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4)(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88)(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88)(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 100 天第89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案】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赏析。

可以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

这两句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黑云”“日光”营造初一种危急的气氛,目的是为了衬托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2.尾联诗人引用了“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案】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爱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引用典故的作用。

诗句中提到的“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祖国的决心。

表现力自己誓死报销国家的爱国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2)(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2)(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33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从练字角度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妙处。

【答案】“破”写出国破家恨的悲哀,“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用草的茂密生长,来表现国家遭难,百姓生灵涂炭的现状。

【解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这首诗以《春望》为题,描述作者望到的景象。

【答案】国家残破,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解析】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诗中一二联是作者所望,展开想象,加以描述,注意语句要通顺。

二、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3.为下列语句断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答案】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断句处一般为短暂停顿处或者语义相对完整处。

4.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加点词语。

(1)无案牍之劳形劳:(2)每移案案:【答案】(1 )使……劳累(2)桌子【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50)(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50)(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100天第 60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答案】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解析】本题考察对诗词名句的赏析,做好此题,要抓住语句的主要特点进行赏析,本句的特点是优美的景物描写。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答案】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摘录词语作答。

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答案】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通过关键词语去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2)上诘之,诘:(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4)安可诬一世之人,安:【答案】(1)喂养(2)责备(3)况且(4)怎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7)(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7)(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8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雨寄北李商隐 (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的作用,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秋”即秋季,点明季节。

2、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答案】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本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一实一虚。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读诗词,理解内容并通过关键词语去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思(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答案】(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答案】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好此题,要逐字逐句解释句中词语,尤其是重点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4)(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4)(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第35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答案】D【解析】“岱宗”是泰山的别称,“夫”是发语词。

故选D。

2.有人评价“造化钟神秀”的“钟”用的奇妙,请分析其妙处。

【答案】“钟”是聚集的意思,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写出了近望中所见的神奇秀丽的形象,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首先对“钟”字进行理解,然后写在诗句中表达的感情。

3.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既是诗人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二、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节选)【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④矣。

迨⑤至菡萏⑥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第一篇: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9)(含解析)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100 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答案】B 【解析】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奇异的想象,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只有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答案】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只直译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紧扣诗句中的关键意象词语,然后借助于想象、联想展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尽量要做到描写细腻传神,语言优美流畅。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要点:思念家乡。

【解析】有“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分析可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做题时注意围绕所对应的重点语段或字词,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提炼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2)(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2)(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3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案】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平”“风正”说明路途很顺利。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答案】“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做好此题,要分析诗词的特点,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3、本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案】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可以看出。

【解析】乡书不知道寄往何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二、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①弗②是故③自反④相长【答案】①不②因此③自我反省④互相促进【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意思,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注意书写要正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其中的好处。

【解析】要逐字解释词语,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如“善”要解释为好处。

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节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答案】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解析】是故是因此之意,是一个意群,不能分开。

7、你对“教学相长”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一谈。

【答案】教学相长,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

从学生的角度讲——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

学生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成功,兴趣就越高,也就越谦虚,越感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进步就愈快;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体会到自己学问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6)(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6)(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7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文中哪两句写出了清幽寂静的环境?【答案】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解析】“万籁此俱寂,”写出了万籁俱寂的环境,“但余钟磬音”以动衬静,更显清幽。

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答案】不矛盾,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悠旷的晚钟的声音来反衬出夜晚的寂静,更体现出了夜晚的安静【解析】这是用声音来反衬寂静,和“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答案】A【解析】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常嬉为墓间之事嬉: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处:③复徙居学宫之旁徙:④遂居焉居:【答案】①游戏,玩耍②安置、居住③搬家④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②此可以处吾子矣【答案】①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②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做好此题,要逐字逐句解释句中词语,尤其是重点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5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对致辞内容的赏析,做好此题,要抓住诗句的特点,本句是把老年的自己比作老马。

表现了豪情壮志。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

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案】B【解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全文的核心。

3、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答案】《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主旨的把握,做好此题,要整体理解全诗,结合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二、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④可知。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87)(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87)(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 100 天第88天年月日班级某某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某某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首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某某路八千”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及主旨的理解。

诗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2.请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诗人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鉴赏能力。

这两句诗即景抒情,既悲且壮。

诗人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

二、文言文阅读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2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答案】最爱【解析】“爱”是表示感情的词语,“最”是表示程度的词语。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C【解析】“没马蹄”的是“浅草”,是刚生长起来的草,不能说“深密”。

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赏析,做好此题,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花”写出了花的多,“浅草”写出了春天小草的嫩,“渐”又给人以变化之感。

