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辛弃疾宋词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曾亲自集结两千余人起义以抗金,后投入北方最强大的抗金队伍耿京领导的起义军。
《水龙吟》辛弃疾宋词赏析
《水龙吟》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词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原文】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
听兮清佩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块予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
【注释】“些语”是《楚辞》的一种句式或体裁。
“些“音suò(所的去声),为楚巫禁咒句末所用特殊语气助词。
【赏析】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
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
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
闲居宁宗庆元二年(1196)又移居退隐。
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
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仇兆鳌注概括其意为:“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
这首词在意境上同杜甫《佳人》诗有相近之处。
杜甫以“佳人”作为寓传,作者则以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上阕起笔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
“清佩琼瑶”是以玉佩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
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
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突出“出山泉水浊”之意。
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去流昏涨腻,生长蓬蒿。
“流昏涨腻”取意于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
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猱(之与人无害),不要为其所用。
辛弃疾《水龙吟》的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的翻译赏析《水龙吟》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前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翻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翻译/译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辛弃疾《水龙吟》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鉴赏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意云宋代:辛弃疾昔时曾有佳人,翩然绝世而独立。
未论一顾倾城,再顾又倾人国。
宁不知其,倾城倾国,佳人难得。
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
堂上更阑烛灭。
记主人、留髡送客。
合尊促坐,罗襦襟解,微闻芗泽。
当此之时,止乎礼义,不淫其色。
但□□□□,啜其泣矣,又何嗟及。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壮志未酬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
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
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
不久后,被任命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不久后,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
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
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水龙吟宋词赏析5篇
水龙吟宋词赏析5篇水龙吟宋词赏析1冰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太液翻波,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欲唤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
只愁回首,冰奁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这是一首咏物词,吟咏的对象是白莲。
词的上片可分为四层来理解。
第一层,“冰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着眼于白莲的风韵,点明赏莲的具体环境和时间。
“冰肌”首先点破“白”字,“天真”是生来具有的自然天性,这是指白莲的纯洁无瑕。
“晓”是具体时间,“玉立”,亭亭的样子,形容极其标致轻盈苗条。
“瑶池”,是古代传说中昆仑山的池名,西王母的居所,这里形容白莲花生长的池塘广大浩淼。
全句的意思是冰雪一样的肌体表现着白莲纯真无瑕的天性,在清爽明丽的清晨,亭亭玉立在广淼的池塘里。
第二层,“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这是对白莲的个体描写。
“亭亭”是耸立的样子,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盈盈”,仪态佼美的样子,《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是说白莲高耸挺立的绿色叶子,如同标致的伞盖,白净美丽的面庞,显露在洁净时髦的服饰中。
由前一层的总体形象,推出了近景,对其单株进行静态描写。
第三层,“太液翻波,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太”是极大的样子,太液指莲塘的水;“霓裳舞”是唐代的宫廷音乐。
相传是唐玄宗李隆基吸取了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所制,宋代著名词人姜白石在其残曲上注有工尺谱,此舞的音乐、舞蹈、服饰都极力描写仙境和仙女的形象。
