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药灸,随着亚健康的"泛滥",人们对养生的要求提高。艾灸也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隔药灸。这一艾灸精华和现代中药科研成果精华的结合,形成了现代的间接灸法——隔药灸。

纵观艾灸史,传统艾灸源于灸疗,盛行于艾灸,顶峰于传统隔药灸。艾灸是一个过渡期,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他最终走向隔药灸。现代艾灸的发展,也会遵循历史的轨迹,发展到艾灸历史上的最高境界——隔药灸。

1隔药灸的药粉末的分类编辑

①针对某些病证的区域护理

如骨质增生、足跟痛、关节疼痛、腰痛、痛经等;

操作时可局部用药,如阿是穴等。

②根椐脏腑、经络、气血制作的药末

如;活血化瘀药、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羌活胜湿汤

用于气滞血瘀经络瘀堵手脚怕冷等

2隔药灸的适用人群编辑

阳虚体、寒体、湿体、瘀体、脏腑功能减弱、老化、早衰、免疫力低下、各类关节痛、颈椎病、肩周炎、项背腰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畏寒肢冷、头晕目眩、神经衰弱、健忘、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带下病、面部肌肉松弛老化、脸色暗黄、精神疲倦、少气懒言、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食欲不振、口苦口腻、胃酸、胃痛、胃胀、胃寒、腹泻、便秘、贫血、经血量少、色淡、经期延后、崩漏人群、白带绵绵、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眼袋、水肿、肥胖或消瘦、面色暗沉、早衰、色斑、疲劳、老年斑、自汗、盗汗、脱发、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失眠、腰膝酸软、腰酸背痛、性冷淡、尿频、尿闭、尿失禁、尿路感染、更年期综合症、痛经、月经不调、男女生殖系统问题、牙齿易于松动、甚至过早脱落、面色无华、憔悴、皮肤干燥、经常感冒、胸闷、鼻咽干燥、自汗、无汗、鼻塞、流涕、不闻香臭、或鼻出血、喘促胸闷、水肿、小便不利、抽烟、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面色(白光)白、晦滞、面部青紫、或面色红赤、头痛、头晕、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烦躁、健忘、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经常胸闷、心情抑郁、头胀头痛、面部色斑、面色发青、老年斑、急躁易怒、情绪低落、视物昏花、乳房胀痛、乳腺增生、小腹胀气、闭经、食欲减退、脂肪肝等

以上操作时可穴位用药

3隔药灸临床借鉴编辑

咳喘

取穴:定喘、肺俞、心俞、膈俞。治法:将细辛21g,白芥子21g,甘遂12g,白果30g,地龙20g,黄芪30g,半夏20g,柴胡20g,元胡21g,川芎30g,补骨脂20g,五味子20g。上药共研细末分别贴于上述穴位,以艾灸仪灸之,先期每日一次,后每三日一次疗效:以上法共治92例。结果治愈43例,好转4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6%。

取穴;至阳。治法:选好穴区后,用隔活血化瘀药粉灸疗,每次30min,每日1次,3星期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施灸期间停用一切有关药物及忌寒凉之品。疗效:共治冠心病患者60例(内伴心绞痛者21例),隔药饼灸后不仅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外,心电图和甲皱微循环(除平均管襻数和平均管径数外)也均有明显改善(P<0.5~0.001)。

胃下垂

取穴:中脘、神阙治法:药粉制备:附子6g、肉桂6g、丁香6g、党参6g、黄芪6g、白术6g、香附3g、陈皮3g、麦芽3g、桑寄生3g、升麻3g。将诸药共研细末用法:二穴同取,用时每穴取一药粉,以艾灸仪灸之。每日灸治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疗效:共观察50例,经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3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脾虚证

