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隔药灸脐法的治病机理
“隔药灸脐法”资料汇整
“隔药灸脐法”资料汇整目录一、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二、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雌二醇、孕酮、前列腺素影响的临床研究三、针刺尺卵曲泉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性腹痛19例四、基于脑肠轴和5HT通路研究隔药灸脐法治疗IBSD的机制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隔药灸脐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实验组接受隔药灸脐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排卵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P<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排卵率为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P<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6%(P<05)。
隔药灸脐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排卵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隔药灸脐法;排卵障碍;不孕症;临床研究不孕症是指夫妻双方在一年内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未能成功怀孕的疾病。
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占所有不孕症的30~40%。
目前,药物治疗是排卵障碍的主要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因此,本研究采用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
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患者接受隔药灸脐法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中药(主要包括:肉桂、丁香、当归、川芎等)研磨成粉,然后用黄酒调和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置于患者的脐部中央;其次点燃艾条,在距离患者皮肤2~3厘米处进行温和灸,以患者感到局部温热、舒适为宜;最后将药饼固定在患者的脐部,用胶布封闭,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
-中医脐疗治百病
艾灸肚脐治百病(一)浅述艾灸肚脐机理脐,穴名脐中、神阙,乃脐中凹陷地是也,为任脉循行之处,五脏六腑之根本,人体元气归藏之所。
此穴具健运脾阳,和胃调肠,温化寒湿,散结导滞,回阳固脱,理气止痛之功,也是全身中结构最特殊,唯一以目可见、伸手可触的穴位,其穴医理深广似海,自古至今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本穴。
脐疗就是在脐中(又名神阙穴)敷药或运用艾灸、拔罐、按揉、热熨等来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可对经脉进行良性刺激,并能促进穴位对药物的吸收,以此来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操作简便、安全稳定,副作用少且无痛苦。
运用于内科、男科、妇产科、小儿科、外科杂病乃至急症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均有疗效,用于养生保健、增寿美容等更有特殊作用。
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酌情配合他法,从而明显提高疗效。
脐疗源于民间,但早在《内经》、《难经》就已有与脐疗有关的记载,之后《肘后》、《甲乙》、《千金》、《外台》、《圣惠》、《圣济》和《本草纲目》等晋唐宋元明诸书中,特别是清代外治名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初名《外治医说》)则叙述得更为详备,近代随着世界各国医家对自然疗法的重视,作为自然疗法的一部分的脐疗正在悄悄崛起。
脐疗的源流和发展脐疗历史悠久。
早在上古时期,古人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中,用"砭石"放血、刺病;用树叶、兽皮、泥灰、唾液以裹敷创伤;用树枝、干草燃烧来取暖、御寒,却病;用双手按揉推摸以治疾病。
这些原始的方法就是针灸、敷贴、热熨、按摩疗法的萌芽。
舂秋战国时期,在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计收方283张,其中外治法达一半以上,如洗浴、浸渍、熏蒸、热敷、敷贴、砭刺、角灸、按摩等,诸法中包括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
其叙述虽原始古朴,但它却开创了脐疗之先河。
从战国到秦汉,脐疗从开始的一般运用逐渐上升到理论上的探索。
此时所作《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许多有关脐敷的理论论述,其中有脐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相关学说的论述,也有脐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阐发。
脐灸的原理和功效与作用
脐灸的原理和功效与作用
脐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是在人体脐部点燃草药或艾灸条,通过热作用刺激脐部穴位,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脐灸的原理是依据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脐部是经络和脏腑的关键交汇点,通过刺激脐部穴位可以调节经络、平衡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脐灸的功效与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通经络:脐灸可以通过热作用促使经络气血畅通,改善微循环,缓解经络阻塞或气血不畅所致的病症,如疼痛、肩颈酸痛等。