二、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 ) ②尊君在不( )③下车引之( ) ④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①放弃②同“否”③拉④不回头【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注意书写正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4)(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4)(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第95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本首诗的作者是。

【答案】岑参【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岑参2.朗读“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一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的满地乱滚。

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解析】找准词语并解释词义,解释诗句运用的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3.简析本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解析】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

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正确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三里之城之:(2)委而去之去:(3)亲戚畔之畔:(4)多助之至至:【答案】(1)之:的(2)去:离开(3)畔:通“叛”(4)至:到了极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3)(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4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答案】枯藤、老树、西风,昏鸦。

【解析】树叶枯萎,刮西风是秋天的典型景物特征,“昏”即黄昏,与“夕阳”照应。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答案】A【解析】“秋思”的意思是秋天对家乡的思念,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感情。

【解析】“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断肠人”是因思念家乡而孤寂愁苦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答案】(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天含解析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天含解析

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26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答案】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理解文意,准确的把握诗中的意象。

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2.在这首曲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解析】考查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表达了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二、文言文阅读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选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识记每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并会解释。

C止通只,只有。

4.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④止增笑耳【答案】①紧跟②一起③回头④笑料。

【解析】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要注意特殊文言词语现象,如“顾”古今异义词“笑”形容词活用做名词,笑料。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019中考语文阅读训练(44)(含解析)

2019中考语文阅读训练(44)(含解析)

2019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 100 天(第45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答:【答案】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要从词语含义及诗的意境入手来思考。

同时考虑首联在诗的开头,它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一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的意境。

【答案】示例: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文从字顺,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要做到文从字顺,描写恰当,有文采,想象丰富、合理。

3、对本首诗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

B.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C.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D.颈联写秋野静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答案】C【解析】“颈联写秋野静景”不对,颈联是写秋野动景的。

二、文言文阅读: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1)(含解析)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1)(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 天阅读 100 天(第42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答案】比喻。

王维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诗人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们要结合整首诗来思考,从“蓬草”的本义入手明确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运用的修辞手法。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意境。

【答案】示例: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

无风的天气里,青烟直上云霄。

苍茫而又荒凉的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长长的,没有尽头;已近黄昏,圆圆的落日,温暖而又亲切。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要做到文从字顺,描写恰当,有文采,想象丰富、合理。

3、对本首诗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B.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颔联中“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D.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体现了王维擅长写景的风格特点。

【答案】B【解析】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只有春天来了,大雁才“北归”。

二、文言文阅读: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2)晓雾将歇.歇:(3)夕日欲颓.颓:(4)沉鳞.竞跃鳞:【答案】(1)交相辉映。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44(含解析)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44(含解析)

阅读一百天44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长歌行【乐府诗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__(2)老大徒.伤悲:____________2.本诗中“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本首诗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

B.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

C.“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D.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二、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雾淞沆砀..沆砀:(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6.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中引用舟子的话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文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试结合语句加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阅读100 天(第45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答:【答案】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要从词语含义及诗的意境入手来思考。

同时考虑首联在诗的开头,它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一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的意境。

【答案】示例: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文从字顺,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要做到文从字顺,描写恰当,有文采,想象丰富、合理。

3、对本首诗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

B.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C.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D.颈联写秋野静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答案】C【解析】“颈联写秋野静景”不对,颈联是写秋野动景的。

二、文言文阅读: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 )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方.其远出海门方:(2)吞天沃.日沃:黄烟四起倏尔:(3)倏尔..(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答案】(1)当……时候(2)用水淋洗(3)忽然(4)江岸【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需要平时多注意课文下面的注释。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译:(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答案】(1)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2)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如有省略,先补充完整,重点的实词必须译出。

(1)中注意“自”“既望”;(2)中注意“僦赁”“虽”。

还要注意文言文实词中的一些特殊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翻译。

6. 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的理解与文言词语的识记与理解,要学会辨别。

A分别是“是被”;B分别是“全天下天空”;C都是“数词”;D分别是“表示修饰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7. 全文的总领句是哪一句?答:【答案】第一段第一句【解析】本题是考察对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的理解。

要明确“总领”的含义。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画晴张晓风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

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

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

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

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宛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以为明灿的阳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陈,就觉得非去拜访她不可。

在这种阳光中如果不带有几分醉意,凡事随兴而行,就显得太不调和了。

转了好几班车,来到陈的门前,才发现她也出去了。

站了许久,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抬头望去,远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