这里是以此比喻莲叶在风中的舞姿和气韵。
“断魂”在这里作销魂解,情意极其深长的样子。
韦庄《春怨》:“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林逋《山园小梅》中更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欲知合断魂”的名句。
这一层是写白莲的动态,莲塘之中微波荡漾,荷叶兴致勃勃地舞了一曲霓裳羽衣曲,脉脉的流水摇曳护卫着白莲花,一往情深。
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
⾟弃疾《⽔龙吟》全⽂鉴赏⾟弃疾《⽔龙吟》全⽂鉴赏 《⽔龙吟·登建康赏⼼亭》写于⾟弃疾三⼗岁于建康任通判之时。
词中舒发了他抗⾦壮志未酬的苦闷⼼怀以及世⽆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苦闷惆怅。
词风纵横豪迈,为⾟词风格的代表作之⼀。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弃疾《⽔龙吟》全⽂鉴赏,欢迎参考 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
遥岑远⽬,献愁供恨,⽟簪螺髻。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把吴钩看了,栏⼲拍遍,⽆⼈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可惜流年,忧愁风⾬,树犹如此! 倩何⼈唤取,红⼱翠袖,英雄泪! 赏析: 赏析: 读⾟弃疾的词,总有种豪迈⼜⼤⽓的感觉。
不愧是能提着⼑杀⼊⼏万⼈敌军⼤营的英雄⼈物啊! 整篇词脉络的铺陈⾮常清晰爽利。
从远处的⼭⽔风景切⼊,再由外部事物(“孤鸿”)联想到⾃⼰,继⽽舒展情绪,再表达平⽣抱负,随后回到现实,感慨时光流逝、英雄⽼去。
畅意淋漓,⼀⽓呵成。
第⼀段开头先写景。
举⽬远眺,⼀⽚远阔天地。
“遥岑”指远⼭,是说远远望去,⼭峦叠嶂就像⼥孩⼦头上的簪⼦和发髻,形态各异。
然⽽这样的风景并没有为他带来欣喜,反⽽“献愁供恨”,不断地使他产⽣“愁”和“恨”。
为何愁,为何恨呢?因为他看见落⽇下⼀只落单的⼤雁,顷刻想到了⾃⼰的'处境。
⾟弃疾祖籍⼭东,出⽣时北⽅已经沦陷在⾦兵统治下。
他⼀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
所以说⾃⼰是“江南游⼦”。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这⼀句有很深的含义。
“落⽇”让⼈感伤,让⼈联想到结束和没落。
那⼀刻,不知他⽬送着太阳落⼭,是否也想到了正在下沉的南宋王朝。
“江南游⼦”,亦想回家,想要⼀路杀回去,收回中原⼟地,解放家乡。
然⽽⼀切都太难了。
故⽽“愁”,故⽽“恨”。
“千⾥清秋”是这样的壮阔⽽肃杀,⽽登亭远眺的游⼦是这样的孤独⽽⽆助。
但如果仅仅是孤独,那也就泯然众⼈了。
我个⼈觉得第⼀段最出彩的就是后⾯⼏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翻译赏析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 我能让谁来召唤歌儿歌女,为我擦干壮志难酬的泪水![出自]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遥岑:岑,音cén。
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建康赏心亭登高欣赏美景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事物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为您带来该词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
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
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首先以“落魄江湖载酒行”描写了作者的行踪,给人一种游历江湖的形象。
接着,作者以“楚腰纤细掌中轻”表达了对楚女子的赞美,以青春美丽的形象衬托出忧郁的江湖身世。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道出了作者对过去高昌迷离青楼生涯的思念。
十年短暂的经历在作者的记忆中却成为了一场长久的梦,同时青楼的名声也带着一丝薄幸。
词的下半部分,“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描绘了作者登上赏心亭后遇见另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在礼仪上可能没有楚女子那般规矩,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气息。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感到有些羞涩。
最后两句“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以超脱的角度反思了世事的无常。
神仙偷渡凡人的境界,生活中的种种似乎就像是一场棋牌游戏,各种巧合和起伏已经让人难以分辨真相。
辛弃疾以婉转细腻的词语,描绘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读者的阅读与体会,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凄凉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成为辛弃疾不朽的作品之一。
辛弃疾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译文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注释】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
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倩:请托。
读音qìng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
擦拭。
【赏析】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北望中原的思归情、艺术手法及深沉爱国之情的展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一首佳作。
辛弃疾调任建康通判,与陈亮相识,成为知已。
陈亮特地写了一首《念奴娇·我来牛渚》的词,表明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辛弃疾便写了这首《水龙吟》词,寄赠陈亮。
翻译: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望遥空悠悠,不见白云尽处。
浮沉多少事,问浮生漫漫,却怎把柔情输给万物?梦入西湖两岸,依旧花开人行。
谁知疲倦游子情?盈盈楼上女,锦绣笑开颜。
我空有泪流,却道是寻常。
