习资源 49-54 页。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教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师的主导下,灵活利用媒体有步骤、分层次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 学生探究、发现,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 球菌转化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得出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这 一结论,并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确定实验设计思路、正确选择实 验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是被动地接 受知识,而是重新经历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 习,处于主体地位。在较好地实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了 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5
2
S 型活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分别与 R 型活细 菌混合培养
R
R
R
R
R\S R\S
结论:只有加入 DNA 的一组出现了 S 型细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结论收到质疑,怀疑 DNA 的纯度,可能混入特殊蛋白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蔡斯和赫尔希的实验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法。 用 S、 P 标记是因为 DNA 中含有 P 而蛋白质中没有 P;蛋白质中 有 S 而 DNA 中没有 S。 展示实验过程并分析各步骤目的:提供问题讨论: 1.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哪种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2.此实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此实验证明 DNA 具备遗传物质的哪些特性?实验的结论是什 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用带 S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都不带标记。用带 35 P 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带标记。用 P 标记蛋白质 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 32 细菌内部;而用 P 标记 DNA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 即表明噬菌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体内。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2、学案导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所在。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非常多,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在处理主干和侧枝内容关系时,要合理分配时间,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⑵理解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概念⑶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⑶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四、学情分析通过第二、三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并已经对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开头的“问题探讨”、本节的插图,设计一些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让学生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举例、图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信使RNA和转运RNA结构对比图片七. 课时安排:2课时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问〗当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呢?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导组织学生阅读P61第4章的章图。

苏教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2) (1)

苏教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2) (1)

第二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二)导入新课师:艾弗里的实验说明遗传物质是DNA,但仍有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认为细菌转化的原因是DNA提取物中还存在很少量的蛋白质。

那么,科学家将如何继续探寻遗传物质的本质呢?推进新课师:指导学生阅读“噬菌体实验”。

探究题目:为什么说噬菌体实验更有说服力?板书:1.噬菌体的结构课件展示: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结合交互式画面讲解,分别以噬菌体与流感病毒为例,利用多媒体技术中鼠标指向交互区域时,物体表面出现闪烁并结合文字解释的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

板书:2.噬菌体增殖的过程课件展示:对于病毒的增殖过程,采用多媒体交互式动画,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动态展示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噬菌体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装配→释放。

师:(1)病毒按照宿主细胞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噬菌体(细菌病毒)。

(2)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

(3)噬菌体的结构为核衣壳结构,即蛋白质外壳与核酸构成;化学成分均比较简单,由两种物质组成,即蛋白质和DNA。

(4)病毒由于其缺乏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统,因此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生物。

(5)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比较特殊,其繁殖方式为增殖,且必须发生于宿主细胞内。

(6)当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时,其蛋白质外壳并不进入宿主细胞;进入宿主细胞的是噬菌体的DNA。

学生活动:观察、倾听上述信息,结合阅读文本P50,思考“为什么说噬菌体实验更有说服力?”。

师:本实验材料有什么特殊性?生实验材料的特殊性在于噬菌体由两种物质组成,即蛋白质和DNA。

师:为何本实验在方法上具有可靠性?生:蛋白质含S(蛋白质中含有少量的P,占总量的1%,对实验的影响很小,可以不予考虑),DNA含P,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师:本实验中,是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这个实验是由谁完成的?生: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并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5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

5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
生物必修2 生物必修
感染烟草 四、 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TMV) 烟草花叶病毒( )
图4-4 烟草花叶病毒
正常叶
生物必修2 生物必修
病叶
2、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蛋白质 RNA TMV
3、分析与结论: 、分析与结论: 结论: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 传物质。
生物必修2 生物必修
8.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 记细菌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 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 含有( A ) A.32P B.35S C.32P和35S D.二者皆无
生物必修2 生物必修
DNA
蛋白质
生物必修2 生物必修
返回
光滑
粗糙
菌落
生物必修2 生物必修
返回
生物必修2 生物必修
2.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 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依次分 别放入S型细菌的DNA、DNA和DNA酶、 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 A) 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A
B
C
生物必修2 生物必修
D
3. 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 D) A.玉米 B B.草履虫 C.金鱼 D.流感病毒
阅读回答: 阅读回答:
•19世纪末叶,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 19世纪末叶, 19世纪末叶 的 有丝分裂 、 减数分裂 、 受精作用 的研 染色体 认识到________ ________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 究,认识到________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 染色体主要由 的作用。而染色体主要由 蛋白质 和 DNA组成 的。 •这两种物质中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这两种物质中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这两种物质中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DNA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3)理解DNA的理化特性及根据其理化特性而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4)利用DNA的性质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

2.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在对实验原理、步骤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通过DNA的粗提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比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DNA的提取的原理。

(2)DNA的提取的实验过程。

(3)DNA的鉴定技术。

难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方法及其相关原理三、教学方法1.利用以动画、视频形式表现提取DNA的原理与方法、步骤的全过程,化解教学难点。

2.指导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亲身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

3.以讲述法、谈话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DNA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DNA的溶解性知识的理解。

(2)DNA粗提取的方法以及DNA提纯的方法。

(3)二苯胺法鉴定DNA的方法和原理。

2.教师的教学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图片、视频。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原来谁也不知道,通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开了真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归纳:(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即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学生: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苏教版新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新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案苏教版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2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

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本单元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易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相联系。