2. 调整脏腑功能:通过刺激脐部相应穴位,脐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如调理消化系统,提升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3. 消除湿气、寒气:中医认为湿气和寒气是引起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通过脐灸可以温暖脐部,驱散湿气和寒气,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4. 改善气血不足和亏虚症状:脐灸可以增强脐部的气血循环,促进气血运行,补充体内的气血养分,改善亏虚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
总的来说,脐灸通过刺激脐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温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脐灸适用范围和禁忌症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操作。
流传千古的脐疗养生
流传千古的脐疗养生作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8年第04期在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上有一位养生学家名叫彭祖,据传他长期使用一种特殊的养生方法使自己活到了140多岁。
每到季节交替的时候,他就平躺在床上,将一些特定的、经过处理的药物放在上,连续艾灸肚脐数日,直到口中能够品尝到药物的味道。
究竟这种脐疗养生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可以通过脐疗来调理哪些身体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肚脐是怎么形成的。
胎儿娩出母体后,医生或助产士会剪断脐带,剪断脐带所形成疤痕组织便是我们的肚脐。
中医认为肚脐是生命诞生之初才出现的部分,它等同于人的生命,是十二正经之根本,能反应出人体五脏的基本情况。
而《说文解字》中关于脐的解释是月字旁代表人体,右边的齐代表完整。
一如《说文解字》中所写,肚脐这个位置可以用来保健,治疗一些全身性的疾病,这是因为肚脐本身便是一个穴位,它是中医针灸学中很常用的神阙穴。
相比其他穴位,神阙穴非常容易定位,就在人体肚脐的部位,这是一个可以治疗全身各个部位、五脏六腑疾病的穴位。
用肚脐来养生,往往能达到其他穴位所达不到的治疗效果。
脐疗之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诊断疾病,用途十分广泛。
1.脾虚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若脾脏运化功能较弱,食纳便会不好,饭后常常不易消化,容易出现胃胀、身体乏力、头蒙等症状。
因为脾气长期亏虚会导致气血不生、气血不足,人就容易感到疲劳。
脾虚的患者按压肚脐正中间会感觉到疼,脾越虚,疼痛也就越厉害。
脐疗方法:按揉肚脐正中间底部,揉按之初会有疼痛感,随着揉按疼痛感会渐弱,揉按到没有疼痛感时,脾气就健运了。
2.肾虚肾虚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健忘、失眠、乏力、纳差、易脱发,肾虚的患者往往在肚脐下方的边缘会有一个特别疼痛的反应点。
脐疗方法:按揉肚脐下方的边缘,可起到补肾的作用。
同脾虚一样,揉按之初会有疼痛感,随着揉按疼痛感会渐弱,这时再站起来活动一下,腰板也直了,膝盖也不酸软了。
艾灸肚脐的原理
艾灸肚脐的原理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利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气和烟雾,将其热能和草药成分引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肚脐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肚脐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肚脐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与脏腑经络相连。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肚脐部位,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腹部器官的功能。
其次,艾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
中医认为,气血不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艾灸时,艾草的香气和烟雾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作用于经络和脏腑,从而调节气血平衡。
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等,可以起到舒筋活络、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等作用,进而改善肚脐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第三,艾灸还可以刺激穴位,调理脏腑功能。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对于人体内部传递信息的一种理论,通过穴位刺激,可以影响人体内的经络脏腑系统。
艾灸时,将灸火放置于肚脐周围的穴位上,刺激经络系统,调理脏腑功能。
艾灸可通过刺激经脉,畅通气血,调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肚脐周围的器官和组织达到良好的协调状态。
第四,艾灸还可以通过祛寒和温补作用,改善腹部寒凉症状。
中医认为,腹部寒凉是导致一些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原因之一。
温热的艾灸可以通过祛寒的作用改善腹部寒凉,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