我信步徐行,发现自己正走向一片广场。

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草丛中散置着。

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灼热的阳光。

我悠然地望着天,体味着幸福,这不是坐在暖气机边的人所能了解的。

如果我们肯早日离开阴深黑暗的蛰居,回到热热亮亮的光中,那该多美呢!头顶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叶子不多,却都很青翠,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筛了下来。

暖风过处,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

坐在这样的树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对人品的观察。

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浮躁和浅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厌恶、回避。

于是在深心之中,总不免暗暗地向往着一个境界——“冬日之日”。

那是光明的,却毫不刺眼;是暖热的,却不致灼人。

什么时候我才能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呢?我不禁用全心灵祷求:"不是独步中天,造成气焰和光芒。

而是透过灰冷的心,用一腔热忱去温暖一切僵坐在阴湿中的人。

"渐近日午,光线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调开始变得浓重。

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

我趁兴而起,在草场上纡回漫步。

难得这么静,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

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

几只羊依旧依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爱这一刻。

我知道有人歌颂朝云,有人爱恋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惯受人们的钟爱。

唯有这样平凡的下午,没有一点彩色和光芒的时刻,常常会被人遗忘。

但我却不能自禁地喜爱并且瞻仰这份宁静、恬淡和收敛。

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我和那看羊的孩子吗?叫我们如何消受得完呢?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连它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

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

不仔细分辨,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们各自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们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远处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红墙,我望着他们各自走去他们的家,心中不禁怅然若失。

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两侧壁立的大厦,人行其间,抬头只见一线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荫的幽谷了。

而这里,在这不知名的原野中,却是遍地泛滥着阳光。

人生际遇不同,相去多么远啊!我转身离去,落日在我身后画着红艳的圆。

而远处昏黄的灯光也同时在我面前亮起。

那种壮丽和寒伧成为极强烈的对照。

遥遥地看到陈的家,也已经有了灯光,想她必是倦游归来了,我迟疑了一下,没有走过去摇铃,我已拜望过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有删改)8.第二自然段作者写雨后天晴,抓住了景物什么特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答案】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

欢喜、悠然之情。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段落,找到关键句,或者能文从字顺地概括。

找到文中原句最好,文中实在没有的,要找到合适的词语概括。

9.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可从加点字入手)。

句子: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筛.了下来。

暖风过处,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答:【答案】示例:“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阳光从繁密的树叶间洒落的美景,“欣然起舞”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影闪动不定的情景。

【解析】回答此题,一定按照要求来答题,此处可从“加点字”入手,那么最容易做的就可以从提示的入手了。

“筛”的意思是“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此处写的准确,传神。

也可从修辞手法入手。

“欣然起舞”此处是拟人的用法。

10.结合文意,仿写句子。

例句:“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却毫不刺眼;是暖热的,却不致灼人。

什么时候我才能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呢?仿写:“夏日之日”:,;,,常使人厌恶、回避。

【答案】示例:我找到的句子是: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

此句中“盛”字用的好,化无形物有形(或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下胡同的宁静祥和之美。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要求来做,同时要注意写成的句子要符合文意,有文采。

11.文中对比手法用的好,任选一处,略作说明。

答:【答案】示例:①置身阳光下的“我”与“坐在暖气机边的人”的对比,突出了作者沐浴在阳光下的幸福。

②“夏日之日”与“冬日之日”的对比,突出作者对含蕴、温柔、敦厚、深沉的境界的向往。

③“有人歌颂朝云,有人爱恋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惯受人们的钟爱”与“我”偏爱“平凡的下午”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恬淡和收敛的下午的喜爱和瞻仰之情。

④“城市的街道”与“不知名的原野”的对比,明确了作者抚然若失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泛滥着阳光的不知名原野的喜爱。

⑤“落日”与“昏黄的灯光”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原野的恋恋不舍。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句子赏析的方法,赏析句子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从文章写法角度入手,可以从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入手,还可以从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等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作分析。

注意此处是“对比”手法,要找到句子,并简析。

12.说说结尾一段的含义。

答:【答案】作者起先去拜访朋友,目的只是想到朋友生活的郊野中去享受和沉醉阳光。

在乡村原野的一天,她已独自领略了乡村的阳光美景,目的已达到,没有必要再去打扰朋友了。

这样的结尾更突出了主题,耐人回味。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段落,找到关键句,或者能文从字顺地概括。

找到文中原句最好,文中实在没有的,要找到合适的词语概括。

13、谈谈你读完本文之后的启示?答:【答案】结合文中作者的感受,能联系实际文从字顺地概括即可。

可结合“宁静、恬淡、温柔、敦厚、深沉”等词语来答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积累。

学生要按照题目要求来答题。

(二)说明文阅读蛇的文化解读邸永君(1)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

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

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