(2)热点考向①遗传物质探索的两个经典实验。

②DNA的结构、复制及相关计算。

③转录、翻译过程与中心法则的综合考查。

④DNA和RNA的区别及判断。

(3)考查形式①选择题考查以上各考点。

②简答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及中心法则,多以图解的形式出现。

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①以"DNA的发现一结构一复制一功能”为主线,系统复习两个经典实验、DNA的结构及与RNA的比较,DNA的复制及相关计算。

②以“中心法则”为纽带,比较转录、翻译、DNA M制、RNA M制、逆转录过程的区别,尤其是转录、翻译与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2)特别关注①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原理、材料、流程、现象及结论。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的计算。

③DNA复制的特点、条件、原料、结果、意义等。

④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

(3)复习方法①借助实验流程图和列表比较法突破两大经典实验。

②采用图文结合法理解记忆DNA的组成、结构。

③列表比较和图文结合法理解基因的表达。

第17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n)。

考点一肺炎球菌转化实验[重要程度:★★☆☆☆]自主械理穷实菇別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传物质。

|要点探究1・ 培养基 中的R 型和S 型球菌的区分(1) 制作装片,显微观察是否有荚膜结构。

(2) 培养形成菌落——培养基中两种细菌不断增殖形成菌落,肉眼观察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的为 S 型细菌,表面粗糙的为 R 型细菌。

2・利用表格区分两个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操作人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培养基(体外)实施的对照R 型球菌与S 型球菌的 毒性对照S 型球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 对照 结果观察小鼠是否死亡r 培养基中菌落类型 实验结论S 型球菌体内有“转S 型球菌的DNA 是遗传物质⑵结论:加热杀死的 因子”。

2019-2020年新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doc

2019-2020年新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doc

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时说明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

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

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苏教版教学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苏教版教学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五章班级姓名【知识回忆】回顾人们对遗传物质的初步认识经过【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合适呢?尝试说出你的理由并试着说出几种生物。

【自主知识复习】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交流展示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原理:使小鼠患败血病而死亡。

(3)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

思考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思考3: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

思考4: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思考5: 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思考6:(2008·江苏高)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交流展示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实验原理:对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实验过程:①S菌的DNA+ 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②S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③S菌的多糖+R型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9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苏教版必修2

2019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2.格里菲思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无毒性的R 型活球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 型球菌混合后,有部分无毒性的R 型球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球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 型和R 型肺炎双球菌。

(2)设计思路:设法将DNA 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过程:(4)结论:DNA 是使R 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及方法(1)T 2噬菌体的结构及代谢特点:(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实验过程及结论(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 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实验:①烟草花叶病毒结构:②实验过程:烟草花叶病毒水、苯酚――→震荡分离⎩⎪⎨⎪⎧ RNA ――→感染烟草烟草叶发病蛋白质――→感染烟草烟草叶不发病③结论:控制烟草花叶病毒性状的物质是RNA ,不是蛋白质。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的病毒重建实验:①实验过程:⎭⎪⎬⎪⎫TMV 的蛋白质HRV 的RNA →重建病毒――→感染烟草→HR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HRV ⎭⎪⎬⎪⎫TMV 的RNA HRV 的蛋白质→重建病毒――→感染烟草→TM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TMV ②结论:控制TMV 、HRV 性状的物质是RNA 而不是蛋白质。

2.人类的探索结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四、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1.提取DNA(1)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 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_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苏教版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教学设计“积极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主要可以分成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积极探索过程、尝试抽取dna等两部分内容。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要求是: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分析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证实rna也是遗传物质;概括遗传物质的特征。

科学家就是通过实验认识到核酸就是遗传物质的,为学生提供更多一些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鼓励他们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认识到dna和rna就是遗传物质不仅并使他们深刻理解遗传物质的特征而且并使他们感受到科学家积极探索遗传奥秘的思维方式。

遗传物质不仅携带着遗传信息,还能控制生物特定性状,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才认识到dna是遗传物质。

而遗传物质一旦被认识后,对生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教材中的两个“积极思维”活动都是科学家探索dna是遗传物质过程的浓缩,有效地组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受精卵促进作用都牵涉遗传物质的传达,因此,这部分科学知识就是对细胞科学积极探索的起源,也就是课堂引入的基础,更是学生展开理性积极探索的基础。

本节安排了一个两个“积极思维”活动,一个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另一个是“为什么说噬菌体实验更有说服力?”设计恰当的探究式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层层深入地领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述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后,教师:提问:①进入细菌体内的是什么?什么结构留在外面?②出来的是什么?③新的蛋白质外壳是怎么出现的?④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回答出这4个问题,学生就可以从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外面没有参与到产生子噬菌体的现象得出它不是遗传物质;从留在细菌体内的dna发挥了其遗传作用从而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实验结果中直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
2.格里菲思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结论:无毒性的R型活球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球菌混合后,有部分无毒性的R型球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球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

(2)设计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过程:
(4)结论:DNA是使R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T2噬菌体的结构及代谢特点: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实验过程及结论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RNA 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实验: ①烟草花叶病毒结构:
②实验过程: 烟草花叶病毒水、苯酚――→震荡分离⎩⎪⎨⎪⎧ RNA ――→感染烟草烟草叶发病蛋白质――→感染烟草烟草叶不发病
③结论:控制烟草花叶病毒性状的物质是RNA ,不是蛋白质。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的病毒重建实验:
①实验过程:

⎪⎬⎪⎫TMV 的蛋白质HRV 的RNA →重建病毒――→感染烟草→HR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HRV ⎭
⎪⎬⎪⎫TMV 的RNA HRV 的蛋白质→重建病毒――→感染烟草→TM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TMV ②结论:控制TMV 、HRV 性状的物质是RNA 而不是蛋白质。

2.人类的探索结论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