当然,艾灸肚脐的原理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中医的理论基础与现代科学的认知体系存在差异,艾灸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但是许多人通过艾灸肚脐获得了一定的效果,这说明艾灸肚脐确实能够改善某些身体状况。
此外,艾灸肚脐的应用也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因为艾灸涉及到火烧和烟熏的过程,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皮肤灼伤和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艾灸肚脐之前,最好请教医生或专业的艾灸师,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总而言之,艾灸肚脐的原理主要包括温热刺激、调节气血平衡、刺激穴位调理脏腑功能以及祛寒温补作用等。
脐灸治疗疾病
脐灸的原理
黄帝内经云:“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 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 之。”内经所言天枢,在剑突之下八寸,耻骨 之上六寸,大概相当于人体肚脐的位置,这里 就是人气中心。
脐灸怎样产生气交?再看内经:“上下 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气交类似于天 地交泰的时节,
脐灸
脑病科 2021.12.31
壹 脐灸概念及原理 贰 太极揉腹和八卦推拿 叁 案例分享
目 录
肚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神阙穴。 神阙穴是我们先天与母亲相连的部位,神 阙穴与人体的百脉相连,对人体的全部器 官都有调节作用。《厘正按摩要术》中也 记载神阙穴:“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 也,古曰神阙”。
脐灸-----
脐灸:脐部隔药灸。
利用肚脐的皮肤薄,敏感度高,药气 吸收快的特点,药效不经肝脏代谢,可 减少毒副反应,以及通五脏六腑,联络 全身脉络的功能,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 使药气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 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补气养血的一 种中医外治法。
脐灸的渊源
从古代皇帝内经对脐周部位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论述,为脐 诊法奠定了基础。明确指出脐下肾间动气者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络 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 第一次脐灸:面红,咳嗽减轻,不怎么流清涕, 口干口苦好转,排气多,解小便明显通畅,起 夜2次,舌淡红苔黄。
• 第二次脐灸:面红,不咳嗽不流清涕,口干口 改善明显,起夜2次,大便已解且顺畅,排气 多,失眠好转,睡了3-尔咽喉干燥,困 倦乏力,特别是早上起床后还想睡觉,大 便黏腻,脚凉,舌红,有瘀点,苔黄。
• 第一次脐灸:精神好很多,早上容易起床, 不觉得困倦,白天精神也很好,舌红,苔 淡黄。
脐灸的原理
脐灸的原理脐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通过在人体脐部燃烧艾条或其它草药,以产生温热刺激脐部,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脐灸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脐灸与中医的“经络学”有关。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通过经络进行能量的传输和调节。
而脐部是经络的重要交汇点,也是人体气血聚集的地方。
脐灸能够通过刺激脐部,使得经络系统中的气血得到调节和畅通,从而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其次,脐灸与中医的“温热理论”有关。
中医认为温热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力。
脐灸的温热刺激能够使脐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温热能够刺激脐部的神经末梢,使得神经系统得到刺激和调节,进而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这种温热刺激还能够提高脐部的温度,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消耗,减少脂肪囤积,从而起到减肥效果。
再次,脐灸与中医的“经络与脏腑关系”有关。
中医认为每个经络都与某个脏腑相互联系,通过经络的刺激可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脐灸可以刺激脐部的神经末梢和穴位,从而影响对应脏腑的功能。
例如,在中医中,脐部被认为与肝、胃、脾等器官有关。
当人体出现肝气郁结、胃气不和或脾虚等情况时,可以通过脐灸的刺激来调节这些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效果。
另外,脐灸还与中医的“穴位理论”有关。
中医认为人体有很多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经络和脏腑功能。
脐灸可以选择脐部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如“关元穴”。
这些穴位与经络和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最后,脐灸还与中医的“顺气达真”有关。
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疏通气血,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脐灸作为一种通过刺激脐部的方法,可以改善人体气血的流动,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调理身体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总之,脐灸的原理涉及经络学、温热理论、经络与脏腑关系、穴位理论和顺气达真等多个方面。