夜夜船吹笛雨潇潇,故人江头未语,应自添白发。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辛弃疾调任建康通判,与陈亮相识,成为知已。
陈亮特地写了一首《念奴娇·我来牛渚》的词,表明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辛弃疾便写了这首《水龙吟》词,寄赠陈亮。
词的上片,写登赏心亭遥望中原。
通过“楚天千里清秋”等词句的描写,展现出作者登高远望、北望中原的沉郁之情。
“遥望中原何处是?不见故人容易水。
”更表达了作者对中原的思念之情。
下片借景抒情,写出了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和不得志的抑郁之情。
“浮沉多少事,问浮生、漫漫把、欢情输与鸥鸟。
”这几句是说,天下万事恍如一局棋,沉浮不定,胜败难料;这一局输了,不等于别的局也输掉了。
作者把国事系于一身,“问浮生”既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担忧,也是在寻求个人出路和归宿。
“梦入西湖两岸,依旧花开人行。
”这两句描绘了美丽的西湖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热爱。
“谁知倦游子?盈盈楼上女,锦绣笑开颜。
”这又从美丽的湖光山色转到游子之情的抒写上。
作者想象自己是一位倦于漂游的游子,如今站在赏心亭上登高远眺,不禁引起对佳人的怀念。
“我空有泪流,却道是寻常。
”这两句就进而向着思妇一端去驰骋想象了。
故人江头未语前,“应是已添白发”,这一想象之笔非常生动。
它十分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之所以是“倦游子”的原因:一是志不得伸,二是年华已逝。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望,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辛弃疾从南归之后一直不受重视,创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南归八、九年了。
他投闲置散,任了一届小官,一次,他登上了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大好风光,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了《水龙吟》。
天空千里辽阔,秋色万里无际。
秦淮河直通长江,水连天,天连水,水天相接,也不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
放眼望去,群山连绵,有的高耸挺拔,犹如妇女鬓发上的碧玉簪;有的舒缓玲珑,好像儿童头上那螺壳般的发髻。
斜阳已经西沉了,不时还有大雁飞鸣而过。
它们的鸣叫声从远处传到了辛弃疾的耳朵里,勾起了他无尽的忧愁。
辛弃疾倚靠着赏心亭的栏杆,眺望着江边的景色,无意中碰到了腰中的宝剑。
这把宝剑是他的好友刘汉赠送的。
他将宝剑从剑鞘中拔出,拿在手中小心地抚弄着。
回想起刘汉临别的勉励,勉励自己要有一番作为,辛弃疾内心无比惭愧,无比悲愤。
他又把剑插回了剑鞘,一次又一次,狠狠地拍打着栏杆以发泄心中的愤恨。
游人来来往往,他们看见辛弃疾一会儿抚弄宝剑,一会儿又拍击栏杆,都感到很诧异。
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我认为,对于独身一人在异乡的辛弃疾来说,悲伤的景勾起了自己无尽的愁,但是更愁的是没有人能明白他的内心。
来来往往的游人虽多但是真正了解他的又有几个呢?所以,辛弃疾只能够重复地看着宝剑和拍栏杆了。
简单的动作描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内心的忧愤。
大雁都知道秋天时飞回旧地,而漂泊江南的游子却无家可归,这般类比起来,他真是一个可怜之人啊!辛弃疾的性格是强硬而刚烈的,《水龙吟》的上片的几个句子有着刚强的骨架,却比柔情更令人辛酸难受。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份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一)份辛弃疾《水龙吟》赏析 1水龙吟辛弃疾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这是辛词中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
作者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
从这首词的内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作品。
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的双溪楼,作为一个爱国词人,他自然要想到被金人侵占的中原广大地区,同时也很自然地要联想到传说落入水中的宝剑。
在祖国遭受敌人宰割的危急存亡之秋,该是多么需要有一把能扫清万里阴云的长剑呵!然而,词人之所见,却只是莽莽群山,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欲待燃犀向潭水深处探着,却又怕水面上风雷怒吼,水底里魔怪__。
说明,若想取得这把宝剑,组成统一的、强大的爱国抗金力量,这中间是会遇到重重阻挠与严重破坏的。
后片即景抒情,虽然流露出壮志难酬,不如困居高卧的隐退思想,但这一消极思想之产生,是与他当时的处境,与南宋__整个政治形势分不开的。
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进取,一味妥协投降;对爱国抗敌的有识之士却百般压制打击,直至__镇压,使统一中原的伟大事业,付之东流。
因此,在指出辛词中经常流露的隐退闲居这一消极思想的同时,还必须指出这种思想之所以产生的客观原因。
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
一般登临之作,往往要发思古之幽情,而辛弃疾此词却完全摆脱了这一俗套。
作者即景生情,把全副笔墨集中用于抒写主战与主和这一现实生活的主要矛盾之点上。
开篇远望西北,点染出国土沦丧,战云密布这一时代特征。
、接着便直截提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法:倚天万里须长剑!也就是说,要用自卫反击和收复失地的战争来消灭人侵之敌。
辛弃疾的《水龙吟》赏析
辛弃疾的《水龙吟》赏析辛弃疾的《水龙吟》赏析这首词起句突兀,立意辽远。
虽然说气势上稍逊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但境界的阔大、胸襟的磊落却是一样的。
它仿佛令你拔地凌空、极目游骋。
仰则天高,俯则水远。
天高水远,无边无垠。
象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
范开曾在《稼轩词序》中论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他的见解是比较本质地点出了辛词的艺术特色。
南宋时代,民族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是激烈而紧张的。
尽管辛弃疾出生在金朝统治之下的北方,但他自小受到祖父影响,心系南宋,怀有国之情,立志推翻异族压迫,实现祖国统一。
为此,他很早就投身到抗金斗争中去。
年二十一岁时,便聚义民二千余众参加耿京队伍,矛头指向金政权。