取穴:分二组。①足三里、关元;②中脘、血海。治法:药饼制备:黄芪、川芎各6份,党参、白术、陈皮各3份,干姜、白蔻仁各2份,甘草1份。将上药共碾细末,以艾灸仪灸之。用法:每次取一组穴,二组穴位交替使用。在所选的每个穴上,用1份灸粉施灸,每日治疗1次,三个月为1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疗效:共治疗50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取穴:主穴:分为二组。①中脘、气海、足三里;②大肠俞、天枢、上巨虚。配穴:脾胃虚弱加脾俞,湿热蕴结加水分,肝郁脾虚加肝俞、脾俞,脾肾阳虚加关元。便秘加中注,脓血甚加隐白。治法:主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配穴据证(症)而加。双侧均取。药饼选用附子、肉桂、丹参、红花、木香、黄连等药研成细粉密藏备用。根据不同证型,配制不同药饼。湿热蕴结以黄连、丹参、红花等为主药,配以适量木香粉。其它各型均以附子为主药,配以适量肉桂、红花、丹参、木香等药粉。每份药粉2.5g,以艾灸仪施灸,每日三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日,6个疗程为疗效观察阶段。疗效:采用隔药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O例,结果近期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通过对临床患者出现较多的几个症状作了观察,发现以主诉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为多见,其次是里急后重、肠鸣等。隔药灸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提示隔药灸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轻、中度患者。当然,重度患者需配合西医内科治疗甚至必要时外科治疗。另隔药灸对里急后重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高於对肠鸣的改善效果。机理研究表明,结肠黏膜T+8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组(P

取穴:分为四组。①大椎、肾俞;②命门、脾俞;③气海、血海;④膈俞、肺俞。治法:药粉包制备:以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各等量,共研末用法:上述4组穴位,每次取一组,轮流选用。行隔药粉灸。每周灸2次,以穴区出现红晕为度。部分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加用剌络拔罐。3个月为1 疗程。疗效:共治21例,其中系统性硬皮病5例,局限性硬皮病16例。灸治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有效12例(系统性3例,局限性9例),有效率为57.1%。甲皱微循环检查,发现36.89%管襻顶有瘀血,治疗后减少至21.78%,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毛细管襻极度弛张者,治疗后基本消失,21例患者治疗前低于正常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治疗后显著提高(P<0.01)。

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治法:药饼制备:将川乌、乳香、没药、川芎等中药配制好后,烘干研成细末用法:将药粉包置于肱骨外上踝压痛最显著处,以艾灸仪施灸,每次30min,以局部出现深红晕为宜。另配合针刺:取患者患侧列缺、手三里、曲池和阿是穴,施以捻转手法。病程2个月以上者,可对阿是穴作远点透刺,并行提插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针刺与药饼灸每隔1日交替进行,每6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效:共治37例,经2个疗程治疗,治愈29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足跟痛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治法:取患侧压痛点,双侧疼痛者取双侧压痛点。按独活寄生汤加味配方。诸药研细将药饼置于所选穴区;在药粉上安放艾灸仪。艾灸40min,取下灸仪,每日艾灸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须连续治疗二个疗程。疗效:共治104例,临床治愈59例,显效24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25%。同时发现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老年骨质疏松症

取穴:分四组。①大椎、大杼、肝俞;②中脘、膻中、足三里;③脾俞、肾俞、命门;④神阙、关元。治法:药饼制备:补骨脂、当归、生熟地、仙茅、仙灵脾、丁香、玉桂等采磨制成极细粉末用法:每次取一组穴,四组穴可轮流选用。双侧均取,每穴放一药粉包,以艾灸仪施灸,隔日艾灸一次,每次一组穴,按上述4组穴顺序灸毕,再隔灸,如此循环至24次为一疗程。疗效:本组21例患者,在艾灸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之证,表现为腰脊板滞、足胫酸软、足跟疼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步履缓慢、活动不灵活……等,懒于参加活动及锻炼。当艾灸30~40壮以后,逐渐表现出不易疲劳,精力日益充沛,作家务事也有劲,动作较艾灸前灵活,步履有力轻快,并能参加活动,锻炼身体,运动量不断增加,腰胫酸痛明显好转。实验结果表明,本组骨密度平均值在艾灸前低于同龄人的正常值,而隔药饼艾灸后高于正常值,且比艾灸前显著上升,P<0.005,临床症状也随之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