脐疗
脐疗【侯氏疗法-体质疗法】一、定义所谓脐疗,就是将脐疗散直接捈敷于脐部,用艾隔姜灸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具有方法简便、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特点、在临床各科广为使用。
二、作用机理(1)灸法古已有之,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
《灵枢。
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用灸之,”这说明灸法是临床应用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2)它与针法互为补充,通过药物的温热作用使穴位皮肤毛细血管充分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以驱散内伏寒邪达到舒畅气机,扶正固本作用。
(3)侯氏疗法认为,痹证的发生,与脾肾关系密切,为脾肾亏虚,三焦气化不利。
(4)古人云:“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
”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扶养正气,贵在脾肾。
而脾的运化功能,又必须得到肾阳的温煦,才能健运。
《医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曰:“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不息”。
故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肾阳。
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
(5)张景岳:“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
一生之活者,阳气也。
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
”阳气者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若日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
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
6)侯氏强调的脐疗就是从温通下焦着手,肾阳肾气主人的生长发育,调节免疫,临床发动肾气,补肾壮阳就从这里开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致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瘀积瘀湿,日久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使水的生成,转输,排泄障碍,水湿痰饮停积为患,有形之邪阻滞三焦,三焦气机转枢功能失常而出现各种复杂多变的症状。
(7)神阙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
本穴隶属任脉,与督冲“一元而三歧”而系,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原,通过经络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
中医脐疗治百病
中医脐疗治百病艾灸肚脐治百病(一)浅述艾灸肚脐机理脐,穴名脐中、神阙,乃脐中凹陷地是也,为任脉循行之处,五脏六腑之根本,人体元气归藏之所。
此穴具健运脾阳,和胃调肠,温化寒湿,散结导滞,回阳固脱,理气止痛之功,也是全身中结构最特殊,唯一以目可见、伸手可触的穴位,其穴医理深广似海,自古至今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本穴。
脐疗就是在脐中(又名神阙穴)敷药或运用艾灸、拔罐、按揉、热熨等来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可对经脉进行良性刺激,并能促进穴位对药物的吸收,以此来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操作简便、安全稳定,副作用少且无痛苦。
运用于内科、男科、妇产科、小儿科、外科杂病乃至急症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均有疗效,用于养生保健、增寿美容等更有特殊作用。
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酌情配合他法,从而明显提高疗效。
脐疗源于民间,但早在《内经》、《难经》就已有与脐疗有关的记载,之后《肘后》、《甲乙》、《千金》、《外台》、《圣惠》、《圣济》和《本草纲目》等晋唐宋元明诸书中,特别是清代外治名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初名《外治医说》)则叙述得更为详备,近代随着世界各国医家对自然疗法的重视,作为自然疗法的一部分的脐疗正在悄悄崛起。
脐疗的源流和发展脐疗历史悠久。
早在上古时期,古人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中,用"砭石"放血、刺病;用树叶、兽皮、泥灰、唾液以裹敷创伤;用树枝、干草燃烧来取暖、御寒,却病;用双手按揉推摸以治疾病。
这些原始的方法就是针灸、敷贴、热熨、按摩疗法的萌芽。
舂秋战国时期,在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计收方283张,其中外治法达一半以上,如洗浴、浸渍、熏蒸、热敷、敷贴、砭刺、角灸、按摩等,诸法中包括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
其叙述虽原始古朴,但它却开创了脐疗之先河。
从战国到秦汉,脐疗从开始的一般运用逐渐上升到理论上的探索。
此时所作《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许多有关脐敷的理论论述,其中有脐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相关学说的论述,也有脐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阐发。
高树中:隔药灸脐治杂病
高树中:隔药灸脐治杂病高树中,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外治学学科带头人。