后来事变,他又能独带五十余骑,于五万敌军之中,孤胆擒缚叛徒张安国。
辛弃疾平生自诩有济世报国之才,而他的过人胆识,雄伟的志向又使他不甘平庸一生。
因此反映到艺术创作中,他的词写来便豪迈奔放。
不过,同是做为豪放派的词人,苏东坡似乎参透了人生、生死成败无计于心,所以他的词达观潇洒、不乏恢谐。
而辛弃疾则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执着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中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
于是我们看到,当辛弃疾的笔从第一句的水天一色的辽远之处稍微近缩了一下的时候,那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闲愁。
闲愁万种,万种闲愁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的凄清和冷寂,自从他南归宋朝,就一腔热血,伺机报效国家,建立功业。
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遇。
非但没有人来与他共论北伐大计,相反却横遭朝中权贵们的猜忌,始终难酬壮志。
顾此,他摘下佩刀,默视良久,拍栏长叹。
意谓此刀不正如我,本来它是用来杀敌建功的,而今置闲,何时是了?孤独的他,找不到理解的知音。
在上片,辛弃疾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情随景迁,由远及近,层层推进,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恨委曲地抒发出来。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辛弃疾宋词赏析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是南宋辛弃疾所写。
调名出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遂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
【原文】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赏析】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复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
但是在这首《水龙吟》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未免有点消极。
之所以如此,与他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学者考证,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
此词上片开头就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句法就有点特别。
陶渊明与作者,本来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而作者却说他们已有了神交,并在梦中见过面了。
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不能不感到突兀、惊诧,从而也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令人玩味。
“老来”二字是特指,说明作者驱驰战马、奔波疆场或是筹划抗金、收复故土的年轻时代,与脱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陶渊明是无缘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压抑与排斥,壮志难酬的老年时代,才有机会“相识渊明”。
这个开头,对读者来说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十分自然。
而作者也以平静的语气叙述,益发显得深沉。
接下去的“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三句,直接抒写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
心头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饮,歌也不唱。
这是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个白发老翁怎能在西风萧瑟中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词的下片紧随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东山再起!先讲陶渊明的精神、人格和事业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凛然有生气,和现实是相通的。
辛弃疾《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诗词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诗词鉴赏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宋代:辛弃疾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上林高选,匆匆又换,紫云衣润。
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
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
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
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
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生官冷。
算风流未减,年年醉里,把花枝问。
译文身倚栏杆,看碧绿的山色转为丹红,在悠然之间就褪却了香袍的脂粉而成熟起来。
上林苑选美一样选上的,忙匆匆的又换掉了由紫云润色的衣裳。
枉费了多少个春天啊,从早到晚的又是薰又是染,花儿都为此凋零了。
可笑那些庸常的桃花李花,即使乱涂乱抹地打扮自己,ZUI后还是留下无限的凄凉。
且与那些流莺说去吧,切记世间的荣华与富贵,ZUI容易消散而难以保全完整。
人世间的得意,就像那自然界的花儿,即使也有千红百紫的时候,不过转眼之间就到了尽头。
白头老人的时候回想平生,是年轻时的少年意气耽误了自己,*冷酷与无情。
如果风流的禀性还没有磨灭,那么就尽情地欢娱在酒中吧,要问人生的意义,那就去看那一年又一年的花枝吧。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范南伯家文官花的。
文官花,又名锦带花、海仙花。
词的上片主要写文官花的颜色多变及其原因。
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说:“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倚栏”二句反用其意,言凭倚画栏观赏文官花,初看碧绿,转眼变为朱红色,而白色花苞也不经意地褪了色。