主持推广的脐疗项目被列为卫生计生委“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十年百项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目录——适宜技术版”。
01隔药灸脐适应症广脐疗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以脐(即神阙穴)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隔药灸脐法简称脐灸,即在脐部施灸,是脐疗方法之一。
在所有的针灸穴位中,神阙穴(即肚脐)是结构最特殊,定位最明确的腧穴,其特殊性及与整体联系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体穴所无法比拟的。
《医宗金鉴》明确指出神阙穴能“主治百病”。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记载运用灸脐法治疗不孕症、水肿、腹水、脐疝、腹痛、肠鸣、气上冲心等病症。
高树中教授1992年出版了《中医脐疗大全》,对脐疗古今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整理、总结和发掘,并在脐疗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创新并取得成果。
隔药灸脐法具有回阳苏厥、息风固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调理冲任、温补下元;通调三焦、利水消肿;通经活络、理气和血;敛汗安神、固精止带;扶正祛邪、养生延年的功效。
因此,脐疗临床适应症广,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
高树中说,据团队多年来在脐疗防治疾病的应用体会,脐疗对于胃肠病、妇科病、男性病、衰老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较其他病症更为显著的作用。
02隔药灸脐缓解胰腺癌症状对于缓解一些重症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隔药灸脐法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高树中团队用脐疗配合中药汤剂治疗一位老年男性胰腺癌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患者于2012年初出现不明原因腹泻,伴进行性消瘦,半年来体重下降约11千克,于当地医院确诊为胰腺癌。
查体:形体消瘦,精神倦怠,语音低微,两侧地机穴凸起明显,按之坚硬,满布瘀络;舌体胖大,舌质暗,有舌缨线,苔薄黄,脉弦滑。
脐疗治病原理,脐是先天生命之源,后天生命之本(三)
脐疗治病原理,脐是先天生命之源,后天生命之本(三)一、脐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李时珍曰:“脐者,人之命蒂也。
以其当心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故谓之脐。
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
”脐为“命蒂”,肾为水,心为火,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古人将脐看作是肾水与心火的天然混合区,也是气功修炼的关键部位。
脐属任脉,通督、冲、带脉。
冲、任、督、带与生殖及经带胎产密切相关,故脐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密切。
所以,通过脐疗,可以治疗男科,妇科病症,对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症,药物可以直达病灶,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
二、脐与人体精神神经系统《素问》曰:“两精相搏谓之神”,从根本上揭示了“神”产生的原始机制。
脐为神阙已暗示了脐与心的关系,“神”指人之元神,心主神志。
“阙”为中门,神阙就是心之神气通行的门户之合称。
而中医所称的神志病实为现代医学的精神神经性疾病。
脐虽为退化组织,但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腹下韧带等与腹腔内重要脏器的解剖和功能直接相关,同时腹腔内丰富的血管网及自主神经纤维与脐有密切关系。
由于脐与腹内脏器及神志的关系,以至于出现精神活动与腹内情况有关的学说。
如早期西方医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膈下功能的体现,而子宫的游走可引起许多奇怪的症状。
该理论虽被后人否定,但对腹部情况和精神疾病的关系、自主神经功能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等研究并未停止,甚至有人指出,腹部疾病与精神分裂症有内在的联系。
脐通百脉,调阴阳、补气血、温脾肾、行强壮、培补元气三、脐与人体免疫系统脐朝百脉,谓此一穴而系全身,为元阴元阳系结的部位。
《大宝论》曰:“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为命门也。
先天之命门者,由此而受;后天之命门,由此而裁也……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于此。
以其为生气之源,而气强则强,气衰则病。
”脐通百脉,调阴阳、补气血、温脾肾、行强壮、培补元气。
医学研究认为脐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隔药灸脐法延缓衰老临床观察
隔药灸脐法延缓衰老临床观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人到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衰老症状。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本研究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肾虚为本、瘀浊为标的病机特点,采用隔药灸脐法延缓衰老。
通过对老年人衰老症状、体征、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系统观察,证实此疗法能够增强老年人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减缓自由基对老年人机体的损害,达到抗衰延年的目的。