两句之中,写出了该花由粉(白)变碧(绿)再变为朱(红)的变化,且造语自然,可谓健笔。
“上林”三句写其由红变紫。
上林,这里指翰林院。
“紫云衣润”,言其变为紫色。
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白、绿、红三色,意象很密;而“上林”三句则用三句词写了一种紫色,而意象极疏,一疏一密,相得益彰,可知此词深得疏密相间之旨。
“几许”三句另辟一境,探寻其颜色多变的原因。
“春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又可指人。
言文官花之所以粉、碧、绯(红)、紫见于一日之间,*尤异于腰金紫,是春风“朝薰暮染”的结果,也是种花者精心培育的结果,这种解释虽然还没揭示出此花“*”的真正原因,但在当时的科学还欠发达的条件下,也许只能如此解释。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译文及赏析《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是辛弃疾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宋代: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译文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
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
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南剑:即南剑州,宋代州名。
双溪楼:在南剑州府城东。
西北浮云:西北的天空被浮云遮蔽,这里隐喻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斗牛:星名,二十八宿的斗宿与牛宿。
待:打算,想要。
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惨:狠毒。
束:夹峙。
欲飞还敛:形容水流奔涌直前,因受高山的阻挡而回旋激荡,渐趋平缓。
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百年悲笑:指人生百年中的遭遇。
卸:解落,卸下。
缆:系船用的绳子。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赏析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
《水龙吟·断崖千丈孤松》及译文
水龙吟·断崖千丈孤松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描绘了孤独的巨松在险峻的断崖上挺立的壮丽景象,凸显了大自然的伟力与孤独的意境。
下面将结合原文和译文进行解析,深入解读这首诗的内涵与意境。
一、原文解析1. 水龙吟“沧沧天色浩无边,幡幡风波势不偏。
断霄一泻如轻练,万仞千崖皆拱翘。
舞翠霞飞落玉盘, 倩生绯翠鬬晴岚。
大鹏汎着百雷静,金凤翔沙千里情。
”这首诗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从“沧沧天色浩无边”到“金凤翔沙千里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描绘了天空、大海和风雨的壮丽景象。
2. 断崖千丈孤松“此处霞光嗔江色,不登却念影犹映。
万古龙门独栋立,孤城飞檐暗烟光。
枝先若指船先渡, 百岐疑妨晓路长。
绕石掩盘揽乾坤,傍天怒道泻人肠。
”孤松屹立于断崖之上,山水之间,形成一种古老、苍凉、孤独的景象,表达了孤独与坚韧的意境。
二、译文1. 水龙吟“The sky is vast and boundless, the wind and waves are unstoppable. The cascading streams are as light as silk, and the ten-thousand-foot cliffs are all towering. The dance of the green clouds falls on the jade plate, and the crimson and green vie with the clear haze. The great roc sails through the silent thunder, and the golden phoenix soars a thousand miles over the sand.”这部分译文将作者原文的意境和诗意精准地传达出来,用字句流畅,表达清晰,充分展现了原文的风采。
2. 断崖千丈孤松“At this place, the rosy clouds are angry at the river's color, and not climbing up, I think of the shadows still reflecting. For ten thousand years, the solitary pine stands alone, and the lonely city's flying eaves are shrouded in dark smoke. Its branches seem to beckon, the boat seems to cross first, and a hundred twists seem to hinder the long road. It winds around the rocks and embraces the universe, beside the sky, the angry river pours out the human heart.”这部分译文在遵循原文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语言的形式和修辞手法,将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完整传达出来,创造了独特的诗意。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水龙吟》赏析(许金榜)(通用)
水龙吟》赏析(许金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无限的痛苦。
辛弃疾满怀着爱国的热忱,活捉叛徒张安国,率耿京义军的余部渡淮南归;但是,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却并未对他加以重用,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也未受到重视。
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
淳熙元年(1170),他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门城楼上的赏心亭,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感慨唏嘘,激情难抑,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
(一说作于1169年建康通判任上。
)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