现将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人均来自济南将军烟草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年龄均在45岁以上,并符合本研究病例筛选标准。
根据患者来诊的顺序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针刺组(21例)、西药组(20例)。
隔药灸脐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1岁,平均(60.77±5.62)岁;衰老症状积分最低14分,最高46分,平均(30.90±8.09)分。
针刺组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0岁,平均(60.00±10.78)岁;症状积分最低20分,最高33分,平均(30.29±6.96)分。
西药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2岁,平均(60.55±7.33)岁;症状积分最低19分,最高31分,平均(30.40±5.79)分。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积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抗衰老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诊断标准。
1.3病情评定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抗衰老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病情评定标准。
衰老临床症状体征见。
(1)问诊:用统一的语句提问,凡主动说出的症状计4分;问出的症状,症状显著或持续出现计3分;症状时轻时重或间断出现计2分;症状轻或偶尔出现计1分;无症状计0分。
脐疗治病原理,脐是先天生命之源,后天生命之本(一)
脐疗治病原理,脐是先天生命之源,后天生命之本(一)一、病是什么?脐疗,是根据中医原理,形成的独立脐疗医学体系,理论和操作的方法都与西医不同。
脐疗认为“天下没有不能治的疾病,所谓不治是不懂其理,不得其法”。
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尝试通过脐疗调理所有的疾病。
病是什么?中医认为“阴阳失衡之谓病”。
中医讲阴阳、讲平衡。
认为人体阴阳不平衡了,阴阳失调了,就要得病。
失衡刚开始,是微失衡,得的也是微病,而不是显病,医院查不出来的;就如亚健康头痛头晕,疲倦乏力,但医院体检却没有病。
大失衡就是大病,严重失衡就是重病,亡阴亡阳就是绝症,就要死亡。
现代医学病名有一千多种,都是西医的叫法。
《内经》说“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中医认为,无论什么病其根本就是阴阳失衡,只要将阴阳调节好了,这个病也就好了。
二、“丹田”人体储藏能量的部位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中医认为,下丹田是一个区域,包括神阙,命门,气海和关元穴的下腹部的一个区域,下丹田是人体元气收藏的地方,是人体健康的中枢,也可以说是人体健康的钱包,元气储存越多,健康本钱越大,抵抗疾病能力越强,康复的能力也就越强。
人体疾病康复的过程,也是动用丹田元气的过程,使用健康本钱的过程。
健康本钱是不能经常动用,健康本钱动多了,身体就亏空,健康就出问题,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的状况,因为人体储存元气是有限的,健康康本钱是有限的。
脐是先天生命之源,后天生命之本三、脐是先天生命之源,后天生命之本婴儿通过脐与母体相连,获得母体营养输入,也是通过脐,将代谢垃圾输出。
婴儿出生脐带剪断,婴儿就由先天态转为后天态,新的生命诞生。
但脐的生命本源的特质还在,脐的营养输入通道还在,脐疗根据脐的这个特性,脐疗通过肚脐给药,就可以治疗脏腑的病症,达到内病外治的作用。
(未完待续)。
脐疗治病原理,脐是先天生命之源,后天生命之本(二)
脐疗治病原理,脐是先天生命之源,后天生命之本(二)一、经络传导疏通经脉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的一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四肢百骸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选用相应的药物敷脐,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经络传导,使药物充分发挥功效,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补虚泻实。
调整脏腑阴阳,使机体失调的状态趋于平衡,达到疾病逐渐消除的目的。
中医脐疗,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补虚泻实二、局部皮肤透入一般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药物敷脐疗法能透过表皮,较容易从真皮吸收到人体里。
这是因为真皮有90%是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活跃的血液循环对药物转输很快。
研究发现: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并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增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达到全身。
脐穴给药的最大优点是:脐下腹膜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下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到达肝脏,提高药物利用度,避免胃肠道的影响。
三、神经调节联通研究表明,穴位及经络都与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节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也必然作用于神经。
不断的刺激神阙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以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调整自主神经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四、药物渗透治疗中医治病分内治和外治两种,都是通过药物的相应药理作用而发挥其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脏腑气血盛衰的作用。