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
“楚天”紧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出了登临的时间。
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壮阔,气势雄浑。
无边的秋色,空寂苍凉,一片渺茫。
置身于如此浩渺壮阔的境界,即使一般人也会触发起一种莫名的宇宙意识,何况满怀报国激情的词人呢?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怎不激起词人满腔的豪情?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怎不使词人热血沸腾?那寥落苍凉的秋色又怎能不令词人悲慨高歌、潸然泪下?因此,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已蕴蓄着深厚之情。
开头两句两用“秋”字,并用“无际”加深“千里”之意,这就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建康临江傍山,所以词人登临赏心亭之际,在前两句写俯瞰江天之后,接着便写遥望远山。
假如说写江天是壮阔的,那么写远山就是秀丽的了。
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中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以玉簪比喻苍翠挺拔的青山。
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罗髻,撒在明月中。
”则用青罗髻形容碧绿层叠的山峦。
辛弃疾借用这两位诗人的词语,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了远山的秀丽。
纵目远望,那千姿百态的山峰,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螺旋形的发髻,祖国的江山不但有壮阔之美,而且有秀丽之美,这就更加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从而也就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辛弃疾宋词赏析
●水龙吟辛弃疾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
听兮清珮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块予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子之乐,乐箪瓢些。
辛弃疾词作鉴赏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
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
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
闲居宁宗庆元二年(1196)又移居退隐。
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
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仇兆鳌注概括其意为: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
这首词在意境上同杜甫《佳人》诗有相近之处。
杜甫以佳人作为寓传,作者则以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上阕头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
清珮琼瑶是以玉珮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
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
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突出出山泉水浊之意。
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去流昏涨腻,生长蓬蒿。
流昏涨腻取意于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楚辞。
招魂》虎豹九关,啄
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
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猱(之与人无害),不要为其所用。
大而流江海三句,反用《庄子。
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对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的语意,谓水积而成大江海,可以视大舟如草叶而倾覆之,泉水不要去推波助澜,参预其事。
这些都是设想泉水不能自守而主动混入恶浊之中,遭到损害而又害人的危险情况。
以上几种描述,想象合理,恰符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
下阕作者自叙,贞洁自守,愤世嫉俗之意。
路险山高,块然独处,说明作者对当前所处污浊险恶环境的认识。
故小隐于此,长与瓢泉为友,以期求得下文所描写的三乐即饮酒之乐、品茶之乐、安贫之乐。
词的上下阕恰好形成对比。
前者由清泉指出有三险,后者则由无聊想到有三乐。
其实三乐仍是愤世嫉俗的变相发泄。
瓢泉甘洌,可酿松醪(松膏所酿之酒),写饮酒之乐,实寓借酒消愁;瓢泉澄澈,可煮龙凤茶,品茗闲居,却不被世用;最后写安贫之乐,古人既往,聊寻同调,则与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一样的便是同志。
箪瓢之瓢与瓢泉之瓢恰同字,以此相关,契合无间。
总观全词,可以用刘辰翁对辛词的评语:谗摈销,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
陷绝失望,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须溪集》卷六《辛稼轩词序》),来领略这首词的思想情调。
瓢泉的闲居并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下来,反而是郁积了满腔的愤怒。
流露出的对官场混浊,世运衰颓的憎恶并不是衰婉之调,而是一种激昂之声。
不可以视之为流连光景,志业之终。
尽管词的上片阕似乎构成了不和谐的画面。
(上去阕多激愤,下阕多欢乐),但贯通一气的还是愤懑,不同流合污,自
守贞洁的浩然之气。
这就是刘辰翁所说的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
寓悲愤于欢乐之中,益感其悲愤的沉重。
含泪的微笑大概是最悲愤不过的了。
这首词是词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作韵脚的惯例,而是用《楚辞》语尾字些作后缀的尾字,又另用平声萧、肴、豪韵部的字作实际的韵脚,这就是所谓的长尾韵。
这种格律声韵具有和谐回应的美,犹如是有两个韵脚在起作用。