明代名医徐大椿说明脐疗的作用时所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面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托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胚药尤为有力。
”研究证实,药物敷脐,药物分子通过脐部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而弥散入体内,通达全身。
辛香药物除本身具有的治疗作用外,还可以削弱脐部表皮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加强药物的渗透性。
用水调敷可以增强药物和皮肤的水合作用;用药汁调敷可以增强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和吸收,同时还可以起到引经作用,使药物直达病灶,增加药效。
为什么中医说经常做脐轮药灸——艾灸肚脐,会有想象不到的功效?
为什么中医说经常做脐轮药灸——艾灸肚脐,会有想象不到的功效?在中医中,一般调理最讲究穴位。
但穴位也讲究方式。
比如,根据中医中的艾灸,艾灸的频率除了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特定的地方还需要循序渐进。
图片源自网络什么是脐轮药灸——艾灸?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脐轮药灸可能不太熟悉,说到这里,我就先简单的说一下。
脐轮药灸其实也是传统艾灸众多方式的其中一种,那要说脐轮药灸跟艾灸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原材料艾草粉上,还有就是灸法上。
传统艾灸我们都知道,一般是通过燃烧艾绒用它所产生的“温热刺激”来对人体达成调理的效果,而脐轮药灸则是在艾绒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药,中药的增加主要看每个人的体质以及需要调理的方向,也就是说比起传统艾灸,脐轮药灸可以更具调理针对性,直达病理。
灸法上主要采用脐轮药灸无烟艾灸仪完成,除了有用到高温净化烟雾以外,还可以实现多穴同灸,为我们节省更多时间。
图片源自网络用脐轮药灸艾灸肚脐有什么好处?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用脐轮药灸艾灸能够改善和增强脾胃功能,滋养阳气,此外,还能用于调理胃痛、恶心、腹胀、呕吐、腹泻等。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用脐轮药灸艾灸肚脐,可以刺激三焦的气化功能,让气机通畅,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缩减脂肪。
此外像治疗调理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都比较有效。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用脐轮药灸艾灸肚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
此外像月经不规律、痛经、不孕、黄褐斑、暗复杂性和其他综合征的妇女都可以进行调理。
4、急经活络,益气止痛。
艾灸的温热,可牵引经络,激活经络,调节气血,达到“通则无痛”。
此外,还适用于肠麻痹、手足麻木及各种酸痛综合征等。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轮药灸艾灸肚脐能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节体质,帮助气血通畅以及睡眠。
那除此以外,还常用于调理治疗盗汗、心悸、失眠等。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经常用脐轮药灸艾灸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激活细胞,收紧皮肤。
且具有滋补脾肾、益精益气的作用,像神经衰弱,它都比较有效。
脐疗古今“脐”谈——脐疗引发的“蝴蝶效应”
脐疗古今“脐”谈——脐疗引发的“蝴蝶效应”脐,亦称肚脐,在中医上称为神阙。
神阙穴, 《经穴名的考察》中释云:“神是心灵生命力, 阙是君主居住城之门”。
“蝴蝶效应”理论, 是美国科学家通过对触发作用的研究, 推导出的如下结论: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 通过各种触发机制, 最后可能形成大西洋上的一场飓风。
此理论表述的就是一个触发机制及其作用。
而脐疗的特点就是以“神气”, 通过“君主居住城之门”以治疗手段来“触发”中介机制的反应, 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之目的。
据《史记》载, 早在殷商时期, 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 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
这就是说我国中医用脐疗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曾记载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等疗法, 这就奠定了脐疗的理论基础。
灵魂匹配,我在另一边等你广告1、中医理论对脐疗的认识从经络学说来看,脐实为经络的中枢,经气的汇海,神阙穴位属于任脉,而任脉属于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总司人体诸经百脉;同时,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亦为经脉之海,所以脐与百脉相通。
更因为奇经八脉纵横上下,沟通内外,联系周身经络,因此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均可影响于脐。
展开剩余81%《医学源始》中所说:“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故也。
”脐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
“脐中”为古代丹家练功过程所发现的“玄关一窍”,即气穴。
人们出生以后,剪去脐带则一点真元之气聚于脐下,为生命的根本。
古代气功学家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直径为三寸大小,中间有两个对持抱阴阳鱼,产生阴阳感应,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以脐为中心的九宫分布是生命的中枢,即生命之根。
由于经络有运行气血、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人体才能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安宁无病。
若人体受外邪或内伤,影响了脏腑的阴阳平衡,发生了病变,可根据疾病寒、热、虚、实的属性不同,分别运用“寒者热之,热者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选用相应的药物敷巾于脐中穴上,通过药物不断刺激脐穴,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补虚泻实,调整脏腑的阴阳,使人体各种机能趋于平衡,达到康体愈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到脐 。明代 ・ 时珍 在《 经八脉 考》 李 奇 中指 出: 起 于 中极 “
之 下… …会 足 少 阳 于 阴交 , 神 阙 、 分 … … 会 手 太 阳 、 阳 于 循 水 少
法 。目前I 临床上常用 的离子 导人 、 透皮 促进 剂如 氮酮 ( z e Ao ) n
药 面 积 小 , 术 时 间 不 长 , 脐 及 其 周 围皮 肤 刺 激 不 大 , 服 了 施 对 克
,
故脐 可通过 督脉与诸 阳经联 系。带 脉 “ 横绕腰 腹周 围 ,
前平脐 , 后平十四椎” 能“ , 约束诸 经” 足部的 阴阳经脉都 受带 , 脉 的约束。又由于带脉出 自督脉 , 行于腰腹 , 腰腹部 是冲、 督 任、
植物神经功能。
2 药物 的作 用
通过隔药灸脐法 治疗疾病 , 应根据疾病的不同 , 选用不同的 药物。但必须 明确 的是 , 无论选用何种药物 , 均需遵循下列选药
图翼》 中详细介绍 了熏脐 治疗不孕 症的方法 , “ 日: 一法灸 神阙
穴 , 以净干盐填脐 中, 先 灸七壮 , 去盐 , 后 换川椒二十 一粒 , 上以 姜片盖定 , 又灸十四壮 , 灸毕即用膏贴之 , 艾炷须如指大 , 长五六 分许。 《 ” 针灸大成》 中记载熏脐 法预 防疾 病。现将 隔药灸脐 法 的 作 用机 理 报 道 如 下 。
近腹腔和盆腔 , 分布着大量 的神经丛和神经节 , 它们支 配腹腔和 盆腔 内所有的脏器和血管。有 资料表 明 ] 不断刺激神 阙会使 , 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 梢进人活动状态 , 以促进人体神经、 体 液的调节 , 提高免疫机能 , 发抗病能力 , 而改善各组织器官 激 从 的功能活动 , 尤其是能加速血液循 环 , 善局部组织 营养 , 改 调整
维普资讯
・
4 8・
J u a fE tra h rp f CM c 0 7.6( o r lo xe lT ea yo n n T Ot 0 1 5 2
谈 隔药 灸 脐 法 的 治 病 机 理
郭 闫 萍
( 天津 中医药大学 , 天津
关 键 词 : 药 灸脐 ; 隔 治病 机 理 ; 临证 心 得
物 , 丁香、 香 、 脑等 , 如 乳 樟 以利 于药 物 的 吸 收 和 促 进 气 血 流通 ,
l 穴位 的作 用
1 1 脐 ( 阙 ) 经 络学 基 础 . 神 的 脐位于任脉上 , 而脐中之穴即神阙, 任脉 、 督脉、 带脉及冲脉
如《 理瀹骈文 》 :须知外治者 , 云 “ 气血流通 即是补。 ④ 热药 比凉 ” 药效果好 , 攻药 比补药见效快 。
等 药 物 透 皮 吸 收 方 法 多 存 在 透 过 皮 肤 的 速 度 和 效 率 偏 低 的 不
中脘 ……循 承 浆 与手 足 阳 明督 脉会 ……” 。任 脉 为 “ 阴脉 之 海 ” 能“ , 总任诸阴” 脐通 过任脉与 全身 的阴经相联 系 , , 同时 又 通过任脉 与诸 阳经 相 通。督脉 为 “ 阳脉 之海 … ” 能 “ , 总督 诸 阳” 《 问 ・骨空论 》 : 其少 腹直 上 者 , 脐 中央 , ,素 载 “ 贯 上贯 心
三 脉 脉气 所 发 之 处 , 脐 可 通 过 带 脉 与 足 阴经 、 故 足三 阳经 以
及冲脉、 督脉相联 系。《 问 ・ 素 骨空论》 : 冲脉 者 , 载 “ 起于气街 , 并少阴之经 , 挟脐上 行 , 至胸 中而散 。 冲脉为 “ ” 血海 ” “ 、 十二 经 之海” 能通行血脉 , , 调节十二经气 血 , 与肾相并 上行 , 并 故脐 可 通过冲脉与十二经相通。脐通 过奇经八脉 与十二经脉 相通 , 进
原则: ①必须配伍通 经走络 、 开窍透 骨、 拔毒外 出之 品为 引, 如 姜、 、 蒜 白芥子 、 花椒 、 冰片等 。②一 般应是气 味俱厚之 品, 或力 猛 有毒之药 , 且多生用 , 因药力从外 而人 , 气味轻淡 之品不易收 效, 如半夏、 吴茱 萸 、 苍术 等。③ 多应 用温通 、 芳香气 味 的药 有
而 同 五脏 六 腑 联 系 , 经 络 的 总枢 , 气 的 汇海 , 脏 六腑 之 本 , 乃 经 五
其他透皮给药方法 的不足 。
3 灸法 的作用
”
… …
足, 若通过扩大给药面积或多次给药来增加透过程度 , 又会增加 对皮肤的刺激和降低顺应 性 , 限制了在全 身治疗 中的应 用。隔 药灸脐法的经皮给药途径特殊 , 由于脐部 的特殊结构 , 有利于药 物的透皮吸收 , 同时药物在脐部皮肤经过穿透后 , 直接扩散到静 脉网或腹下动脉分 支而进人体循环 , 因此 , 药物经脐吸收 比较迅 速。并用 大艾炷灸 以加强渗透效果 , 较离子导人等作 用强 , 因给
30 9 ) 0 13
中图 分 类 号 :2 5 8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0 6— 7 X 2 0 )5— 0 8— 2 1 4 .2 1 D 10 9 8 ( 07 0 04 0
隔药灸脐法 , 又称蒸脐法 , 是通常所说 的熏脐疗法 , 也 是将 药物研成极细药末填满脐部 , 上置艾 炷灸之 的一 种方法。它具 有简 、 、 廉 、 的优点 , 中了穴位、 便 验、 捷 集 灸法 、 药物 的多重作用。 隔药灸脐法属于中医外治法 的一种 , 在长期 的医疗 实践 中得到 了I 临床验证 , 对内 、 、 、 、 肤科等 多种 疾病具有 良好的治 外 妇 儿 皮 疗效果 , 并可用于养生保健 。此 种治疗方 法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 史, 早在殷商时期巫医太 乙真人 和彭祖 已分别 用熏脐法 补诸虚 百损 , 治疗妇女子宫虚 冷等妇科 疾患。明代 ・ 介宾在 《 经 张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